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稠油蒸汽吞吐生产特点及措施对策——以辽河油田曙一区为例
曙一区超稠油油藏吞吐效果对策研究

31 1 射 孔厚 度优 化 。 层状 兴隆 台油 层最 低射 孔 .. 互 厚度 应保 证 在 2 以上 , 到 2 " 3 生 产 效 果 0m 达 5 -0m
坝, 总体上从构造高部位向低部位物性变差( 1 。 表 )
表1 曙一 区超稠油油藏参数
明显改善( 2 表 ) 在制定射孔方案时, 在预留出二次 射 孔厚 度 的情 况下 , 尽量 保 证 一次 射 孔 的厚 度 或 实
表3 互 层状超稠油油藏射孔组 合、 净总比对 比
2 3 纵 向动 用程 度 低 , 窜影响程 度逐 渐年 加大 . 汽
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 根据吸汽剖面监测显
示, 个别单层吸汽百分 比达到5 以上 , o 油层纵 向动 用程 度为 6. 。 8 6 由于 纵 向动用 程度 存在 较大 差异 , 导致高渗单层突进形成汽窜 , 影响产量逐渐增加 , 汽
3 3 应 用 组 合 式 吞 吐 技 术 .
3 31 平面 组合 式吞 吐技 术 。 面组 合式 蒸气 吞 吐 .. 平 技 术Ez 理 是 通 过 相 对 集 中 的 注 汽 , 立 集 中温 1 ,原 建 场, 提高 了 油层注 入 蒸汽 的热 利用率 , 从而 达到 改善 油 井生 产效 果 的 目的 。 实际 实施过 程 中 , 在 根据 油井 的分布 、 孔层 位和 汽窜状 况 , 射 将互 层超 稠油划 分 为 2 个 单 元进行 实 施 。 2 以杜 8 —5 —4 4 1 7井组 为例 , 该井 组 由杜8 4兴 隆 台1 2口井 组成 , 5周期 进入 递减 , 在 8周期进 行 了组 合 式 吞 吐 , 8 9周 期 产 油及 油 汽 比再 次 出现 高 峰 在 、
3 32 介 质组合 式 吞 吐技术 .. 3 32 1 油层预 处 理技 术 . .. 油层预处理技术[是在利用有机复合处理剂溶 3 ] 解、 清洗岩石表面原油及重质成份, 疏通渗流孔道 ,
曙一区中深层稠油藏改善高周期吞吐效果技术对策

加 , 期 采油 、 周 周期 采水 、 回采水 率 、 汽 比等开 发指 油 标均 呈规 律性 变化 。超 稠油蒸 汽 吞 吐进入 高 轮 阶段 后 , 吐效果变 差_ , 吞 3 主要 表 现 为周 期 升 ( 1 , 期 生 产 时 间延 图 )周
周期
1 0 83 8×1 t 0 。储 层 物性 均较 好 , 为高 孔 隙度 、 渗 高 透率 储 层 。平 均 孔 隙 度 2 . , 透 率 1 0 2× 76 渗 .6
1 3 pm 0I 。油层 原 油密 度 高 ,O ℃时 的密度 平 均 大 2
.
图 1 超 稠 油 周 期产 油量 、 汽 比 、 本 关 系 曲线 油 成
2 影 响 因素 分 析
2 1 采 出程度增 大 、 井含 油饱 和 度降低 . 近
随着 超 稠 油蒸 汽 吞 吐采 出程 度 的不 断增 大 , 近 井地 带含 油饱 和度 明显 降低 L 。通 过 对 曙 1—3 — 4 ] 6 74 0 5井 组 高轮 阶段 ( 均吞 吐 8轮 ) 值 模 拟 , 以 平 数 可
于 1 0g c ; . /m3 粘度 高 ,0C脱 气原 油粘 度平 均在 1 5口 O ×1 a・ 0 mP S以上 ; 固 点 高 , 均 在 2 凝 平 5℃ 以上 ; 含蜡 量低 , 均 在 2 左 右 。油 水 界 面 主要 受 构 造 平 和岩 性控 制 , 边底 水 中厚 层状 超 稠油油 藏 。 属 17 9 5年初发 现该 油 藏 , 9 5年 采用 与普 通稠油 19 不 同的真 空隔 热注 汽管 柱及 井 下越 泵 电加热 井简 降 粘技 术蒸 汽吞 吐口 试 采 成 功 , 稠 油 开发 取 得 突破 超
井 吞 吐开发 。
余油存在 。进一步研究表明蒸汽吞吐随吞吐轮次的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稠油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蒸汽来加热油砂,从而降低油砂的粘度,使得其能够被抽取。
然而,在使用蒸汽的过程中,会发生热量的损失,这会影响到开采效率和成本。
1. 管道输送损失:在将蒸汽输送到开采现场的过程中,由于管道摩擦等原因,会导致热量的损失,从而影响蒸汽的到达温度。
