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后现代诗歌中的“自我”
解读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诗歌的后现代叙事性

解读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诗歌的后现代叙事性摘要拉塞尔·埃德森的诗歌是富有哲理的寓言体散文诗。
他的诗歌在人物塑造、话语模式、叙事情节和结构方面体现出独特的叙事性。
这种实验探索性的诗歌创作,使埃德森的诗歌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哲学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拉塞尔·埃德森诗歌后现代叙事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拉塞尔·埃德森(russell edson,1935-),是20世纪后半叶美国后现代诗人。
他先后出版了《一个人所见之物》(1969)、《一个骑手的童年》(1973)、《受创的早餐》(1985)、《隧道》(1994)、《雄鸡之妻》(2005)、《看见杰克》(2009)等多部诗集。
他的诗歌实验性较强,语言幽默,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叙事色彩。
以往有的学者侧重研究埃德森诗歌的寓言体创作;有的学者则从后现代实验性的层面阐述其诗作的反诗歌特征;也有部分学者从诗歌的语言、情节、叙事方面加以解读。
然而,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角度研究埃德森诗歌的叙事性,则为数不多。
因此,本文将从埃德森诗歌的创作风格、后现代和叙事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以期对后现代诗歌的叙事性研究独辟蹊径。
一埃德森诗歌的独特风格1 哲理寓言体散文诗埃德森的诗歌兼具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性,常常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哲学、生活的感触,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带给阅读者以新鲜的启示;他的诗常常将哲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从生活中感受和挖掘深刻的主题思想并将情感的抒发上升到一定的哲理性。
埃德森的诗歌也兼具现代寓言性,且倾向于情节性,把日常生活上升到哲学境界,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揭示出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及其压力。
而诗歌中叙事性的内容则具有象征涵义,诗人常用讽刺与夸张的手法,突出漫画式人物形象,语言凝练且耐人寻味。
因此,他本人也成为美国散文诗界以寓言体创作的代表人物。
例如:在诗歌《肥猪剧院的表演》中,“hog”这个词汇字面义指“猪,供食用的肥猪”,而在口语非正式使用中,则喻指“自私、肮脏或贪婪的人”。
后现代主义概述_5469

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争议,以前常常不分,“后什么现代还主义”。
区别特征和实质都不同,但是现在逐渐认可。
王岳川、张颐武都已“后”学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社会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的继续和延伸。
后现代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
后现代主义不仅反对19世纪以前的传统,而且反对现代主义的传统,这种情况实质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形象反映,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两者的关系。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续反传统。
另一种认为,是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抛弃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企图,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变得日益陈旧。
现在普遍认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判然有别,表现出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无中心,平面化,零散化。
二、词源学解说(曾15)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首先出现在1870年,由美国画家查普曼提出。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如下:⏹1934年,奥尼斯《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选》首次使用Postmodernism一词。
⏹1957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用于《历史研究》⏹50年代,美国黑山诗派理论家奥尔森经常运用。
⏹之后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哲学、文化、文学、文论等。
⏹(曾16)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范围多有争论,通常认为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正式出现是二战后50年代末,鼎盛时期是70-80年代,90年代声势大减,余波到20世纪末。
