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

论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
论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

“论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课堂总结一.对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讨论

(1)主要史料:

历史书籍上对岳飞的描写: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2记载:『(建炎四年四月)时金军欲以健康为江南立足之地,统帅张俊畏敌怯战,仅有岳飞一军前往健康。』建炎四年五月中旬,岳家军乘胜收复了江南地区的战略要地建康(今江苏南京),将金兵全部逐出江南。自此以后,金兵再也没能踏入江南一步.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3记载:『(绍兴三年二月庚子)吏部员外郎、权监察御史、江南东、西路宣谕刘大中言:「昨岳飞提兵洪州,颇有纪律,人情恃以为安业。今盗贼未熄,而飞既去,则民不安,农务失时。欲望速赐选兵前来,免致盗贼滋蔓。赴行在,恐盗复起。《独醒杂志》卷7记载:异时尝见其(指岳飞)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之行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周益国文忠公集》《平圆续稿》卷37记载:绍兴三年,群盗充斥虔、吉间,多至三百余伙,江西安抚大使李回以闻。时岳武穆公飞为神武副军都统制,授命专征,道出庐陵。士卒托宿廛市,黎明,为主人汛扫门宇,洗涤釜碗而去。太守供张郊饯,师行将绝,谒未及通,问殿后者:「大将军何在?」笑曰:「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所过独搜访奇士,取计策。至太和,君扣辕门,一见语合,许以从行。初,龙泉贼帅彭友、李洞天等十人尤强暴,号十大王,盘踞四年,攻破八县。君至,次第就缚,两郡以宁,凯歌而还。

历史上对岳飞的评价:

1.文天祥评价岳飞: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2.《岳飞传》中对岳飞的评价, 这也是元朝官方对岳飞的评价。“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武穆谥议》中,南宋官员对岳飞评价:公(岳飞)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临阵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忠义殉国,史册所载,何以尚兹!

3.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 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4.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宋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

5.满清乾隆皇帝评价岳飞: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

6.孙中山评价岳飞: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7.屠立成评价岳飞:检阅五千年之历史,能有坚韧不拔之气者,唯宋之时岳飞云耳。

8.蔡元培题岳王庙:民族主义,历元清鼎革始达完全,如神有知,稍解生前遗恨;

圣湖风景,得祠墓点缀差不寂寞,兹地之胜,允宜庙貌重新。(2)主要学术观点:

岳飞是民族英雄:中华民族的概念经历了从华夏民族、汉族“族群”到“国族”的一个理解过程。民族交流、民族斗争、民族融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在中国民

族几千年的历史上,统一与分裂始终在周期性交替出现。

民族英雄的“民族”二字,指的就是“英雄”当时所处的“民族”,不能随着民族的分裂和合并而改变内。

历史问题要归于历史来讨论,不同时代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讨论任何问题都要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来进行。

而民族英雄则是是指在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或独立解放过程中产生的英雄人物。

我们纪念民族英雄,并不是在于强调英雄人物在当时反抗了哪个民族的侵略和压迫,并不是要求后人记取仇恨,而是强调英雄人物的那种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我们纪念岳飞正是要弘扬这种民族精神与气节。在岳飞等民族英雄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民族精神与气节已经超越了这些英雄人物所属的民族,成为了所有民族所共同推崇的价值观。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出现,是在中华民族一体化尚未结束并未在行政和经济文化融为一体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从一开始,岳飞就只是作为汉民族的民族英雄存在并流传下来。但由于汉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居于主导,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提法一直存在于汉文化居于主导中华民族文化中。

而根据民族英雄的定义,在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或独立解放过程中产生的英雄人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存在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之前的岳飞,只能是汉民族的民族英雄。而要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则必须是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国家出现,代表中华民族对外交往或抵御外来侵略,但这样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只能是在元代及其之后。

这里民族英雄强调的是抵御或摆脱的外族必须是相对该民族或民族国家之外的民族或民族国家。而岳飞抵御的是女真。女真后来发展为满族,女真是中华民族的渊源民族之一。显然,岳飞抵御的外族是中华民族的渊源民族之一女真族。随着中华民族融合,岳飞不能由汉族的民族英雄转变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二.小组的观点与疑问

(1)观点:

如何评价岳飞,本小组认为应当站在国家利益和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层次,把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利益做出牺牲而又代表正义的各民族杰出人物列为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英雄。从这个角度来讲,岳飞是整个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之一。

而评价岳飞是否为民族英雄,应当弄清几个个问题,

其一是岳飞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否冲突?

其二是否定岳飞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

其三是通过"民族战争"这种历史战争的分类来评价历史人物是否正确?

其四是我们提倡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侧重点是因为其抗金事实还是其历史精神?

(2)疑问:

1.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事物的定义也就不同,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2.如果历史的最后是少数民族完成了统治的结果,这时候像岳飞这类的汉民族是否仍被称为民族英雄。

3.是现实发生的状况让人们开始争议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还是先有争议再来影响某些社会现实。

三.课堂提问总结

在讨论回答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英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之精神,民族主义几个概念。其实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都大致围绕这几方面展开。俊颖提出的,对少数民族而言,他们是如何看待岳飞的?嘉艺提出的,站在大金的角度上,岳飞是民族英雄吗?露容提出的称岳飞是民族英雄是否会影响民族团结?枢伦提出的,在历史上称岳飞民族英雄,现在是不是不适宜了?晓璐提出的,现代重新提倡民族主义有必要么?

