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世界近代史》作为全日制高校历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在历史学专业领域是《世界通史》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世界史,担负着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方式和锻炼专业研究能力的重任。
本课程的考察对象——世界近代史(1640-1917),包含了近代以来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解和把握古往今来世界史范围内展现的客观历史运动及其规律,把握世界近代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近代几百年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生水起并席卷欧美亚,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普遍高涨,工业革命所开创的世界近代化进程决定性地超越了区域性发展阶段,工业文明的全球普及和近代社会发展机制的全球扩散,最终把世界各个区域联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据此,本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明确认识世界近代史的时代性:即从分散走向整体的世界史,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世界现代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根据全日制高校历史教育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的基本要求和有关教学计划,特制订本课程教学课程内容: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克伦威尔进行简单的评析,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权利法案》的内容和作用;工业革命的影响。
2)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教学建议:1)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记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爆发、“光荣革命”的时间;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权利法案》的内容;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认识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作用。
2)通过直接讲授,深入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权利法案》内容,比较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的权力地位与中国封建皇帝的差异,学习比较认识历史的方法。
2010年文化管理版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2010年文化管理版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第一讲 绪言1、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其重点主要在西方国家。
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此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
此外,还贯穿着几个主要内容:1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它引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断深入。
同时,这个矛盾不仅还表现为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且也表现为国际工人运动。
2 各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被卷入资本主义浪潮的不断深入,各殖民地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③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2、 起迄时间和历史分期:从政治角度来分,世界近代史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结束。
期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19世纪70年代作为分界。
①1640——19世纪70年代,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巩固的阶段,世界各地区、各国之间的彼此联系逐渐加强。
②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西方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国从许多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调整;资本主义扩展到了全世界,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激烈竞争,最终爆发了世界大战。
从经济角度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方面来看,世界近代史可以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为上限,1900年为下限。
期间可分为三个阶段:1 16世纪——18世纪中期,属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早期资本主义。
在这一阶段,伴随地理大发现而来的是人类社会由分散发展开始向整体发展转变;资本主义在西欧开始兴起,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
2 18世纪中叶——19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首先进行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民族统一运动和改革运动的进程;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扩展,使其他地区都先后不一、程度不同地受到了近代工业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猛烈冲击。
世界历史-阎照祥-《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72讲课学时: 64讨论学时: 4习题学时: 4学分: 4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一、课程简介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
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
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第一章16世纪东西方世界第一节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中国和日本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世界近代史英文名称:Modern History课程编码:023107B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0总学分:4适用专业:历史专业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世界近代史”是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本科(师范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讲述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历史。
这段历史,世界现代文明在欧洲萌芽、发展、确立并向世界初步扩展与世界现代文明格局基本形成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从相互隔绝走向互相融合的历史。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在掌握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处理好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单个国家和世界整体、单个事件与世界全局的关系,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从事历史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史学界对有关问题的科研究的动态,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历史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世界近代史课程导论( 2 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在学习世界近代史之前,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问题与研究动态的了解,使学生对世界近代史在总体上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史的意义(2)世界历史的分期(3)世界近代史的研究状况2、教学难点如何从纵横两个方向加强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世界近代史定义(掌握)二、关于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了解)三、世界近代史的分期问题(理解)四、近年来世界近代史研究动态(了解)【本章思考题】1、世界史这个学科是如何产生的?2、世界史可以分成几个历史时期?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10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实现了东西半球的碰撞。
同时,在西欧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现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这一切使西欧迎来了资本主义的曙光,现代文明开始萌芽。
近代史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2)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较深入的理解。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和平、追求进步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近代史背景及特点(1)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和特点(2)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背景及影响2. 近代中国的主要历史事件(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5)义和团运动(6)辛亥革命(7)五四运动(8)抗日战争(9)解放战争3. 近代中国的主要历史人物(1)林则徐、魏源、严复等思想家(2)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3)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代表人物(4)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革命派代表人物(5)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4.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演变(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近代文学、艺术、哲学的兴起(4)新文化运动5.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农业、手工业的变革(2)城市化的进程(3)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的改革(4)社会风俗的变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近代史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观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四、实践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感受历史氛围,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初二历史教案世界近代史概述

