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

合集下载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是指对中成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疗效的最大化。

中成药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明显、温和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药效成分复杂,药性多样,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意义、管理原则、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及其病因病机,遵循中医药理论,科学合理地选用、配伍和应用中成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达到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中成药合理使用要求医生在诊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性、疗效性和优势性。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意义1.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类型进行综合施治,能够使中成药的疗效得到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

2.减少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降低药物滥用率。

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可以杜绝滥用药物的情况,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保护中药资源。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避免浪费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合理使用中成药能够促进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1.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体质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治疗,选用适合患者的中成药。

2.经验原则。

遵循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根据中医药的理论进行中成药的合理选用和应用。

3.安全原则。

优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和药物相互作用。

4.综合原则。

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施治,治病的过程是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性的。

5.疗效原则。

临床应用中成药要追求治疗疾病的效果,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和缓解。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教案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教案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教案教案: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成药的定义、分类和临床应用;2.掌握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的原则;3.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二、教学内容:1.中成药的定义和分类;2.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原则;3.中成药的常见临床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如:“你是否听说过中成药?你认为中成药与西药有什么不同?”请学生回答并讨论。

2.介绍中成药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通过PPT、讲义等方式,向学生讲解中成药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细胞治疗和整体治疗两种分类方法,并展示不同分类的中成药的例子。

3.介绍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原则(20分钟)讲解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原则,包括应用适应证、慎用禁忌症、合理用量、合理用药时间等。

讲解时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4.中成药的常见临床应用(30分钟)介绍常见的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包括感冒药、消化药、调节血糖药、调节血脂药等。

讲解时要结合临床案例,让学生能够理解中成药的应用场景和疗效。

5.讨论和总结(15分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你认为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你认为中成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然后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针对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原则,完成一篇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定义、分类、应用原则和常见临床应用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讲解和案例演示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对中成药的认识和理解。

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原料炮制、提取或加工制成的制剂。

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临床适应症明确原则临床医生在使用中成药前应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明确中成药的适应症。

中成药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症,但不同疾病或不同病情的患者对中成药的适应症可能各有差异。

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避免滥用或误用。

二、个体化用药原则中成药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不同人群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也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用药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剂型选择原则中成药的剂型多样,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膏剂等。

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剂型,以提高药物的便利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例如,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易于咀嚼和吞咽的片剂或颗粒剂。

四、药物组方原则中成药的药性复杂多样,不同中成药之间存在相容性和配伍性问题。

在使用中成药时,医生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抵消或加强作用,并合理组方以增加治疗的综合效果。

五、临床观察评估原则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或调整剂量,必要时进行其他治疗干预。

六、合理用药宣教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药物的用途、作用机制、用法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合理用药的意识。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成药,并及时报告服药期间的情况。

七、药物管理和记录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用药调整,并妥善保存患者的用药记录。

对于需要减量或停药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跟进并安排复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合理使用中成药是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也称为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中药或中药材作为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制备而成的制剂。

它具有中药成分的特性,也保留了现代药物制剂的规范和标准化操作。

中成药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我国临床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1. 青霉素消炎片青霉素消炎片是一种使用链霉素作为原料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

它能够有效地杀死细菌,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但青霉素消炎片对某些细菌耐药性较强,因此在用药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2. 人丹人丹是一种以黄连、黄芩、龙胆草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急性肠胃炎等病症。

人丹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广泛受到患者的青睐。

3. 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以丹参、三七、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活血化瘀、增加微循环、保护心肌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提高食欲,促进消化等。

4.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以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滋阴补肾、壮阳补益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阳痿不举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副作用少,可以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中成药之前需要了解自身的体质和病情,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中成药不能作为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的手段。

3.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4.患有重病或慢性病的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中成药在临床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尽管中成药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慎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疾病诊断和临床特征,合理选用中成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为了指导临床实践中的中成药合理使用,制定了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本文将从中成药的选用、剂量与疗程、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水平。

一、中成药的选用1.根据疾病诊断与临床特征选药。

中成药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特征进行合理选择,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即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来选药。