却在中国并存。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战及战后的社会环境;科技与信息的迅速发展;当代哲学和心理学;表征危机的再认识1、二战及二战后劫后余生的社会环境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直接诱导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自己之歌(节选)》分层作业(含答案)

《自己之歌(节选)》分层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
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
当时已___________的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___________,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
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
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
多年后,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沃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
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
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___________,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最恰当的一项是()A.著作等身不以为然无边无际B.功成名就不屑一顾无边无际C.著作等身不屑一顾不着边际D.功成名就不以为然不着边际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那一点微光给你温暖和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和原句相比较哪个更好?试从句式的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旗穆旦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
“后现代”路上的孤绝探险——1990年代伊沙诗歌论

2 0 1 3年 第 4期
“ 后现代" 路上 的孤绝探险
— —
1 9 9 O年代伊沙诗歌论
罗振 亚
[ 提 要 ]伊沙 1 9 9 0 年代的诗歌矛盾复杂, 题材立场与情感走向的 “ 痞”气背后,闪烁着思想 “ 斗
士” 的风采 ;解构 同时注意建构 ,“ 破 ” 中有 “ 立” ,通过 各种修辞 手法对 事物进行 去 蔽,营造 了一
而诗人游弋于 “ 审丑” 世界里 的精神个性 给人的最初 印象 ,更类乎于小 说家王朔笔下 的
诗 歌 的抒情 空 间 内 ,就 蕴涵着 粗 粝 、另类 的强 劲 冲击力 ,它 们将 向来 与美连 结一 处 的诗歌 写作 的
精神活动置换成 了 “ 审丑”行为 ,有明显 的对抗传统的 “ 革命 ”味道 ,其大胆怪异的殊相令那
些 审美 积淀 丰 富的 阅读者 无法 不 瞠 目结 舌 ,大跌 眼镜 。
型期 的后 现代 情 绪 ,在 无 意 间暗合 了 “ 后 现 代 ” 精神 。 伊 沙诗 中流 动着 的是 一 片 什 么样 的景 观 呢? 随意 翻 开 他 的 诗集 ,映人 眼帘 的虽 然 也 不乏 麦 子 、乡村 的歌 谣 、草原 、向 日葵 、月亮 、少 女 、鲜花 等典雅 优美 或 浪漫 纯洁意 象 的闪 回 ,只是它
本文 系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 个人化写作— —1 9 9 0年代 先锋 诗 学的建 构与对话 ” ( 项 目号 0 8 B Z W0 6 5 )
的阶段性成果 。
1 6 4
价观点的极端对立则反衬着伊沙诗歌的丰富与复杂 ,所以对于伊沙诗歌不论是喜欢也好 ,讨厌也 罢 ,任何研究都无法忽视 、回避它的存在 ,否则就难 以获得读者的首肯。何况 ,伊沙诗歌又早已 超越 “ 肇事”层面,有着 自己独立 、优卓 的 “ 后现代”精神和艺术走 向呢?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解读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解读后现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技术,常常让人难以归类。
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快速变迁,同时也批判并超越了之前的现代主义文学传统。
后现代文学作品通常具有多重含义、复杂的叙述结构以及强烈的自反性。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1. 多重叙述视角后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展现了多重叙述视角。
传统小说往往是由单一叙述者来讲述故事,读者通过这一视角理解故事的发展。
然而,在后现代作品中,作者往往采用多个叙述者,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声音。
这种多重视角的叙述方式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使得读者在理解故事时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
例如,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运用多个视角来展开复杂的情节和角色关系。
作品中的叙述者并不只是单一角色,而是通过不同角色的声音交织出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读者需要在各种各样的信息、角度与解释中寻找自己的理解,从而实现一种更为主动的阅读体验。
2. 自我反省与解构后现代文学自我反省和解构的特征表现在文本本身对自身性质和角色的反思上。
