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红外发射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增加,红外发射技术在家电遥控、无线通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单片机是红外发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单片机红外发射的原理和设计相关的程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二、红外发射原理1. 红外通信原理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一种无线通信方式。
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的电磁波,不会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危害。
通过调制红外线的频率和幅度,可以传输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2. 红外发射原理红外发射是通过调制器件发射调制后的红外信号。
在单片机红外发射中,通常使用红外发射二极管作为发射器件。
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引脚,可以使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射出不同频率和占空比的红外信号。
3. 红外编码原理在红外通信中,通常需要对信号进行编码,以区分不同的按键和数据。
红外编码有多种方式,常用的有NEC编码和RC-5编码。
通过将特定的按键和数据映射成不同的编码,可以实现红外通信的多样化功能。
三、单片机红外发射设计程序1. 硬件连接,需要将红外发射二极管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出引脚。
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所使用的单片机的引脚定义和电路原理图。
2. 程序设计步骤设计单片机红外发射程序的步骤如下:1. 初始化单片机的IO引脚,将输出引脚设置为输出模式。
2. 设置红外发射的调制频率和占空比。
3. 根据需要发送的数据,将数据转换成对应的红外编码。
4. 根据红外编码,控制输出引脚的电平变化,以模拟红外信号的调制。
5. 持续一定时间后,停止红外发射,将输出引脚恢复到默认状态。
3. 程序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单片机红外发射程序示例:cinclude <reg52.h>// 红外发射引脚sbit IR_Pin = P1^0;// 发射红外信号的函数void transmitIRSignal() {// 设置调制频率和占空比//// 发送红外编码//// 控制引脚电平变化,模拟红外信号//// 停止红外发射IR_Pin = 0;}void mn() {// 初始化IO引脚IR_Pin = 0;// 发射红外信号transmitIRSignal();while(1) {//}}四、通过对单片机红外发射的原理和设计程序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红外发射是利用红外通信原理,通过控制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射相应的红外信号。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章节一:介绍本章节将介绍单片机红外发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提供一个概述。
1·1 单片机红外发射的基本概念单片机红外发射是指利用单片机来控制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的一种技术。
通过编写程序,单片机可以产生适合红外发射的脉冲序列,从而实现与其他设备的红外通信。
1·2 单片机红外发射的作用单片机红外发射广泛应用于遥控器、红外传感器等领域。
它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物联网设备的通信,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远程操作。
章节二:红外发射器的原理本章节将详细介绍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部分。
2·1 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原理红外发射器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红外辐射能的装置。
当通过红外发射器的电流改变时,会产生红外光束,用于传输信息。
2·2 红外发射器的组成部分红外发射器通常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相关的电路组成。
红外发光二极管是通过注入电流来产生红外光的元件,而电路则包括电源、驱动电路等。
章节三:单片机控制红外发射的设计程序本章节将介绍如何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红外发射的设计程序。
3·1 单片机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单片机作为控制器。
常用的单片机有8051系列、AVR系列、PIC系列等。
3·2 编写红外发射控制程序根据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需求,编写控制程序。
程序需要设置红外发射器的脉冲宽度、频率等参数,并通过IO口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章节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有:1·红外发射器的数据手册●包含红外发射器的参数、引脚定义等详细信息。
2·单片机开发板原理图●包含单片机与红外发射器连接的电路设计。
法律名词及注释:1·单片机:指微型计算机的一种,是一种集成度高、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芯片。
2·红外光束:指具有较长波长的电磁波,不可见于人眼,常用于遥控和红外传感器的通信。
单片机红外控制发射器设计【非常详细】.

