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案:苹果树(爱心树)
幼儿园大班阅读教案:爱心树

幼儿园大班阅读教案:《爱心树》一、活动背景《爱心树》是一本描绘无私爱与奉献的儿童绘本,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爱与给予的重要性。
二、活动目标认知目标 - 理解故事情节,认识书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
技能目标 - 培养孩子们通过插图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 激发孩子们对爱与奉献的感悟,培养同情心和感恩心态。
三、活动准备绘本材料 - 准备《爱心树》绘本,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清晰看到插图。
阅读环境 -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辅助教具 - 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小道具,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激发兴趣:“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树吗?它为什么会被称为爱心树呢?”2. 绘本阅读教师逐页阅读绘本,同时展示插图,让孩子们仔细观察。
3. 故事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孩子们提问,并引导他们理解故事情节。
4. 角色扮演孩子们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加深对角色情感的体验。
5. 情感讨论讨论故事中树的无私奉献以及男孩的行为,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6. 道德思考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爱心和奉献精神。
7. 创意表达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中的“爱心树”,或者编写一个关于爱心的小故事。
8. 活动总结总结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强调爱心与奉献的价值观。
五、活动延伸家园共育: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分享《爱心树》的故事,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爱心。
六、活动评估阅读理解 - 评估孩子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情感表达 - 观察孩子们在角色扮演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
创意能力 - 评价孩子们在创意表达环节中的作品。
七、反思与调整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和表现进行反思,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八、附录《爱心树》绘本内容摘要角色扮演指南创意表达活动建议。
(完整版)《爱心树》绘本教案

《心》本教课设计教课目1、本情境,引学生睁开丰富想象,激活言思,化言表达,丰厚本内容。
2、在故事述中,理解“ 予”的崇敬含,感觉与被,懂得感恩。
3、在故事的、中达成感情与价的碰撞与沟通,自我教育。
教课重点:要点:依据意睁开想象并能流畅表达。
4、点:理解故事主并能在、中行感情与价的碰撞与沟通,自我教育。
教课程:一、察画,激趣( 1)老里有幅画,仔察,你看到了什么?像一位老人,他正要把一个苹果送一个儿童。
—看,伸出来的枝和叶多么像手臂棵很慈爱——你看他弯着腰,正在切地和孩子呢!(2):同学,封面的背景是嫩嫩的色,看到的色,你有什么感呢?好象看到了碧的大草原——多舒畅啊,人的内心的很湿。
一片小草——种色充了活力,我感觉到春的气味。
(3)猜猜里面会有怎么出色的故事呢?[ 理念:指孩子懂封面,故事情行猜,通学生看,激起学生的趣,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二、互故事1.故事开始了,“以前有一棵大” (指着大)同学你看,是棵什么的大?是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是棵高大的,是棵挺秀的,是棵⋯⋯2.(不出示字)棵怎么了?这棵树弯下了腰(真会察看)——枝叶不再伸向天空,好象张开了手臂。
师轻声念(点击):大树之因此弯下了腰,是由于它喜爱上一个男孩儿。
小男孩儿在哪里?(学生指出图片上的脚)哦,你察看的真认真。
看着这只脚,你能想象儿童子是如何到大树下对的吗?(跑过去的)3.师念:男孩儿每日会跑到树下,你看出来了什么?大树的枝叶好象是手臂,它张开手臂在欢迎小男孩。
——看来大树很喜爱男孩。
我感觉男孩也很喜爱大树,由于他舞着手臂向大树跑来。
——是呀,看他脸上带着笑,一边跑还一边和大树打招呼。
4.师:他会来这里玩些什么呢?猜猜看。
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
(1)收集树叶师:那他收集树叶会用来干吗呢?(做帖画,察看,标本)你们也收集过树叶对不对,心情如何?看大树为了让男孩儿收集更多的树叶,颤动着身子,树叶象蝴蝶同样飘了下来。
孩子真快乐啊,我们看他是怎么做的。
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1一、绘本分析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赐予、因赐予而欢乐的大树。
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制造了一切。
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头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美好不已。
理解这个故事的孩子会模糊地感受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和男孩儿与大树的关系有相像之处。
这是一本不分读者群的经典图画书,希尔弗斯坦是20世纪最宏大的绘本作家之一,绘图以简洁利落的黑白线条勾画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
于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生命之歌轻轻唱起。
