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的基本操作及照片缺点形成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暗室操作规程

暗室操作规程

X光拍片暗室操作规程目的暗室处理是整个X光拍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保证底片质量的重要工序。

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拍片过程的成败,进而影响到检测产品的质量。

该项操作规程,对无损检测的射线底片暗室安全操作做出规定,以确保底片合格率。

适用范围暗室处理包括切片、装袋、显影、定影、水冲洗和底片烘干等。

本规程适用于射线底片暗室安全操作。

暗室安全操作规程1胶片的切装与保管1.1胶片应与光线完全隔离,放在胶片储存箱内。

1.2胶片盒应在暗室开封,外包装纸余量要折回盖严,以防露光。

1.3按每次用量带衬纸取出胶片,单张按规格切,多余片衬纸放回胶片盒内保存,以防划伤。

1.4装胶片要避免乳剂与衬纸或增感屏或其它粗物磨擦,以防静电感光;拿胶片只能触及边或角,以防留下指印;胶片不得折叠和弯曲,以防折迹感光。

1.5操作人员接触胶片时,应将手洗净,胶片处理前不得粘上显、定影液。

1.6暗室安全灯应在距胶片0.5m以外安放,以防胶片感光。

1.7当对胶片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曝光前用显、定液影分析,问题严重时应停用。

2暗室处理手工冲洗规程:显影、中间水冲洗、定影、最后水冲洗2.1显影:在准备显影后,应关闭白炽灯,打开红灯及暗室时钟,在从暗袋中取出胶片,放进显影槽中进行显影,显影温度应控制在18~21℃,显影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时间过长会影响胶片本身质量,增加灰雾度。

当然视季节及药水的不同可适当做出调整显影时间。

显影之初和显影过程中要使胶片上下移动,以保证显影液新鲜性。

显影洗片架之间要有一定距离,防止胶片相粘,并注意避免划伤胶片。

2.2显影后的中间水冲洗:时间控制在1分钟之内,目的是洗去显影液,降低碱性,使显影立即停止,切勿将显影液带入定影槽内。

2.3定影:把经过中间水洗的胶片浸入定影液1分钟内上下移动,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两倍,一般为15分钟,视季节和药水的不同可适当调整定影时间。

2.4最后水冲洗:经过定影后的胶片要再次进行水洗,目的是从胶片表面及内层中去除硫代硫酸钠杂质和所有银的络合物,以稳定胶片质量,所以水洗时要在流动的清水中进行,一般为15~20分钟。

暗室的基本操作及照片缺点形成的原因分析

暗室的基本操作及照片缺点形成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三)操作不当 1、注意搅动药液,否则导致影像密度不均。 2、若有显影时小气泡附着胶片,胶片之间及胶 片与显影桶之间粘搭,会造成:小圆形透亮斑、 白色条痕、白色片状影像。 因此:显影中,轻抽动或晃动胶片。 3、显影时,避免观片过多,过长,安全灯要符 合安全要求,防止灰雾加大。 显影操作是决定胶片质量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二)胶片的拿取和装卸 1、拿取胶片注意:手要清洁,放置油渍、 汗渍、水渍造成手印污染胶片。 2、动作轻,勿碰撞金属物或硬物,避免 摩擦产生树枝样静电斑。 3、装入暗盒前,检查暗盒的清洁度,有 无异物,放置异物阻挡造成密度降低或伪 影。
第二节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五、水洗和干燥过程中的因素 1、水不清洁,硬度大,造成片表面残留 污物。 2、水洗不充分,导致硫析出,污染胶片 3、水温过高,乳剂膜容易软化脱落。 4、干燥温度过高,风速过大,乳剂膜起 皱,干燥时要防止污物或灰尘沉积造成污 染。
第二节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二、摄影条件因素 (一)曝光不足 曝光不足: 显影中心数量少,不能有效形成足够潜影。 出现细微结构显示不充分,照片密度低, 层次少。
第二节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二)曝光过度 曝光过度: 形成显影中心过多,显影后密度过高,灰 雾加大,照片对比度差,缺乏应有层次。
第二节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第七章 暗室的基本操作及照片 缺点形成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照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X线照片质量包括 1、摄影条件 2、暗室的加工技术处理 分析照片缺点及形成原因,避免类似弊病, 提高质量。

