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

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

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第五章暗室处理技术暗室处理是射线照相检验的一道重要工序,被射线曝光的带有潜影的胶片经过暗室处理后变为带有可见影象的底片。

底片质量好坏与暗室工作的技术水平以及操作正确与否密切相关。

作为射线检测人员,应熟练掌握暗室操作技术以及有关知识。

5.1 暗室基本知识5.1.1 暗室布局知识暗室的布局应注意以下几点:1.暗室应有足够的空间,不宜过小、过窄。

2.暗室应分为干区和湿区两个部分。

其中干区用于摆放胶片、暗盒、增感屏等器材并用来进行切片、装片等工作。

而湿区用来进行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工作。

干区和湿区应尽可能相距远一些。

(图5.1)3.各种设备器材摆放位置应适当。

以利于工作,例如冲洗胶片的设备的摆放次序应与操作次序一致。

4.暗室要完全遮光,进口处应设置过渡间和双重门,以保证出入不漏光,为减少人员出入次数,应设置传递口,用于传送胶片和底片。

5.如暗室附近有射线源,要注意屏蔽问题。

6.暗室应有通风换气设备和排水系统。

应有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设施。

7.暗室地面和工作台应保持干燥、清洁,墙壁、工作台应有防水和防化学腐蚀的能力。

5.1.2 暗室设备器材使用知识暗室常用的设备器材包括安全灯、温度计、天平、洗片槽、烘片箱等,有的还配有自动洗片机。

洗片机等设备的使用有专门的操作规程,其他设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安全灯用于胶片冲洗过程中的照明。

不同种类胶片具有不同的感光波长范围,此特性称为感色性。

工业射线胶片对可见光的兰色部分最敏感,而对红色或橙色部分不敏感,因此,用于射线胶片处理的安全灯采用暗红色或暗橙色。

为保证安全,对新购置的安全灯应进行测试,对长期使用的安全灯也应作定期测试。

测试方法为:在工作位置放置胶片,上盖黑纸,打开安全灯,每隔数分钟移动一下黑纸,使胶片不同部位在安全灯下经受不同时间的曝光,然后进行标准显影处理,将曝光部分与未曝光部分比较,以黑度不明显增大为安全,据此可确定安全灯的性能以及允许工作时间和工作距离。

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技术

16
5.5.2 干燥
干燥是为了排除膨胀的乳剂层中的水分。 为避免干燥在底片上可能产生的水迹,可在水洗后、干燥前进行润湿处理。 即将水洗后的胶片浸入约0.1%左右浓度的洗涤剂水溶液中约30s,然后取出 使水从胶片表面流掉,再进行干燥。 干燥方法主要是两种:自然干燥和烘箱干燥。
5.6 胶片自动处理
胶片自动处理是采用专用的自动洗片机进行从显影到干燥全过 程的自动处理。胶片从进片口送入自动洗片机内,然后顺序通 过显影、定影、水洗、干燥过程,从出片口送出一张处理质量 良好的底片。完成上述全过程的处理的时间约为 7~14min或 更短些。
3.显影液有效性试验 取一条胶片,用标准试板(如阶梯试块),按曝光曲线给定的 条件和参数透照,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暗室处理,然后测量所得 底片的黑度。当黑度值与曝光曲线给定值的差超出±15%,如 果可排除射线机性能存在较大变化,则认为显影液的有效性存 18 在问题,应进行处理或停止使用。
4.系统稳定性试验 系统稳定性试验也有的称为工艺检验。试验方法与显影液有效性试验类似 。 取一条胶片,在标准试板(如阶梯试块)上放置好像质计,按曝光曲线给 定的条件和参数透照,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暗室处理,然后测量所得底片的 黑度。当黑度值与曝光曲线给定值的差超出±15%,或像质计灵敏度达不 到规定的要求时,则认为系统稳定性存在问题。发现问题后应中断工作, 并对系统的各环节进行分析,确认问题的原因:射线机性能存在较大变化 、处理溶液有效性存在问题、自动洗片机的处理存在问题等,找出并排除 问题后,才能继续进行检验工作。



暗室操作的基本要求是:清洁、有序、细心、熟练。 暗室操作人员,在进行暗室操作之前应洗手,去除手上的汗液和污物, 以保证不因手接触胶片而对胶片产生污染,必要时应戴乳胶手套。

