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曲艺的发展与思考

合集下载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宁夏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音乐深受世人喜爱。

宁夏有着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包括民族音乐、戏曲、舞蹈等,这些资源为宁夏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对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传统音乐、戏曲和舞蹈是宁夏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宁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资源整合不足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分散在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资源整合不足。

各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表演、展示和传承工作相对独立,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2. 旅游产品单一目前,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主要以观赏表演为主,缺乏互动体验和深度挖掘。

游客在体验传统音乐文化时,除了观赏表演,很少有机会参与更难以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历史渊源。

3. 宣传推广不足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工作相对滞后,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很多游客对宁夏传统音乐文化了解不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以上问题导致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资源整合针对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分散的现状,应加强各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可以建立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数据库,统一规划和管理资源,实现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4. 发展文化创意产品除了传统的旅游产品,可以开发一些文化创意产品,将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

比如开发以传统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美食等,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购买。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宁夏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包括宁夏民间乐曲、群众艺术等。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这些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被开发成为了旅游景点、演出等。

1. 旅游景点宁夏各地都将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开发成了不同的旅游景点。

例如,灵武市的“宁夏草原牧歌主题公园”便是将宁夏民间乐曲与美食、民俗等相结合而成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鼓楼、钟楼等建筑也成为了游客品味古老民族建筑风貌的景点。

2. 演出表演宁夏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也被用于演出表演。

例如,固原永宁湖畔的“漫香湖旅游文化区”,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夏日音乐会,邀请国内外的音乐人演出,让游客享受到不一样的传统音乐文化盛宴。

不过,虽然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已经初见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完善规划宁夏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完善规划。

规划需要明确旅游景点的定位、目标群体、目标市场等。

只有更好地调整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向,并在规划中做好考虑用户体验和旅游市场商业运作的平衡,才能更好地落实旅游开发。

2. 提升服务质量在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提升服务质量。

比如,景区解说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知识,能够提供精准细致的服务,而安全、卫生、交通等问题也要得到充分的考虑,以打造一个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和旅游体验。

3. 建立核心竞争力在大范围的事情较难改变时,宁夏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可以考虑从局部开始,建立核心竞争力。

例如,建立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厅或音乐文化博物馆,打造一批精准定位、良好服务的演出品牌,以促进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独立、内生式的发展。

结论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新的理念与策略去引领,既要确保文化传承,又要注重经济效益。

这需要政府、旅游从业者的支持,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以便推动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迈上新的台阶。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是宁夏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

目前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主要表现为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不平衡。

一方面,宁夏的杂技、腰鼓、马头琴等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成立了一些民间艺术团体并定期开展演出活动,吸引了一定的游客参观和欣赏。

一些传统音乐形式被遗忘或流失,无法展示给游客,使得这部分宝贵的音乐文化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还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

传统音乐表演团体的继承者和从业人员大多是民间爱好者,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表演技巧和演出质量参差不齐。

这给宁夏传统音乐文化的推广和旅游开发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还存在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仍停留在传统的演出和观赏层面,缺乏多样化和创新性的旅游产品。

这使得游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也限制了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有几点对策可以提出。

加强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宁夏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应该注重对传统音乐表演形式的保护和传承,加大对相关团体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扶持力度,确保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能够得到长久的保存和发展。

提高传统音乐表演团体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建立相关的专业培训机构和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传统音乐表演团体的演出质量和艺术水平,提升宁夏传统音乐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创新传统音乐文化的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演出和观赏形式,可以开发更多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如互动体验、音乐文化交流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风俗习惯等元素,在音乐表演中融入更多宁夏的特色,使得传统音乐文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关于宁夏坐唱的几点思考

