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空间分析
旅游发展下宏村镇空间景观形态变化研究

旅游发展下宏村镇空间景观形态变化研究施昳;车震宇;董立义【摘要】宏村作为徽州传统村镇的典型代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旅游开发使村镇建筑、景观环境、居民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该文以宏村镇的空间景观结构和社会因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的关系以及在空间景观形态变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得到以下几点结论:①宏村镇主要空间景观的变化发生于宏村村外,在与宏村一河之隔的际村周边,宏村古村落内基本无变化.②旅游业发展导致村镇建筑由居住环境向旅游设施环境的转变,村镇由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村向多元化发展.③村民意识转变、外来人口流入、政府政策干预、景区开发商发展策略等利益相关群体相互制约,对村镇空间景观形态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owns in Huizhou, Hongcun Town was appraised as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2000. Ever since, changes have constantly taken place on its architecture,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resident life style. In this paper, we choose the spatial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social factors of Hongcun Town as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and their roles 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spatial landscape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 have drawn the main conclusions as follows:①The main changes of the spatial landscape of Hongcun Town have been found just in Jicun which li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instead of the ancient village of Hongcun Town itself. ②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lea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village buildings from being living shelters to tourism facilities, as well as from being the agricultural-leading rural area to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district. ③A decisive role in the changes of spatial landscape form has been played by the change of villagers' awareness, the migration of other population, the intervention of government policy,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cenic area develop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 groups restricting each other.【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8(036)001【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空间景观;形态变化;宏村镇;变化因素【作者】施昳;车震宇;董立义【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保山市天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徽州古村镇四周山林环抱的地理优势导致村落躲避战乱保留至今,人居环境大多枕山面水,自然环境与村落紧密结合。
世界文化遗产古村落宏村的空间解析

世界文化遗产古村落宏村的空间解析【摘要】宏村位于皖南,为中国古村落的代表之一。
宏村聚落形态独特,居民建筑精妙,空间意境悠远,勾画出一幅迷人的宏村画卷。
本文从宏村的历史文化出发,通过对宏村建筑形态构成、街巷空间模式及独特的水系构成模式的研究,给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宏村;村落;建筑;街巷;水系;新农村建设一、前言作为一种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中国古村落由于受到东方哲学关于“物我为一”(道家)、“天人合一”(儒家)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表现出独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聚居空间特点。
村落的形象就是它的街道(或街道拓展)形象,从外部很难看到其结构特征。
这一描述同样适合宏村,宏村的空间形象具有一种让人激动不已的整体感:那古树、街巷、水系、院宅都产生较强的透视体面,多向的,层层叠叠,有机和随机并置,每一部分都缺一不可。
当人置身其中,通过自身体验可以切实的感受到它的空间构成和震颤力量,二、宏村建筑的形态构成(一)建筑单元构成宏村民居属于合院式民居,这里多山地,布局紧凑的天井式合院有利于节约耕地,适宜于在山地建造。
建筑的特点是“四水归堂”,占地小、结合山地、布局灵活。
南方气候炎热,雨季长,建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遮阳、隔热和通风;又因气候炎热,在夏季小天井有利于遮阳,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平面布局典型模式是:以天井为核心,外围封闭,内部开敞,正房多敞向天井的三合院模式。
与四合院相比,原四合院左右两侧的厢房在这里变成了厢廊,原四合院中的正房则变成了厅堂。
南向的是主要房间,东西向只是很次要的、开间较小的辅助房间,一般为楼梯间、储藏等性质。
(二)建筑的单元组合宏村的居民住宅内部合院单元的组合主要可归纳为三种方式:1.单个合院单元,一般出现在面积较小的宅基地;2.有两个以上基本合院单元串连成纵列;3.有两个基本合院单元并联成横列。
这些组合后的规整合院单元成为住宅中的主体部分,前院、厨房、杂物房等附属用房则因地制宜于宅基地的“边角地”,然后以围墙与外部街巷分隔。
安徽宏村_理想的生态居住环境