2. 锅炉效率:稠油开采中需要使用锅炉进行蒸汽生产,如果锅炉的效率低下,会导致能量的浪费,从而增加了热损失的数量。
3. 使用的热媒体:稠油开采过程中一般会选择使用水蒸气作为热媒体,但是如果水蒸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或其他杂质,就会导致热量的损失。
4. 开采现场的环境因素:稠油开采现场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蒸汽吞吐热损失。
例如,如果开采现场周围的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导致热量的损失。
为了减少蒸汽吞吐热损失,需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优化管道输送:采用优质的管道材料,减少管道弯曲和摩擦,以降低输送损失。
2. 提高锅炉效率:采用高效节能的锅炉,以及合理的锅炉调节和维护,能够大幅度降低热损失。
3. 优化热媒体:进行水蒸气的净化等处理措施,以降低杂质含量,从而减少能量浪费。
4. 优化开采现场环境:例如,在温度过低的地区,可以采取加热措施,以提高蒸汽的传热效率;在温度过高的地区,可以采取降温措施,以防止蒸汽的热损失。
综上所述,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稠油开采的效率和成本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要想有效减少热损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改进措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超稠油藏开采规律分析

超稠油油藏开采规律分析一、开发历程及开采现状曙一区超稠油油藏发现于七十年代后期,当时由于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及工艺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工业油流。
八十年代后期,辽河油田与加拿大联合开展了“曙一区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开发可行性研究”,对部分井进行重点取心及蒸汽吞吐试采。
九十年代初,随着开发工艺技术的提高,并根据超稠油开发可行性研究成果及曙1-36-234井蒸汽吞吐试采成功,向国家储委申报杜84块、杜212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但由于工艺技术的原因,开发工作并未开展。
1996年6月4日,杜84块曙1-35-40井采用“越泵加热降粘举升工艺”进行蒸汽吞吐开采获得成功,该井第一周期累积注汽2444t,生产了146d,平均日产油12.4t/d,累积产油1812t,使超稠油开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打开了曙一区超稠油开采局面。
此后,相继投入开发了杜229块、杜84馆陶油层,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截止到2002年底,辽河油区曙一区超稠油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672×104t,动用石油地质储量6631×104t。
由于各种开采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开发水平的提高,目前年产油量达到200.8×104t,已建成250×104t以上生产规模。
二、地质情况简介曙一区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齐曙上台阶,是辽河油田稠油最富集的区块之一,构造面积约为45Km2,纵向上共发育了六套含油层系。
曙一区兴隆台油层砂体主要分为砾岩、砂砾岩、砾质砂岩、含砾砂岩、含泥砾质砂岩、含泥含砾砂岩、砂岩、不等砾砂岩、含泥砂岩九类,泥质含量7~12%;粘土成分分别为:蒙脱石62%、伊利石23%、高岭石9%、伊蒙混层和绿泥石9.5%;有效孔隙度26~33%,渗透率988~2133×10-3μm2,含油饱和度60-65%,属大孔、高渗储层;50℃时原油粘度平均为20×104mPa·s,20℃时密度为1.0-1.01 g/cm3,胶质沥青质含量49-59%,凝固点25.0℃,含蜡量2.0%;地层温度为38℃-45℃,地温梯度3.8℃/100m;原始压力8.6Mpa,压力梯度1.015MPa/100m,三、超稠油生产特点曙一区超稠油地面脱气原油粘度高达20×104mPa.S左右,流动性能很差,可流动温度在80℃左右。
