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暗室技术——精选推荐

暗室技术——精选推荐
• 显影的原理以及显影液的配制:如 前。 D-72显影液。
• 显影时间:在红光灯下观察,至显 出影像为止。
• 曝光和显影是印相与放大技术中要 想取得好相片的关键步骤。
3、停显:在停显液中10-20sec。 4、定影:在定影液中15-20min。 • 以上步骤均需在暗室中红灯下操作。 5、水洗:流水洗20min。 6、上光;涂塑相纸直接晾干。 7、裁边。
• 因其片基上涂有一层 乳白色的遇光能起化 学反应的卤化银乳剂, 通常称之为感光材料。
• 其作用在于记录影像。
1、感光材料的结构
• 保护层:保护乳剂层免受损伤。 • 乳剂层:由卤化银和色素组成。卤
化银遇光后起化学反应,形成肉眼 不可见的潜像,经显影剂作用后, 卤化银中的银变成黑色颗粒,形成 肉眼可见的影像。 • 接合膜:连接乳剂层和载体。 • 载体:乳剂的载体。
• 定影时间:20min。
4、水洗:
• 水洗的目的在于洗去残留的药液,以避 免底片或照片发黄或退色。
• 水洗时间:流水冲洗15min。
5、晾干:
• 将胶片晾干后保存,以备印相或放大。 • 应注意不要用手触摸胶片药面;更要防
止底片有划痕。
(二)相纸的印相或放大的步骤和原理
• 印相或放大是利用透过底片的光线使印相纸或 放大纸感光,经显影、定影处理后形成与底片 相反、而与实物相同的影像。
4、感光材料正反面的辨认
• 感光材料上涂有乳剂的一面为正面。 • 已冲洗过的底片,迎着光看其反面较
正面光滑,反光较强; • 相纸的正面用手触摸较反面发涩。
二、底片的冲洗及相纸的印相、放大技术
• 一张照片的产生需要经过如下过程:
1、完成负片(底片)的过程——底片的冲洗
拍照(曝光:光的作用) → 显影(化学作用) → 负片(底片)

暗房感光处理实验报告

暗房感光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暗房感光处理实验,掌握传统照片冲洗的基本流程,了解感光材料在暗房中的处理方法,熟悉显影、定影、停显等化学药液的配置和使用,提高对摄影暗房技术的基本认识。

二、实验器材1. 黑暗室(暗房)2. 显影液、定影液、停显液等化学药液3. 照片纸(公元纸基相纸)4. 显影盘、定影盘、停显盘5. 电子秤、温度计6. 滤镜、暗室灯、显影计时器7. 水槽、晾干架三、实验步骤1. 准备暗房环境:- 确保暗房内无光源,所有操作均在暗室中进行。

- 检查暗房内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

2. 配置显影液:- 根据配方,使用电子秤准确称量各种化学药粉。

- 将药粉加入一定温度的水中,搅拌均匀。

- 将显影液装入药瓶,备用。

3. 配置定影液:- 按照配方,使用电子秤准确称量各种化学药粉。

- 将药粉加入一定温度的水中,搅拌均匀。

- 将定影液装入药瓶,备用。

4. 配置停显液:- 按照配方,使用电子秤准确称量各种化学药粉。

- 将药粉加入一定温度的水中,搅拌均匀。

- 将停显液装入药瓶,备用。

5. 冲洗照片:- 将黑白底片放入显影盘中,倒入适量的显影液。

- 使用显影计时器,控制显影时间。

- 显影结束后,将照片取出,放入停显盘中。

- 停显结束后,将照片取出,放入定影盘中。

- 定影结束后,将照片取出,放入清水中水洗。

- 水洗结束后,将照片取出,放入晾干架晾干。

6. 观察结果:- 检查照片的显影效果,包括照片的清晰度、对比度等。

-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显影时间过长或过短、药液浓度不合适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显影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地将黑白底片转换为可见的黑白照片。

