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合集下载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陆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deciduous forest)、 四、寒温带北方针叶林(Coniferous forest)
精选ppt
23
一、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指热带高温高湿地区那种茂密高耸而 常绿的森林类型。
1.位置: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Between 10oN and 10oS
Amazon Basin
Congo Basin South-east Asia
第十一章 陆地生态系统
精选ppt
1
第一节 概述
一、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一)纬度 (二)经度 (三)海拔
精选ppt
2
(一)纬度
1. 随纬度升高温度有规律变化: 纬度引起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导致太
阳辐射量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如从赤道到两极,每增加一个纬度,温度
降低0.5-0
1)纬度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的多。 2)纬度带的相对连续性,垂直带的相对间
断性。 3)纬度带、垂直带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
似性,指群落的优势生活型和外貌,植物种 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精选ppt
20
3. 相互关系
某一处山系上的植被垂直带谱,是反映该 山系所出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 带性特征,也就是说植被垂直地带性的表 现,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
精选ppt
26
2)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 风化壳可达100米。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 为酸性。
3)雨林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几乎全储存在植物 中,每年一部分植物死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直接被的树根和真菌 所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
精选ppt
27
3.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一、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1 降水和干旱气候变化导致全球降水模式出现新的变化,降雨不仅更加不稳定,而且在全球某些地区越来越频繁。

同时,长期不稳定的降水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干旱。

这对植物和动物的生活和繁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干旱的环境下,许多当地物种可能一下子就会消失。

之后由此所带来的是生态环境中的居民变得更少,植被也受到严重损害,而大规模植被的破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以加速原本土壤流失的速度。

这样,就会导致土地贫瘠化,无法再生产可用的农作物。

1.2 火灾在干旱的时期,林火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许多地区都因此而遭受了难以承受的灾难。

火灾不仅会破坏植物的物种丰富性,而且还会消耗氧气,产生大量的烟雾,加速气候变化。

同时,也会影响到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带来更为广泛的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1.3 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了陆地上的生态系统,也影响了不同物种的栖息地。

由于气候的改变,许多动物都必须适应新的生态环境来求得生存。

同时,由于温度变化等因素,不同物种之间形成了新的竞争,很可能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

这种物种之间的变化,也会产生更为广泛的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2.1 海洋质量气候变化对海洋水质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它可以影响到海洋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海洋化学过程。

随着全球的气温不断上升,海洋水温也随之上升。

这会导致海洋中的冰川和冰层逐渐融化,影响到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温度的变化还会导致海洋中的物种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比如三文鱼等经济鱼类等不得不适应更加温暖的海洋环境,而数量稀少的物种如鲸鱼等也更易受到较大的损失。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生态系统的调节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生态系统的调节

1.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哪两大类? 2.什么是自然生态系统?它包括 其中陆地生态系统包括 、 、 、 、 。 。
水域生态系统包括


3.什么是人工生态系统?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4.各种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点分别是?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 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水域生 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哪些生物因素影响着草原生态系统结构 的稳定?
植物类,鼠类、食鼠动物类(蛇,鹰等)
分析田鼠、植物、食鼠动物数量之间的关系
1、田鼠 ↑ 植物
植物 田鼠
.
2、田鼠↑
食鼠动物
食鼠动物
A植物类
田鼠
生物数量
A植物类
°
B鼠类 C食鼠动物类
时间
°
0
尝试着在坐标上用曲线来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 植物类、鼠类、与食鼠动物之间的关系。
1、指出1965、1970、1975、1980年驼鹿 数量和狼的数量各是多少?从中发现了什 么现象?
驼鹿700,狼28. 驼鹿1300,狼18. 驼鹿 850,狼50.
2、假设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一种疾病,导致狼 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鹿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驼 鹿

1
2
3
4
植物→ 田鼠→猫头鹰
A → C →B
1、 田鼠 ↑ -植物↓-田鼠↓ -植物 ↑…… 2、田鼠↑ - 食鼠动物↑ -田鼠↓ -食鼠动物↓……
1、植物类、鼠类、、食鼠类生物的数量处于
一种
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
中。

