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预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知识提纲,孩子提分必背!(可打印)

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知识提纲,孩子提分必背!(可打印)八年级历史(上)专题知识提纲一、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1840年-20世纪初,列强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抗争;自强不息,先后进行了四次近代化的探索。
事件顺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一、中国近代史开篇——屈辱史】★★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帝(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禁烟原因: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840.6-1842.8,虎门战役关天培殉国,吴淞战役陈化成牺牲。
(4)《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议关税,为了倾销商品)。
★哪一条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打开中国的市场)?(5)附件:中英《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美国、法国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7)影响: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1)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预习提纲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预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基础认知】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基本概况: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 拜上帝会,两年多就发展会员两千多人。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天王)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初步建立政权: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天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5、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6、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理想):天平天国想通过此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结果:《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第 1 页评价:(1)进步性: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2)空想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
(3)落后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形势图7、北伐和西征:1853年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结果: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意义:天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8、走向失败:天京陷落9、天京事变: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
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天平天国由盛转衰。
10、挽救措施政治上:(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2)采纳了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编》。
《资政新篇》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预习提纲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预习提纲1、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英国的借口)和马神甫事件(法国的借口)2、根本原因:英法等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侵略者:英法(主凶);俄美(帮凶)4、经过:▪1856.10月,英舰袭击广州,战争爆发;▪1857.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4月,英法联军北攻大沽,侵入天津城郊;▪1858.6月,签《天津条约》,撤军;▪1859.6月,英法借口换约,第二次攻打大沽;▪1860.8月,英法联军第三次攻陷大沽;▪1860.10月,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60.10月,攻陷北京和签订《北京条约》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天津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
内容:(1)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2)外国公使进驻北京(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8、1858年,英、法、美又与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条约》,又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9、《北京条约》: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
内容:(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赔款额大幅增加【知识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时间:1856—1860年侵略者:英法美俄经过:1856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自我检测】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八上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上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复习提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1.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和重要事件。
- 商朝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
- 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 铁器的使用和农业发展。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形成。
3.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秦朝的法律、度量衡、货币的统一。
- 汉朝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对外扩张。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 魏晋风度和南北朝的文化交融。
5. 隋唐时期:- 隋朝的开皇之治和大运河的建设。
-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 唐朝的对外交流和文化繁荣。
6. 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 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 北宋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成就。
- 辽、金的兴起和对宋的影响。
7. 元明清时期:- 元朝的统一和对外征服。
- 明朝的海禁政策和郑和下西洋。
- 清朝的康乾盛世和闭关锁国。
8. 近代历史:-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9. 重要历史人物:- 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10. 历史事件的影响:- 各个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复习时,应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主要人物及其贡献、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
同时,要结合历史地图和时间轴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八年级上册提纲

历史八年级上册提纲一、中国历史部分1.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世纪)(1)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变革(2)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秦朝的统一及其短暂统治(2)汉朝的兴衰与统治政策的演变(3)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对外关系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三国鼎立与晋朝的兴衰(2)南北朝的政治变迁与民族融合4.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隋朝的繁荣与短暂统治(2)唐朝的盛世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成就(3)五代十国的割据与政治动荡5.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1)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2)南宋的建立与抗金斗争(3)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6.元的统一与统治(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1)元朝的政治制度与民族政策(2)元朝的经济、文化发展与对外关系(3)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7.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1)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2)明朝的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3)明朝的衰落与灭亡8.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1)清朝的建立与统一(2)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3)清朝的衰落与辛亥革命的爆发二、世界历史部分1.古代文明的发展(1)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2)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中世纪欧洲社会(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制度的形成(2)基督教的兴起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宗教文化(3)封建社会的矛盾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3.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1)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2)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3)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冷战政策的形成(2)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5.当代世界的发展与变革(1)冷战结束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3)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格局的演变6.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1)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3)面向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趋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预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预习提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预习提纲1、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英国的借口)和马神甫事件(法国的借口)2、根本原因:英法等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侵略者:英法(主凶);俄美(帮凶)4、经过:▪1856.10月,英舰袭击广州,战争爆发;▪1857.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4月,英法联军北攻大沽,侵入天津城郊;▪1858.6月,签《天津条约》,撤军;▪1859.6月,英法借口换约,第二次攻打大沽;▪1860.8月,英法联军第三次攻陷大沽;▪1860.10月,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60.10月,攻陷北京和签订《北京条约》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天津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
内容:(1)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自我检测】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以哪两国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英美联军B.美俄联军C.俄法联军D.英法联军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3.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5.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
