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哺乳猪及仔猪下痢

合集下载

哺乳仔猪下痢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哺乳仔猪下痢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2021年第3期 吉林畜牧兽医13·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哺乳仔猪下痢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杨惠超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99仔猪下痢是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下痢不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降低生产性能,严重者会造成猪的死亡,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对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控进行论述。

1 传染性因素1.1 大肠杆菌病1.1.1 仔猪黄痢发生于出生后一周以内的仔猪,1~3日龄高发。

患病仔猪排含凝乳片的黄色稀粪、消瘦、衰弱、昏迷而死亡。

剖检病死猪,皮下水肿,肠道膨胀,内容物呈黄色液体状态并混有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点状出血。

1.1.2 仔猪白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0~20日龄的仔猪,病猪突然腹泻,排灰白色或乳白色的糊状、腥臭粪便,病程通常2~3 d,较长的为一周,可自行康复,偶见死亡。

剖检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肠黏膜卡他性炎症变化。

1.2 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猪皆易感,但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发病率可达到100%。

患病仔猪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脱水症状。

病初排黄色黏稠粪便,继而排混有凝乳块的水样粪便,严重者所排粪便几乎全部为水分。

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常于腹泻的2~4 d 后因脱水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达50%以上。

断奶仔猪腹泻持续4~7 d 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病死猪剖检可见尸体脱水消瘦,胃内有大量的凝乳块。

小肠肠管扩张、肠壁变薄,内充满黄色液体。

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病毒所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但10日龄以内的仔猪易感性更高。

病猪典型的症状为呕吐和水样腹泻。

粪便恶臭,呈黄色、绿色或白色,内含有未被消化的凝乳块。

病猪多于发病后2~7 d 死亡。

剖检可见小肠肠管扩张,肠内容物呈黄色、稀薄的泡沫状,肠黏膜卡他性炎症。

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有的可见点状或斑状出血。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下痢是仔猪生长过程中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仔猪下痢的主要原因是肠道功能紊乱,肠道病原菌感染、营养不良、环境不卫生等都可能导致仔猪下痢。

为了保障仔猪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 肠道功能紊乱:仔猪的消化系统在出生后尚不完善,因此容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

如肠蠕动减弱、酸碱平衡失调等,导致肠道蠕动障碍,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引发下痢。

2. 肠道病原菌感染:肠道病原菌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福氏菌等。

当仔猪受到这些病原菌的感染时,其肠道黏膜将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下痢。

3. 营养不良:仔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

若仔猪摄食的饲料中缺乏这些养分,就会导致营养不良,进而损害肠道健康,诱发下痢。

4. 环境不卫生:猪圈内的环境卫生是农场疾病控制的基础。

如果猪圈内饮水设备、饲料槽、粪便处理等不达标,容易使病原菌滋生和传播,增加仔猪感染病菌的风险,引发下痢。

1. 提供清洁饮用水和饲料: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并定期更换水源。

饲料的质量也需要注意,保证饲料的新鲜和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喂食或含有抗生素过多的饲料。

2. 营造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猪圈内的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饲料残渣和粪便,及时处理猪圈内的垃圾。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3. 注重生病仔猪的及时治疗:一旦发现仔猪出现下痢的症状,应及时诊断病因,并对症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的仔猪,应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播给其他健康的仔猪。

4. 合理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仔猪免疫力,可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免疫增效剂。

合理控制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

定期进行预防性免疫,增加仔猪对常见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5.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仔猪进行健康检查。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仔猪下痢是指猪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肠道不适,排泄出的粪便水分过多、黏稠度降低甚至呈液体状的情况。

下痢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原因1. 饲料问题:仔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饲料的适应性较弱,容易引起消化系统不适,导致下痢。

饲料中添加的蛋白质含量过高、饲料中添加的酸度过高、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残留量过高等。

2. 水源问题:水源中可能含有一些病原体,引起仔猪腹泻。

水源中污染了大肠杆菌、沙门菌、腐败杆菌等。

3. 环境问题:过湿、过脏的猪舍环境容易滋生有害细菌,影响仔猪的消化道健康,导致下痢。

二、防治措施1. 饲料调整:仔猪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适中,以免过高造成腹泻。