- 照片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良好,符合预期效果。

2. 实验分析:- 在显影过程中,发现显影时间对照片效果有较大影响。

显影时间过长,照片可能过曝;显影时间过短,照片可能欠曝。

- 药液浓度也是影响照片效果的重要因素。

药液浓度过高,照片可能过曝;药液浓度过低,照片可能欠曝。

黑白暗室技术

黑白暗室技术

暗室
暗房袋
安全灯
量杯
温度计
贮药桶
由于冲洗胶片有专门的能安全闭光的显影罐。所以操作 显影罐时可以在明室进行,配合暗房袋装片即可。放照片的 暗室需全黑闭光的条件,但是可以使用相纸不易感受的红色 灯光作为安全灯照明。
显影液
停显液
定影液
洁净水
冲洗的药液分为胶片显影液、相纸显影液、定影液(通 用)、停显液、洁净水。而药液的配方、浓度、温度、冲洗 时间和搅拌方式几个因素之间都是密切相关的,共同构成有 机的联系,每一个因素都有很严格的数据和规范可参照执行。
三、药剂的配方成份与配制
显影液的组成及作用 显影液的组成及作用
3.保护剂: 无水亚硫酸钠,可防止显影剂氧化,也可抑 制溶液污染。无水亚硫酸钠在显影液中同时参与显影作 用,并有溶解卤化银的作用。所以在显影液中大量使用。 4.促进剂: 硼砂(四硼酸钠),白色透明晶体。其溶液为 弱碱性,常用于微粒显影液中。
D72
D72
此硬性显影液适用于反差偏低的底片,用此液显影时, 初显期较长,但影像一旦出现,其密度上升很快。使用时按1:1 或1:2稀释。 软性显影液冲洗出照片的影调柔和,适用于反差较大 的底片。若增加米吐尔的含量,减少对苯二酚,则能得到更柔和 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有配备齐全的各号相纸,如果同时配好 软、中、硬三种不同性能的显影液,便能满足各种不同反差的底 片的需要,制作出反映适中、层次丰富、影调柔和、清晰度好的 照片。
硬药
软药
三、药剂的配方成份与配制
显影剂是在碱性介质中起作用的,在酸性介质 中便产生钝化,失去显影能力。停显液就是以其酸度强令显 影过程停止,防止显影过度。并且避免定影液受显影液的污 染,保证定影液的使用寿命。 停显液配方:

暗房技术总结

暗房技术总结

暗房技术总结引言暗房技术是摄影师在胶片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涉及到胶片的冲洗和显影过程,以及后期的放大和处理。

尽管数码摄影的兴起使得暗房技术逐渐被边缘化,但仍然有不少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对暗房技术感兴趣,因为它能够为照片带来独特的质感和效果。

本文将对暗房技术进行总结和介绍,包括胶片的冲洗和显影、暗房的搭建和使用、以及后期的放大和处理等内容。

1. 胶片的冲洗和显影1.1 胶片冲洗的基本步骤胶片冲洗是将曝光过的胶片中的银盐溶解掉,以便于后续的显影和固定。

冲洗的基本步骤包括:1.用显影机打开底片盖,将曝光过的胶片放入显影机的胶片卷盒中;2.打开冲洗盘的进水阀,将水流注入冲洗盘中,确保胶片被充分润湿;3.加入冲洗剂,根据冲洗剂的指示时间进行冲洗;4.将胶片从冲洗机中取出,用纯净水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冲洗剂。

1.2 胶片显影的原理和技巧胶片显影是将曝光过的胶片中的暗示记录转化为具有可见影像的银影。

显影的原理是基于银盐的化学反应,通过显影剂使暗示记录发生可见的变化。

显影的技巧包括:•控制显影时间和温度,不同的胶片和显影剂需要不同的显影时间和温度;•搅拌显影剂,使显影剂均匀地接触到胶片表面,以加快显影的速度;•注意显影剂的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会导致显影效果不理想。

2. 暗房的搭建和使用暗房是进行胶片冲洗和显影的工作室,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设备。

以下是暗房搭建和使用的一些要点:•选择一个无光源入侵的房间,可以使用黑色窗帘或者暗室布挡住窗户;•安装暗房红灯,红灯的波长不会破坏胶片;•准备相应的操作台、冲洗盘、显影机等设备;•注意保持暗房的清洁,避免灰尘和细菌对胶片的影响;•熟悉暗房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注意事项。

3. 后期的放大和处理在暗房中完成胶片的冲洗和显影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的放大和处理,以获得最终的照片。

后期放大和处理的步骤包括:1.胶片放大:将显影好的胶片放到放大机上,通过调整放大机的放大倍率和焦距来放大照片;2.导入纸质:用放大机的放大镜将胶片上的照片投射到乳胶纸上;3.老化纸质:将乳胶纸放入显影液中进行显影,再放入定影液中进行定影;4.水洗定影:将定影后的照片放入清水中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显影剂和定影剂;5.干燥照片:用照片夹将照片夹在绳子上晾干。