关于宁夏坐唱的几点思考
◎艺 术 研 究 ◎
戏 曲艺术
关 于 宁 夏 坐 唱 的 几 点 思 考
甘 霖
( 宁夏艺术剧院 , 宁夏 银川7 5 0 0 0 0 )
摘 要: 宁夏 坐唱是 宁夏一个最具地方代表性的曲 艺形式 , 深 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喜 爱, 它语言 生动 , 幽默风趣 , 并在专 业 曲 艺 工作 者 的 继 承 发 展 和 推 陈 出新 上 创 作 积 累 了很 多 优 秀 曲 目, 对 宣传 宁夏 起 到 了很 好 的 作 用 。为 了 宁夏 坐 唱 更 好 的 发 展 , 我 认 为 有 必要 建 立 宁夏 坐 唱 专 业和 业 余 的培 训 , 狠 抓 宁 夏 坐 唱 新 曲 目的 创 作 和研 究 实验 宁夏 坐唱 艺术表 现 上 的创 新 。 关键词 : 宁夏 坐唱 ; 创作 ; 创 新
宁夏坐唱是深受 当地群众欢迎的传统民间曲艺形式 。它语 言生动 、 幽默诙谐 , 经专业曲艺工作者多年的继承发 展和推陈 出 新, 为反映现实生活 、 歌颂新 时代 , 创作积 累了一批优 秀曲 目, 演 出取得 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益 。在参加全国的会 演和 比 赛 中, 均获得过很好 的成绩 , 是宁夏一支最具地方代表性 的曲艺 奇葩 , 对宣传宁夏起 到了很好的作用。 1 建 立 宁 夏 坐 唱专 业和 业余 演 员 的 培 训机 制 每一种曲艺 形式 的继承 发展最 主要 的是极 力培养 优秀 演 员 。 目前 , 宁夏能表演宁夏坐唱的演员少得可怜 , 呈一花独放 的 尴尬状态 。要解决这个 问题 , 应建立一个培养演员的有效机制 。 3 ) 像表演小 品一样 , 按脚本需要设定角色 , 是文化主管部 门应把培养 宁夏坐唱演员作为一项重要工 多做一些形体表演 。 根据现场条件 , 增设 一些 简单 的道具 , 以增强 艺术表 现力 。总 作来抓 。首先责成银川 艺术 中心为专业 演员指定 或 自招 学员 , 之, 尽力在原宁夏坐唱“ 说、 噱、 弹、 唱” 的技艺基础上 , 加 上“ 表” 进行一对一的培训 。其次 , 要求全 区各文化馆 、 站积极发现挑选 ( 肢体表演 ) 的技艺要求 , 使其 在艺术形式上得 以拓展 。我 国的 有一定特长的文化活动积极分 子 , 辅导 他们学 习宁夏坐 唱。专 些地方剧 , 就是再简单 的说唱形式基础上 , 经过吸收借鉴其他 业和业余的培养 , 都要订立具 体 的计划 和 目标 。文化 主管部 门 艺术形式的艺术表现方法 , 与 自身很好结合 , 融合贯通 , 逐步发 应进行督导 , 检查落实 、 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和 困难 。二是 宁夏 展形势一套 独有 的表演艺术形式而成为新剧种的。 坐唱演员要具备的艺术 素养较多 , 如“ 说、 噱、 弹、 唱” 等, 每个学 ( 2 ) 音乐 的创新。宁夏坐 唱的音乐大都用 当地民歌加工发 习者不狠下几 年功夫 , 是不能胜 任演 出的。其 中“ 弹” 是 指三弦 展而成的 , 应该 说 是 很 不 错 的 , 宁夏坐唱是用 方言说和 唱, 与 当 的演奏 。三弦表现力 丰富 , 很适于 曲艺说 唱的伴奏 。但演 奏技 地 民歌的音调是完全吻合的, 因此 , 说和唱的音调是交融 的。但 巧是较难 的 , 是宁夏坐唱演员较难掌握的技艺 , 必须有合格的优 适合现代群众 的艺术 口味, 在音乐上也应有 秀教师指导 , 学员经过有恒心 、 有毅力 的坚持练 习 , 才可 能纯熟 为 了表现现代生活 , 所发展。可采用现代歌曲 , 包括流行 歌曲的一些节奏 和旋律片 掌握。这需要 文化 主管部 门牵头 , 各文化馆、 站与银 川艺术 中心 段, 与本地 民歌曲调有机结合 、 自然衔接 , 运 用到宁夏 坐唱音乐 配合 , 定期举办宁夏坐 唱演员培训班 , 有计划地分批 次对 业余演 以丰富宁夏说唱音乐的表现力 , 增强艺术效果 。 员进 行三弦等各方面技艺的教学辅导 。三是文化主管部 门要根 的创编中 , ( 3 ) 语言 的运用。宁夏坐唱是用方 言演唱的 , 离开方 言, 其 据情 况组织各种形式 的宁夏坐唱 的学 习观摩和交 流演 出, 时机 特 色 就失 去 了 , 但 听 不 懂 宁夏 方 言 的 人就 没有 兴 趣 。 为 此 , 在 演 成熟举 办专业会演 , 通过 会演发现 和表彰在 宁夏 坐唱培训工 作 出中 , 对一些难懂的方言 , 用普通话巧妙穿插其 中, ( 如宁夏坐唱 中的优秀工作者及优秀 学员 , 以促 进培训工作 健康发展 。只要 “ 百字经” 运用的那样 ) 对方 言进行 简要地诠 释 , 使 听懂宁 夏方 相关 部门认真努力 , 扎扎 实实工作 , 一定能在 几年后 , 培养 出一 言的周边地 区群众也能听懂 , 则可以大大增加观众群 。 些合 格 的 宁夏 坐 唱 演 员 。 宁夏坐唱在全国来 说是一个小 曲种 , 而对宁夏来说是 一个 2 狠抓宁夏坐唱新 曲目的创作 大 曲种 , 它扎 根 在 宁 夏 文 化 的 沃 土 中 , 具 有 顽 强 的 艺术 生 命 力 , 每种 曲艺形式 的发展 , 离不开 曲目的推陈出新 , 新 曲 目是 曲 我们已经看到全国有的地方曲种 由于不 注意引导扶持 , 助 其发 艺发展 的载体 。宁夏坐唱只有 在曲 目中不继 丰富 出新 , 才能 长 展, 逐步消亡 了, 对 当地的文化生活和地 区形象造成 了不可估 量 盛不衰 , 否则会逐步消亡的。 努力扶持发展宁夏坐 唱, 是地区需要 、 时代需要 , 曲艺演员 的成长是离不开曲 目的积累 , 每一个新曲 目, 对 演 的损失 。因此 , 更是人 民群众 的需要 。这个历史 责任 , 我们一定要很好 的承担 员都可能提出不同或新 的表演要求 。演员在各个 曲 目的演 出中 为宁夏坐唱继 承发展和繁荣 , 努力工作 , 做 出应有 的贡献。 纯熟技艺 , 提高表演水平 , 成 就为优秀演员 。因此 , “ 出新” 至 为 起来 ,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新思维解读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新思维解读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新思维解读宁夏传统民歌是宁夏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在民间流传中逐渐兴起,为宁夏传统民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二度创作”不仅是对传统民歌的传承和保护,更是一种新思维的解读和创造。