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我们其实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讨论。

首先问题的来源其实就来自于,岳飞所代表的是汉民族,而他所带领的岳家军打击的是女真族。因此岳飞应该是汉民族的民族英雄,而不是少数民族的。而且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各民族都融合在一起。因此,再提出岳飞是民族英雄,会引起少数民族民族情绪的不满,进而影响中华民族的团结。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考虑清楚的是我们思考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时,是侧重于其抗金这个英雄历史事迹呢,还是岳飞抗金所留给我们的那种抵御外族侵略无所畏惧的忠肝义胆,满腔热血报国的精忠爱国的精神与情怀。

我们评价历史首先就要把他放到他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在当时,南宋与金国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国家。岳飞一生戎马只为雪靖康耻。所以,这里值得肯定的是岳飞的确是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而随着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各个民族逐渐融合成中华民族这个整体,因此有些认为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并且不能提倡岳飞是民族英雄。

对此,我们要知道关于“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是近代梁启超首次提出。所以,我们所谓的民族国家是在近代才产生,即在宋金时期是不存在这个说法的。因此争论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也是在现代才产生。

而真正作为一种概念的称号“民族英雄”,则是清末反清的革命党人,为了维新救国,把推翻满清统治视为推翻异族统治,把抗金的英雄岳飞推了出来,广泛宣传岳飞的英雄事迹,以鼓舞革命党人的士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抗日战争中华儿女一心抗战胜利无不是岳飞爱国精神的写照。

因此,我们在说岳飞是民族英雄的同时,更多的是强调民族英雄那种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爱国精神,是弘扬这种民族精神与气节。而这种民族精神与气节则是超越了这些英雄人物所属的民族,成为了所有民族所共同推崇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我们小组的回答即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岳飞所弘扬的精神不会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我们也有必要弘扬这种精神,以保持自己的根本。

1.岳飞的“忠君”是否算是愚忠,他又为何不自立门户?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举两个事例:其一:公元1127年,宋朝靖康二年,金人攻打宋,北宋的徽钦二宗沦为俘虏。康王赵构被拥立称帝后一路南逃,这时有一个年轻的下级军官越级上书,要求赵构“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结果被以“妄议天下事”的罪名革职夺官。这个军官就是二十四岁的岳飞。其二: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南宋朝廷和金国达成第一个和议。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岳飞等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表示:“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登时就给了高宗一个没脸。后来的事情又完全如岳飞所预料的那样,才过了一年,金国就撕毁和约,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

上述两事在宋史《岳飞传》中均有记载,通过这两件事,“就会发现,岳飞不仅没有所谓的

“愚忠”,而且在同代的文臣武将中是最能坚持自己主张的一位”。大家应该知道赵构是最大的主和派,而岳飞却是主战派,敢于旗帜鲜明地和皇帝持不同政见,怎么会是愚忠?岳飞是“精忠报国”,可见岳飞的忠是和报国紧密相连的,而不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据宋史《岳飞传》记载,赵构曾经召岳飞于寝阁中,对岳飞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但后来赵构又改变了主意,岳飞几次上表要求北伐,其中一次岳飞质问赵构“比者寝阁之命,咸谓圣断已坚,何至今尚未决?”,这样敢于直言、有主见的大将,心中考虑的是如何收复失地,救民水火,怎么说是愚忠呢?

而对于岳飞不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话虽这么说,真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弄不好,就会称为国家的叛徒,祸灭九族。况且当时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当时北伐的军队,除岳飞外,还有张俊、杨沂,当时秦桧遣使臣召岳飞班师,岳飞认为“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没有撤兵。后来,秦桧把张俊、杨沂调回,然后用十二道金牌,令岳飞撤兵。作为军事家的岳飞,知道孤军深入和后边没有朝廷支持的后果是什么,因此,撤兵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而决不是岳飞愚忠。况且,十二道金牌,见金牌,如皇帝亲临,历史上能连拒11道金牌的,恐怕只有岳飞。

而对于他为何不自立门户,我认为如果当时每个受人民爱戴的英雄都自立门户,都自己建立国家,那不乱套了。不是说你有能力,有功就能自立门户,建立国家。况且当时条件也不允许,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如果宋朝内部再有什么王位之争,政权更迭,岂不更天下大乱嘛?而且这和岳飞的“精忠报国”也不合,他一生奉献给的是国家和人民,而非自己称王。

2、清朝皇帝为何如此推崇岳飞?

清朝的皇帝并没有因为,金是满族的祖先,就不喜欢岳飞,相反是比较尊崇岳飞的。对于清朝皇帝如此推崇岳飞,我认为他们无外乎是看重岳飞对南宋朝廷的忠心,对国家和人民的忠心以及作战的英勇,将士一体,共御外敌的英雄气概。他们也很推崇能有这样的人为国效力,而不会因为岳飞抗了金就去诋毁他。毕竟岳飞的许多精神都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符合清统治者的利益,也有利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推崇岳飞反而可以为当时的人民树立榜样,效忠于国家,从而巩固统治。像在岳飞身上体现的这些精神都符合当时人的思想和统治者的利益。如“心存万民之愿,志在一统河山,矢志复国”的思想和遵循母教“精忠报国”,履行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廉洁奉公,解民之难”的高尚情操与“孝敬父母、严教子女”的传统美德溶于一体。“金敌未灭,何以家为,先公后私”的气概及“均为国家,何分彼此”的与友相处的高尚风范。“身居高位,议论持正,不拙于人”的处事公正,并待十万人人,如待一人的宽宏大量。“仁、智、信、勇、正”五者不可缺一的治军之道与能谋善战、善以寡敌众的克敌制胜之术。“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天下则太平”的为官见解及“朝庭赏赐,如数下分”为官的清正。“能文善武,能诗善词”的忠情激烈和面对权贵的诬陷,刚直不阿的宁死不屈的精神。

而乾隆帝也对岳飞评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非常赞赏,亲自题词赞颂为“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并且以后历代皇帝都对岳飞墓进行了修缮:清雍正9年(1731),李卫重修岳飞祠墓,钱塘知县李惺重铸四跪像,并立碑记之;乾隆12年(1747),布政使唐模重铸四跪像;嘉庆7年(1802),巡抚阮元用收缴的外国海盗铁炮兵器改铸四跪像;同治4年(1865)布政使蒋益澧重修岳飞祠墓,又重铸四跪像;光绪23年(1987)布政使张祖翼又重铸四跪像,并刻碑记之。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不断重铸秦桧等四人跪像,说明了清廷对岳飞的肯定。而清朝皇帝对岳飞的崇敬最早源于努尔哈赤,他曾经让他的两个子孙改姓为岳。康熙帝曾钦赐给岳飞23世裔孙、刑部掌印岳镇九伴朝銮驾和蟒服。乾隆帝对岳飞的尊重和对秦桧的鄙视更是十

