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成语故事教案30篇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30篇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30篇《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自相矛盾》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活动过程:一、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两样东西吗?它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2、教师小结:这两样东西是古时候打仗用的武器。
长长的,一头有锋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
这个椭圆的铁牌叫盾,它很坚固,是用来当住矛的。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后一致,不能对立。
四、告诉幼儿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五、幼儿学说故事。
1、幼儿自由结伴,自由讲述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活动反思:开学初,执教《自相矛盾》,原本信心十足,特意邀请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来指导作课,但一堂课下来,却让我汗流浃背,面红耳赤。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1、先板书“矛盾”,让学生谈谈对矛与盾的认识。
学生对说的很好。
生1:矛就是古时的一种进攻的兵器,可称为长矛。
生2:盾是古时战场上用来防御的武器。
2、分别出示了矛与盾的图片,让学生从形态上更直观的认识它们。
3、用矛和盾可以组成一个成语(自相矛盾),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吗?(一生很顺利的讲完这个成语故事)教学进行到这里,还是比较顺利,学生回答的也很精彩,但好景不长,我没有调控好课堂。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30篇

这是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3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供参考学习。
设计意图:经典导读是我园的特色课程之一,它包括古诗、成语、寓言故事等内容,是一种启蒙式的教育,目的是以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熏陶现代的孩子们,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根植于下一代的心中,潜移默化洁净孩子们的心灵。
在经典导读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成语都蕴含着较强的情节性和趣味性,而且语句富含韵律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们非常喜欢。
针对他们的兴趣,我们设计了“我喜欢的成语”主题活动,目的是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为了使孩子们积极、主动而有效地理解与掌握成语,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如:讲讲、找找、画画、演演等)创造性地学习与表现成语。
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不断地积累词汇并获得快乐体验。
正所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让传统的经典文化与孩子们同行,陪伴他们快乐地成长。
活动目标: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活。
[幼儿园成语教案]幼儿园大班成语教案
![[幼儿园成语教案]幼儿园大班成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de1e1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0.png)
[幼儿园成语教案]幼儿园大班成语教案幼儿园成语教案篇一《狐假虎威》案例与反思活动设计背景:1.因近段班级有欺负小朋友的现象,借机教育;2.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活动目标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教学重点、难点1.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互助,不能欺负小朋友是本节重点;2.理解重点词汇是难点;活动准备1.动物图片:狐假虎威;2.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出示老虎和狐狸,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词来形容二幼儿自由讨论: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老虎会对狐狸怎么样呢三一起听来看看,听听,老虎抓住护理后,到底是怎么做的1.听故事前半部分,提问:老虎抓住狐狸后,狐狸会对老虎说些什么话老虎会相信吗2.听故事后半部分,提问:小动物看见老虎会怎么做为什么狐狸是怎么走路的老虎是怎么跟在后面的四一起看着书听一遍故事五总结这就是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狐狸很狡猾,借着老虎的威风去欺负别人,所以这个故事取名《狐假虎威》。
老虎没有吃狐狸而把它放了,为什么呢六延伸1.教育幼儿不要向狐狸老虎学习,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
2.把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大班进入幼儿衔接阶段,但我发现不少孩子还存在向故事里的老虎和狐狸一样,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
因此,我制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逐步深入,帮小朋友改掉坏的行为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重点攻破。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狐假虎威优秀10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狐假虎威优秀10篇《狐假虎威》幼儿园教案篇一《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
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的事。
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教学特点设计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学生拥有熟练查阅字典的能力和极强的阅读能力,对于字词已经无须老师一一来讲解了。
对于生字的教学,则放弃原先的统一教。
代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前我精心设计了预习练习,布置学生认真预习本课生字,课上让学生四人小组一起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听取尊重他人的见解,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成为为完成同一学习任务作出努力的合作伙伴。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小组长带领,依靠大家的力量,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学习工具能力,质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部分,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
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我又指导学生认真预习,熟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