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技术

•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5)定影 定影就是把显影过程形成的影像固定下来的过程。将 停显结束的胶片放入定影液槽中进行定影,在定影最初的 1分钟,应不断提动洗片夹,使定影液与胶片充分接触, 定影液温度控制在16~24℃以内。定影总的时间为“通透 时间”的2倍,所谓“通透时间”是指胶片放入定影液开 始到胶片乳剂的乳白色消失为止的时间。定影通透的时间 与定影的老化程度有关,新定影液定影所需的通透时间短, 随着定影液的使用,药力不断下降,定影所需的通透时间 不断加长,为了保证定影质量,一般将总的定影时间控制 在15分钟左右(通透时间一般小于7分钟),如果15分钟 之内还不能使胶片定影通透,就需更换新的定影液。
0.5~1
5~15 30~60 ─
停显液
定影液 水 ─
充分搅动
适当搅动 流动水漂洗 去除表面水滴后干燥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1)拆片 先将曝光后装有胶片的暗袋表面擦拭干净, 关闭暗室门窗和照明灯,开启安全红灯并调节至 适当亮度,等待几分钟完成暗适应。拆开暗袋, 从增感屏中取出胶片装入洗片夹中。整个过程动 作要轻柔,洗片夹要放置稳妥,防止划伤和折损 胶片。 2)预浸湿 胶片放入显影液槽之前,可在清水槽中预浸 湿一下,使胶片表面润湿,避免放入显影液槽后 胶片表面附有气泡造成显影不均匀。
•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7)干燥 将水洗结束的底片从洗片夹中抽出悬挂在凉片架上自 然凉干,建议不要采用烘片箱烘干底片。 为了防止干燥后的底片产生水迹,在水洗后、凉片干 燥前可进行脱水处理,即把水洗后的湿胶片放入脱水液 (0.3~0.5%的洗洁精加酒精的水溶液)中浸润约5分钟, 然后取出,可使水从胶片表面快速流光,再进行凉片干燥。
5.1.4 胶片处理程序和操作要点

