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特点及危害
噪声知识点归纳总结

噪声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噪声的定义和特点1.1 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或者人工环境中,非正常声音所产生的声波,它的声级高于环境中正常声音的声级,会引起人的不适感,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1.2 噪声的特点(1)频率不一致:噪声的频率分布比较复杂,其频率分布呈现不均匀性。
(2)声级高:噪声的声级一般要高于环境中正常声音的声级。
(3)持续时间短暂:噪声通常是短暂的,它不像音乐一样具有连续的旋律和节奏。
(4)能量密度大:噪声的能量密度相对较大,对人体的危害也较大。
二、噪声的来源2.1 自然源(1)雷电:雷电在产生的同时会发出巨大的声响,产生很大的噪声。
(2)风声:风的吹拂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风声,它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噪声。
(3)海洋声:海洋中的浪涛拍打岩石、礁石,产生的声音就是一种自然噪声。
2.2 人工源(1)交通噪声:道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等各种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
(2)工业噪声:各种生产设备、机械设备、厂房等工业设施产生的噪声。
(3)社会噪声:城市中的噪声、办公室中的谈笑声、商场中的音乐声等都可以称为社会噪声。
2.3 电子设备噪声(1)计算机噪声: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风扇等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2)家用电器噪声:家庭中的电视、洗衣机、空调等家电设备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3.1 声觉效应噪声会使人产生不适的感觉,包括耳朵发麻、头痛、耳鸣、听力减退等。
3.2 生理效应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人的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3.3 心理效应噪声会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包括烦躁不安、易怒、疲劳、抑郁等心理状况。
3.4 社会效应噪声也会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等。
四、噪声治理与防护4.1 噪声治理(1)技术手段:采用隔音材料、降噪设备等技术手段进行噪声治理。
(2)管理手段:通过法规、标准等管理手段对噪声进行控制。
噪音的特性和影响

噪音的特性和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过去的社区是宁静、舒适的,那么现在的城市街区就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噪声。
噪音有很多种,例如来自交通、工厂、建筑工地和大型活动等的噪声,这些噪声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讨论噪音的特性和影响。
一、噪音的特性噪音是引起人们不适的声音,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噪音分贝高。
一般情况下,人类耳朵能够承受的声音强度最高为85分贝,超过这个分贝数的噪音就会对耳朵造成伤害,引起噪音性耳聋。
第二,噪音压力大。
噪音的声波能量会对空气分子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是一定的,而且越接近噪声源,压力越大。
第三,噪音频率高。
频率越高的声音波动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尖锐刺耳。
二、噪音对人体的影响噪音可以对人体的身心健康造成多种影响。
第一,噪音会导致听力损伤。
长期处于高分贝噪声环境下,会使得听力损害或耳聋。
第二,噪音会引起失眠。
高分贝噪声会干扰人体睡眠,从而使得人体长时间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进而引起失眠。
第三,噪音可以导致神经系统问题。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使得人们的神经系统承受过大的负担,从而引发神经衰弱等问题。
第四,噪音会影响人的思考和学习。
高分贝噪声会让人无法集中精力,影响思考和学习效果。
第五,噪音会产生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高分贝噪声环境下,会使人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甚至引起情感障碍。
三、噪音防治措施保护自己的听觉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噪音的方法。
第一,减少噪音源。
尽量避免在噪音过大的环境中生活,如不要住在高速公路旁、地铁轨道上方或工业区附近。
第二,使用耳塞、耳罩等保护听力。
在噪音极大的场合使用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设备可以达到防止噪声伤害的目的。
第三,改善室内环境。
可以采用弱化声音的装饰品,比如地毯、软包装饰,贴隔音贴等在室内减小噪音。
第四,保持精神放松。
当身处噪音环境时,放松自己的心情,接受环境,可以有效缓解因噪音而带来的压力。
噪音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噪音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噪音污染是指由于环境中存在过多的噪声而对人类健康和安宁造成的干扰和危害。
在现代社会,噪音污染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噪音污染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噪音污染的危害以及一些常用的治理方法。
一、噪音污染的危害:1. 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噪音刺激人的听觉系统,触发耳鸣、听力丧失等症状。
此外,噪音还能导致头痛、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
大噪音还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损害免疫系统。
2. 社交困扰:噪音会干扰人们正常的社交交流。
当噪音超过人们的耐受极限时,谈话的质量和效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噪音还会增加人们的应激反应,使人更容易出现烦躁和冲动。
3. 学习和工作受阻:在噪音污染下,学生在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员工也难以高效工作。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学生和员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4. 睡眠受干扰:夜间的噪音尤其容易打扰人们的睡眠。
噪音会使人难以入睡、易醒以及深睡眠不足,导致白天精神不振、疲倦乏力。
二、噪音污染的治理方法:1.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出台噪音污染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这包括限制噪音源的排放,规定建筑物噪音防治标准,严格执行施工噪声管理等。
2. 建设噪音隔离设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噪音应对的问题,建设噪音隔离设施。
比如,在繁华的商业区周边设置隔音墙,或者在公共交通干线沿线安装隔音窗,以减少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干扰。
3. 提高公众的噪音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和意识。
鼓励人们使用低噪音的家电电器,强调噪音污染的危害,以及影响噪音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方法。
4. 企事业单位的噪音控制:各类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