二、教学目标1、感知故事内容,激发同学对绘本的爱好。
2、培育同学的想象力。
3、在故事中品尝成长、体会母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欢乐。
切身体会大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学习在生活中关怀为我们付出的亲人和伴侣。
四、引领阅读故事,开启想象闸门赏读封面1、如今我们看到的是这本书的封面。
书本的封面告知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生答〕。
树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
英文〔师读,并告知同学giving的意思是赐予,板书,整个意思是一棵赐予树〕封面还有什么呢?〔:谢尔.希尔弗斯坦〕2、画面内容:一棵大树弯着身子,正在把一只红苹果给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男孩瞧,同学们多聪慧,我们从图画中读出了比文字更多的东西,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解并描述一个完好的故事。
3、过渡:其实,这棵大树赐予小男孩的远远不止一个苹果,那么她还赐予小男孩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阅读绘本老师将书的内容制成课件展现给同学,边读边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插图。
边读边从以下五个板块引导:1、童年时第一面:“从前有一棵大树……”其次面:“它喜爱上一个男孩儿。
《爱心树》绘本教案

《爱心树》绘本教案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这条怎么修改?)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主人公1、今天的这节课,穆老师要和给大家一起来读一本图画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指名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看看里面的人和事吧!(播放整本故事)2、老师看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故事的主人公有几个?分别是谁?生:大树和小男孩二、感受故事(一)感受快乐1、师:从前有一棵大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看,小男孩来了。
他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快打开你的图画书,在书中找一找,记得要边看图,边读文字。
谁找到了,来说说、生:采集树叶,做成皇冠,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师: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棵大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快乐)师:你知道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吗?生:因为它喜欢小男孩,小男孩也爱他,还天天陪它玩耍,所以它很快乐。
2、师:我们仔细看看图,你一定能体会到大树此时此刻心情的快乐。
(出示大树的形态图)孩子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
(板书:快乐)(二)品味“给予”师: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1、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从故事中找一找画下来读一读)生: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板书苹果)生: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板书树枝)生: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爱心树》教案(19篇)

《爱心树》教案(19篇)《爱心树》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爱心树》,感受大树对男孩无私的爱与奉献;并能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2、结合行为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应当用感恩的言行,表述对父母的爱意。
3、培育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番的方式谈话,体会与伙伴沟通、争论的乐趣。
活动预备:大树分解的组合教具、爱心卡每人一份,爱心树音乐、背景音乐神奇园,爱心树的PPT。
活动过程:一、引题:看大书1、今日老师带来了一本特别的书,大家一起先来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2、大树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本《爱心树》吧!二、理解故事内容:背景音乐1、第一段:(老师先来叙述故事的开头)大树和小男孩都很欢乐A、大树为什么会喜爱上这个男孩子?B、大树是怎么关怀小男孩的?C、小伴计,当你累的时候,有没有依偎在妈妈的环绕里?你感觉怎么样?D、请个别小伴计依在老师的怀里,感受暖和与幸福。
3、叙述其次段:大树情愿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
A、小男孩长大了,他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去玩?B、大树觉得自己怎么样?(很孤独)C、当小男孩子需要买东西问大树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做的? 小男孩很欢乐,你觉得大树还欢乐吗?D、当小男孩需要树枝做房子时,大树是怎么做的?大树没有了树枝,他还欢乐吗?E、当小男孩需要树干做木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大树还欢乐吗?G:现在大树只剩下了什么?H:对,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它为什么还欢乐呢?小结:由于大树深深地爱着小男孩,她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只要男孩欢乐,大树就是欢乐的。