分突出,曾多次到杭州岳飞祠墓造访,并亲自撰写《岳武穆论》,文曰:“夫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类皆能之。乃如以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无二,则虽古名将亦有所未逮焉。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垂权于封疆之外。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秦桧之手,而天下后世而仰望风烈,实可与日月争光矣”。

3、“岳飞抗金”问题所引起的关于民族和种族的讨论,他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首先,概念之别:民族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特点等等的一种稳定的共同体。也就是说,民族这个概念是建立在一种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而非体质外貌等外在的、生理上的特征。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国外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中国学术界理解也不尽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而种族又称做人种,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它是因为早期不同人类集团长时间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而产生的,也就是对不同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而产生的。但“种族”这一概念以及种族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

其次,外延之别: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例如,中国的汉族、回族、朝鲜的朝鲜族,日本的大和族都是黄种人;欧洲的许多民族都是白种人;非洲南部的许多民族都是黑种人。而同一民族几乎不可能分属不同的人种。

再者,标志之别:种族一般是以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血型等体质特征为标志划分的。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志划分的。

然后,属性之别:种族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各集团长时间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属自然现象,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鼓吹的“种族优越论”是反科学的谬论。而民族是社会实体,这一人们的共同体,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将来,当全世界进入共产主义时代以后,随着各民族的高度发展和繁荣,民族差别将逐渐消失。因此属社会属性。

最后,数量之别:世界上的种族,主要有三种: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而民族的种类很多,根据粗略统计,大致有近200个,并且各民族人口的数量差别很大,人口超过1亿的民族全世界共有18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达10亿人以上;人口很少的民族像印度尼西亚的托瓦拉族,人口只有几十人。

但种族与民族也有其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指一定地域性的人类群体, 他们在人类发展史上受制于一定的地域空间, 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所形成的共同特征能世代相传, 统属人类科学的范畴。

而对于当时以汉族为主体的宋王朝与金民族(即后来的满族)来说他们是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但却不属于同一个民族,他们之间的战争也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而非兄弟残杀,家里打架。岳飞抗金也是为了维护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宋王朝的统治,是民族英雄而非种族英雄。

如何看待“民族英雄”

如何看待“民族英雄” 摘要:所谓历史主义原则,就是要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加以分析,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加以客观地、全面地考察。反对任何主观的评价标准,不能按照政治需要去塑造历史人物,也不能按照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前人。判断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功绩,主要看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否比前人提供了新的东西。 关键词:民族、民族英雄、民族冲突、血缘问题、历史主义原则、实用主义 当教育部作出“文天祥、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这样的史学评论,就开始“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舆论哗然,各种言论纷纷涌出;当《施琅大将军》的放映,引发了郑成功后裔的非议,同时还导致了一场网络争论,各种各样的言论爆发出来。我认为,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历史事实的是非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如何对待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学术问题。我们对待历史,只能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而绝不能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而无权去改变历史的事实,即使是利用文艺形式去纂改历史、蒙蔽群众也是不能允许的。 我们讨论“民族英雄”这个问题,那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其次,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英雄。根据新华字典的注释,是指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民族”一词使用非常广泛。但不同场合,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广义的,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亦可称国族(nation),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其二是指狭义的,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亦称族群,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这就很显然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是本族群的英雄,但未必是国族的英雄。比如说,一个人可以称为汉民族的英雄,但他未必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当然,一个人可以是本族群的英雄,同时还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这三个人都可以称为汉民族的民族英雄。但文天祥、岳飞的行为目的是为了维护一部分中国人的利益,并不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所以,在这三个人中,只有郑成功一个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可以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英雄,但他可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也可能不是。人们对于近现代史上反对外国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容易理解,没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古代的民族英雄却有一种糊涂的观念,甚至带有虚无主义倾向,这就是试图否定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更有甚者还试图肯定历史上的卖国贼出卖主权与领土、分裂祖国的罪恶行为,把民族叛徒说成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英雄。这种论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缺乏历史主义的观念。按照中国人民的习惯看法和认同感,民族英雄就应该是抵抗其他民族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人。从这一层面上说,郑成功、林则徐、关天培是一类人,称“民族英雄”。 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不是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就会消亡。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 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在今天,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冲突,从而做到历史地看待“民族英雄”这个问题。他们之间的战争是族群之间的战争,亦即内部战争。战争中的英雄是各个族群的英雄,那个时代没有共同的民族英雄。所以,那个时代,岳飞是大宋的英雄,完颜阿骨打是大金的英雄。如果把岳飞定义为(中华)民族英雄,那么换一个立场,与他们同一战场上战斗的金兀术在金国看来也是民族英雄,他也应该称为(中华)民族英雄。如此推论,则无有是非。因此不可以把岳飞称作(中华)民族英雄,否则不光难于自圆其说,而且也必伤及金人后裔族群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课时训练人教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选择题 1.1115年,建立金国的是() A.努尔哈赤 B.元吴 C.完颜阿骨打D.石敬璃 【解答】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 故选:C。 2.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南宋建立 【解答】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故“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 故选:C。 3.“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是描述哪一民族的兴衰史()A.契丹 B.党项 C.蒙古 D.女真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可知这个民族是女真族。女真族原来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过着以渔猎骑射为主的生活。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后来金被元朝所灭。 故选:D。 4.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

