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2011年4月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一、社区服务概述(一)背景中国社区服务是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由中央政府倡导和推动、以社区为行动场域的社会发展运动,其核心目标却都是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与国外先进地区相比,我国社区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区越来越依赖,对社区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二)概念界定1、社区: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llunies,1855-1936),他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用“社区”和“社会”这两个概念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
他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而社会则是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异质人口所组成,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靠分工和契约连接的,重理性而不讲人情,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从社区向社会过渡。
他是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来理解和使用了社区这一概念,专指具有共同性或认同感的社会关系。
较具体的社区定义,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帕克(R. E. Park,1864—1944) 提出来的。
他于1936年在((城市社会学》中指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他强调区域和人群的聚集。
帕克指出,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1)它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2)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3)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
中文“社区”的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以费孝通为首的一些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在翻译帕克的“Community is not society”时,将社区概念引进我国,当时的定义为“社区是具体的,是一个地区上形成的群体”。
从此,这个概念被一直延用,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
社区照顾模式及实践类型

组,发动社区成员互相照顾,以形成
覆盖社区的网络。
社区照顾的实践类型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 , 社会保
障制度比较发达。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经济衰退 , 加速了英
国社区照顾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社区照顾已成为英国 社会工作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服务方法 , 社区照顾被运用于 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 , 即普遍遵循社区照顾的指导思想、运用 社区照顾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网络 。
社区发展协会构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不受专业机构的
缺点: 由于社区发展协
限制,可以利用现有
的社区组织和有关的 协会甚至利用家庭的
会是志愿性团体和组
织,因此,在经费等 方面有一定困难,服
力量,来推动社区照
顾服务,普及性较高。
务效果受一定影响 。
社区照顾的模式
就我国目前城市社区来看,这两 种模式都可以运用和运作,甚至可以 同时并存。在一些大城市和条件较好 的中等城市的社区,可以实行类似 “专门机构模式” 的社区照顾。 在条件不具备的城市和农村社区, 可以采取“社区发展协会模式”,由 社区工作者组织和联系社区人员,调 动和集中社区资源,成立社区照顾小
调整而不是集中在具体服务方式的深入研究和摸索,因此中国
在政策上并没有明确提出社区照顾的概念,社区照顾也还没有 如英国那样成为福利服务的重要思想和实践模式。但在实践中, 中国政府提出了社区服务的口号,在社区服务的框架内体现了 社区照顾的精神和内容,并且社区服务涵盖的内容要比社区照 顾的内容广泛得多。
(三)中国内地的社区照顾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
1、社区照顾的指导思想 虽然政府、社会工作者等倡导社区照顾的初衷有所不
电大《社区治理》形成性考核3(第5-6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是村民自治的根本?
A.民主管理
B.民主监督
C.民主选举
D.民主决策
【答案】:A
2.在村民委员会自治核心内容的“四个民主”中,()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A.民主决策
B.民主选举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答案】:B
3.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选举产生
A.村民小组代表会议
B.村民直接
C.村民户代表会议
D.村民代表会议
【答案】:B
4.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年?
A.3
B.5
C.4
D.2
【答案】:A
5.按照1995年民政部发布的《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的规定,专职管理人员,不超过社区服务人员构成的()?
A.10%
B.50%
C.60%
D.80%
【答案】:D
6.社区照顾的发源地是()?
A.英国
B.美国
C.瑞典
D.澳大利亚。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课题组陈杰第一章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研究构架第一节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一,分析传统文化要素及其变革对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选择的影响;二,探讨心理要素对养老模式的影响;三,论证经济要素与LTC 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决策的关系;三,弄清家庭人口结构因素与LTC社区照顾模式的关系。
在实践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一,通过确定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的选择,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通过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决策,促进我国老年产业化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三,通过理论分析指导促进我国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和发展的政策。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构建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理论构架,从理论上阐述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性质;2、研究分析我国与英日等国在LTC社区照顾模式的总体状况和差异,汲取可以借鉴的经验;3、通过对数据、资料和实证案例收集分析,探讨适合老年人需要的LTC社区照顾模式;4、对如何建立一个适合老年人LTC需求的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节本研究的基本范畴1、长期照顾模式本研究界定的长期照顾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照顾场所的选择:有专业化的机构照顾,也有非专业化的家庭成员的家庭照顾,还有非专业义工的社区照顾。
②照顾对象的选择:长期照顾需求者一般是指那些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方面给予照料的老年人。
但是,因国家和地区政策不同,并不是所有有长期照顾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
比如英国实行的是福利政策,需求者基本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而日本是有选择的,必须是加入社会护理保险者才有资格。
③照顾管理模式的选择:有政府即制定标准,又经营管理的垄断性管理模式,也有政府只规范标准,各类企业经营的竞争性管理模式。
《社区工作》练习题题库答案.docx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区工作》题库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0、BCDDC、ACDAD 11——20、ACCBD、ACBCD 21- ——30、CACCB、BDBCB 31- —36、BDCACA二、多项选择题1—一10、ABCD、ABD.BCD、]BCD、AD、ABCD、AC、ABCD、ACD、ABC11- 一20、ABCD、AD、ABCD、AB、ABD、ABCDE. ACD、ACD、ABCD、ABC21- 一30、ABD. ABCD、BCD、ABC> ABCD、ABCE、CD、ACD、ABCD、ABD31- 一36、ABCD、ACDE、ACD 、ABC、ABCD、ABCD三、判断题1、(J)2(X)、3、(X)4、3)5、(X)6、3)7、(X)8、3)9、3)10、(X)ll、3)12、3)13、(X)、14、(X)15、3)16、3)17、(X)18、3)19、(X)20、(X)、21、3)22、3)23、3)24、() 25、3)26、(X)27、(X)28、3)29、3)30、3)31、(X) 32、( V) 33. ( J )34、( V) 35. ( V ) 36 ( V )四、名词解释1、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
