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激光 开题报告

激光 开题报告

激光开题报告激光开题报告激光,全称为“光放大器产生的激光辐射”,是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形式。

激光的特点是单色性、相干性和高亮度,因此在科学、医学、通信、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激光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光的原理激光的产生原理是通过受激辐射的过程。

在一个激光器中,有一个主动介质,如固体、液体或气体。

这个介质通过能量输入(如电流、光或化学反应)被激发,使得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处于一个高能级状态。

当这些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回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形成光子。

这些光子会被反射和放大,最终形成一束高度聚焦的激光束。

二、激光的应用1. 科学研究领域激光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激光可以用于粒子加速器、原子物理实验和量子力学研究。

在化学领域,激光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

在生物医学领域,激光可用于细胞成像、光动力疗法和激光手术等。

2. 工业制造领域激光在工业制造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和激光打标等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激光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无接触等特点,可以应用于金属加工、电子制造和汽车制造等领域。

3. 通信领域激光在通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激光器可以产生高速、高带宽的光信号,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激光器的窄带宽和高相干性使得光信号的传输更加稳定和可靠。

三、激光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激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激光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医疗领域激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例如,激光治疗可以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激光手术技术也将不断改进,实现更加精确和无创的手术操作。

2. 能源领域激光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有巨大潜力。

例如,激光聚变技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的能源产生,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

3. 空间探索激光技术在空间探索中也有广泛应用。

激光测距技术可以用于测量地球和其他星球的距离,为航天器的导航提供精确的数据。

利用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利用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利用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光学领域中,利用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基频激光,通过谐波倍频技术可获得高效率、高功率的可见光、紫外光以及红外光等。

其中,利用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可以获得397.5nm紫外光,是用于量子信息、光学制冷、分子荧光探测等领域的重要光源。

因此,对于PPKTP晶体倍频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PPKTP晶体对795nm(Rb D1线)激光进行倍频的特性。

具体目标如下:1. 测试不同功率的795nm激光在各个温度下的THG能量输出。

2. 研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的效率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

3. 研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的温度特性,掌握其最佳温度范围。

三、研究内容1. PPKTP晶体的制备及样品特性测试。

2. 利用激光调制器调节光脉冲形状及频率。

3. 利用DPSS激光器产生795nm激光,并将其输入到PPKTP晶体中,对比测试其THG能量输出的差异。

4. 探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的效率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

5. 研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的温度特性。

四、研究方法1. 利用快速泵浦脉冲技术制备PPKTP晶体。

2. 通过激光调制器调节光脉冲形状及频率。

3. 利用DPSS激光器产生795nm激光,对比测试其THG能量输出的差异。

4. 利用光栅对795nm激光进行波长调整,获得最佳波长的激光输入到PPKTP晶体中。

5. 通过改变PPKTP晶体的温度来研究倍频效果的温度特性。

五、研究意义1. 对PPKTP晶体倍频技术的方法学进行研究,为提高其倍频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2. 探究PPKTP晶体对795nm激光进行倍频效率与功率的关系,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PPKTP晶体倍频技术的温度特性,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激光测距模拟系统的开题报告

激光测距模拟系统的开题报告

激光测距模拟系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许多领域中,精确的距离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激光测距技术是一种使用激光束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

它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机器人技术、建筑测量和医学成像等。

激光测距系统通过发送激光脉冲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计算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激光测距技术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非接触式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各种领域的重视。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模拟系统,通过控制激光的发射和接收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并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该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激光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设计与实现:本项目将设计一个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模拟系统,包括激光器、激光接收器、微控制器、显示器和数据处理模块等。

2. 原理模拟与验证:通过模拟激光测量目标距离的过程,理解激光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

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系统的准确性和精度。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从模拟系统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加以展示。

三、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完成本项目后,将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模拟系统。

2. 完整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文档,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说明等。

3. 系统测试的数据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报告。

4. 可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可视化激光测距技术模拟系统。

该项目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该模拟系统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的教育和研究中,如机器人技术、医学成像、建筑测量等。

通过学习该系统,可以更好地理解激光测距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在相关领域的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工作计划1.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周至第三周):设计激光器、接收器、微控制器、显示器和数据处理模块,实现硬件和软件的相关功能。

2. 原理模拟与验证(第四周至第六周):理解激光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模拟激光测量目标距离的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系统的准确性和精度。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目前,激光技术在医疗、通信、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激光器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对人眼的损害。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激光器的波长与对人眼的损害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1.57μm波长的激光器被认为是对人眼最为安全的激光器之一。

因此,研究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对人眼的影响机制、损伤程度和安全标准等内容。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安全性,为激光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 人眼安全激光器的概念、分类和优缺点。

2. 人眼对激光器的影响机制和损伤程度。

3.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安全标准和实验验证方法。

5. 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

文献调研将通过查阅相关论文、专利、标准等资料,分析整理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

实验验证将针对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安全性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测试,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其安全性和合规性。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能够探讨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阐明其工作原理、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对人眼的影响机制、损伤程度和安全标准等内容。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人眼安全1.57μm激光器的安全性,提供一个相对完善和可靠的实验验证方法和标准,为激光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激光开题报告

