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2同步练习册答案(第7课)

合集下载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政治同步练习: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第7课 第2框 心中有数上职场 含解析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政治同步练习: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第7课 第2框 心中有数上职场 含解析

第二框心中有数上职场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小刘在一家服装厂工作,清明节期间,厂里安排加班,节后厂里也没有安排休息。

原来说加班期间每天补贴六十元,结果月底发工资工厂未兑现承诺。

工厂侵害了小刘的哪些权利?()①休息休假的权利②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③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④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清明节是我国的法定假日,厂里安排加班,节后也没有安排休息,侵犯了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①正确;按照法律规定,加班应该发放加班补贴,但厂里未兑现承诺,侵犯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正确,故选C项。

②④也属于劳动者的权利,但材料没有体现,故舍去。

2.读下面漫画,企业与劳动者订立“生死合同”侵犯了劳动者的()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C.休息休假的权利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漫画中的“生死合同”,是违法的,是对生命的漠视,故选D项。

其余三项都是劳动者的权利,但漫画没有体现。

3.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②一律不能加班加点③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④周六周日必须双休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答案:A解析: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④错误,①③正确。

②说法错误,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着一律不能加班加点。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劳动时间,但必须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工资。

第七课第二框练习-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

第七课第二框练习-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二

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七课第二框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在疫情防控期间,浙江省很多企业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保障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和工作场所安全,落实职工隔离期和医疗期的工资待遇。

企业采取这些措施,意在()①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权益①承担社会责任,塑造良好形象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恢复生产能力①推进复工复产,增加就业岗位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劳动者遇到了用人单位不给加班费、降低薪水,甚至被强行辞退的情况。

面对劳动争议,当事人的维权方式有()①消极怠工①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①协商解决①静坐示威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某煤矿企业逼迫矿工签下“生死状”,要求矿工承诺:若在工作中出现意外,由工人自己承担责任,与用人单位无关。

部分矿工因为害怕丢掉工作而选择忍气吞声。

下列说法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劳动者应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①签下“生死状”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①该煤矿企业逼迫矿工签下“生死状”的行为剥夺了劳动者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①该煤矿企业逼迫矿工签下“生死状”的行为违背了劳动法的首要原则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2020年初,杨某从上海回老家过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司要求他立即返回上海,但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杨某返回上海后需要隔离14天。

10天后,公司以无法到岗为由辞退杨某。

杨某对此不服,遂请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但公司拒不履行和解协议。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达成和解协议后,杨某不能就该争议再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①公司拒不履行和解协议,杨某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①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不可抗力,公司不能因杨某无法到岗而辞退他①和解协议是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我国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高中政治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厦门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今天,作为国家确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厦门在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厦门的发展历史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①部分制约着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②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发展必须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③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作为国家确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厦门在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厦门的发展历史表明,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发展必须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②④符合题意;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主导部分,①说法错误;整体并非部分功能之和,③说法错误。

答案C2.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这启示我们(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②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④重视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强调整体离不开部分;“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说明部分以优化合理的形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这启示我们要重视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②说法错误。

答案B3.我国承担了世界七成以上的青霉素原料的生产供应,本应在源头上占有控制优势。

但现在我国仍作为廉价原料的供应国,从事最低端的工作。

今后,我国应将青霉素原料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科研等环节形成系统的全产业链。

这一要求( )①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②符合立足局部、搞好整体的要求③发挥了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④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将青霉素原料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科研等环节形成系统的全产业链”,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①④符合题意;意识有不同性质,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③说法不准确;②说法错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7课第3框-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7课第3框-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2014年4月10至11日,国家宗教局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2014年朝觐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要加强朝觐工作队伍和制度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朝觐事务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朝觐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实现平安朝觐、有序朝觐、文明朝觐的目标,这说明()A.我国对公民宗教活动加以限制B.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C.我国政府鼓励公民信仰宗教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解析:选B。

加强朝觐工作队伍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朝觐事务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朝觐工作协调机制,体现了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故选B 项。

A、C两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成立至今,恢复并建立了各级爱国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约810万人,占新疆人口的56.3%。

为了保护宗教遗址,我国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还积极支持、帮助各宗教团体和宗教爱国人士出国访问,开展国际友好交流活动,这说明在我国()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②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③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④宗教文化得到了国家的尊重和保护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C。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文化,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3.常州市宗教界人士召开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强调宗教系统要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落实到民族宗教工作中去,既要献计,又要出力。

这说明在我国()A.信教群众逐步放弃宗教信仰B.我国宗教活动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C.宗教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D.宗教界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析:选D。

宗教界人士召开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说明宗教界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选D 项。

A、B、C三项表述错误。

4.针对目前出现的暴力恐怖活动,广大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称)明确表示,穆斯林与恐怖分子绝无任何关系,不能将宗教与恐怖活动联系起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课后练习