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化铁和氧化铝而呈现砖红色,土壤中营养矿物的效能较 低。
1
3
2
我国的热带雨林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台湾南部、 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种类组成和结构比
较简单,已属雨林的北部边缘类型。
2)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①植物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②群落外貌无明显的季相变化>>>
③群落结构非常复杂>>>
④乔木具有一些特殊的构造>>>
(三) 温带生态系统
温带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形成了温 带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气候,与此相适
应分别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生态系
统和温带荒漠生态系统。 在温带北部与寒带交界处,形成了寒温带针叶 林系统。
1、温带落叶阔叶林 1)生境特点及分布
也称为夏绿阔叶林,是在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
稀疏草原景观
猴面包树
纺锤树
②热带稀树草原动物特征 (1)以食草动物占优势; (2)动物多具有集群的生活习性>>>
(3)以地栖种类占优势;
(4)穴居、善跑类型动物突出>>>。
斑马群
稀树草原的角马群
稀树草原的鬣狗群
猎豹
猎豹是目前世界上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 的动物,它的时速可以达到112公里。
热带雨林
雨林动物表现的特征有 1、动物种类繁多,尤以昆虫、爬行类和两栖类的
种类与数量最多;
2、树栖种类居多;
3、多数营独居生活,多采用躲藏方式来逃避袭击,
不善于快跑与长跑,捕食动物多伏击;
皮翼目—鼯猴
乌叶猴
小食蚁兽
3)热带雨林的意义及利用现状 热带雨林是所有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生产力 和生物量最高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约为20t/hm2.a,地

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普”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每个组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生物类群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和微生物;按环境或栖息地分为陆地生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应用5新技术的应用种群生态学:研究栖息在同一地域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种群的年龄组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群落生态学:研究栖息于同一地域中所有种群集合体的组合特性,他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既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

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与生存环境不协调。

第二章环境及其类型: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类型: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湿度降水风和气压等,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主要指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各种作用,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各种生物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改变的作用越来越大。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1限制因子规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2lie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3shelford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就会影响该物种的生存和分布,那些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较广,为广适性生物,反之为狭适性生物。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类型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类型


动物:种类繁多
淡水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 组成: 由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
水水生物组成。

植物分布在:浅水区和水的上层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植物: 以农作物为主
动物:主要有昆虫、土壤动物等
特点: 由农民来管理农作物,因此,人的作用非
常关键。 如果农民不去施肥、浇水、除草、 治虫的话,农田会怎样?
合乐888
mqu53hno
青山、青海、二壮一起跑到围观的人群中,三狗子那精彩绝伦的表演让耿直羡慕不已。看了一会儿后,他无限惋惜地说:“俺真正惭愧啊,居然 没有玩儿过‘火团儿’!”二壮说:“你惭愧什么啊!俺倒是没有离开过家,但也没有摇过这玩意儿呢!”耿直问:“你为什么不玩儿玩儿啊? 你看,三狗子摇得多带劲儿哇!俺老羡慕呢!明年八月十五,俺真想学一学!”二壮说:“三狗子他二哥当年就是一个好把式呢!不过哇,你要 真想学,也可以让青山和青海先教一教你。他俩也都摇过,只不过没有三狗子摇得这么好罢了。”耿直听了,就要找这哥儿俩请教,但看看左右, 他俩人都不见了,只有二壮一人还在陪着他看呢,就说:“哎,他俩呢?”二壮说:“谁知道呢?俺也是不见他俩答话,才发现他们已经不在了 的。”耿直有些不乐意了,说:“这俩人,怎么不说一声就溜了!”二壮说:“小兄弟啊,人家可能是去„„”耿直见二壮打住不说了,就接着 说:“去干什么了?难道说他们饿了,又跑回去吃去了不成?”二壮斯文地笑了,说:“你真是一个小兄弟啊,他们才刚刚吃了那么多,哪里能 够饿了呢?”耿直不高兴地说:“俺当然是你们最小的兄弟了,可他俩这不说一声就溜了,俺还是很不乐意呢!”二壮再次斯斯文文地笑一笑, 轻声说:“别不乐意啊,以后找他俩算账就是了。你不是想学摇‘火团儿’吗?好好看哇,这几年啊,三狗子可是咱们镇上摇得最好的了呢!” 耿兰被董妞儿拽着手,一直挤到了围观人群的最里边。等到挤进去了后,董妞儿的眼睛就有些个不够用了,也忘记了再拽好朋友耿兰的手,只管 望着三狗子出神„„正在摇“火团儿”的三狗子似乎看见了站在最里圈正在出神的董妞儿,故意将“火团儿”每一次摇到董妞儿面前的时候,就 快速地变换一个夸张的摇甩花样儿,吓得董妞儿“哎呀!”惊叫一声,继而拍手叫好起来!三狗子将那一大团红彤彤的火球摇得更加出神入化 了„„郭氏、刘氏和裴氏出来以后围观的人已经很多了,它们只好站在人群的外围。感觉有些个挡眼,就找个高一点儿的土圪台挤着站了,一起 兴致勃勃地观看三狗子正在表演的摇“火团儿”绝技。随着那些变幻莫测的摇甩花样儿的不断变化,他们清晰地听到了董妞儿一声又一声的惊叫 声和紧接着的拍手叫好声,并且很快就寻着声儿望到了耿兰和董妞儿。刘氏看着三狗子一个又一个惊险的摇甩花样儿,吓得抓紧郭氏和裴氏的手, 着急地说:“这个该死的三狗子,怎么老在俺家妞儿那儿变换花样啊,烧着了可怎么是好哇!”裴氏也有些着急地说:“看他那个摇甩的样子, 好像是在故意吓唬妞儿呢!你们看,兰兰就在妞儿的旁边呢,可每一次摇到兰兰前面的时候,就离远一些了呢!”刘氏更着急了,说:“不行, 俺得去拉妞