宁夏传统民歌是宁夏回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它既反映了宁夏回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风情,又揭示了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宁夏传统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和时代特征。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宁夏传统民歌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它们原本的表达方式和观众。

为了使传统民歌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需要有一种新的思维来解读和创造。

“二度创作”是一种对宁夏传统民歌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将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舞蹈、影视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使宁夏传统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通过“二度创作”,传统民歌得以进一步传播和流传,不仅满足了现代观众对艺术形式的需求,也增加了传统民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度创作”也为宁夏民歌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度创作”不仅是对传统民歌的“再创作”,更是一种新思维的解读和创造。

通过对传统民歌的反复研究和深度理解,艺术家们能够发现传统民歌中蕴含的丰富意象和情感,将其进行拓展和延伸。

艺术家们可以通过改变曲调、节奏、编曲等手法,使传统民歌更加符合现代音乐的审美要求;他们也可以通过更具创意的舞蹈和表演形式,将传统民歌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地呈现出来。

这种新思维的解读和创造不仅为传统民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艺术创作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宁夏小曲的发展历程

宁夏小曲的发展历程

宁夏小曲的发展历程
宁夏小曲历史悠久,起源于宁夏土著汉族和回族的民间艺术。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演风格在中国乐坛享有盛誉。

宁夏小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在那个时期,它在皇宫和庙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曲的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等,以及常见的器乐伴奏。

它通常以情感细腻、抒情慷慨为特点,歌词常常描绘爱情、家乡和社会生活等主题。

20世纪初,宁夏小曲开始进入电台和录音室,通过新兴的媒体传播,使得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种音乐形式。

此外,宁夏小曲还与其他地方音乐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吸纳了不少外来的元素,使其更加多样化。

到了20世纪50年代,宁夏小曲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成立了宁夏小曲艺术团。

该团队将小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表演形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和演唱规范。

艺术团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小曲的发展和传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宁夏小曲开始在国内外进行巡回演出,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和粉丝。

同时,一些有影响力的小曲艺术家也崭露头角,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达逐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至今,宁夏小曲仍然在宁夏地区保持着盛行,每年都有一系列的演出和比赛活动。