金相摄影与暗室处理技术

金相摄影与暗室处理技术

金相摄影与暗室处理技术1金相摄影一、感光材料感光材料包括胶片、印相纸、放大纸等。

(一)胶片的结构1.片基起支撑作用。

其材质是有机材料或平板玻璃。

2.感光乳剂层卤化银颗粒,厚度8~20微米。

3保护膜透明胶质保护膜,厚度1~2微米。

4结合膜使感光乳剂和片基牢固结合。

5.防光晕膜在片基的背面涂有一层有色的防光晕膜,它可以吸收穿透乳剂层和片基的多余光线,防止片基底面发生光线反射和漫射,引起银盐附加感光而产生光晕。

(二)胶片的性能1.感光速度(感光度)指胶片对光线作用的敏感程度。

其数值为感光后,产生一定密度的银盐所需的曝光量的倒数来计算。

它取决于银盐的成分和粒度大小,一般碘化银>溴化银>氯化银。

2.反差系数反差系数:影像的黑白对比度与原景物的对比度的笔直,它取决于感光剂的配方。

一般地,卤化银颗粒细而均匀,发差系数提高。

反差:影像的明、暗差异。

发出系数大的,反差也大。

硬性显影液可提高反差,柔性显影液可降低反差。

3.宽容度达到规定的亮度范围所需的曝光量范围。

见图3-2所示。

银盐颗粒越细,宽容度越小。

4.分辨能力表示底片能够记录物象微细部分的能力。

卤化银颗粒越细,乳剂膜薄,分辨能力就高。

胶片最低能把30~90μm的两物点分辨开。

5.感色性胶片对各种波长可见光的敏感程度和敏感范围称为感色性。

(1)无色片(色盲片)感光材料是溴化银和少量的碘化银,无化学增感剂,属于低速片。

它对紫光比较敏感,对绿光和红光不敏感。

它的银盐极细,分辨能力高,反差大,适宜翻拍黑白文字、图案等。

(2)分色片乳剂层中有增感剂,能感受蓝紫光和黄绿光,对红光不敏感。

常用于图片翻拍等。

(3)全色片能感受全部可见光,但对绿光的敏感性稍低,故应在全黑条件下冲洗。

应用最为广泛。

二、照相机的结构和使用照相机的种类很多,其基本结构主要有镜头、机体、快门、暗箱和安装及推进胶片的机构。

取景器、测光装置、自拍装置、胶片架、输片装置(存储卡)、内置闪光灯、电池仓、对焦环、变焦镜还有变焦环。

无损检测RT5章、暗室处理

无损检测RT5章、暗室处理
通透时间:胶片乳剂膜的乳黄色消失的时间。 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2倍。 (2)温度 16-24℃ 定影液温度↑ 定影速度↑ 药膜易划伤、脱 落。
5.2.3 定 影
(3)定影液的老化 使用过程中,浓度↓,银的络合物、卤化物增加,
定影时间↑ 当使用的定影液定影时间>新定影液的定影时间2倍,
移动一下黑纸,使胶片经受不同时间的暴光, 然后进行显影处理,将曝光部分与未曝光部 分比较黑度。 2.胶片手工处理;恒温手工洗片机,槽 式 , 不锈钢,塑料。盘式。 3.自动洗片机。
5.1.3 配液注意事项
1.容器;玻璃、搪瓷、塑料、不锈钢。 不能使用铜、铝、铁。
2.水; 蒸馏水、去离子水、 开水冷却、自来水。
作用:阻止硫的析出。 (3)坚膜剂 作用:对胶片乳剂层有增强作用,防止药膜脱落、
划伤。 A.硫酸铝钾(钾明矾) 无色透明晶体
分子式:K2SO4·Al2(SO4)3·24H2O B.硫酸铬钾(钾铬矾) 黑紫色晶体
分子式:K2SO4·Cr(SO4)3·24H2O
5.2.3 定 影
(4)酸性剂
产生潜影衰退:
潜影形成后,若隔很长时间再显影,所得影 像比及时冲洗得到的影像要淡,这是由于潜 影衰退引起。
Ag + O2 + H2O
Ag+ + OH-
5.2.1 显 影
显影的作用: 已暴光的溴化银 + 显影剂 的氧化物 + 未暴光的溴化银
显影液的组成:(PH 8-11) A. 显影剂; B. 保护剂; C. 促进剂; D. 抑制剂。
5.2.1 显 影
重要意义: 显影影响到底片— D
黑度
γ
胶片对比度

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技术暗室处理技术射线检测一般需要三个工序过程即:射线穿透工件后对胶片进行曝光过程;胶片的暗室处理;底片的评定过程。

暗室处理又是射线照相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胶片在暗室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底片质量以及底片的保存期,甚至会使透照工作前功尽弃。

此外,正确的暗室处理是透照工艺合理与否的信息反馈,为透照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胶片暗室处理,按操作方式区分,有手工和自动之分。

目前国内多数仍采用手工操作。

胶片的处理程序主要包括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五个过程。

1. 暗室基本知识 1.1 暗室布局知识暗室是射线照相进行暗室处理的特殊房屋,是工业射线照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设施。

暗室设计应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显定影方式以及设施水平等具体条件统筹安排,但必须满足防辐射、不漏光、安全灯的安全可靠、室内机具布局合理、室内通风以及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等原则。

对手工暗室操作的暗室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下几点: (1)防辐射暗室不得有任何射线的辐射线(包括散射线),射线不仅使胶片感光,同时危及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无法远离射线源的暗室(包括暗室门),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暗室基本知识 (2)遮光性良好胶片在显影及装片时暗室是不允许任何室外光透入的,以免胶片感光,影响底片质量。

暗室一般不开窗户,设有前室或迷路口的暗室门,可有效地防止暗室门漏光,而工作人员出入也很方便。

此外,暗室的排风装置、空调机、供水管线穿墙等也是漏光点,应采取适当措施堵实,以防漏光。

(3)暗室应有适当空间,器具布局合理暗室主要用来装片和处理已摄胶片,若有条件宜分室进行。

共用一室的平面布置应分成干燥和潮湿部分,干燥区用来布置存放暗盒、增感屏以及胶片的橱柜及工作台,潮湿区布置成显影―停显―定影一水洗作业。

(4)要有通风设施暗室不仅潮湿,而且常有醋酸气体,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容易引起电器设备漏电,同时对材料器具使用寿命也不利,故应有通风设施。