基本知识点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

基本知识点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

基本知识点:1.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它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环境以及食物和衣着的主体部分。

与水域生态系统比较,陆地生态系统的太阳光充足,但空气中C02稀少,限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与物质的周转速率要慢得多。

与水域环境不同,这里无水的浮力,温度变化大,而且多数营养物质由土壤溶液进入生物体。

因此,植物选择了发达的支持组织、保护组织与吸收组织。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地球上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形形色色的,它们的分化与分布受多种因素所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陆分布和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水热状况。

1.纬度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量也因纬度而异。

为此北半球天文辐射量与可能辐射量沿纬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辐射量的不同引起热量的差异,从赤道往两极,每移动一个纬度,气温平均降低0.5~0.7℃。

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即所谓纬向地带性。

2.经度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

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并列,称为经度地带性。

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严格的自然地理规律,后者是在局部大陆上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而在其他大陆如在澳大利亚,这种经向变化就大不相同。

3.海拔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oC左右,而降水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垂直更替,有人称此现象为垂直地带性。

此外,地形与岩石性质对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有重大影响。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2.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相比,水域生态系统又因其以水作为系统的环境因素而又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水的理化特性有关。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指示生物:反映特定环境特征生物。

(2)初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生产,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与固定光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生产过程。

(3)群落交织区:群落交织区又称生态交织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过渡区域。

群落交织区是一个特殊区域,具有相邻群落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特征;群落交织区种数量及一些种密度有增大趋势,也即边缘效应。

(4)优势种:对群落构造与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5)建群种:优势层优势种常被称为建群种。

(6)湿地:湿地是指不管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当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水域。

(7)限制因子:生物生存与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与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与繁殖关键性因子。

(8)生态入侵: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与繁衍地区,种群及分布区快速扩大,对其他生物种生存构成威胁,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9)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要素(10)逻辑斯谛增长:种群在有限环境中一种简单增长形式。

在现实有限环境中,种群不可能始终保持指数上升,种群增长率不断下降,直至停顿增长,这种增长形式称为逻辑斯谛增长。

(11)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种总与。

(12)高斯竞争假说:当两个物种对同一资源与空间利用越相似,其生态重叠越多,竞争就越剧烈。

竞争排除原理:在一个稳定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但有一样资源利用方式种不能长期共存。

