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

合集下载

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1.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
一般仔猪出生体重在l公斤左右,10日龄时体重较初生重大2.1倍;1月龄时,体重较初生重大5-6倍;到2月龄时,则可达到10-15倍。

仔猪物质代谢旺盛。

一般20日龄仔猪,每公斤体重沉积蛋白质9~l4克,相当于成年母猪的3倍。

矿物质代谢强度也比成年猪高,如每公斤增重中约含钙7-9克、磷4-5克。

因此,为满足其营养需要,应供给全价的平衡日粮。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仔猪初生时胃仅5-8克,可容纳乳汁25-50克;20日龄时仅重35克。

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唾液和蛋白酶只为成年猪的1/3-1/4。

同时,胃底腺不发达,不分泌盐酸,因此,胃蛋白酶不能被激活而不能消化蛋白质,尤其是植物性蛋白。

此时只有肠腺发育较完全,故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

由于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后才分泌少量胃液。

随着年龄增长和采食植物性饲料,胃内盐酸的分泌量不断增多。

35-40日龄时,胃蛋白酶才表现出消化能力,仔猪可以较多地消化利用植物性饲料。

2.5-3月龄时,盐酸的浓度接近成年猪的水平。

食物通过仔猪消化道的速度较快。

如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15日龄时为6.5小时,30日龄为3-5小时,60日龄为1.6-1.9小时。

当然,饲
1。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天左右。

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是:1、抗寒能力差:育成仔猪一旦离开了温暖的产房和母猪的怀抱,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对温度较为敏感,如果长期生活在18℃以下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诱发多种疾病。

2、生长发育快:这期间仔猪的食欲特别旺盛,常表现出抢食和贪食现象,称为仔猪的旺食时期,若是饲养管理得法,仔猪生长迅速,在40-60日龄之间体重可增加1倍,不然易发生腹泻、水肿病、副伤寒等多种疾病。

3、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由于断奶而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而自身的主动免疫能力又未建立或不健全,对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都十分易感,某些垂直感染的传染病如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在这时期也可能暴发。

工作要点:采取各种方法以减少仔猪的转群应激,从饲料过度、猪群管理、环境控制及疫苗接种等方面入手提高本段猪群的生产性能及其经济效益。

二:育成舍入猪前的准备工作:本单元的上批仔猪转出后,及时对本单元进行彻底清理拆除一切没必要存在的及有可能对猪只造成伤害的“危险”物品、冲洗包括料箱、网床、窗台、风机、天棚、地板及各种用具冲洗做到物见本色、消毒本着一清、二冲、三消、四修、五熏、六空、七再消、八接猪的原则,彻底净化消毒,经一周的空舍净化后调整舍内环境温度、湿度等,做好接断奶猪的准备。

三:仔猪转入育成舍后的工作1、合理组群:为了提高仔猪的均匀整齐度,保证“全进全出”工艺流程的顺利运作,从仔猪转入开始根据其品种、公母、体质等进行合理组群,并注意观察,以减少仔猪争斗现象的发生,对于个别病弱猪只要进行单独饲养特殊护理。

2、卫生定位:从仔猪转入之日起就应加强卫生定位工作此项工作一般在仔猪转入1-3天内完成,越早越好,使得每一栏都形成采饮区、休息区及排粪区的三区定位,从而为保持舍内环境及猪群管理创造条件。

仔猪旺食期催生长

仔猪旺食期催生长

仔猪旺食期催生长
汇报人:
2023-12-12
•旺食期仔猪的生理特点
•旺食期仔猪的营养管理
•旺食期仔猪的环境管理目录
•旺食期仔猪的饲养管理
•旺食期仔猪的催生长措施
•旺食期仔猪的常见问题及解决
方案
•总结与展望
01
旺食期仔猪的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特点
消化系统发育迅速
仔猪在旺食期消化系统快速发育,胃、
肠、胰腺等器官的功能逐渐完善,能
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
分。