它成为了宁夏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为其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宁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拥有丰富的传统音乐表演、音乐乐器、音乐民俗等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宁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管理、市场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对策来推动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1.资源丰富多样: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包括宁夏回族音乐、宁夏纳西族音乐、宁夏土家族音乐等多种音乐表演和音乐乐器,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2.旅游开发滞后: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缺乏市场宣传和推广。

3.文化传承不足: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文化传承存在一定问题,许多传统音乐表演、音乐器乐等传统技艺逐渐失传。

4.管理体制不完善: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相对滞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高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吸引力。

三、结语
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宁夏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宁夏文化产业的繁荣。

希望宁夏能够在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实现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摘要】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是宁夏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民族特色。

在旅游开发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宣传不足、设施不完善等。

为了推动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如加强宣传推广、完善配套设施、培训专业人才等。

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工作,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努力,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未来的重点方向应该是提升游客体验,创新传统文化产品等。

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策、旅游体验、保护与传承、发展前景、重点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浅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宁夏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歌舞、器乐、戏曲等形式,展现出宁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目前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开发不够全面、宣传推广不足、景点设施老化等。

为了推动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

应加强资源整合,将各种形式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

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关注。

还应加大对景点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虽然存在问题,但发展潜力巨大。

只要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加强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宁夏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必将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为宁夏的旅游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现状分析宁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融合了回族、汉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具有独特的民俗特色。

宁夏的山歌、马头琴、弹唱等传统音乐形式被广泛传承和发扬,成为宁夏独有的音乐文化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曲艺的发展与思考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

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曲艺这朵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也在宁夏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宁夏曲艺的历史宁夏是我国文化发祥地之一,从境内不同时期遗留文化遗址和艺术残片中,也发现了曲艺的形式和影子。

从贺兰山岩画遗存中,可以看到周秦时期《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场景。

在北魏墓葬和北周墓葬出土漆画、乐人俑以及一些实物中,也发现了曲艺的雏形。

唐代时期宫廷乐舞、变文讲唱、曲艺杂戏,如《西凉伎》《泼水乞寒》《孟姜女》《立唱梁州哥》《踏摇娘》等,在西北一带已经广为流传。

唐代的名人诗句和史料记载,也都反映了宁夏当时的曲艺实况。

11 世纪,西夏时期佛教活动鼎盛,各种艺术形式在弘扬佛法、服务于佛教的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自身,不但有佛教音乐、仪典和法会“曲牌” 、“经歌”,还有曲艺形式的叙事性说唱一一变文话本俗讲等。

在宁夏海原县出土的西夏男童持鼓说书俑,充分说明了在西夏时期,宁夏的曲艺表演已经趋于成熟。

元代是北杂剧和散曲兴盛的时代,元曲中常用的曲牌,如“破布衫” “耍孩儿” “麻木黑当当” “清泉当当”等,在宁夏演变扎根。

现在,宁夏本地人还仍习惯把曲牌称为“当当”、小曲子俗称“小当子”。

明朝时期,南方人移居宁夏,人口增加,宁夏各地的庙会也逐渐多了起来。

为了助兴,人们用宁夏固原、隆德一带流行的山歌小调编演故事。

曲子多为祈福、避祸,或编演故事、劝人向善等,这就是最早的隆德曲子。

清朝时期,宁夏银川平原农业生产生活相对繁荣稳定。

甘肃民勤的民间曲艺人、州的民间卖唱艺人、陕北的民间说书艺人、甘肃的道情民间艺人等,到宁夏各地赶庙会、卖艺讨生活,经过和本地的方言、小曲相互借鉴影响,宁夏小曲、宁夏道情(也称麻黄山道情)、隆德小曲、盐池说书、讲故事等表演形式,已经趋于完善,并且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奠定了宁夏曲艺地方曲种的形成。

清代,八旗官兵及家属驻扎满城,这些官兵带来了子弟书、八角鼓、太平鼓、好来宝等曲种。

这时期,宁夏城乡已经有许多曲艺班社活动,主要有银川的张格子班、蒋麻子班和新城的卓格儿班等。

民国初期,伴随着京津冀等商号在宁夏的设立,一些外地曲种也随之流入宁夏。

天津女艺人王子君来宁夏演唱梨花大鼓、京韵大鼓,河南坠子艺人贵宝、进玉二姐妹演唱河南坠子,以及评书演员马玉明、李世平来宁夏说书。

他们在宁夏境内唱堂会、进戏园,在银川街头撂地演出。

民国时期,宁夏本土的曲艺曲种仍按照固有的风俗习惯正常演出。

但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马列主义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早期影响,宁夏曲艺作品的思想性有了很大提高。