课堂上,再通过老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体会重点字词,仔细揣摩老虎和狐狸的内心,然后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
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进行合作表演。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集教案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集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集教学内容:成语故事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并理解所学成语的基本含义;2. 掌握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能够通过成语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学习。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先引导幼儿快速回忆已经认识的成语,并给出对应的简短解释。
2. 通过引全班幼儿快速问答的方式,培养幼儿记忆、听说的能力。
二、学习成语故事1. 小猴子捣鼓 (探究:“捣鼓”)讲述猴子在捣鼓玩具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成功,从而引出“捣鼓”的意思,帮助幼儿思考完美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多大的努力和毅力。
2. 鹤立鸡群 (探究:“鹤立鸡群”)讲述一只孤独的鹤和一群鸡相处而生,因为其不同的姿态和外表吸引了其它鸟类的关注,引出“鹤立鸡群”的意思,使幼儿了解不同人有不同特点,应该珍惜自己的优点。
3. 蜻蜓点水 (探究:“蜻蜓点水”)讲述一只小蜻蜓在水面上飞翔,从而引出“蜻蜓点水”的意思,帮助幼儿明白摆脱纷繁复杂的事情,专心处理单个问题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 让幼儿同学针对所学的成语进行小组分享和辩论,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编制成语游戏或者歌曲,让孩子们自由创作唱出所学成语,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四、输入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上课表现以及学生书面记录反馈,考核幼儿所掌握的程度。
2. 也可通过幼儿画出成语故事的方式,检验他们所学习的内容。
五、作品展示1.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在教室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 扩展形式,将所学成语故事变形成各种艺术形式,让幼儿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创作展示,增强自信心和创意思维。
大班成语故事教案

大班成语故事教案篇一:大班成语故事教案《井底之蛙》【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成语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通过故事的阅读,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幻灯机、磁带机、成语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丽。
2.教授新课,学习成语故事教师拿出成语故事卡片,向幼儿介绍成语故事《井底之蛙》。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蛙儿所在的环境与现实的差距,引领幼儿认识到人要有开阔的思想,不仅要了解自己,还要了解周围的世界。
3.教师示范朗读教师先说出一个成语,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示范一段朗读,引导学生观察成语中的各个字的含义和意境。
4.学生朗读成语教师指导幼儿跟读成语,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让幼儿从小培养朗读的习惯。
5.小组合作游戏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蛙儿”。
教师发出一个成语,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手势和表情来表演成语的意思,并尝试用成语造句。
6.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演示成语的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和评价,从中学习别的小组的优点。
7.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幼儿归纳总结成语故事的寓意,引导幼儿思考成语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的应用能力。
8.复习巩固教师播放成语故事的录音,让幼儿再次回顾学过的成语故事。
【课堂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幼儿对成语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阅读成语故事,不仅培养了语文综合素质,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游戏的设置,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情景的创设和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大班幼儿成语故事教案

大班幼儿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刻舟求剑”和“杯弓蛇影”。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让幼儿了解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学会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2.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让幼儿理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明白自欺欺人的道理。
3.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让幼儿明白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及时改正错误。
4.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让幼儿了解成语“刻舟求剑”的由来,学会变通思维。
5. 成语故事《杯弓蛇影》:让幼儿理解成语“杯弓蛇影”的意思,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故事中学会成语。
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游戏法:通过成语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成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成语故事、图片、动画等元素的PPT,增强课堂趣味性。
2. 成语卡片:准备成语卡片,方便幼儿学习和记忆。
3. 教学素材:准备与成语故事相关的手工、绘画等素材,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成语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幼儿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了解幼儿对成语故事中所传达的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谜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今天的成语故事主题。
2. 讲述成语故事《画蛇添足》:通过PPT展示故事图片,一边讲述故事,一边解释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
3. 互动环节:提问幼儿,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成语“画蛇添足”的理解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大班幼儿成语故事教案

