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虚词 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资料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资料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资料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

学习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二、课堂活动指导表演围观阿Q小D龙虎斗的场景,观众的台词只有“好”或“好了”,任选后说出来!!2.1 课本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文中关于“的”的一些例子,了解“的”这个虚词的特点和用法。

一、课堂活动步骤(1)阅读文段,找出带“的”的词组。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或使用幻灯或投影设备播放)课文中节选的几段文字,请学生阅读这几段文字并找出其中带有“的”的词组。

(2)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分组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形式,讨论这些带“的”的词组在有“的”的时候和没有“的”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找出“的”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把具有相同作用的“的”归为一类,看看“的”可以归为多少类,不同类的“的”有什么区别。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合为一大类,称为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合为一大类,称为虚词。

实词的意义一般说都比较实在,这种意义容易体会出来;虚词则主要起语法上的作用,意义都比较虚灵。

名词的分类标准是能受数量词修饰,但不能受“不、很”修饰,并且常常作主语和宾语,那么如果有的词与此相反,如能说“不去、不干净”,“去、干净”就不是名词而是别的词。

又如动词、形容词的分类标准是常常作谓语,一般能受“不”修饰,但动词一般能带宾语,不受“很”修饰,而形容词则一般不能带宾语,可以受“很”修饰,例如能说“去上海”,不说“很上海”,能说“很干净”,但不说“干净了房间”,所以“去”是动词,“干净”是形容词。

P.81末(3)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资料】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人教高中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秦健萍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秦健萍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设计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秦健萍教学目标:1、了解虚词的性质2、掌握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3、区分易混淆的虚词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

教学难点: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课前准备:预习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见课本80——82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这谦逊反使阿Q更加愤怒起来,但他手里没有钢鞭,于是只得扑上去,伸手去拔小D的辫子。

小D一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一手也来拔阿Q的辫子,阿Q便也将空着的一只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

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不足齿数的,但他近来挨了饿,又瘦又乏已经不下于小D,所以便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解劝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材料中的“好!”与“好了!”?你能看出这两者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吗?结论:“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

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

高考考点对接:本节内容与高考考点中的“正确使用词语”中的“虚词”部分相对应。

本节着重学习副词、介词、助词等虚词的用法。

虚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包括两个类型,一是连词、副词等重要虚词的辨析选用,一是关联词的选填。

趋势是与实词辨析,甚至与成语运用结合起来命题,间或与辨析病句或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

二、讲解1.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2.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3.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四两拨千斤》教学设计

《四两拨千斤》教学设计

四两拨千斤——虚词及其应用xx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四两拨千斤》是一篇研讨汉语虚词及其应用的课文。

在历年高考中,虚词的考查范围很广:集中考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同时分散于科技文阅读、病句分析、语言运用诸方面。

因此,在理解各类虚词特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强虚词的应用性学习。

二、学情分析因初中阶段淡化语法教学,高一学生难以理解各类虚词的特性;也难以理解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词组以及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导致学生在病句分析和文言文阅读方面一知半解。

因此,本课教学将辅以适量的高考原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知识网络。

三、设计思路课文以现代汉语虚词为主,本课教学兼及文言虚词和句法结构;课文在助词“的”方面破费笔墨,本科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适度删削;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课教学将采用讲授、讨论和问答式教学方式。

四、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2.认识虚词与各种高考题型的关联度;3.建立知识网络,加强应用性学习;(二)过程与方法1.讲授: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补充句法成分知识;2.问答与讨论:了解虚词的考查方式,提高应用能力;3.拓展:xx诗歌特殊的意象组合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口说好话:语言表达要准确、得体,增进情感,提高交流效果。

Ⅱ、教学过程一、导语宋太祖赵匡胤临幸朱雀门,独赵普随从。

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

xx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古谚: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两幅虚字对——列为无产者;宁不革命乎!(xx)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康有为挽谭嗣同,谭嗣同字复生)二、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单独充当词组和句子的成分,能单独回答问题现代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三、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词组和句子的成分(副词除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现代汉语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

人教高中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赵秋荣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赵秋荣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教学设计瑞文 2019-04-28 18:57第四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目标: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教学重点: 虚词的表意功能。