暗室处理技术

暗室处理技术

•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5)定影 定影就是把显影过程形成的影像固定下来的过程。将 停显结束的胶片放入定影液槽中进行定影,在定影最初的 1分钟,应不断提动洗片夹,使定影液与胶片充分接触, 定影液温度控制在16~24℃以内。定影总的时间为“通透 时间”的2倍,所谓“通透时间”是指胶片放入定影液开 始到胶片乳剂的乳白色消失为止的时间。定影通透的时间 与定影的老化程度有关,新定影液定影所需的通透时间短, 随着定影液的使用,药力不断下降,定影所需的通透时间 不断加长,为了保证定影质量,一般将总的定影时间控制 在15分钟左右(通透时间一般小于7分钟),如果15分钟 之内还不能使胶片定影通透,就需更换新的定影液。
0.5~1
5~15 30~60 ─
停显液
定影液 水 ─
充分搅动
适当搅动 流动水漂洗 去除表面水滴后干燥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1)拆片 先将曝光后装有胶片的暗袋表面擦拭干净, 关闭暗室门窗和照明灯,开启安全红灯并调节至 适当亮度,等待几分钟完成暗适应。拆开暗袋, 从增感屏中取出胶片装入洗片夹中。整个过程动 作要轻柔,洗片夹要放置稳妥,防止划伤和折损 胶片。 2)预浸湿 胶片放入显影液槽之前,可在清水槽中预浸 湿一下,使胶片表面润湿,避免放入显影液槽后 胶片表面附有气泡造成显影不均匀。
• 胶片冲洗各步骤的操作要求
7)干燥 将水洗结束的底片从洗片夹中抽出悬挂在凉片架上自 然凉干,建议不要采用烘片箱烘干底片。 为了防止干燥后的底片产生水迹,在水洗后、凉片干 燥前可进行脱水处理,即把水洗后的湿胶片放入脱水液 (0.3~0.5%的洗洁精加酒精的水溶液)中浸润约5分钟, 然后取出,可使水从胶片表面快速流光,再进行凉片干燥。
5.1.4 胶片处理程序和操作要点

暗房技术

暗房技术

二、暗房的供水系统
我们平时使用的自来水,由于各种原因,水里存
在着许多微小的固体杂质。这些微小的固体杂质, 对于我们底片的影响是致命的,它一旦附着到胶 片表面就很难清除。我们在做较大倍率放大时, 这些附着在胶片表面的杂质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 清除这些杂质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安装水过滤 器,一般有单独过滤和混水过滤两种。单独过滤 器安装在自来水管道中即可。 对硬水的指标:CaCO3 含量应控制在40~ 150mg/kg
印片
接下去的制作步骤是印相,或者是更为 普遍的作法 放大。已有画面的胶片装在称 为放大机的立式投映机中,放大镜头可以 在感光照相纸上形成影像,其大小几乎可 根据需要任意选定。曝光期间,通过胶片 上透明区域照射到相纸上的光量要比密度 较大区域的光量多。记录在相纸上的潜影 也要经过随后的化学药液冲洗。
六、暗房场地的选择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自己的暗房。最好要有上
下水、电力、排风等装置。我们给出几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建立私人暗 房的方案。这些暗房有些是独立的房间,也有建在浴室、厨房、卫生 间、壁橱里的暗房,供参考。 应注意几个问题,放大时应将食物收藏好,以防止化学药品对食物的 污染。同时要保持工作区域内的清洁,防止油污对底片及相片的污染。 并且要做好防光处理。暗房——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黑屋子,更不 应是让人感到惧怕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让你感到舒适、自然、放松, 甚至充满享受的地方,它是一个让你圆梦的地方。在这里创造、神奇、 幻想,成功的喜悦会每时每刻伴随着你。所以,进入暗房里就如同回 到自己的厨房、浴室,甚至是自己的卧室那样的自然和亲切。让我们 动起手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建起自己的暗房。
三、暗房的空气质量
1.暗房内最佳湿度应控制在45~50%左右。太湿对暗房内