八年级上册1-7课历史提纲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八上P3、指南P23/1)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廉价工业品和掠夺原料(根本原因),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与闭关政策的抵制,英国工业品难以畅销;再加上鸦片的走私能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大量走私鸦片。
2、走私鸦片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政府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虎门销烟的经过:1839年6月3日(我国禁毒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4、历史意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图片掌握:八下P3“林则徐”、“虎门销烟池遗址”二、(理解)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八上P4):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廉价工业品和掠夺原料;2、导火线(直接原因):虎门销烟;3、经过:1840年6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最后结果失败,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4、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南京条约》(八上P5、指南P23/2)1、时间:1842年。
地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主要内容: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影响:清政府被迫开放国门,方便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⑵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影响:清政府把赔款转嫁给劳动人民,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影响: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的破坏,给了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根据地;★香港岛与香港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 原始人群:了解中国原始社会的特点,理解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2. 农耕文明:了解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理解原始农业的特点和影响。
3. 文明的出现:了解中国早期文明的出现和发展,理解早期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 国家的产生:了解中国国家的起源和发展,理解国家的特点和影响。
2. 社会变革:了解中国社会变革的过程和特点,理解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3. 夏商西周: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理解这三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春秋战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理解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 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汉朝的巩固:了解汉朝巩固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唐朝的繁荣:了解唐朝繁荣昌盛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理解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隋唐时期: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理解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五代十国时期: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理解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元明清时期:了解元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理解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民族融合:了解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过程和特点,理解民族融合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隋唐时期的繁荣:了解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理解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宋朝的繁荣:了解宋朝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理解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明朝的繁荣:了解明朝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理解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预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转变英国对华贸易逆差
2、时间,地点:1839年,广州虎门
3、影响: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
4、评价林则徐。
(答案: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看中了中国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价值
2、时间:1842年
3、内容:①开:开放通商口岸
②关: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③割: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赔: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时间:1856-1860年
列1、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强结果: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侵①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华②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俄国趁火打劫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一个条约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领袖: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抗争: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
第三课收复新疆
一
、阿古柏侵占新疆
1、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19世纪60至70年代,哪国和哪国想夺取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3、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谁率兵侵入新疆?并自立为汗,他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
4、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什么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中国边疆危机,谁强调东南海防重要,谁主张塞防重要,力主收复新疆?
2、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的时间?战争策略?哪一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3、什么时间,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哪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4、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谁的建议,哪一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有哪些?
6、收复伊犁,左宗棠为什么采用谈判的方式?
7、 如何评价左宗棠?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①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
1、黄海海战 ②威海卫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内容: ①时间:1895年春
②中方代表:李鸿章;日方代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 ③3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①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②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
4、《马关条约》之后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战争的起因:镇压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
2、八国是指:俄、英、美、日、德、法、意、奥
3、《辛丑条约》(1901)
内容:(1)赔款4.5亿两白银
(2)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1)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6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②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④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派遣留学生,创办近代新式海军(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军事工业: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左宗棠:福州船政局(福州)
民用企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1872年创办于上海);唐胥铁路(全长11千米,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天津电报总局(电报业在中国出现)
2、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方面: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不足之处:它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没有触及封建的思想和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7课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代表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揭开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文
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
股文。
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失败的原因: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力量强大,而维新
派的力量太过弱小。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第8课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①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②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③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革命目标: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⑤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①概况: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
②结果:首先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取得胜利
2、武昌起义③武昌起义胜利之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
而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3、中国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号,孙中山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
(2)中国民国成立的意义:
①推翻了满清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
)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6.10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6.28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新。
第11课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创建时间:1924.5;
地点:广州黄埔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特点(与旧军校不同):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
时间:1926年7月
革命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帝反封建)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战场:湖南、湖北
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战果:将国民政府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1927年4月18日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