【解答】由“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判断是岳飞抗金。南宋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故选:B。 5.2017年1月3日,位邵阳市高崇山镇的岳飞纪念堂的迁移工程举行了开光庆典。同时,一场关于“岳飞是民族英雄”的讨论也在中学历史教师中悄然兴起。人们纪念岳飞、讨论如何评价岳飞,这是因为() A.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B.岳家军作战勇敢 C.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D.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解答】人们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故选:D。 6.安徽省合肥市有群岳飞后代至今鲜与秦姓通婚。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A.岳飞抗击金军取胜威胁秦桧权力 B.岳飞抗击金军取胜威胁宋朝统治 C.岳飞抗击金军中杀死了秦桧 D.岳飞抗击金军壮志未酬却被宋高宗、秦桧等陷害致死 【解答】据所学知,1139年宋高宗、秦桧与金议和,岳飞上书反对,后宋高宗、秦桧召回岳飞,解除其兵权,不久秦桧诬陷岳飞谋反,将其逮捕下狱,1142年岳飞被害。故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飞抗击金军壮志未酬却被宋高宗、秦桧等陷害致死。 故选:D。 7.《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A.女真统治者B.匈奴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解答】我们知道此词的作者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

岳飞传读书心得范文5篇

岳飞传读书心得范文5篇 暑假里,我读了《岳飞传》这本历史名人传记,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岳飞抗金救国的英雄事迹。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岳飞传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岳飞传读书心得1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名抗金元帅,他精忠报国,公私分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名字。我读了《岳飞传》后,被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让我明白了一种可贵的爱国主义 精神。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岳飞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在母亲的教导下岳飞从小就立下了报国的伟大志向,他自幼拜师刻苦习文练武,并与张显、汤怀、王贵、牛皋结拜。后来他投军报国,敢于以自己的实力向皇亲国戚挑战,大闹武科场,枪挑小梁王。奸相张邦昌要拿他问罪,被大师宗泽救下,逃回家乡。不久,金兵犯宋,张邦昌卖国,徽、钦二帝被俘。康王赵构南下称帝,岳飞奉旨入朝,在宗泽的领导下,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一次又一次勇破金军,威名远震。但是,正当岳飞节节胜利之时,贪生怕死的赵构,听从了卖国贼秦桧的奸计,一天之内下了十二道金牌召他回京。岳飞一回到临安,就被解除了兵

权。不久,奸臣秦桧诬告岳飞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在杭州大理市风波亭杀害了年仅39岁的岳飞,造成千古奇冤。岳飞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英雄,他爱国更胜于爱自己。他同时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大丈夫,对朋友情同手足,所以他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会帮助他,支持他。 岳飞的背上有“精忠报国”四字,是他母亲为他刺的,是希望岳飞将来能够精忠报国,不付所托,他果然成了一名出色的元帅,只可惜,岳飞虽然厉害,可还是被奸臣害死。岳飞因其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典范,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榜样。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掠,坚决反对国家民族受到压迫,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的精神将永远保留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流传……。 古往今来,有许多像岳飞这样的伟大英雄,如勇敢的邱少云,战斗英雄黄继光……我从心底里佩服像岳飞这样的大英雄,他们伟大的爱国精神将流传千古!在这些英雄身上体现的是中华优秀儿女的种种可贵精神和质量,这些可贵精神与质量成为我们少年儿童今后学习和人生道路上努力向前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他们为国家民族奋斗、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向他们!! 岳飞传读书心得2

从岳飞抗金看民族英雄

从岳飞抗金看民族英雄 一提起“精忠报国”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抗金英雄宋朝大将——岳飞,对于他的忠心,爱国精神,相信没人会怀疑。但近些年,对于他是否是“民族英雄”,却是众说纷纭。大多数人都认同岳飞是“民族英雄”,同时又不乏否定的声音,但在我看来,我还是持肯定态度。 关键词:岳飞,民族英雄,侵略,民族团结 现在学界里反对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一般持下述观点: 1、岳飞不算民族英雄,因为他抵抗的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女真族(即满族); 2、岳飞不算民族英雄,因为他抵抗金朝对当时中国的统一,他阻碍了中国统一、发展的步伐; 3、岳飞不能算作民族英雄,因为基于现实需要,为了中国各民族的团结; 接下来,我将就以上三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予以“反击”,说明岳飞无愧于“民族英雄”这个称号。 一、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指在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或独立解放过程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就这一点来说,上述第一点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当时的中华民族一般指的是汉族,而不是今天的56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就这个来说,当时岳飞抵抗的,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外族。岳飞当年所保卫的宋朝领土并不仅仅全是汉人的天下,而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宋朝,同时也包括南方、西南方多个少数民族,金人对宋朝的欺凌不仅是对汉人,也有对其他少数民族。所以,岳飞当时是保国,而不仅仅是保汉,所以,岳飞是绝对的民族英雄。而且,当时的宋,金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就这两点来说,以“岳飞抵抗的是自家人,搞的是内战”作为否定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依据是行不通的。 再者,人们现在熟悉的“民族”概念,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人最早产生这种观念,十九世纪的德国人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出现所谓“民族国家”,有了民族主义。到二十世纪,中国人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民族观念,经过复杂的演变,大约到抗战时期,基于地理、政治概念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观念、意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岳飞远远早于“中华民族”这概念的诞生,并且,人们给予岳飞“民族英雄”这一称号也早于这一概念的诞生。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以后来产生的概念、思维去理解过去的历史,毕竟,我们要想真正理解历史,就要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由此,第一个观点已

2020年关于岳飞的5则故事

关于岳飞的5则故事 岳飞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 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现整理岳飞生平最着名的5个经典历史故事: 一、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 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 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 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 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 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 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 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二、三拒诏书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 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导学案) 主备人:陈志国审核:七年级历史组时间:2011.3.24 一、学习目标 1.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本课所学习的民族战争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因为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三、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归纳梳理知识 (二)图示记忆,再现历史 12世纪初1125年1127年1127年 金灭辽灭北宋(靖康之变)南宋 年 郾城之战(岳飞) 1141年议和 宋金对峙 (三)合作探究——小小辩论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宋金议和? (四)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岳飞抗金”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如何正确看待“岳飞抗金”?岳飞称之为“民族英雄”对吗?