【doc】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

【doc】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

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62?科技论±i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刘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江苏徐州221153)摘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射线检测中的暗室处理技术,暗室处理是射线检测过程中重要的步骤包括显影,定影,水洗和干燥.关键词:射线检测技术;暗室处理;显影;停显;定影射线检测是工业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专业门类,在工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射线检测最主要的应用是探测试件内部的宏观几何缺陷.暗室处理是射线照相检测的重要程序,被射线曝光的带有潜影的胶片经过暗室处理后变为带有可见影像的底片.底片质量的好坏与暗室工作的技术水平及操作水平密切相关.1显影显影在整个胶片处理过程中是重要的一步.同一张胶片若采用不同的显影配方和操作条件,则胶片的感光性能是不一样的.底片的质量指标如黑度,对比度,颗粒都受到显影的影响.1.1显影液的组成及作用显影液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剂和抑制剂.显影剂的作用是将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常用的显影剂有菲尼酮,对苯二酚与米吐尔.保护剂的作用是阻止显影剂与进入显影液的氧发生作用,使其不被氧化,比较常用的保护剂是亚硫酸钠.促进剂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显影剂的显影能力和速度,大多数显影液都是碱性的.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灰雾,常用的抑制剂包括苯丙三氮唑.1.2影响显影的因素影响显影的因素除配方外,还有显影时间,温度,搅动情况和显影液老化程度.合适的显影时间与配方有关,对于手工处理规定时间为4-6分钟.温度也与配方有关,手工处理的温度为18—20摄氏度.在显影过程中搅动可以使乳剂膜表面不断地与新鲜药液接触并发生作用,这样可以使显影速度加快保证显影作用均匀.显影液的活性主要取决于显影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显影液的酸碱度.2停显从显影液取出胶片后,显影作用并不立即停止,胶片乳剂层中残留的显影液还在继续显影,此时将胶片直接放人定影液则容易产生不均匀的条纹.另一方面胶片中残留的显影液将会污染定影液. 停显液一般为2%~3%的醋酸溶液,胶片放人停显液后,残留的碱性显影液被中和,pH值迅速下降至显影停止点,明胶的膨胀也得到控制.3定影显影后的胶片乳剂层中还有70%的卤化银未被还原成金属银.这些卤化银必须除去才能将显影形成的影像固定下来,这一过程称为定影.在定影过程中,定影剂与卤化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络合物但对已还原的金属则不发生作用.3.1定影液的组成及作用定影液包含四种组分:定影剂,保护剂,坚膜剂,酸l生剂.其中定影剂是定影液的主要成分,常用的定影剂为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定影剂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发生分解析出硫而失效, 所以要使用保护剂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常用的保护剂为无水亚硫酸钠.在定影过程中,胶片乳剂层吸水膨胀,容易造成划伤和药膜脱落,所以需要在定影液中加入坚膜剂.常用的坚膜剂有硫酸铝钾.为中和停显阶段未除净的显影液碱性物质,通常将定影液配制成酸性溶液,加入的酸性物质通常是醋酸和硼酸.3.2影响定影的因素影响定影的因素主要有:定影时间,定影温度,定影液老化程度,以及定影时的搅动.定影时间应明显多于通透时间,为保险则规定整个定影时间为通透时间的2倍.采用硫代硫酸钠配方的定影液所需时间为15min.定影温度规定为1624~C对使用中的定影液,当需要的时间为新液所需的2倍时,即认为失效需更换新液.在定影过程中应适当搅动,一般没两分钟搅动一次.4水洗和干燥4.1水洗胶片在定影后,应在流动的清水中冲洗20~30rain,冲洗的目自是将胶片表面和乳剂膜内吸附的硫代硫酸钠以及银盐络合物清掉.推荐使用的条件是16~24~C的流动清水冲洗底片.4.2干燥干燥的目的是去除膨胀的乳剂层中的水分.干燥的方法有自干燥法和烘箱干燥两种.自然干燥是将胶片悬挂起来,在清洁通的空间晾干.烘箱干燥是把胶片悬挂在烘箱内,用热风烘干,热风度一般不超过40℃.5结论暗室处理技术主要过程包括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j中显影与定影是最关键部分,除了需要显影,定影液的合乎标准,时也需要操作人员的熟练技能.参考文献【1]强天鹏.射线检测技术[M1.第一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社.2007.[21Y_威强,吴俊飞.承压设备安全[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JB/T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

