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指导课主题班会教案

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指导课主题班会教案

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指导课主题班会教案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情怀,关爱他人,懂得与他人分享和帮助的重要性。

时间:40分钟目标:1.了解爱心的概念和重要性。

2.通过阅读绘本《爱心树》,培养学生的爱心情怀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激发学生主动分享、帮助他人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学生分享自己最近的一次帮助他人或被他人帮助的经历,并谈谈当时的感受。

2.导入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爱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阅读绘本《爱心树》(15分钟)1.教师讲解绘本《爱心树》的大意和主题。

2.逐页朗读绘本《爱心树》,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绘本中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绘本中有哪些人和动物需要帮助?他们分别是如何得到帮助的?-绘本中的树是如何变成爱心树的?爱心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你觉得爱心树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三、情感分享(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与小组分享:-你有没有帮助过他人?是什么样的帮助?-你有没有被他人帮助过?是什么样的帮助?-你觉得什么时候是最需要帮助他人的时候?-你愿意成为一棵怎样的“爱心树”?2.小组代表分享:四、培养行动意识(10分钟)1.教师提问: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一些学生当下可以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方式。

2.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主意。

3.学生与同桌分享,并互相提供改进意见。

4.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计划。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2.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并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改进计划。

教学资源:绘本《爱心树》、黑板、笔、学生日记本。

拓展活动: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本关于爱心的小绘本。

2.让学生找一些有需要的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慈善机构或福利院,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参与关爱他人的活动。

(完整版)《爱心树》阅读课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爱心树》阅读课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爱心树》阅读指导教案顾亚良绘本介绍: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一段深沉的爱,一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的爱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热泪。

这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它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而文字的布局也富有动感,“采集树叶”几个字,就像是树上的叶子正在悠悠飘落。

图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却掳获了无数读者的心。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2.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故事的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练习说话。

3.能以真诚、勇敢的态度评价大树和男孩。

4.通过阅读交流,感受长辈无私、伟大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爱。

教学准备:1.学生和家长一起精心阅读此书,并进行探讨,亲子合作制作一份“爱心卡”。

2.教师准备苹果图片,课前在黑板上画好绘本封面上的“爱心树”,在树干上板书“爱心树”三个字。

3.教师准备两个大树的头饰,男孩头饰和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头饰。

教学过程:一、赏绘本封面,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一句话“有故事听的耳朵是幸福的耳朵!”和学生一起欣赏我们曾经看过的绘本封面。

(《小魔怪要上学》、《我喜欢书》、《最想做的事》、《月亮,生日快乐》、《永远永远爱你》、《五个丑家伙》、《圣诞老人的王国》、《我妈妈》、《我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的幸运一天》、《蚯蚓的日记》、《小猪变形记》、《小种子》、《花婆婆》)2.孩子们喜欢这些绘本故事吗?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爱心树》这本绘本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品一品、读一读。

二、了解作者,回忆故事内容。

1.昨天在听故事的时候很多小朋友认真,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请听题了,你说《爱心树》这本绘本故事是谁写的?指名回答:谢尔.希尔弗斯坦2.故事是他写的,那里面的画是谁画的?指名回答:谢尔.希尔弗斯坦3.对的,看来这个人好厉害呀!那对谢尔.希尔弗斯坦,你有什么了解呢?(出示作者简介,学生可根据内容回答出他是画家、作家、作曲家等)4.教师总结,他的书、他的绘本受到了人民各地的喜爱,看来上节课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小呢!我们今天要读的《爱心树》就是他很有名的一部代表作,下面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

《爱心树》教案(精选16篇)

《爱心树》教案(精选16篇)

《爱心树》教案(精选16篇)《爱心树》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感受亲人赐予的爱,理解"互爱"的重要性。

2、萌发爱的情感,体验关爱他人的欢乐。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学习掌握自己的心情,难受或痛苦时不哭。

