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

合集下载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管理要点。

因为初生仔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发展和生长,所以合理的管理措施对初生仔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以及管理要点,希望能够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初生仔猪的管理技术。

一、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1. 体温调节能力差: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特别是出生后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导致体温下降,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2. 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初生仔猪还未能获得母猪体内的抗体,缺乏有效的免疫保护。

3. 对消化系统的依赖性高:初生仔猪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乳汁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

在最初的一周内,仔猪主要依赖母乳,需要保持足够的哺乳次数和母猪乳汁的充足供应。

4.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由于出生后马上即要面临全新的环境,初生仔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压力,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1. 保持温暖的环境:考虑到初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养殖户需要确保仔猪出生后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生长环境,可以通过提供保温灯或者加设保温设备来保持合适的温度。

2. 加强母猪的管理:母猪的健康状况对初生仔猪的发育至关重要。

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的饲料配给和良好的饮水条件能够保证母猪产出健康的乳汁,从而保障初生仔猪的生长。

3. 提供合适的饲料:仔猪出生后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摄取足够的母乳来满足营养需求。

养殖户需要确保母猪产乳量充足,提供合适的饲料,增加母猪的产奶能力,并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来促进初生仔猪的生长发育。

4. 加强疾病防控:考虑到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养殖户需要加强场内环境的消毒和杀菌工作,防止病原菌的感染。

对母猪和初生仔猪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增加其免疫力,保障仔猪的健康发育。

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1.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
一般仔猪出生体重在l公斤左右,10日龄时体重较初生重大2.1倍;1月龄时,体重较初生重大5-6倍;到2月龄时,则可达到10-15倍。

仔猪物质代谢旺盛。

一般20日龄仔猪,每公斤体重沉积蛋白质9~l4克,相当于成年母猪的3倍。

矿物质代谢强度也比成年猪高,如每公斤增重中约含钙7-9克、磷4-5克。

因此,为满足其营养需要,应供给全价的平衡日粮。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仔猪初生时胃仅5-8克,可容纳乳汁25-50克;20日龄时仅重35克。

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唾液和蛋白酶只为成年猪的1/3-1/4。

同时,胃底腺不发达,不分泌盐酸,因此,胃蛋白酶不能被激活而不能消化蛋白质,尤其是植物性蛋白。

此时只有肠腺发育较完全,故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

由于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后才分泌少量胃液。

随着年龄增长和采食植物性饲料,胃内盐酸的分泌量不断增多。

35-40日龄时,胃蛋白酶才表现出消化能力,仔猪可以较多地消化利用植物性饲料。

2.5-3月龄时,盐酸的浓度接近成年猪的水平。

食物通过仔猪消化道的速度较快。

如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15日龄时为6.5小时,30日龄为3-5小时,60日龄为1.6-1.9小时。

当然,饲
1。

分析仔猪生理特点

分析仔猪生理特点

消化酶的分泌
总结词
仔猪的消化酶系统在出生后开始分泌,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
详细描述
在哺乳期,仔猪主要通过母乳获得营养,母乳中的酶会帮助仔猪消化食物。随着仔猪开始摄入固体食物,它们开 始分泌自己的消化酶,如唾液、胃液、胰液等。这些酶有助于分解和消化食物,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02
仔猪的免疫系统特点
免疫器官的发育
免疫器官的发育阶段
仔猪的免疫器官在出生时并未完全发育,随着日龄的增长 ,免疫器官逐渐成熟。
胸腺和淋巴结的作用
胸腺是T淋巴细胞的主要生产场所,淋巴结则是B淋巴细胞 的主要聚集地,它们在仔猪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免疫细胞的生成与分化
在仔猪免疫器官发育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 胞、巨噬细胞等从骨髓或卵黄囊中生成,并经过一系列的 分化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免疫细胞。
群居行为和社会等级
群居生活
仔猪喜欢生活在群体中,这样可以获 得安全感,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和模仿 其他猪的行为。
社会等级
在群体中,仔猪会形成一定的社会等 级,通过争斗和优势姿态来确立自己 的地位。
05
仔猪的营养需求
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
蛋白质需求
仔猪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缺乏蛋 白质会导致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详细描述
仔猪在出生后几周内开始长出乳齿,这些乳齿会随着仔猪的生长而逐渐磨损并 被永久齿替代。在仔猪的哺乳期,它们的牙齿主要用于吸吮母乳,而非咀嚼食 物。
肠道发育
总结词
仔猪的肠道在出生后的几周内迅速发育,以适应固体食物的 摄入。
详细描述
在哺乳期,仔猪的肠道主要适应母乳的消化。随着仔猪的生 长,肠道会逐渐成熟并适应固体食物的消化。在此过程中, 仔猪需要逐渐引入固体食物,以促进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腹泻的原因分析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腹泻的原因分析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腹泻的原因分析一、仔猪生理特点1.消化机能不完善:仔猪的消化器官在机构和机能上都不完善,胃容积小,故要多次哺乳(自由采食)。