一般可以装排风扇或自然排风管解决。

【doc】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

【doc】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

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62?科技论±i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刘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江苏徐州221153)摘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暗室处理是射线检测过程中重要的步骤包括显影,定影,水洗和干燥.关键词:射线检测技术;暗室处理;显影;停显;定影射线检测是工业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专业门类,在工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射线检测最主要的应用是探测试件内部的宏观几何缺陷.暗室处理是射线照相检测的重要程序,被射线曝光的带有潜影的胶片经过暗室处理后变为带有可见影像的底片.底片质量的好坏与暗室工作的技术水平及操作水平密切相关.1显影显影在整个胶片处理过程中是重要的一步.同一张胶片若采用不同的显影配方和操作条件,则胶片的感光性能是不一样的.底片的质量指标如黑度,对比度,颗粒都受到显影的影响.1.1显影液的组成及作用显影液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和抑制剂.显影剂的作用是将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常用的显影剂有菲尼酮,对苯二酚与米吐尔.保护剂的作用是阻止显影剂与进入显影液的氧发生作用,使其不被氧化,比较常用的保护剂是亚硫酸钠.促进剂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显影剂的显影能力和速度,大多数显影液都是碱性的.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灰雾,常用的抑制剂包括苯丙三氮唑.1.2影响显影的因素影响显影的因素除配方外,还有显影时间,温度,搅动情况和显影液老化程度.合适的显影时间与配方有关,对于手工处理规定时间为4-6分钟.温度也与配方有关,手工处理的温度为18—20摄氏度.在显影过程中搅动可以使乳剂膜表面不断地与新鲜药液接触并发生作用,这样可以使显影速度加快保证显影作用均匀.显影液的活性主要取决于显影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显影液的酸碱度.2停显从显影液取出胶片后,显影作用并不立即停止,胶片乳剂层中残留的显影液还在继续显影,此时将胶片直接放人定影液则容易产生不均匀的条纹.另一方面胶片中残留的显影液将会污染定影液. 停显液一般为2%~3%的醋酸溶液,胶片放人停显液后,残留的碱性显影液被中和,pH值迅速下降至显影停止点,明胶的膨胀也得到控制.3定影显影后的胶片乳剂层中还有70%的卤化银未被还原成金属银.这些卤化银必须除去才能将显影形成的影像固定下来,这一过程称为定影.在定影过程中,定影剂与卤化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络合物但对已还原的金属则不发生作用.3.1定影液的组成及作用定影液包含四种组分:定影剂,保护剂,坚膜剂,酸l生剂.其中定影剂是定影液的主要成分,常用的定影剂为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定影剂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发生分解析出硫而失效, 所以要使用保护剂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常用的保护剂为无水亚硫酸钠.在定影过程中,胶片乳剂层吸水膨胀,容易造成划伤和药膜脱落,所以需要在定影液中加入坚膜剂.常用的坚膜剂有硫酸铝钾.为中和停显阶段未除净的显影液碱性物质,通常将定影液配制成酸性溶液,加入的酸性物质通常是醋酸和硼酸.3.2影响定影的因素影响定影的因素主要有:定影时间,定影温度,定影液老化程度,以及定影时的搅动.定影时间应明显多于通透时间,为保险则规定整个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2倍.采用硫代硫酸钠配方的定影液所需时间为15min.定影温度规定为1624~C对使用中的定影液,当需要的时间为新液所需的2倍时,即认为失效需更换新液.在定影过程中应适当搅动,一般没两分钟搅动一次.4水洗和干燥4.1水洗胶片在定影后,应在流动的清水中冲洗20~30rain,冲洗的目自是将胶片表面和乳剂膜内吸附的硫代硫酸钠以及银盐络合物清掉.推荐使用的条件是16~24~C的流动清水冲洗底片.4.2干燥干燥的目的是去除膨胀的乳剂层中的水分.干燥的方法有自干燥法和烘箱干燥两种.自然干燥是将胶片悬挂起来,在清洁通的空间晾干.烘箱干燥是把胶片悬挂在烘箱内,用热风烘干,热风度一般不超过40℃.5结论暗室处理技术主要过程包括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j中显影与定影是最关键部分,除了需要显影,定影液的合乎标准,时也需要操作人员的熟练技能.参考文献【1]强天鹏.射线检测技术[M1.第一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社.2007.[21Y_威强,吴俊飞.承压设备安全[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JB/T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

暗室处理操作规程

暗室处理操作规程

暗室处理操作规程一、为保持暗室内的室内卫生和温度(18-22℃),除暗室处理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入内。

