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论文
气象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气象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论文气象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一、阅读科技论文,提高专业知识高校学生经过小学和中学的英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和写的技能,而气象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已掌握了基本的气象专业知识。
为使气象专业的学生将已掌握的英语技能与气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应当从大气科学基础知识的英文文章开始学习,从而能在气象学与英语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性。
选择与当今气象科技、环境问题、人文与气象等题材丰富新颖的文章,体裁包括论述文、说明文、描述文等,让学生接触内容和体裁多样的科技论文,不仅可加强学生对气象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将来科技论文的写作。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气象科技论文的能力也日益重要。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从英文文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应当在阅读时注意这四个方面。
第一,要将一些专业词语连成词组连贯阅读,而不是逐词阅读,如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boundarylayer)和万有引力定律(thelawofuniversalgravitation)。
第二,避免过多地依赖词典和多余的翻译,遇到生词时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来判断其词义,阅读的目的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必要进行逐句翻译,自己理解即可。
第三,要扩大眼睛的视距,即增加两次停顿之间目光所见的词数,尽量抓住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词组,按词组进行阅读,视距越大,阅读速度越快。
第四,抓住段落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利用提示语,理解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如因果关系(because、therefore 等)、对比关系(but、however、otherwise等)、总括关系(generallyspeaking、inaword等)。
例如,在《Thestructureandcompositionoftheatmo-sphere》的教学中,可以从单词开始,以学生已掌握的气象知识为基础,如大气圈的分层,按照温度和空气的垂直分布特征,将大气圈分成对流层(troposphere)、平流层(stratosphere)、中间层(mesosphere)、热成层(thermosphere)和外逸层(exosphere),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各层次的主要特征。
蝴蝶定理的推广及应用论文

蝴蝶定理的推广及应用论文蝴蝶定理是指气候系统中微小的起始条件差异可能会产生巨大而不可预测的结果。
它是混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起源于对气象学中预测问题的思考。
蝴蝶定理的名字来源于混沌理论先驱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一个问题:一个蝴蝶在巴西拍动一次翅膀是否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次龙卷风。
蝴蝶定理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下面将从天气预测、金融市场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来探讨蝴蝶定理的推广及应用。
首先,蝴蝶定理在天气预测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天气系统具有非线性和复杂的特性,微小的初始条件差异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巨大不同。
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导致得克萨斯州发生龙卷风。
这种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的特性使得天气预测变得困难,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测中已经广泛应用了混沌理论,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天气系统,以期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
其次,蝴蝶定理在金融市场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金融市场同样具有非线性和复杂的特性,微小的交易差异可能会影响整个市场。
金融市场的波动很容易受到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市场价格很难精确预测。
蝴蝶定理提醒我们,即使是微小的市场变动,也有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因此,投资者需要谨慎处理金融市场风险,避免因小失大。
最后,蝴蝶定理在生态系统研究中也有重要的推广应用。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了多个生物群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微小的干扰可能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可逆转的改变。
例如,一种物种的灭绝或引入一种外来物种,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重大变化。
这种不可预测性使得生态学家需要更加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的保护。
在实际研究中,还有一些其他应用蝴蝶定理的例子。
比如在网络科学中,微小的节点变动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巨变;在人类行为研究中,微小的个体决策差异可能会引发集体行为的不可预测性等等。
综上所述,蝴蝶定理是混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大学选修课论文:气象与健康

气象与健康一、万千气象与人的健康千姿百态的风云变幻,不仅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气象本身就可以是一个致病的物理因素。
天气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而且时间短,变化大。
例如:夏季高温,容易使人中暑;冬天气温低,能使人发生冻伤;气象条件作为诱因,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例如:寒潮可以诱发感冒,气管炎,温、压、湿的大幅度波动可使关节痛加重;冷锋的活动能促发心绞痛;天气闷热时,精神病人的症状会波动,就是健康人也会坐立不安,儿童易受激怒,出现骚动、哭泣、叫喊、吵闹等一系列异常行为;降温、气压突然下降会使哮喘病人发作;低气压时鼻出血病例明显增加;其他不少于牙病、眼病、皮肤病等都与天气有关。
二、春季多属风热1.当心春风带病来现代医疗气象学告诉我们:春风使地表蒸发强烈,空气湿度猛然减少,会使人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变得干燥,弹性减小,容易出现微小的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使许多病菌乘虚而入。
象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许多疾病的流行,往往是“风助病威”的结果。
春天的大风,会加剧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
春天的风寒可使体表皮肤血管收缩,直接诱发某些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如雷诺氏病、硬皮病等。
