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合集下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仔猪下痢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下痢的发生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环境卫生条件差、饲料不洁净、饲料不当、饮水不洁净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下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仔猪下痢的原因1. 饲料不洁净仔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饲料的要求非常高。

如果饲料不干净,或者存放时间过长而又没有进行合理处理,就容易引起细菌或霉菌的滋生,导致仔猪食用后出现下痢症状。

2. 饲料不当在仔猪的生长过程中,饲料的配比非常重要。

如果饲料中添加的营养成分不够或者比例不合理,就容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出现下痢的情况。

3. 环境卫生条件差仔猪生长的环境卫生条件对它们的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饲养场的卫生条件差,经常积存大量的粪便或者饲料残渣没有及时清理,就会成为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温床”,从而引起仔猪下痢。

4. 饮水不洁净水是仔猪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物质,如果饮水源不洁净,里面可能携带有各类病原菌,一旦仔猪饮用后,就容易引起下痢的情况。

5. 气候变化气温的忽高忽低对仔猪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大,容易引起仔猪产生不适应,从而出现下痢现象。

二、仔猪下痢的防治措施1. 提高饲料质量在饲料方面,要保证饲料的干净和新鲜,并且按照仔猪的生长发育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尽量避免添加过多的抗生素和荷尔蒙等化学物质。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饲料残渣,保持猪舍的通风和采光,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室内卫生,有效地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3. 饮水管理保证饮水的干净和新鲜,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仔猪饮用脏水或者有异味的水,提高仔猪饮水的积极性。

4. 注重养猪管理需要加强对仔猪的日常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观察,一旦发现仔猪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病毒的传播。

5. 合理喂养对仔猪在饲养管理方面要注意合理的喂养,确保每日摄入足量的水和营养物质,避免喂养过量或者不均衡的饲料。

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方案

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方案

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方案咱们养猪的朋友们都知道,小猪要过“三关”,其中下痢关是三关中死亡率比较高的。

一旦仔猪发生腹泻,饲料报酬率低、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发育停滞(僵猪)这些问题都会呈现。

那么仔猪腹泻的原因是什么?仔猪腹泻的防治方案都有哪些呢?我们不妨一起看下:仔猪腹泻的原因:一、非传染性病因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断奶仔猪从初乳变为饲料,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酶的水平。

研究表明,断奶后一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断奶后仔猪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蛋白质消化率降低,这为肠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2,营养因子缺乏※缺乏维生素(叶酸、烟酸和泛酸等)、矿物质(锌、硒、铁等),使抵抗力降低。

※病猪排淡黄色、白色、水样恶臭稀粪。

3,日粮抗原过敏※胃肠黏膜内有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对抗抗原。

※胃肠道中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抗原可激发免疫系统,引发超敏反应,进而导致小肠损伤,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引起功能性变化而腹泻。

※因肠道损伤,病原微生物感染,加剧腹泻病程。

4,应激因素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酶系统尚发育不完全,对各种应激如断奶后母子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陌生及温度、湿度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生理反应,导致腹泻。

二、传染性病因1、传染性胃肠炎※存在于猪的空肠、十二指肠和回肠内,10日龄内猪死亡率可达100%,5周龄以上猪死亡少,成年猪几乎无死亡。

※明显季节性,冬春寒冷季节,传染快,呈地方性流行。

※仔猪症状明显,沉郁、发热、排稀粪、呕吐、高度脱水。

2、轮状病毒感染※感染各年龄猪,2-5周龄多发,发病率高50-80%,死亡低7-20%。

※寒冷季节,排黄白或灰暗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轻而缓和。

3、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初生仔猪多发,1-3日龄内最多,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高。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仔猪下痢是指猪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肠道不适,排泄出的粪便水分过多、黏稠度降低甚至呈液体状的情况。

下痢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原因1. 饲料问题:仔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饲料的适应性较弱,容易引起消化系统不适,导致下痢。