例如,对于肝胆湿热型肝炎患者,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中成药,如大黄、黄连等。

2.根据药物功效选药。

中成药的选择应根据其药物功效来进行,根据患者需要的药物作用,选择到合适的中成药。

例如,对于感冒患者,可选用抗病毒、解表散寒、宣肺开窍的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等。

二、剂量与疗程的控制1.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病情确定剂量。

中成药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注意减量或增量。

2.合理掌握疗程。

中成药的疗程应根据疾病的进展和病情的变化来确定,一般应遵循“及时、适量、适时”的原则,既要保证疗程的充分,又要避免无效的长期使用。

三、中成药的联合应用1.注意中成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和相互干扰。

尤其是在使用有毒药物时,应避免与有相似作用或相同药代动力学的药物同时应用。

2.调配合理的中成药。

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具有互补作用或协同作用的中成药进行调配。

例如,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可以联合应用降酸药和增加胃粘膜保护的中成药,如胃复安等。

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实施细则主要是为了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成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滥用、不合理使用等。

因此,加强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的监控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是指由多种中草药经炮制工艺加工而成的药物。

其具有中草药的疗效和方便使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然而,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和探讨。

首先,中成药的用药指南和注意事项应该得到充分的了解。

中成药的用药指南一般由国家卫生、药品监管机构或专业学会发布。

这些指南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疗程、禁忌症等内容,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这些指南来进行用药,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其次,中成药的使用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合理选择。

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同样重要的是,患者应该主动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体检结果等信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用药决策。

另外,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还需要考虑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成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药效和安全性。

因此,医生在开具中成药处方时应该注意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告知患者避免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此外,中成药的使用应该遵循适当的疗程和用药剂量。

中成药的治疗效果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不能过早停药或减少剂量,否则可能影响疗效。

同样重要的是,患者也不能随意增加药物的剂量,以免造成药物的过量使用和不良反应。

总之,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是保证药物安全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医生和患者应该共同关注中成药的用药指南和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选择。

此外,还应该重视中成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适当的疗程和用药剂量,以及药物的安全问题。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发挥中成药的疗效,实现治疗的最佳效果。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

浅析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中成药是指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和西药制剂学原理研制的一类药物,具有较明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既需要遵循西医学诊疗规范,又要充分发挥中成药的优势,实现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效果。

本文将从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探讨西医临床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

一、药理作用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药经过现代科技提取、制剂而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一些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感冒清颗粒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等疾病的治疗。

而补肾益气片、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则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脾虚等症的调理。

合理选用具有相应药理作用的中成药,可以更好地治疗和调理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二、适应症西医临床在选择中成药时,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轻重缓急。

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结合中成药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以选用适宜的中成药如金鸡胶囊、桂龙通脉胶囊等进行治疗。

而对于急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可以选用适宜的中成药如清热利湿颗粒、胃康灵胶囊等进行治疗。

合理选用适应症明确的中成药,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三、用法用量在西医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应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进行合理施用。

一方面要注意中成药的服用方法,有些中成药适宜空腹服用,有些中成药适宜饭后服用,还有些中成药需要煎服或热水送服。

另一方面要注意中成药的用量,一般来说,成人用量可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用,儿童则需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调整剂量。

合理的用法用量可以确保中成药的疗效,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四、副作用中成药作为药物,同样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

在西医临床使用中成药时,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一些中成药如败酱草颗粒、枳实消炎片等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过敏等不良反应,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暂时停药。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汇总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汇总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汇总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炮制、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药品。

在临床上,中成药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

然而,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也是一门学问,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下面将对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进行汇总。

1.根据病情选药:在选择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当的中成药。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可选用板蓝根颗粒;对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可选用五苓散等。

2.根据体质选药:中医药强调“因人而异”,体质不同的人对同一中成药的疗效和反应可能会有差异。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气滞型胸痹患者,可选用三峡安胸丸;对于阳虚型肾阳亏损患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

3.根据病程选药:中成药的疗效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在短期内期望获得显著疗效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病程的长短来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慢性肝炎等疾病,需长期服用清肝明目胶囊来调理。

4.根据禁忌选药:中成药也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应根据患者的禁忌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例如,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慎用中成药;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应避免使用具有刺激性的中成药。