合理添加抗生素和酸化剂等添加剂,以保证饲料的卫生安全。

2. 水质管理:保证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水源中的病原菌对仔猪的危害。

可以添加适量的酸性物质如醋、柠檬酸等,以降低水源中病原菌的繁殖。

3. 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避免粪便和尿液的滞留,及时清理床料,定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4. 预防疫苗接种:在适当的时期,给仔猪接种预防病毒、细菌等常见病的疫苗,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 合理断奶:断奶时间要适当,一般在35-40天左右,过早或过晚都容易导致仔猪下痢。

断奶时应注意饲料的渐变过程,逐步转换仔猪饲料,避免对其消化道造成冲击。

6. 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控制饲喂量和饲喂时间,避免粗饲料和糠饲料等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饲养人员要定期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和粪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7. 病情治疗:一旦发现仔猪出现下痢,应及时进行病情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给予抗生素、消炎药物,以及适当的补液和营养等。

仔猪下痢的原因在于饲料问题、水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多种因素,需要通过合理饲料调整、水质管理、环境卫生、疫苗接种、合理断奶、技术操作规范和病情治疗等一系列防治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仔猪下痢是常见的猪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仔猪下痢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感染病原体:仔猪下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染病原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等。

这些病原菌会引起仔猪的肠道炎症,导致仔猪腹泻。

2. 饮食问题:仔猪饲料的质量和饲喂管理不当也会导致仔猪下痢。

比如饲料中含有过多的抗生素或其他添加剂,或者饲料中存在毒素,都会直接刺激仔猪的肠道,引发腹泻。

3. 环境因素:仔猪生长环境不良也会造成仔猪下痢。

如仔猪圈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都会增加仔猪感染病原菌的机会。

4. 干净与卫生:仔猪养殖场的卫生状况也是导致仔猪下痢的重要原因。

养殖环境的脏乱导致病原菌滋生,猪只处于不洁净的环境中容易感染疾病。

1. 良好的饲养管理:确保仔猪的饮食安全和合理。

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草料的新鲜度,减少过多添加剂的使用,保持饲喂的规律和数量适当,以维持仔猪肠道的健康和平衡。

2. 环境的改善: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环境的管理,保持干净整洁。

及时清理仔猪舍内的粪便和废料,保持通风良好,控制好湿度和温度,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3. 减少感染源: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对仔猪圈及饲料槽、饮水槽等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杀灭病原体和细菌,减少病菌在猪圈内的传播。

4. 疫苗的使用:根据兽医的建议,合理进行疫苗接种和预防注射,提高仔猪的免疫力,降低仔猪发生下痢的风险。

5.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仔猪出现下痢症状,要及时进行诊断并得到兽医的治疗建议,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6. 注意护理:对于病情较轻的仔猪,可以进行特殊护理,比如加强营养和补液,以帮助仔猪恢复健康。

仔猪下痢的原因主要是感染病原菌和饲喂管理不当,而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的改善、减少感染源、疫苗的使用、及时治疗和注意护理。

只有综合采取这些措施,才能降低仔猪下痢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病症对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病因
1.饮食不当:仔猪的饲料如有异味、霉变甚至混有小麦秆等不干净物质,都会引发仔
猪下痢。

2.环境卫生差:因为下蹲睡眠,经常处于粪便和尿液混合物中,不干净的环境会引起
细菌感染,导致仔猪下痢。

3.体内消化功能不良:由于生长发育不完全、幼小胃壁薄,而且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
不足,导致食物不能完全消化,从而引起便秘或腹泻。

二、防治措施
1.改善饲料质量:应选用干净无异味的饲料。

饲喂新鲜食料时,一定要保持干燥、清洁,严格监控食品卫生质量。

2.处理好环境卫生:仔猪的生活环境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不要让仔猪长时间处于潮湿、污秽的环境中,要经常清理泥污和圈舍内的垃圾。

3.合理饲养管理:仔猪的饮食和喂养必须按规定定时,定量,一定要注意饲料的新鲜
度和干净度,避免猪舍内出现粪便积水现象,可以在饲喂过程中添加一些膳食纤维有助于
促进消化。

4.使用合适的消炎药:仔猪下痢时,应立即发现并采取医疗措施,及时进行病原分离
和阻断传染源,给患病仔猪服用消炎抗菌药物以及一些康复剂和保肠剂等,以保证仔猪能
够尽快恢复健康。