关注现实、批判揭露黑暗、充分反映老百姓的心声,成为这时期宁夏本土曲艺曲种创演的重要特色。

1920 年,海原发生大地震,宁夏小曲艺人编创了《宁夏大城遭了难》广为传唱,后来随着宁夏地区军阀混战和统治者的更替,相继编创了宁夏小曲《马仲英打宁夏》《马鸿宾来宁夏》孙殿英打宁夏》等节目,反映了当时宁夏重要政治军事事件,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一些历史人物的态度。

马鸿逵统治时期,宁夏人民惨遭抓兵之苦、鸦片之害。

武义山、张有贵等宁夏小曲艺人,在银川街头编唱《马家抓兵》《拨兵小曲》《长工怨》《抽洋烟》等。

与此同时,一批反映回族生活的曲目也广泛流传,如《索菲妍诉苦》《烟花女》《满拉哥》等。

这些曲目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了较好的统一。

随着陕甘宁红色边区根据地的建立和“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县预旺的成立红军的革命故事被编创为快板和宁夏小曲在当地流传。

特别是1936 年盐池解放,宁夏小曲艺人王有编演了《红军打屈县长》《红军打花马池》,这些作品真实生动,很快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

受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鼓舞,宁夏小曲和宁夏道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宁夏小曲艺人王有,宁夏道情艺人王天玉、张斌,被请到解放区接受了新文艺思想教育创编和演出了新的曲目,如宁夏小曲《劳动英雄王科》新中国成立后,旧社会被称为“下九流” 、“讨吃的”曲艺人得到了新生,成为文艺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当时的宁夏曲艺社艺人和农民艺人;二是随军进驻城市的部队和地方被改造过的文艺团体中的曲艺工作者。

活跃在宁夏各地的曲艺班社和农民艺人,在解放初期普遍存在着管理、演唱曲目以及思想等方面的混乱现象。

针对这种状况,宁夏政府对其进行了改造,取缔了旧社会遗留的“养女” 、“浑穴”现象,对传统曲(书)目中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脏的、臭的内容进行了清理。

通过组织艺人学习,提高艺人的觉悟,要求艺人在改编传统曲(书)目的同时,多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曲(书)目。

从业人员主要有两部分,是长期活跃在宁夏各地的曲艺班经过1952 年土地改革和1955 年的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民艺人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有了保障,大部分艺人不再外出行艺讨生活,只是在田间地头或逢年过节自娱自乐。

从此,宁夏小曲、隆德曲子、宁夏道情等地方曲种,也随着缺乏竞争和艺术交流的情势逐渐衰微。

1958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先后从西安、天津等地引进了从事河南坠子、快板书、相声、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艺人,加入到银川曲艺队。

这些艺人的到来,壮大了宁夏曲艺工作者的队伍,同时也改变了宁夏曲种少、专业演员少的局面。

1965 年,在一系列政治运动影响下,银川曲艺队被撤销。

“文化大革命”期间,宁夏曲艺事业陷入瘫痪,专业曲艺演员受到迫害,或改行或返回原籍,曲艺事业进入了不正常的局面。

1978 年,宁夏银川市杂技团恢复并设立了曲艺队;1984 年,恢复成立宁夏银川市曲艺团,1987年更名为银川市说唱艺术团。

世纪80 年代初,宁夏专业曲艺演员在宁夏小曲基础上,经过挖掘和改编,形成了宁夏新的地方曲种―宁夏坐唱,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并走向全国,涌现出了耿文清、杨国强、宋雁波、徐明智、张茂起、赵杰等中青年演员,形成了宁夏曲艺创作表演的新生骨干。

截至1985 年底,宁夏全区共有专业曲艺团体一个,从业人员余人。

1985 年,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成立,首批会员四十余人,他们是宁夏当时曲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

宁夏曲艺的现2011 年,由于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宁夏唯一的曲艺院团一一银川说唱团,被注销合并到银川艺术剧院,一部分曲艺演员退休,部分虽然还在团里,但是基本上也很少演出,剧院为了经营管理的需要,让他们从事着与曲艺不相关的工作。

专业曲艺演员年龄偏大,没有年轻人接班,面临断层的局面;曲艺演出场次有限,除了每年由协会协调组织的以欢笑进校园、下基层慰问”演出的形式演出外,曲艺演员几乎没有演出。