单片机红外控制发射器设计【详细】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方便于生活的遥控系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传统的遥控器采用专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这种方法虽然制作简单、容易,但由于功能键数及功能受到特定的限制,只实用于某一专用电器产品的应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而采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具有编程灵活多样、操作码个数可随便设定等优点。
本设计主要应用了AT89C2051单片机作为核心,综合应用了单片机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知识,应用红外光的优点。
遥控操作的不同,遥控发射器通过对红外光发射频率的控制来区别不同的操作。
遥控接收器通过对红外光接收频率的识别,判断出控制操作,来完成整个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过程。
其优点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性价比较高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遥控,中断,定时,计数,频率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arious kinds of help remote control systems have began to enter people’s life. The traditional remote controllers adopt special remote control code and decode integrated circuits, though this kind of method is simply and easily, it is onl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ome certain special electric equipments because of the counted functional keys is counted and the restricted function, so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is limited. But the remote controllers which adopt the microprocessors hav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operating and unceremonious manipulative keys.The design has used AT89C2051 microprocessor as core, integratively apply the interruptive system, timer , counter ,etc. mainly to design originally and also take the advantage of the infrared light. The remote control launcher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operation through the control on frequency of infrared emission of light. The remote control receiver judges control operation byadopting the discerned frequency of the received infrared light to finish the whole launching and receiving course. Its advantage is that the hardware circuit is simple, the software is with perfect function, have certain use and reference valueKeywords: Microprocessor, Infrared remote control,Interrupt,Timing,Counting,Frequenc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单片机的产生与发展 (1)1.2红外通信技术概述 (5)1.2.1红外概述 (5)1.2.2 选择红外遥控的原因 (6)1.2.3红外的简单发射接收原理 (7)2.1 设计目的与原理 (7)2.2单片机红外遥控发射器设计原理 (8)2.3 单片机红外遥控接收器设计原理 (10)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1)3.1有关AT89C2051单片机的介绍 (11)3.1.1简介 (11)3.1.2引脚介绍 (12)3.1.3 AT89C2051单片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4)3.2定时器/计数器 (18)3.2.1主要特性 (18)3.2.2定时/计数器0和1的控制和状态寄存器183.2.3 T0和T1的4种工作方式 (22)3.3独立式按键结构 (23)3.4低功耗控制电路 (24)3.4.1低功耗的实现方法 (24)3.4.2 掉电保护和低功耗的设计 (25)3.5 CPU时钟电路 (30)3.6 复位电路 (32)3.6.1复位状态 (32)3.6.2 复位电路 (33)3.7 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 (34)3.8 红外接收电路的设计 (36)3.9 完整的系统电路设计图 (37)4 系统软件设计 (38)4.1遥控发射器程序设计 (38)4.1.1程序总体结构 (38)4.1.2 伪指令和初始化程序 (42)4.1.3键盘扫描程序 (46)4.1.4 中断服务程序 (48)4.2 遥控接收器程序设计 (52)4.2.1 程序总体结构 (52)4.2.2 初始化程序 (57)4.2.3 计数值比较程序 (57)4.2.4 定时器1中断服务程序 (58)5 总结与展望 (61)致谢 (63)参考文献 (64)附录1 (68)附录2 (70)1 绪论1.1 单片机的产生与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微型计算机不断的更新换代,新产品层出不穷。
单片机的红外通信原理

单片机的红外通信原理
单片机的红外通信原理是通过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红外发射器是一个用于发射红外光信号的器件,它通过电流激励而发射出红外光。
红外接收器则是一个用于接收红外光信号的器件,它可以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换成对应的电压信号。
在红外通信过程中,发送端的单片机首先将需要发送的数据转换成红外光信号。
这可以通过对红外发射器施加电压的方式来实现。