5.严格控制剂量:中成药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不宜过量使用。

过量使用中成药可能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控制好用药的剂量。

6.随诊疗效:使用中成药治疗疾病时,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或出现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或更换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案。

7.综合运用其他治疗手段:中成药在临床上通常结合其他治疗手段使用,如针灸、推拿、按摩等。

综合运用其他治疗手段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对中成药的依赖性。

总之,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禁忌情况等多种因素,并严格控制剂量和随诊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1/9
15
孕妇使用中成药原则
1.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
2.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尽量缩
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3.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
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
组份,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
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
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 20气19雾/11剂/9 :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粘膜或腔道给8 药
基本原则
辩证、辩证辨病 剂型的选择 剂量的确定
给药途径的选择
联合用药原则
中中联合 中西联合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用药 儿童用药
中成药安全性
2019/11/9
9
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 辨认分析疾病 的证候,针对 证候确定具体 治法,依据治 法,选定适宜 的中成药。
若必须合用,建议间隔使用。 2. 同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2019/11/9
13
联合用药原则
(三)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 1.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 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时,应谨慎考虑中
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
2019/11/9
18
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
一、不对证用药,乱用药。如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大量
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二、与西药不合理联合使用,如中药和抗菌素遇见容
易发生不良反应;如在含双黄连注射剂的葡萄糖或
氯化钠注射剂中,加入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硫
酸庆大霉素即出现棕黑色沉淀;为避免发生意外
在没有弄清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时应该尽量分别
胶囊剂: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及生物利用度;包衣后能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栓剂:腔道给药,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
2019/11/9 对胃的刺激性和肝的副作用小
6
丸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 缩丸等类型。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较蜜 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 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 达到肠溶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 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储藏、携带、
使用方便
2019/11/9
静能注能 脉肌射口 注内给服 射注药给 或射;药 滴给 的 注药 , 给的 不 药, 。不
11
联合用药原则
(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 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
2. 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如附子理
巴布膏剂: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有效成分,给 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小、血药浓度稳定、使用舒 适方便
2019/11/9
7
半固体剂型
煎膏剂: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 凝胶剂: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给药。
液体剂型
合剂: 易吸收,贮存时间长 酊剂: 有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剂量小,不易霉败。
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 糖浆剂:适宜儿童使用,糖尿病人慎用。 注射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
2019/11/9
辩证辨病用药
可将中医辨证 与中医辨病结 合、西医辨病 与中医辨证相 结合,但不能 仅根据西医诊 断选用中成药
10
给药途径的确定
剂量的确定
剂型选择
对于有明确
三效:速效、高效、 长效
三小:剂量小、副作 用小、毒性小
使用剂量的,慎 重超剂量使用。
老年人使用
五方便:生产、运输、 剂量应取偏小值
混合配伍。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 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2019/11/9
14
联合用药原则
(四)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原则: 1.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 和剂量。 2.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 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 谨慎考虑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 合配伍。
中成药的临床 合理应用
2019/11/9
1 中成药概述 2 临床应用原则 3 辩证应用
2019/11/9
2
治“病”
中医
现 代
辨证论治 治“证”


西医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指导下辩证应用的制剂。
2019/11/9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3
饮片厂
制药厂
(按照药典和炮制规范) (按处方和标准)
原药材
中药饮片
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
3.应充分衡量毒副作用较大中成药的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
它治疗药物或方法而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不应使用。
4.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
药注射剂。
2019/11/9
17
2009年我国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中共收录8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包括柴胡注射 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饮注射 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 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丹参 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
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二者配
合应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2019/11/912联合用药原则(二)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1. 应尽量避免配伍使用,
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药 饮片为原料,按 规定的处方和标 准制成具有一定 规格的剂型,可 直接用于防治疾 病的制剂
2019/11/9
配伍
辩证施治
4
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
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 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
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 存贮、携带方便。
2019/11/9
5
固体剂型
散剂:起效快。易于控制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 颗粒剂:作用迅速,无需煎煮,口味好、体积小
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4.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
这类药物多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等,行气
破滞类枳实、大黄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
2窍01类9/的11/冬9 葵子、瞿麦等。
16
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1.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
2.一般情况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