重点:感受亲人赐予的爱,理解爱的相互性。

难点:学习如何关爱他人二、活动预备:课件,调查表三、活动过程:(一)观看多媒体故事《爱心树》,了解施与受的道理1、听了故事,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2、你觉得大树爱这个男小伴侣吗?,你是怎么知道大树特别爱这个男孩?3、那个男小伴侣爱大树吗?又为大树做了什么?4、大树和男小伴侣之间,你喜爱谁?为什么?(二)回忆生活阅历,感受生活中的爱与被爱1、你身边有像大树一样爱着你的人吗?都有谁?2、他们为你做了什么?3、你爱过谁?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呢?(三)爱心调查,体验付出与获得的比例1、集体调查:记得家长生日的小伴侣有多少?2、分组调查:为家长做过小事的小伴侣有谁?(四组)(四)爱心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分组商议一下,我们的能把爱给谁?我们在平常能做些什么?语言上,行动上,看看其它的感恩方法。

《爱心树》教案篇2活动目标:1、感受亲人赐予的爱,理解"互爱"的重要性2、萌发爱的情感,体验关爱他人的欢乐。

3、乐观的参加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

重难点重点:感受亲人赐予的爱,理解爱的相互性。

难点:学习如何关爱他人活动预备:课件,调查表活动过程:(一)观看多媒体故事《爱心树》,了解施与受的道理1、听了故事,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2、你觉得大树爱这个男小伴侣吗?是怎么知道大树特别爱这个男孩?3、那个男小伴侣爱大树吗?又为大树做了什么?、4、大树和男小伴侣之间,你喜爱谁?为什么?(二)回忆生活阅历,感受生活中的爱与被爱1、你身边有像大树一样爱着你的人吗?都有谁?2、他们为你做了什么?3、你爱过谁?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呢?(三)爱心调查,体验付出与获得的比例1、集体调查:记得家长生日的小伴侣有多少?2、分组调查:为家长做过小事的小伴侣有谁?(四组)(四)爱心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分组商议一下,我们的能把爱给谁?我们在平常能做些什么?语言上,行动上,看看其它的感恩方法。

爱心树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爱心树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爱心树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爱心树课外阅读一、引言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爱心树”这一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心灵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次课外阅读的主题是“爱心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爱心树的概念及其象征意义;2. 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诗歌,感受其中所传达的情感;3. 分享自己心中的爱心树,并展示创作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创设愉快的教室氛围,通过一段动画短片或图片展示爱心树的概念和象征意义,引发学生对今天课程的关注。

第二步:阅读(2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源,如绘本、故事集、诗歌集等,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本与“爱心树”相关的阅读材料。

2.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鼓励学生留意其中所传达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感受和思考。

第三步:讨论与分享(20分钟)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阅读过的材料中所呈现的爱心树情节,一起讨论其中的感受和思考。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创作的作品,可以是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

3. 教师点评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予以点评,并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意义。

第四步:延伸活动(10分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感受或心得发表在班级或学校的刊物上,以此分享和激励他人。

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爱心树的意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2. 评价学生在组内讨论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3. 收集学生的感受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课程的认知和收获。

六、拓展思考本次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爱心树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爱心树绘本教案

爱心树绘本教案

爱心树绘本教案教案名称:《爱心树》绘本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儿童对爱心和友谊的认知和感受。

2. 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爱心树》绘本。

2. 十颗红心形贴纸。

3. 白板和彩色笔。

4. 连线游戏卡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爱心的含义,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的理解。

2. 呈现一棵空的树在白板上,询问学生对树的认知。

步骤二:阅读绘本(10分钟)1. 阅读《爱心树》绘本,适时指导学生跟着故事的情节发展。

2.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故事主要人物和情节。

步骤三: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意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2. 引导学生就绘本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描述和表达,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步骤四:游戏活动(15分钟)1. 分发十颗红心形贴纸给每个学生,并请学生找到自己的伙伴。

