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发展的研究

关 于 我 国 城 市 社 区体 育 多 元 化 发 展 的研 究
余 涛
( 州 大学 体育 学 院 , 东 广 州 广 广 摘 要 :随 着 住 房 制 度 的 改 革 . 市居 住 形 式 由 单 一 的 城 街 道 社 区向 多种 居 住 形式 转 变 . 目前 我 国城 市的 居 住 形 式 主 要有街道、 位、 单 学校 和 商 品楼 住 宅 小 区 , 之 对 应 , 区体 育 与 社 由单 一 的街 道 社 区体 育 与 单位 体 育 、 学 区体 育和 小 区体 育 等 并 存 。 本 文 主要 采 用 文献 资料 法 、 纳 法 、 析 与 综 合 法等 方 归 分 法 . 以上 不 同类 型 社 区体 育 进 行 了分 析研 究 , 之 能 协 调 发 对 使 展. 为构 建 和 谐 社 区、 谐 社会 作 出贡 献 。 和 关 键 词 : 国城 市社 区体 育 概 念 多元 化 发 展 历 程 我
1街 道 社 区体 育 的 特 点 .
体 育 就 是 以 基层 社 府 部 以 实 门支 持 、 育 部 门 指 导 、 区部 门 参 与 、 社 区成 员 提 供 社 会 体 社 为 保 障的 群 众 性体 育 活 动 。 ” 吕树 庭 在 《 社 会 视 角 下 的社 区体 论 育 》 中提 出 :社 区 体 育 的 定 义 和社 区 体 育行 政 与社 区体 育 的 “ 计划研究 . 明确 了制 订 计 划 的前 提 与 实 施 注 意 重 点 。 ” 元 镇 卢 提 出 :社 区体 育 是 指 在街 道 办 事处 的辖 区 内 ,以 自然 环 境 和 “ 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 , 以全 体 社 区成 员 为 主 要 对 象 , 满 足社 以 区成 员 的体 育 需 求 . 进 社 区成 员 的 身 心 健 康 , 近地 开展 的 增 就 区域 性 的社 会 体 育 。 ”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综述

NO ., 2 0 V 0 8 Vo _ 3 No 6 l 7 .
第3 7卷
第 6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综 述
于 玲 玲 ,包 红 林
( .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公 共 体 育教 研 部 ,内 蒙古 呼 和 浩 特 0 0 2 ;2 内蒙 古 包 头钢 铁 大街 第 四 小 学 , 内蒙 古 包头 0 4 1 ) 1 1 02 . 10 0
我国社 区体育研 究始 于 2 0世 纪 8 O年代 中期 。 当时 正值 小城 镇研究 热 ,出现 了 以江 苏省体 育科 学 学会体 育社 会 学分 会 为 代 表 的学 术 团 体 。8 0年代 后 期 ,以 中国社 会科 学 院社 会学 研究所 为首 的 中国
城 市发展 模 式 研 究 ,带 动 了 我 国城 市 发 展 战 略研
[ 稿 日期 】 20 - -5 收 0 81 1 0 [ 金 项 目】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科 研 基 金 项 目 “ 革 开放 三 十年 我 国城 市社 区体 育 研 究” ( N 7 2 ) 成果 之 一 。 基 改 Q 006 [ 者 简 介 】 于玲 玲 (9 4 ) 作 17 一 ,女 ,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公 共 体 育 教 研 部 副 教 授 ; 包红 林 ( 99 ) 男 , 蒙 古 族 , 内 蒙 古 16 一 , 包 头钢 铁 大街 第四 小学 中学 二 级 教 师 。
重要 组成 部分 ,从 目标 、体制 、组织 、设施 、经 费
17 9 8年党 的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标 志 着 我 国社 会
进 入改革 开 放 时期 。 自此 ,我 国社 会 思 想 大解 放 , 政 治稳定 ,经 济快速增 长 ,我 国迅速恢 复并完 善 了 各 级各类 群众体 育组织 ,有效 地 推动 了群众体 育 的
第二节 社区体育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张洪潭: 1.高离散性 3.强自由性 2.低竞技性 4.弱传习性
王锋:
1.高松散性
3.重自愿性 5.多缓慢轻柔
2.低竞技性
4.轻规定性 6.少投入消耗
概括各位学者的研究,社区体育可归纳为8个基本特征
1.多质性与自主性
2.区域性与余暇性
3.健身性与娱乐性 4.多样性与灵活性 5.公益性与社会性 6.松散性和自治性 7.弱竞技性与非正规性 8.义务性与低廉性
5.按参与人群分类(六种)
婴幼儿体育 学生体育 在职人员体育
离退休人员体育
特殊人群体育 流动人口体育
6.按活动空间分类(五种)
庭院体育 公园体育 广场体育 公共体育场所体育 其他场所体育(空地、广场、江河湖畔)
思考题
现阶段最流行的广场舞属于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区体育的分类与 基本特征
一、社区体育的分类
1 按参与主体的群体规模大小分类(五种) 个人体育 家庭体育 邻里体育 微型社区体育 基层社区体育
.