饲料中添加的蛋白质含量过高、饲料中添加的酸度过高、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残留量过高等。

2. 水源问题:水源中可能含有一些病原体,引起仔猪腹泻。

水源中污染了大肠杆菌、沙门菌、腐败杆菌等。

3. 环境问题:过湿、过脏的猪舍环境容易滋生有害细菌,影响仔猪的消化道健康,导致下痢。

二、防治措施1. 饲料调整:仔猪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适中,以免过高造成腹泻。

合理添加抗生素和酸化剂等添加剂,以保证饲料的卫生安全。

2. 水质管理:保证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水源中的病原菌对仔猪的危害。

可以添加适量的酸性物质如醋、柠檬酸等,以降低水源中病原菌的繁殖。

3. 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避免粪便和尿液的滞留,及时清理床料,定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4. 预防疫苗接种:在适当的时期,给仔猪接种预防病毒、细菌等常见病的疫苗,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 合理断奶:断奶时间要适当,一般在35-40天左右,过早或过晚都容易导致仔猪下痢。

断奶时应注意饲料的渐变过程,逐步转换仔猪饲料,避免对其消化道造成冲击。

6. 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控制饲喂量和饲喂时间,避免粗饲料和糠饲料等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饲养人员要定期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和粪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7. 病情治疗:一旦发现仔猪出现下痢,应及时进行病情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给予抗生素、消炎药物,以及适当的补液和营养等。

仔猪下痢的原因在于饲料问题、水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多种因素,需要通过合理饲料调整、水质管理、环境卫生、疫苗接种、合理断奶、技术操作规范和病情治疗等一系列防治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仔猪下痢是常见的猪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仔猪下痢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感染病原体:仔猪下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染病原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等。

这些病原菌会引起仔猪的肠道炎症,导致仔猪腹泻。

2. 饮食问题:仔猪饲料的质量和饲喂管理不当也会导致仔猪下痢。

比如饲料中含有过多的抗生素或其他添加剂,或者饲料中存在毒素,都会直接刺激仔猪的肠道,引发腹泻。

3. 环境因素:仔猪生长环境不良也会造成仔猪下痢。

如仔猪圈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都会增加仔猪感染病原菌的机会。

4. 干净与卫生:仔猪养殖场的卫生状况也是导致仔猪下痢的重要原因。

养殖环境的脏乱导致病原菌滋生,猪只处于不洁净的环境中容易感染疾病。

1. 良好的饲养管理:确保仔猪的饮食安全和合理。

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草料的新鲜度,减少过多添加剂的使用,保持饲喂的规律和数量适当,以维持仔猪肠道的健康和平衡。

2. 环境的改善: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环境的管理,保持干净整洁。

及时清理仔猪舍内的粪便和废料,保持通风良好,控制好湿度和温度,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3. 减少感染源: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对仔猪圈及饲料槽、饮水槽等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杀灭病原体和细菌,减少病菌在猪圈内的传播。

4. 疫苗的使用:根据兽医的建议,合理进行疫苗接种和预防注射,提高仔猪的免疫力,降低仔猪发生下痢的风险。

5.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仔猪出现下痢症状,要及时进行诊断并得到兽医的治疗建议,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6. 注意护理:对于病情较轻的仔猪,可以进行特殊护理,比如加强营养和补液,以帮助仔猪恢复健康。

仔猪下痢的原因主要是感染病原菌和饲喂管理不当,而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的改善、减少感染源、疫苗的使用、及时治疗和注意护理。