二、暗室处理人员应定期对暗袋和增感屏进行保洁。

每次装片前,应检查暗袋是否破损、漏光,增感屏间是否有脏物,如有上述问题存在,则不得立即装片。

三、显影液和定影液必须严格按配方和配制方法进行配制。

对于已老化的显影液和定影液,应及时进行更换,以保证底片的冲洗质量。

四、进入暗室工作,应确保暗室内安全灯的光线强度不会使胶片的灰雾度增加。

在裁片和装片时,手要保持清洁、干燥。

拿取胶片应沿胶片的边角部位。

裁好的胶片应远离安全灯光,并快装入暗袋。

五、每次裁胶片应以当班够用为宜,裁好而未装入暗袋的胶片必须用纸隔开、包好,放回胶片盒内。

在拿取胶片的过程中,要避免胶片与其他物体相摩擦,产生划痕和感光。

六、暗室处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显影的时间在3-8分钟之间。

显影结束后,应将胶片在停影液中停显30-60秒,然后放入定影液中,定影5-15分钟(视定影液的老化程度而定)。

在显影和定影过程中,应经常摇动底片,使显影和定影能均匀进行。

七、定影结束后,将底片放入水洗槽中用流水冲洗15-20分钟,但需注意水流量不宜过大。

八、底片的干燥必须十分仔细,要用微湿的干净毛巾擦去底片表面的水份或将底片放入脱水剂中浸泡10-20秒钟后拿出,放进底片干燥箱中烘干。

九、每天的暗室处理工作结束后,暗室处理人员应将暗袋摆放整齐,将显影槽和定影槽的盖子盖好,将工作平台和地面清理干净,关好门,以保持室内清洁和温度。

共1页第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5.5.2 干燥 干燥是为了排除膨胀的乳剂层中的水分。 为避免干燥在底片上可能产生的水迹,可在水 洗后、干燥前进行润湿处理。即将水洗后的胶 片浸入约0.1%左右浓度的洗涤剂水溶液中约 30s,然后取出使水从胶片表面流掉,再进行干 燥。 干燥方法主要是两种:自然干燥和烘箱干燥。
31
5.6 胶片自动处理
10
1 显影过程的作用
简单地说,显影过程分为三步。首先,潜影中 心(显影中心)吸附显影剂。然后,显影剂释放 电子,电子转移到潜影中心。最后,电子与银的 正离子结合形成银原子,并聚集在潜影中心。这 个过程不断进行,使潜影转化为可见的银原子团 影像 。对通常使用的显影液,显影过程必须在碱 性溶液中进行。在碱性溶液中,显影剂才能离解 。
33
2.胶片入厂复验 胶片入厂后应在一个月内进行质量复验,主要 是抽验灰雾度和一般质量。可对每个批号的胶 片随机抽取一张,切取一条侧定灰雾度,其他 部分透照处理。灰雾度应不高于出厂标准规定 值,透照的底片应不存在气泡、白点、霉点、 划伤、脱膜、涂布不匀条纹等问题。
11
2 显影液的组分
通常使用的显影液含有四种主要组分:显影 剂、保护剂、促进(加速)剂、抑制剂,此 外还应有溶剂水。调整各个组分的比例,可 以得到不同性能的显影液。
12
(1)显影剂
是显影液的基本组分,它使已感光的卤化 银还原为金属银。不同的显影剂具有不同的 特点,显影液中常常采用多种显影剂,来调 整显影液的性能。最常用的显影剂是米吐尔 、对苯二酚、菲尼酮。
17
(3)溶解药品的过程应进行适当搅拌,促进溶解,但搅 拌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大量空气溶入水中,导致显 影液过分氧化。 (4)配制好的显影液应贮存在密闭、避光的容器中,不 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显影液不断被氧化。 贮存显影液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4~27℃左右。新 配制的显影液一般应放置24h之后再投入使用。
27
定影时间也是影响定影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完成定影所需 要的时间与定影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浓度、定影液老化的程度、 定影温度都相关。如果定影时间短于定透时间,射线照片将 呈现灰白雾状,影像明显不清晰。定影时间超过定透时间、 胶片未感光部分也已呈现透明状态,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定影 过程已经完成。定影过程中硫代硫酸钠与卤化银的反应要经 过多个阶段,中间阶段生成的银的络合物是无色但稍溶于水 的物质,因此,在胶片未感光的部分已呈现透明时,很可能 这些反应生成物并未转移至定影液中,定影过程也未进行完 毕。实验研究指出,定影时间应为定透时间的2倍。