2.
按消费类型分类
福利型体育 便民利民型体育 营利性体育
3.按组织类型分类(两种)
自主松散型 行政主导型
4.按活动时间分类
日常性体育活动 经常性体育活动 节假日体育活动
肖淑伦: 1.体育组织的民间性 2.体育活动的地域性 3.更加广泛的群众性 4.体育设施的共享性 李建国: 1.活动范围的区域性 2.活动设施的公共性 3.活动组织的民间性 4.活动方法的民间性 5.活动指导的平等性
高亚玲: 1.健身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2.普及面广 3占用较多社会时间 4.有灵活的组织方式 王凯珍:
组织形式基层化;组织管理居民自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参加人群以中老年为主;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自治化研究

的转 变 , “ 市 社 区 体 育 自治 化 ” 方 向要 包 含 四部 分 内容 , 即调 查 对 象 的基本 情况 、 市社 区体 育 活动 的参 与状 况 、 城 城市 社 区体 育 自治化 的管 理状 况及 城 市社 区体育 自治 资源 提供 状 况 。考虑 到各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群众 体 育 开
第3 8卷 21 0 2年 第 6期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a fC e g uS otU iest o r l h n d p r nv ri n o y
Vo . 8 13
No 6. 01 . 2 2
我 国城 市 社 区体 育 自治 化 研 究
江 岚
om ous one .
Ke r y wo ds: r n c mmu t p rs;a tn my;e iia e e r h u ba o ni s o y t uo o mp rc lr s a c CLC u n mbe G8 r: 0—0 3 5 Dou n o e A c me tc d : Aril D:0 1—9 5 2 1 ) 6一O 1 tceI 1 0 1 4( 0 2 0 0 7一O 5
】A a ING L n ( hnIstt o h s a d c t n Wu a b i 3 0 9) Wu a tue f yi l u a o - h nHu e 4 0 7 ni P c E i
Ab t ac :T u o o fu ba o s r t he a tn my o r n c mmu t p ts i h y tm n o ain a d i v tbl r nd o i e e s rs ni s o st e s se i n v to n ne ia e te fCh n s po y t ma a e n n g me t ̄lo n h n g me tmo e o lwi g t e ma a e n d f”h tr n my” a d ”c o e a in”.Ba e n t e c re i to fCh — eeo o n o p rt o s d o h u r ntst in o i ua n b n c mmu t s rs h p p r r m h r p c ie o e a o o n e e o ag ur a o ni po ,t e a e ,fo t e pe s e t f t utn my a d d v lpme t o r a o y t v h n f u b n c mmu iy n t s o s a h r sr o sl v l p r tt e g a so t e e ,ma e c o su y o h u e tst ai n o u o o fu b n c mmu t p rsi i t k sa mir t d ft e c r n iu to fa tn my o r a o ni s o n Ch — y t n o a o p o i e t e r tc lg d n ef rt e ta sto ft e ma a e n d fu ba o a s st r v d o e ia uia c o r n iin o n g me tmo e o r n c mmu iy s o t o a u o — h h h n t p rst n a t n
论述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和不足

体 育 世 界 . 术 学
论述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和不足
姚 梅 王俊 洋
摘 要 : 民健 身计 划 的 实施 , 全 加速 了群 众 体 育 的 发展 。随 着住 宅 建 设 小 区和 人 们 闲暇 时 间 的增 多 , 区 成 为 实施 社 全 民健 身计 划 的主 要 阵地 。 济 的 增 长 以a A - 对 体 育 需 求 的 日益增 长 , 社 区 体 育 兴起 的重要 原 因 。 区 体 育 的兴 经 .. / l l 是 社 起 使 得 人 们 有 了 自己的 活动 场 所 , 开始 追 求 自己的运 动 目标 。 但是 社 区体 育 的 众 多不足 阻碍 了它 的发 展 , 同时使 得 人 们 开始 忽视 它 的存 在 。 本 文 主要 是 总 结 了城 市社 区体 育 的 历年 来 的发 展 , 以及 对 城 市 社 区体 育的 不 足 之 处进 行 一 下 讨 论 , 出解 决 这 些 不足 的方 式 好 的 发展 城 市社 区体 育 。 找 更
关 键词 : 市社 区体 育 : 展 ; 城 发 不足
当今新型小区的建设促进了人 口的集中 ,社 区成 为了人们 主要 的 生活 集 中地 , 时经 济体 制 改革 的 变化 , 得 人 们 意识 到 同 使 体育的重要性所在 ,越来越多的小 区开始利用自己周边的 自然 环境 发 展运 动 场地 , 们 提 供 运动 空 间 和运 动 设 施 。 是 我们 为人 但 可以仔细的观察我们的周围, 随着我们居住时间的延长 , 人们对 这些 运 动 设 施 开 始 淡 忘 , 即使 想 运 动 , 人们 宁 愿 选 择 散 步 、 秧 扭 歌、 打太极等来取代使 用这些运动设施。 社区体育的这些不足使 得人们开始远离它, 慢慢的去寻 找另外一种运动方式 。 城市社 区体育的发展 体 育 作 为 一 种 集健 身 、 乐 、 娱 消遣 、 流 及 产 业 性 为一 体 的 交 社会 活动 已成 为城 市 生 活 的 一 项 重 要 内容 。 随 着 人 口异 质 性 、 理 性 化及 较 少 亲 情 的 城 市 化 特 点 , 育 运 动 成 为 了人 们 释 放 能 体 量 、 解 紧 张 、 节 情 绪 的 方 法 和 手 段 , 时通 过 体 育 运动 可 以 缓 调 同 增 加人 们 的 交 流 。城 市社 区体 育 的发 展 使 得 人 们 开始 利 用 自 己 的业余时间参加一些 自己喜欢的运动项 目,以达到增强体质 , 娱 乐 身心 的 目的。 城 市 社 区 体 育 给 人 们 提 供 娱 乐 场 所 的 同 时 , 还 增 加 了人 们参 加 体 育 运 动 的意 识 。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很不平衡 。社 区体 育的兴起 , 标志 着 我 国城 市 群 众 体 育 管 理 开 始 由 “ 条 为 主 ”、 条 块 分 割 ”向 条 “ “ 块 为主 ”、“ 块 结 合 ” 向转 变。 由于 经 济 体 制 的 转 换 是 块 条 方 个 渐进 的过 程 , 时 间 内难 以 改 变 的 “ 位 社 会 化 ”现 象 , 短 单 决 定 了现 阶 段 我 国城 市 社 区 体 育 与 单 位 职 工 体 育 密 不 可 分 的 必 然性。[]在过去相 当长 的时期 内我 国城市社 区体育一直 由单 8 位、 行业、 系统组 织开展 , 为这种单 位社会化 的现 象 , 区体 因 社 样 训 练 的 结 果 往往 会 使 运 动 员 的 主 要 肌 肉 群 过 于 肥 大 , 而 影 从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因及发展走向分析