激光开题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题目:分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开题报告多功能数控激光切割机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制2班年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激光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刚一问世就引起了材料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1971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率先使用一台250w co2激光器进行利用激光辐射提高材料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于1974年成功地完成了汽车转向器壳内表面(可锻铸铁材质)激光淬火工艺研究,淬硬部位的耐磨性能比未处理之前提高了10倍。

这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首次工业应用。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和激光加工对材料学的研究,促使激光加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在中国,激光技术已在工业、农业、医学、军工以及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正逐步实现激光技术产业化,国家也将其列为“九五”攻关重点项目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激光切割机是光、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设备,科技含量高,与传统机加工相比,激光切割机的加工精度更高、柔性化好,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轻工人负担,对制造业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技术革命。

激光切割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难切割材料,如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切割机床正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和设计数控激光切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微机控制技术正在发挥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本次设计任务是设计一台单片机(89c51主控芯片)控制激光切割机床,主要设计对象是xy工作台部件及89c51单片机控制原理图。

而对激光切割机其他部件如冷水机、激光器等不作为设计内容要求,只作一般了解。

单片机对xy工作台的纵、横向进给脉冲当量0.001mm/ pluse。

工作台部件主要构件为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步进电机、工作台等。

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该开题报告仅供参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光学探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子学、量子信息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相关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课题旨在研究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通过对其原理、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为推动此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同时也为相关领域中的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2. 调研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量子信息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3. 系统分析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解决方法和技术路线;4. 掌握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流程,开展实验研究;5. 分析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建立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2. 调研法:了解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量子信息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探索其适用性和局限性;3.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寻找解决方法;4. 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文献综述和调研结果,评估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方向。

四、预期成果1. 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点和不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2. 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量子信息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及适用性有较为清晰的认识;3. 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4. 成功开展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的实验研究;5. 对微弱激光脉冲探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方向有一定的预测和掌握。

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激光合成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码印刷、图像处理、医学成像等领域。

其中,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图像合成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将多种激光光束合成为一束光。

然而,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相干合成效果的优化、相干合成算法的提高等等。

因此,本研究选取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在对相关文献和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研究和探索,解决目前相关问题,提高相干合成效果。

具体来讲,本研究的目标是:1、系统地调研和分析目前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探索现有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提出新的优化方法,提高合成图像的质量;3、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究适用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和算法,并设计相关实验验证其效果和优势。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围绕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现有算法以及合成效果的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和分析;2、研究现有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探索其优化方法,提高合成效果,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研究适用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开展实验验证其优势和效果;4、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方法进行实验,前期主要工作包括查阅与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优化和实验验证。

四、预期成果与意义1、本研究将系统介绍现有的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和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优化方案,提高合成效果;2、本研究将验证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激光相干合成算法的可行性和优势,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3、本研究成果将推动激光相干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支持和促进。

总之,本研究的成果对于促进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图像合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超短脉冲激光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检测、精密加工、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而光纤超短脉冲激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光学源,
其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开展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光纤超短脉冲激光产生和放大的研究,探究其产生和放大的机理,研究其特性和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机理研究:从光纤材料入手,分析光纤超短脉冲
激光产生机理,研究其产生的物理过程和原理。

(2)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放大机理研究:从光纤材料、放大器结构等方面入手,探究其放大的物理过程和原理,研究如何提高其功率和能量。

(3)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特性研究:探究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波长、带宽、重
复频率、脉宽等特性,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4)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应用研究:从生物医学、材料加工等方面入手,探究
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深入探究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机理,建立其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同时,通
过搭建实验平台,开展实验研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并探究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特
性和应用。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和放大机理,掌握其特性和优势。

同时,通过对光纤超短脉冲激光的应用研究,拓展其应用领域,推动其在生命科学、医学检测、精密加工、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题目:分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开题报告多功能数控激光切割机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制2班年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激光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刚一问世就引起了材料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1971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率先使用一台250w co2激光器进行利用激光辐射提高材料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于1974年成功地完成了汽车转向器壳内表面(可锻铸铁材质)激光淬火工艺研究,淬硬部位的耐磨性能比未处理之前提高了10倍。

这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首次工业应用。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和激光加工对材料学的研究,促使激光加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在中国,激光技术已在工业、农业、医学、军工以及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正逐步实现激光技术产业化,国家也将其列为“九五”攻关重点项目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激光切割机是光、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设备,科技含量高,与传统机加工相比,激光切割机的加工精度更高、柔性化好,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轻工人负担,对制造业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技术革命。

激光切割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难切割材料,如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切割机床正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和设计数控激光切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微机控制技术正在发挥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本次设计任务是设计一台单片机(89c51主控芯片)控制激光切割机床,主要设计对象是xy工作台部件及89c51单片机控制原理图。