摄影技术——传统暗室

摄影技术——传统暗室
摄影技术——暗室
王青 2006.11
暗室——一个没有光线的房间
水:在选择房间时,最好 选一个有水源的,如果这 样的房间并不实用,则选 择离水源较近的房间。 暗度:选择一个门窗不多, 进入光线较少的房间。当 然,大多数的房间都有门 和窗,但对于暗室来说, 这些门窗则越少越好。
暗室内部
干区: 干区:放置印相机、放大机、定时器等光 电仪器和工具 湿区:至少放置四个冲洗盘 湿区: 工作台 灯光布置——安全灯、普通灯 灯光
辅助工具——尺寸板
为准确控制所放大照片的尺寸,需要使用 尺寸板
四滑尺可调式的尺 寸板, 寸板,允许将相纸放在 尺寸板的中央并调节四 个边框。 个边框。 固定式尺寸板, 固定式尺寸板, 相对比较便宜, 相对比较便宜,也可 以自制各种花边板
放大机的基本组成(五)
9.
10. 11.
固定钮 通过上下移动整个放大机头可以调 整控制照片上的影像大小。机头越高,影 像越大,一旦我们得到了想要的尺寸,就 旋动固定钮将机头销定到该位置。 调焦旋钮 该旋钮可以使镜头上下移动一小 段距离,以精密地控制焦距。 滤光片支架 该装置用来放置放大过程中可 能用到的滤光片。
放大机的三项基本控制
影像大小的控制 影像清晰度的控制 影像亮度的控制
影像大小的控制
通过升高或降低放大机机头来控制影像的 大小尺寸。 镜头离相纸越远,即机头越高,尺寸板上 影像就越大。
如果想制作小照片,就降低机头,使镜头离尺 寸板近一些。 如果想制作大照片,就升高机头,使镜头离尺 寸板远一点。
左图:升降机头 , 控制影像大小
计时器
在放大曝光和冲洗期间要求精确的时间测 量。
典型的曝光是以秒计时 比如,可能是10 10秒 11秒 的:比如,可能是10秒、11秒 12秒 一旦确定了“恰当的” 或12秒。一旦确定了“恰当的” 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即便放大机的光线 照射相纸多 1秒钟也是我们所 不希望的。 不希望的。

暗室操作规程

暗室操作规程

暗室操作规程暗室仪器设备以及暗室操作—胶片的冲洗过程介绍:暗室的设备主要有切片机、自动洗片机、观片灯,小型仪器主要有红绿双色灯、暗室计时灯。

其他的必需品有X光胶片、显定影浓缩液、显定影药液储备容器、显定影操作容器、水洗容器等相关物品、容器。

(后附有相关照片)暗室的操作主要分为装胶片、洗胶片。

一、装胶片装胶片就是在提前做好的暗袋中装入需要曝光的胶片。

首先将日光灯关闭,打开双色灯中的红灯。

在胶片盒中取出一张胶片,根据暗袋的大小进行裁减。

用手感觉一下胶片的正反面(反面比正面手感要光滑),然后将裁剪好的胶片依次装进事先做好的暗袋。

二、洗胶片相对于装胶片的过程,洗胶片要麻烦一些,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配置显定影药液配制显影、定影药液,一般应提前24小时配制,根据药液浓缩液的配制比例说明书进行操作。

配制药液一般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配制过程一定不要混淆药液,尤其是显影液中不能溅入定影液。

