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辅导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绪论(专)

第一章绪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学科特点;2、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阅读法三、教学课时:4课时四、教学内容和过程在当代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两个“重镇”。
社会和现实的需要,使社会心理学从曾经的边缘地位最终进入现代心理学的核心,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个体现科学价值的学术领域。
何谓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学习社会心理学?诸如此类问题,将在这一章逐一予以回答,它为以后各章具体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国内国外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认知和经验出发,各自对社会心理学进行了定义。
1982年,我国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从1937—1980年的45年间的文献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学定义30条,归纳为社会互动、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和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四类。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几种主要观点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现代社会心理学起源于美国1、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奥尔伯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家):从人际影响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潜在的、隐含的、想象的和实际存在的。
以奥尔波特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定义,是目前美国乃至国家社会心理学界影响最大、最广和最持久的经典式理解。
(研究的是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1978)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包括一切人际相互作用领域及各种社会影响。
其研究范围既涉及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又涉及他人如何对个体的行为作出反应,以及个体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2021中学历史教学法自学辅导材料60份

2021中学历史教学法自学辅导材料60份第一章、绪论本章从总体上论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介绍了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情况。
本章重点掌握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符合教材观点的是( B ) A 教育科学B 应用教育科学C 边缘科学D 学科教育学2、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方法是( A )A 观察法B 图表法C 个案研究法D 测验法 3、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较为全面的说法是(B ) A 中学历史教学目的 B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C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D 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者有计划的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掌握历史教学的某些问题的情况。
在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得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教学研究的( B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比较法5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这种历史教学的研究方法称( D )A 实验法 B调查法 C 测验法 D 个案研究法6、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那一个不是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D )A 测验法 B统计法 C 图表法 D 图示法二、多项选择1、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有( ABDE ) A 统计法 B 测验法 C 图示法D 比较法E 分析综合法2、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性质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与教材观点不同的看法有( ABDE )A 边缘科学论B 理论教育科学论C 应用教育科学论D 学科教学论E 综合科学论三、填空1、按教材的观点,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属于应用教育科学范畴。
2、按教材的说法,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3、在我国,过去把历史课程标准称作历史教学大纲。
4、在历史教学研究方法中,最为简便易行、最为经济的,人们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
国开河北[课程号]00504《公共关系学》第一章绪论自测题辅导答案
![国开河北[课程号]00504《公共关系学》第一章绪论自测题辅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dc310d0b1c59eef9c7b465.png)
学校:国家开放大学河北
[课程号]00504-公共关系学-一章绪论自测题
试卷满分:100分得分:100
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对
错
[试题解析: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解析答案:√
2.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对
错
[试题解析: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解析答案:√
3.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
对
错
[试题解析: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解析答案:√
4.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还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对
错
[试题解析: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解析答案:√
5.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
组织一方面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调整决策,改善自身;另一方面又要对外传播,使公众认识和了解自己,达成有效的双向意见沟通。
这就是公共关系的特征:整体性。
对
错
[试题解析: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解析答案:×
6.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发生关系。
公共关系意义上的环境又称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公众。
对
错
[试题解析: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解析答案:√。
行政法律理论辅导讲座:国际经济法(一)