2. 向学生解释游戏规则:将自己手中的五颗红心形贴纸分别贴到自己和伙伴的胸前。

3. 让伙伴们互相表达爱心,比如互相夸赞对方的品质或行为。

4. 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和彼此分享爱心的感受。

步骤五:绘画活动(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树的插图,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绘制自己心中的爱心树。

2. 鼓励学生注重细节和创意,可以加入其他元素来装饰自己的爱心树。

步骤六:分享与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灵感。

2. 结合故事中的情节和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和总结。

教学延伸:联想游戏(10分钟)1. 准备好与绘本相关的连线游戏卡片,包括人物、动物或物品。

2. 分发卡片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内容,与其他学生合作找到相匹配的卡片。

3.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找出正确答案,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

评估与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并进行实时评估。

《爱心树》教案(19篇)

《爱心树》教案(19篇)

《爱心树》教案(19篇)《爱心树》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爱心树》,感受大树对男孩无私的爱与奉献;并能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2、结合行为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应当用感恩的言行,表述对父母的爱意。

3、培育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番的方式谈话,体会与伙伴沟通、争论的乐趣。

活动预备:大树分解的组合教具、爱心卡每人一份,爱心树音乐、背景音乐神奇园,爱心树的PPT。

活动过程:一、引题:看大书1、今日老师带来了一本特别的书,大家一起先来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2、大树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本《爱心树》吧!二、理解故事内容:背景音乐1、第一段:(老师先来叙述故事的开头)大树和小男孩都很欢乐A、大树为什么会喜爱上这个男孩子?B、大树是怎么关怀小男孩的?C、小伴计,当你累的时候,有没有依偎在妈妈的环绕里?你感觉怎么样?D、请个别小伴计依在老师的怀里,感受暖和与幸福。

3、叙述其次段:大树情愿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

A、小男孩长大了,他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去玩?B、大树觉得自己怎么样?(很孤独)C、当小男孩子需要买东西问大树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做的? 小男孩很欢乐,你觉得大树还欢乐吗?D、当小男孩需要树枝做房子时,大树是怎么做的?大树没有了树枝,他还欢乐吗?E、当小男孩需要树干做木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大树还欢乐吗?G:现在大树只剩下了什么?H:对,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它为什么还欢乐呢?小结:由于大树深深地爱着小男孩,她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只要男孩欢乐,大树就是欢乐的。

三、让孩子理解爱与被爱--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1、大树深深的爱这个男孩子,那大树像我们身边的谁呢?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像大树一样爱着我们,我们多幸福呀!3、那今日我们就来说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呢,让我们很欢乐!4、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师生共享幸福感。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爱心树》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爱心树》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爱心树》阅读指导课教案爱心树》阅读指导课教案研究目标:1.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像、游戏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大树的无私奉献,了解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赏读封面孩子们,你们一定认识许许多多的树吧?你知道吗?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颗特别的树,它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出示封面。

学生读课题。

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谁的发现最细致、精妙。

(学生自由说说发现了什么,主要是题目、作者)这幅画其实是一本书的封面。

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爱心树》。

书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

书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这里,图画是图书的生命,也就是说图画自己也会讲故事。

这样的书叫做绘本。

我们看绘本时可别忘了一定要观察图画哦。

一本好的绘本会让我们越看越想看,百看不厌。

翻书)书的第一页叫扉页。

二、互动讲故事1.故事开始了,“从前有一棵大树”(指着大树),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棵什么样的大树?这是一棵枝叶繁茂、高大、挺拔的大树,这是棵……2.(不出示字)这棵树怎么样了?这棵树弯下了腰(真会观察),枝叶不再伸向天空,好像张开了手臂。

一个小男孩来了(真细心),树就弯下腰和他打招呼。

老师轻声念(点击):大树之所以弯下了腰,是因为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

3.老师念: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你看出来了什么?(说一说,演一演,进入情境)大树的枝叶好像是手臂,它伸开手臂在欢迎小男孩。