总之,现代养猪业中,人为因素是引起仔猪下痢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猪舍
建设和饲养管理的角度,严格要求自己,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瘟疫防治能力,以
保证生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浅谈仔猪下痢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仔猪下痢的原因与对策

1 引起仔 猪 下痢 的原 因
仔 猪 下 痢 的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 总 的 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
11 感 染性 下痢 .
光 。 吸 吮 能 力 降 低 甚 至 停 止 吃 乳 , 战
栗 、食 欲 减 退 或 厌 食 ,感 染 后 1 ~ 4小 22
时发 病 ,2 5 E死 亡 , 一周 龄 以 下 的仔 ~ l 猪 死 亡 率 高 达 5 % .病 愈后 的仔 猪 增 重 0 缓 慢 ,生 长 发 育 滞 后 ,甚 至 成 为 无 养 殖
饲 料 、饮 用 污 水 而 发 生 下 痢 ,夏 、 秋 季 节多发。 1 . 缺 铁性 贫血 可 引 起 仔 猪 下 痢 .2 2
紊 乱 的一 个 综 合 性 疾 病 .可 导 致 仔 猪 成 活 率降 低 、死 亡 率 增 加 、增 重 低 、饲 料 转 化率 下 降 ,给养 猪 业 带 来 巨 大 的 经 济
损 失。
仔 猪 发 生 缺 铁 性 贫 血 也 能 导 致 下
痢 .所 以补 充 铁 剂 可预 防 仔 猪 下 痢 ;乳
汁 中的 乳 铁 蛋 白具 有 广 谱 抗 菌 、抗 病 毒 的作 用 ,对 于 提 高 仔 猪 免 疫 力 和 调 节 胃
肠 道 铁 的 吸 收 具有 一定 的作 用 ,补 充 乳 铁 蛋 白对 控 制 下痢 有 一 定 的作 用 。 1 . 饲 料腐 败 变 质 .3 2
2 仔 猪下痢 的 防治
仔 猪 发 病 后 , 应 及 时 进 行 药 物 治 疗 .主 要 治 疗 原 则 是 找 出 病 因 对 症 治
疗 。如 果 是 感 染 性 的 , 要用 抗 生 素 进 行
的仔 猪 。其 原 因包 括 :母 乳 酸性 大 ,母 猪 E粮 脂 肪 含 量 过 高 ,母 乳 中钙 质不 足 l 或 母 猪 发 生 乳 房 炎 、产 褥 热 等 疾 病 而 不 能 哺乳 。 由于 仔 猪 消 化 机 能 不 完 善 ,由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常见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 细菌感染。

仔猪的肠道非常敏感,常见的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弧菌等都可以引起下痢。

这些细菌常常通过病毒、细菌、短暂的抵抗力下降,受到损伤等因素入侵。

2.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包括孢子虫、蠕虫等,都可以导致仔猪下痢,并且给仔猪造成不同的影响。

3. 环境污染。

营养不良、水质不佳、环境脏乱差、居住密度过高等问题都会影响仔猪肠道的健康,导致仔猪腹泻。

对于仔猪下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保持猪舍内外的清洁。

这样可以增强仔猪免疫力,减少仔猪下痢的风险。

2. 给仔猪进行预防疫苗接种。

这样可以提前防止仔猪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尽可能减少仔猪下痢的发生。

3. 对仔猪进行定期的体检。

及时发现仔猪身体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可以让仔猪避免一些疾病的困扰。

4. 对仔猪进行适当的环境调节。

要保持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等环境条件和饲养密度都要适当。

这样可以让仔猪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减少仔猪下痢的风险。

总之,对于仔猪下痢,除了要及时处理外,还需要关注营养、环境等方面,尽可能地减少仔猪下痢的发生。

这样可以让仔猪享受更健康的生活,并有更好的生产效益。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仔猪下痢是仔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

本文从仔猪下痢的原因、病原体、症状、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仔猪下痢的原因主要包括饲料问题、环境卫生不佳等因素。

常见的仔猪下痢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在防治方面,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卫生,定期检查仔猪健康状况是关键措施。