x线化学及暗室技术

x线化学及暗室技术

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 伦琴(Willhelm Konrad Ro tgen, 1845---1923), 以表彰他在1895年发现的X射线。
X线特性
穿透作用: 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KV愈 高,射线波长愈短,能量愈高,穿透力也愈强, 同时与被照物体的密度及原子序数有关; • 荧光作用: 作用于某些(荧光)物质时,能使这 些物质发射(激发)出可见荧光; • 感光作用: 能使卤化银感光材料感光; • 生化作用: 使人体组织的分子分解,导致细胞的 生理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合理地利 用这种特性,也可以利用X 射线来治疗某些疾病 (放疗)。
特种胶片
• (1)直接反转胶片:它可利用紫外光源人工 复印或通过专用复印机一次复印成功,取 得与原版X线照片质量一样的图像。单层乳 剂、蓝底聚酯片基,其感光特性恰与原片 相反,为一个倒置的特性曲线,不曝光的 部分为全黑。 • (2)清洁用胶片:这是—种自动冲洗机辊轮 清洁片。每日晨自动冲洗机开机后均应用 3—4张清洁片对放置一夜的冲洗机进行清 洁。
(二)明胶 • 卤化银均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涂布在片基。 • 需要一种胶性物质,以使卤化银晶体处于永久性 的悬浮状态,互不接触,并能均匀涂布在片基上, 这种介质就是明胶。
• 明胶是一种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 明胶是动物骨皮精选提炼而成。由于卤化银加入 明胶后呈淡黄色的牛乳状,所以称之为“乳剂”。 把它涂在片基上,干燥后即形成了乳剂层。
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
• (3)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 率、高对比、单层乳剂、对绿色光敏感的 乳腺专用胶片。由于采用了扁平颗粒技术 ,使荧光交迭效应几乎减少到0%,可获得 极为清晰锐利的图像,皮肤线条影像可得 到提高,特别是在乳腺放大摄影上有特色 。 • (4)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 率、高对比度胶片。特别适用于要求提供 高清晰的图像、显示组织微细结构信息的 四肢摄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5.5.2 干燥
干燥是为了排除膨胀的乳剂层中的水分。 为避免干燥在底片上可能产生的水迹,可在水洗后、干燥前进行润湿处理。 即将水洗后的胶片浸入约0.1%左右浓度的洗涤剂水溶液中约30s,然后取出 使水从胶片表面流掉,再进行干燥。 干燥方法主要是两种:自然干燥和烘箱干燥。
5.6 胶片自动处理
胶片自动处理是采用专用的自动洗片机进行从显影到干燥全过 程的自动处理。胶片从进片口送入自动洗片机内,然后顺序通 过显影、定影、水洗、干燥过程,从出片口送出一张处理质量 良好的底片。完成上述全过程的处理的时间约为 7~14min或 更短些。
3.显影液有效性试验 取一条胶片,用标准试板(如阶梯试块),按曝光曲线给定的 条件和参数透照,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暗室处理,然后测量所得 底片的黑度。当黑度值与曝光曲线给定值的差超出±15%,如 果可排除射线机性能存在较大变化,则认为显影液的有效性存 18 在问题,应进行处理或停止使用。
4.系统稳定性试验 系统稳定性试验也有的称为工艺检验。试验方法与显影液有效性试验类似 。 取一条胶片,在标准试板(如阶梯试块)上放置好像质计,按曝光曲线给 定的条件和参数透照,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暗室处理,然后测量所得底片的 黑度。当黑度值与曝光曲线给定值的差超出±15%,或像质计灵敏度达不 到规定的要求时,则认为系统稳定性存在问题。发现问题后应中断工作, 并对系统的各环节进行分析,确认问题的原因:射线机性能存在较大变化 、处理溶液有效性存在问题、自动洗片机的处理存在问题等,找出并排除 问题后,才能继续进行检验工作。



