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__于友西(教材整理)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渗透德育教育

编号:类别(学科):历史形式(论文或案例等):教学论文标题:新课程标准下渗透德育教育姓名:张涛单位:海丰县仁荣中学新课程标准下渗透德育教育仁荣中学张涛【内容摘要】全球史观教育,文明史观教育等等大量新的教育理念的涌现。

德育教育一词似乎已经成了过时的词汇,很少人提及。

但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认为仍要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树立健全的人格。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德育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德育历史教学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但现在的现今学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素质是薄弱环节。

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在德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课蕴涵丰富的德育资源,人类社会道德历史发展的共同性、普遍性、继承性为中学历史教学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新形势下,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标准;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如何深化历史德育教育,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优势,这是广大历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们感到,要使历史德育进一步深化,除了方法的更加科学化、多样化、新颖化之外,还必须使德育内容具体化、系统化和序列化。

一、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除了专研本学科教育教学方法之外,也注重对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培养,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客观要求和前提。

历史学科教学除了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4版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

24版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

24版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一本教材,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于友西老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则是本教材的补充,对于学生在备考中取得高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参考书目,供大家参考使用。

1. 《辅助教材》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辅助教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丰富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推荐的辅助教材有《中学历史辅助读物》、《通俗历史读本》等,这些书籍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2. 《历史教育研究丛书》这是一套由多位著名历史学家编写的丛书,内容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

这些书籍不仅涵盖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还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推荐的书目包括《中国古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等。

3. 《历史教学案例集》历史教学案例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借鉴这些案例,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推荐的案例集有《中学历史教学案例集》、《历史教学案例大全》等。

这些案例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 《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书》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书》就是一本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历史的参考书。

它介绍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如何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 《历史名著欣赏》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历史名著欣赏》就是一本帮助学生欣赏历史名著的书籍。

这些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环境,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温州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_温州大学考研网

温州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_温州大学考研网

温州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333《教育综合》由我校统一命题,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04510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罗双凤、叶安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ISBN:9787300116273复试参考书《学校管理学》(第四版)萧宗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版,ISBN:9787107210495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ISBN:97875617645272.《外国教育史》贺国庆、于洪波、朱文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版,ISBN:9787040266931045102学科教学(思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等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刘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2.《政治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伦理学引论》,章海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045103学科教学(语文)《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数学教育概论》(第二版),张奠宙宋乃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参考书:1.《数学分析》(第三版),华东师大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3.《常微分方程》第二版),东北师大,高等教育出版社4.《复变函数》(第三版),钟玉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045105学科教学(物理)1.《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二版),漆安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电磁学》(上、下册)(第二版),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朱铁成等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2.《理论力学》,周衍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热学》(第二版),李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45106学科教学(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钟国清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陈迪妹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研究》,陈迪妹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7月3、《普通化学》,王延安、梅冬、原健安等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045107学科教学(生物)《普通生物学》(第三版),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复试参考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刘恩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普通动物学》(第3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植物学》(上册,第2版),陆时万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3.《植物学》(下册,第2版),吴国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045108学科教学(英语)1、王蔷主编.2006.《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Stern,H.H.1997.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10th ed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045109学科教学(历史)仝晰纲主编:《历史学基础》(中国史部分),山东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9年版。

07-1级第二学期课程教材光盘对照配发表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07-1级第二学期课程教材光盘对照配发表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学历史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史学导论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大学英语精读1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1
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教育部人事 教育心理学 局考试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 姜义华等 史学理论与方法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专题 大学英语(一)
左志宏
于爱红 何文贤 左志宏
体育 专升本) (专升本)
配发套数(每生一套) 配发套数(每生一套)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 外国幼儿教育史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 教 育 专升本) (专升本)
中外幼儿教育史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
教育部人事 教育心理学 局考试中心 何晓夏 中外幼儿教育史 周彩 华爱华 付宏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 何艳茹 黄伯荣 廖序东 胡厚福 余文森 余文森 余文森 教育部人事 教育心理学 局考试中心 萧宗六 教育管理学 徐忠玉 张伯源 黄爱玲 侯玉波
多媒体应用技术 数据管理与应用 数据结构
计应 专升本) (专升本)
数据管理与应用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学英语(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学英语精读1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1 上外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学英语(一) 上外 石少侠 史振郭 公司法 刑法学 保险法 国际私法 市场营销学 数据库应用 企业会计 大学英语(一)
心理学 体育保健学 体育测量与评价 健康教育学 大学英语(一)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体育保健学(第三版) 人体测量与评价 健康教育学 大学英语精读1
教育部人事 教育心理学 局考试中心 体育保健学 姚鸿恩 编写组 李祥 吴纪晓 体育测量与评价 健康教育学 大学英语(一)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1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学校管理学 德育学原理 课堂教学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校本教研——九大要点 新课程系列专题报告提纲 大学英语精读1 大学英语(一)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1 大学英语(一) 社会心理学

2020年扬州大学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2020年扬州大学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考研参考书目是考研备考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一般由报考院系整理发布以供考生复习备考。