处理方法包括调整饲料、使用药物治疗等。

结论部分指出需要加强仔猪下痢的防治工作,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并治疗仔猪下痢是确保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引起养猪人士对仔猪下痢问题的重视,共同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仔猪下痢、原因、防治、病原体、症状、饲养管理、处理方法、结论、影响、重要性、及时治疗、加强防治。

1. 引言1.1 仔猪下痢的影响仔猪下痢是指仔猪出现腹泻现象,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由于仔猪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需求较大,腹泻导致的消化吸收不良会影响其正常生长,甚至会引起仔猪的发育迟缓,体重下降。

仔猪下痢还可能导致仔猪免疫系统受损,增加了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控制仔猪下痢,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正确了解仔猪下痢的影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保障仔猪健康,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1.2 仔猪下痢的重要性仔猪下痢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养猪户来说具有重要性。

仔猪下痢会导致仔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影响猪群的生产效益。

仔猪下痢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仔猪死亡,增加了养猪户的经济负担。

仔猪下痢还可能影响到整个猪群的健康,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影响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了解仔猪下痢的原因、症状和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发现并治疗仔猪下痢,对于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减少仔猪下痢的发生,提高养猪效益,需要养猪户加强对仔猪下痢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猪群的健康和产能稳定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營養障礙、維他命缺乏症、 缺鐵性下痢
2.重金屬中毒有機磷、汞劑、 砷劑、銅、鉛及鎘等
3.環境滋生 4.氣候驟變 5.管理
主要引起下痢階段
大腸桿菌 梭狀菌 沙門氏菌 曲形菌 (迴腸炎)
TGE 輪狀病毒 流行性下痢
球虫 弓虫 鞭虫 赤痢
出生 1週 2週 3週 4週離乳
豬隻下痢的病原分析
赤痢,沙門氏菌,流行性腹瀉等
Concrete Floor Disease
球蟲 19.4%
其它 1.4%
未確診 11.8%
傳染性胃腸 炎11%
大腸桿菌 38.5%
Bergeland(1980)針對離乳前仔豬之分析研究
輪狀病毒 17.7%
腸病毒 1.7%
下痢的種類
吸收不良
– 病毒性腸炎
分泌增加(分泌型 下痢)
– 大腸桿菌 – 沙門氏菌
蛋白脢抑制因子」, 造成腸道過敏
仔豬消化脢之發育
澱粉脢
胃蛋白脢