只有综合采取这些措施,才能降低仔猪下痢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下痢的病因与预防

仔猪下痢的病因与预防

季 节 性 ,一 年 四季 都 可 发 病 , 流 行 速 度 较 慢 ,持 续 时 间 较 长 。 引 起 仔 猪 下 痢 的 原 因 比 较 复 杂 ,仔 猪 下 痢 多 由 大 肠 杆 菌 病 ( 肠 病 性 和肠 毒 性 ) 含 、沙 门 氏 菌 病 、腐 败 梭 菌 病 、水 肿 病 、流 行
病 原 混 合 感 染 ,如 冠 状 病 毒 综 合源 ,做 药 敏 试 验 , 0 倪美 一肠 杆 菌 引 光市肠 病 性 下 痢 及 肠牧兽医管 理站 治 疗 0 一 时 在 治 疗 过 程 中 。 以 口 山东省寿 起 的 孙家 集街道畜 毒 性 下 对症 ,同 . 0一 7 韩 玉华 痢山东 省寿 毒 引 起 的 传 染 性 胃肠 类 或 理站 物 为 0 , 比 注 射 更 有 效 .也 可 用 一 冠 状 病 光市 古城 街道畜 牧兽医管 服 药 主 或 0 一 0 杨敏行 一 下 痢 ,且 季 节 畜牧兽致 病 的 影 山东省诸城市 对 病 源 医管 理局 中 草药 剂 。 流 性 制
( ) 饲 养 管 理 好 母 猪 ,防 止 怀 孕 1
母 猪过 肥 或过 瘦而 自身免 疫 力下 降 。
( )母 猪 奶 水 缺 乏 ,有 乳 房 炎 的 母 猪 , 2
复 方 磺 胺 一 — 甲氧 嘧 啶 注 射 液 。 55 首 次 每 千 克 体 重 05毫 升 。 以 后 每 次 . 03毫 升 ,肌 肉 注 射 ,第 天 1次 ,连 用 .
响 相 当大 ,可 见 猪 下 痢 的病 因 多且 广 ,
并 且相 互 关 联 ,互相 影 响 。
2 仔 猪 下 痢 的原 因
2 1 病 源 性 .
定 期 清 洁 和 消 毒 猪 舍 . 降 低 猪 舍

仔猪下痢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仔猪下痢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 ●・
2 第1 . 1 次下痢
21 0 1年 第 5期
养 猪

例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 瘟 和 猪
猪 链 球 菌 混 感 的 诊 2 1: 1 : 1
陈智敏
( 建省 邵 武市 畜牧 兽 医水产 局 ,邵武 福 3 40 5 0 0)
D0 1 0.9 9 J I : 3 6/. 1 SSN.6 1 6 2 .01 .5 0 2 1 7 — 0 72 0 4 1
1 病 因
多 为仔 猪 黄痢 期 ,常发 生 在仔 猪 3日龄 前后 , 即早 发性 大肠 杆菌 下 痢 。发 病 和死亡 率 高 , 一年 四 季均 可发 病 , 以严寒 的冬季 和早 春 发病 较 多 。临 但 床 上 以排 黄色 稀粪 为 主要 病症 , 是 由 于圈舍 消 毒 多
2 第 3次下痢 . 3
主 要发 生 在仔 猪 l 0~3 0日龄 时 , 气候 多 变 , 阴
雨 天持 续 时 间长 , 特别 是 人秋 以后 , 候寒 冷 , 面 气 地 太 凉 而 又没 加 垫 草 , 仔 猪 抵 抗 力 下 降 , 使 引发 仔 猪 痢 疾 。此 时 由于母 乳 内转 移性 抗体 逐 渐减 少 , 猪 仔 被 迫 产生 应 激 反 应 , 致 仔 猪 抵 抗 力 降低 , 病性 导 致
大肠 杆菌致 引发 下痢 。
1 哺乳母 猪 患病 . 3
即断 奶仔 猪 的下 痢 。仔猪 离 开母 猪 , 突然遭 受
环境和营养应激变化 , 导致仔猪消化不 良、 腹泻 , 造
成仔 猪 断奶 后 1 ~2周 内 , 其 2~1d内 , 尤 0 仔猪 下 痢死亡的第 3 次高峰 出现 。仔猪下痢的病死 率一般为
衡, 导致 仔 猪下 痢 。