大班幼儿成语故事教案导语: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如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是每位幼儿教师都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分享一份关于大班幼儿成语故事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成语的能力。
一、故事一:“画蛇添足”故事内容:从前,有一条大蛇生活在深山中,它非常善于画画。
一天,它画完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画,但却觉得不够完美。
于是,它决定给画中的蛇添上一双足。
结果,这蛇画变为一只独特的怪物。
大蛇悔恨不已,意识到自己画蛇添足,毁掉了原本的完美。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培养他们懂得珍惜并保持原有美好的能力和品质。
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让幼儿集体观看一张被画蛇添足的图片,并询问他们是否觉得这张画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2. 展示故事画面:借助 PPT 或大屏幕等方式,呈现故事中的画面,让幼儿瞧瞧画蛇添足的结果。
3. 聆听故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幼儿讲述故事。
4. 与幼儿互动: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适时与幼儿互动,鼓励他们表达对于大蛇的想法及故事中的教训。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幼儿思考“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含义,并与他们一起讨论,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示例。
6. 知识巩固: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可以合作,用画或造句的方式来表达“画蛇添足”的意思。
最后,邀请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
二、故事二:“亡羊补牢”故事内容:从前,有一个牧羊人,有一天,他在放羊的时候疏忽大意,一只羊跑出了围栏。
牧羊人当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追赶那只逃跑的羊,最终抓住了它,然后修好了围栏,确保再没有羊会逃跑出去。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幼儿明白成语“亡羊补牢”的意义,使他们养成及时补救错误的习惯。
教学方法:1. 启发思考:询问幼儿是否犯过类似于牧羊人的错误,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应该如何去解决。
2. 聆听故事:讲述故事时,以幼儿熟悉的方式描述牧羊人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成语故事教案30篇《大班成语故事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成语故事教案30篇!(1)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
2、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3、发展幼儿的平衡力和控制力。
4、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1、小鸟、大树、屋顶、大门、小狗、小花、地板、门槛等操作图片若干。
2、幼儿身上挂着红色或蓝色的牌子。
3、高老鼠、矮老鼠图片各一张。
4、游戏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一、导入。
组织幼儿游戏“变变高个子和矮个子”。
高个子踮起脚尖,抬着头往上看;矮个子低下头,弯下腰往下看。
(要求有顺序地朝着一个方向走,以免碰撞、拥挤)二、欣赏故事。
1、那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
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
(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身上挂着红牌子,我的名字叫高老鼠。
(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身上挂着蓝牌子,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3)教师总结:原来不同高度看到的现象不同。
3、教师利用教具分段讲述故事。
提问:(1)“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你好,大门”!“你好,门槛”!“你好,水洼”!)(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3)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4)高老鼠和矮老鼠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东西,还看到了什么呢?模仿故事中的话来说出来。
三、游戏表演。
1、幼儿游戏第一遍。
请身上挂着红牌子小朋友就要变成高老鼠,而身上挂着蓝牌子小朋友就要变成矮老鼠。
然后呢,我会放起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
2、幼儿游戏第二遍。
请幼儿换动角色,身上挂着红牌子的小朋友变成矮老鼠,蓝牌子的小朋友变成高老鼠了,换好了之后呢,也请你们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四、扩展谈话:“变矮和变高”。
1、“小朋友们,你们变高了和变矮了之后,看到的东西一样吗?”2、变换角度。
“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3)游戏“变换角度的高矮老鼠”。
“那我们下面就做一个让高老鼠低下头走路和矮老鼠抬起头走路的游戏,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教案来自:.]五、活动结束。
1、请幼儿观看照片,说说这两张照片上的风景是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一张是从下往上拍的,另一张是从上往下拍。
)2、请幼们自由选择变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们带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们的操场吧”!活动反思:在语言活动《高老鼠和矮老鼠》中,我边操作教具边讲故事中,加深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专注观察的兴趣很高。
在学习内容过程中,他们对高老鼠和矮老鼠之间的打招呼尤其感兴趣,如“你好,屋顶”“你好,大门”“你好,门槛”“你好,水洼”……我就让孩子一起跟着学念,这样可再次让幼儿理解词语,看到幼儿兴趣这样高,我设计了情景游戏,让幼儿挂着牌子,进行故事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在表演中也更加熟悉了故事,了解各种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得到不同的效果。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更加让幼儿懂得看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培养了幼儿的礼貌意识。
后来,我还让小朋友想象,高老鼠和矮老鼠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东西,还看到了什么呢?好多小朋友都想出了好多的东西,能说高老鼠看到了“蝴蝶”,矮老鼠看到了“蚂蚁”,然后我让她模仿故事中的话来说,高老鼠说:“你好,蝴蝶。
”矮老鼠说:“你好,蚂蚁。
”孩子们这样编的很好,高老鼠说:“你好,树叶。
”矮老鼠说:“你好,小草。
”等等,小朋友都很会动脑子。
最后我让小朋友两两结伴,扮演高老鼠和矮老鼠,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如高老鼠说:“你好,灯笼”。
(教室里挂了灯笼)矮老鼠说:“你好,鞋子”。
(小朋友脚上穿的鞋子);高老鼠说:“你好,桌子”。
矮老鼠说:“你好,小椅子”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有内容说的机会,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提高,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以及搜索能力。