三、让孩子理解爱与被爱--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1、大树深深的爱这个男孩子,那大树像我们身边的谁呢?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像大树一样爱着我们,我们多幸福呀!3、那今日我们就来说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呢,让我们很欢乐!4、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师生共享幸福感。
《爱心树》教案:探索自然,感知生命

《爱心树》教案:探索自然,感知生命感知生命一、教材分析《爱心树》是一部生态题材的绘本,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与树木间的温馨互动。
故事中,小女孩爱心泛滥,对树木充满了感激和关爱。
通过日积月累的爱心,树木得以茁壮成长,最终流露出美丽动人的生命力。
这篇绘本的教材意义在于,让孩子们深入感知生命的奥秘,在自然中探索、发现美好。
在爱与感悟中,增加生命意识,提升生态修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生态,认识树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通过故事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3、在感性体验中,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4、提升美感和审美能力,锤炼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将树叶、种子、枝干等成果展示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尽情欣赏其美丽。
2、教学展开教师读绘本《爱心树》,讲述小女孩走进大山,见到一棵小树苗,逐渐成为小树苗的好朋友,关爱它,用爱心让它茁壮成长。
让孩子们感受树木的美丽和生命力,理解人与自然的互动关联。
3、情感表达教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生命的感激。
可以画图、写诗、用亲身经历分享自己对自然的体验,引导孩子们开展自由发挥。
4、拓展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索自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植树活动来体验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学校的生态实验或者开展户外探索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自发地参与到自然中,让生命意识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五、教学反思《爱心树》的教材意义在于,让孩子们在阅读、感受中增长生态常识,增加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欲望。
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功利性质的活动,不仅要让孩子们明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更要让孩子们自我反思,感受到保护生态的使命感和责任。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育才能真正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爱心树》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爱心树》《爱心树》优秀语言教案(5500字)教案名称: 《爱心树》优秀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友爱精神;3.帮助幼儿了解树木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4.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爱心树》故事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树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友爱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幼儿的爱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幼儿园大班的教室、幼儿园的操场、绘本《爱心树》、绘图纸、彩色铅笔、卡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Step 1:故事引入(10分钟)1. 教师拿出一颗红苹果,并告诉幼儿这颗苹果是老师给他们带来的礼物,让幼儿猜猜里面会有什么。
然后让一位幼儿拿走这个苹果。
2. 让幼儿观察这颗苹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然后请幼儿形容一下这颗苹果。
3. 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讲的故事与这颗苹果有关,是关于一棵爱心树的故事。
然后教师开始讲述《爱心树》故事。
Step 2:情感教育(10分钟)1. 通过讲故事,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应该感恩和珍惜的呢?2. 让幼儿回想故事中小鸟给爱心树带来了什么好处,然后问他们为什么小鸟会帮助爱心树?3.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别人?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爱心的人?Step 3:树木的重要性(10分钟)1. 让幼儿集体出发到幼儿园的操场,观察树木。
2. 教师带幼儿观察树木的颜色、形状和大小,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颗树木。
3. 引导幼儿讨论:树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了树木,会有什么问题?Step 4:艺术创作(20分钟)1. 教师分发绘图纸、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树木的理解,自由绘制一棵树。