暗室操作的基本要求是:清洁、有序、细心、熟练。 暗室操作人员,在进行暗室操作之前应洗手,去除手上的汗液和污物, 以保证不因手接触胶片而对胶片产生污染,必要时应戴乳胶手套。
6
显影: 曝光使胶片的乳剂层中形成潜影。显影就是从乳剂中被感光的溴化 银中还原出金属银,使不可见的潜影转化为可见影像。 显影液的组分: 显影剂、保护剂、促进(加速)剂、抑制剂 溶剂水。调整各个组分 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显影液。 显影过程: 1)潜影中心(显影中心)吸附显影剂. 2)显影剂释放电子,电子转移到潜影中心。 3)电子与银的正离子结合形成银原子,并聚集在潜影中心。 这个过程不断进行,使潜影转化为可见的银原子团影像 。对通常使用 的显影液,显影过程必须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在碱性溶液中,显影剂才能 离解。
7
(1)显影剂
显影剂使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显影液中采用多种不同的特点显 影剂(如米吐尔、对苯二酚、菲尼酮等)来调整显影液的性能。 显影剂在水溶液中容易氧化,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氧化。氧化不仅减弱 了显影液的显影能力,而且会产生污染力很强的氧化物。为防止显影剂氧化, 延长显影液的寿命,必须在显影液中加入保护剂。显影液中经常采用的保护剂 是无水亚硫酸钠。
暗室洗片技术
1
5.1 暗室处理概述
5.1.1 暗室洗片过程 经过显影、停显(或中间水洗)、定影、水洗、 干燥这五个基本过程,使胶片潜在图像成为固定可 见图像。 分为自动洗片和手工洗片两类。自动洗片机使用 专用显影液、定影液,在恒温条件下完成胶片暗室 处理过程,得到的射线照片质量好且稳定。
2
3
4
12
5.4 定影
5.4.1定影过程的作用 经过显影之后,胶片乳剂层中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金属银,但大部分 未感光的卤化银没有发生变化,还保留在乳剂层中。定影过程的作用是 ,将感光乳剂层中未感光也未被显影剂还原的卤化银从乳剂层中溶解掉 ,使显影形成的影像固定下来。 在定影过程中定影剂与卤化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银的络合 物,但对已还原的金属银不发生作用
5

暗室的环境条件: (1)室温控制 手工处理时,要求室温能控制在20℃±5℃; (2)湿度控制 切装胶片工作室要求相对湿度为30%~60%; (3)通风 暗室应具有排风设备; (4)照明 暗室应有两种照明方式 —— 白炽灯、安全红灯; (5)墙壁与地面不反光,地面和局部墙壁应防水、防化学腐蚀。 (6)应有方便的水源、排水设施和足够的面积。 5.1.3 暗室操作的基本要求
19Biblioteka 5.4.2 定影液的组分与作用
(1)定影剂 定影剂是定影液的主要组分,使用最广泛的定影剂是硫
代硫酸钠(海波)。在定影过程中,硫代硫酸钠与卤化银发生反应,生 成成分比较复杂的能溶于水的银的络合物。
(2)酸性剂 为了中和在停显过程未消除而进入定影液中的显影液的 碱性、停止显影作用,在定影液中需加入一些酸。定影液的酸度一般应 控制在pH值为4~6。常用的酸性剂是冰醋酸和硼酸。
15
5.5 水洗与干燥
5.5.1.水洗 定影以后在胶片的表面和内部都吸附着硫代硫酸钠和银的络合物,如 果它们留在射线照片里,银的络合物会很快分解,硫代硫酸钠会缓慢地与 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进行反应,最终产生棕黄色的硫化银,导致在底 片上出现斑点,使底片变黄。水洗就是为了清除这些有害物质,使底片具 有稳定的质量。 水洗的质量决定于水洗的温度、时间、方式。温度高可缩短水洗时间 ,但温度过高可能会损害乳剂层,水洗温度一般控制在 16~24℃。水洗时 间一般需要30min。一般应用流动水洗方式进行水洗,使胶片总是接触新 鲜清水,利于清除残留的有害物质。为节约用水推荐采用级联递进水洗方 式,这种水洗方式是将从定影液中取出的胶片先放入第一个水槽,然后依 次再放入第二、第三等水槽,而水则是从最后一个水槽进入,然后依次流 入前方的水槽。它同时可以水洗多批胶片,但又不使处于不同水洗状况的 胶片互相污染,既节约了用水,又可得到良好的水洗效果。
(4)抑制剂
显影剂对未曝光的卤化银微粒也具有显影作用,为减少对未曝光卤化银微 粒的显影程度,降低灰雾,在显影液中必须加入抑制剂。经常使用的抑制剂是 溴化钾。 (5)溶剂水 溶解各种其他组分,构成显影液。
8
3 显影液配制
1)一般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不含杂质,水温应控制在配方指定的范 围(40~50℃)。水温过高药品将分解失效,水温过低药品溶解太慢。 2)准确称量药品的重量,按照配方规定的顺序顺次加入各种药品,后 一种药品必须在前一种药品完全溶解后才能再加入。否则可能发生不良 后果,如过分氧化,急剧沉淀,甚至使配制完全失败。
(3)促进剂
经常使用的显影剂,在碱性溶液中才能离解,起显影作用。但在显影剂离 解过程中产生的氢离子会阻止显影剂的离解。在显影液中加入促进剂是为了中 和显影液中的氢离子,调节氢离子浓度,控制显影液的碱性,使显影液的pH值 控制在8~11之间。 显影液中常用的促进剂是碳酸钠、硼砂,它们都是弱碱性物质,很少使用 强碱氢氧化钠。
3)溶解药品的过程应进行适当搅拌,促进溶解,但搅拌不能过大,
以免造成大量空气溶入水中,导致显影液过分氧化。 4)配制好的显影液应贮存在密闭、避光的容器中,不能长时间暴露 在空气中,造成显影液不断被氧化。贮存显影液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4 ~27℃左右。新配制的显影液一般应放置24h之后再投入使用。
9