初二历史教案世界近代史概述以“初二历史教案世界近代史概述”为题,我将为您撰写一个适用于初二历史课的教案,对世界近代史进行概述。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史的定义和时期划分;2. 掌握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3. 了解近代史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近代史的定义和时期划分a. 近代史的定义:近代史指的是从15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始,到20世纪末冷战结束之间的历史时期。
b. 近代史的时期划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早近代史(约15世纪末至18世纪末)和现代近代史(19世纪至20世纪末)。
2. 早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a. 大航海时代:欧洲列强通过航海探险,发现了新大陆,开启了殖民主义时代。
b.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等人发起反对天主教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欧洲宗教格局重塑。
c. 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率先进行工业化,机器制造和工厂制度的兴起为现代工业社会奠定了基础。
3. 现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a. 法国大革命:1789年至179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奠定了近代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
b. 殖民主义:欧洲列强展开争夺殖民地的竞争,将非洲、亚洲等地纳入其势力范围,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影响。
c.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改变了世界格局,重创了欧洲并带来了冷战。
4. 近代史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a. 科技进步: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方方面面的进步和变革。
b. 政治制度的演变:近代史见证了民主制度的发展和进步,国家主权和人权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c. 社会思潮的变化:近代史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思想、艺术、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变革。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近代史的定义、时期划分、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2.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近代史的关键事件和图表。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一、导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全球意识。
2. 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的定义、时间范围、主要事件和特点。
二、早期近代化探索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在近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和变革。
2. 教学内容: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四、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主要发明和创新、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五、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掌握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教学内容: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和影响。
六、帝国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帝国主义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教学内容: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影响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苏联早期的历史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 教学内容:俄国革命的背景;十月革命的过程;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冷战时期的苏联外交政策。
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2. 教学内容:凡尔赛和约与华盛顿会议;国际局势的动荡;纳粹德国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影响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世界历史_阎照祥_《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_阎照祥_《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世界历史_阎照祥_《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72讲课学时: 64讨论学时: 4习题学时: 4学分: 4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一、课程简介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
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
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第一章 16世纪东西方世界第一节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世纪中国和日本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学时:78学时学分:7理论学时:70 学时讨论学时:8学时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生大纲执笔人:施兴和大纲审定人:周美云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近代国际关系史》是大学历史系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揭示国际关系及国际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制衡世界发展、调节各国关系、化解国际矛盾、维护人类和平、推动文明进步,以及对各国政府抉择对外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同时,又能够为提升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水准,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构筑战略型理论思维,把中国推进到世界民族强林而发挥重要的教化和助推作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讲授《近代国际关系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南,首先坚持客观性原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引出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结论。
其次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弄清研究的问题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和特定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去研究。
不能超越历史事件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用当代文明去苛求前事前人。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一言堂以及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破除理论禁区,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跟踪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实行讲授与课堂相结合的新套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正文第一章、西方世界的兴盛与近代国际关系的肇始(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整体性世界的最终形成及其影响。
该节主要讲述地理大发现的国际地位;大西洋市场的初步建立;东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各地沟通联系的意义。
第二节欧洲早期的扩张和新兴国家的崛起。
该节主要讲述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掠夺;西班牙的衰落及其重要历史后果;荷兰共和国的诞生。
第三节三十年战争和欧洲势力的交融。
主要讲述三十年战争的深刻背景;三十年战争始末;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均势的构筑。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地理大发现始末;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意义;三十年战争后欧洲均势格局的形成。
2、难点:东西方市场的开辟和初步形成;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
3、建议: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及使用历史资料教学片。
(三)思考题1、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动因。
2、简述地理大发现的经过。
3、试述地理大发现的划时代历史意义。
4、试述欧洲三十年战争发生的深刻起因。
5、西班牙在欧洲为何没有率先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章、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国际关系的运行(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国际影响。