2. 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如何让自己绘制的树变得更加美丽?3. 让幼儿用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树上的花朵、果实等,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爱心树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爱心树的概念,并学会用心理角度理解爱与关爱;2.启发幼儿关注他人的需要,并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关爱能力;3.激发幼儿表达感恩和感谢的情感,并传递爱与感恩的力量;4.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准备:1.绘本《爱心树》;2.图片或实物:树、苹果、笑脸、心型等;3.爱心树壁纸或背景板;4.幼儿绘画用的纸和色彩工具。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爱心树》的封面和插图,并让幼儿描述所见内容。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爱心树是什么吗?我们是如何爱与被爱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爱和关爱的意义,了解爱的表现形式,并与幼儿分享自己曾经受到的爱。
2.阅读与讨论(15分钟):教师边读绘本《爱心树》,边向幼儿发问以激发幼儿思考,例如:“为什么小鸟给树上的人们送来了苹果?”、“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爱心树?”、“我们可以如何让爱心树长得更好?”等等。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鼓励幼儿说出不同的观点,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3.情感培养(15分钟):教师将爱心树壁纸或背景板贴在黑板上,向幼儿展示并解释其寓意,告诉幼儿这是一个感恩爱心的树。
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有人受到过爱心树的关怀吗?为什么这些人会对你们这么好呢?”这是一些引导型问题,帮助幼儿回忆爱心树的好处和影响。
教师鼓励幼儿描绘或描述一个关心自己的爱心人物,并分享给大家,鼓励幼儿互相赞赏和夸奖。
4.游戏活动(20分钟):“找爱心”游戏:教师将树的图片或实物隐藏在教室的不同角落,然后引导幼儿寻找。
每次找到树的位置就给幼儿一个带有爱心的奖励,例如笑脸、心形糖果等。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积极寻找爱与关怀。
5.创作活动(3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心形模板或自由绘画,设计和描绘一个个人的爱心树。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图片或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爱和关怀的理解。
教师边指导边鼓励幼儿思考,例如:“你是如何展示爱的?”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绘本教案:苹果树
教材介绍: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酸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一段深沉的爱,一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的爱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热泪。
这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它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
图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却掳获了无数读者的心。
教学目标:
1\透过绘本「苹果树」的教学活动,了解植物的生老病死,与人类的生老病死的差别。
2\进而体会出关怀植物、关怀生物;
3\进一步体会出父母亲的辛劳、多关心父母的苦心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绘本故事名称,并请幼儿欣赏绘本课件PPT
2\分析:
在故事中,树的一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他所有的爱男孩,让男孩开心,即使男孩后来对他只有「拿取」,他还是不改初衷。
你觉得苹果树是不是跟爸爸妈妈很像呢?
男孩小时候真的很爱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树的感情,不再单纯,他只有在缺乏某样东西的时候,才会去找树;他向树提出要求的时候,连一句「谢谢」都没有,好像树「理所当然」要给他……。
即便如此,树对小男孩的付出依旧没有条件……。
你会像这个男孩一样吗?如果我们跟小男孩一样,接受恩典的时候,没有感恩的心,你想,爸爸妈妈会有多么的伤心呢?
圣经教导我们做儿女的要孝敬父母。
在字典中,「孝」的意思是「尽心奉养父母」﹝动词﹞或「有孝心的」﹝形容词﹞;「敬」则有「尊重」、「有礼貌的献上」﹝动词﹞、「恭敬、慎重」﹝副词﹞的意思,结合起来,简单的说就是:在态度上,要尊敬父母;在行动上,要常常表现出你对他们的感谢。
你对爸爸妈妈的态度正确吗?恭敬吗?可以从以下的问题中,好好的思考喔!
(1)我会主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例如:做功课、整理书包、整理房间等等。
(2)我会常常跟爸爸妈妈说请、谢谢、对不起。
(3)我会主动帮忙做家事,例如:倒垃圾、折衣服、擦地板等等。
(4)当爸爸妈妈提醒我要做某件事﹝例如洗澡、吃蔬菜、起床﹞时,我会马上去做,不会拖拖拉拉,
更不会摆一张臭脸。
喔,或许你会想:这些真的很难做到耶!但是只要你开始做,就一定会进步喔!
3\问题讨论──
1. 故事中的小男孩,要求树为他做哪些事?
2. 树为什么答应小男孩的要求?
3. 你觉得小男孩知道树为什么愿意付出他的一切吗?小男孩有什么回应?
4. 说说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你做的一切。
5. 你上次跟爸爸妈妈说谢谢,是什么时候?你常常会这样做吗?
6. 通常你如何表达你对爸爸妈妈的感谢?你又可以有什么样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