2、社区照顾的策略:指我们使用什么方式使服务的使用者和服务者相互理解沟通,进而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我们使用什么方法建立社区照顾的服务网络,以完成社区照顾的任务,实现社区照顾服务的目标。
3、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
他们是或者受雇于政府机构,或者在非营利的社会福利机构(如社区中心),在社区中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组织社区居民,动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进步和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4、社区分析:就是对社区进行了解,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社区,才有口J能搞好社区工作。
英国社区照顾之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

英国社区照顾之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陈伟(1983-),女,江苏南京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香港摘要: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对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居家养老服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英国的社区照顾经历了“在社区照顾”到“由社区照顾”的转变,性质也由社会福利转变为市场行为。
通过对英国社区照顾重要环节的分析,希望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本土化过程乃至养老模式的建构做出参考,在社会福利与服务的范畴予以启示,并在我国的安老服务与社会工作实务做衔接的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Community care service, originating from Britain, exerts a subtle influence on the \"home-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greatly promoted in recent China. Community care service in Britain has gone through the change from care in the community to care by the community, and in nature, it has also changed from social welfare to market behavior.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ommunity care service in Britain can make a reference to the indigenization of home-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nd to the building-up of a senior service model in China. Besides, it is expected to enlighten the Chinese 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services, inspiring a benign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lderly services and social work as a profession.爱论文网2011-10-20关键词:社区照顾/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模式/社会福利community care/home-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service model/social welfare[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12)01-0093-07我国于2005年9月开始在广州、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等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城市首批试点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将其作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对策。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理论和实践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理论和实践张学泰导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关心和照顾的问题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世界性的社会政策议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速发达的工业社会,使人均寿命有了显著增长。
随着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1999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首次达到了10%,这就意味着全世界的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已进入了老年型阶段。
至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
虽然目前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比例(20%)高于发展中国家(9%),但发展中国家从年轻型人口转变为老年型人口的时间将大大缩短,预计在未来25年里,全世界75%的老年人口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由于近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死亡率的迅速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199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近1.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0%,而且,从2010年到2040年,中国的人口为高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3.99个百分点,这样的老龄化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中国的养老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照顾问题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不断增长的人均寿命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庞大的老龄人口全体也确实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大量的社会福利与照料服务,因此也常常被政府部门视为一种负担。
从70年代开始,在几次经济危机时期,欧洲及北美一些国家的政府都表达了对老龄人口的忧虑。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服务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
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在老年人照料问题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开始反思以前那种大型院舍式照顾的问题,并开始支持一种“属地养老”的原则,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障碍或患病的老人,住在自己的家中接受照料,或者尽可能地在靠近他们自己社区的、类似“老人之家”的机构中接受照料。
社区照顾模式及实践类型ppt课件

5
社区发展协会构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不受专业机构的
限制,可以利用现有 的社区组织和有关的 协会甚至利用家庭的 力量,来推动社区照 顾服务,普及性较高。
缺点: 由于社区发展协
会是志愿性团体和组 织,因此,在经费等 方面有一定困难,服 务效果受一定影响 。
16
谢谢观看
社区照顾模式及实践类型
17Βιβλιοθήκη 8(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
1、社区照顾的指导思想 虽然政府、社会工作者等倡导社区照顾的初衷有所不
同,但社区照顾的指导思想却是极为明确的。元论是政府 、社区还是社会工作者均比较清楚为什么和如何推动社区 照顾。尊重需要照顾人士,为他们创造正常生活的自然环 境,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是社区照顾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3
专门机构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是能够聘用专
门的社会工作者担 任主要规划工作, 并督导各种网络的 运作,所以服务效果 较好。
缺点: 这种模式需要专