没有专门的曲艺演出场地,曲艺种类少。

以上因素,严重制约着宁夏曲艺事业的发展。

现在从事曲艺舞台演出的专业演员,相声演员 3 人,快板演员3 人,且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其它曲艺曲种如评书、山东快书、鼓曲类,没有演员。

宁夏坐唱也只有徐明智父子在苦苦支撑着,后继乏人。

其它宁夏曲艺曲种,已经远离观众好多年,甚至到了失传的境地。

曲艺创作人员更是缺乏。

即便是创作出作品,也是演出一两场次,或应付一下比赛或腹死胎中。

每年全国各地都有不少的曲艺比赛和展演活动。

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都积极组织参加,由于作品和演员人数有限,没有可选拔的余地,所以宁夏的参赛作品都是临时创作,或者是借用、改编以前的老作品。

小品或其他种类的演员更是五花八门,有舞蹈演员、歌唱演员、杂技演员搭凑,演过即过。

作品质量和演员的表演水平不高,因此,在全国曲艺界根本没有留下可以叫得响的宁夏曲艺作品和宁夏籍曲艺演员。

其他省市的曲艺作品和演员,都是在小剧场或不同的舞台经过无数次的摔打,比较成熟,再通过本省市层层竞争选拔,送出参加。

这样的作品和演员,在全国出名是必然的。

近几年,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每年都组织曲艺演员到外地学习、培训、观摩,并邀请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李立山、康松广等到宁夏讲课,和宁夏的曲艺演员交流。

为了出人才出作品,改变宁夏曲艺演员没有场地演出的境况,也为锻炼曲艺队伍、培养曲艺观众市场,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联合专业曲艺演员和业余曲艺爱好者,于2013 年12 月在银川市西夏区文化馆内成立了“宁夏曲艺俱乐部” ,由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补贴演出费,免收门票,并请中国曲协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题写了俱乐部名称。

该曲艺俱乐部每周坚持演出一场,三个月后,在没有观众观看的尴尬情况下停演。

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成立至今,已经是第五届,现有曲艺方面的省级会员107 人、国家级会员67 人,专业演出团体一个。

宁夏五个地级市,只有银川市和石嘴山市有曲协组织,但也很少组织开展活动;其他市没有曲协组织,更没有专业的曲艺演员,只有零星的业余曲艺爱好者。

宁夏曲艺今后发展的思考宁夏曲艺缺少在全国有影响的领军人物,更没有如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学智所说的“上台能表演,下台能创作,手下有学生,身后有理论”的大师。

做大、做强大曲种(相声、快板、评书等),推广、扶持、挖掘地方曲种(宁夏坐唱、宁夏小曲、盐池说书、宁夏道情等),是宁夏曲艺界需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和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但是也助长了鱼目混珠的所谓的艺术表现形式。

观众的索取很简单,笑并快乐。

艺术家不是这样,需要从观众的心里和笑声中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感悟,从而达到真正的艺术效果。

要让观众了解真正的曲艺:曲艺不是卖笑巧取,也不是信口开河,它是中华民族众多艺术形式之中的一朵奇葩!宁夏是一个移民地区,宁夏曲种基本都是外来的,但是它们融入到了宁夏本土语言(方言),并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色。

宁夏的民族色彩比较浓厚,这在客观上局限了大曲种的创作和发展。

提起宁夏曲艺,可能大家都知道“宁夏坐唱” 但可知没有“宁夏小曲”哪有“宁夏坐唱” 。

今天的宁夏曲艺,地方曲种比较单一,曲艺创作和表演在全国是比较落后的。

宁夏的专业曲艺人员,现在还在舞台上的不到5 人,其他院团和体制外的加起来不到20 人,能有创作能力的曲艺作者可以说几乎没有。

要想重新拾起宁夏的地方曲艺,必须广开渠道吸纳各个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宁夏的文化馆积聚了爱好文艺的演员,要把他们纳入宁夏曲艺的队伍里来。

宁夏曲艺今后的发展问题,应该从下面六个方面来解决:1、从少儿抓起,培育曲艺新苗,储备曲艺人才。

协会和文化馆、教育部门联合举办全区性的少儿曲艺比赛,两年届,力争做成宁夏的一个品牌项目。

使学生家长真正了解曲艺这门艺术,从而形成学生家长支持学生学曲艺的氛围。

2、力抓曲艺创作和表演,推培曲艺人才。

今后每年不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区内外专家为我区曲艺工作者和爱好 者进行系统的曲艺表演创作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