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爱迪生发明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贝尔发明电话
结果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
①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②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③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④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⑤城市化开始,如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
①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②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飞跃,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③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侵略扩张的步伐,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④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如日本明治维新)和民族独立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间
1868年
1898年
背景
19世纪中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签订后,面对中国被瓜分的危机,维新派等人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迎立天皇主政,明治天皇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
光绪帝于1898年下诏,正式实行变法,这一变法被称作“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班级姓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90年代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及扩展
从英国开始,后来逐渐向欧美各国扩散。
-----------------------------------------------------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
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
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
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第二次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化社会建立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③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事件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电力的广泛运用
发明家
哈格里夫斯、瓦特、
富尔顿、史蒂芬孙
贝尔、马可尼、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爱迪生
科技成果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
汽船、火车
电话、无线电报、汽车、
飞机、电灯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
动力
蒸汽机
内燃机
煤
电力、石油
发展快国家
英国
美、德
意义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中国影响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相同点
①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⑤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无从受益。
不同点
①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②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二次工业革命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四、主要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三个特点: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三个特点:1、科学与 技术的结合程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技术的结合程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 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二工, 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二工,自然科 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 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 革命取得巨大成果。 革命取得巨大成果。 2、是否一枝独秀。一工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进程 、是否一枝独秀。一工首先发生在英国, 相对缓慢;二工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对缓慢;二工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技 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日,德交叉进行二次工业革命。二工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 、 德交叉进行二次工业革命。二工开始时, 家如日本,德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 家如日本,德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 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 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展较快。 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展较快。
商品输出,原料掠夺, 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商品输出,原料掠夺 扩张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 场最终形成。
补充知识点: 、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笔 补充知识点:1、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中国带来什么影响?(笔 记)。 一工影响:欧美列强发动鸦片战争, 一工影响:欧美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新思 想的萌生和发展。 想的萌生和发展。 二工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工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半封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半封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向西方学习从技术 转向制度;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转向制度;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2、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怎样应对“文明 、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怎样应对“ 的转型”)(笔记 笔记) 的转型”)(笔记) 要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 要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 把科学和技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当今, 把科学和技术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当今,要加快科技进步与新 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和谐发展等等。 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和谐发展等等。 3、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练习册思维启迪) (练习册思维启迪)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明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
2、电话—贝尔(美国)1876
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 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 1886 福特(美)20世纪初 “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 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原料。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手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
【表现】
★电的广泛使用,电灯、电话、发电机、电车的出现。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通讯行业等等。
意
义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同点
★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
★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产生了新的组织方式——工厂。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形成。
★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加速了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
★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重大变化,
重化工业取代了轻棉纺织业,成为
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列强入侵,迫使清政府探求救国之路(洋务运动)。
★列强入侵,外商企业在中国建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引起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特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 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第一、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世界联系日趋紧密,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西方列强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 掠夺,给这些地区造成更大的灾难。同时,也使这 些地区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
——《共产党宣言》
请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 直接原因:
18世纪以来,英国的海外市场 需求不断扩大,要求人们改革 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
重大发明
瓦 特
影响: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 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大大推 动了机器的发明与使用,带来 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 城市之母。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 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 试航成功。
感受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
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
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
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
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 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第二、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0世纪初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变成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
第四、新的生产方法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如标准化生产方 法和流水线生产方法。
第五、列强争夺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后来引发第一次世界 大战。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或“技术 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 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 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 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4.生活方面: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汽车、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生产力,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对中国的影响
1.欧美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3.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二次革命
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开始
176பைடு நூலகம்年珍妮机的发明
理论基础以及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煤)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石油)
新兴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铁路交通运输业、采矿业、棉纺织业
电力(新能源)、汽车与飞机交通运输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化学
主要内容
珍妮机的发明
电力的应用(电):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美爱迪生)、电话、电报、电
车
内燃机(石油):汽车(德卡尔•本茨)、飞机(美莱特兄弟)
总体特点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2.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美德突出)
3.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4.有些国家两次革命同时进行(日俄)
影响
1.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出现,即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3.国际格局: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加强世界联系,东方逐步从属于西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 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 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 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 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 扩大;
5、市场-先后打败西、 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 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 民地的掠夺;
克隆普顿-骡机(1779年);机;
2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1785年)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 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1785的)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
交通运输:1、富尔顿- -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轮船(美、1807年);2、
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
次第 项目
时间 标志
工业 部门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 蒸汽机
棉纺工业 钢铁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以电气化为主要标志,内燃机、 电力广泛应用
年)
-
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次第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项目 特点
1、首先了生在英国,从发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 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 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
产机器;
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 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 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4、市场-德、意、日等国的 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 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 的需求
-
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主要 成就
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
珍妮纺纱机(1765年);2 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 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时间
背景 条件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认识体系,而技术则 是人类改变或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工 业革命的来临,也是技术革命来临的时代,正是 在这个时代中,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科学与技术是工业革命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生产 力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社会迅速 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次第 项目
时间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然 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市 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 骡机(1779年);3、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汽 机车(1814年)
1、首先了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 工人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C
A
F
E
第一次的是( CD),第二次的是( ABEF )
-
一、知识结构:两次工业革命简表
次第 项目
时间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
-
次第 项目
时间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 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5、 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
始了城市化进程;
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 输出为主的时期;
属于西方;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 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
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生改变。
-
二、迁移和运用:
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与区别?
联系:前一次为后一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别:工 人 、 技 工 劳 动 经 验 完全以科技为基础
总结,发明工具
源于英国,各国多引 各国都有发明创造、美、
进英国设备
德居多
以轻工业为主棉纺织 以重工业、电力、通讯
等
等领域为主
-
两次科技革命中技术与科学有 何作用?由科技革命的后果你可以 看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
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 业革命交叉进行 工业
-
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 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 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 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家进帝国主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