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美丽家园》
六年级上册美术《美丽家园》两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美丽家园》两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画面构图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绘制出自己心中的美丽家园。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画面构图等。
2. 欣赏和分析美丽的家园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学生动手绘制自己的美丽家园,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展示一些美丽的家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讲解: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画面构图等。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一幅美丽家园的画作。
4. 练习:学生动手绘制自己的美丽家园,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
2. 讲解:讲解如何改进和完善画作,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3. 练习:学生继续绘制自己的美丽家园,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搭配、画面构图等。
2. 学生能积极参与绘画活动,表现出自己对美丽家园的认识和想象。
3. 学生的作品具有个性和创意,画面美观和谐。
五、教学资源1. 美丽家园的图片素材。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六、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风格和类型的家园图片,包括城市、乡村、海边、山林等不同环境。
2. 准备绘画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
3. 教案课件或教学PPT,包含绘画技巧讲解、作品欣赏等内容。
4. 准备展示板或画架,以便学生展示作品。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家园图片,引发学生对美丽家园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如色彩运用、构图方法等,并进行示范。
3.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绘制自己的美丽家园。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美丽家园》六年级美术教案

《美丽家园》六年级美术教案《美丽家园》六年级美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
2、加强观察、引导记忆,提高学生绘画的取景和构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1、查找居住区域的相关资料,了解与自己生活环境相关的人文知识。
2、引导学生从观察过程中获取构图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养成热爱生活、爱护环境、热爱家园的品质,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重难点: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加强观察、引导记忆,提高绘画的取景和构图能力;爱生活、爱家园的价值观的培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图片、课件、绘画工具等学生准备:收集一些有关社区生活、社区景色的图片和照片。
预选一至两张准备介绍其来历及背景故事。
教学过程:一、欣赏领悟:1、设疑导入:老师这几天收集、拍摄了许多我们身边的生活的图片,这使我觉得原来美是无处不在的,它离我们是那么那么地近。
看过之后,你们会觉得很是亲切,也许还会引起你许多的记忆呢!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2、感受社区之美。
A.欣赏时,教师适时进行解说描绘,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审美感受,让学生找到社区之美。
B.分类列出休闲、饮食、文化、体育、交通等各类社区环境,清晰学生的思维路线,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社区。
二、信息交流:1、分组展示。
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社区照片、图片。
请你们把它们放到你们小组的展板上,让伙伴们一起分享好吗? (组内交流讨论)2、自我推荐。
这些照片可真美,他们一定有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有他们自己的来历和故事。
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资料,介绍你的照片呢?(每组请1—2位同学为代表,推荐、介绍自己的照片和图片)3、信息反馈。
说一说最让你感动、让你记忆深刻的社区情景是什么?三、互动分析:1、构图取景。
开展“找焦点”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张空泛的图片,谁能够移动取景框,帮我找到最适合的视觉焦点。
3. 美丽家园-湘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3. 美丽家园-湘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术元素,如山水画、花鸟画、山水人物画等;•掌握常见的中国画基本方法,如水墨运用、线条处理等;•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国画水墨运用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线条处理的技巧。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画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文化底蕴。
步骤二:讲授1.水墨的运用讲解水墨运用方法,介绍不同墨水留白的效果,如浅意墨、重意墨、虚实意墨等,让学生掌握并能正确运用。
2.线条的处理在水墨基础上,讲解线条的处理方法,如用笔墨点描、浓淡相宜、虚实相间等,加强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和掌握。
步骤三:实践在讲解后,布置课堂任务,由学生自行选择上述介绍的水墨和线条运用方法完成课堂作业,并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
步骤四:展示和评议作品完成作品后,学生可以交换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老师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议,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的提高。
4. 作业布置1.仿照教师给出的图片或者赏析作品进行美术创作,自行选择水墨运用方法和线条处理技巧,完成一幅自己的中国画作品。
2.学生自主选择与中国画相关的题材和作品,搜集相关素材并填做一份美术笔记。
5.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让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美术元素,如山水画、花鸟画,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线条和水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使他们增强创意和想象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作品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在教学平衡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和创作能力的提升,能较好地推动本课程的教学实现。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美丽家园》(教案)