以下是2020年扬州大学考研官方参考书目,考生们要根据书目来选定教材和考研资料:
2020年扬州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2020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与参考书目
2020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与参考书目
2020年扬州大学法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与参考书目
2020年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与参考书目
2020年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与参考书目
更多扬州大学各学院考研参考书目请访问鸿知扬大考研网,鸿知扬大考研网是集考研资讯与资料、辅导于一体的服务型网站,提供免费的扬大考研咨询,欢迎广大考生们踊跃提问。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主要参考文献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主要参考文献素材

主要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2.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5.石鸥.结构的力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理解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李稚勇,方明生.社会科教育展望.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赵亚夫.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0.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7.臧嵘.历史教材纵横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8.李纯武.历史文稿选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9.朱煜主编.历史教材学概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0.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32.于友西、叶小兵等.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4.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5.冯一下、李洁.历史教育新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6.冯长运,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7.钱君端.高中历史百问百解.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王仲孚.历史教育论集.台中:大同资讯图书出版社,200140.张元,周樑楷主编.方法论:历史意识与历史教科书的分析编写国际学术探讨会论文集.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42.陈冠华.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台北: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43.黄炳煌.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台北:师大书苑,200244.杨秀珠主编.老师谈教学(历史教学篇).香港:中华书局,200345.[美]帕米拉·J法丽丝.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6.[美]Donald A·Ritchie.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47.陈丰祥主编.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手册.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48.《历史教学》月刊.天津:历史教学社,1990-200449.《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月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0-200450.《课程·教材·教法》月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0451.《清华历史教学》半年刊.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创刊号-第15期52.《历史教育》半年刊.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创刊号-第10期5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4.曹大为,赵世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长沙:岳麓书社,2004150。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

避免教学内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第三章历史教育目标伦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1.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3.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4.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5.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精华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精华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用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详尽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例外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例外,设置课程也例外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例外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⑤促进学生认识历史3、历史课程设计的模式P30(一)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

(二)学习者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取向,以学习者的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础(三)问题中心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作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

4、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的主要类型P32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设计方案类型:通史式、主题式、课题式的历史课程5、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P34①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②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③历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6、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46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本科学位、科目众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例外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畴。

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

避免教学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1.2.3.4.5.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冶民族情操。

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吸纳消化古今优异文化,增加知识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发展,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终身发展。

2、历史课程功能转变:①历史课程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②历史课程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通识知识”。

③历史课程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4、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依据:1.2.3.4.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历史学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5、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中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的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

四个要点:一是时限。

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

四是国家的期望,即符合一定的社会需求。

6、学习历史基本要求:1、历史基础知识。

2、历史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特点:1.积极吸纳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徕构建目标体系。

2.对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继承发展和创新3.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8、以学生发展为本表现:1.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2.目标确立的全面性,从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出发。

3.目标具有针对性,对时代需求和教育实际,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9、历史教育目标的世界性发展趋势:1.注意健全人格发展2.强调学会学习历史、学会做人。

第四章历史教材论1、历史教材的含义P88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的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

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两大类型:通史教材和专题史教材。

2、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P92①要符合国家立场。

编纂收到政府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的约束,又必须接受政府教育部门的审查,因而从容选材到观点论述都要体现国家政权或者主流社会的立场②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一历史研究领域不断开拓深入,改变了对整个历史的看法。

第二,更新了一些对严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

第三:考古学研究取得许多严重进展。

第四,历史教材论及历史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程度的发展。

第一、必须从传统的“教本”向“学本”发展,穿插生动故事,利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第二,合宜编入艰辛涩懂的知识或者不成熟的学术观点。

总的来说,历史教科书编纂第一、容要难易程度、叙述深度、分量大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要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要采用学术界成熟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叙述的史料依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历史学习方法。

3、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原则P99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定性原则、工具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4、历史教科书的容选择P112①注意选择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容②注意选择体现基础性特点的容③注意选择体现时代性特点的容5、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P116①编排力求生动活泼②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③注意教材容的科学性④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6、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与作用①历史课堂教学最严重的媒介和资源②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③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详尽化④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7、如何有用运用教科书P125①要把握教科书的容体系、框架结构②要吃透教科书,并合适充实教学容③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④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第五章历史教学论(上)认识的目标、主体、对象、条件、活动具有特殊性2、历史教学过程特征P130间接性、多维性、导向性、互动性、发展性3、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结构)P133激发动机、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评估反馈4、教学原则的含义P138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对教学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及实施具有指导和规作用5、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原则P140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原则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③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④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⑤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⑥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⑦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6、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P147(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第六章历史教学论(下)1、历史课堂讲授方法P152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谈话法、图示法、演示法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2、谈话法的含义P155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3、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因素P157①是否适于历史的教学特点②是否适于教学目标的完成③是否适于教学容的特点④是否适于学生的学习4、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P162讨论、辩论、史料研习、角色扮演、竞赛、制作5、历史课堂讨论应该注意的问题P163①对于讨论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实现有一定的准备②讨论的问题应是学习的重点,使讨论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③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发言,并把讨论引向深入。

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开拓学生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