比如,在工厂和建筑工地内使用降噪设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规避噪音高峰,提醒员工戴上耳塞等。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措施噪声是环境中产生的一种不规则的声音,其可以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失、睡眠障碍、心理压力和影响生活质量等问题。
因此,了解噪声的危害以及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非常重要。
1.听力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如工厂、施工现场或机动车辆等,会导致听力损伤。
高强度的噪声会破坏耳膜和听觉神经,引起永久性听力损伤。
这种损伤发生得很慢,但是无法逆转,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措施保护耳朵。
2.睡眠障碍:噪声可以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在夜间。
持续的噪声会打断正常的睡眠模式,导致失眠、多梦和浅眠等问题。
睡眠质量下降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3.心理压力: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过度噪音会增加压力水平,导致焦虑、抑郁和易怒等负面情绪。
4.影响交流:高噪声环境下,人们往往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导致沟通困难。
这不仅对于正常的人际交流造成阻碍,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会免受噪声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耳塞和耳罩:在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时,佩戴耳塞或耳罩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
这些装置可以减少噪音进入耳朵的程度,从而保护听力。
2.控制噪音源:对于有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可以采取控制噪声源的措施,如隔音墙、噪声消音器和噪声屏障等。
同时,减少噪音源的使用时间和频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3.规范噪声标准: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噪声标准,并强制执行。
这样可以限制噪音源的噪声水平,保护公众免受噪声的侵害。
4.音量控制:个人在使用电视、音响和耳机等娱乐设备时,应注意控制音量不超过安全水平。
长时间高音量的娱乐设备使用会对听力产生负面影响。
5.教育宣传:开展噪声污染的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噪声危害的认识,提高个人对于噪声防护的重视。
这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等方式来实施。
总之,噪声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负面影响,因此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干扰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噪音,它来自于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噪声污染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今天,我们将从噪声污染的危害出发,谈谈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噪声污染的危害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们的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噪声会引发人们的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长期受到噪声的干扰还会加重人们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因为噪声污染而受到损害。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噪声污染还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疲倦、易怒、精神紧张,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噪声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们的精神疾病。
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噪声污染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噪音会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时还会导致人们的情绪波动,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
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的难题。
二、对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1. 提高法律法规的意识要有效治理噪声污染,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噪声污染管理条例,规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程序,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
增强舆论宣传,使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危害,共同参与到噪声治理工作当中来。
2.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频繁发生的噪声污染问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要建立健全的噪声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对噪声源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噪声污染问题。
08-噪声及其他公害

32
类型 医院
5.2 噪声的量度与标准
房间功能或要求 病房、休息室 门诊室 手术室 测听室 卧室、书房 起居室 有特殊安静要求 一般教室 无特殊安静要求 客房 会议室 餐厅、宴会厅 特级 ---------35 40 50 一级 40 55 45 25 40 45 40 --40 45 55
我国民用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LA)
施工阶 段 主要噪声源 昼间噪 夜间噪声 声限值 限值
土石方
打桩 结构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 机 各种打桩机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 电锯等
75
85 70
55
禁止施工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
65
55
30
5.2 噪声的量度与标准
3. 环境质量标准
机场周围噪声标准值及适用区域
适用区域 一类区域 二类区域
标准值(dB) ≤70 ≤75
87 90
94 97 100 97 103 101 105
85 88
92 95 98 95 101 99 103
27
地铁电动车组司机室和客室内允许的噪声级 (dB)
5.2 噪声的量度与标准
等级 地面线路测量
地点
地下线路测 量 87 90 86 89 92
司机室 客室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77 88 76 79 82
注:一类区域:特殊区域居住区;居住、文教区 二类区域:除一类以外的生活区
31
工业企业厂区内各类地点的噪声标准(LAeq)
序号
1 2 3 4 5 6 7
地点类别 5.2 噪声的量度与标准
噪声限值
90 75 70 70 70 60 60 55
噪声防控措施

噪声防控措施1. 简介噪声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任何不希望听到的声音。