(五)归纳小结——复兴中华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做出过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必能复兴中华,共创辉煌。 课堂检测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1、揭开辽与中原王朝政权冲突序幕的事件是( ) A.契丹人势力向南发展 B.辽占领幽云十六州 C.辽军攻打澶州城 D.岳飞郾城大败金军 2、宋太祖取得政权是通过下列哪一种方式( )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朝中大将发生兵变 3、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其中“和”是主流。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请求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5、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A.党项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回纥族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请根据诗歌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 ) A.南北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7、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长期遭受外族的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金兵的强大 D.统治的腐败 8、决定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事件是( ) A.澶州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9、岳飞抗金的斗争是( ) A.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B.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 C.反对外来压迫的正义战争 D.反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 10、材料一: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沿边州郡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盗贼”;双方不得修筑城堡,改易河道。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访。 材料二: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加紧了迫害岳飞的活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岳飞临刑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 (1)通过材料一中的合约内容说一说这是宋辽之间签订的什么盟约? (2)材料二中的绍兴和议指的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合约,内容有哪些?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原文、译文与赏析

满江红·拂拭残碑 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译文】 拂拭去残碑上的尘土,当年石刻的宋高宗信托岳飞时的诏书还可依稀辨读,令人感慨万分地是,皇帝当初对岳飞是何等的器重,后来又为什么那样的残酷,难道是功高震主就身当该死,可惜事过境迁高宗依托岳飞的诏书难赎惨杀岳飞的罪恶,最令人感到可恨可悲而又极为无理的是,秦桧等人一手制造的杀害岳飞的风波亭冤狱。 宋朝的皇帝啊!难道你就不想疆土在逐日散失,难道你就不思念徽钦被俘而去的奇耻大辱,然而徽宗钦宗真正返回之后,赵构的帝位又怎能相属,千年万代的人们啊再不要说不该南渡偏安一隅,当时的赵构啊自己就怕把中原收复,可笑地是区区一个秦桧又有多少能耐,只是他迎合了赵构的心意而已。 【注释】 敕飞字:敕,帝王下给臣子的诏命;飞,指南宋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 难赎,指难以挽回损亡。 疆圻蹙:疆域缩少,指金人南侵,南宋的版图已远小于北宋。 徽钦辱: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南侵,直逼宋都汴京,宋徽宗赵佶见事不可为,急忙传位给宋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北还,北宋由此灭亡。 南渡:徽、钦宗二帝被掳后,赵构以康王入继大统,是为高宗。他不知耻,不念父兄,自汴梁(开封)迁都临安(杭州)以图偏安,史称南渡。 桧:指秦桧。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南京市)人。1115年(政和五年)进士。1127年,随徽、钦二帝至金,四年后,金将他放还。高宗任以礼部尚书。绍兴年间为相,深受宠信,力主议和,杀害岳飞,镇压大批主战派。为人阴险狡诈,在位十九年,罪恶累累,恶贯满盈。 逢:迎合。欲:愿望,需要。

再论岳飞绝不是

再论岳飞绝不是

再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17573]人参与 黄兴涛:“中华民族”观念的萌生与确立 导语 专题《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刊出后,引发了不少争议和讨论,反对意见甚多;近日,某门户网站亦刊出针锋相对之专题,认为岳飞确确实实是一位“民族英雄”。 本期专题,拟回应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反对意见。 +收听 01 反对意见一:没“民族”概念不代表“民族”不存在

因上期专题称“古人无‘民族’意识,何来‘民族英雄’?”,故刊出后最常见的反对意见是举反例,譬如:“假如去检索‘人类’这个词,也会是19世纪之后‘才开始出现井喷之势’,难道就能说明19世纪前的古人就不属于‘人类’了么?”“人类出现前没有“太阳”概念,难道那以前就没有太阳了?”但这些反例,实属逻辑混乱。 反对者举例说:古代没有“人类”概念,难道古人就不属于“人类”了吗? 编辑上一期专题已经详述,中国古代没有“民族”概念。我们现在习以为常屡屡使用的“民族”概念,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日本间接自西方引进。其引进的动机,是欲以“民族主义救中国”,一如梁启超所言:“今日吾中国最急者……民族建国问题而已”,而要“民族建国”,就必须通过新的历史教育,在国民心中植下“民族主义”意识:“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换言之,在梁氏看来,晚清中国,并非“民族国家”,国人亦缺乏“民族意识”,故须以“史界革命”唤起。

岳飞“民族英雄”的拥趸们也承认“‘民族’的概念确实近代以来才进入中国”,但他们还有这样一种意见: “这个理由看似有理,却事实上混淆了概念和概念的内涵。概念可以后起,但之前的事物只要满足概念内涵,我们就可以说它属于此概念。我们可以在现代历史学中找到大量的例子: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但当时显然没有‘部落联盟首领’这个概念本身;古代郡县制下形成了‘官僚体制’,但‘官僚体制’也不是古代概念……可以说,历史学中学术化语言描述和分析所使用的,都不是古代就有的概念,怎么到了岳飞的‘民族英雄’这里就出了问题呢?执此论者的证据称‘(民族一词)在19世纪文献中极少使用,……到1900年后才开始出现井喷之势’,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假如去检索‘人类’这个词,也会是19世纪之后‘才开始出现井喷之势’,难道就能说明19世纪前的古人就不属于‘人类’了么?”“该文章颠倒是非,牵强附会,毫无逻辑,若按该文逻辑,人类出现前没有“太阳”概念,难道那以前就没有太阳了?”…[详细]