在进行显定影工作之前,先把药液放进显、定影的容器中。

药液的量要在容器中有一定的厚度,不能太少,否则洗出的胶片会不均匀,当然也不能太多,太多了浪费。

2、显影在准备好了显定影液后,首先关闭日光灯,打开双色灯中的红灯以及暗室计时器。

这时就可以将暗袋里已拍照的胶片取出,取出的胶片要做好标记,然后放进显影药液中。

一次性放入显影液中的胶片不宜过多,以不重叠为宜。

常温下,显影时间在3-5min。

视季节的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显影时间。

3、中间水洗水洗是个辅助工序,但同样是感光材料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显影后的水洗是中间水洗,目的是洗去显影液,降低碱性,使显影立即停止。

水洗时间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也不能太长或太短,最好不要少于1min,也不要多于5min。

4、定影把经过中间水洗的胶片,放到准备好的定影药液中,定影时间也控制在3-5min为宜。

当然也要视季节的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定影时间。

5、最后水洗经过定影后的胶片要再次进行水洗,这次水洗称第二次水洗或最后水洗,最后水洗的目的是从胶片乳剂中除去定影液和所有银的络合物,以稳定胶片的质量。

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技术暗室处理技术射线检测一般需要三个工序过程即:射线穿透工件后对胶片进行曝光过程;胶片的暗室处理;底片的评定过程。

暗室处理又是射线照相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胶片在暗室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底片质量以及底片的保存期,甚至会使透照工作前功尽弃。

此外,正确的暗室处理是透照工艺合理与否的信息反馈,为透照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胶片暗室处理,按操作方式区分,有手工和自动之分。

目前国内多数仍采用手工操作。

胶片的处理程序主要包括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五个过程。

1. 暗室基本知识 1.1 暗室布局知识暗室是射线照相进行暗室处理的特殊房屋,是工业射线照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设施。

暗室设计应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显定影方式以及设施水平等具体条件统筹安排,但必须满足防辐射、不漏光、安全灯的安全可靠、室内机具布局合理、室内通风以及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等原则。

对手工暗室操作的暗室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下几点: (1)防辐射暗室不得有任何射线的辐射线(包括散射线),射线不仅使胶片感光,同时危及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无法远离射线源的暗室(包括暗室门),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暗室基本知识 (2)遮光性良好胶片在显影及装片时暗室是不允许任何室外光透入的,以免胶片感光,影响底片质量。

暗室一般不开窗户,设有前室或迷路口的暗室门,可有效地防止暗室门漏光,而工作人员出入也很方便。

此外,暗室的排风装置、空调机、供水管线穿墙等也是漏光点,应采取适当措施堵实,以防漏光。

(3)暗室应有适当空间,器具布局合理暗室主要用来装片和处理已摄胶片,若有条件宜分室进行。

共用一室的平面布置应分成干燥和潮湿部分,干燥区用来布置存放暗盒、增感屏以及胶片的橱柜及工作台,潮湿区布置成显影―停显―定影一水洗作业。

(4)要有通风设施暗室不仅潮湿,而且常有醋酸气体,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容易引起电器设备漏电,同时对材料器具使用寿命也不利,故应有通风设施。