门机构,在经费、人 力、场地、设施等方 面的要求就较高,所 以专门机构数量受到 一定限制,在社区内 无法得到普遍推广。
4
社区照顾的模式
2、社区发展协会模式: 就是在社区范围内,由社区工作者连接各
预防及预早 诊断评估、 教育及训练 、职业康复 服务、医疗 康复服务及 社会康复服 务
儿童保护 儿童领养 住宿服务 感化辅导 健康照顾 日间照顾
13
(三)中国内地的社区照顾
由于缺少象英国一样的“反院舍化”运动的社会背景,加 上当前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上的政策 调整而不是集中在具体服务方式的深入研究和摸索,因此中国 在政策上并没有明确提出社区照顾的概念,社区照顾也还没有 如英国那样成为福利服务的重要思想和实践模式。但在实践中 ,中国政府提出了社区服务的口号,在社区服务的框架内体现 了社区照顾的精神和内容,并且社区服务涵盖的内容要比社区 照顾的内容广泛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
传统的社区照顾与现代社区照顾的不同之处:
传统 适应自然经济和 专制的封建集权 统治控制社会的 需要。 中国传统的社区 照顾是为了强化“ 国”或家的纽带。 现代 建立在工业经济和个人角 色充分社会化、市民社会 充分发育的基础上的。 维系社会生活、保护个 人权利与幸福的要求
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但是我国社会的发展双对社区照顾提出了要求,推行社区 照顾是必要的,主要表现在: (1)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初级社会关 系的解体,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容纳能力带来了 沉重的压力; (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服务的需求大大 增加,养老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3)社区照顾模式顺应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 (4)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以单位为载 体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的福利保障 任务逐渐从单位中脱离,被推向社会。 (5)推行社区照顾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推进 社区服务机构专业化的需要。
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
因此,在社区建设中,通过引进非政府的福利机构,或者 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在政府组织的支持下,建立政府体制之 外的民间福利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福利服务和公共服务,应 该成为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照顾制度的努力方向。 总之,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社区照顾的经验,发掘我国传 统文化中的福利思想与实践经验,通过政府和民间力量的结合 来发展社区照顾,将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用。
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
近几年来我国通过推广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照顾,积累了一 些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 社区照顾是社区服务的核心内容。社区服务如果不落实到 社区照顾上,至多只是一些初级的便民利民服务。而从我国社 区建设的经验来看,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往往会变成以盈利为 目的的商业行为。因此,在过去,常常出现这两种情况:一是 社区服务变成某些机构、人人或政府部门设租、寻租的手段; 二是由于缺乏资源和社区群众的参与,社区服务以轰轰烈烈开 妈,以冷冷清清告终。
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
在我国,社区照顾是一个既新鲜又似曾相似的事物??? 新鲜:它所使用的专业方法、组织形式和工作理念,对我 们刚刚开始的社区工作来说,是全新的、需要认真学习掌 握的。 似曾相识:邻里相伴、守望相助的传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 的历史;而家庭为核心作用的福利保障与服务制度,又的 使我国从一开始就有了以家庭照顾为基础的社区照顾的雏 形。
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
不合理: 这种社区照顾模式是封建专制主义和小农经济相结合的产 物。封建制的国家是一个“以家为本位的社会”。因而,在中国 传统文化里,没有公共意识和社会观念、公和私的分别。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以家庭的亲缘关系定亲疏,在这 种人际关系的定位下,社区照顾只能达有“圈内”的亲友、熟人 ,而不能给予互不相识的陌生人。
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 最大特点:城乡二元结构。 社会保障的重点在城市,农村的社会保障依靠居民自筹和 集体经济。但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即使重心在城市,也 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 (1)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覆盖全民; (2)城市民展最低生活保障也只是针对城市贫困人口; (3)在全民发展型福利方面,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 (4)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机构的发展在全国范围比 较缓慢,政府的资金支持不足,推行的社区服务与政府的 政策脱钩。
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城市,公民的福利基本上由 单位或民政部门所包揽,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有基本的保障。 这样的福利模式对社会安全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起了重 要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1)政府和企业包揽福利供应, 造成巨大的财政和经济负担,不利于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也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2)政府和单位包揽职工的 福利责任,造成了个人对国家和单位的依赖性,以及平均主义 思想的流行,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3)由于资源的高 度垄断和供应模式的单一化,抑制了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 ,也抑制了人的各种社会需要的发展,使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市 民社会发展的幼稚阶段,直接影响了现代化的进程。
社会基础
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求
体现的是父权主义 追求的是平等和人的尊严。 手段和理念 家长式的仁慈。 靠理性和自觉来保证
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
那么,传统的社区照顾模式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与现代社 会不相适应的呢?
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
合理: 传统的社区照顾模式采取的是政府干预与民间自助和互助 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安全,为老弱病残和鳏 寡孤独提供必要的照顾,其基础是家庭和邻里的照顾方式。正 是这种照顾方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庭照顾制度。 中国的家许是父母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而子女也要承担 赡养父母的责任;西方家庭的父母要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但 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
第三节 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主要内容:
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二、我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区照顾模式 三、当前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社区照顾的探 索
一、社区照顾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和社会工作专业兴起的背景下进行的。
我国的体制背景与英国的体制背景: 英国的社区照顾是在“反院舍化”运动中诞生的,英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 社区照顾是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潮展开的。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机构化福利体系,更谈 不上“反院舍化”。我国的现状不是政府包办福利过多, 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严重的城乡二元分割,政府在 保障公民福利方面承担的责任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