肠道菌群变化
随着仔猪开始进食,肠道内的菌群开
始发生变化,逐渐形成稳定的肠道微
生物区系,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生长速度快
体重增长迅速
在旺食期,仔猪的体重增长迅速,每天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骨骼和肌肉发育
仔猪的骨骼和肌肉也在旺食期迅速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生长。

对营养需求高
能量需求高
由于生长速度快,仔猪对能量的需求较高,需要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蛋白质和矿物质需求增加
在旺食期,仔猪对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也显著增加,需要保证食物中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

仔猪出栏后的饲养管理制度

仔猪出栏后的饲养管理制度

仔猪出栏后的饲养管理制度一、基本概况仔猪是指离开母猪,单独或集体饲养的猪只,一般出生后21-28天左右就需要由母猪分离,进行单独或者集体的饲养。

仔猪的出栏后饲养管理是猪场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猪只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

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二、饲养环境和设施1. 饲养场所的选择:仔猪出栏后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场所,一般可以选择室内乳猪舍,室外围栏或者半室外的饲养环境。

饲养场所需要保持干燥、通风、光照良好的环境,以便于仔猪的生长和健康。

2. 饲养设施的配置:饲养设施包括饲料槽、饮水器、保温设施、卫生设施等。

饲料槽要保持清洁,保证饲料的新鲜,饮水器要保证给水充足,保温设施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保证仔猪的舒适度。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配方:仔猪的饲料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出栏后的仔猪需要提供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一般可以选择豆粕、玉米等作为主要原料,同时可以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2. 饲料投喂:出栏后的仔猪需要定时定量的投喂,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充足。

一般可以每天投喂3-4次,养成定时定量的饲料习惯,保证其生长发育需要。

3. 饲料管理:饲料槽要保持干燥清洁,饲料要保持新鲜,避免发霉、变质等影响仔猪健康的问题。

四、卫生管理1. 猪舍卫生:猪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避免细菌、病毒的传播,保障仔猪的健康。

2. 仔猪个体卫生:定期给仔猪洗澡、清洗,保证其身体的清洁卫生,消除寄生虫和外寄生虫等对仔猪健康的危害。

3. 疾病防控:定期为仔猪进行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猪只的健康。

五、生长监测1. 生长测定:定期对仔猪进行生长测定,掌握其生长发育状态,对体重、饲料消耗量、饮水量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保证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 疾病监测:定期对仔猪进行疾病监测,掌握其健康状况,对不同疾病的疾病预防和治疗进行监测,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保证猪只的健康。

分析仔猪生理特点

分析仔猪生理特点

消化酶的分泌
总结词
仔猪的消化酶系统在出生后开始分泌,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
详细描述
在哺乳期,仔猪主要通过母乳获得营养,母乳中的酶会帮助仔猪消化食物。随着仔猪开始摄入固体食物,它们开 始分泌自己的消化酶,如唾液、胃液、胰液等。这些酶有助于分解和消化食物,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02
仔猪的免疫系统特点
免疫器官的发育
免疫器官的发育阶段
仔猪的免疫器官在出生时并未完全发育,随着日龄的增长 ,免疫器官逐渐成熟。
胸腺和淋巴结的作用
胸腺是T淋巴细胞的主要生产场所,淋巴结则是B淋巴细胞 的主要聚集地,它们在仔猪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免疫细胞的生成与分化
在仔猪免疫器官发育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 胞、巨噬细胞等从骨髓或卵黄囊中生成,并经过一系列的 分化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免疫细胞。
群居行为和社会等级
群居生活
仔猪喜欢生活在群体中,这样可以获 得安全感,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和模仿 其他猪的行为。
社会等级
在群体中,仔猪会形成一定的社会等 级,通过争斗和优势姿态来确立自己 的地位。
05
仔猪的营养需求
蛋白质和氨基酸需求
蛋白质需求
仔猪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高。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缺乏蛋 白质会导致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详细描述
仔猪在出生后几周内开始长出乳齿,这些乳齿会随着仔猪的生长而逐渐磨损并 被永久齿替代。在仔猪的哺乳期,它们的牙齿主要用于吸吮母乳,而非咀嚼食 物。
肠道发育
总结词
仔猪的肠道在出生后的几周内迅速发育,以适应固体食物的 摄入。
详细描述
在哺乳期,仔猪的肠道主要适应母乳的消化。随着仔猪的生 长,肠道会逐渐成熟并适应固体食物的消化。在此过程中, 仔猪需要逐渐引入固体食物,以促进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方法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方法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方法一、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1. 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因此,在饲养初生仔猪时,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以保持其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 免疫力低下: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

