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之导入艺术
浅谈如何利用激趣导入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浅谈如何利用激趣导入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
”由此可见,激趣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运用激趣导入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呢?一、直观形象激趣导入直观导入就是以实物、图片、歌曲、录音、录像、flash等为媒介进行课堂导入,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生动直观的形象。
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海底的视频,让学生看看海底生长有些什么东西,看完后就对学生说:“同学们,海底漂亮吗?生长有什么鱼跟植物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吧,一起到海底去探险。
”利用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想作者之所想,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群小蝌蚪,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的是什么,学生齐声说道:“小蝌蚪!”。
老师借机引趣导入:“小蝌蚪一生下来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它多想妈妈呀!我们现在就去帮他们干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找妈妈!”这样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巧设悬疑激趣导入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疑”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在小学语文导入环节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教学巧设悬念,创设疑问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如:教学《狐假虎威》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会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与艺术——未成曲调先有情

功的一半。 教学导课, 就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 第一个音 定 准了 , 就 为 整个 演奏或歌唱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导课 艺术 强调 的是“ 第一锤就敲在学生 的心上 ” , 激
发他们思维 的火花像 磁石把学生吸 引住 ,
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 生的 注意 力。
因为悬念最具有诱惑力 , 最容 易给学生造
谤小 学浯
堂移 学的导 第l 嗲与艺芥
未成 曲调先有情
福 州 市 东升 , J 、 学 王 玮
关键词 : 导 入 效 果 语 文教 学 新 颖 艺 术
俗 话说 “ 万事开 头难 ” . 好的开头是成
的学习。
二、 创设 情 境 导 入 。 激 趣 入 文
问“ 为什么” 的心理 . 可 用设置悬 念的办法
到乌。可是古时候有个人 只拉 弓不 射箭 , 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 这是怎 么回事 呢?今 天, 我们学 习第十 课《 惊 弓之 鸟》 , 学 了这
课 就 明 白 了。
结, 对小学语 文课 堂导入作 了一些思 考。
在此归纳 几点做法 。 以期抛砖引玉。
一
沙群岛》 我是这样导入 的 : 师: 广 阔的天空 , 蔚蓝的海水 , 这就是 大海 留给人们 的印象 , 然而西沙群岛的海
一
个双 向的对话交互过程。实践证 明 : 为
了激发学生对所学 内容 的兴趣 , 导入时精
心 创设情境 ,在情感 上能 唤起 学 生的共 鸣。 从 而创设一种 和谐 的教学环境 , 营造
一
生: 老 师画 的是 一 张 弓师 : 这 叫什 么
呢?( 指弦 ) 生: 这叫弦 。( 老 师又 画了一支箭 , 学 生作了回答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
感 . 者 动 情 , 者方 能 动 容 。 此 , 进 入 新 课 之 前 , 教 学 因 在 可 以用 音 乐 拨 动 学 生 心 弦 . 一 首 与 课 文 主题 相 同 或 放 相 近 的歌 曲 . 以创 设 一 种 情 境 . 发 、 染 学 生 的情 自然 的渴 望 。 引 亲
山峰变得更苍翠 : 她飞过小河 。 河水 语 设计 的方 法虽说 是千姿 百态 、 彩纷 呈 的 , 优秀 间 。她 飞过高 山 . 异 但 流 得 更 欢 快 : 飞 过 树 梢 。 了 唱 起 了 动 听 的 歌 … … 她 知 导语离不开 以下 三条基本要求——