15
(4)抑制剂 显影剂对未曝光的卤化银微粒也具有显影 作用,为减少对未曝光卤化银微粒的显影程 度,降低灰雾,在显影液中必须加入抑制剂。 经常使用的抑制剂是溴化钾。 (5)溶剂水 溶解各种其他组分,构成显 影液。
16
3 显影液配制
(1)一般应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所用的水应不含杂 质,配制时水的温度应控制在配方指定的范围,一般是 40~50℃,水温过高药品将分解失效,水温过低药品 溶解太慢。 (2)准确称量药品的质量,按照配方规定的顺序顺次 加入各种药品,后一种药品必须在前一种药品完全溶解 后才能再加入。否则可能发生不良后果,如过分氧化, 急剧沉淀,甚至使配制完全失败。
21
图5-2 显影时间对胶片感光特性的影响
22
5.3 停显或中间水洗
从显影液中取出胶片后,显影作用并不能立即停止,这 时候胶片乳剂层中还残留着显影液,它们仍在继续进行显 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显影不均匀。如果这时立 即将胶片放入定影液中,则可能产生二色性灰雾。同时, 由于显影液带入定影液,还会损害定影液。二色性灰雾是 极细的银粒沉淀,在反射光下呈现蓝绿色,在透射光下呈 现粉红色。 为了立即终止显影液的作用,在显影之后应进行停显处 理。即把从显影液中取出的胶片转移至停显液中,使胶片 表面和乳剂层中残留的显影液与停显液发生相互作用,停 止显影作用。常用的停显液是1.5%~5%的醋酸水溶液。停 显时间约为0.5~1min。停显液的主要作用是其酸中和显影 液的碱。
9
5.2 显影
曝光以后在胶片的乳剂层中形成潜影, 曝光以后在胶片的乳剂层中形成潜影,对 通常采用的曝光量必须经过显影才能把潜影 转化为可见的影像。显影就是以还原作用, 转化为可见的影像。显影就是以还原作用, 从感光乳剂中感光的溴化银还原出金属银, 从感光乳剂中感光的溴化银还原出金属银, 使不可见的潜影转化为可见的影像。 使不可见的潜影转化为可见的影像。显影是 暗室处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暗室处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与影像质量 关系最密切的暗室处理过程。 关系最密切的暗室处理过程。
26
5.4.3 定影操作与影响定影的因素
定影操作一般的方面,与显影的注意事项相同。影响 定影过程的因素主要是定影的温度与时间、定影液的 老化程度、定影操作。 定影过程的进行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低时定影进行 缓慢,温度高时定影进行快。但温度不能过高,温度 过高可能造成定影液药品分解失效,使乳剂层膨胀加 大,容易产生划伤和脱膜。定影液温度应与显影液相 近,常控制在16~24℃。定影温度低.则定影过程进 行慢。在一般情况下,希望定影温度与显影温度相同 或相近。
5.1.3 暗室操作的基本要求
暗室操作的基本要求是:清洁、有序、细心、 暗室操作的基本要求是:清洁、有序、细心、熟练 。 暗室操作人员,在进行暗室操作之前应洗手, 暗室操作人员,在进行暗室操作之前应洗手,去除 手上的汗液和污物,以保证不因手接触胶片而对胶 手上的汗液和污物, 片产生污染,必要时应戴乳胶手套。 片产生污染,必要时应戴乳胶手套。
24
5.4.2 定影液的组分与作用
(1)定影剂 定影剂是定影液的主要组分,使用 最广泛的定影剂是硫代硫酸钠(海波)。在定影过 程中,硫代硫酸钠与卤化银发生反应,生成成分比 较复杂的能溶于水的银的络合物。 (2)酸性剂 为了中和在停显过程未消除而进 入定影液中的显影液的碱性、停止显影作用,在定 影液中需加入一些酸。定影液的酸度一般应控制在 pH值为4~6。常用的酸性剂是冰醋酸和硼酸。
13
(2)保护剂