许多后现代作家不仅关注故事情节本身,还对叙述方式、语言及文学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与质疑。
这种自我反省促使读者重新思考所谓“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及故事与现实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例如,米尔顿·哈里森在《透明人》一书中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结构,使文本本身成为讨论现实与伪造、真相与谎言的一部分。
这种手法不仅使作品充满了自我反思,更是挑战了传统文学所塑造的故事神话和英雄主义。
这种自我解构使得后现代作品在呈现虚幻世界时,更加突显出超级文本带来的复杂性和混乱感。
3. 混杂不同文体后现代文学往往采用不同文体进行混合,这种特征使得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出极大的自由度和实验性。
同时,文体混合也进一步增强了作品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张力与矛盾。
诗歌、散文、戏剧、科幻等各种文体常常相互渗透交织,形成新的表达方式。
在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巧妙地将科幻元素与哲学思考结合,通过极具实验性的写作风格来探索时间、空间和无限等主题。
美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探析

美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探析杨冬梅(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二战后流行于美国文坛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现代文学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采用新的叙事手段,用拼贴戏仿与反讽手法,关注历史和政治,注重与大众文化的结合,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共同写作特征,这使得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呈现出现代性批判的两面性特质。
关键词:美国文学;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6—0049—02一、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美国后现代文学小说始创于50年代,例如欧文肖、琼斯、诺曼梅勒的《幼狮》、《细细的红线》、《从这里到永远》以及《裸者与死者》;还有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此类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全无,作家只注重展示出狂乱不堪的社会生活,形式不完整、不统一,这些都是后现代小说的最初萌芽【11。
N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小说在美国正式崛起,黑色幽默小说成了它的主要标志。
从此,美国后现代小说产生了较大的裂变与兼容,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出版到20世纪后期,出现了大量有影响的后现代派小说。
二、共同特征(一)关注历史和政治许多后现代派小说通过再现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不断地讽刺权力政治,强调全球和平,笔法诙谐幽默【2】。
多克托罗197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但以理书》,讲述了5o年代初卢森堡夫妇因为犯下的所谓“间谍罪”被处死的事情,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回应,被视为美国在60年代的社会缩影。
它灵活多样地揭示了美国政府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迫使大量的美国青年去送死,还可以看到草菅人命以及独断专行的病态表现。
唐德罗1988年出版的《天秤星座》将肯尼迪被刺事件与美国情报局特工的策划密切相连,使人们热议政要与作家。
(二)小说与大众文化的结合从后现代派小说来看,作家们不仅划清了小说与诗歌、戏剧之间的分界线,而且还跨越了非小说与小【收稿13期12013—06—21【作者简介】杨冬梅(1973一),女,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讲师。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第24卷第5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4,No .5 2009年10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 sity O ct.2009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09.05.024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宗 蔚(宿州学院外语系,安徽宿州 234000)摘要:通过对近五年国内美国文学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归纳出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特点与创新之处,以及重要发展和研究动态。
关键词:五年;美国文学研究;特点;创新之处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9)05-0071-04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宗蔚(),女,安徽宿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近年来美国文学作为国别研究仍保持着热点的状态。