一般可以装排风扇或自然排风管解决。

x线化学及暗室技术

x线化学及暗室技术
规格(英寸):5×7、8×10、10×12、 11×14、12×15 、14×14 14×17
应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改裁或订购。
X线胶片应用前注意:片盒上标记有胶片的 感光速度,标明Ⅰ型或Ⅱ型。
感光速度:标志胶片记录图像的速度(敏感性)
Ⅰ型的感光速度标准是30~50,Ⅱ型的为 50~70。摄片时根据胶片的感光速度设定 曝光条件。
硫代硫酸钠对未曝光部分冲洗 1895年 德 伦琴 X线 第一张X线照片 1913年 美 伊斯曼.柯达公司研制两面涂有感
光乳剂的胶片 20世纪70年代 柯达公司 X线T颗粒胶片 与
稀土增感屏匹配,提高影响质量。
• 第一个利用银化合物光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制作图 像实验的,是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16871744)。
• 荧光作用: 作用于某些(荧光)物质时,能使这 些物质发射(激发)出可见荧光;
• 感光作用: 能使卤化银感光材料感光;
• 生化作用: 使人体组织的分子分解,导致细胞的 生理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合理地利 用这种特性,也可以利用X 射线来治疗某些疾病 (放疗)。
二、X线成像意义 X线可以纪录被检查物体 的信息影像,可长久保存。
2、片基的基本性能 a、厚度:片基的厚度影响片基的透光率、折光率及
机械强度。
按照片基的性能和不同的使用要求,175~200μm
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厚度127μm。
聚酯片基厚度175μm b、透明度及色泽:要求透明度越高越好 ,醋酸纤
维较聚酯好
c、耐光性:耐受长时间光照而不影响透明度,醋酸 纤维及涤纶片基较聚碳酸酯片基好。
➢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胶片 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少, 直至进入数字成像的 无胶片时代。

数字影像打印技术~暗室技术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

数字影像打印技术~暗室技术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

一般认为,光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与投入的光能量的多少成正比, 即在摄影时,参加反应的光亮区的物质量(密度)与曝光量成 正比。
互易律
当曝光量为定量时不论光强度和曝光时间如何变化,反应生成 物的量(密度)是一定的。
互易律失效:
当曝光时间过长或光强度过强时,光化学反应生成物与光能量 的多少不成正比。
光量子
反应物质 (卤化银)
电子能级
不同物质的质点活化所需光量子的能量不同 波长不同的光,光量子的能量也不同 光被物质吸收取决于:1、物质的性质
2、光能是否合适
物质被活化 光能被吸收
胶片核心物质卤化银的感光是X光量子激发溴离子 使其电子能量加大脱离溴离子
Br- + hu Ag+ + e
Br + e Ag
三、附加层
医用X线胶片的附加层,包括保护层、底层 及防光晕层(防反射层)。
(一)保护层 为防止质地柔软的乳剂层的机械损伤,在
其表面涂有一层粘性很强的明胶,予以保 护。
(二)底层(结合层)
为使乳剂层牢固地粘附在片基上,在片基 表面涂有一层粘性很强的胶体,以防止乳 剂层在加工时脱落。因片基表面有僧水性, 不易与亲水的乳剂层粘连。
2、避免各种光线照射
3、胶片放置
胶片的皱折、卷曲或乳剂表面,受强烈摩擦时乳剂膜 变形,大多是 过分压力所致,显影后成为人工伪影。
4、防有害气体
5、有效期内使用
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测定及成像性能参量
感光测定是胶片接受曝光量与由此产生的 密度之间关系的测定方法。
一、X线胶片的感光测定 感光测定不仅可以了解胶片的感光特性,
二、片基
片基是乳剂层的支持体
(一)片基应具备的条件

暗室安全操作规程

暗室安全操作规程

暗室安全操作规程暗室是一种用于处理光敏材料的场所,常见于摄影工作室、印刷厂等地方。

由于光敏材料对光线非常敏感,因此在暗室中需要进行特殊的安全操作。

以下是暗室安全操作的一般规程。

一、进入前的准备工作:1.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钥匙等放在指定的存放处,以防止产生细微的光线引起图片瑕疵。

2.穿上清洁的工作服,并戴上指定的工作手套。

3.检查暗室内的照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以充分珍惜已进入暗室的时间。

二、进入暗室:1.在进入暗室前,需轻轻关闭暗室门,以减少进入的光线和杂质。

2.进入暗室后,需等待片子适应暗光环境,避免片子受到突然的光线照射而产生瑕疵。

3.如果需要工作台上的光源,请在操作前使用红色防护帽替换红色安全灯泡,以避免对光敏材料的损坏。

三、操作光敏材料:1.暗室内操作时,需保持光敏材料避免直接接触手指、指甲等物品,避免产生指纹或其他瑕疵。

2.只能使用干燥、清洁的弹力手套进行操作,不得使用含有绒毛、纤维或其他容易脱落的材料制成的手套。

3.在移动照片、底片等光敏材料时,需避免过度磨擦,以免产生静电等问题。

四、化学品的使用:1.使用化学液时,需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防止化学品溅入眼睛或对皮肤产生刺激。