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7.1立足职场有法宝 (1)7.2心中有数上职场 (6)7.1立足职场有法宝知识点一法律守护劳动者1.某校高二(1)班期末考试作文的话题是劳动。

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下列能为上述话题提供理论支撑的是()①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②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③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④劳动只会创造物质财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能为上述话题提供理论支撑的是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②③符合题意;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①错误;劳动能创造物质财富,也能创造精神财富,排除④。

] 2.近年来,各地人民法院受理的涉试用期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长。

法律规定试用期的本意,是通过试用期这段“窗口期”的互动和磨合,让用人单位选择到合适的劳动者,劳动者也能找到理想的“东家”。

试用期() A.属于“试工期”,用人单位可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B.针对用人单位侵权行为,劳动者必须向法院起诉C.为防止“跳槽”,用人单位可发放高于法定标准的工资D.对于劳动关系双方来说,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D[试用期用人单位也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故A错误。

针对用人单位侵权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故B错误。

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也要按照法律规定发放工资,故C错误。

试用期对于劳动关系双方来说,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故D正确。

] 3.近年来劳动关系领域出现新变化,劳动争议呈高发、多发态势,集体劳动争议案件量更是明显上升。

数据显示,90%以上的劳动争议发生在非公企业,70%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经济补偿等方面。

关于劳动者维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劳动者应当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②必须采用合法手段,通过法定程序来维护自身权益③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前提④履行劳动义务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保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A[③④说法错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证,劳动者享有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互为前提的;劳动者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应当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运用合法的手段,通过法定程序来维护自身权益,①②符合题意。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配人教版)配套练习第7课第1框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配人教版)配套练习第7课第1框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一)基础达标练1.下边漫画反映出国家依法保护劳动者()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C.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D.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答案】A【解析】漫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反映出国家依法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A符合题意;B、C、D均在漫画中没有体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

”这说明劳动者有()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C.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答案】A【解析】题干中劳动法的规定说明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A符合题意;劳动保护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有安全与健康受到保护的权利,但材料主要体现劳动者具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不符合题意;C、D与题意不符,排除。

3.某大学生讲述招聘时出现过的一些情况:是女生,不要;是男生,大专学历不要;是本科,非重点大学不要;是重点大学,非本地生源不要;是本地生源,太矮的不要……材料中的这些现象侵犯了劳动者()A.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B.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C.平等就业的权利D.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现象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D不符合题意。

4.国家有关部门再三提示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过程中,要订立劳动合同,并应到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劳动合同进行鉴证。

鉴证的目的是()A.使订立的劳动合同按正常程序履行B.证明劳动合同是否真实有效和合法C.使劳动合同成为国家的行政法规D.保证用工单位的合法权利【答案】B【解析】到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劳动合同进行鉴证的目的是证明劳动合同是否真实有效和合法,B正确;A错误,因为鉴证合同和履行合同不是一回事;C错误,劳动合同不可能成为国家的行政法规;D错误,劳动合同保护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利。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7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同步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7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同步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A.甲某违约,应当担当违约责任
B.该合同内容违反了法律,故该合同无效
C.假如甲某是因为不行抗力而没有完成任务,则可以免责
D.假如甲某非因主观缘由而没有完成任务,则可以酌情减免违约责任
12.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就会出现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实行的维权路径及依次为()
①与用人单位协商
③在我国,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④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爱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在2024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坚守焊接岗位30多年的焊工李万君向全国广阔劳动群众发出倡议,用劳动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在推动“四个全面”宏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争做有才智、有技术、能独创、会创新的劳动者。这说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在2024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坚守焊接岗位30多年的焊工李万君向全国广阔劳动群众发出倡议,用劳动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在推动“四个全面”宏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争做有才智、有技术、能独创、会创新的劳动者。这说明()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①刘某可以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来解决他与单位的纠纷
②刘某与单位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因书面辞职申请而解除
③作为单位员工的刘某依旧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④假如单位不服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为精确驾驭全市用人单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状况,2024年12月,贵州省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遵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启动了劳动用工专项执法检查。上述检查有利于()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七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政治必修2第七课练习题及答案

新课标高一政治同步测试(7)—第七课内容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4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40分)1.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28人,占代表总数的14.37%,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出约5个百分点。

这表明我国()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 B.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 D.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消除了不平衡2.自1995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和15个援藏省市先后派出126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西藏工作,并投资32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16个。

自50年代以来,中央给西藏的财政补贴和各类投资累计达500多亿元。

上述事实表明()A.没有国家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就不会有任何发展B.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援助减慢了整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但这是民族团结的需要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我国()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②当前已经不存在民族问题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消除④各民族之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A.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失B.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C.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的平等D.各民族已实现了共同繁荣5.2004年6月22日,青藏铁路西藏段正式开始铺轨。

