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常识归纳总结
中考重点语文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重点语文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中考重点语文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环节,是检测同学们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重要环节,中考语文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重点语文考试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标点符号[知识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1、句号(。
略)2、问号()(注意事项):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小王,快来!快来!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
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中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语文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字义、词义、成语、诗词、修辞等。
2.文言文知识:古文选读、文言文基础语法等。
3.现代文知识:常见文体、修辞手法、主题思想等。
二、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技巧:题目分析、文章理解、选项辨析等。
2.阅读素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三、作文基础1.作文写作技巧:立意、构思、段落写作、结尾技巧等。
2.作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3.作文语言表达:丰富的词汇、恰当的句式、连词运用等。
四、语法知识1.名词:名词的分类、复数形式、所有格等。
2.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
3.形容词和副词:程度、比较等。
4.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等。
5.冠词:不定冠词、定冠词等。
6.介词:常见介词的使用、固定搭配等。
7.连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状语从句引导词等。
五、修辞手法1.比喻:目的、方法、特点等。
2.拟人:特点、作用等。
3.夸张与夸饰:类比、对比等。
4.排比:特点、运用等。
5.反问与修辞疑问:区别、意义等。
6.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六、诗词鉴赏1.唐诗宋词:作者、背景、题材、艺术特点等。
七、古代文化知识1.文言文名篇:《孔子家语》、《论语》、《史记》等名篇的作者和内容。
2.文化常识:古代典籍、文化名人、古代科技发明等。
八、写作技巧1.默写与填词:常见词组、古诗名句等。
2.句型转换:句子结构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3.改错与辨析:常见语法错误和解析。
九、写作素材1.名言佳句:常见的名人名言和文学名句。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3.各类话题的素材:社会热点、人生哲理、家庭生活等。
2024年中考语文课外阅读文学常识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中考语文课外阅读文学常识总结范本____年中考语文课外阅读文学常识总结一、古代文学常识1.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包括了唐代诗人们创作的各类诗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代表作品有《白日依山尽》、《静夜思》等。
3.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婉约、含蓄的风格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4.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著名。
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窦娥冤》等。
5. 四大名著:指《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现代文学常识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2. 朱自清:是中国近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背影》、《春》等,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读者。
3.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围城》,通过对上海社交圈的描写,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4.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有《子夜》、《春蚕》等,作品以鲜明的社会意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人称道。
5. 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受国际认可的一位,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中常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悲剧色彩震撼读者。
三、世界文学常识1.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作品中对人性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 高尔基: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我的大学》、《母亲》等,以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和揭示社会现实而著称。
3.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黑暗面。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语文对于中考的影响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我们需要对语文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本文将对中考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阅读理解篇1.阅读理解题型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题型可以分为主旨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图表阅读题等。
2.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解决阅读难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预测、快速浏览、总结、重点标注、思考回答等。
3.阅读技能阅读技能是通过阅读学习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理解等。
二、写作篇1.写作方式写作方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每种写作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写作目的和方式。
2.写作要素写作要素主要包括题目、主题、结构、语言、逻辑、修辞等。
3.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心理准备、构想、草稿、修改、细节处理等。
三、古诗文篇1.文言文基本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语法、词汇以及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大不相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才能够学好中考语文。
2.诗词基本知识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诗词曲、诗词基本造诣和背诵能力,以满足中考的考试需要。
3.名句积累名句是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中考中也经常会出现。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经典的名句,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四、语法篇1.词类与句型词类是汉语语法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句型则是由不同词类组成的句子形式,如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状语从句等等。
2.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指在某个句子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词或短语,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等。
3.语法常识语法常识是指语法规则的基本常识,如虚实语、主宾语一致、主谓一致等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常识,以确保自己的语法正确无误。
五、常识考察篇1.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如古代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语文作为学科的考试是中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考查的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知识、修辞手法等多方面知识。
下面将针对中考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语言文字知识1. 汉字知识中考语文考试中会涉及到汉字的字形、读音、词语等方面的考查。
包括常见的同音字、异形字、多音字、破音字等知识点。
学生在备考时需要熟悉掌握这些知识,提高对汉字的识别和使用能力。
2. 词语搭配中考的语文考试中,常会涉及到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学生需要了解词语的义项、搭配以及具体用法,从而能够正确、得体地运用词语。