2.春季早防呼吸道感染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1).注意每天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游玩,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3).学校、托幼机构应将晨、午检制度落到实处。
(4.)对于发生水痘、腮腺炎的学生应严格执行居家或住院隔离措施,并需取得就诊医院所开具的复课证明后方可返校,要坚决杜绝带病上课、提前复课等现象。
3、酸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氮氧化物污染与人体健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
(2)二氧化硫污染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是: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
气象学论文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摘要太阳辐射的光谱成分、光照度、光照时间以及植物利用太阳能的多少,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高低,以及植物的地理分布。
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所有的有机体与太阳辐射之间发生了最本质的联系,所以太阳辐射是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太阳辐射农业生产光照光能利用前言自然界发生的一切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以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以太阳辐射能作为自己的能量基础,而所以绝对温度高于零度的物体又能放出辐射来参与自然界的能量循环。
通过对太阳辐射的研究,以探究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
1、太阳辐射波谱与农业生产1.1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大致分为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和可见光辐射三波谱段,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生物学意义。
1.1.1 紫外辐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虽在太阳辐射波谱中的比例小,但有较强的生物学意义。
紫外线波长较短的部分能抑制作物生长,杀死病菌孢子。
其中波长<290nm的短紫外线对生物有伤害作用,波长愈短伤害性愈大,有人称之为灭生性辐射。
幸有臭氧层吸收,保护了地面生物。
其波长较长部分对作物有刺激作用,可促进种子萌发。
农民播种前晒种就是这个道理。
紫外辐射还能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
在果实成熟时,紫外线丰富,可增进果实含糖量,果实着色好,所以向阳果实比较香甜。
高山、高原紫外线含量较多,植物根部发达,茎节短小,叶面窄小。
减少紫外线对茶叶、纤维植物、生姜、芹菜、韭黄等作物品质提高有好处。
此外,紫外线对生物的向光性。
感光性和趋光性有重要作用。
1.1.2 可见光辐射可见光辐射(visible radiation)对植物生活机能起决定性作用,真正对有机物质合成和植物产量形成有实际意义的波谱段是400~760nm的可见光谱区,其中最有效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波长为610~760nm的红橙光谱区,是叶绿素吸收最强的光谱带,也是红光光谱区的最强光合活性的光谱带。
6.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

研究论文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吴 兑 邓雪娇(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 510080)提 要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许多现象都与气象具有密切的关系,所有研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为环境气象学。
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同自己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环境及影响环境条件的各种因素的变化状况,以便采取各种对策和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保护人类自己,再加上政府部门与社会生产活动需求的增加,使特种气象预报服务应运而生。
关键词: 环境气象学 特种气象预报 环境保护引 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为了生存与险恶的自然环境抗争了数万年,以期改善生存环境;而现代人类不仅仅满足于生存环境,进而追求生活的质量。
在具备了基本生存空间后,转而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环境,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所有研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之为环境气象学。
1 环境气象学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许多现象都与气象具有密切的关系。
广而言之,环境气象学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等大气边界层问题;酸雨、大气臭氧与紫外线辐射等大气化学问题;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评价、住宅小区大气质量评估等污染气象学问题;温室气体引发的气候变暖问题、通过大气传播的传染病,以及生物气溶胶引发的过敏症与大气参数相关联的医疗气象问题;大型户外活动的气象保障任务;在人工生态系统中日益突出的城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抗风问题与城市排水系统等工程气象问题;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面临受到浓雾严重影响的问题;及其人类通过人工手段抗击干旱、暴雨、冰雹、霜害、雾害、雷电等人工影响天气问题,均属于环境气象学研究的范畴。
环境气象学的基础知识相当广泛,涉及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农学、林学、水利学、工程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民俗学、家政学等等[1~3]。
天气预报 毕业论文

天气预报毕业论文天气预报是一项为人们提供每日天气状况预报的服务,是现代气象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在各个行业、各个社会群体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天气预报的历史、天气预报的分类和天气预报的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天气预报的历史天气预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的人们观察天象,探索自然现象并记录下来。
自然界的变化总是给人们带来新的认识和发现。
到了公元前1500年,人们通过观测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就能预测下一年的季节。
而早期中世纪时期,科学家们通过古典力学的方法已经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出没、升降等现象。
到了19世纪,气象学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道尔顿发现了气体的分压定律,从此气压成为量化和描述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爱德华·劳厄雷和阿道夫·穆勒等气象学家通过记录气象资料,建立了气象台,开始进行气象研究和天气预报。
随着技术的进步,预报的准确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天气预报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