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取噪声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噪声的危害、噪声防控的原则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常见的噪声防控措施。
2. 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多种危害。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下会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引起聋哑。
噪音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精神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在工作场所,噪音可能干扰员工的思考和沟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采取噪声防控措施对于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3. 噪声防控原则在制定噪声防控策略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避免噪声产生或传播。
•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噪声问题,包括源头控制、传播路径控制和受体保护。
•技术先进性:采用先进的噪声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噪声防控效果。
•经济合理性:在噪声防控中考虑成本效益,确保投入产出比合理。
•法律法规遵循: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噪声防控工作符合法律要求。
4. 常见的噪声防控方法4.1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最有效的噪声防控手段之一。
通过改变设备或工艺,减少噪音的产生量或降低其强度。
常见的源头控制方法包括:•使用低噪音设备:选择低噪音发射源替代高噪音设备。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减少噪音产生。
•声学隔离:采用隔音材料或隔音罩对噪音源进行包围,减少噪音传播。
4.2 传播路径控制传播路径控制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途径来减少噪声的影响范围。
常见的传播路径控制方法包括:•隔声墙:在噪声源和受体之间建造隔声墙,阻挡噪声的传播。
•隔音窗:使用隔音玻璃或双层窗户来减少室外噪音进入室内。
•隔音门:使用密封性能好的门,减少室内外噪音的交流。
4.3 受体保护受体保护是通过采取措施保护受到噪声影响的人群。
常见的受体保护方法包括:•耳塞和耳罩:提供给工人或需要保护听力的人员使用,减少其暴露于高强度噪音下。
•声屏障:在需要保护的区域设置声屏障,降低周围环境中的噪音水平。
环境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环境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环境噪声是指来自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是一种常见的污染源。
环境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环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环境噪声的危害1.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环境噪声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多种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害,甚至导致聋哑。
环境噪声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精神紧张等健康问题。
2. 对心理健康的危害环境噪声对人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危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易导致情绪不稳定、情绪压力大、甚至导致抑郁症等问题。
3.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环境噪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诸多影响。
比如工作效率下降、学习受到影响、交流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等。
二、环境噪声的控制1. 从源头控制要控制环境噪声,首先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比如通过优化工艺、采用低噪声设备、改进产品结构等方式来减少噪声的产生。
2. 隔离与屏蔽对于一些噪声源,可以采取隔离和屏蔽的方法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比如通过加装隔音设施,改善建筑结构等方式来减少噪声的传播。
3. 合理规划和布局在城市建设和规划时,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种设施,避免噪声产生和传播。
比如将工业区和居住区合理分隔,采取科学的交通管理措施等。
4. 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对环境噪声的监管和管理也是控制噪声污染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些高噪声排放企业和场所,要加强对其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5. 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环境噪声危害性的认识,鼓励大家主动采取措施减少自身产生的噪声污染,也是控制环境噪声的重要途径。
总结:环境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加强源头控制、隔离与屏蔽、合理规划和布局、加强监管和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噪声的危害。
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减少环境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噪声特点及危害
我国重点区域环境总体平均水平1993年为57.8dB(A),1996年为56.8dB(A),超过国家一类区标准55dB(A),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区域环境平均值超过60dB(A)的占10%.有70%左右的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处于轻度污染的城市不超过20%.有2/3的城市人口在高的环境中.
据统计,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来源中,工业噪声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占5%,交通噪声占30%,社会噪声占47%.社会噪声影响面最广,是干扰生活环境的主要噪声污染源.
1噪声的危害
听力,神经和心血管是噪声最易损害的三大系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的郝凤桐主任介绍,噪声对人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和听力损伤上.根据研究和临床的观察,在噪声的影响下,人体内的高级功能调节中枢会出现功能紊乱.而且,原来就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人群出现对噪声神经衰弱反应的要远远高于其他人群.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问题的人,如果在噪声环境中工作,那么他们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要高于不在这种环境里工作的普通人.虽然不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也会出现类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