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石砖瓦作营造法则

合集下载

营造法式砖作制度

营造法式砖作制度

营造法式砖作制度法式砖作制度,源于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对砖石结构的一种规范与技艺。

这种制度在营造过程中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建筑遗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法式砖作制度的相关内容,带您领略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

一、法式砖作制度概述法式砖作制度是我国古代建筑行业中的一种重要技艺,主要应用于砖石结构的建筑中。

该制度规定了砖的尺寸、形状、制作工艺以及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砖作施工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二、法式砖作制度的特点1.规范性:法式砖作制度对砖的尺寸、形状、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确保了砖作的质量和美观。

2.精益求精:法式砖作制度注重细节,追求砖作工艺的极致,使建筑更具艺术性。

3.灵活性:法式砖作制度允许根据实际需要,对砖的尺寸、形状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建筑风格和功能的需求。

4.环保性:法式砖作制度提倡使用天然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法式砖作制度的营造过程1.选材:选用优质的黏土,经过淘洗、沉淀、制坯、晾晒等环节,制作成砖。

2.规划设计:根据建筑风格和功能需求,设计砖的尺寸、形状和排列方式。

3.制作砖坯:按照设计要求,制作砖坯,并进行晾晒。

4.窑烧:将砖坯放入砖窑中,经过高温烧制,使其达到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5.施工:按照法式砖作制度的规定,进行砖作的施工,包括砌筑、勾缝等环节。

6.质量验收:对砖作工程进行质量验收,确保符合法式砖作制度的要求。

四、法式砖作制度的传承与发展法式砖作制度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法式砖作制度,挖掘其内涵,将其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法式砖作制度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规范性、精益求精、灵活性和环保性等特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建筑遗产。

古建筑瓦作施工方案方法

古建筑瓦作施工方案方法

古建筑瓦作施工方案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古建筑瓦作施工方案方法一、苫背因防水保温的材料在现浇板上或垫层上,根据设计就屋架的举架作出囊度,苫完焦渣背后必须在焦渣背上再抹一层麻刀灰。

(应注意,歇山建筑撒头苫背最好从排山位置往下翻活后再苫背,否则盖瓦陇会超过排山处位置,戗脊位置苫背,要小,且撒头处苫背不能太厚)。

二、分中号陇1、悬山建筑分中号陇(1)、找出正脊的横向中点。

(2)、从扶脊尽端往里返两个瓦口并找出第二个瓦口的中点。

(3)、将这三个中点平移到前后坡檐头并按中点在每坡钉好五个瓦口。

(4)、在确定的瓦口之间赶排瓦当。

瓦口应比连檐外皮退进15%椽径,退进的部分为雀台。

(5)、将各盖瓦陇中点号在脊上。

(歇山前后坡分中号陇同庑殿,但两端瓦口要从博缝外皮开始往里返活)。

2、庑殿建筑撒头分中号陇(1)、找出扶脊中线,并在撒头灰背上做出标记,这条中线就是撒头中间一趟底瓦的中线。

(2)、以这条中线为中心,放三个瓦口,找出另外两个瓦口的中点,然后将这三个中点号在灰背上。

(3)、将这三个中点平移到连檐上,按中点固定好三个瓦口,由于庑殿撒头只有一陇底瓦和两陇盖瓦,所以在分中的同时,就已将瓦当排好,并已在脊上号出标记了,前后坡和两撒头的12道中线就是庑殿屋顶各项工作的标准。

(4)、翼角不分中,在前后坡和撒头钉好的瓦口之间赶排瓦当,应注意前后坡与撒头相交之处的两个瓦口应比其它瓦口短2/10~3/10,否则勾头就压不住割角滴子瓦的瓦翅。

3、歇山建筑撒头分中号陇(1)、找出扶脊中线。

(2)、将前后坡边陇中与角梁中线交点垂直引到撒头上。

(3)、将找到三个中点平移到连檐上。

(4)、在三个瓦口间赶排瓦口,要单数。

(5)、固定瓦口。

(6)、将各盖瓦陇中点平移到脊上,并号出标记。

三、底瓦陇1、冲陇:拴线铺灰,先将中间的三趟底瓦和两趟盖瓦瓦好。

古建营造技艺八大作标准

古建营造技艺八大作标准

古建营造技艺八大作标准古建营造技艺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制作工艺吸引着广大的建筑爱好者和研究者。