2.消化酶系统发育较差:胃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

3.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

初生仔猪胃运动微弱无静止期,随日龄增加,胃运动逐渐呈运动和静止的节律性变化,到2-3个月龄时接近成年猪水平。

仔猪胃排空的特点是速度快,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

食物进入胃后完全排空的时间在3—15日龄时为1.5h,1月龄为3—5h,2月龄为16-19h。

饲料种类和形态影响食物在消化道的通过速度。

如30日龄饲喂人工乳时食糜通过时间为12h,而饲喂大豆蛋白时为24h,使用颗粒料时为25.3h,而粉料为47.8h。

4.物质代谢旺盛:对饲粮品质要求高,对营养不全反应敏感。

5.长势强:仔猪阶段是生长强度最大的时期。

6.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物质储备有限,需注意保温。

——成年猪正常体温:38.5℃——初生仔猪体温比成年猪高1℃——临界温度(物理调节:化学调节)为35℃;7.对周围反应能力差:易被压死,冻死。

8.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

二、仔猪腹泻原因分析仔猪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理、环境、疾病和管理等因素。

1.病理性腹泻(1)细菌性腹泻: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圆环病毒等引起的仔猪腹泻,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增生性回肠炎等。

(2)病毒性腹泻:由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猪瘟、伪狂犬病等。

(3)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较为常见,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

病猪发育不良,衰竭死亡或成为“僵猪”。

(4)由母猪产后综合症引起的腹泻,如低血糖症等。

2.生理性腹泻(1)免疫抑制新生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能力。

仔猪生理特点与管理

仔猪生理特点与管理

仔猪生理特点与管理作者:朱立伟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6期朱立伟(黑龙江省宾县居仁镇畜牧中心150432)1 生理特点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低。

母猪子宫内是一个无菌环境,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没有建立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仔猪出生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被激活到发育完善需要持续到6周龄。

如果仔猪舍中清洁消毒不彻底,存在大量病原菌,这些病原菌对初生仔猪会造成极大威胁。

建议仔猪出生时,立即进行正常微生态菌群补充,以帮助仔猪尽快建立正常胃肠道菌膜屏障,提高抗病力。

容易受寒。

初生仔猪的血糖含量少,产热能力低;初生仔猪体毛稀少,皮下脂肪薄,防寒能力差;初生仔猪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极易丧失体热。

初生仔猪从母体带出的营养少,以血糖为例,仅够维持仔猪数小时需要,而且仔猪的体脂肪储存有限,不可能长时间为仔猪提供能量。

反应差、行动不灵活。

初生仔猪的四肢乏力,行动不灵活,特别是初生体重小的猪,很容易被压死。

对植物性饲料的消化能力差。

仔猪在3周前消化酶分泌功能不完善,对植物性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很低,而3周后又必须对仔猪补充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对营养的需要。