二、天气预报的分类天气预报可以根据方式和时间长短的不同进行分类。
按照方式不同,可以将天气预报分为定量预报和定性预报。
定量预报是针对气象要素的一个数量指标,如气压、温度、湿度、降雨量等进行预报。
这种预报方式更加精确,可以给出具体数值的天气状况,比如说“今天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18℃”。
同时,这种预报方式要求数据来源更加可靠,预报员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计算。
定性预报是针对气象要素的一般描述,如晴天、阴天、多云等进行预报。
这种预报方式更加简单直观,可以更方便地为广大民众提供天气信息,比如说“明天有雨,需要带雨具出门”。
同时,这种预报方式需要具备对气象资料的敏感度和经验,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气象学家的智慧和热情。
按照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将天气预报分为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短期预报一般指未来3天以内的天气预报。
气象类专业毕业论文答辩模板

气象类专业毕业论文答辩模板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目标与问题阐述 (4)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概述 (4)二、文献综述 (5)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7)2. 存在问题的探讨 (8)3. 研究空白与创新点 (9)三、研究方法 (10)1. 数据来源与采集方法 (11)2.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 (12)3. 研究方法的选取与理由 (13)四、实验设计与实施 (14)1. 实验设计思路 (16)2. 实验区域与对象选择 (17)3. 实验过程记录与数据分析 (18)4. 实验结果的呈现与讨论 (19)五、主要发现与结论 (20)1. 研究的主要发现 (21)2. 结论的提炼与总结 (23)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4)一、内容概览本论文旨在探讨气象类专业领域的一个具体问题或现象,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和实际案例的研究,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讨论、结论与建议。
引言:简要介绍气象类专业的背景和重要性,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该问题或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研究方法:详细介绍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证分析与讨论: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观点和假设,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揭示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结论与建议: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贡献,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气象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
尤其是关于气象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本论文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实际应用需求,选取XX气象问题作为研究方向,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气象科学与环境气象预报技术

气象科学与环境气象预报技术气象科学是研究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等科学领域的学科,它对于了解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世界,气象学已成为关系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稳定的重要学科之一。
环境气象预报技术是气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利用气象学原理和手段对于未来气象变化进行科学预测的技术。
环境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已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
气象科学的研究领域气象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了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气象仪器、气候学等方面,每个方向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发展方向。
其中,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最基本物理现象、能量、质量传输等的学科。
大气化学则是研究大气中化学物质的来源、反应、传输等科学领域,它可进一步延伸到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控制和治理技术。
大气动力学研究的则是大气中的物态变化、热平衡关系等大规模现象和过程。
气象仪器则是气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气象研究中的技术手段,也是环境气象预报技术的基础设施。
气象仪器如气象雷达、卫星遥感等更是成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
气候学则是研究气候演变及其对人类影响的学科,它可以详细研究冰河期、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是否对人类有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性质和范围等问题。
环境气象预报技术发展环境气象预报技术是指使用气象学基本原理,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模型以及历史气象数据等来预测未来气象变化趋势。
未来气象预报精度的提高,对于人们生活、工业、交通、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安排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本地区自然环境的日益复杂性,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环境气象预报技术在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能够提供充足的保障。
环境气象预报技术的逐步发展,已经让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更加方便,特别是时间紧急、地点复杂、对预报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
日益完善的环境气象预报技术,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建设规划、海上安全、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上,并且还在人们对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论文
题目名称:气象学对农林发展的影响
系部名称:环境科学
班级:2班
学号:1314117053
学生姓名:张靖一
指导教师:
2015年5月1日
气象学对农林发展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农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而农业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活动,光、热,水、气的某种组合对某项生产有利,形成有效的农业自然资源;另一种不同的组合可能就会对农业生产有害,构成农业自然灾害.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研究这些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农业的区划和规划、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调节小气候和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务。