注 重情 感性—— 转轴 拨 弦三 两声 , 未成 曲调 这节 课 . 我们继 续跟 着这位 小姐 姐 . 一起 去寻 找夏 天 的足迹 , 好吗? ” 这样 创设情境 , 借助大 自然 的音 籁唤 先 有 情 “ 人心者 . 乎情 ” 感 莫 。一 定 的情 境 产 生 一 定 的情 起学生 对夏天生 活的感受 和体 验 . 而后借 助语言 的描
趣 . 生 就 会 主 动 地 跟 随 教 师 去 探 讨 知识 的 奥 秘 。 学 1 境 激 趣 动 的情 境设 置 , 以引 起 学 生 的 亲 . 入 生 可 切 感 和 新 鲜 感 .调 动 学 生 大 脑 皮 层 的 优 势 兴 奋 中 心 。
旧 知 : 示 课 题 . 现 教 学 意 图 ; 通 感 情 , 设 学 习 揭 体 沟 创 使学 生即 情 境 魏 书生老师说 :好 的导语像 磁铁 , 下子把学 如果教 师于导入 部分创设 良好 的教学情境 , “ 一 刻 “ 境” 那么学 生在新课伊 始就能保 持旺盛 的学习 入 . 生 的 注 意 力 聚 拢 起 来 :好 的 导 语 又 是 思 想 的 电 光 石 教 如 真 火 . 给学 生 以 启 迪 . 人 奋 进 。” 的 , 的导 语 是 优 热 情 . 学 必 然 事 半 功 倍 。 我 在 教 学 《 想 变 成 大 大 能 催 是 好 秀 的演 奏 家 拨 出 的第 一 个 音 符 .散 发 出神 秘 的 魅 力 , 的荷 叶 》 . 播 放 一 段 夏 的乐 章 : 朋 友 , 起 小 耳 时 先 小 竖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分密切。 俗话 说 。 生 活 是 每 个人 成长 的最 好 的 老 师 . 学 生 印象 最 深 的, 也 最 有 发 言 权 的就 是 生 活 中看 到 的 、 听到的 、 感 受 到 的 事 物 。因 此 , 把 生 活 中与 学 生 密 切 相 关 的 内容 引 入 到 我 们 的课 堂 中来 , 学生会 因为熟悉而觉得有话可 说 , 这 样 就 会 积 极 地 参 与 其 中, 从 而 发 挥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 因 此在 语 文 教 学 中 . 教 师 可 以 尝 试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引入 课 文学 习 的方 式 。实 现课 内外 的 结 合 . 大 大 提 高 教 学 效 益 五、 创设情境 。 导 入新 课 在语文教学 中 。 要 想 让 学 生 对 课 文 有 深 入 的理 解 . 必须让 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 。 在 导人 新 课 时 。 教 师 应 根 据 教 材 内容 , 创设新 奇 、 生动 、 有趣 的学习情境 。 让 学 生 置 身 于 情 境 之 中, 激起 感 情 共 鸣 。 自觉 参 与教 学 过 程 。 ( 一) 表演导入 , 寓 学 于 演 为 了使 新 课 一 开 始 就 打 动 学 生 的 心 . 有 时 不 妨 恰 当创 设 表 演 的情 境 来 导 人 新课 。 教 师 可 以精 选一 些适 合 表 演 的 课 文 . 适 当地 进 行 课 前 准 备 , 师生合作 、 生 生 合作 。 以全 新 的感 觉 走 进课 堂, 调 动 学 生 的情 感 和兴 趣 , 促 使学 生 深 入 地 学 习 、 求知 。 ( 二) 游戏导人 。 寓教 于乐 把游戏引入课堂 , 寓 教 于乐 , 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培 养 学 习 的 自主 意 识 ,而 且 可 以高 度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积极性 。 激发兴趣。 因此 , 在 开课 之初 教 师 若 能 设 计 一 个 精 当 的 游戏情境 。 往往 可 以 出现 人 人 参 与 。 个个争先的热闹场面 . 营 造 好 整 堂 课 的气 氛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注意导人方法的选择 . 一 要 依 据 学 生 的 认 知水平 、 生活阅历 ; 二要考虑教 材的内容 、 特 点 和要 求 : 三 要 考 虑教 师个 人 文 化 素 质 情 况 。 同时 , 因为 学 生 的 年 龄 不 同 . 认 知 结 构等都有差异 。 所以, 要根据不 同年级 、 不同学生 、 选 择 不 同 的 导人 方 法 。一 般 来 说 。 低 年 级 的 学 生 因 为 学 生 的 思 维 有 一 定 的 局 限性 , 所 以 在设 计 导 人 时 最好 以具 体 、 形象为主 , 直 观 性 强 些, 这 样 可 以 在 最 短 的 时 间 激 发 学 生 的求 知 欲 。 例 如 可 以 采 用 唱歌 导 人 、 讲 故 事 导人 、 游 戏 导入 等 。 总之 , 语文教学的“ 导入” 艺 术 是鲜 活 灵 动 、 变化无穷 的 。 正 所谓“ 教学有法 , 但无定法 。 贵在得法” 。教 师 要 结 合 教 材 、 学 生 和 自身 的教 学 实 际 . 探 索出行之有效 的导人方法 . 让 我 们 的 语 文 课 堂 焕 发 出生 命 的活 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努力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改。