试论岳飞之死的原因

试论岳飞之死 潘文君 摘要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①。1142年1月27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后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岳飞之死是历史的悲剧,南宋皇朝自毁长城。千百年来,人们把岳飞之死的账算在秦桧头上。但是,岳飞之死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秦桧,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岳飞死因宋高宗秦桧 岳飞:生于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卒于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②之首。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27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后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岳飞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不过在他年轻时候镇压过农民起义,这也是岳飞光辉形象上的一个小小污点。 一般认为岳飞之死是由于他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的立场,同顽固坚持妥协投降路线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被宋高宗赵构以及秦桧之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为了满足金方面“必杀飞,始可和”③的无理要求,赵构、秦桧遂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屠刀挥向战功卓著、赤胆忠心的岳飞。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但似乎并不全面。岳飞的死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赵构的忌惮、岳飞的仗义执言、封建官场嫉贤妒能,打击异己的险恶氛围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终于酿成了千古同悲的“风波亭冤

岳飞的爱国精神作文

岳飞的爱国精神作文 本文是关于爱国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我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位爱国志士——岳飞。恐怕每个中国人都知晓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岳飞的爱国精神,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第一篇岳飞的爱国精神 因为袁腾飞,我对岳飞这位民族大英雄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在那八百多年前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一个惧死的文弱书生实在觉得没有资格评价这样一位不惧生死的英雄,但我也想要写出他的故事。 人们一想到岳飞,便会想到那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岳飞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在外征战的大将,他一心只想收复中原失地,雪靖康耻并迎回徽、钦二帝。而让百姓们更加牢记于心中的不仅仅是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更是他严于律己的个人。岳飞为人既不好女色,也不好货。在他的治理下,岳家军更是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对百姓是秋毫无犯。但这更使的岳飞是与当时朝中大多数是贪财好色、只知道明哲保身的人不和,他甚至就不应当属于那个时代。宋高宗本身也厌恶岳飞成天喊着要迎回二圣,因为这直接会威胁到他高宗皇帝的帝位。 本来在战争的早期,高宗皇帝深知只有岳飞是真正的忠君爱国,也只有他能够抵挡住金国大军的铁骑,所以特别的委以重任。再加上岳飞是真正的屡立战功,高宗皇帝就封他为一方的节度使,君臣关系比较和睦。岳飞也因此成为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但岳飞每次上表都

口口声声的说要迎回二圣,这一直都是宋高宗心中隐隐的痛。直到后来,岳飞终于触怒了宋高宗,为他的死埋下了杀机。岳飞先是在一支多余部队的归属问题上与高宗皇帝产生矛盾,本来这支部队应该归属于岳飞,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宋高宗没有把这支军队交给岳飞。岳飞虽不好女色,也不好货,但可能真是有点恃才傲物,竟与皇帝赌气,以母丧为名守孝辞官。虽然最后高宗皇帝连发诏书硬将岳飞“请”了回来,但岳飞已经冒犯了高宗作为皇帝的威严。再是岳飞作为在外统兵的大将,竟上书要求高宗立储君,高宗觉得皇位受到了威胁。再者宋高宗当时已失去了生育能力,只有养子,南宋臣民心中对此是心照不宣,只岳飞一人将它直接说出,“宋高宗不可能再生”,这就从根本上冒犯了高宗皇帝作为一个男人最基本的尊严。就这许多事,使得高宗皇帝心中是恨透了岳飞。 终于在南宋绍兴十年的那场大战中,虽然南宋军民对金作战是节节胜利,岳飞也是带着自己的军队与当时金国的统帅金兀术对峙。两军对战,岳家军是频传捷报,直打的金军不得不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眼看打的金军就要渡过黄河,往自己的老家跑。中原失地指日可以收复,岳飞兴奋地对诸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但可惜皇帝和奸相似乎并不领情,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岳飞虽也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无奈其它几路大军皆已被皇帝召回,岳飞是孤掌难鸣,还有被金军围攻的危险。无奈,“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论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

“论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课堂总结一.对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讨论 (1)主要史料: 历史书籍上对岳飞的描写: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2记载:『(建炎四年四月)时金军欲以健康为江南立足之地,统帅张俊畏敌怯战,仅有岳飞一军前往健康。』建炎四年五月中旬,岳家军乘胜收复了江南地区的战略要地建康(今江苏南京),将金兵全部逐出江南。自此以后,金兵再也没能踏入江南一步.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3记载:『(绍兴三年二月庚子)吏部员外郎、权监察御史、江南东、西路宣谕刘大中言:「昨岳飞提兵洪州,颇有纪律,人情恃以为安业。今盗贼未熄,而飞既去,则民不安,农务失时。欲望速赐选兵前来,免致盗贼滋蔓。赴行在,恐盗复起。《独醒杂志》卷7记载:异时尝见其(指岳飞)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之行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周益国文忠公集》《平圆续稿》卷37记载:绍兴三年,群盗充斥虔、吉间,多至三百余伙,江西安抚大使李回以闻。时岳武穆公飞为神武副军都统制,授命专征,道出庐陵。士卒托宿廛市,黎明,为主人汛扫门宇,洗涤釜碗而去。太守供张郊饯,师行将绝,谒未及通,问殿后者:「大将军何在?」笑曰:「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所过独搜访奇士,取计策。至太和,君扣辕门,一见语合,许以从行。初,龙泉贼帅彭友、李洞天等十人尤强暴,号十大王,盘踞四年,攻破八县。君至,次第就缚,两郡以宁,凯歌而还。 历史上对岳飞的评价: 1.文天祥评价岳飞: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2.《岳飞传》中对岳飞的评价, 这也是元朝官方对岳飞的评价。“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武穆谥议》中,南宋官员对岳飞评价:公(岳飞)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临阵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忠义殉国,史册所载,何以尚兹! 3.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 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4.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宋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 5.满清乾隆皇帝评价岳飞: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 6.孙中山评价岳飞: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7.屠立成评价岳飞:检阅五千年之历史,能有坚韧不拔之气者,唯宋之时岳飞云耳。 8.蔡元培题岳王庙:民族主义,历元清鼎革始达完全,如神有知,稍解生前遗恨; 圣湖风景,得祠墓点缀差不寂寞,兹地之胜,允宜庙貌重新。(2)主要学术观点: 岳飞是民族英雄:中华民族的概念经历了从华夏民族、汉族“族群”到“国族”的一个理解过程。民族交流、民族斗争、民族融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在中国民