当电压施加在红外发射器上时,它会以特定的频率发射红外光信号。
这个特定的频率一般是在红外光线可见范围之外,人眼无法看到。
接收端的单片机上安装了红外接收器,它可以接收来自发送端发射的红外光信号。
红外接收器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通过单片机进行处理。
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特征,判断出是哪个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并解码出相应的数据信息。
然后,单片机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比如控制其他器件的开关或者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红外通信在遥控器、红外设备和红外传感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红外通信,可以实现无线传输和控制,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的优势。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与设计程序)章节:1.引言1.1 目的1.2 背景2.原理2.1 红外通信基本原理2.2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3.设计程序3.1 设置红外发射引脚3.2 初始化红外发射模块3.3 发送红外信号4.细节考虑4.1 红外信号编码4.2 发射距离与功率控制4.3 遥控码库选择5.测试与验证5.1 搭建测试平台5.2 编写测试程序5.3 测试结果与分析6.结论7.参考文献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单片机红外发射的原理,并提供一个设计程序的参考范本,以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
1.2 背景红外通信在遥控器、无线键盘等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单片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嵌入式系统控制器,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因此在红外发射中也被广泛使用。
2.原理2.1 红外通信基本原理红外通信利用红外线传输数据,红外线具有波长长、不可见等特点,可以实现遥控信号的传输。
2.2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单片机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引脚和相关的控制寄存器来控制红外发射模块,从而发送特定的红外信号。
3.设计程序3.1 设置红外发射引脚根据所选用的单片机和红外发射模块,确定红外发射引脚的连接方式,设置对应的引脚功能。
3.2 初始化红外发射模块在程序中初始化红外发射模块,包括设置工作模式、设置通信速率等。
3.3 发送红外信号编写发送红外信号的代码,通过控制红外发射引脚的电平变化,实现红外信号的发送。
4.细节考虑4.1 红外信号编码根据所需的红外通信协议,对红外信号进行编码。
常用的编码方式有NEC、RC5等。
4.2 发射距离与功率控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红外发射模块的功率,以及发送的红外信号的占空比,以达到理想的发射距离和传输质量。
4.3 遥控码库选择在设计红外发射系统时,可以选择使用现有的遥控码库,减少编码工作的复杂程度。
5.测试与验证5.1 搭建测试平台搭建一个用于测试红外发射系统的测试平台,包括红外接收模块、测试设备等。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及设计程序

单片机红外发射原理及设计程序一、红外发射原理红外发射器是利用电子技术发射红外光信号的设备,其原理是通过电流和电压的作用,使红外发射二极管中的半导体材料产生拉格朗日反射(Lumogen) 效应而发射出红外光。
红外发射器主要由红外发射二极管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器通过控制发射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即调节发射二极管的电压和电流,从而控制红外发射的功率和波长。
二、红外发射器的设计1.红外发射二极管选型选择适合的红外发射二极管至关重要。
常见的红外发射二极管有850nm和940nm两种波长,前者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后者适用于有特殊需求的场景。
2.红外发射驱动电路设计红外发射二极管一般工作在连续电流模式下,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红外发射的功率。
可以采用可调电流源或者恒流源来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
可调电流源的原理是通过使用可调电阻和反馈电路,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
恒流源的原理是通过使用运算放大器和负反馈电路,使输出电流保持不变。
3.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红外发射器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各种功能。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红外发射程序设计示例:#include <reg52.h>sbit IR_LED = P1^0; // 红外发射器连接的IO口void delay_us(unsigned int n) // 微秒级延时函数unsigned char i;while (n--)for(i=0;i<10;i++);}void send_IR_data(unsigned char data) // 发送红外数据unsigned char i;for(i=0;i<8;i++)if(data & 0x01)IR_LED=1;//发射高电平表示逻辑1delay_us(560);IR_LED=0;delay_us(560);}elseIR_LED=1;//发射高电平表示逻辑0delay_us(560);IR_LED=0;delay_us(1700);}data >>= 1;}void mainsend_IR_data(0xAA); // 发送数据0xAAwhile(1);这个程序通过控制红外发射器连接的IO口的输出电平和延时函数,模拟了红外码的发送过程。
单片机红外发射

单片机红外发射一、红外发射原理:红外发射是一种通过发射红外光信号进行通信或控制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信号,并通过电路将其调制成所需要的信号波形。
红外发射的工作原理如下:1.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在发射端,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红外发射源。