主要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的反响;克伦威尔时代的对外政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外交。
第二节18世纪欧洲列强争霸活动的加剧。
主要讲述法国在欧陆霸权地位的确立;英法两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混战;普鲁士的兴起;俄国的崛起与北方大战;波兰三次惨遭瓜分。
第三节美国独立战争与国际关系。
主要讲述18世纪中期后的北美局势;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后与英法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的冲击。
主要讲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震撼欧洲;大革命期间法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欧洲反动势力对法国革命的武装干涉;督政府时期法国的对外征服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外政策的演变;英法两国争霸欧洲的矛盾演化;俄国在东欧的崛起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法国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难点:光荣革命后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美国独立后与英法关系的演变;欧洲反动势力为何要干涉法国大革命?3、建议: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互联网观摩国外同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实况。
(三)思考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何种推动作用?2、普鲁士兴起对欧洲历史和国际关系产生何种影响?3、评述俄国赢得北方大战对该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法国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何在?5、试评美国独立后对国际关系外延扩大。
第三章、拿破仑帝国与维也纳体系(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拿破仑帝国的称霸与欧洲的失衡。
主要讲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与外交政策;欧洲的失衡与复杂频繁的对外战争。
第二节拿破仑帝国的倾覆。
主要讲述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的得失与国内外矛盾的困扰;1812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及其后果;拿破仑帝国的终结。
第三节维也纳体系。
主要讲述维也纳会议与大国的如意算盘;维也纳会议上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的出笼与作用;维也纳会议的结局。
第四节神圣同盟与欧洲协调。
主要讲述神圣同盟的形成与扩大;欧洲协调体的尝试;神圣同盟染指拉丁美洲的企图;门罗宣言的出台。
第五节东方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主要讲述东方问题的缘起;东方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大国矛盾;希腊起义与希腊问题;俄土战争;两次土埃战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拿破仑上台及其对外政策的目标与特点;维也纳体系的构建;欧洲协调体建立的尝试与结果;神圣同盟的恶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东方问题的发展与影响。
2、难点: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得失;维也纳会议上正统主义与补偿原则的解析;俄国在这一时期国际关系中的反动作用;东方问题解决中的欧洲大国矛盾。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观看拿破仑帝国时期重要战役的影视片。
(三)思考题1、试述拿破仑登上法国政治舞台的历史综因。
2、评析拿破仑战争的性质。
3、试述维也纳体系的内容及其在国际关系史上的地位。
4、门罗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与作用评价。
5、为什么说东方问题是18世纪国际关系中的主题之一?第四章、19世纪30~50年代欧洲的国际斗争(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30年代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
主要讲述法国七月革命;比利时的独立运动;波兰起义;列强在欧洲大革命时期的倒行逆施。
第二节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主要讲述欧洲诸国革命;波兰民族解放运动;欧洲大国外交;1848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克里米亚战争。
主要讲述圣地保护权之争;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穿梭外交;巴黎和会与《巴黎和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19世纪30年代欧洲列强的倒行逆施;1848年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推动;《巴黎和约》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难点:1848年革命时期欧洲大国外交的推行;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穿梭外交活动。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阅读1856年《巴黎和约》原始文本。
(三)思考题1、试析法国七月革命的性质。
2、1848年革命在国际关系发展中的地位。
3、试析克里米亚战争前圣地保护权之争的性质。
4、试述1856年《巴黎和约》签订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第五章、美、意、德民族的整合与新生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美国内战时期的国际斗争。
主要讲述美国领土外扩;美国内战与列强态度;内战后美国的外交走向。
第二节意大利统一的实现。
主要讲述法撒同盟和对奥战争;中、南意大利的归并;意大利统一的余波。
第三节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主要讲述统一运动的领导权之争;铁血政策制导下的统一进程;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矛盾的轴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欧洲列强对美国内战的不同态度;美国内战后其外交走向的变化;意大利统一的意义;普、奥对德意志统一运动领导权的争夺;统一后的德国对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2、难点:美国内战后对外扩张及其版图的基本形成;欧洲主要国家对美国内战态度的分歧;俾斯麦的功过评价。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开展课堂讨论。
(三)思考题1、美国的版图是怎样逐步形成的?2、论述美国内战后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3、试述普鲁士夺取统一德意志领导权的内外因素。
4、简述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
5、试析德意志统一对国际关系造成的深远影响。
第六章、1870年前被宰割与救亡中的亚洲(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英国征服印度。
主要讲述印度殖民化的历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模式;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第二节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化。
主要讲述荷兰统治印尼和爪哇人民起义;英国占领新加坡和缅甸;英法逐鹿太平洋诸岛。
第三节列强蚕食中国。
主要讲述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的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的后患;沙俄加入侵吞中国的行列。
第四节日本民族危机与变法图存。
主要讲述幕府的“锁国”政策;外敌的接踵挑战;新旧势力的不同回应;明治维新与国际关系外延的扩大。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印度的殖民化历程;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英法争夺太平洋诸岛;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状况;明治维新对与远东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难点: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模式的形成;明治维新运动前夕日本新旧势力对西方挑战的不同反应。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观看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的有关影视片。
(三)思考题1、印度为何最早沦为西方殖民地?2、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对印度历史进程有何影响?3、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历史原因。
4、明治维新的成功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第七章、19世纪晚期欧洲国际风云的变幻(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1871年后的欧洲政治格局。
主要讲述德法两国继续交恶;三皇同盟的拼凑;1875 年德法“战争在望”危机。
第二节东方问题的延续与激化。
主要讲述大国影响下的巴尔干民族运动;俄土战争;柏林会议。
第三节欧洲豪强势力的协调组合。
主要讲述从德奥同盟到三国同盟;保加利亚危机;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法俄同盟;英国推行结盟外交。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英法两国矛盾的深化与较量;柏林会议的召开与影响;三国同盟的拼凑;英国光辉孤立政策的破产;三国协约的初步形成。
2、难点:英法矛盾的由来与发展;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道路;英国推行结盟外交。
3、建议: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讨论。
(三)思考题1、评述19世纪60年代后俄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2、试析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的形成。
3、评析柏林会议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19世纪中期后英法俄之间关系为何走向缓和与结盟?第八章、19世纪末“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终结(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非洲被瓜分完毕。
主要讲述英法争夺非洲;诸强争夺刚果河流域;英德角逐南非;意大利侵略东非。
第二节英俄争夺西亚和中亚。
主要讲述英俄分控伊朗;英俄竞占阿富汗。
第三节西方势力侵入南亚和远东。
主要讲述法国进攻越南;中法战争;英法争夺暹罗;俄国染指中国新疆;日本强占琉球与侵略台湾;日本侵略朝鲜和中日战争;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建议1、重点:欧洲列强争夺非洲刚果河流域的斗争;伊朗和阿富汗的殖民化;南亚和远东的被侵略与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