超稠油组合式吞吐在曙光油田的应用

*(3.$'&.&/B3KLFK73GPUK3SF7@FLFSF43UPFB7FEEF673E`GBC43BC7=GQAUFK@F=SM3G4GB2@ACA=BC3G4EGF4L!GBSGFT 3E7@FUK3O4FPQ3EABFSFBLFSF43UPFB73E3G44=MFK!QFSFKFGB7FKTF446@=BBF4GBC=BL43T UKFQQAKFUK3LA67G3BGB 7@F63AKQF3ELFSF43UPFB7!7@KFFVGBLQ3E63POGB=7G3BQ7F=P @AEE=BLUAEETG7@U4=BF!4=MFK=BL PFLGAP TFKF AQFL3B7@FO=QGQ3E=B=4MQGQ3EKFQFKS3GKLFSF43UPFB7!TF44QU=6GBC=BLQ7F=PGBcF67G3BU=K=PF7FKQ5,@F63POGR B=7G3B3E3G4TF44QTG7@QGPG4=KU@MQG6=4UK3UFK7GFQ=BLGB7FKEFKFB6FGQGBcF67FL73CF7@FK5,@F43T UKFQQAKFTF44GQ GBcF67FLEGKQ7=BL7@FB7@F@GC@UKFQQAKFTF44GQGBcF67FL5,@FUK3U3K7G3B3EaA=B7G7=7GSFQ7F=P LGQ7KGOA7G3BGB7@F 4=MFK63POGB=7G3B3EPFLGAP =BLQP=444=MFKQGQLF7FKPGBFLOM7@FUFKPF=OG4G7M3E7@F3G44=MFK=BL7@FLFCKFF3E Q7F=P =OQ3KU7G3B$7@F63POGB=7G3B3E6=KO3BLG3HGLFGB7@FPFLGAPGQC33L!=BL7@FFEEF673EBG7K3CFBGB6KF=QGBC GQC33L5-E7FK7@F63POGB=7G3B3EQ7F=PGBcF67G3B!7@FMF=K3E3G4TF446@=BBF4GBC=EEF67Q7@F3A7UA73E7@F3G4TF44 OM;"!#7!7@FFEEF67GSFA7G4GN=7G3B3E7@F3G44=MFKGQGB6KF=QFLOM$$^ !=BL7@F63PUKF@FBQGSFLF64GBF63B7K343E 7@FQAUFK@F=SM3G4GQTG7@GB;^ !T@G6@GQ3EKFEFKFB6F737@FGPUK3SFPFB73E7@FLFSF43UPFB74FSF43E7@FQ=PF 7MUF3EQAUFK@F=SM3G45 B2"C%$#3&QAUFK@F=SM3G4$63POGBFL@AEE=BLUAEE$63POGB=7G3B PF7@3L$2@ACA=BC3G4EGF4L$LFCKFF3EA7G4GN=7G3B
新型高温化学驱油技术改善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效果

曙 一区超 稠油 井 经过 1 0多年 开发 , 大部 分蒸 汽
吞 吐井 开采 已进 入 中后 期 , 均 轮 次 在 1 平 O轮 以 上 ,
C 2 NH。 。和 。溶 液 中 的 聚 合 物 、 面 活 性 剂 、C 2 表 0 能 够形 成 大量 、 稳定 的泡 沫屏 障 , 地层 内形成贾 敏 在 效 应[ , 3 对地 层具 有一定 的暂 堵作 用 , ] 以这种 方式 形 成 的气 一液 泡 沫系统 对后续 注 入 的蒸 汽产 生 附加 压
油 高轮 井吞 吐 效果 提 供 新 的 技 术 途 径 , 稠 油 开 采 领 域 具 有 广 阔的 应 用 前 景 。 在
关键词 : 高温 化 学驱 油 荆 ; 面活 性 荆 ; 合物 ; 表 聚 超稠 油 ; 油 效 率 ; 汽吞 吐 驱 蒸
中 图分 类 号 : E 5 . 3 T 374 文献标识码 : A
暴 露 出来 油 层动用 不 均 , 地层 压力 下 降 、 地层 亏空 加
大、 地层存 水 增多 等矛 盾 , 而导致 超稠 油 高轮次 井 从
周期 产 量 、 油汽 比逐 轮下 降 , 蒸 汽吞 吐效果 逐轮 变 使
差 。针对 上 述影 响超 稠油 蒸汽 吞 吐开采 效果 变差 的 因素 , 近几 年研究 成 功 的三元 复合 吞 吐 、 汽吞 吐添 蒸
1 主 要 机 理
1 1 调 剖 作 用 .