2.按照安全数据表上的指示,正确稀释化学品,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液。

3.使用过的化学液需妥善处理,按照本地的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处置。

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在暗室中使用设备时,需事先排除设备故障,确保其正常运行。

2.使用设备时需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因误操作而导致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

3.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六、保持暗室环境的清洁:1.定期清洁暗室内的工作台、操作区域和设备,以保持光敏材料的清洁度。

2.定期更换暗室内的滤纸和废液容器,避免堆积过多的废液。

3.暗室内不得进食、吸烟或饮水等,以防止灰尘、污染物等进入光敏材料。

以上是关于暗室安全操作规程的一些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程,能够保障暗室内的安全,并对光敏材料的处理进行保护,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节 胶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五、水洗和干燥过程中的因素 六、其他因素
编辑ppt
15
谢谢!
编辑ppt
16
✓X线胶片的启封与改裁 ✓装片与取片 ✓夹片 ✓卸片 ✓操作注意事项
编辑ppt
9
二、胶片的整理
三、胶片的保管
X线胶片应该按顺序分格直立放置,贮片 架上应有明显标记便于查找;建立有效的X线 胶片借还制度;严防潮湿,贮片室应保持干燥、 通风;防止有害气体侵蚀;室内严禁烟火,并 备有消防器材和相关措施;教学用片或有长期 保存价值的胶片可单独存档管理。
编辑ppt
10
第二节 胶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一、暗室操作因素
(一)贮存和保管
低温干燥下存放:温度10-20℃,相对湿度30%-50% 避免各种光线照射 胶片放置:保持竖放,避免摩擦和重压 防有害气体:避免接触甲醛、乙醛等挥发性气体 有效期内使用
(二)胶片的拿取和装卸
编辑ppt
11
第二节 胶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编辑ppt
2
一、暗室基本操作技术
为了保证暗室处理的质量,暗室环境应满足一些基 本要求:
• 暗室一般应设计成分立的两部分,一部分是 存放和切装胶片的工作室(干片区),另一 部分是进行胶片从显影至干燥(或水洗)的 工作室。
因此:暗室干片区胶片的装卸工作是X线摄影中不 可忽视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编辑ppt
3
编辑ppt
4
编辑ppt
5
编辑ppt
6
编辑ppt
7
一、暗室基本操作技术
暗室操作的基本要求:
• 暗室操作的基本要求是:清洁、有序、细心、熟 练。
• 暗室操作人员,在进行暗室操作之前应洗手,去 除手上的汗液和污物,以保证不因手接触胶片而 对胶片产生污染,必要时应戴乳胶手套。
编辑ppt
8
一、暗室基本操作技术
二、暗室操作因素
(一)曝光不足 (二)曝光过度 (三)X线穿透力不足 (四)X线穿透性过强
编辑ppt
12
第二节 胶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三、显影因素
(一)显影不足 (二)显影过度 (三)操作不当
编辑ppt
13
第二节 胶片伪影及缺点形成的原因
四、定影因素
(一)定影不足 (二)定影过度 (三)定影操作技术
第七章 暗室的基本操作及照片缺点 形成原因分析
本章学习要点:
➢ X线胶片装卸方法 ➢ 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
第一节 基本操作技术
暗室处理的基本过程一般都包括显影、停显(或 中间水洗)、定影、水洗、干燥这五个基本过程。 经过这些过程,使胶片潜在的图像成为固定下来的 可见图像。
暗室处理方法,目前可分成自动处理和手工处理 两类。自动处理采用自动洗片机完成胶片暗室处理 过程,它需要使用专用显影液、定影液,在高温下 进行处理,得到的射线照片质量好并且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