如果没有采取早期补饲的方法来促进仔猪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能力,断奶后仔猪所采食的营养成分在小肠中就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到大肠中,为大肠中腐败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些腐败菌的大量繁殖是造成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2饲养管理2.1尽早开食仔猪出生后7天,就可开始训练吃饲料,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快,增强抗病力。

为让仔猪早开食,可采取以下方法尽快让其学会吃料。

白由采食法可在补料间或仔猪常活动的地方放些颗粒料,如熟黄豆、玉米等,让仔猪自由啃食,每天训练45次,一般45天后即可。

在仔猪熟睡时,将湿料或干料冲用小铁勺或用手塞进仔猪口中,每天35次,效果很好。

以大带小法主要利用仔猪的抢食习惯,将两窝仔猪放在同一补料间,其中一窝已会吃料,利用以大带小的方法,促进另一窝仔猪很快都能吃料。

哺乳仔猪生理特点

哺乳仔猪生理特点

哺乳仔猪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仔猪生长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的多。

生后20日龄时,每千克体重沉积的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

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高,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

2、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容积小、机能不完善仔猪初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积都比较小。

如胃重,仔猪出生时仅有4~8g,能容纳乳汁25~50g,20日龄时胃重达到35g,容积扩大2~3倍,当仔猪60日龄时胃重可达到150g。

小肠也强烈的生长,4周龄时重量为出生时的10.17倍。

消化器官这种强烈的生长保持到7~8月龄,之后开始降低,一直到13~15月龄才接近成年水平。

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

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肠内消化。

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在胃液分泌上,由于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当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后,才分泌少量胃液。

而成年猪由于条件反射作用,既使胃内没有食物,到时候同样能分泌大量胃液。

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和食物对胃壁的刺激,盐酸的分泌不断增加,到35~40日龄,胃蛋白酶才表现出消化能力,仔猪才可利用多种饲料,直到2.5~3月龄盐酸浓度才接近成年猪的水平。

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快,食物进入胃内排空的速度,15日龄时为1.5h,30日龄时3~5h,60日龄时为16~19h。

(三)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γ--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

仔猪生理特点

仔猪生理特点

通常将从出生到20kg体重的猪称为仔猪。

仔猪阶段是猪的生长发育和养猪生产的重要阶段。

仔猪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猪的在消化生理、养分代谢和体温调节特点,这些特点成为仔猪营养需要和饲养技术独特性的重要机制,也是仔营养性紊乱(包括腹泻)的基本原因。

1.消化生理仔猪消化器官在胚胎期虽已形成,但结构和机能却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胃肠重量轻、容积小初生时胃的重量约4一8g,仅为成年猪胃重的1%左右。

(2)酶系发育不完善初生时其他碳水化合物分解酶活性很低。

蔗糖酶、果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到1一2周龄后开始增强,而淀粉酶活性在3一4周龄时才达高峰。

(3)胃肠酸性低初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一般从20天开始才有少量游离盐酸出现,以后随年龄增加。

(4) 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

初生仔猪胃运动微弱且无静止期,随日龄增加,胃运动逐渐呈运动与静止的节律性变化,到2一3月龄时接近成年猪。

2.代谢特点(1)生长发育快仔猪初生体重一般约占成年时的1%,以后随年龄增加,生长速度和养分沉积量迅速增加(2)养分代谢机制不完善仔猪在养分代谢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表现为:第一,磷酸化酶活性低,降低了糖元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但饥饿、注射儿茶酚胺可提高该酶活性。

第二,糖异生能力差,限制了应激仔猪所需葡萄糖的供应。

第三,肝脏线粒体数量少,限制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作为能源的利用。

且由于ATP合成量少,很多生物合成过程受到抑制。

第四,仔猪体脂沉积少。

出生时,只有1一2%的体脂,且大部分是细胞膜成分,作为能源的血液游离脂肪酸量很低,初生时才1OO μg当量/100ml。

因此,尽管仔猪的脂肪利用机制存在,但底物供应非常有限,限制了仔猪的能量来源。

第五,氨基酸代谢也可能存在缺陷。

3. 免疫机能初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因在胚胎期,母体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生后仔猪只有靠食入母乳,特别是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

