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带拼音
凉州词王翰拼音版古诗

凉州词王翰拼音版古诗
原文:
凉州词
táng wáng hàn
唐王翰
pú táo měi jiǔyè guāng bēi,
葡萄美酒夜光杯,
yù yǐn pí pá mǎshàng cuī。
欲饮琵琶马上催。
zuì wò shācháng jūn mò xiào,
醉卧沙场君莫笑,
gǔlái zhēng zhàn jīrén huí?
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
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
译文: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王之涣凉州词加拼音

王之涣凉州词加拼音
王之涣凉州词加拼音
王之涣凉州词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加拼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6、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2首其二拼音版

凉州词2首其二拼音版摘要:一、了解《凉州词》背景及作者二、分析第二首诗的拼音版本三、解读诗句中的意境与寓意四、总结诗歌特色及审美价值正文:【一、了解《凉州词》背景及作者】《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共计两首。
这两首诗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楼战场的情景,展现了当时戍楼士兵的豪情壮志和思乡之情。
王之涣,字季凌,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他的诗作以边塞诗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分析第二首诗的拼音版本】以下是《凉州词》第二首的拼音版本:xiáng yuè jiāng huáng jiāng shuì,chén yáo shí jiān huáng。
shuāng jiāng yuè liú shuǐ jiāng huá,qiāng xiāng zhù wéi shānshù。
qiū yǔ kāi shù fēng huáng shí,liáng yáng jiāng shì jiāng jù。
zhǐ yáo yuè cháng shì jiāng guā,zhōng qiū jiāng shì jiāng huā。
【三、解读诗句中的意境与寓意】第二首《凉州词》通过描绘秋日的边塞风光,展现了戍楼士兵在艰苦环境下的豪迈气概。
诗中“双江月流水江,强乡住为山川”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而“秋风开戍楼,凉阳将士家”则展现了戍楼士兵在战事间隙的悠闲时光。
小学唐诗三百首(带拼音)

tángshīsānbǎishǒuquánjí唐诗三百首全集chūnxiǎotángmènghàorán1.《春晓》唐孟浩然chūnmiánbùjuéxiǎochùchùwéntíniǎo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yèláifēngyǔshēnghuāluòzhīduōshǎo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lùcháitángwángwéi2.《鹿柴》唐王维kōngshānbújiànréndànwénrényǔxiǎng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fǎnjǐngrùshēnlínfùzhàoqīngtāishàng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xiāngsītángwángwéi3.《相思》唐王维hóngdòushēngnánguóchūnláifājǐzhī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yuànjūnduōcǎixiécǐwùzuìxiāngsī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záshītángwángwéi4.《杂诗》唐王维jūnzìgùxiāngláiyìngzhīgùxiāngshì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láirìqǐchuāngqiánhánméizhùhuāwèi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zhōngnánwàngyúxuětángzǔyǒng5.《终南望余雪》唐祖咏zhōngnányīnlǐngxiùjīxuěfúyúnduān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周亚夫军细柳拼音]柳的拼音
![[周亚夫军细柳拼音]柳的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0878741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d.png)
[周亚夫军细柳拼音]柳的拼音柳的拼音篇1:凉州词王之涣拼音版凉州词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拼音解读: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shān 。
qiāng dí hé 某ū yuàn yáng liǔ ,chūn fēng bú dù yù ménguān 。
凉州词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凉州词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古诗40首(带拼音)

1《江南》汉乐府jiānɡ江nán南kě可cǎi采lián莲,lián莲yè叶hé何tián田tián田。
yú鱼xì戏lián莲yè叶jiān间。
yú鱼xì戏lián莲yè叶dōnɡ东,yú鱼xì戏lián莲yè叶xī西,yú鱼xì戏lián莲yè叶nán南,yú鱼xì戏lián莲yè叶běi北。
2《chì敕lè勒ɡē歌》北朝民歌chì敕lè勒chuān川,yīn阴shān山xià下。
tiān天sì似qiónɡ穹lú庐,lónɡ笼ɡài盖sì四yě野。
tiān天cānɡ苍cānɡ苍,yě野mánɡ茫mánɡ茫,fēnɡ风chuī吹cǎo草dī低xiàn见niú牛yánɡ羊。
3《咏鹅》骆宾王(唐)é鹅,é鹅,é鹅,qǔ曲xiànɡ项xiànɡ向tiān天ɡē歌,bái白máo毛fú浮lǜ绿shuǐ水,hónɡ红zhǎnɡ掌bō拨qīnɡ清bō波。
4《风》李qiáo峤(唐)jiě解luò落sān三qiū秋yè叶,nénɡ能kāi开èr二yuè月huā花。
ɡuò过jiānɡ江qiān千chǐ尺lànɡ浪,rù入zhú竹wàn万ɡān竿xié斜。
5《yǒnɡ咏liǔ柳》hè贺zhī知zhānɡ章(唐)bì碧yù玉zhuānɡ妆chénɡ成yì一shù树ɡāo高,wàn万tiáo条chuí垂xià下lǜ绿sī丝tāo绦。
王之涣《凉州词》拼音版

王之涣《凉州词》拼音版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王之涣《凉州词》拼音版,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凉州词王之涣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yī piàn gū chéng w àn rèn shān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王之涣的这一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凉州词王之涣带拼音

凉州词王之涣带拼音凉州词王之涣带拼音王之涣这首诗《凉州词》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怀乡情,那么王之涣这首诗《凉州词》的句子中的拼音是怎样的呢?凉州词二首·其一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黄河远上白云间,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xū yuàn yáng liǔ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译文一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二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
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王之涣《凉州词》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
《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
的凉州词带拼音,欢迎借鉴!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
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
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