因 ,总体 上把握 城市社 区体 育在群 众体育 中的地位 和社 区建 设 中的地 位将 明显提 高、参加 社 区体 育的人 口结构 更合 理 , 但老龄人 口仍将 是社 区体育 的主要 参与者 、社 区群众 参与体 育的活 动方 式呈现 多样 化趋 势、社 区体 育 管理模 式多样 化等 五 大发展趋 势 。为我 国城 市社 区体育 发展决 策提 供参 考 。 关键 词 :城 市社 区体 育 ;概 念 ;发展 动 因;发展 走 向
管理 方式和形 式 以及 活动 范围 ,标志 着 “ 单位体 育 ”制 度
必 然走 向瓦 解 , 同时 也宣 告城 市 社 区体 育 兴起 的历 史 必 然 。在 党 和 政府 高 度 重视 社 区建 设 , 社 区快 速 发展 的 同 时 ,社区体 育将会 迅速发 展 。那 么 ,我 国城 市社 区体 育发 展 的动 因是 什么 ?未来我 国城 市社区 体育 的发展 趋势 又是 什 么 ?本 文 主 要采 用 文献 资料 研 究 、直 观 预 测等 研 究 方 法 ,多视角 分析经 济体 制转型 、社会 结构转 轨期 ,我 国城 市社 区体育 的发展 动 因,从总体 上把 握未 来我 国城市 社区 体 育 的发 展 走势 。为我 国城 市 社 区体 育 发 展 决策 提 供 参
国内外 有 关 社 区体 育 的界 定 , 笔 者 比较 赞 同 《 区 体 育 社 论 》 ,樊 炳 有 , ( 0 3 2 0 )对 我 国城 市 社 区体 育 的 定 义 。 “ 阶段我 国城市 社区体 育是指 人们 共 同生活的一 定 区域 现
收 稿 日期 :2 0 — 3 0 修 回 日期 :2 0 — 3 3 08 0~ 3 08 0— 0
( )国民经 济的发展 、人 均收入的增加是社 区体 育活 2 动发展迅猛 的经济基础 。
体育管理学练习题二与答案

一、单选题1、以下不属于健身休闲管理特点的是:A.管理组织的复杂性B.管理时间的不定性C.管理空间的复杂性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象正确答案:C2、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主要特征是A.区域性和网络性B.基层性和复杂性C.区域性和人本性D.基础性和网络性正确答案:A3、城市社区体育最为基础性的组织为:A.体育活动站点B.居民委员会C.街道办事处D.体育俱乐部正确答案:A4、申报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取得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至少()年。
A.3B.4C.5D.2正确答案:C5、()负责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的日常管理工作。
A.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B.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C.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D.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正确答案:A6、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的落脚点是A.培养学生运动技能B.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C.掌握1-2项运动技能D.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发展正确答案:D7、以下不属于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的是A.人本性B.阶段性C.综合性D.适应性正确答案:D8、以下不属于体育课程内容的是A.体育课B.课余训练C.课余竞赛D.课外体育活动正确答案:C9、以下不属于体育课程目标的是A.社会适应能力B.运动参与、运动技能C.团队协作能力D.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正确答案:C10、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三自主”教学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的自主A.自主选择体育教师B.自主选择上课项目C.自主选择课程内容D.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正确答案:B11、以下属于体育产业主导产业的是A.健身休闲业B.体育用品制造业C.体育中介业D.体育场馆服务业正确答案:A12、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总规模最大的行业是A.竞赛表演业B.体育彩票业C.健身休闲业D.体育用品制造业正确答案:D13、以下不属于体育产业开发意义的是A.提供众多就业机会B.促进第三产业发展C.树立国家形象D.促进经济总量增长正确答案:C14、以下不属于我国体育产业管理的主要任务A.培育多元主体B.创新体制机制C.拉动经济增长D.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正确答案:C15、以下不属于竞赛表演业的价值链构成环节的是:体育赛事中各种活动的集合构成了竞赛表演业的价值链,竞赛表演业价值链是创造体育竞赛表演产品所进行赛事设计、营销、生产和服务A.赛事服务B.赛事营销C.赛事承办D.赛事设计正确答案:C16、从管理组织的角度来看,体育信息可分为系统化体育信息和()A.零散化体育信息B.子系统体育信息C.分系统体育信息D.非系统化体育信息正确答案:D17、信息检索效果是信息检索所反映的()和结果,它可以通过评价相应信息检索过程的各种指标来衡量。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概 述
定义和作用
添加内容标题
定义: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是指用于规划、建设和管 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土地资源指标,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公园、 健身路径等。
添加内容标题
作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 设将更加注重绿色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推 动社区体育设施与城 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未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完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体系,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重点: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难点:如何平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与城市其他用地需求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 配置
YOUR LOGO
城市社区体育设 施建设用地指标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 地指标概述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用地指标的具体内容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用地指标的实施情况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用地指标的未来发展
制定依据和原则
制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和标准规范