初乳中总蛋白含量高达15g/100ml,其中70一80%为免疫球蛋白。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初生仔猪(即出生1-3天的猪)具有一些特定的生理特点,需要特殊的管理来确保它们的生存和生长。

本文将介绍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其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1. 体温调节能力弱: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低,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容易发生低体温症。

理想的环境温度为32-35摄氏度。

2. 需要频繁喂食:初生仔猪的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需要频繁喂食,避免饥饿和低血糖。

3. 免疫力低: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一般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母猪会通过乳汁传递免疫物质,提供被动免疫。

4. 毛发薄,皮肤娇嫩:初生仔猪的毛发稀少,皮肤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伤害。

初生仔猪的管理要点:1. 提供温暖的环境:为初生仔猪提供恒温箱或保温灯,保持室温在32-35摄氏度,确保仔猪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 频繁喂食:每隔2-3小时喂食初生仔猪,鼓励母猪亲吻仔猪以促进奶牙排出,或者使用奶瓶人工喂食。

确保仔猪摄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3. 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在仔猪出生后的24小时内,提供干净的饮水和无菌的饲料。

4. 加强卫生管理:保持仔猪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定期清理槽底的粪便,预防疾病传播。

5. 提供适宜的光照:仔猪需要适量的光照刺激,可以使用适宜的照明设备,确保光照时间和强度符合仔猪的生理需要。

6. 增强免疫力:给予仔猪注射适当的疫苗和免疫血清,提高其抗病能力。

7. 防止伤害:保持仔猪生活环境的安全,避免仔猪受到伤害。

初生仔猪的管理对于保证其健康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温暖的环境、频繁喂食、充足的饮水和营养以及加强卫生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仔猪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注意加强免疫力和防止伤害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良好的管理下,初生仔猪才能顺利地完成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最终实现高效的养殖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
核心提示:
通常将出生到20千克的猪称为仔猪,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和养
猪生产的重要阶段,仔猪阶段在消化生理、养分代谢和体温调节的特点都有其
特点,这些特点是仔猪营养需要和饲养技术独特性的重要机制,也是仔猪营养
性紊乱的基本原因。

仔猪的消化器官在胚胎期虽已形成,但结构和机能却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 消化生理
(1)胃肠重量轻、容积小初生时胃的重量约4-8克,仅为成年猪胃重的1%左右。

初生胃只能容纳25-40克食物,到20日龄时,胃重增长到35克左右,容积扩大3-4倍,约50千克体重后,才接近成年胃的重量。

肠道的变化规律类似,初生时小肠重仅20克左右,约为成年猪小肠重的1.5%。

大肠在哺乳期容积只有30-40ml/kg体重,断奶后迅速增加到90-100ml。

(2)酶系发育不完善初生仔猪乳糖酶活性很高,分泌量在2-3周龄达到高峰,以后渐降,4-5周龄降到低限。

初生时碳水化合物分解酶的活性很低。

蔗糖酶、果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到1-2周后开始增强,而淀粉酶活性在3-4周时达到高峰。

因此,仔猪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对非乳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很差。

蛋白分解酶中,凝乳酶在初生时活性较高,1-2周龄达到高峰,以后随日龄增加而下降,其他蛋白酶活性很低。

如胃蛋白酶,初生时活性仅为成年猪的1/3-1/4,8周龄后数量和活性急剧增加。

胰蛋白酶分泌量在3-4周龄时才迅速增加,到10
周龄时总胰蛋白酶活性为初生时的33.8倍。

蛋白分解酶的这一状况决定了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饲料蛋白不能很好消化,日粮蛋白质只能以乳蛋白等动物蛋白为主。