第⼀章绪论 第⼀节国际经济法的产⽣和发展 国际经济法,是泛指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
换句话说,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发⽣的国际经济关系,在每⼀特定历史阶段,往往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格局、结构或模式,通常称之为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和变迁,取决于国际社会种类成员间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对⽐。
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经济法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国际经济法,就其⼴义的内涵⽽⾔,是各国统治阶级在国际经济交往⽅⾯协调意志或个别意志的表现。
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经济秩序的重要⼯具,也是促进变⾰旧国际经济秩序、建⽴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段。
⼀、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罗得法 某些商事法规或商事习惯法,实质上就是国际经济法的最初萌芽。
长年实践积累形成的商务习惯常为当地的商务法庭断案时所援引适⽤,并且逐渐被汇辑为法典,这就是传说中的“罗得法”。
(三)中世纪的国际性商事法典 这些特设的商务法庭依据求同存异的商业习惯或共同的⾏为规范所作出的判决,往往被编纂为各种商事习惯法法典,成为⽇后处理同类案件的依据。
其中影响、颇负盛名的是⼤约编纂于13世纪的《康索拉多海商法典》。
该法典与其他海事商法法典其共同特点则在于它们都不单⼀国家的国内⽴法,⽽都是⽤来调整国际商务关系的国际习惯法,在不同程序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从17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数百年间,⽤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国内⽴法,⼤量出现,⽇益完备。
(⼀)双边国际商务条约 在各国之间⼤量的双边商务条约相继出现以后,由于其中许多主要条款基本相同或相似,这些条款及其所体现的国际经济贸易惯例,就逐渐形成为⽤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法的⼀般规则或具有普遍约束⼒的国际⾏为准则。
(三)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 其中影响较⼤的,如1883年签订的《关于保护⼯业产权的巴黎公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一、学习导引1、 流体的压缩性和热胀性流体具有质量,单位体积里的质量称为密度,记作ρ,其单位是3/m kg 。
流体的密度与压强p 和温度T 有关,即),(T p ρρ=,以上称为流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的状态方程为RT p ρ= (1-1)式中,p 是压强,单位是2/m N 或Pa;T 是绝对温度,单位是K (开);R 是气体常数,对于空气,)/(287K kg m N R ⋅⋅=。
密度的倒数称为比容,记作ρ/1=v ,单位是kg m /3,它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占据的体积。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都会引起密度的变化,根据全微分的概念,密度的变化率为dT dp dT Tdp p d T ακρρρρρρ-=∂∂+∂∂=11 (1-2) 式中,Tvv T T ∂∂=∂∂-=11ρρα,称为热膨胀系数,单位是1/K 。
它表示增加单位温度时,体积的变化率。
pvv p ∂∂-=∂∂=11ρρκ (1-3) 称为体积压缩稀疏,它表示在温度不变时,增加单位压强所引起的体积压缩率。
κ的倒数记作E ,称为体积弹性系数,即vpvp E ∂∂-=∂∂=ρρ(1-4) 单位是Pa ,它表示体积压缩率为1时所需的压强增量。
由RT p ρ=知气体的体积弹性系数ρ1=E (1-5)液体在20℃时的体积弹性系数)(0B p pnp E += (1-6) 2、流体的粘性粘性是流体抵抗变形运动的能力。
粘性产生的原因是流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内聚力以及流体内部存在剧烈的动量交换。
粘性切应力是粘性的具体表现。
粘性切应力τ与流体微团的角变形速率有关。
对于一元流动,dyduμτ= (1-7)式中,μ称为流体的动力粘性稀疏,单位是2/m s N ⋅。
流体的运动粘性系数记作υ,其定义是ρμν= 单位是s m /2。
3、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有张力。
液体自由面上单位长度的流体线所受到的拉力称为表面张力稀疏,记作σ,单位是m N /。
液体与固体壁面接触时,在液体壁面与固壁面的交界处作液体表面的切面,此切面与固壁面在液体内部所夹的角度θ称作接触角。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

课堂讨论
小张,因车祸导致严重脑损伤,经 治疗后成为“植物人”。查体:有自主呼 吸和心跳,但呼之不应,对疼痛刺激亦 无反应等。
请讨论: 1.小张具备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吗? 2.何谓兴奋性?
二、兴奋性
是指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 刺激与反应
1.刺激:能被机体或细胞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 2.反应:机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3.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 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生命活动 又称功能活动,如躯体运动、腺体分泌、血液循环、呼吸、消 化和吸收等。
(二)研究内容
研究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 响因素、调节及其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认识和掌握生 命活动的规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部分理论知识都 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三、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作用
反馈的概念: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反馈的分类 负反馈 正反馈
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指在控制部分发出指令管理受控部分的同时,受控 部分又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双向的“闭环”系统。
反馈信息 在控制系统中,由受控部分发出并能够影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生理学简介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兴奋性、阈值、内环境的概念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及其和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一、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理学的概念
响控制部分的信息。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辅导教案】第一章绪论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第一章 绪论(作业治疗技术专科教学)