而对激光切割机其他部件如冷水机、激光器等不作为设计内容要求,只作一般了解。

单片机对xy工作台的纵、横向进给脉冲当量0.001mm/ pluse。

工作台部件主要构件为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步进电机、工作台等。

设计时应兼顾两方向的安装尺寸和装配工艺。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参考数控激光切割机的有关技术资料,确定总体方案如下:采用89c51主控芯片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由i/o接口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器,来驱动步进电机,经齿轮机构减速后,带动滚珠丝杠转动,实现进给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1、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出了一个结构合理的xy轴工作台,同时对工作台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对滚珠丝杠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强度等也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对直线滚动导轨如何选型进行了深度分析,确定步进电机及其传动机构并进行了惯性负载计算、刚度讨论等,分别来验证了其合理性。

2、利用单片机(本设计采用了89c51为主控芯片),设计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控硬件电路与步进电机驱动相匹配的数控软件连接,由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来实现xyz方向的运动。

3、在设计中对机床数控部分的i/o进行了扩展,并对键盘和显示器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对程序进行了初始化。

4、基本完成了经济型数控激光切割机的设计,按此设计的切割机可以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

六、参考文献:[1] 张学仁.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0[2] 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3] 郑玉华.典型机械(电)产品构造.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 陈婵娟.数控机床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李秉操等.单片机原理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陕西:陕西电子编辑部,1991[6] 文秀兰等.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设备.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rorze株式会社.rorze综合手册.1996[8] 胡传昕.特种加工手册.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9] 林其俊.机床数控系统.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 王爱玲.现代数控机床结构与设计.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9[11] 赵万生.电火花加工技术.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0[12] 徐灏.新编机械设计师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版,2006[13] 余承业等.特种加工新技术. 北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14] 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5] 刘书华.数控机床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6] s.卡尔帕基安,s.r.施密德.制造工程与技术(机加工)(英文版)及学习辅导(上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17] patton w.j.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 new jersey: printice-hall,1980篇二:激光设计开题报告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ym-1212多功能数控激光切割机分院:机电分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月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激光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刚一问世就引起了材料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1971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率先使用一台250w co2激光器进行利用激光辐射提高材料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于1974年成功地完成了汽车转向器壳内表面(可锻铸铁材质)激光淬火工艺研究,淬硬部位的耐磨性能比未处理之前提高了10倍。

这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首次工业应用。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和激光加工对材料学的研究,促使激光加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在中国,激光技术已在工业、农业、医学、军工以及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正逐步实现激光技术产业化,国家也将其列为“九五”攻关重点项目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激光切割机是光、机、电一体化高度集成设备,科技含量高,与传统机加工相比,激光切割机的加工精度更高、柔性化好,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轻工人负担,对制造业来说,可以说是一场技术革命。

激光切割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难切割材料,如高强度、高韧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切割机床正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和设计数控激光切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微机控制技术正在发挥出巨大的优越性。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本次设计任务是设计一台单片机(89c51主控芯片)控制激光切割机床,主要设计对象是xy工作台部件及89c51单片机控制原理图。

而对激光切割机其他部件如冷水机、激光器等不作为设计内容要求,只作一般了解。

单片机对xy工作台的纵、横向进给脉冲当量0.001mm/ pluse。

工作台部件主要构件为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步进电机、工作台等。

设计时应兼顾两方向的安装尺寸和装配工艺。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参考数控激光切割机的有关技术资料,确定总体方案如下:采用89c51主控芯片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由i/o接口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器,来驱动步进电机,经齿轮机构减速后,带动滚珠丝杠转动,实现进给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通过对数控激光切割机的整体设计,确定了一台合理的立式机床结构。

1、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出了一个结构合理的xy轴工作台,同时对工作台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对滚珠丝杠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强度等也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对直线滚动导轨如何选型进行了深度分析,确定步进电机及其传动机构并进行了惯性负载计算、刚度讨论等,分别来验证了其合理性。

2、利用单片机(本设计采用了89c51为主控芯片),设计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控硬件电路与步进电机驱动相匹配的数控软件连接,由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来实现xyz方向的运动。

3、在设计中对机床数控部分的i/o进行了扩展,并对键盘和显示器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对程序进行了初始化。

4、基本完成了经济型数控激光切割机的设计,按此设计的切割机可以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

六、参考文献:[1] 张学仁.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0[2] 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3] 郑玉华.典型机械(电)产品构造.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 陈婵娟.数控机床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李秉操等.单片机原理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陕西:陕西电子编辑部,1991[6] 文秀兰等.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设备.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篇三:激光测距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教研室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1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4篇四:激光测距论文开题报告北方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4 学号: 11101060427 姓名:李阳题目:激光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指导教师:牛长流日期: 2015年 3 月 15日一、选题的目的、意义二、本题的基本内容篇五:激光焊接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叉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的优化设计教学单位: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

4.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教学单位意见用黑墨水笔书写,并亲笔签名。

5.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10年11月26日”或“2010.1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