101村来说,居民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给世人呈现出一个典型的具有良好生态意义的环境空间。
宏村后面有雷岗山,左右有东山、石鼓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山体植被茂密,既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还可获得部分薪柴;村南地势开阔,建有大面积的池塘——南湖,既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还能享舟楫、灌溉、养殖之便。
这种三面群山环绕,面朝流水,南面敞开的地势正是人们所认同的风水宝地最为基本的条件。
把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营造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
二、宏村居住环境的生态分析1.平面布局宏村整个村落布局独出机杼,是按照仿生学原理构筑的一座“牛形”古村落。
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勤劳和财富的象征,这种财富是精力、情感以及精神意义上的财富。
这种具有生命含意的比喻,表达了人们通过赋予自然环境和聚落以一定的人文意义,从而获得良好的居住心理需求。
全村以村口巍峨苍翠的雷岗山为“牛头”,苍天古树是“牛角”,村内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是“牛身”,穿堂扰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是“牛肠”,汇合蓄成形的池塘,这便是月沼,形如“牛胃”,水圳最后注入南湖,称“牛肚”,村边的四座木桥是“牛腿”,虞山溪自北向南绕,绕村而过,恰似一根“牛鞭”。
若在高处俯瞰,整个村落如一头悠闲地斜卧在山前溪边的青牛。
人们巧妙的利用地形,使村落与自然环境成为有机整体。
2.建筑特色皖南古村落宏村建筑不仅拥有优美的环境、合理的功能布局,注重朴素、典雅、不落俗套的建筑造型及不务华贵,但求雅趣的建筑选材。
而且建筑顺应着自然、装点着自然,与大自然紧密相融,使美妙的建筑与美妙的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和生态居住环境。
建筑布局“风水之说,徽人尤重”。
②风水说作为一门理论体系相当复杂玄奥,但经过长期发展,也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操作模式。
如要求村落枕山、环水、面屏,需符合“龙要真,穴要低,山要秀,水要抱,向要吉”的原则。
宏村村落建筑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基址正好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符合风水理论所要求的藏风聚气、负阴抱阳之说。
徽州古村落——宏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研究

1 0 年 , 十六世祖 汪思 齐集宗 族之 财力 和人力 “ 44 七 挖水 圳 、 月沼 、 掘 建总祠 ”
三 、村 落 的鼎盛 阶段 (67 1 5 年) 1 0 ~ 85
八 十一 世祖奎 光公 等 ~八 十七 世祖必普 公 等 。 落发 展至 明万历 丁未 匀 村
( 公元 1 0 年 )已是 人丁 兴旺 ,“ 67 识者 忧之 ,以南 方 山赤如焰 也 。 前人遗 言 忆 谓 新溪 绕南之 北畔有 双石 田数百 亩 ,能再 凿池蓄 中阳水 ,子 孙更逢 吉 。 ”( 谱 《 湖纪 实》 于 是,八十一 世祖 奎光 公等 1 人共 同主 持,家族 中 “ 田 南 ) 7 有 以 田作 价 ,无 田者 出银 兴工 ” ,历 经三年 建成南 湖 。至此 ,村 落 的外 围已被j 面雷 岗 山、东 面道路 、南湖 、西溪所 限定 ,而村落 内的 人 口 、房 屋数 量还 继续 增长 ,至清乾 隆嘉 庆年 间,宏 村 已是 “ 烟火 千 家,楼宇 鳞次 ,森 然一 都 会也” ( 图 3 。 如 所示 )
年) ,西溪 改道 向南 ,《 开辟宏村 基址记》记 载 :逮德佑丙 子五月望 日,雷 电仄 “
雨 ,……河渠填塞 ,溪 自西而汇合 , 环南而潴 卫” 水 。西溪改道 后至 10 年 白 43 {
一
百余 年间 , 因社 会动 乱, 经济 衰落 ,故 村落 发展 缓慢 ( 图 2所示 ) 如 ;至 自此宏 村的 大规模开 发建设 拉开序 幕 。
目 : 目 == 目
图4
圈
维普资讯
图5
圈
图 e
维普资讯
图 7
— ■ 舶 疆 一
量 皇
~ 孽 - l
甑 鼍
古代建筑宏村建筑分析课件