教学难点: 虚词用法辨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洪承畴的对联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

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

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

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

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一添“虚词”之后,这副对联表示的含义呢?明确: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和“虚词”组成的语言中,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不然。

“虚词”不“虚”,它不仅具有极强的表意功能,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也能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 (1)多媒体展示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 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四两拨千斤”-虚词

“四两拨千斤”-虚词
第五课 第一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例: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 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四十年历史,三千里版图,我的故国亡了!宫殿里危楼 高阁,雕龙刻凤,上接云霄;御园中玉树琼花,云烟缭缭, 藤萝缠绕。生活在这样豪华安逸的地方,我哪里知道什么战 争的惨苦,亡国的悲痛啊?
第五课 第一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一旦做了降臣俘虏,在哀愁悲痛中消磨日子,腰肢清瘦 得像沈约,鬓发也如同潘岳那样斑白了。最让我难堪的是, 那年国都金陵沦陷,凄凄惶惶告别宗庙,教坊乐队还为我演 奏离别之曲。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对着宫女,只好任泪水流 淌。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课程目标 1.掌握虚词在句中表达特定意义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2.掌握复句的类型、特点及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3.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 4.能够理解句子的意义并消除歧义。 学练重点 1.掌握某些虚词的重要作用。 2.修改病句。 3.能够准确地消除歧义。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五课 第一节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 语言文字应用
“好了”表达的意思是围观中的好心人看他们打得两败 俱伤,很可怜,想劝他们停手:这是同情、善意的劝解。而 “好”表达的意思则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在煽风点火, 怂恿他们打得更凶,想要有好戏看:这是无聊、恶意的起哄。 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笔墨经济, 意蕴深刻。
②三千里:指南唐版图共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 ③烟萝:云烟藤萝。 ④干戈:干戈为古代常用的兵器,后为兵器之通称,引 申指代战争。 ⑤沈腰:沈约之腰,指腰肢消瘦。 ⑥潘鬓:潘岳的鬓发,代指鬓发斑白。见潘丘文《秋兴 赋》。

四两拨千斤——虚词

四两拨千斤——虚词

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教学目标:1、学习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

、2、识记并积累常见的虚词。

教学课时:1一、虚词家族1、什么是实词?什么是虚词?实词:意义实在、可以充当词组和句中主谓宾定补等句法成分的一类词。

虚词:无实在意义且一般不能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

2、虚词主要有哪几类?副词、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等二、虚词种类(一)副词,定义略。

1、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如不、没有、也许、大概),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实词特点。

2、区别课后一“动词”“副词”【+动词】(二)介词,定义略,1、【+名词+谓语动词】2、区别课后三“介词”“动词”(三)助词,定义略,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文中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等文言文中助词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四)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关系,连词常搭对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

见课本85、86页。

(五)语气词/叹词表各种语气。

如“啊、唉、呀……”1、课后二,语气词使用条件(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区别:嘻嘻哈哈、嬉笑怒骂、嬉皮笑脸/嘻皮笑脸三、链接考题学虚词(一)助词1、区分“的、地、得”的:“的”+名词地:“地”+动词/形容词得:动词/形容词+“得”练习:这么______健康那么_____美坏_____很跑_____快他在恶意____起哄。

这是恶意____起哄。

2、“的”的用法:助词:(1)用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定语标志(2)构成相当于名词的“的字结构”(3)与“什么”组合,相当于“等等、之类”语气词:与“是”连用,表达肯定或强调的语气3、下列词组中间能否加“的”?揣摩添加“的”后词组的意义有没有变化。

①候补(的)党员②师范(的)学校③生活(的)习惯④夜晚记(的)日记⑤天平(的)不准⑥抓破了(的)鼻子专有名词及改变结构的不能加“的”有②④⑤⑥4、一条短信引发的误会:我对你反映食堂问题感到痛心!我对你反映的食堂问题感到痛心!5、助词涉及的病句:A.广大农村正在掀起了一个科学种田的新高潮。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1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1