浅谈仔猪下痢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仔猪下痢的原因与对策

1 引起仔 猪 下痢 的原 因
仔 猪 下 痢 的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 总 的 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
11 感 染性 下痢 .
光 。 吸 吮 能 力 降 低 甚 至 停 止 吃 乳 , 战
栗 、食 欲 减 退 或 厌 食 ,感 染 后 1 ~ 4小 22
时发 病 ,2 5 E死 亡 , 一周 龄 以 下 的仔 ~ l 猪 死 亡 率 高 达 5 % .病 愈后 的仔 猪 增 重 0 缓 慢 ,生 长 发 育 滞 后 ,甚 至 成 为 无 养 殖
饲 料 、饮 用 污 水 而 发 生 下 痢 ,夏 、 秋 季 节多发。 1 . 缺 铁性 贫血 可 引 起 仔 猪 下 痢 .2 2
紊 乱 的一 个 综 合 性 疾 病 .可 导 致 仔 猪 成 活 率降 低 、死 亡 率 增 加 、增 重 低 、饲 料 转 化率 下 降 ,给养 猪 业 带 来 巨 大 的 经 济
损 失。
仔 猪 发 生 缺 铁 性 贫 血 也 能 导 致 下
痢 .所 以补 充 铁 剂 可预 防 仔 猪 下 痢 ;乳
汁 中的 乳 铁 蛋 白具 有 广 谱 抗 菌 、抗 病 毒 的作 用 ,对 于 提 高 仔 猪 免 疫 力 和 调 节 胃
肠 道 铁 的 吸 收 具有 一定 的作 用 ,补 充 乳 铁 蛋 白对 控 制 下痢 有 一 定 的作 用 。 1 . 饲 料腐 败 变 质 .3 2
2 仔 猪下痢 的 防治
仔 猪 发 病 后 , 应 及 时 进 行 药 物 治 疗 .主 要 治 疗 原 则 是 找 出 病 因 对 症 治
疗 。如 果 是 感 染 性 的 , 要用 抗 生 素 进 行
的仔 猪 。其 原 因包 括 :母 乳 酸性 大 ,母 猪 E粮 脂 肪 含 量 过 高 ,母 乳 中钙 质不 足 l 或 母 猪 发 生 乳 房 炎 、产 褥 热 等 疾 病 而 不 能 哺乳 。 由于 仔 猪 消 化 机 能 不 完 善 ,由

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常见,也较严重 ,1 月龄 以上较少发生。病猪突然 喜饮水 ,有 时呕吐 ,粪便稀薄甚至水泻 、腥臭 , 发生腹泻 ,以排 出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 常 混 有 黏 液 气 泡 和 未 消 化 的饲 料 ,尾 根 和 肛 门周 臭粪便为特征 。病猪拱背,行动迟缓,被毛粗乱, 围粘 满粪便 。病 初体温 4  ̄4 0 1℃,耳尖和 四肢 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栏舍污 发冷 ,随病情进展 ,拉稀更严重 ,常 出现眼窝下 秽、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 陷、消瘦 、皮肤无弹性等脱水症状 ,后期体温下 生与发展。病程2 7 左右 。如能积极治疗 ,合理饲 降 ,呼 吸 、心 跳 加 快 而 无 力 , 卧地 不 起 ,眼 结 膜 d 养,一般死亡较少,部分可 自行康复。 状 ,乳 白色或灰 白色 、部分粘 附于黏膜上 ,不易 巴结轻度肿胀 。
常, 1 后突然有 l 头表现 全身衰弱 ,很快 死 2 h ~2
临床 上 ,仔 猪腹 泻 通 常是 多 种 因素 相互 作 亡 。 以后 同窝 中其 它仔 猪 相继 发 生剧 烈腹 泻 , 用 的结 果 ,病 原可 以单 独致 病 ,也可 能 与其 它 粪便 呈黄色浆状 、腥臭 ,严重 的肛 门松 弛,排 粪 病 原混合 致病 。有 时某种 病 原 致病 却 可 能 出现 失禁 ,粘污尾 、会 阴和后腿部 ,肛 门和 阴门呈 红
太热 、断奶 的应激 等 ,也会 引起 仔猪 下 痢 。而
据 报道 ,2 g 5 以下 的仔猪 ,全年 平均 发病 率 为 k 且许 多病 原 是 由母 猪传 给 仔猪 ,母猪 本 身 的健 5% 0 ,死亡率达 1% 0 ,给养猪业 带来重大 的经济损 康 状 况与 营 养状 况 也会 影 响仔 猪 ,造 成 下痢 。 失 。如何采取有 效措施 预防和 控制仔猪腹泻 已成 2 症 状 与诊 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
仔猪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通常将粪中含水量高于80%的症状叫下痢(腹泻)。