胰蛋白脢



麥芽糖脢
泌乳曲線
蔗糖脢
乳糖脢
0 1 2 3 4 5 6 7 週齡
仔豬五種斷奶應激
斷奶心理應激 斷奶生理應激 斷奶腸道應激 飼養管理應激 其它應激
斷奶應激造成的生理反應
降低唾液分解脢量,降低分解細菌的能 力 胃酸分泌減少,降低酸的消毒作用 改變腸道生理 免疫作用受抑制
食品安全規範 人畜交叉抗葯性產品 未來發展新葯困難度 葯品本身抗葯性及殘留性 疾病複雜化 疫苗對某些疾病未能充份保護
含葯物飼料添加物目的
控制疾病 促進禽畜生長及提高飼料利用效率 降低畜牧生長成本、提高生產力
如何選擇含葯物飼料添加劑
葯物動力學 葯品敏感性試驗 葯品合併使用 葯品安全性、殘留及抗葯性 葯品利用附加價值
毒素造成分泌性下痢
絨毛上皮細胞 無法吸收養份
水份
腺窩細胞 分泌大量 水份造成 豬隻嚴重
脫水
絨毛異常造成的下痢
吸收不良
– 病毒性腸炎
分泌增加(分泌型 下痢)
– 大腸桿菌 – 沙門氏菌
血液滲透壓增加
– 梭菌性腸炎
腸蠕動增加
– 藥物(前列腺素) – 應激
不良的飼養管理惡化斷奶應激
混欄的社會性壓力 工人粗暴動作 高床設計不合理 斷奶階段的多重應激
• 大腸桿菌的毒素 • 梭菌分泌的蛋白質與胰蛋白酶結合變成毒素
如何達成腸道菌叢平衡?
減少應激 減少全身性疾病感染 減少腸道疾病的感染 使用不影響有益菌叢數量的藥物或對致病性腸 道菌叢有抑制效果 尽量不使用廣譜抗生素为生长促进剂
對葯品本身條件
抗葯性低 有專屬性 嗜口性佳 能健全腸道功能
添加抗菌劑面對問題
葯物配伍有拮抗作用
巨環類四環素類 ─ 林可黴素 青黴素 ─ 磺胺劑 巨氯黴素 ─ 青黴素 口奎嚀類 ─ TMP 支原菌 ─ 離子型球虫葯 ─ 中毒
葯品安全性
劑量範圍 作用方式 使用階段及時間 不同品種 殘留性
– 對人身體致害 – 人畜交叉抗葯性
– 懷孕時營養均衡 – 進入產房之沖洗消毒 – 提早進入產房 – 分娩日減料或提高纖
維性飼料含量成份 – 母後料藥物添加 – 母豬免疫
• 商品化菌苗 • 自家疫苗(衡量得失)
產房
– 清洗與消毒 – 保持溫暖乾燥 – 生物安全
• 人員隔離 • 場內動物隔離
乳仔豬階段
仔豬教槽料(轉舍料)
– 教槽料配方
<24小時
>24小時
腸道面積寬廣適合初乳吸收 腸道面積縮小不利於初乳吸收
教槽料與離乳仔豬下痢
仔豬離乳時下痢比率
100%
80%
100%
60%
40%
20%
0%
0%
7日齡開始吃料 離乳前3天吃教槽料
33%
不吃教槽料
如何預防哺乳仔豬下痢?
仔豬飼養管理
– 減少應激
– 保溫,控制溫度(賊風) 及濕度
• 可以在條狀地板上鋪 麻袋以保溫
• 但小心可能是疾病的 溫床,最好經常更換。 另外也可以自製木箱 或紙箱。
– 提高飲水量,注意飲 水品質
仔豬飼養管理
– 空舍清潔消毒 – 進豬前豬舍溫度調整 – 避免混欄飼養 – 墊料 – 避免密飼 – 飼料中選擇使用適合
的飼料添加劑
保溫為第一要事!
體重公斤 30
25
20
15
28-34OC
10
5
0
淺談哺乳豬及仔豬下痢
仔豬為何好發下痢?
仔豬生理發育不成熟
消化道的發育不成熟(與其它家畜幼畜相比)
– 胃酸分泌不足 – 消化脢分泌不足 – 生理性缺鐵,造成缺鐵性下痢
免疫系統不成熟
– 2週齡後開始發育
體溫調節系統不成熟
– 4週齡後才能成熟
胃酸不足是仔豬的生理特性
胃酸的功能
– 殺菌 – 中和蛋白質等物質(包括母源抗體) – 降低食物pH值,幫助酵素的作用
1
2
3
4
26-34OC 27-34OC
5
6
பைடு நூலகம்
7
8
9
10 週齡
為什麼哺乳→ 離乳階段較易受E. coli 侵害
仔豬出生時不具循環性抗體 絨毛改變 體溫較低且腸道蠕動較慢 應激多 消化脢建立未完全 腸內菌叢失去平衡
哺乳仔豬選擇葯飼料添加劑 控制下痢原則
對病原菌作用 對腸道有利作用 對葯品本身條件
對病原菌作用
– 閹割(中國北方) – 施打豬瘟口蹄疫疫苗