简答题、局部填空与选择:一、演替分类(1)生物群落演替类型划分可以按照不同原那么进展,因而存在各种各样演替名称。

(2)按照演替延续时间划分,可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3)按照演替起始条件划分,可分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4)按照基质性质划分,可分为:水生演替、旱生演替(5)按照控制演替主导因素划分,可分为:内因性演替、外因性演替(6)按照群落代谢演替特征划分,可分为:自养性演替、异样性演替(7)〔教师补充〕按照演替方向分为:进展演替、逆行演替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因素对于陆地生态系统来说,一般情况下植物有充分可利用光辐射,但并不是说光不会成为限制因素,例如,冠层下叶子承受光辐射可能缺乏,白天中有时光辐射低于最适光合强度,对C4植物可能达不到光辐射饱与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展条件
必须依靠人类的 管理才能朝着对人类 有利的方向发展。
3.退化因素 人的作用消失
阅读56页—57页相关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 1.什么是人工生态系统? • 2.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哪些独特性? •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 4.为什么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依赖
性? • 5.自然生态系和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哪种类型更稳定、
更不容易遭到破坏?
知识拓展:生 态 农 业
1、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保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 展,应用现代科技建பைடு நூலகம்起来的多层次、多 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2、特点:原料→产品→原料→产品(减少废料环节)
3、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类型
阅读53页课文,描述自然生态系 统包括哪些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观察图6.1-8,分析讨论:
• 1.图中针叶林生态系统分布在哪一温度范围内? • 该地区的年降雨量有何特点?
• 2.图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在哪一温度范围内? • 该地区的年降雨量有何特点?
A.多层次 B.多功能 C.少污染 D.无病虫害
温州三垟湿地 堪称城市之肾
红树林红树林大部分由红树科植物组成,主要种类有海漆、海
榄、桐花树、海莲等。红树科植物多含丹宁,树皮、木材常呈红 褐色,因此,通称红树林。红树是湿地的特色植物。
人工生态系统的类型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1.特点 (1)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人们种植 的农作物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成员。动植物的种类少,群 落的结构单一。 (2)有物质的大量输入和输出(自然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基 本上保持在系统内部) (3)抗逆性差,抵抗力稳定性低。
3.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哪种
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A )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 然系统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 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在一定限度内有自动调节能力,能保 持生态平衡
碳循环的特点: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碳酸盐和煤、石油等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海洋生态系统
1.典型的动植物
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 浅海区有很多大型的藻类。 海洋动物主要集中在水深 200米以内的水域中。在深 海区的动物对环境有特殊的 适应。
2.特点 浮游植物数量极多,有大量浮游动物 3.作用 调节全球气候;
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工业原料、能源。 4.海洋动植物与陆地动植物的差别特征
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在水中游动,不具备快速奔跑或 飞翔的能力。海洋中的植物能够 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但 不具备高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
地球上全部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1.类型 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 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
2.作用 生活用水和
工农业用水的水 源;调节流量和 控制洪水;补充 地表径流和地下 水;提供丰富的 动植物资源。
草原生态系统
1.分布 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
2.典型的动植物 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是许多的能快速奔
跑的动物和啮齿目动物为多。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 是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
3.特点 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不如森林生态系统
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 群结构和群落结构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5.地球上最大的、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B)
A.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和热带雨林 C.海洋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 D.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
6.“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

A
能吐”,这条谚语形象的说明森林具有(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C.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D.降低噪声、防风固沙 7.下列与草原生态系统生活不相适应的特点是( C )
• 3.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4.你认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 •光照、气候、土壤等
阅读54—55页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 1.这五类自然生态系统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 2.各类生态系统中典型的动植物有哪些?
• 3.五类生态系统中最复杂的是哪一种?它在自然界中起 到哪些作用?
A.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
B.具有挖洞的习性
C.采取伏击的方式捕食
D.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8.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受人类活动影响
最大的是( C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9.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 生产体系,它不具备的特点是( D )
• 4.草原生态系统起到什么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1.分布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2.典型的动植物 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生活习性以树栖攀援生活
为主,在形态结构上形成了抓、缠、猎食、躲藏等 的特征。
3.特点 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
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作用
提供木材,林副产品;维持生物圈稳定,改善 生存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 之称。
猪人鸡
玉米

气 粪便等弃物
沼渣

沼气(燃烧)
1.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 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他们共构 成一个( A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
2.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宗旨是( B ) A.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立 B.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C.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隔离 D.尽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