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很多,如导入新课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教学语言的艺术、课堂结尾的艺术等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艺术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而语文教学更加体现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不断追求教学艺术,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是大语文教学观最终的目标和最高的理想境界。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的内容很多,下面我仅从五个方面谈一谈我个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一点体会。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有人说,一堂课好的开头似高妙的棋,第一招就为全局的胜利奠定基础。
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
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表明,讲好一节课的导语,设计好一节课的开讲,对于上好一节课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如何重重地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锤,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呢?我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是这样开头的。
一进教室兴冲冲的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爱听故事吗?”“爱听。
”“好,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说着,我就绘声绘色的给学生讲开了。
学生都瞪大眼睛,凝神聆听。
可是故事讲到一半,我戛然而止。
“老师,快往下讲啊!”孩子们高声嚷到。
他们对故事的发展和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不在往下讲,而是用一串问题去诱导学生读书。
我不紧不慢地说:“听到这里你们都在为诸葛亮的生命担忧吧!那么诸葛亮有没有完成借箭任务?周瑜图谋陷害诸葛亮的阴谋得逞没有?故事的结果究竟怎样?欲知后事如何,现在大家看书。
”此刻,由于悬念的诱惑,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新课一开始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迫不急待地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以满足求知欲,维持心理平衡。
二、启发引导的艺术语文教学离不开启发引导,启发引导是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原则之一。
让导入充满智慧 让课堂富有灵性——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之导入

人心 弦……好 的导语像磁石 ,能把学 生 故事来导入。 分散 的思维一下 子聚拢起 来;好的导语 2 音乐导入 。 . 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 的
以复 习旧知识导入 新课 ,具 体导入是这 习惯,为学生创设 良好 的 自主学 习情境 。 便激 发学生 的思维。 导入语言要有艺术 ④ 样: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 “ 卖火柴”这 教材 中的不少课 文,或叙述 了生动 的故 性。要使 新课 的开始 能扣动 学生的心弦, 部分课文的内容 ,这个 小女孩给你 留下怎 事,或描写了美妙 的景色,此类课文 ,可 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 。 ⑤导入新课 的
半 。所 以 , 课 堂 教 学 的 导 入 显 得 尤 为 重 故 事 、寓言 故 事 甚至 自己编 写 的故 事 导 入 的 美 妙 所 吸 引 , 同时 也 对 桂 林 山 水 的 主
要 。一堂课 如 同一 首优 美 的散文 ,开头 新课,这样既可引起 学生注意,又容易使 要特点有 了初步 的 了解 ,他们 就会全 身 便要漂 亮 ,引人入 胜;一堂课又 恰似一 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 《 尊 心进入课 文描述 的境界 中去 ,投入到 课
我们 要把握课 文的特 点 ,根据学 生好奇 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 例如, 在教学 《 掌声》 引用与本课题有关 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 ,
心 理 , 运 用 喜 闻 乐 见 的 导入 形 式 导入 新 时 ,可 播 放 歌 曲 《 掌声 响起 来 》 然 后 让 既渲 染 了课 堂 气 氛 ,激 发 学 生 的兴 趣 ,又 , 课 。那 么 ,怎样 导入 新课 呢 ?