至于脂肪分解酶,其活性在出生时就比较高,同时胆汁分泌也较旺盛。

在3-4周时,脂肪酶和胆汁分泌迅速增高,一直保持到6-7周龄。

因此,仔猪对以乳化状态存在的母乳中的脂肪消化率高,而对日粮中添加的长链脂肪利用较差。

(3)胃肠酸性低:出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一般从20天开始才有少量游离盐酸出现,以后随年龄增加。

整个哺乳期胃液酸度变动于
0.05%-0.15%,且总酸度中近一半为结合酸,而成年猪结合酸的比例仅为1/10 。

仔猪至少在2-3月龄时盐酸分泌才接近成年水平。

胃酸低,不但削弱了胃液的杀菌抑菌作用,而且限制了胃肠消化酶活性的活性和消化道的运动机能,继而限制了对养分的消化吸收。

(4)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初生仔猪胃运动微弱无静止期,随日龄增加,胃运动逐渐呈运动和静止的节律性变化,到2-3个月接近成年猪。

仔猪胃排空的特点是速度快,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

食物进入胃后完全排空的时间在3-15日龄时为1.5小时,1月龄为3-5小时,2月龄为16-19小时。

饲料种类和形态影响食物在消化道的通过速度。

如30日龄喂人工乳的残渣时通过时间为12小时,而喂大豆蛋白为24小时,使用颗粒料时为25.3小时,而粉料为47.8小时。

2 代谢特点
(1)生长发育快:仔猪初生体重一般约占成年的1%,以后随年龄增加,生长速度和养分沉积迅速增加。

(2)养分代谢机制不完善:仔猪在养分代谢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表现为:
磷酸化酶活性低,降低了糖元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但饥饿、注射儿茶酚胺可
提高该酶活性。

糖异生能力差,限制了应激仔猪所需葡萄糖的供应。

肝脏线粒体数量少,限制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作为能源的利用。

且由于ATP 合成量少,很少生物合成过程收到抑制。

仔猪体脂肪沉积少。

初生时,只有1-2%体脂,且大多数是细胞膜成分,作为能源的血液游离脂肪酸量很低,初生时才100微克当量/100ml。

因此,尽管仔猪的脂肪利用机制存在,但底物供应非常有限,限制了仔猪的能量来源。

氨基酸代谢也可能存在缺陷。

新生仔猪主要靠贮存相对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及母乳的摄取来获得能量。

3 免疫机能
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因在胚胎期,母体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生后仔猪只有靠食入母乳,特别是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

初乳中总蛋白含量达到15g/100ml,其中70-80%为免疫球蛋白。

常乳也是获取抗体的重要途径。

初生仔猪肠道具有原样吸收这些免疫球蛋白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48小时后消失。

三种免疫球蛋白各有特点。

LgA能抵抗酶的消化,并能在消化后黏附在小肠壁上12小时以上,起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IgG 主要在血清中起杀菌的作用,可防止败血症;IgM主要是抵抗革兰氏阴性细菌。

在1-2周龄前,仔猪几乎全靠母乳获取抗体,随年龄增长,从乳中获得的抗体量下降。

仔猪主动免疫在10日龄以后开始,并随年龄而迅速增长。

仔猪自身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中,以IgM为主,并有少量的IgA。

到6周龄以后主要靠自身合成抗体,在2-6周龄期间为被动免疫的过渡期。

4 体温调节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差,反映在两个方面。

(1)物理调节能力有限仔猪对体温的物理调节主要靠皮毛,肌肉颤抖,竖立运动和挤堆等方式进行。

(2)化学调节效率很低仔猪初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对各系统机能的协调能力差。

因此,当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时,虽然体内也能通过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来提高物质代谢,主要时提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来增加产热,但效率很低,6日龄前特别突出。

7-20日龄期间逐渐得到改善,到20日龄才接近完善。

因此,初生仔猪临界温度高达35℃,如处在13-24℃,仔猪在初生第一小时可降低1.7-7℃,尤其在生后20分钟,降低更快,0.5-1小时后开始回升,而全面恢复需要大约48小时。

生后绝食或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体温下降很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