该病使仔猪的生长明显下降,单位增重的耗料率增加。

在我国各大猪场,普遍存在仔猪下痢的现象,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增重差,饲料转化率下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各种日龄的仔猪均可发生下痢,但多发生于3个阶段,即从出生到3日龄、7~14日龄和断奶后的一段时间内,仔猪下痢在各集中管理的猪场均可发生,不同猪场只是发病率和下痢的严重性不同而已。

仔猪下痢是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据统计约有20%的仔猪在分娩和断奶之间由于下痢而死亡。

仔猪下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生物因素
是指因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下痢,其中因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最为常见。

1)大肠杆菌感染常引起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

动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即携带该菌,但不发病,当机体受不良外界环境刺激、消化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后,大肠杆菌乘机繁殖,产生致病作用。

大肠杆菌感染可引起仔猪白痢病、仔猪黄痢病和水肿病。

仔猪白痢以仔猪排出具有特殊气味的乳白色、灰白色或青白色糊状软便为特征,有时可见吐奶。

仔猪黄痢以仔猪排出带有腥臭味和黄色糊状软便或黄色半透明稀便为特征。

仔猪的黄白痢均发生于小日龄仔猪。

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做的调查分析表明,从1~6日龄仔猪分离到的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比例为53%,远远高于7日龄至断奶阶段分离到的比例(14%)。

猪水肿病又称胃肠水肿,是断奶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特别是健壮的猪易发此病。

2)C型产气夹膜杆菌引起仔猪红痢,又叫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即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肠毒血症。

因为病猪拉红色粘液粪便,故称红痢病。

主要是出生后1~3日龄的乳猪发病,7日龄以上的猪一般不发此病。

产猪季节均可发生。

发病迅速,出生后数小时即可表现出症状,其病程极短,有的不表现症状即死亡。

发病后全身无力,不吃奶,走路摇晃,拉血样稀便,后躯沾污血便,呈频死状态,最急性时病发当天或第二天死亡。

被毛粗刚挺、暗无光泽,四肢、耳尖、觜尖发紫,振颤,摇头,抽搐,很快衰竭而死。

少数病猪可延至5~6日后死亡。

3)冠状病毒引起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这两种病在临床上难以区别,如要准确加以鉴别,需做免疫学试验。

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而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各龄猪均可发生,仔猪发病较为严重,中大猪、成年猪发病率低,尤其在冬春季,仔猪饲养比较密集的猪场均发生,死亡率(50%)和发病率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致命打击。

仔猪患病后的典型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生呕吐,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或灰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体温稍高或无变化,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皮毛粗乱无光,吸吮能力降低甚至停止吸奶,战栗、食欲减退或厌食,感染后12~24h发病,2~5日龄死亡,一周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病愈后的仔猪增重缓慢,生长发育滞后,甚至成为无养殖价值的小僵猪。