斷奶應激的結果
攝食量減少 生長遲緩 下痢症狀
– 大腸桿菌增生 – 梭菌增生 – 腸道菌叢紊亂導致下痢
僵豬,導致後期中大豬生長不良 降低生長的整齊度
其它造成仔豬下痢的重要因 素
病原性因子 管理(教槽不良)
豬下 痢 原因
病毒性
細菌性 原虫 內寄生虫
感染 症 非 感染 症
斷奶應激改變腸道生理
腸道絨毛厚度變短 腸道蠕動減緩 腸道酸鹼值提高 好氧環境變為厭氧環境
– 大腸桿菌等厭氧菌增生,而好氧的有益菌減 少
菌叢生態改變
– 自營菌消失,耗養份之非自營菌取而代之
腸道絨毛厚度變短
仔豬斷奶前的小腸絨毛較長 仔豬斷奶前的小腸絨毛較短
正常腸道絨毛
絨毛上皮細胞
腺窩 細胞
絨毛下血管
對大腸桿菌控制效果
– 有致病性→纖毛破壞 – 對無致病性→避免傷害 – 能維持腸內細菌平衡
對腸道有利作用
刺激有益微生物生長使動物合成有用養分 減少細菌代謝碳水化合物並改善氮的利用率 降低腺窩細胞增生、避免蛋白質轉換減少 增加腸道絨毛的面積 降低乳酸生成、增加揮發性脂肪酸利用
腸道有益菌對動物的影響
葯品配伍作用
無任何作用 協同作用
– 相同作用 – 本乘作用
拮抗作用
葯品配伍有相加作用
盤尼西林 + 鏈黴素 紅黴素+ 氯黴素 泰樂菌素 + 四環素 可利斯汀 + 阿維拉黴素 可利斯汀 + 氯四環素 泰樂菌素 +口奎嚀素
葯品配伍有相乘作用
泰樂菌素 + 磺胺=呷嘧啶 可利斯汀 + 鏈黴素或盤尼西林 林可黴素+ 觀黴素 口奎嚀素+ 新黴素
葯物動力學原則
一、控制消化道目的 1.以不吸收者為佳 2.以G(一)葯為主 3.血中濃度不用高 4.不會影響腸道菌叢 5.不使用廣效性抗菌劑
二、控制呼吸道
1.吸收性要好 2.組織濃度要高 3.強化巨噬細胞 4.多用 G(+)葯物
如:大環內脂類(泰樂菌素、 Josamycin)
葯物動力學原則
三、其他
• pH值提高到5-7
– pH值升高
• 適合致病菌生長 • 不利脢作用
– 胃蛋白脢元pH<4才 能水解為蛋白脢
– 飼料中黃豆最需要 胃蛋白脢的分解
離乳後下痢
– 飼料pH值約為5.8-6.5
– 離乳仔豬胃內正常pH 值為3
– 胃酸分泌不旺盛,易被 飼料中和,導致離乳 階段所攝取之飼料無 法消化,造成下痢
1.豬瘟 2.豬傳染性胃腸炎 3.豬流行性下痢 4.豬輪狀病毒腸炎
1.豬大 腸桿菌症 2.豬水腫病 3.豬沙氏桿菌症 4.C型產氣芽胞梭菌 5.豬赤痢 6.豬增生性回腸炎
1.球虫 2.弓虫
母豬方面 仔豬方面
1.蛔虫 2.鞭虫 3.結節虫
1.乳房炎 2.無乳症 3.中毒 4.乳脂肪過高 5.乳汁酸敗 6.驟然換料
健康狀態改善、生長性能改善
平衡腸道菌叢
產生更多可利用營 養分例如胺基酸
分解內源蛋白
與病菌競爭
減少有毒胺 類的產生
有益菌
改善宿主腸道 吸收能力 抑制病原菌
產生維生素 刺激宿主腸道 免疫作用
增加宿主免疫能力
抗生素 抗內毒素作用
產生有機酸 降低PH值
平衡的菌叢
當菌叢平衡時,菌叢與宿主各獲其利 當特定菌叢(有害菌叢)不當地大量增生時 –細菌消耗宿主的碳水化合物及能量 –細菌產生過多的有毒代謝產物 –部份細菌產生毒素傷害腸道
低胃酸分泌可以保護初乳中的母源抗體
– 初乳的母源抗體提供100%保護 – 仔豬每40-60分鐘吸乳一次,低胃酸分泌可保護母源抗
體 – 3週齡前初乳母源抗體可透過胞飲作用吸收
仔豬下痢原因複雜
生理性下痢
應激 仔豬下痢
母豬 異常
病理性下痢 營養性下痢
胃酸不足造成仔豬下痢
離乳前下痢
– 4週齡前仔豬胃酸分泌 少
• 酸化飼料 • 添加酵素 • 維生素添加及補充 • 乳酸菌製劑 • 降低黃豆使用量(或用膨
化飼料) • 纖維素飼料含量增加
– 提早使用教槽料 – 少量多餐以刺激胃酸分泌
確實攝取初乳 鐵劑施打 仔豬免疫
– 大腸桿菌 – 傳染性胃傳炎 – 輪狀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