因此,在饲养初生仔猪时,需要进行及时的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以提高其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3. 消化功能不完善:初生仔猪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消化功能较弱。

因此,在饲养初生仔猪时,需要选择易消化的饲料,适当添加消化酶和益生菌,以促进其消化吸收。

4. 对外界刺激敏感:初生仔猪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惊吓或压力的影响。

因此,在饲养初生仔猪时,需要提供安静、干净、舒适的环境,避免过度的人员和动物接触,以减少其受到的刺激。

二、饲养管理方法1. 温度管理:初生仔猪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32-34摄氏度之间。

饲养者可以通过使用保温设备、调节空气流通和加强保温措施等方式,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2. 饮水管理:初生仔猪饮水量较小,一般以母乳为主。

饲养者可以设置饮水器或提供小碗,确保饮水器或小碗的高度适宜,方便初生仔猪饮水。

3. 饲料管理:初生仔猪的饲料需求量较小,一般以母乳为主。

饲养者可以适当添加易消化的饲料,如糊状饲料、糖水等,以满足初生仔猪的营养需求。

4. 疫病预防: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饲养者应及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措施,如定期消毒、饲喂抗生素等,以提高初生仔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 环境管理:初生仔猪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安静、干净、舒适的环境。

饲养者应定期清理饲养场的粪便和杂物,确保环境卫生,避免引起初生仔猪的感染和疾病。

6. 健康监测:饲养者应定期观察初生仔猪的健康状况,如食欲、精神状态、体重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以保证初生仔猪的健康成长。

7. 疾病治疗:如果初生仔猪出现疾病症状,饲养者应及时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以防止疾病的扩散和恶化。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初生仔猪(即出生1-3天的猪)具有一些特定的生理特点,需要特殊的管理来确保它们的生存和生长。

本文将介绍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及其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1. 体温调节能力弱: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低,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容易发生低体温症。

理想的环境温度为32-35摄氏度。

2. 需要频繁喂食:初生仔猪的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需要频繁喂食,避免饥饿和低血糖。

3. 免疫力低: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一般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母猪会通过乳汁传递免疫物质,提供被动免疫。

4. 毛发薄,皮肤娇嫩:初生仔猪的毛发稀少,皮肤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伤害。

初生仔猪的管理要点:1. 提供温暖的环境:为初生仔猪提供恒温箱或保温灯,保持室温在32-35摄氏度,确保仔猪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 频繁喂食:每隔2-3小时喂食初生仔猪,鼓励母猪亲吻仔猪以促进奶牙排出,或者使用奶瓶人工喂食。

确保仔猪摄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3. 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在仔猪出生后的24小时内,提供干净的饮水和无菌的饲料。

4. 加强卫生管理:保持仔猪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定期清理槽底的粪便,预防疾病传播。

5. 提供适宜的光照:仔猪需要适量的光照刺激,可以使用适宜的照明设备,确保光照时间和强度符合仔猪的生理需要。

6. 增强免疫力:给予仔猪注射适当的疫苗和免疫血清,提高其抗病能力。

7. 防止伤害:保持仔猪生活环境的安全,避免仔猪受到伤害。

初生仔猪的管理对于保证其健康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温暖的环境、频繁喂食、充足的饮水和营养以及加强卫生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仔猪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注意加强免疫力和防止伤害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良好的管理下,初生仔猪才能顺利地完成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最终实现高效的养殖目标。