岳飞

岳飞 1、简介:岳飞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他的诗词天赋也可见一斑,其代表作《满江红》气势磅礴,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2、主要成就: 四次北伐:第一次北伐(冲冠一怒,六郡归宋。)第二次北伐(长驱伊洛,克复商虢。)第三次北伐(加兵宛叶,兵进蔡州。第四次北伐(横扫中原,破虏似虎)。文学作品:《满江红》、《小重山》、《五岳祠盟记》 人物事例汇总 1、家境贫寒但爱好学习(适合作文主题归类:成长历练(目标,理想,困难与挫折);学习探索(勤奋刻苦,进取心,变通)) 岳飞童年时,家境清贫,少时便同父母一起下地耕作,当过地主家的佃客。岳飞生性刚直,深沉宽厚,勤奋好学,苦练武功,曾求师于本地箭师周侗和枪手陈广,成为“一县无敌“。他还特别爱读《左氏春秋传》和孙、吴兵法,读起来常通宵不寐。 岳飞少年时,很喜欢读书写字,可是他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纸和笔。一天,他出去玩的时候看见邻居家的小孩用树枝在地上画了许多格子做游戏。他想了想,就折了几根柳枝端了一袋沙子回到家里,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有纸和笔了。”妈妈怀疑地看着他,只见岳飞把沙子倒在地上用手轻轻地抹平,然后拿起柳枝在上面一边写字一边高兴地说:“妈妈,你看这不是纸和笔吗!”妈妈看了,感动的留下了眼泪。 镜头法改造素材1: 春日的阳光带着丝丝慵懒之感静静地洒在沙土堆上,折射出淡淡的金黄的光晕。一个孩子安安静静地蹲坐在那里,手执一根柳枝,一笔一划地在沙堆上练着字。是的,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我们都知道他金戈铁马征战沙场时的英勇,也知道他吟咏《满江红》时的才情横溢,但又有谁知道这位流芳百世的抗金名将在童年时代是如何克服万难刻苦学习的呢? 岳飞童年时家境贫寒,他需要同父母下地耕作,还当过地主家的佃客。但是,他从小勤奋好学,求师于周侗和陈广并成为“一县无敌“,通宵不寐地通读《左氏春秋传》和孙、吴兵法,巧用沙子和柳枝来苦练书法。他用勤奋的汗水不断地雕琢自己,使得自己文治武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融入_冯坤英

◎2013年第8期(总第192期)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传承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对历史教学有机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理性的思考、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现实价值,随后分析了历史教学中德育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应措施,希望为历史教学合理融入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策略一、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学生自身情操,完善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使学校实现合理化规范化发展,使学校的整体运行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一)有助于学生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形成优质道德行为打下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道德观念,能够辨明是非,在学习生活中具备较好的理性思维。思想道德教育正是注重学生正常情感观念的培养和树立,注重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和理念,最终为学生形成优质的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趋势,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摒除那些不良的思想,脱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道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有助于与法制建设保持一致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共同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应当与法制建设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步调一致,才能赢得两者的共同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得以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才能得以树立和稳固,使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现状 尽管历史学科具备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认为历史的德育教育作用已经逐渐淡化。这是因为,很多不良因素充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 (一)教学目标有所偏离,成绩分数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很多学校在安排历史教学时,主要考虑初升高的升学率,把学生的分数成绩看成是设置历史学科的唯一目的。借助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已经没有人谈及,仿佛这个人文学科已经完全丧失了德育教育功能。 (二)不注重学科之间的区分,德育教育成为说教课 很多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没有注意学科之间的合理划分,往往把历史知识牵强附会的德育化,最终把德育教育的融入变成了无休止的说教课,使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三)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轨,丧失德育教育时机 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将历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但是,教师往往对学生身边的事情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不懂得从生活中寻找契机,寻找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的契合点,去教育学生。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却熟视无睹,忽略了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良性开展。(四)评价方式不合理,教学中尚未营造出平等氛围 很多教师,过分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鼓励和支持,而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则不闻不问,使那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尚未营造出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历史德育教育的作用便无从发挥。 三、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目前,我国初中学校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并未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存在某些问题。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 (一)对教师进行适时培训,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学校应当根据德育教育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深度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会对历史教学发展前景及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全新的认识。培训可以促使教师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意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重要意义,以便在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牢记德育教育的融入。 (二)教师从自身寻找突破口,实现德育教育的融入 首先,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把握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方向。教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究其原因,教师的高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学生是一种鞭策,感染学生改变自身的道德素质,朝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也是高素质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其次,教师应注重总结科学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热情。历史教师应当注重科学教育方法的不断归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充分注重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敦促他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三)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在探究型学习氛围中进行德育教育 很多时候,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应当抹杀他们的想法看法,而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充分完整的表达出来,也有利于大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比如,在讲述岳飞抗金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先行朗读岳飞的著名作品《满江红》,让学生谈谈对岳飞的认识,一旦谈到对岳飞的认识问题,岳母刺字、岳飞抗金的历史事件就会很自然的被谈出来。然后紧接着通过岳母刺字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作业凸显出来;接着要求学生对岳飞抗金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会认为岳飞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其爱国主义思想应当得到世人的尊崇和发扬;有人会认为,金与宋是中华民族的内部战争,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岳飞的行为恰恰是阻碍统一的行为;还有人认为,南宋王朝已经非常腐朽,穷途末路,岳飞却大力维护,并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探究性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 初中的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符合教育发展潮流的,社会各界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面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我们更应发挥用于担当的教学精神,认识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编闫祥】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融入 冯坤英 (隆尧县莲子中学,河北 隆尧 055350) 艺术教学 185