美国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显示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
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诸多特点与创新之处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的视域进一步延伸 美国20世纪的现当代文学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众多现当代作家被介绍、研究和评价,有二战以前就已成名的福克纳、海明威、安德森、菲茨杰拉德、奥尼尔、庞德、艾略特等,也有二战后才崭露头角的梅勒、辛格、赖特、托妮莫里森、索尔贝娄、拉尔夫埃里森、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达德利兰德尔、辛西娅欧芝克、华裔作家赵健秀、汤亭亭、黄哲伦、美国印第安女作家波拉甘艾伦等。
论文所研究的范围涉及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类。
美国文学研究还表现出了研究者们紧跟作家创作,即时回应当下文坛,与国外的文学发展同步合拍的特点。
美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很快就受到关注,其中不乏对21世纪出现的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
例如,朱雪峰探讨了厄普代克在2006年6月出版的《恐怖分子》的现实意义[1];王守仁从德里罗的《国际大都市》(2003)、罗斯的《反美阴谋》(2004)、多克特罗的《进军》(2005)、沃尔曼的《欧洲中区》(2005)入手,探索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2]。
song of myself6诗歌鉴赏

song of myself6诗歌鉴赏
摘要:
1.诗歌概述
2.诗歌主题
3.诗歌形式与技巧
4.诗歌的价值与影响
5.总结
正文:
【诗歌概述】
《Song of Myself》是美国著名诗人Walt Whitman 创作的一首诗歌,收录于他的诗集《Leaves of Grass》中。
这首诗歌是惠特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诗歌主题】
《Song of Myself》的主题是关于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探索。
惠特曼在诗中描绘了一个复杂、矛盾的自我形象,他对自己的肉体、心灵、过去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国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形式与技巧】
《Song of Myself》采用了自由诗体的形式,没有固定的韵律和节奏,也没有明显的押韵。
这种形式使得惠特曼可以自由地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他的民主和自由的诗歌理念。
在技巧方面,惠特曼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价值与影响】
《Song of Myself》的价值在于它对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探索,对美国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技巧。
这首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认为是美国诗歌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坛 的 教 科书 , 仍继 续 保持 其 霸 权 地位 , 艾 略 特 鼓 吹 "非 个 人 化 " "思 想 感 情 化 "和 "客 观 关 联 物", 以 及靠 悖 论与 隐 喻 支 撑的 现 代 主 义 结 构 ,已 引 不起 青 年 一代 的 爱恋 了 . 这 时 " 沉默 的 一 代 " 再 不 能 沉 默 了 , 在 欢 庆 现 代 主 义 的 衰退 和 终结 的 同 时, 也 庆幸 自 己 的 ( ) 大胆 宣 称现 代 主 义的 诗 歌 19 2 0 ) 和
这两种 � 痛苦 我们 已经历 了二 十年 而 告 归 宣 告 ,但 要 靠 第 二 代 (1 9 00 勒 所说 的 "这 一 事 实", 便是 艾 伦 金斯 伯 格 ( , 19 2 6 19 9 7 ) 的 嚎 叫 的 出版 并公开 朗诵 . 宣 告了 一种 全新的 , 独具 风格 的,凸 现自 我意 识的 诗歌 的诞 生. 从此
使" 后 现� 代" 一 词的 使 用 与推 广 有 了一 个 切 " 个 人 化" 的 胜利 . 年 轻诗 人 兰德 尔 贾 雷 尔 和 艾 略 特的 " 非个 人 化 "诗 观 已 告 消亡 . 宣 第 三 代 ( 19 2 0 后 出 生 的 ) 中 敢 于 标 新 立 异 的有 为 诗人 给 以 变革 却 非易 事 . 阻 力 除 艾 略 特的 阴 影 之外 还 有" 新 批 评 派" 保 守 势 力 . 使第 二 , 三代 激 进诗 人 考虑 到 还须 一 批 理 论 队伍 充 当 开路 先 锋. 七 八 年后 这 个 后
后现代 � 诗歌 进入了 可见 ,可 闻,可 触摸 的. 有 先 锋 批 评队 伍 终于 形 成, 肯 尼 斯 雷 克 斯 罗 助于人 � 们" 从生 理学上 "认 识诗的 "个 人 化". 斯 , 理 查德 埃伯 哈 特 ,斯 坦 利 库尼 茨 和 施 ���
社会科学论 坛
下
文学 � 历史
瓦 茨 等 还有 属 于第 三 代 诗人 中 的西 奥 多 罗 斯克 约 翰 贝 里 曼 兰 德 尔 贾 雷 尔 和 卡 "个 人 化" 不 是 一幅 人 格的 面 具 后 现 代主 义 是相 对 于 现代 主 义 提 出的
� 皮罗 提倡的 " 降低 � 标准 " 和" 在 平 庸中 发 现 价 前浪 漫主 义美 学法 则 如 对个 人的 表达 个
⑧ � 值" 等 � � 都 表 达 了后 现 代主 义 这一 立 场 为 性特 征的 价值 强调 后现 代比 世纪 后期