制定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 宜、经济实用
指标分类和特点
指标分类: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鼓 励性指标
指标特点: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可持续性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具 体内容
指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作者:————————————————————————————————日期:
2
西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科部
教案
2013-2014-2学年第 2 学期
教研室:
课程名称:社区体育
课程类型:
课程学时:32
授课班级:2013级
主讲教师:王东杰
职称:
使用教材:社区体育
第 4 章教案
授课题目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授课时间第6周学时安排 2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辅资源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2、了解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结构、基本环节和内容;
3、掌握社区体育的特点和类型和管理结构。
4、了解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现状特点。
难点: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
教学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了解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和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把握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体育的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一、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1.经济特征;
通过生活实例和结合专业相关内容引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人口特征;
3.社群特征和组织特征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
2.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强化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
3.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4.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
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就社区体育召开了小型研讨会。
1993年,原国家体委在沈阳召开了社区体育现场会。
1995年7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体育组进行了“全国大中城市基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并提供了调查报告。
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要求
1995年底,国家体委群体司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进行了“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课题研究,为1996年的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作理论准备。
讲述、实例与多媒体教具结合
简要阐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1996年11月,国家体委在湖北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
1997年,根据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实际需要,原国家体委开始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1997年4月,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
1997年11月,国家体委以24号主任令颁发了《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试行)》。
1998年2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工作的通知》。
199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为提高社区体育干部素质,在天津举办了全国城市社区体育干部培训班。
1999年初,全国政协组织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
1999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了全国性的城乡社区体育组织调研。
2000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我国首家全市社区体育运动会。
2000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在上海召开了“城市社区体育经验交流会”2000年8—10月,国家体育总局对第二批体育先进社区和全民健身工程
进行了抽查。
2001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体育局长会上,又明确提出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系统,城市要以社区为重点。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
重点使学生了解国家对社区体育工作的重视。
教授法阐述社区
1.社区体育的组织领导体系
社区体育在横向上突破了以往群众体育“以单位为主、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纵向上使群众体育深入到了城市的基层.管理主体——政府和社会管理相结合。
社区体育的领导系统——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
街道社区体育协会是现街道社区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体育活动点和体育辅导站四主要的活动组织。
2.街道社区体协
街道社区体育协会,主要社区体育组织形式。
协会构成——单位与居委会构成,辖区范围,依托街道,理事会制度,机构设在文教科、文化站、社区服务中心。
性质——街道辖区内的体育联合体。
下属机构——群众体协会、项目体育协会、活动点、体育小组。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环节和内容
1.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
街道是社区体育的领导和主管部门。
体育局-计划政策方针;
民政——社区体育纳入社区建设;
城市规划——体育土地规划;