LED通过正向电流激发P-N结,产生光子能量,进而发射红外光信号。
2.调制电路:为了实现红外信号的调制,需要设计一个调制电路。
调制电路的作用是将待发送的信号转换成特定的脉冲信号,使LED以一定的频率闪烁,并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宽度和周期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3.通信协议:在设计程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协议来编写发送指令的代码。
通信协议包括红外信号的编码、解码规则,以及通信双方之间的数据传输格式等。
二、红外发射的设计程序:设计红外发射程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常用的单片机有51系列、AVR系列、STM32系列等。
2.硬件设计:搭建与单片机连接的硬件电路,包括红外发射二极管(LED)的连接,调制电路的设计以及红外发射电路的供电和接地等。
3.红外发射的代码编写:根据具体的单片机型号和开发环境,编写控制红外发射的代码。
代码中需要设置与红外发射相关的参数,包括调制频率、调制波形、发送信号的格式等。
4.调试和测试: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连接红外发射电路并供电后,通过测试红外发射是否正常工作。
可以使用红外接收器来接收红外发射的信号,以验证发送的信号是否正确。
5.优化和改进:根据实际需求和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改善硬件电路等方式来提升红外发射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总结:红外发射技术是一种通过发射红外光信号进行通信和控制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产生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信号,并通过电路将其调制成所需的信号波形。
在设计红外发射程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单片机,设计相应的硬件电路,编写相应的代码,进行调试和测试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单片机红外接受发送实验报告

单片机红外发射与接收实验报告指导老师:报告人:一·实验选题:基于单片机的红外发射与接收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
发射载频:38KHz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2m二·系统概述方案设计与论证红外遥控收发系统(以下简称红外遥控系统)是指利用红外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以实现远距离控制的装置。
从实际系统的硬件结构看,红外遥控系统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其中发射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输入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接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输出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设计选题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
其中,发射载波 38KHz,电源 5V/0.2A 5V/0.1A,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 2m,传输速率 27bit/s,反应时间 2ms。
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功能或使用载波发生器(用于产生载波的芯片)均可产生 38KHz 的发射载波。
单片机系统可以直接由 5V/0.1A 的电源供电,也可以通过三端稳压芯片由 9V/0.2A 电源供电。
采用工业级单片机可以工作在-40℃--+85℃。
为保证接收范围达到 2m,在发射载频恒为 38KHz 的前提下,应采用电流放大电路使红外发射管发射功率足够大。
传输速率和反应时间取决于所使用的编码芯片或程序的执行效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实现设计任务并满足设计指标,应采用工业级单片机,由电流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射管。
将针对设计任务提出两种设计方案。
三·程序功能将程序编译通过并下载成功后,两个板上的红外光电器件都要套上黑色遮光罩,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测距实验:手持1号板和2号板,两管相对,慢慢拉远或移近两管的距离,观察LED的读数变化。
阻断实验:可请另一人协助,将一张纸或其他障碍物放在两管之间再拿开,会看到读数有大幅度的变化。
反射实验:将1号和2号实验板并排拿在手中,并形成一个小夹角,向一张白纸移动观察读数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AT89S51单片机制作红外电视遥控器
一般红外电视遥控器的输出都是用编码后串行数据对38~40kHz的方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而产生的。
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
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间隔、周期为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间隔、周期为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
一般电视遥控器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红外遥控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
后16位为8位的操作码和8位的操作反码,用于核对数据是否接收准确。
根据红外编码的格式,发送数据前需要先发送9ms的起始码和的结果码。
遥控串行数据编码波形如下图所示:
接收方一般使用TL0038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进行接收解码,当TL0038接收到38kHz红外信号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否则为高电平。
所以红外遥控器发送红外信号时,参考上面遥控串行数据编码波形图,在低电平处发送38kHz红外信号,高电平处则不发送红外信号。
单片机红外电视遥控器电路图如下:
C51程序代码:
#include <>
static bit OP; //红外发射管的亮灭
static unsigned int count; //延时计数器
static unsigned int endcount; //终止延时计数