“四两拨千斤”虚词》习题一、课内双基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的”“地”“得”是结构助词,但用法不同,“的”一般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作 __________ 的标志;“地”用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之后,表示前面是____________ ;“得”用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后面,表示后面是 _____________ 。

【答案】修饰语和中心词,定语;形容词,副词,状语;动词、形容词,补语2.汉语的虚词主要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 五类。

虚词虽然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有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语法意义3.“着,了,过”是表示 ______________ 的助词,“着”表示_______________ 态,“了”表示 ____________ 态,“过”表示_____________ 态。

【答案】时态,进行,完成,过去4.“很,非常,略微”是表示 ____________ 的副词,“不,没有”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 的副词,“刚,刚才”是表示____________ 的副词,“也,又”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 的副词。

【答案】程度,否定,时间,频率5.下列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丰富的想象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

作者想象出来的情景、画面等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

B.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C. 在新春茶话会上,厂长们就目前的国企改革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D. 因为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神舟”号宇宙飞船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四两拨千斤”——虚词 课程教学设计

“四两拨千斤”——虚词   课程教学设计

《“四两拨千斤”___虚词》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课堂活动,了解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

2、通过举例、辨析,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正确应用常见虚词,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3、通过训练能总结出常见虚词、易混淆的虚词用法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正确应用常见虚词,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质疑、讨论、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流程预设】:一、导入:想一想:“好!”与“好了!”的表达效果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影,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二、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1、请举例说一说“的、得、地”区别。

2、自学课本81页的例子,归纳“的”的用法:(课本81页)3、读一读,辨一辨: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

助词他是会来的。

语气词他今天会回来的。

语气词小结:看“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

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相反就是语气词。

4、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①候补党员②师范学校③生活习惯④夜晚记日记⑤天平不准⑥抓破了鼻子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

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5、判断下面句子括号必须加“的”字的一组。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两拨千斤”___虚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堂活动,了解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

2、通过举例、辨析,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正确应用常见虚词,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3、通过训练能总结出常见虚词、易混淆的虚词用法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正确应用常见虚词,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质疑、讨论、归纳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流程预设】:
一、导入:
想一想:“好!”与“好了!”的表达效果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影,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二、课堂活动一:形形色色的“的”
1、请举例说一说“的、得、地”区别。

2、自学课本81页的例子,归纳“的”的用法:(课本81页)
3、读一读,辨一辨: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那岸上站着的一群人是看划龙船的。

助词
他是会来的。

语气词
他今天会回来的。

语气词
小结:
看“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

能添加的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没有;改变了的,“的”是助词,相反就是语气词。

4、下面的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
①候补党员
②师范学校
③生活习惯
④夜晚记日记
⑤天平不准
⑥抓破了鼻子
①③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

②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④⑤⑥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谓词性词组变成偏正词组。

5、判断下面句子括号必须加“的”字的一组。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
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它们存在”是一个主谓结构,加“的”后变成偏正结构。

②的主语位置需要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

④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

三、课堂活动二:句子的“螺丝钉”
1、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这几类。

2、举例分析:为什么虚词不“虚”?
3、“螺丝钉”该拧在哪儿
4、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考理科?(A、或者B、还是)
(2)他非常用心地写生,野地里刮
起沙来都不知道。

(A、以致B、以至)
(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
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
地看了一阵。

(A、又B、再)
(1)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

(2)均为连词。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
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

总结一: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5、请分析下列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1) 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
哥”。

(3)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4)“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小结:例(1)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的毛病。

例(2)“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例(3)“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

例(4)这句就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

“关于……事
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
总结二: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

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

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

6、判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虚词正确的一组。

①人家的进度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啊!
②你不了解情况就大发议论,太主观了吧?
③王丹考虑问题脑子很灵活,刘磊的思路敏捷。

A、马上不免更加
B、马上未免更加
C、立刻不免越发
D、立刻未免越发
“马上”所表示的时间性幅度要稍大一些,偏口语化;而“立刻”表示的是即刻要发生的事情,偏书面语化。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主观评价;“不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

“越发”限用于同一人或事物的进一步变化;两个人或事物比较时,不能用“越发”,必须用“更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