文化——体育宣传;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
指出这个体系的核心是街道体协会。
引导学生,提问,结合社区体育实例,深入分析社区体育的宏观管理层面内容。
教育——开放学校。
2.街道社区内部的微观管理
配备干部
建立体育组织网络
培养指导员
健全管理制度和档案
组织和指导社区、居民开展活动
管理社区体育组织
宣传
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特点
1、组织形式基层化;(组织)
2、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参与者)
3、管理方式以自主型和行政引导型相结合;(管理)
4、活动时间以早晚为主。
(时间)
5、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内容)
6、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场所)
------------------------------------------------------------
第三节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社区建设对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的保证作用,单位体育职
能的剥离和政府体育服务职能的转移,决定了社区体育在社会体
具体阐述街道社区体育管理内容。
指出其和社区体育构成要素的关系。
以绵阳社区体育为例讲授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特点。
根据社区发展理
育中的地位将不断上升的必然性;
二、2008年背景奥运会申办成功的影响和社区体育独特的功能魅力,
决定了社区体育将得到空前的发展,社区体育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将明显提高;
三、转型、转轨时期的过渡性、进化性、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今后相
当长一段时间时期体育与单位体育、学校体育相互交织,社区体育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相互结合。
四、不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决定全国各地社区体育发展水平的
不均衡性
五、社区建设投入的增加,全民健身工程和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活
动中心建设工程的实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六、城市社会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人口差异性程度加大,社区体育
需求差异管理难度大
七、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仍将是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
社区类型的差异性,决定了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将呈现多样化趋势论,讲授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
讨论、思考题、作业:
1、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征是什么?
2、如何做好街道的社区体育管理工作。
3、社会转型对社会体育影响是什么?
4、参考资料:
5、从“他治”到“自治”——治理理论视域中的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走向初探高雪峰武汉体育学院
学报
6、行政体制改革视野下的城市社区体育改革周铁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7、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张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社会转型期百色市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刘其龙; 四川体育科学
9、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孔祥体育与科学
10、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构建要素分析邱宗忠体育与科学
11、河北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蒋津君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近十年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综述翟方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3、广东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振国; 张宏; 梁恒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4、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彭长锦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5、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分析彭长锦体育文化导刊
16、云南城市社区体育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张林; 张莉; 张琼昆明学院学报
17、关于城市公益性社区体育服务问题的探讨吕立功体育与科学
18、对我国城市生态社区体育建设的理性思考刘运祥; 邱建国体育与科学
19、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述要彭长锦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余保华体育世界(学术版)
21、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定位与管理体制彭杰,陈东岗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2、对体育院校参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吴斗雷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3、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颜斌, 体育与科学
24、城市社区体育的意义、现状及发展思路朱奇志体育科技
25、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综述李凤新体育科学研究
26、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运行机制的研究陈东岗嘉兴学院学报
27、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状况韩坤,于可红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教学后记:
学生对街道办事处在社区体育的功能发挥理解不够,应加强街道社区体育服务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案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