第一章 绪论
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 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治疗师可采用认知学评定患者的知觉、 注意、记忆等功能,以便设计出可提供 信息的或改进认知技能的更有效的方法; 可以通过分析认知过程,改进学习方法, 教给患者健康的、正性的、有效的认知 方法以代替不健康的、负性的、无效的 认知方法,以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不 合理的思维及社会交往能力。
图片四 现今使用的工作技能评估及训练
第一章 绪论
香港作业治疗的发展
在香港,OT称为职业治疗,于上世纪50 ~ 60年 代才起步,早期的OT都是在精神治疗中运用 1953年香港拥有第一位职业治疗师 1978年,香港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前身)开始 三年制的专业文凭培训本地职业治疗师 2007年7 月在香港的职业治疗师注册人数总数为1218位
第三节
作业疗法的发展史
近些年来--作业治疗手 段丰富、得到普遍应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 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扩展到肢体障碍康复
早期--精神治疗
第一章 绪论
图片一 早期传统 用作训练 上肢的编 织活动 图片三 现今使用的虚拟现实环境训练
图片二
早期传 统用作 训练下 肢的木 工机械 操作
第一章 绪论
(三)按作业活动的目的和作用分类
(1)增强肌力的作业。
(2)改善ROM的作业。
(3)减轻疼痛的作业。 (4)增强体耐力的作业。
(5)改善灵活性的作业。
(6)改善平衡协调性的作业。 (7)调节精神和转移注意力的作业。
(8)改善认知、知觉功能的作业。
(9)提高ADL能力的作业。 (10)提高劳动技能的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辅导
本章是学习健康心理学的基础。
我们在这里将介绍什么是健康心理学?介绍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视角等。
一、重点、难点问题
1、重点掌握什么是健康心理学,它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2、重点掌握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问题辅导
1、什么是健康心理学?它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们维持健康、生病及病后反应中的影响,并开展心理干预帮助人们维持健康、战胜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P2)
它的研究领域有:(P4)
(1)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2)研究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促进健康行为。
(3)研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4)研究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5)研究如何改进社会健康和医疗保障机构的管理。
2、健康包括哪些方面的含义?(P5)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制订关于衡量健康的具体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站立时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税,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这个标准是对于大众来说的,对于儿童大略也是可以引用。
健康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他至少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三个方面的含义。
3、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区别(P21)
生物医学模式认为:
a.致病原因是病毒入侵获躯体变化;
b.谁对疾病负责?个体自身无法控制;
c.治疗方法:疫苗、手术、化学和放射疗法。
d.谁对治疗负责?职业医疗人员。
e.在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上,二分法,两者之无过渡。
f.身体与心理的关系上,认为身体与心理功能互相独立。
提倡心灵肉体(mind-body)分开二元论,心灵不能影响身体要素,且心灵和肉体被界定为是不同的实体。
心灵是抽象的,它与情感和思想有关;肉体则是指身体要素(physical matter),如皮肤、肌肉、骨骼、脑和器官。
身体要素的改变和心灵状态的改变是相互独立的。
g.心理学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认为疾病可能对心理有影响,但并非由心理引起。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
a.致病原因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起作用;
b.谁对疾病负责?个体自身对健康好疾病负有责任。
c.治疗方法:行为矫正、鼓励改变信念和应对策略。
d.谁对治疗负责?病人对治疗负有部分责任。
e.在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上,二者是一个连续体。
f.身体与心理的关系上,认为身体与心理功能互相影响。
g.对心理学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的认识是,心理因素不仅是疾病是可能后果,也是导致疾病发生是原因。
三、本章重点内容的练习题
单选题
1、20世纪80年代,谁提出了三级健康水平模式?(D)
A、格林伯格(Greenberg)
B、美国学者马丁(Matin)
C、弗洛伊德
D、汤纳特尔(R.J.Donatell)
E、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2、健康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B)
A、1980
B、1978
C、1982
D、1990
E、1991
多选题
1、健康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ABCDE)
A、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B、研究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促进健康行为。
C、研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D、研究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E、研究如何改进社会健康和医疗保障机构的管理。
2、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宪章中首次提出健康的三维概念,这一概念从哪三个方面评价人们的健康状态?(BCE)
A、生活条件
B、生理
C、心理
D、职业
E、社会功能
3、健康水平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CDE)
A、自我评价
B、医生评价
C、社会常模评价
D、专家评价
E、综合评价
4、汤纳特尔(R.J.Donatell)将健康分为三个级别,即:(ACD)
A、疾病
B、死亡
C、一般人的健康状况
D、最佳生理心理健康水平
E、情绪和精神水平的提高
5、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区别:(ABCDE)
A、生物医学模式认为致病原因是病毒入侵获躯体变化,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致病原因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起作用;
B、谁对疾病负责?生物医学模式认为个体自身无法控制,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个体自身对健康好疾病负有责任。
C、治疗方法:生物医学模式认为,应采用疫苗、手术、化学和放射疗法。
生物心理社
会模式则认为应采用行为矫正、鼓励改变信念和应对策略。
D、谁对治疗负责?生物医学模式认为医生对治疗负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病人对治疗负有部分责任。
E、身体与心理的关系上,生物医学主张身心二元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身体与心理功能互相影响。
6、下列关于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ABC)
A、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B、身体健康的标准为“五快”,即,吃得快、走得快、睡得快、说得快、便得快。
C、心理健康的标准为“三好”,即,个性好、处事能力好、人际关系好。
D、血压在80—120/60—90mmHG之间
E、心率在60—100次/分
7、哪些原因导致了亚健康?(CDE)
A、规律运动
B、低脂膳食
C、环境的恶化
D、社会竞争的压力
E、个体不良的生活方式
8、亚健康若不及时调整,可能转化为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过劳死。
因此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亚健康状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干预?(ADE)
A、生理调节
B、社会调解
C、法律调节
D、心理调节
E、中医调节
9、亚健康若不及时调整,可能转化为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过劳死。
因此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有哪些生理调节措施?(ABC)
A、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B、保证健康饮食
C、规律运动
D、减肥
E、看医生
10、亚健康状态有哪些心理干预措施?(BCD)
A、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B、注意情绪的自我调节
C、预防心理刺激,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
D、学习心理调节方法,特别是行为矫正方法。
E、规律运动
判断题
1、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探讨心理因素在人们维持健康、生病及病后反应中的影响。
(A)
A、正确
B、错误
2、健康心理学也开展干预工作,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战胜疾病。
(A)
A、正确
B、错误
3、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把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还是一种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保持完好的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4、健康和疾病并非截然二分的两种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5、汤纳特尔(R.J.Donatell)将健康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又有水平的高低。
(A)
A、正确
B、错误
6、格林伯格用“健康——疾病连续体”来表达和分析健康水平,不同的健康水平都可以在连续谱线上找到对应的位置。
(A)
A、正确
B、错误
7、亚健康是出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
(A)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