2 现 场 试 验
2 1 试 验 井基 本情 况 . 现 场共 试 验 2口井 , 别 为杜 8 分 4—2 9—1 1井 1
和 杜 8 —5 4 3—6 9井 。
2 1 1 杜 8 - 2 - 1 1并 .. 4- 9 1
原有 自生气体 驱 油技 术 主要 由尿素 、 催化 剂 、 表 面活 性剂 等物 质 组 成 。增 压 助 排 效 果 明显 , 调 剖 但 作用较 差 , 为此 在原 有 技术 基础 上 , 增加 了聚合 物体
超稠油水平井非烃气提高单井产量研究

超稠油水平井非烃气提高单井产量研究辽河油田所辖的曙一区超稠油油藏已经整体进入到了吞吐后期阶段,水平井在渡过上产高峰期以后,整体上也呈现出了递减趋势,油汽比降至0.25,主要原因是地层压力低、油藏动用不均、地层存水多等。
本文通过非烃类气体辅助蒸汽吞吐增产工艺技术研究,不断丰富现有的超稠油增产配套工艺技术体系,确定了非烃类气体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机理及注入气体类型,并制定了与该技术配套的准确工艺参数和有效工艺流程,现场试验效果显著。
關键词:超稠油;水平井;非烃气;增产辽河油田所辖的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经过近20年的滚动开发,蒸汽吞吐区域的采出程度已达到28.6%,油汽比降低到0.30左右,已经整体进入到了吞吐后期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水平井在渡过上产高峰期以后,整体上也呈现出了递减趋势,油汽比降至0.25。
分析认为造成水平井吞吐效果逐年变差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压力低、油藏动用不均、地层存水多等等,但是目前现阶段最突出的矛盾是“低压”(仅为3.0~3.5MPa),造成油层的驱动能量明显不足,常规调剖增产技术已难以满足开发需求,亟需转变技术思路,研究新技术,达到“补压、提效、增产”的目的。
1 技术思路首先筛选出适合油藏条件的发泡剂体系,将药剂体系与前置液先注入井底,然后注入氮气,形成氮气泡沫体系,减缓气体反排速度,避免压力下降过快,对高渗层进行暂堵。
当井口压力达到设计值时通过药剂与气体的协同作用,改善超稠油水平井吞吐效果,提高水平井产量,达到补压、增产的作用。
2 室内实验研究2.1 發泡剂的筛选发泡剂除了要有良好的耐温性外,必须发泡体积大,泡沫均匀,稳定性能好既泡沫的半析水期,越长越好,我们取A、B、C、D四种发泡剂分别配成10%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加热到280℃,恒温72小时冷却取出与没有做耐温试验的发泡剂都配成0.5%的溶液做对比实验,见表1(按Q/CNPC-LH0594-2010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发泡剂B的发泡体积、耐温性半析水期都好于其它三种。
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及措施探讨

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及措施探讨
稠油井蒸汽吞吐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开发方法,它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来减低稠油
的黏度,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在实际操作中,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较多,包
括温度、压力、岩石性质、油层厚度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措
施来改善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
温度是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稠油的蒸发和
流动速度,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提高注汽温度是改善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用提高注汽温度的方式,比如增加注汽蒸汽的温度或者提高注汽比例。
岩石性质也是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性质会影响蒸汽吞吐
的渗透能力和传输速度。
在岩石疏松度较小的地层,蒸汽的渗透能力较小,导致蒸汽吞吐
效果不佳。
选择适合蒸汽吞吐的岩石层是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
油层厚度也会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
较薄的油层容易形成均匀的温度和压力分布,使得蒸汽吞吐效果较好。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较薄的油层进行蒸汽吞吐,以提高蒸汽
吞吐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稠 油蒸汽 吞 吐各项产 量指标 随吞 吐周 期 增加 呈
收稿 日期 :2 1 —0 3 ;改 回 日期 :2 1 一O 0 1 5— 1 0 1 8—2 9