然而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巨大的作用。
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光能调节农作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因此光照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光照与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是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在其它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相应的增加。
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增加。
光照强度过强时,会破坏原生质,引起叶绿素分解,或者使细胞失水过多而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
光照强度弱时,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比呼吸作用消耗的还少,农作物就会停止生长。
一般作物在强光下,株高降低、节间缩短、叶色浓绿、叶片小而厚、子粒饱满、根系发达;弱光下作物节间较长、株高增加、根系发育不良、抗性降低。
农作物的生长存在着一定的温度范围,大多数农作物能够适应的温度变幅在1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
温度低于或高于此上下限,则生长缓慢。
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等。
比如对光合作用,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增强,但当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明显地表现出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这是由于高温引起催化暗反应的有关酶钝化、变性甚至遭到破坏,同时高温还会导致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和受损;呼吸作用也温度升高而增强,在极高温度下,在维持短时间强呼吸后,呼吸速率急剧下降。
水分约占农作物体重的70%~90%,不仅是农作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等生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合理控制水分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保证,如果水分不足以补偿农作物因蒸腾作用和代谢活动消耗的水量时,嫩枝和叶片就会出现萎蔫现象,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反之,如果水分供应过多,不仅
会引起植株徒长,还会导致作物根部缺氧,呼吸作用降低、难以吸收养分造成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风也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
风速增加,空气流动加强,使作物内外各层次之间的温度、湿度得到不断的调节,有效避免某些层次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以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风能减少大气湿度,破坏农作物内水分平衡,使成熟细胞不能扩大到正常的大小,结果所有器官组织都小型化、矮化;风能够把农作物的花粉或者种子传播到远处,帮助农作物受粉和繁殖。
而气象学正可以再了解气象的情况下,对农业生产做出最有利环境。
农业生产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以多种尺度交错进行的。
因而在农业气象的研究和服务中,也常根据不同的对象划分各种尺度。
全球气候决定大的生物群落,即大尺度;相应的农业气象内容有农业气候带的形成与分布农业类型、结构及其布局中的气象问题等。
全球气候中所包含的地方气候决定植物群落和它的群丛以及它们的生长速度,即中尺度;相应的农业气象内容有种植制度和作物合理布局的气象问题、地区的农业区划等。
群落中小区域群体所形成的小气候,即小尺度;相应的内容有农业小气候、农业设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的气象效应等。
植物器官所贴近的气层可称为表面气候,即更小尺度;相应的内容有蒸发抑制剂、涂白剂的气象效应等。
表面气候性质又影响植物体内(如组织)的温度、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这些可称为体内气候,即最小尺度;相应的内容有小麦冻害、水稻花器管受害、作物抗旱性等。
在具体实践中,农业气象研究工作大致有下列几方面:
①鉴定农业生产的对象和过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以及它们对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从而提出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及其对策。
②研究、制订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为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改革种植制度、引进优良品种以及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改革等提供气象学依据。
其中,农业地形气候的研究对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水土保持,保护和改善生态平衡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③进行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其防御措施的研究。
主要是观测受害症状和受害时期,确定受害指标,探讨受害机制,分析灾害规律,发布灾害预报,研究防御措施的气象效应等。
④农业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情报。
包括农用天气预报、产量预报、农田土壤水分预报等。
其中,在应用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与观测资料传输相结合,进行数值模拟并逐步建立农业气象服务自动化体系,已成为农业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
⑤农业研究的研究。
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实际上是生产对象所处的小气候环境,大气候的变化通过小气候环境才能影响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农业小气候的利用、调节和改造,是农业气象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⑥进行农业气象观测仪器与试验研究方法的研究,以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质量和试验研究的水平。
而通过这些研究使得人们得以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利润最大化。
而对于林业,基本与农业类似,作为农业气象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森林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
温度、水分、风等气象因子对森林的组成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热带植被主要是热带雨林,寒温带植被主要是落叶松;在中国,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才有森林;风力直接制约着森林的蒸腾。
反之,森林对大气也具有多重影响。
它能调节气温、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局地小气候等。
气象学利用气象知识,从而让林木得到最好的生长环境,创造最大的产值。
随着人们对气象学的不断深入研究,气象学对于农业生产所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