整节课下来,我发现有以下的几点不足之出。
1、活动开始游戏意义并不大,只是单纯的让幼儿玩游戏,应该使游戏有他存在的价值。
可以让幼儿说说学高人走看到了什么,学矮人走又看到了什么,为故事的学习打基础。
2、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小结应该由幼儿自己说出,教师不能直接说原来不同高度看到的现象不同,应该是教师引导,幼儿去认识到这一点。
3、在幼儿熟悉故事之后,可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自己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发展平衡力和控制力。
4、活动的结束部分应该出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比如大树,这样幼儿就可以一目了然,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物,这样由幼儿熟悉的物体开始观察,使幼儿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能所获得的效果会更佳。
(2)大班语言详案教案《月亮的味道》含反思设计意图:夜晚,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里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更不要说会想到去品尝一下月亮的味道了。
但是在这则故事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像极了一片香喷喷的薯片,还像极了一个圆圆的黄色的饼。
而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谓不惜一切代价。
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动,故事中小动物们那可爱的“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精神,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班内幼儿的发展情况,再加上科学活动《月相变化》中对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已有了解。
基于幼儿的已知经验,借助绘本故事对幼儿的吸引力,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来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画面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学习用语言进行交往,并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目标:1、根据图画线索大胆猜想故事情节及小动物的对话,并用连贯、完整的语句表达出来。
2、理解故事内容中蕴藏的童趣,能对故事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表达。
3、感受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1、PPT\图画书《月亮的味道》、音乐磁带。
2、图片:月亮、乌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狐狸、猴子、老鼠。
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发想象。
1、猜谜导入:“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白天藏起来,晚上才出现。
”(月亮)2、(出示图书)我这里有一本书,是和月亮有关的,让我们一起来来看看吧!“书上的月亮像什么?”这本书的名字是?(《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3、让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阅读图书内容,幼儿观察PPT图画书。
1、观察PPT的第1页,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1)、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黑夜里多少双眼睛?请大家数一数?(九双眼睛)有几只小动物吗?(九只小动物)(2)、他们会是谁呢?为什么?(3)、他们在黑夜里望着月亮在想些什么?(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内容)(4)、教师小结: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挂在夜空。
动物们都仰着头,望着月亮。
看得真专心都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2、观察第2-5页引导幼儿了解小海龟下定决心要去摸月亮并请大象、长颈鹿帮忙。
(1)、第2-3页: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够月亮。
“海龟够到月亮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海龟够到月亮?它的好朋友是谁?那它会怎样邀请它的好朋友帮忙?”教师示范海龟所说的话,幼儿观看画面。
(2)、第4页: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看见了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月亮轻轻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怎么办呢?。
会请谁来?他们会说些什么?(3)、第5页:长颈鹿是怎么做的?月亮有怎么做?还是够不着怎么办?3、幼儿讨论:“它会请谁来帮忙?”幼儿观看PPT中出示的小动物,并分组讲述小动物、月亮之间的对话,了解6-9页图画书的内容。
(1)、长颈鹿是怎么做的?够到了吗?他会请谁来?会说什么?(2)、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分组讲述。
(3)、幼儿扮演小动物邀请帮忙,并学说对话。
4、幼儿观察幻灯片第10页教师提问“小老鼠能够到月亮吗?为什么?”“月亮在想什么?什么样的表情?”5、幼儿观察第11-12页图片了解小动物够月亮的方式“叠罗汉”和规律。
(1)、最后谁够到月亮了?为什么小老鼠这么小能够到月亮?(2)、小老鼠会怎样分享月亮?那月亮会怎样?(3)、出示贴绒图片引导幼儿巩固对小动物够月亮方式的理解。
“够月亮的小动物都有谁?”“小动物是怎样够到月亮的?”“看到小动物们够月亮你感受到了什么?”(4)、观察12页“小动物们都怎么了?为什么?”三、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内容,感受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1、幼儿观看PPT教师完整讲述至小动物们相互合作够到月亮。
2、讨论:“动物们愿望实现了吗?”“那月亮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味的?为什么?”3、引导幼儿思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好处与价值,让幼儿懂得分享后大家的快乐与惬意。
四、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的结尾,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无限的思考。
1、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图片,提问引导:“最先够月亮的是谁?接下来的是谁?它是怎么邀请小动物的?说了些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讨论:“夜晚有几个小动物看着天上的月亮?”一起够月亮的小动物有多少??还差一个会是谁?3、“小鱼在想什么?” “你能帮助小鱼解开疑问吗?那你会怎么说?”4、“你喜欢这个故事里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五、教师小结:“月亮”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能讲一个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吗?引导幼儿开发想象创编和“月亮”有关的故事。
活动反思:《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绘本。
书名“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