青藏铁路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的,青藏铁路的修建表明()A.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得以具体落实B.在我国少数民族受到特殊照顾C.在我国,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D.各民族在政治权利上实现了平等6."十五"期间,在国家的扶持、兄弟省区市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将按照"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网的设想,投资100多亿元建设近100个工程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随堂练习巩固1.B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少数民族拥有平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2.B 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优越性的有关知识。

西藏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不属于政治生活角度,排除。

3.B 从对国家的意义来看,①③当选;从对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意义看,④当选。

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②错误。

4.B 各省市加大援疆力度,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的繁荣发展,促进新疆长治久安,②③应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①错误。

各民族共同繁荣不等于各民族同步富裕,④错误。

5.B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可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这有利于各民族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6.答案:(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2)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3)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凝聚中国力量实际上就是指民族团结,因此,本题从我国的国家特点、坚持民族团结原则的意义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D 注意材料中不同的主体,如汉族姑娘帮助维吾尔族学生、维吾尔族人民帮助汉族人民,因此本题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帮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2.A “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讲的是我国各民族互助合作;“汉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不断增强”,说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3.A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说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应选。

政府帮助创制或改进民族文字,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原则,注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②③也应选。

④与题干不符。

4.A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干部,说明每个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

选拔民族干部的地区不一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B 国家专门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规划,目的在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6.B 材料强调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7.B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错误。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政治保证,④错误。

8.B 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因此19个省市积极支援新疆体现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9个省市的积极支援给新疆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带来了实惠,说明19个省市积极支援新疆能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9.B ①②④分别从党的领导、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等方面正确指出了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原因,故答案选B 项。

③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政策,与题意不合。

二、非选择题10.答案:①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是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展经济,还要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

③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解析:要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析题中观点。

本题实际上要求分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通过思考可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还需其他条件,如其他地区加大支持力度、民族地区珍惜和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等。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随堂练习巩固1.B2.B 材料强调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西藏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③④符合题意。

3.B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观点错误,排除。

4.B 卡扎菲利用部族之争维持自己的统治,不可能做到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利比亚发生动乱启示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及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④符合题意。

消除民族差别表现为各个方面,生活习俗、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别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①错误。

③针对的是公民,不合题意。

5.D 材料强调的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对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③④正确。

①夸大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

②夸大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6.答案:(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西藏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的两个信息限定即结合上述材料,联系西藏具体实际。

审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联系西藏具体实际则要考虑到西藏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B2.B 国家支持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①。

材料中的措施是针对新疆的实际采取的,体现了④。

②③错误,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B “按照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规定放假日期”,属于行政性法律规定,而这些又是国务院授权的,这说明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②③符合题意。

民族自治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①错误。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④错误。

4.C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民族经济的政治保障。

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广西50多年的变化,表明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5.D 民族自治机关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6.B 根据教材中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知,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与客观现实不符。

7.B 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依法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8.C ②说法错误,自治区不享有高度自治权,故选C项。

9.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非选择题10.答案:(1)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这个政策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材料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依《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了许多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表明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保障民族地方的自治权,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随堂练习巩固1.D2.B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宗教服务,是我国尊重运动员宗教信仰的自由,说明我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D 我国宗教的性质没发生根本的变化,A项错误;宗教思想和主张应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C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

故选D项。

4.D 本题可用排除法,只要明确正确的选项即可,故选D项。

5.C 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前去“烧高香”,说明学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教育在该校未占主导地位,②③是材料应有启示。

①混同了宗教与封建迷信,④干肢不符。

6.答案: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②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有关知识。

处理好宗教问题,要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更要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处理好宗教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A 我国五大宗教中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属于外来宗教,其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2 000多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有1 300多年,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我国的。

道教产生于我国,已有1 700多年的历史。

2.D 举行格西学位的考试,各地的佛教信徒来此朝佛布施,说明我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平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③符合题意。

④是我国宗教涉外关系,不合题意。

3.B 维修宗教场所,体现了对信教群众宗教信仰的尊重,目的是为信教群众提供较好的信教场所,说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4.D 在西藏随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和各族群众,说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落实,西藏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②③正确。

支持和鼓励人们信教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一个概念。

5.B 材料中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要求,反映了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6.D7.C 我国把佛教的人间净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这表明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A、B两项说法错误,在现阶段,宗教的本质并未改变,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不是让信教群众放弃有神论信仰。

D项不符合题意。

8.D ①错误,不符合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9.D “迷信神权,蔽塞人智”,启示我们必须弘扬科学精神,自觉抵制宗教的消极影响。

二、非选择题10.答案:(1)不违反。

因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具体内容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