宏村建筑的布局特点
依山傍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巷道纵横,呈鱼骨状布局 以宗族为单位聚居,形成群落
宏村建筑的梁架结构
采用穿斗式结构
梁架用料粗大
宏村建筑的墙体与屋顶构造
墙体采用砖石混砌
马头墙造型独特
屋顶采用坡屋顶
宏村建筑的墙体多采用砖石混砌,这 种构造既坚固耐用,又具有良好的保 温隔热性能。
古代建筑宏村建筑分析课件
• 宏村建筑概述 • 宏村建筑结构分析 • 宏村建筑的装饰与细节 • 宏村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 宏村建筑实例分析
宏村建筑的历史背景
深厚历史底蕴 风水理念影响
宏村建筑的地域特色
依山傍水而建
灰瓦白 墙
宏村建筑的外观以灰瓦白墙为主色调, 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清 新淡雅的建筑风貌。
宏村建筑的门窗装饰
窗棂艺术
彩绘与木雕
宏村建筑的檐口与斗拱
檐口造型
檐口是宏村建筑的重要装饰部位,常采用悬山、歇山等形式,造型独特而富有动 感,有助于排水和遮阳。
斗拱支撑
斗拱是檐口下的装饰性构件,既起到支撑檐口的作用,又通过精巧的构造和细腻 的雕刻展现出建筑的艺术魅力。
宏村建筑的壁画与雕刻
宏村建筑的保护现状
保护政策
修复工程 旅游开发
宏村建筑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宏村建筑在未来城市设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借鉴 建筑设计灵感 文化产业发展
实例一:某宅院的建筑特色与历史文化背景
实例二:某祠堂的建筑结构与装饰风格
实例三:某寺庙的建筑分析及文化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宏村建筑的马头墙是其一大特色,造 型高低错落,黑白辉映,从外形看颇 具风格,曾有句“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的诗,写的就是马、 宏村建筑的特点。这种墙又称风火墙、 防火墙、封火墙等等,在古代主要起 到防火的作用。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宏村独出机杼的艺术布局、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以及其特有的徽派建筑特征,是我国民居艺术的典范,它体现了聚居村落对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尊重。
徽州地处山川丘陵之中,其西北部是黄山山脉。
东南部则是天目山和率水,新安江及其支流蜿蜒其间。
域内丘陵的面积占十分之九,盆地面积仅占十分之一。
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丰盈。
宏村是徽州地区的一个著名村落,处于四围皆山的黟县盆地北缘。
宏村整个村落布局独出机杼。
它背依海拔360 米、拥有成片榛林的雷岗;南临新安江末支、羊栈河二水交汇处,所谓“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
(1)反映了中国古代理想的居住环境选址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模式。
宏村是一个“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故被人们称为“牛村”。
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为“牛角”,村内鳞次栉比建筑群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腿”。
(2)村口溪边原有雎阳亭,现亭已毁。
旧址旁有一株高18 米、直径1.8 米的红杨和另一株高20 米、直径1 米多的银杏耸立桥头,浓荫覆盖。
宏村的理水艺术是中国传统民居理水的典范。
乡土聚居以水为命脉,一是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灌溉、需要泄水排涝;二是需要生活用水。
宏村人不仅利用水来生产、生活,还用来美化环境。
宏村的水是由地势较高的村西头引西溪水入村,一条宽近一米的水由西北向东南,九曲十弯,经村中的“月沼”,穿村而过,最后流向村南的南胡。
溪水是村落的水脉,村镇顺溪水走向展开。
水圳的一侧就是街巷的青石板路,另一侧则是鳞次栉比的民居。
居民们大多将圳水引入宅内,有的从宅下暗沟中通过,形成徽州民居所特有的“宅园”、“水园”或成为一方养鱼池于前院。
宏村的水还可作为消防用水,木构架建筑极易火灾,月沼、南湖的水使之多次免受灾害。
水系还调节了小气候,活络着村里街巷空间的形态,形成时而狭长、时而开敞的空间形态。
传统村落空间特征与商业服务设施耦合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村落安徽宏村为例

3、游客对古村落旅游设施的评价普遍较低,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对策பைடு நூலகம்议
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适度控制商业化程度:在保障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对古村落的商业 活动进行适度控制,防止过度商业化对古村落文化景观造成负面影响。
2、提高旅游设施与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古村落旅游设施,提高旅游服务 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传统村落空间特征 与商业服务设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 梳理和评价;实地调查是对安徽宏村等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数据统计是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以反映实际情况。
传统村落空间特征与商业服务设 施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最后,应加强市场调研和营销推广,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制定有针对性 的营销策略,提高古村落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的特征和规律,以及 如何通过管理和规划来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实现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 展。此外,还可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古村落的旅游客流时间分布及其影响 因素的差异,为古村落的分类保护和差异化发展提供参考。
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对商业服务设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特征决定了商业服务设施的布局。例如,安徽宏村的街巷格局限制 了商业服务设施的扩张和发展,使得现有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2、空间特征影响了商业服务设施的形态。例如,安徽宏村的古建筑风格使 得服务设施需要保持相应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增加了设计和建设的难度。
从而更全面地评估该体系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同时,可以尝试运用更多元化 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遥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以提高研究的精度和广度。
古代建筑宏村建筑分析