议论文,岳飞

杀害岳飞的元凶究竟是谁?议论文 公元1141年腊月二十九日,南宋临安的丞相府内,歌舞升平,老老少少正忙着过年。相府的主人秦桧这时却独居一室,对窗外的热闹似无所闻,亦无所见。他心里苦苦思索着的是南宋着名抗金将领岳飞及其子和部将张宪等人的案子最后如何了结的问题。这时,秦桧夫人王氏轻轻地走进屋子,趋前说道:“相公这般缺乏果断吗?要知道捉虎容易放虎难哩。”经王氏的提醒,秦桧便随手擎过纸笔写了几个字,派人送往大理寺狱中。不久,秦桧党羽万俟l 等人遂再一次提审岳飞,逼他在事先炮制好的一张供状上画押。岳飞无限悲痛地面对苍天,便提笔在供状上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过了不大一会,岳飞被毒死,张宪和岳云被斩首。这就是宋人不署撰写人名字的《朝野遗记》中披露的岳飞临刑前的一幕详情。从这里似不难看出,秦桧是这桩冤案的幕后指挥与策划者。但从遗留的另一些史籍,如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记载中,又证明南宋皇帝赵构是岳飞冤狱的主谋和决策者。杀害岳飞的元凶大恶究竟是谁呢?宋元以来的史家对此作了探索,但仍众说纷坛,各执一词。明中叶期间,吴中名士文征明曾在杭州岳飞庙前题了一首《满江红》词,云:“拂试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岂不惜,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体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彼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此词用意十分明确,他认为南宋高宗关心的是他的皇位是否能保全的问题,而岳飞一生奋斗的目标是“迎回徽钦二帝”,而迎回了二帝,赵构自然要归政钦宗,其身何属?可见,他一怕迎回二帝,二怕中原恢复,三怕岳飞矢志抗金,他与岳飞的冲突,最后终究要爆发成君臣之间的仇杀。他杀岳飞,实在意中。秦桧则是在这起冤案中,依照赵构的旨意加以执行罢了。 因此,杀害岳飞的主谋和元凶是赵构而不是秦桧。明中叶以后,赞同文征明观点者遂迭起不绝。有的人引用史籍中记载的“宋金媾和”事件加以论证,他们认为秦桧死后,赵构曾不止一次地告诫臣僚说,对金媾和,是出自他本人的决策,不允许朝野之人因秦桧之死而对这一事件提出异议或非议。岳飞之死,主要是服从“与金媾和”这一总国策的结果。既然是国策,赵构当然是主要的决策者。有的人又从岳飞个人作风方面论述他必被赵构所杀的可能性。主要根据是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岳飞曾奏请立储之事,高宗曾将此视为越轨行为。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是相当严格的,稍有不慎,便有杀身之祸。岳飞作为大将竟干预朝廷上的立储大事,这不是保全功名、善始善终的做法。从上述的论据看,此说也有一定的逻辑合理性。持不同意见者的论据是:第一,就南宋国内的权力归属而言,赵构是皇权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从当时宋、金、西夏诸政权对峙的政治格局而言,身为南宋宰相的秦桧,则是女真皇朝派到南宋中央的一个代理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他具有“挟虏势以要君”的权力,他才是南宋整个降金政策的真正炮制者。 第二,削夺岳飞等诸大将兵权,是秦桧整个投降计划的一部分。岳飞在削夺韩世忠兵权及任枢密副使的一系列作为中,招惹了秦桧、张俊之流的怨气,在“安抚”韩家军失败后,这些人的阴谋便全数施到了岳飞及他的岳家军身上, 岳飞在诸大将中首先被诛,这是他反对秦桧投降卖国的结果。第三,岳飞是女真贵族极其忌恨的人物,兀术曾胁迫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秦桧为了议和,他必杀岳飞。第四,岳飞的狱案,“名曰‘诏狱’,实非诏旨”,这一点,从宋人遗留下来的资料亦可找到证据。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绍兴二十五年(1156年)事,即有:“诏:比年以来,多是大臣便作‘已奉圣旨’,一面施行。自今后,三省将上取旨。”既有在“取旨”前,便有“已奉圣旨”的事,矫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岳飞的冤狱虽在南宋孝宗年间作了昭雪,他的被害距今也已800多年,数百年来,人民按照自己的选择将岳飞葬于西子湖畔,并将秦桧、张俊之流用白铁铸身跪在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身”,岳坟前的这一千古绝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忠奸之辨。从这一点上说,关于杀害岳飞元凶的争论似是无关

岳飞爱国事迹材料

写岳飞的爱国事迹篇1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位列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大家—起来看看我国民族英雄岳飞的神奇故事。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离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们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那是在—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在—个农居的小房子里传出—阵又—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天下午出生了。岳飞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岳飞的爸爸在旁边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脑门,哎,该给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只大鸟嘴里哇哇叫着飞了过去,岳飞的爸爸脸上露出了微笑:对,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鸟—样展翅高飞。 在岳飞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时候,这天早上岳飞爸爸要到镇上去办事,突然黄河发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个张着大嘴的魔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呼啸而来,吞没了—个又—个村庄。当洪水来到岳飞的家门口时,岳飞的妈妈急中生智,抱着岳飞跳进了—个大大的水缸,就这样,洪水就载着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围已经不见了村庄,全是黄黄的洪水。 终于,几天过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飞和妈妈也漂到了—个小镇上。岳飞和妈妈便无家可归了,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小镇上安家落户了。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他很早就跟随妈妈到田里劳动,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飞的身上,可是小岳习却—点都不怕,因为他是—个非常坚强的孩子。岳飞还非常喜欢看书,喜欢学习。他常常看书到深夜。岳飞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比如说要尊老爱幼,要懂礼貌。他还非常喜爱看打仗的书,他想长大以后做—个大将军,率领—支军队去保家卫国,去帮助国家不受到别人欺负。 由于经常参加劳动,小岳飞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吃饭—次就能吃三大碗,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活,周围的大人们都说他是—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孩子。 写岳飞的爱国事迹篇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