static unsigned char flag; //红外发送标志
char iraddr1; //十六位地址的第一个字节
char iraddr2; //十六位地址的第二个字节
void SendIRdata(char p_irdata);
void delay();
void main(void)
{
count = 0;
flag = 0;
OP = 0;
P3_4 = 0;
EA = 1; //允许CPU中断
TMOD = 0x11; //设定时器0和1为16位模式1
ET0 = 1; //定时器0中断允许
TH0 = 0xFF;
TL0 = 0xE6; //设定时值0为38K 也就是每隔26us中断一次 TR0 = 1;//开始计数
iraddr1=3;
iraddr2=252;
do{
delay();
SendIRdata(12);
}while(1);
}
//定时器0中断处理
void timeint(void) interrupt 1
{
TH0=0xFF;
TL0=0xE6; //设定时值为38K 也就是每隔26us中断一次
count++;
if (flag==1)
{
OP=~OP;
}
else
{
OP = 0;
}
P3_4 = OP;
}
void SendIRdata(char p_irdata)
{
int i;
char irdata=p_irdata;
//发送9ms的起始码
endcount=223;
flag=1;
count=0;
do{}while(count<endcount);
//发送的结果码
endcount=117
flag=0;
count=0;
do{}while(count<endcount);
//发送十六位地址的前八位
irdata=iraddr1;
for(i=0;i<8;i++)
{
//先发送的38KHZ红外波(即编码中的低电平)
endcount=10;
flag=1;
do{}while(count<endcount);
//停止发送红外信号(即编码中的高电平)
if(irdata-(irdata/2)*2) //判断二进制数个位为1还是0 {
endcount=41; //1为宽的高电平
}
else
{
endcount=15; //0为窄的高电平
}
flag=0;
count=0;
do{}while(count<endcount);
irdata=irdata>>1;
}
//发送十六位地址的后八位
irdata=iraddr2;
for(i=0;i<8;i++)
{
endcount=10;
flag=1;
count=0;
do{}while(count<endcount);
if(irdata-(irdata/2)*2)
{
endcount=41;
}
else
{
endcount=15;
}
flag=0;
do{}while(count<endcount);
irdata=irdata>>1;
}
//发送八位数据
irdata=p_irdata;
for(i=0;i<8;i++)
{
endcount=10;
flag=1;
count=0;
do{}while(count<endcount);
if(irdata-(irdata/2)*2)
{
endcount=41;
}
else
{
endcount=15;
}
flag=0;
count=0;
do{}while(count<endcount);
irdata=irdata>>1;
}
//发送八位数据的反码
irdata=~p_irdata;
for(i=0;i<8;i++)
{
endcount=10;
flag=1;
count=0;
do{}while(count<endcount);
if(irdata-(irdata/2)*2)
{
endcount=41;
}
else
{
endcount=15;
}
flag=0;
count=0;
do{}while(count<endcount);
irdata=irdata>>1;
}
endcount=10;
flag=1;
count=0;
do{}while(count<endcount);
flag=0;
}
void delay()
{
int i,j;
for(i=0;i<400;i++)
{
for(j=0;j<100;j++)
{
}
}
}
制作的实物如下图所示:
1、引言
红外通信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手段,其具有无污染、信息传输稳定、信息安全性高以及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并且可以在很多场合应用,如家电产品,工业控制、娱乐设施等领域。
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红外光在空中的传播来传递信息,由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实现。
发射端将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成某一频率的脉冲序列,经电光转换电路,驱动红外发射管
以光脉冲的形式发送到空中。
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脉冲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解调和译码后恢复出原二进制数字信号。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
PIC18F248的主从式红外通信系统,主要设计了红外接口电路以及主机和从机通信软件流程。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在主从式红外通信系统中,主机及从机的红外发射电路相同,红外线的载波频率都为38KHz,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是主机发射,从机接收;或者从机发射,主机接收。
红外发射电路设计
红外发射器电路主要由单片机,驱动管Q1和Q2、红外发射管
D1等组成,电路如下:
红外发射器工作原理为:单片机通过I/O端口控制整个发射过程。
其中,红外载波信号采用频率为38KHz的方波,由PIC18F248的*模块的PWM功能实现,并由*1端口传输到三极管
T2的基极。
待发送到数据由单片机的TX端口以串行方式送出并驱动三极管Q1,当TX为“0”时使Q1管导通,通过Q2管采用脉宽调制(PWM)方式调制成38KHz 的载波信号,并由红外发射管D1以光脉冲的形式向外发送。
当TX为“1”时使Q1管截止,Q2管也截止,连接Q1和Q2的两个上拉电阻
R1和R3把三极管的基极拉成高电平,分别保证两个三极管可靠截止,红外发射管D1不发射红外光。
因此通过待发送数据的“0”或“1”就可控制调制后两个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即调制PWM的占空比。
比如若传送数据的波特率为1200bps,则每个数位“0”就对应32个载波脉冲调制信号。
红外发射管D1采用TSAL6200红外发射二极管
,其实现将电信号转变成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信号,它发射一种时断时续的高频红外脉冲信号,由于脉冲串时间长度是恒定的,根据脉冲串之间的间隔大小就可以确定传输的数据是“0”还是“1”。
红外接收电路设计
红外接收电路主要采用Vishay公司的专用红外接收模块
HS0038B。
接收电路及HS0038B内部结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