看来大树很喜欢男孩。

我觉得男孩也很喜欢大树,因为他舞着手臂向大树跑来。

是啊,看他脸上带着笑,一边跑还一边和大树打招呼。

大树微笑着,好像在说:“到我身上来吧。

”4.老师:他会来这里玩些什么呢?(看图先猜一猜,然后说一说,演一演)1)采集树叶2)爬树3)荡秋千4)吃苹果5)捉迷藏老师和学生一起玩玩捉迷藏游戏,老师扮演大树)6)老师:累了的时候,就在树阴里睡觉。

《爱心树》绘本教案: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爱心树》绘本教案: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带来一份有关于《爱心树》这本绘本教案的分析和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述这本绘本的主题和教学重点。

教案主题围绕着生态文明,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教案不但涉及了生态问题,更是涉及了人们的情感和责任,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且能够更好地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重点《爱心树》这本绘本呈现了一棵借助于人类关爱和保护而生长的树,随着主人公小馨的成长,这棵树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在这本绘本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情节和细节,其中包括:1.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联系和界限,了解到环境与生活的重要性。

2.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他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责任。

3.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关爱、分享、合作、感恩等美德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更好地体现出孩子的人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本绘本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为孩子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要性,理解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意义。

2.增强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3.培养孩子们的美德和价值观,发挥孩子们的个性和潜能,让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应该选用如下教学方法:1.带领孩子们观看《爱心树》这本绘本,通过观察人物、场景和情节来帮助孩子们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2.向孩子们讲解有关于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知识,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于人们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性。

3.通过游戏和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们获得知识和经验,让孩子们参与生态环保的行动中。

四、教学步骤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我们可以参考如下步骤:1.教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简单介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并且让孩子们回答有关于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基础知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节回放思考文题
故事完了,我们还没有给这棵树起个名字呢?我们应该叫它什么树呢?看看谁想的名字和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成为一名小作家。
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谁也像这棵爱心树一样给你快乐,给你幸福,给你爱心呢?学生说,对这些爱你的人,你会怎么做呢?假如你走进故事,来到爱心树下,爱心树给你什么快乐,你也给爱心树什么快乐呢?来,画出你心中的爱心树。学生画
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教师读。突出读“大树很快乐。”瞧现在这是棵怎么样的大树呢?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
第二十一——二十二面:
师读故事,只留下了孤零零的树墩了。
第二十三面:
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因为。。。。。学生说。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学生说。
第二十四——二十六面:
师读故事。大树很快乐,因为它能让孩子做在它的上面休息呢!
一年级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教案教案
张春燕
教材介绍: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教学目的:根据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历,采用绘本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想象表达能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提醒学生学会爱,也学会感恩。
教具准备:绘本〈爱心树〉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赏读封面猜想故事
出示封面,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封面上画的是什么?而后猜想故事主要说了什么呢?
读文赏图激发想象
第一面:
“从前有一课大树。。。。。。。”瞧,画家还没有画完整呢!靠我们班上的小画家来说说你如果画这棵大树,你会画什么样的大树呢?(生想象说)
第二面:
第十二面:
回顾完后教师过度总结,小男孩儿非常非常爱它。所以大树很快乐。学生跟着读。
第十三——十五:
但是时光流逝,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瞧,也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没有来捉迷藏了,没有来荡秋千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第十六面:
但是有一天七——二十面:
“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的吗?(小脚丫)看着这个顽皮的小脚丫,猜猜它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儿呢?(生说)
第三面:
瞧,男孩儿来了,教师读故事,这棵树给男孩儿带来了什么呢?它会和男孩儿玩什么游戏呢?(生想象说)
第四——十面:
和学生一起读大树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第十一面:
悄悄地,小男孩儿爱上这棵大树了,因为这棵树给男孩儿什么乐趣呢?回顾前面的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