4)轮装病毒引起猪轮状病毒病,仔猪感染后会排出糊状黄白或暗灰色的稀便,发病率为80%~100%,死亡率50%以上,如果同时继发细菌感染,死亡率会大大增加。

5)球虫病球虫病在现代化的猪场,尤其在高密度集中地面或板条上饲养的猪场发病较为严重,一般7~10月份发病率较高,6~14日龄仔猪均易感染,临床症状为排出黄褐色或灰色糊状粪便,1~2d后变成
水样稀便,并很快脱水死亡。

孢子球虫对猪危害最大。

成年猪是球虫病源的携带者,它们具有免疫力而不发病,但可周期性的排出卵来污染环境,感染仔猪
2 环境与管理
1)随着饲料的高度集约化、对配合饲料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饲料配比不当或饲料不卫生也常造成仔猪下痢。

母猪日粮蛋白质过高引起仔猪下痢。

仔猪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能量水平及饲料原料营养素的消化率,由于我国饲料原料中动物蛋白饲料的局限性,加上饲养管理水平的限制,因
而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不可过高,否则可造成仔猪营养性下痢现象。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仔猪饲料中豆粕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所占比例大于20%时,常可引起仔猪下痢。

仔猪饲料存在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因子单子、植酸、α-淀粉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凝血素等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导致下痢。

这些抗营养因子主要存在于加工不当的植物原料中。

饲料中含有未经膨化的植物性蛋白、易产生抗原,诱发下痢。

饲料酸败或腐败变质。

饲料来源不明,储藏不当,不卫生或过期使饲料含有黄曲霉、细菌、病毒等毒素。

饲料含盐过高。

饲料pH值不合理(应控制在5.8~6.4之间较为合理)。

断奶后的仔猪,由于母乳来源的停止和胃内盐酸的分泌机能尚未健全、造成胃内pH升高,导致消化道内菌落失衡以及消化酶活性改变,从而降低了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导致下痢出现。

目前早期断奶仔猪下痢原因还有一种新观点,认为仔猪对日粮中的抗原物质产生过敏而诱发下痢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发性因素。

2)产房寒冷、潮湿、有贼风,仔猪受凉。

环境温度或气候突然变化,或突然改变环境或操作方法,引起仔猪应激,如不宜在同一时间内给仔猪断奶、转换环境和更换饲料。

3)仔猪食槽或水器不清洁。

产房和仔猪栏不干净,环境条件差(通风不良,氨气重)。

在分娩栏内传染疾病,这是造成连续出现下痢得一个主要因素,试验证明,细菌通过对猪的感染会使它的毒力不断增强。

在连续分娩的情况下,让毒力不断增强的致病微生物留在栏内,则能使仔猪一旦出生即受感染。

所以分娩栏在哺乳结束,母、仔都调出以后,必须认真、严格、彻底的进行冲洗消毒,并空圈数天方可调入另一批临产母猪待产。

4)对过多的仔猪照片蛊惑给养不周,是吸食的初乳不足。

3 母猪方面的因素
1)母猪体质差,患病导致母猪发烧。

如子宫或乳房炎等,不仅使母猪体温升高,而且会放出毒素,乳汁质量较差,致使仔猪下痢。

2)母猪的饲养管理不当,如:母猪产前或产后立即过量饲喂。

在母猪怀孕的最后几天和分娩时突然更换饲料或改变饲养方法。

导致乳汁过稀或过浓。

3)母乳的乳房、阴部不干净,带有细菌。

4 仔猪方面的因素
1)仔猪本身衰弱、瘦小、受伤。

自身的抵抗力减弱。

2)仔猪缺铁性贫血,也可引起下痢。

铁具有生理防御机能,转铁蛋白除运转铁以外,还有预防机体感染疾病的作用,乳汁或白细胞中的乳铁蛋白在肠道能把游离铁离子结合成复合物,阻止大肠杆菌利用,有利于乳酸杆菌利用,对预防新生动物腹泻具有重要意义。

有资料表明,给初生仔猪注射或口服补铁物质可提高仔猪免疫力。

3)窝产仔数过多,仔猪未吃到初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