《美丽家园》教学设计教学⽬标:1.了解有关重庆桥的相关⽬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并进行作品创作。
3.通过对桥的描绘,增进对家乡的情谊,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并进行作品创作。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创造再表现。
教学过程:一、介绍导⽬,激发兴趣1.自我介绍。
2.请学生介绍重庆。
二、欣赏视频,了解大桥1.桥的组成部分。
桥墩、桥孔和桥台组成。
2.桥的种类按照材料分:有木桥、竹桥、石桥、砖桥、铁桥等。
按照观分:有梁桥、索桥、浮桥、拱桥等。
三、欣赏图片,深受桥都1.欣赏图片那重庆的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重庆桥的种类重庆的桥种类繁多,有梁桥、拱桥、悬挂桥、悬索斜挂桥等,大都是钢筋混凝土制成的。
3.介绍桥都重庆作为桥都,是中国的“桥梁博物馆”。
目前重庆地区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有6000座以上,桥型千变万化,种类多而齐全,技术含量高。
其中,长江、嘉陵江上主跨径150米以上、桥长800米以上的特大桥就有36座。
中国最权威的桥梁委员会——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年会认定,重庆是中国惟一的、真正的“桥都”。
四、作品创作,大胆创作1.作品欣赏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2.作品创作作业要求:用二十分钟的时间画一座大桥,可以是参考照片写生,也可以设计一座自己心目中的大桥。
五、拓展延伸,课堂总结1.拓展延伸欣赏视频,了解重庆的建桥历史。
2.课堂总结山水之城,桥梁之都,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横跨在长江和嘉陵江上的一座座大桥,将重庆各区紧密相连,连接起重庆人的沸腾生活。
这些跨江大桥是一个个鲜明的符号,沉淀着重庆的历史,凝结着建筑的精华。
不论你是早出还是晚归,它都静静地陪伴着你,不论你走多远,它都默默的守候在山水之上,期待你的归来。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3. 美丽家园》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3. 美丽家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家园》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以描绘家园为主题,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家园的热爱和美好祝福。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家乡的自然风光、民居建筑、风土人情等,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解析和丰富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家乡的认识和描绘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居建筑、风土人情等,学会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家园的美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描绘家园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表现家乡的特色和美丽风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绘画技巧。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和感悟。
4.评价法: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绘画工具、素材图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素材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居建筑、风土人情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描绘家园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美术美丽家园教案

小学美术美丽家园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美术美丽家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美丽家园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美丽家园的概念介绍和讨论。
2. 美丽家园的元素和特点。
3. 创作美丽家园主题的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图片展示美丽家园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色彩工具(颜料、画笔、彩色纸等)。
3. 绘画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美丽家园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美丽家园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如“你认为什么是美丽家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创造美丽家园?”等。
探究:1. 向学生介绍美丽家园的元素和特点,例如绿色植物、干净的街道、整洁的家园等。
2. 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列举出更多的美丽家园元素和特点。
3. 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美丽家园的元素或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元素或特点,使用色彩工具在绘画纸上绘制相关图案。
3. 学生可以使用剪刀、彩色纸等辅助材料进行剪贴和拼贴,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丰富性。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介绍。
2. 全班同学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美丽家园元素或特点进行绘画创作,或者进行美丽家园主题的手工制作。
2. 学生可以组织展览活动,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创作成果和评价,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美术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美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美术上册《美丽家园》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美丽家园的创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2.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如何观察家园景色,从不同角度发现美好,以及如何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3.教师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家园主题,进行讨论,共同确定创作方向和表现手法。
2.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想法,分享观察家园的经验,探讨如何将所学技法运用到作品中。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家园的美丽图片,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2.教师通过讲述自己与家园的故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园美好回忆,增强他们对家园的情感认同,为创作提供灵感。
3.创设互动式情景,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美术创作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家园的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家园美的?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美术技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技法的运用。
(三)小组合作
小学美术《美丽家园》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家园的热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先,我们要了解家园的基本概念。家园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它包含了我们熟悉的建筑、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描绘家园之美是表达我们对生活热爱的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描绘家园的美丽,以及这些基本美术元素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以及画面构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优秀作品和实时示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园美丽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表现家园的季节变化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家园主题的创作。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绘画技巧的运用、画面构图的安排等。这时,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我觉得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有时候,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一点,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空间。
小学美术《美丽家园》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请同学介绍,夸夸自己的居住环境。
3、同学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各自居住区域的特色。
三、新授课
1、如果要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摄影、绘画......)
2、这么大的小区,我们怎么画?
3、介绍用取景,做简易取景框,找最适合的视觉焦点。
4、师演示作画步骤:
①选景和取景,根据前后景物确定主体物。
总课时:
科目
美术
课题
第3课美丽家园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六年级
主备人
王幸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技能领域: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线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样取景和概括表现景物。
教学难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水彩笔、卡纸教学方法合作探源自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
什么是家园?你想要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二、夸夸家园
1、展示老师的家所在的社区的环境图片。(休闲、饮食、购物、文化、交通、娱乐、医疗等场所)这些场所可以给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丰富人们生活。
②画出主要景物后,围绕中心景物添画。(注意近大远小应急景物之间遮挡关系的处理。)
③整理。(画面组织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层次安排的合理性。)
5、作品辨析:哪张画更好?为什么?
作品①画面无主体物,景物杂乱堆砌;作品②对景物进行了深入刻画,空间感强;作品③构图很小,不饱满。
四、尝试练习
作业要求:根据你居住环境的印象,选取你喜爱的一角,结合收集的资料,画一幅线描小景图。要求用线流畅,细节描绘生动,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可以适当地添上一些色彩。
五、作业展示,评述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采用简评为主的方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你觉得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
2、总结:社区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在我们成长中孕育出了浓厚的感情。社区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珍惜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