良好的开端 成功的一半——浅谈小学语文的导课艺术

方法。
一
年 龄 特 点 ,他 们 对新 鲜 事物 和 具体 形象 的 事物 感 兴趣 ,也 容 易接 直奔 主题 ,提高 效率 受 。教师 可 以在 教 学 中充 分利 用实 物 、音 乐 、绘 画 、游戏 以及 自 在 小 学 语 文 教 材 中 ,有 不 少 文 章 的 课 题 直 接 或 间接 地 反 映 制 教具 ,甚 至 教 师 的 语 言 去 创 设 一 定 的情 境 , 以 引起 学 生 的兴 了文 章 的主要 内容 和 中心 思想 ,而且 学 生通 过预 习对 文 章 的主 要 趣 。例 如 ,我 在 教 学 《 卡 》 ~ 课 时 , 就 设 计 了这 样 的导 语 : 凡 内容 已经 心 中有数 。在教 这类 课 文 时,教 师 就应 该 言简 意赅 、 直 “ 同学们 ,老 师 这里 有 一封 信 ,上 面写 着 ‘ 下爷 爷 收 ,康 司坦 乡 奔 主题 ,说 明这节 课 的学 习 内容和 要 求 ,迅速 引起 学生 的有 意注 丁 ・ 卡里 奇 ’,你 们 知 道 这封 信 是 谁 写 的吗 ? ” ( 出课 题 : 马 引 意 ,帮 助学 生把 握学 习的 方 向, 明确 学 习重 点 。具体 方法有 : 凡卡) “ 就在 讲 课前 , 我将 凡 卡写 给爷 爷 的这 封信 仔细 地 读 了好 1 开 门见 山 ,直 接 导 入 法 。 如 在 教 学 《 林 山水 》 时 ,教 多 遍 ,我 深深 地感 受 到 了这封 信 里蕴 含 着凡 卡 很深 的情 感 。 同学 . 桂 师 可 以这样 导入 : “ 们 的祖 国是 美 丽 的。有 连绵 起 伏 的崇 山峻 们 ,如 果 你也 想走 进 凡卡 的情 感 世 界 ,那 么今 天 ,你就 必 须要 拥 我 岭 ,有 壮 阔秀 美的 江河 湖 泊 ,还有 一 望无 际 的 良田沃 野 。而祖 国 有 ~颗 敏 感 的心 ,用 这颗 心 去感 受 、去 体 味 。”我 通过 一 封信 来 南 方 的桂林 更 是 以山清 水 秀的 风景 享 有 ‘ 桂林 山水 甲天下 ’的美 创 设情 境 ,既 调动 了学生 读课 文 的 兴趣 ,又 能 很快 地将 学 生带 入 誉 。现 在 ,我们 就 一 同来领 略 桂林 山水 的美好 风光 。”此 导入 简 凡 卡 的情 感世 界 ,收 到 了很好 的效 果 。 洁 明快 。 作 文 课 的 导 入 同样 也 可 以创 设 情 境 。 我 曾 有 幸 聆 听 了孙 双 2 抓 住 题 眼 , 明确 重 点 法 。 一些 课 题 常 没 设 题 眼 ,如 教 学 金老 帅 的 一堂 作文 课 ,他 的课 堂 导入 新奇 有趣 。只 见他 带来 了一 .
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

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摘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新课导入依据语文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特色、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教师自身特点;理想的新课导入必须扣住学生的心弦,能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态势进入新课的学习,因此导入新课的是一门艺术。
1 随机应变新课导语不可能课前就有百分之百的设计妥当,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由于环境改变,教学对象改变,原设计的导语也许不能用,需要随机应变。
例如,一位教师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上公开课《跳水》,她的导语早已写好,属于“解题式”。
但上课刚开始,学生就提出了一堆问题使她的导语无法正常使用。
有学生说:“我认为跳水不是好办法,应该想更好的办法救孩子”。
还有学生说:“船长太狠心了,冲儿子开枪不是个好爸爸”。
等等。
这位教师立刻进行诱导:“究竟是你们的办法好呢,还是船长的办法好?船长究竟是个狠心的爸爸呢,还是个好心的爸爸?我现在不说,等到课文分析完毕,就见分晓了。
好,我们一起看课文吧!”这位教师机敏、善诱,把学生导入了课文的教学活动中,顺利地进行了公开课。
2 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培养培养学生定向思维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我先在黑板上写个“脚”字,并亲切的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动物有脚吗?这些动物的脚用来干什么?你们听说过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它的脚是用来干什么的?长在哪儿?……”这样一连串的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开始思考,紧接着我把课前准备的爬山虎发给学生。
“这就是爬山虎,大家仔细看,注意它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颜色的?……”这一安排,使学生由好奇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仔细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生观察后争先回答以上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之导入艺术
【摘要】教师上课前应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本人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些浅见。
1 旧知导入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不
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
因此复习知识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时,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是这样: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卖火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用激情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只能蜷缩街头,又冷又饿,那么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2 设置悬念法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
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
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
如教学《螳螂补蝉》,我从故事导入: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
为了争做中原霸主,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们的反对,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怎么办?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呀!众大臣焦急万分。
在这危急关头,一个少年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这到底什么原因呢?没等我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
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
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
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
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3 创设情境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
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4 故事诱导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
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
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5 音乐导入法
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
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
活跃课堂气氛。
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6 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
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名言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
引用与本课题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教学《晨读》时,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人民崛起而读书”。
老师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
”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
现在我们就学习《晨读》。
这样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课文。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
设计导入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导入要有启发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
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
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
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
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