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

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引言:仔猪作为猪类中最年幼的一种,其生长发育过程和生理特点对于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仔猪的出生到断奶期,详细介绍仔猪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一、仔猪的出生特点:1.出生体重:正常仔猪的出生体重在1.0-1.5公斤之间,后期随着母猪品种改良和饲养管理的提升,逐渐趋向于1.5公斤以上;2.存活率:仔猪的存活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母猪的繁殖能力、猪舍的环境条件、人工喂养等;3.颜色:新生仔猪多呈粉红色,皮肤薄嫩,缺乏毛发。

二、仔猪的生理特点:1.消化系统:仔猪的消化系统尚不成熟,胃容积小,消化酶活性低,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2.呼吸系统:仔猪的呼吸频率较高,主要通过鼻部呼吸;3.循环系统:仔猪的心脏相对较小,心率较快,血液循环不成熟;4.泌尿系统:仔猪的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肾小球数量少,滤过功能低下;5.免疫系统:仔猪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抗体传递主要依靠母体血液,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较差。

三、仔猪的生长发育:1.头个月:在出生后的头一个月,仔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食,快速吸收营养,体重快速增长;2.断奶期:仔猪的断奶期一般在25-35天左右,此时仔猪的消化系统开始逐渐成熟,可以接受一些辅助饲料,逐步断奶;3.生长期:断奶后进入生长期,仔猪可以逐渐过渡到固体饲料,体重迅速增长,肌肉和骨骼发育迅速。

四、对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1.饲料配方和质量:饲料的营养成分合理和优质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2.饲养环境: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对仔猪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3.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喂和管理可最大限度地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如合理的饲养密度、良好的卫生环境等;4.疫病防治:仔猪容易受到各种疫病的影响,疫苗的接种、疫病的预防治疗对仔猪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论:仔猪是养猪业中的重要生产阶段,其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充分考虑仔猪的生理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提高生产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是指从离开母体至断奶这段时期的猪,具有与成猪不同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生病;调节体温的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

由于这些特点。

造成仔猪难养,成活率低,所以养猪户应加强这一时期的仔猪的饲养管理,以提高其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管理有以下几点:
1.保温、防冻防压:母猪冬季分娩,7日内仔猪的死亡率高。

因为这个时期仔猪行动不灵活,抗病力及耐寒力差,易钻草堆被母猪压死,或因低血糖而患感冒及肺炎,所以应给小猪保温,创造适宜温度。

初生仔猪临界温度是35℃,生后1-3天仔猪应给温3O一32℃,4-7天是28.30℃,8-30天是22-25℃,30-6O天是22℃。

2.固定乳头,吃好初乳:仔猪生后**个活动就是靠触觉找乳头,3一l5分钟**次吸乳,弱小仔猪四肢无力,行动不灵,不能及时找到乳头,而母猪每次泌乳时间短(1O一2O秒),所以仔猪生后应人工扶助,固定乳头。

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含有免疫球蛋白、铁盐,有轻泻作用,促使胎粪排出。

初乳中的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道吸收。

所以要让仔猪**早吃上初乳,以增强体力,恢复体温,补给水分。

3.补铁补料: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矿物元素,仔猪出生时体内铁含量少,母乳中铁量低,不能满足仔猪迅速生长所需的铁量,所以仔猪初生3天内要给予注射铁制剂、含硒性血素,每头仔猪肌注100-150毫克,可预防贫血。

仔猪生后5-7天开始补料,训练仔猪开食,以补充母乳不足,促进其胃肠发育,解除仔猪牙床发痒,防止下痢。

在仔猪活动的干净场地撒一些炒焦的玉米、高梁、大麦粒,让其自由活动采食。

10天后可补些粥状料、仔猪配合料,及青菜、青草,切碎放人小食槽内诱导采食。

4.抓旺食,过好断乳关:仔猪3O天后消化机能已趋完善,体重迅速增长,食量大增,进入旺食阶段,根据采食习惯,选择香甜、清脆、适口性好的预混饲料,如申亚乳猪料,每公斤饲料含消化能不少于33O0大卡,蛋白质含量土杂猪不低于19%,良种猪不低于2O%,每天饲喂5-6次,夜间要补喂一次,每次喂量不宜过多,7-8成饱为宜。

