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大全【三篇】.doc

合集下载

16个成语的故事大全

16个成语的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16则成语,是我们中国的一大特色传统文化,从古传承至今,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着一个故事。

下面是四字成语故事16则。

(一)铁杵磨针【故事】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奶奶,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二)闻鸡起舞【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到:“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三篇】【安然无恙】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对话原文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抛砖引玉】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赵嘏(gu),诗才很高,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诗句,曾得到诗人杜牧的赞赏,因此人们称他为“赵倚楼”。

当时还有一位诗人,名叫常建,他的诗写得也不错,但是他自己并不满意,而对于赵嘏的诗,却非常佩服。

有一次,赵嘏到苏州去游览。

常建正好在苏州,他高兴地说:“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设法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但是用什么方法呢?他想:灵岩寺是苏州的一大名胜,赵嘏既到苏州,必然要去灵岩寺,如果预先在寺中写下一句半首,说不定会引起赵嘏的诗兴。

于是,常建就在灵岩寺的墙上写了两句诗。

赵嘏果然来到灵岩寺游览,看到墙上的诗只有两句,便提笔在后面添了两句,成了完整的一首。

常建的计策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两句诗,换来了赵嘏续成的精彩的整首诗!有人说,常建的这个方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见解或简陋的文字,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中国成语故事大全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发布时间:2020-05-24中国成语故事1:割肚牵肠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

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叛乱,解了永昌之急。

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

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

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你们都回去吧。

”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

”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中国成语故事2:河清海晏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

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天明起来,就不见了。

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

”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

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

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

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

”……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

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中国成语故事3:刮目相看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

起初,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居要职,要多读些书。

”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精通经史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要你读点书,增长一点见识,开阔一些视野。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故事大全一、动物类成语故事⒈画蛇添足故事梗概:从前有个人喜欢画蛇,他画了一条很好的蛇,但突然想到蛇没有脚,于是他在蛇的图上画了四只脚,结果搞得画蛇添足了。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⒉狐假虎威故事梗概:有只狐狸假装是老虎,害怕它的动物们都被吓得乖乖服从它的命令。

寓意: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吓唬别人。

二、人物类成语故事⒈李代桃僵故事梗概:唐朝时,有一个大臣李靖被唐太宗派到南山采摘桃子,李靖不肯去,但他派了他的儿子李常杰,最后他的儿子死了,他自己长生不老。

寓意:比喻代替别人受到危险或灾祸。

⒉望梅止渴故事梗概:晋代有个大将军名叫孙武,他在战斗中困了很久都没有喝到水,他看到远处有一片梅树,于是他心里想着梅树旁边就有水,他就想死地使劲杀敌,终于渡过了那个难关。

寓意:比喻通过一种虚构的想象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自然类成语故事⒈掩耳盗铃故事梗概:从前有个人见人们说铃声好听,他也很想听,但他又不想听到别的声音,于是他用手捂住耳朵,但他听到的声音依然是铃声。

寓意:比喻欺骗自己,自欺欺人。

⒉自相矛盾故事梗概: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天下,互相攻击。

有一次,国王让一个大臣带着国王给他的信件去给另外一个国家的国王,信件上面说的是“请你派人把我国王杀了”。

国王杀了大臣。

寓意:比喻说话或行动自相矛盾。

附件:暂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李代桃僵:根据《刑法》第条,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代替他人承担法律责任。

⒉自相矛盾:根据法律解释,自相矛盾是指言行之间矛盾不一致,不符合常理和合理性。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1.中华成语故事: 三折其肱晋国时, 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 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要看民众是否支持, 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便将失败无疑。

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 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

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 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 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

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 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 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 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 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 换句话说, 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

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 是颇为深刻的。

不论何人, 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 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 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

世界上的伟大人物,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 却仍不断地奋斗, 结果才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2.中华成语故事: 两败俱伤战国时期, 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

他非常聪明, 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

有一次, 他受到楚王的派遣, 出使到秦国去。

当时, 韩、魏两国互相攻打, 打了一年多, 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 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 便向他请教。

于是, 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

从前, 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 卞庄子见了, 马上拔出剑来, 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 “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 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 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 大的也会受伤。

到那时, 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 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 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

不一会儿, 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 小老虎被咬死了, 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中国传统好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好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好成语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传统好成语故事中国传统好成语故事6篇成语故事常常涉及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和分析,人们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是文化大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4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5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惊弓之鸟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使它心跳加速,两翼无力,体重失去平衡,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鸟尽弓藏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三篇】
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不过三位王子借
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

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天明起来,就不见了。

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
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

”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

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
“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

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
说有妖。

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

” 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
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

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回天之力】
张玄素任景州录事参军时,唐太宗召见他,询问他为政之道。

张玄素说:“隋炀帝喜欢专断大小事务,不信任大臣,以一个人智慧来
决断天下的事,最终走向了灭亡!陛下要是能够谨慎选择大臣,观察
和考核他们的政绩而加以赏罚,何必忧虑国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
观察到隋末战乱不止,其实真正想夺取天下的不过就那十几个人,为
非作歹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等待着归附有道
的明主。

很少有人了解百姓为什么作乱,仅仅人君不会安抚而已!”
太宗就擢升他为侍御史。

贞观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阳宫乾阳殿。

张玄素说:“我以前见
过隋朝修宫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两千人拉一根大木,铁做的
车毂走不了几里就坏了,需要几百人抬着备用的车毂跟着,一天走
不上三十里地。

从前阿房宫修成了,秦朝就灭亡了;章华宫修成了,楚国也衰败了;乾阳殿完工了,隋朝也解体了。

现在我们国力不及隋朝,百姓刚刚遭受战乱──我恐怕陛下的过错比隋炀帝还大。

”太宗说:“你说我还不如隋炀帝了吗?”就停修了。

魏征知道了,说:“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强大的秦国常常欺负赵国。

在代表赵国出使秦国中,蔺相如智勇双全,把和氏璧安全带回赵国,在渑池大会上又保全了赵国的荣誉,被拜为上卿,地位跃居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说:“我为赵国立了多少汗马功劳,才有今天。

蔺相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倒爬到我头上来了。

哼!见到蔺相如,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为避免和廉颇见面,蔺相如就称病不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过来,赶快退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的门客们觉得蔺相如胆小怕事,请求离去。

蔺相如劝阻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些。

”蔺相如说:“对呀!秦王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心。

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有机可乘了。

”廉颇知道了,赤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

哪儿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请您处罚我吧。


“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