显影剂在水溶液中容易氧化,特别是在碱性溶液 中更易氧化。氧化不仅减弱了显影液的显影能力, 而且会产生污染力很强的氧化物。为防止显影剂氧 化,延长显影液的寿命,必须在显影液中加入保护 剂。显影液中经常采用的保护剂是无水亚硫酸钠。
14
(3)促进剂
经常使用的显影剂,在碱性溶液中才能离解, 经常使用的显影剂,在碱性溶液中才能离解,起 显影作用。 显影作用。但在显影剂离解中同时会产生氢离子 它们会阻止显影剂的离解。 ,它们会阻止显影剂的离解。在显影液中加入促 进剂是为了中和显影液中的氢离子, 进剂是为了中和显影液中的氢离子,调节氢离子 浓度,控制显影液的碱性,使显影液的pH值控 浓度,控制显影液的碱性,使显影液的 值控 制在8~ 之间 之间。 制在 ~11之间。显影液中常用的促进剂是碳酸 硼砂,它们都是弱碱性物质, 钠、硼砂,它们都是弱碱性物质,很少使用强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射线检测
第五章 暗室处理技术
1
Hale Waihona Puke 5.1 暗室处理概述5.1.1 暗室处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暗室处理的基本过程一般都包括显影、停显(或 中间水洗)、定影、水洗、干燥这五个基本过程。 经过这些过程,使胶片潜在的图像成为固定下来的 可见图像。 暗室处理方法,目前可分成自动处理和手工处理 两类。自动处理采用自动洗片机完成胶片暗室处理 过程,它需要使用专用显影液、定影液,在高温下 进行处理,得到的射线照片质量好并且稳定。 手工处理可分为盘式处理和槽式处理两种方式, 槽式处理适于处理规格比较一致的胶片,盘式处理 适于胶片规格不固定、变化较大情况的暗室处理。
29
水洗的质量决定于水洗的温度、时间、方式。温度高 可缩短水洗时间,但温度过高可能会损害乳剂层,水 洗温度一般控制在 16~24℃。水洗时间一般需要 30min。一般应用流动水洗方式进行水洗,使胶片总是 接触新鲜清水,利于清除残留的有害物质。为节约用 水推荐采用级联递进水洗方式,这种水洗方式是将从 定影液中取出的胶片先放入第一个水槽,然后依次再 放入第二、第三等水槽,而水则是从最后一个水槽进 入,然后依次流入前方的水槽。它同时可以水洗多批 胶片,但又不使处于不同水洗状况的胶片互相污染, 既节约了用水,又可得到良好的水洗效果。
23
5.4 定影 5.4.1定影过程的作用 经过显影之后,胶片乳剂层中感光的卤化银还原 为金属银,但大部分未感光的卤化银没有发生变化 ,还保留在乳剂层中。定影过程的作用是,将感光 乳剂层中未感光也未被显影剂还原的卤化银从乳剂 层中溶解掉,使显影形成的影像固定下来。 在定影过程中定影剂与卤化银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溶于水的银的络合物,但对已还原的金属银不发 生作用。
2
5.1.2 暗室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暗室处理的质量,暗室环境应满足 一些基本要求。 暗室一般应设计成分立的两部分,一部分是 存放和切装胶片的工作室,另一部分是进行 胶片从显影至干燥(或水洗)的工作室。
3
4
5
6
7
暗室的环境条件的主要要求包括:
(1)室温控制 特别在采用手工处理时,要求室温 能控制在20℃±5℃; (2)湿度控制 切装胶片工作室应控制湿度在适当 范围,经常要求相对湿度为30%~60%; (3)通风 暗室应具有排风设备,其换气量应能达 到5~10次/h; (4)照明 暗室应有两种照明方式 —— 白炽灯、安 全红灯; (5)墙壁与地面 应反光少,地面和局部墙壁应防 水、防化学腐蚀。 8 此外,应有方便的水源、排水设施和足够的面积。
18
5.2.4 显影操作与影响显影的因素
在影响显影的因素主要有: 显影的温度与时间,显影液的老化程度,显影操 作。
19
显影温度对显影液的显影能力具有明显影响, 手工处理时显影液的显影温度一般为18~20℃ 。温度高时显影作用快,温度低时显影作用慢 。温度过高可能使显影液中的药品分解失效, 或造成显影液的过分氧化,主要危害是灰雾增 大、影像颗粒变粗,而且可能损害乳剂层。显 影温度过低,显影液的显影能力大大降低,甚 至可能完全失去显影作用,造成影像的对比度 (反差)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