饲料的品质要新鲜,发霉变质料禁喂。

5.去势、防疫及环境卫生不留种用的仔猪要及时去势,一般选在40天左右时进行。

猪场仔猪护理几大要点
猪场生产水平直接影响猪场赢利能力,要想猪场利润高,关键是要生得多、死得少、长得快。

目前,国内猪场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大多能达到11头左右,而**终平均每头母猪提供上市生猪数很少,其中关键因素是仔猪成活率不高,病死病残猪多,导致肥猪的生长速度慢,料肉比高,成本居高不下,处于常年亏本状态。

生产实践证明: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肥猪料肉比,新生仔猪的护理尤为关键。

防止初生仔猪活力差
弱仔必然会出现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生长速度慢等问题,挑出初生重在0.8公斤以下或站立不稳、不会吃奶的弱仔,防止初生仔猪活力差。

给母猪怀孕期间补充足够的生殖营养,使母猪子宫的血管发育良好,分泌更多的子宫乳,促进仔猪发育,达到理想的初生重与活力,尤其是怀孕后期仔猪快速发育期。

做好母猪接产工作,防止产程过长,当仔猪与母猪连接的脐带断裂而长时间没有产出,就会出现缺氧而憋死或是活力差成为弱仔。

防止母猪奶水不足
生产当中,必须尽快让仔猪吃到初乳以吸收母乳中的母源抗体,并需要进行固定奶头,协助仔猪吃饱初乳;仔猪出生三天内,产房工作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仔猪吃奶的情况、母猪奶水的质量,及时进行仔猪的寄养工作,制定相应的母猪产后保健方案,严防母猪奶水不足和奶水质量差。

防止被踩伤和压死
临床生产中,初生仔猪的死亡中压死占50%左右比例,因此防止仔猪压死的工作非常重要,可以从5个方面着手解决:
1.选择母性好的母猪留种,并做好母猪小围产期保健,促进母猪产后康复。

2.进行仔猪调教,让仔猪吃完奶后睡在保温箱中,能有效防止仔猪受寒;尤其在三日龄内,给母猪喂料时,必须把仔猪赶入保温箱中,当母猪吃完料躺下后,再放出仔猪吃奶。

3.加强产房温度的控制,当产房温度高于23摄氏度时,仔猪压死的比例将提高50%.
4.使用设计更为**的产床,可减少产房仔猪压死情况。

5.强化产房员工的培训,并调整其考核方案,提高员工对防止仔猪压死的意识,做到产房24小时不离人。

防止仔猪缺铁性贫血
仔猪出生后,体内含有50毫克左右的铁,每天从母猪奶水中只能吃到1毫克铁,而仔猪每天的生长发育需要7毫克~10毫克的铁,一般5
日龄后,仔猪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而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必须对仔猪在2日龄和10日龄时各补铁一次,要根据仔猪的大小进行适量补铁,当仔猪初生重低于1公斤时,一次性补铁2毫克以上,容易出现中毒和过敏现象.
在做好以上几项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提高仔猪免疫力和抵抗力,让幼龄畜禽赢在起跑线上,从25-27日龄中的任意一天,每窝(8-13头)使用安疫肽9ml,饮水、拌料、肌注均可,此阶段使用安疫肽可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减少发病率,减少断奶应激;40-42日龄,每窝(8-13头)每天使用肽好5g、高免多糖6g,饮水、拌料均可,连用3天,此阶段使用肽好,可提高疫苗的保护率,使用高免多糖,可使抗体水平整齐,少发病,促进采食,降低料肉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