3. 语法知识语法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中考语文考试中会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包括句子成分、句型结构、语法错误辨析等知识点。
学生在备考时要重点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常见成语、俗语、谚语成语、俗语、谚语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成语、俗语、谚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俗语、谚语。
5. 词义辨析中考语文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词义辨析题型,学生需要了解一些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从而在考试中正确地辨析词义。
二、文学知识1. 文学常识中考语文考试中会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程度。
包括古今中外文学知识、文学名著、文学流派、著名作家等方面的知识。
2. 文学作品分析中考语文考试中可能会出现文学作品分析题型,学生需要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准确地分析文学作品。
3. 文学名句中考语文考试中会考查学生对文学名句的了解和运用。
学生需要熟悉一些著名的文学名句,理解其含义和背景,从而在写作和阅读中适当地引用文学名句。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用法以及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2. 修辞手法的运用中考语文考试中会涉及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精选16篇)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精选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条据书信、规章制度、礼仪常识、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normative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tiquette knowledge, self introduc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精选16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精选16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篇1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语基:⑴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解答方法如下: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⑵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抄写汉字等题型。
解题方法如下: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④熟记两种常用检字法。
⑶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
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⑷积累题:包括文化知识、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文名句等积累,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①平时认真积累,做好归纳分类。
②正确理解、运用。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1、书写题:a、认真规范书写;b、不出现错别字;c、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d、学会审题。
2、选择题:a、直选法b排除法3、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该两处。
方法:a、删减;b、添加;c、替换;d、换位;e、重组;4、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a、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b、故事情节:人物事例c、教育意义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1、简明;即表达简洁、明白。
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文学创作的特点等。
2. 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以及相关的代表作品和作者;同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和作家。
3. 文学史和文学经典: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如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并熟悉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4. 文学名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了解文学名著的作者及其作品创作背景,如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及他的生平和创作环境等。
5. 文学名句和典故:熟悉一些常用的文学名句和典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等。
6. 文学评论及文学理论: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如写实主义、意识流、象征主义等,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风格和意义。
以上是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的大致内容,具体以当年的考试要求为准。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文学常识。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常识归纳总结
1.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是韩愈(之首,唐),柳宗元(唐)
2.“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获得“四大文化名人”的中国人是屈原
4.王安石的“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实际上是一种酒
5.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年”,传说中是一种怪兽
6.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的是谁?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燕昭王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边塞冬天的景象
8.“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一水”指的是(长江)京口指的是镇江钟山指的是南京
9.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藏、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注入东海,全长6397米
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指的是杨玉环(杨贵妃)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是(关羽)
1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名着《红楼梦》中的开篇之诗。
1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名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15.“近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的谜底是山水画
16.“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写的是风这种自然现象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18.“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描绘的都是汉朝大将军李广
1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人所说的“桃符”就是春联
20.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大李杜”的是李白杜甫,小李杜的是李商隐杜牧
2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军事
巨着是《孙子兵法》
22.古人说“闻”就是听的意思,如:但闻人语响忽闻岸上踏歌声闻鸡起舞
23.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24.我国古代诗人中,流传至今最多的诗人是陆游,近万首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
26.她,波兰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发现了擂和钋,她是居里夫人
27.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是瞒天过海
28.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的是琵琶这种乐器
29.成语双管齐下中的管最初是指毛笔
30.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中的台城指的是今天的南京
3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之的是蓝草(植物)
32.出水芙蓉中的芙蓉原指荷花
33.写出下列词语的代指
婵娟--月亮汗青--史册桑梓--故乡泰山--岳父
34.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这幅对联是赞扬(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