特点三
•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 宅和私家园林,也有 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 施,建筑组群比较完 整。注重风水与自然 和谐相融,村内街巷 大都傍水而建,民居 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 住宅多为二进院落, 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 入宅内,形成水院, 开辟了鱼池。
宏村景观欣赏
依山傍水,与亭、台、楼、 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 构成“小桥、流水、人家” 的优美境界。
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是黟县 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 层次繁复、精雕细镂、飞金重彩、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 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此外还有古朴典雅的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 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 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 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 “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 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至今仍为宏村 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特征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 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 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 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 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 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 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 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双 溪 映 壁
南 湖 书 院
南 月 湖 沼 风 光
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 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 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 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 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 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 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 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 沼”,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 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 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村空间分析(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宏村古村落街巷空间形态
宏村现存街巷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如图1-1):第一等级为沿南湖的湖滨南北两条道路、村东西两侧的道路、村北侧靠山的后街以及东西走向横贯村中心的宏村街,路宽基本在2m以上。
第二等级为以后宏村街为中心向南北两侧的后街和湖滨北路发散的道路及环月沼中心,主要是大户人家间的通道,路宽基本在2m-1.2m左右,道路交界处经常形成大空地,是居民日常交往的聚集处之一。
第三等级主要是村内窄小巷道,通往普通人家的住宅地,路宽仅供通人。
图1-1 宏村道路等级图
二、宏村房屋类型排布研究
出于交通运输便利以及河冲积平原易开
发、灌溉农田等因素考虑,早期村庄定居基
本在河流旁,宏村也不例外。
据宗谱记载及
考察推测,八百年前有一河道贯穿现宏村范
围内,此即为现西溪的原河道,此时村庄主
要分布在雷岗山脚至原西溪河道(现十三间
楼处)。
至南宋西溪因故改道至现在位置,
而后村中族长王辛和其夫人胡重专门请风水
大师看过风水,以大师建议扩大月沼,挖渠引水,并将宏村第一幢汪家祠堂建于月沼北侧,将村中心移至此处,至此,宏村内各种系统建设以月沼和汪家祠堂为中心、以各水圳为纽带展开,后至宏村发展鼎盛时期,南湖建立,奠定了现有宏村格局。
月沼扩大、汪家祠堂建后,村中大户迁至环月沼周边,其后的大户(主要也为汪氏一族)落户在月沼附近的各水圳旁,汪氏人家基本集中在村子中西部。
而村子东部可由祠堂等看出大多为韩、万、吴等小姓人家居住。
至于商业部分,烟、茶、药、客栈相关高档产业位于村西的茶行弄和宏村街,两个主要
的村民聚集处(月沼周边空地和村头处)也在中西部;油、酒、集中在糕点等小作坊和匠铺集中在村东。
从建筑形制及风格可以看出西边大户人家较多,房屋形制较大也更精致,而东边的民居相对粗糙、简陋。
以此形成了几个建筑组团,如:月沼周边、茶行弄及上水圳周边、南湖北侧、东边的中心区域附近等。
建筑组团是指在一个聚居地内,有相似风格或具有特定功能,或者一定范围内的多个建筑的组合。
村内的建筑组团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祠堂及其他主要公共建筑附近区块,如月沼、南湖,吴氏祠堂,后街等,这类建筑有着较为完整的外貌,其朝向相对其他处各种千奇百怪的朝向来说,基本与各自组团内的主体建筑或周边大多建筑相一致,因宗族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有明显的秩序;另一为受祠堂及其他主要公共建筑影响较小的区块,它们远离中心,更贴近自然,如:上水圳、茶行弄、东边街等,组团内形制更为自由,建筑的朝向、风格也更为多变,当时村民“寸土必争”这一观念体现较为强烈。
两种组团虽有不同之处,但都有相邻建筑轴向上的趋同性,如图中建筑的轴向,多数住宅轴向为西南—东北,虽部分因道路走向而有所改变,具体不同组团主要轴向的方向角度有所差异,但大体上同一组团内,多数建筑轴向保持一致。
这一现象或与儒家思想里中庸之道和风水思想有所关系。
村落的住宅入口与建筑的轴向有所关联,却也不是完全相关。
住宅入口基本沿街分布,因坐北朝南这一风水和采光上的共同需求,大户人家入口大多都是在道路的北侧。
街道上入口的多少,则可看出该处住宅的紧密程度,但即使再紧密,也不会两门相对。
不同层次居民的区域划分、建筑组
团和轴向的趋同性使得古村落不因无
规划而混乱,反而体现出一种天然的
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