10
图5-2 显影时间对胶片感光特性的影响
11
5.3 停显或中间水洗
从显影液中取出胶片后,显影作用并不能立即停止,这时候胶片乳 剂层中还残留着显影液,它们仍在继续进行显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容易产生显影不均匀。如果这时立即将胶片放入定影液中,则可能产 生二色性灰雾。同时,由于显影液带入定影液,还会损害定影液。二 色性灰雾是极细的银粒沉淀,在反射光下呈现蓝绿色,在透射光下呈 现粉红色。 为了立即终止显影液的作用,在显影之后应进行停显处理。即把从 显影液中取出的胶片转移至停显液中,使胶片表面和乳剂层中残留的 显影液与停显液发生相互作用,停止显影作用。常用的停显液是1.5% ~5%的醋酸水溶液。停显时间约为0.5~1min。停显液的主要作用是 其酸中和显影液的碱。
13
定影剂硫代硫酸钠,当定影液的酸度提高时会分解, 产生硫沉淀,为防止定影液的酸度升高,在定影液中需加入保护剂。常 用的保护剂是亚硫酸钠,它的亚硫酸根离子可以和氢离子结合,抑制定 影液酸度升高。 (4)坚膜剂 在定影过程中,胶片感光乳剂层大量吸入水分,发生膨 胀,容易划伤和脱落。坚膜剂主要是为了降低乳剂层吸水膨胀,从而减 少在水洗、干燥中可能产生的机械损伤。酸性定影液最常用的坚膜剂是 硫酸铝钾(明矾)。 (5)溶剂 即水。
17
5.7 暗室处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1.安全红灯安全性检验 简单的检验方法是,切取一条胶片,置于平时切装胶片工作距红灯最近的 位置,一半用黑纸遮盖,另一半暴露在红灯照射下,暴露时间不短于切装 胶片所需的最长时间。然后,按工作程序处理此胶片,测量两边的黑度。 暴露部分的黑度不高出0.05时,认为红灯安全。 2.胶片入厂复验 胶片入厂后应在一个月内进行质量复验,主要是抽验灰雾度和一般 质量。可对每个批号的胶片随机抽取一张,切取一条侧定灰雾度,其 他部分透照处理。灰雾度应不高于出厂标准规定值,透照的底片应不 存在气泡、白点、霉点、划伤、脱膜、涂布不匀条纹等问题。
(3)保护剂
14
5.4.3 定影操作与影响定影的因素


影响定影过程的因素主要是定影的温度与时间、定影液的老化程度、定 影操作。 定影温度常控制在16~24℃。温度低时定影进行缓慢,温度高时定影进 行快。 但温度过高可能造成定影液药品分解失效,使乳剂层膨胀加大,容 易产生划伤和脱膜。定影温度低.则定影过程进行慢。 完成定影所需要的时间与定影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浓度、定影液老化的程 度、定影温度都相关。 如果定影时间短于定透时间,射线照片将呈现灰白雾状,影像明显不清 晰。定影时间超过定透时间、胶片未感光部分也已呈现透明状态,也不能简 单地认为定影过程已经完成。定影过程中硫代硫酸钠与卤化银的反应要经过 多个阶段,中间阶段生成的银的络合物是无色但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在 胶片未感光的部分已呈现透明时,很可能这些反应生成物并未转移至定影液 中,定影过程也未进行完毕。定影时间应为定透时间的2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