基金项目:辽河油 田 “ 提高稠油 、超稠油蒸汽吞吐效果技术研究与应用” (0 9 3 。 2 0 7 ) 作者简介:马占河 ( 9 6一) 17 ,男 ,工程师 ,热能工程专业 ,从事热能工程相关研究 和生产工作。E—m i e rie@16 cr a :bf g n 2 . o l o v n
段存在 的问题 ,并结合油藏 实际 ,制定相 应对策 ,指 导曙一 区超稠 油 的高效开发 ,对 同类型超稠 油油藏 蒸
汽 吞 吐 开发 具有 较 强 的借 鉴 意 义 。 关 键 词 :超 稠 油 ;蒸 汽 吞 吐 ;生 产 规律 中 图分 类号 :T 3 5 E 4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7 —11 (0 2 0 0 7 — 4 6 1 2 1 2 1 ) 1— 0 1 0
例 , 隆 台油 层及 馆 陶油层 原 始温 度 为 3 兴 6~3 I, 8c 油 = 层温度 下 的脱 汽油 粘度 为 2 0×1 M a・ 以上 , 层 0 P S 油 条件下 几乎 没有 流动能 力 。与普通 稠油 相 比超 稠油 开 采具有 流 动温度 高 、 动 温差 大 的特点 I4, 启 3 ̄开采 过 程 , 需全程 伴热 保温 , 以保证 原 油的流 动性 。杜 8 4块兴 V I
质 +沥青 质含 量在 5 % 以上 。原 油 具 有密 度 大 、 度 0 粘
高 、 固点高 、 凝 胶质 +沥青 质含 量高 、 蜡量 低 的特点 。 含 曙一 区超 稠 油 在 地 层 温 度 下 粘 度 虽 然 很 大 , 但 原 油 对 温 度 的 敏 感 性 很 强 。在 地 层 条 件 下 粘 度
— —
以 辽 河 油 田 曙 一 区 为 例
马 占河
(中石 油 辽 河 油 田公 司 , 宁 盘 锦 14 1 ) 辽 2 00
摘
要 :超稠油蒸汽吞吐生产过程 可划 分为不 同的阶段 ,充分认识 各阶段 的 生产 规律及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制定相 关措施对策对 于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有着重要的 意义。通过 曙一 区超稠 油蒸汽吞 吐 生产特征 的研 究,总结了超稠 油蒸汽吞吐的生产规律 ,理 清 了不同生产阶段各 项生产 参数的 变化 趋势 ;分析 了各吞吐 阶
7 2
资源 环 境 与 工 程
抛 物 线 型 变 化 , 致 可 划 分 为 三 个 阶段 , 大 即初 级 阶段 ( 2周期 ) 高峰 期 ( 1~ 、 3—5周 期 ) 递 减 期’ 、 ( 6~l 0周
第2 6卷 第 1 期 21 02年 2月
资 源环 境 与 工程
Re o c s En io s ure v rnme t& En i ei g n gne rn
Vo. 6, .1 1 2 No F b.2特点 及 措 施 对 策
3 7℃ 。相对 齐 4 、 6 等普 通 稠油 和特 稠 油 而言 , 0杜 6块 蒸汽吞吐生产 时间短 、 产油量低 、 油汽 比低 ( 表 1 。 见 )
表 1 不同类型稠油 生产特征统计
Ta l S ai t s o r d cin c a a t r t so ifr n y e o e v i be1 ttsi fp o u t h r c e i i fdfee ttp fh a y ol c o sc
陶油层平均孔 隙度 3 . %, 6 3 渗透率 5 5 / 油藏地 .4 z ; m 层压 力 系数约 为 0 9 。在 流 体特 征 上 , 油全 分 析 统 .5 原
计结 果表 明 ,0℃ 时原油 密度一 般 >1g e 5 【时 2 / r ,0 c a =
地 面脱 气原 油 粘 度 一般 在 5×1 一 3×1 MP s 0 2 0 a・ 。 原 油含蜡 量一 般 在 2 左 右 , 固点 在 2 C左 右 , % 凝 0c 胶
降至 5 0 P ・ 左右 , 0M a S 0 当温度升至 10o 时, 0 C 粘度在 1 0 a・ 以下 , 合于 注蒸汽 热采 。 0MP s 5 适
2 超 稠 油 蒸 汽 吞 吐生 产 特 点
. 启动压 差大 初期 注汽 到油井 最后 衰 竭可 划分 为 不 同 的开 发 阶 2 1 流 动温 度高 , 曙一 区超 稠 油特殊 的油藏 条件 及油 品性 质使 蒸 汽 段 J各个 阶段 的生产 特点存 在较 大差异 。因此 , , 有必 4块 为 要研 究超 稠油 油 藏蒸 汽 吞 吐各 开 发 阶 段 的 生产 特 征 , 吞吐 开发具 有独 特 的生 产特 点 和规 律 。 以杜 8 分析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制定相 关措 施对 策 , 导超 稠油 指
组油层 的原 油 可 流 动 温度 为 7 以上 , 动 温 差 为 5 启
油藏 蒸汽 吞吐 开发 。
1 地 质 特 征研 究
曙一 区位 于辽 河坳 陷西 部 凹陷 西 部斜 坡 带 中段 , 主要 含油层 为 古近 系的沙河 街组 的兴 隆 台油 层 和馆 陶 组 的馆 陶油 层 , 藏埋 深 50~110m。在 油 藏 特征 油 5 5 上, 研究 区油藏 属正 常温压 系统 、 L 渗 型储层 。馆 高孑 高
0 引 言
辽河油 田曙一 区原油具 有高 密度 、 粘度 的特 性 , 高 在原 始 状 态下 不 能 流动 ¨ , 于 高 丰度 大 型超 稠 油 油 J属 藏, 主要采 用 注蒸 汽 吞 吐方 式 开 采 。蒸 汽 吞 吐 开 发从
>1 0×1 a・ 的原 油 , 0 MP s 当温 度 升 至 6 5℃ 时 , 度 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