诗歌 的" 个人 � 化" 搭 桥修 路 认为 未来 的诗 歌 和 世 纪早 期 的 浪漫 主 义 更 高 明 对 美的 � 接近 威廉 � 斯开拓 的带 有自 我色 彩的 " 描写 民 法 则有 了 更好 的 更理 性 的 了解 更 自 觉 地 主的 个 人主 � 义的和 生物的 人" 关于 威廉 斯 表 现个 人 经验 时 去 掉了 人 格的 面 具 � 的" 为人 而艺 术 " 的 诗观 彭 予先 生说 他 " 认 在现代主义那里 往往 诗 中的 自 我与 一旦 真实 自我 分离 以第 二个 自我 的面 目出 现 为 艺术 只 有 一个� 目 标 那 就 是人 艺 术 必 须 为 人才 能 存 � 在 艺 术不 但 要 表现 人 还 要 为 人为 戏剧 化 " 戴上 一副 面具 " ( 叶芝 ) 人 所利 用 美国 是 一个 自 我 意识 很 强 信 仰 诗人 戴上 面具 就 等于在 诗中 说话 有了 自由
文学 � 历史
论美国后现代诗歌中的 "自 我
�闫
艳
"
论 美 国 后 现 代 诗 歌 中 的 � 自 我 �
内 容摘 要
世纪
年 代 美 国的 " 垮掉 一 代" 的 崛 起 是 以 反艾 略 特 的 "非 个 人
� � 化� " 为开 端 的 主 张 "诗 中 的 我就 是 诗人 的 我" 金 斯伯 格 的 嚎 叫 卡 迪什 和 罗威 尔 的 生 � 活 研 究 有着 " 自 我 " 的 " 相 似 性 " 他 们 都 继 续 了 浪 漫主 义 的 主 观 升 级 宁 肯 朝 向 弗 洛伊 德 也不 朝 向 上帝 把自 己 奉 若神 明 � � 关 键 词 个 人化 写 作 后 现 代主 义 垮掉 一 代 金 斯 伯格 罗威 尔 作 者简 介� 闫 艳 长安大学外 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西方文论 及美国文学研究
� � � 别于 自己 的第 一人 称的 " 面具 "如 休 塞 尔 一 员的 自 我 的非 常 实用 的 工具 " 温 莫 伯利 庞 德不 肯承 认这 就是 他本 人 二 战 后的 美� 国人 似 乎 越 来越 关 心 诗 歌 � 的革新 � 和 它的 � 独 立 性 促 使作 为学 院 派 形 他们 所惯 用的 技巧 如悖 论 含混 隐喻 巧 智 式主义的罗威 � 尔掉头向革新的行列靠近 和张 力 均对 自我 有 模糊 和 掩 盖 的 作 用 年 他在 旧 金山 聆听 了 " 垮 掉 一代 " 的诗 � 朗 诵 会晤 了金 斯伯 格并 欣赏 了 嚎叫 罗对 于 它已 经 足 够了 阿列 克 西 德 托 克 维 尔 的 民主
世 纪 ,� 摆 脱 了 社 会 束 缚 的 个 体思 想 其 日晒 雨 淋 草 长 莺 飞 , 这 也 有 说 法 , 叫 解 为 "后 现 代 性" 的 出现 做 出 最 具感 染 力 的 解 释 提供 了 明 显的 线 索, 却 很 少成 为 现 代 诗 学 的研 究 对象 , 本文 力 图 通 过追 寻 个 人 写 以 弥补 现 代 诗学 上 的" 个 人 化写 作 " 研 究 在 应 用上 存 在 的缺 陷 和疑 虑 . 后 现 代 主 义 强 调 " 单 向 人 ", 表 现 人 之 间 的个 体 差 异性 . 主张 " 个 人 化"" 去 权 威" " 去 中 心 "" 拆 解 构 " 和 " 变 语 言 ". 所 谓 " 解 构’ " ② . 有 评论 家 认 为 后 现 代 主 义 诗 歌 实 际 上 是 浪 漫 主 义 的 新 续 ,是 "把 近 代 个 人 主 义 原 则 又 推 进 了 一 步 ". 刘 北 成 先 生 在 义表达了世纪末的孤独, 愤懑, 哀怨, 无 奈 ,刻 毒 ,放 荡 ,狂 欢 ,也 尝 试 着 种 种 突 围 的 努 力 . 其 核 心 思 想 或 许 可 以用 福 柯 的 说 法来 表 述, 即 用差 异 哲学 取 代求 真 求同 的 哲 学 . "③
在 民 主的 人 民 那里
说生 存并从传 统和 古老的 会议中 汲取营 养 别 指 望它 在 力图 向 读 者 和诗 人 自 己 都
不� 相信 � 的 超 自然 人 的世 界 殖 民 也 别 指 望 着另 一种启 示录 式的 含义 他 冷静 地 用 象征 方 式表 现 在 人身 上 看 到 的 优 缺点 它缺 乏 这些 资 源 可是 他 还 有 人
摸的最为明显的� " 个人化"自我意识 . 以个人化为原则的. "⑥ 另一位评论家罗伯特 肖 在评 这个 年代 的 后 现 代诗 歌 时 也 同 样 指 出 "他们 不崇尚非个 人性, 但却 在诗歌 中提 供了 一幅 他自己的不加修饰的画像’ ."⑦他说 的 "画像" 即个 人 化 的" 自 我".
帕斯 卡尔的 直觉有 很大 关系 ,也 就是 他后 来 � � � � � � � � 坛 正 萎 靡 不 振 ,艾 略 特 ( . . )的 诗 的 说的 "心 灵有 其因 由" 这个 概念 . " 后现 代主 理解 ( ) 变 成了 美 国 诗 � � � � � � � � � � � 义" 这 个 词很 快 被传 播 开去 , 作 为 一个 战 斗 口号 被平民 主义者 所接 受, 几乎 成为 一个 准 天启 式的概 念, 被概 括在 " 对抗 文化 "这 个大 概念 之中. 莱 斯利 菲德 勒于 1 965 1 97 0 年 间多 次 发表 文 论强 调 " 垮掉 一 代 " 就是 现 代 主义 死亡和 后现 代主义 新生 的一 个分 水岭 . 近的 观念. 菲 德勒认 为 "我们正 在经历现代 主义垂死 的痛 苦和 后现 代主 义出 生的 阵痛 , 且 自 19 5 5 年 起就 已 确知 这 一 事实 ." 菲 德
� 实用 主义 的国 家 在 这 个国 家里 艺 术不 是 和直 率的 特许证 就 像艾 略特不 承认 自我 是 � 一种 奢侈 品 � 而是帮 助人 们最 大限 度地 认识 作品 中的 阿尔 弗雷 德 普鲁 弗洛 克一 样 自己 潜在 的人性 发现作 为个 人和 群体 中的
⑨
另
一 现代 主 义者 庞 德 也在 作 品中 推 出 一 个区
论 美 国 后 现 代 诗 歌 中 的 � 自 我 �
� 尔 夏皮 罗等 都是从反叛艾略 特的" 非个 人 一 种泛 社会 学描述 性词 汇 有趣的 是后 现代 � 化" 开 始 的 宣 称 新诗 要 回 到 自身 经 验 和 日 竟发 端于 现代文 明的 美国 而 又最 先突 变于 常口 语中去 施瓦茨的" 向 直接经验开放"罗 斯克 的" 要 把自 己当 作艺 术的 素材 "以 及 夏 诗歌 它 颠覆 了现 代主 义诗 歌的 " 非 个人 化" 创作 原则 重新 复 活了 被现 代主 义所拒 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