在古建营造技艺的传承过程中,一直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古建筑的质量和传统工艺的延续。

古建营造技艺的八大作标准是指古建筑制作和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八项重要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建筑结构的制作、建筑装饰的工艺等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古建筑的品质和传统工艺的传承。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八大标准。

第一,材料标准。

古建筑的材料是非常讲究的,主要包括木材、砖瓦、石材等。

这些材料必须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加工的,保证了其质量和稳定性。

在古建营造过程中,选用优质的建筑材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古建筑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第二,结构标准。

古建筑的结构是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

古建筑的搭建需要精湛的工艺和准确的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确保建筑的稳固和耐久。

第三,工艺标准。

古建筑的工艺包括了建筑装饰和雕刻工艺,这些工艺需要工匠们有着非常高的技艺和经验。

古建筑的装饰多采用木雕、砖雕、石雕等技艺,这些工艺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保证了古建筑的完美和美观。

第四,风格标准。

古建筑的风格是古建营造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包括了建筑的布局、外观、装饰等方面。

古建筑的风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观念,同时也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价值。

第五,保养标准。

古建筑的保养是古建营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包括了建筑的定期维护和修缮。

保养工作需要对古建筑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需要有着专业的技术和工具,确保建筑的长久保存。

第六,环境标准。

古建筑的环境是影响其保存和延续的重要因素,古建筑所处的环境需要保持干净、整洁和安静,以确保建筑的保存和展示。

第七,传承标准。

古建筑的传承是古建营造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包括了对古建筑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同时也包括了对古建筑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古建筑屋面瓦作营造大全看完你也会动手

古建筑屋面瓦作营造大全看完你也会动手

古建筑屋面瓦作营造大全看完你也会动手瓦屋面是小青瓦和琉璃瓦最常见的用途,屋面瓦作也是建造屋面的最后一道工序,本期推送就为大家介绍底瓦、官式建筑筒瓦和民居盖瓦的营造知识。

瓦作一般在苫背层上进行,瓦作所用的灰浆一般以掺灰泥为主,但也有用麻刀灰的,常见于重要的宫殿建筑中。

掺灰泥是泼灰与黄土拌匀后加水,再闷8小时以后的成品,一般灰与黄土的体积比为3:7至5:5。

由于掺灰泥中有硅酸钙,其物理性能优于以碳酸钙为主的白灰,但白灰也有不易生长杂草的优势。

分中、号垄分中、号垄、排檐头瓦当是瓦作的第一步工作。

分中是确定屋面几个关键位置的定位,号垄是将檐头确定的瓦垄位置平移到屋脊处,排瓦当是沿屋檐依照分中位置确定其余瓦垄的位置。

“底瓦坐中”是明清官式建筑的重要法式,绝大部分建筑都遵循这一原则。

确定了屋面底瓦之后,由两山面博缝板外皮向内反约不到两个瓦口的宽度,这就是两边瓦垄的位置。

传统的硬山和悬山建筑的排法最为简单,歇山和庑殿建筑要注意前后坡、撒头和翼角的起始点。

排瓦当又要注意定瓦口和排瓦口。

定瓦口即确定瓦口的宽度,一般筒瓦屋面的瓦口以走水当(底瓦垄宽)略大于底瓦宽的1/2,然后依照这一距离排瓦当位置,如果排不出整数的“好活”,应该调整几处“蚰蜒当”(底瓦之间的距离)的宽度。

庑殿建筑瓦口歇山建筑瓦口不论哪种屋面,在铺设底瓦时,灰(泥)的厚度一般为4cm。

底瓦应窄头朝下,从下往上依次摆放。

底瓦的搭接密度应能做到“三搭头”,即每三块瓦中,第一块与第三块能做到首尾搭头。

“三搭头”是指大部分瓦而言,檐头和靠近脊的部位则应“稀瓦檐头密瓦脊”,铺设的顺序,一般由两端脊向中间。

檐头勾滴一般来说,无论屋面的灰浆种类,檐头勾滴都用麻刀灰,且蚰蜒当处的麻刀灰要充实饱满,以便扣上勾头瓦后能够坚固稳定,传统上也有用钉子从勾头孔洞内插入灰浆中的做法。

檐头勾滴需要两道线,一道拴在滴水尖端,滴水瓦的高低和出檐均以此为标准,第二道线是铺设边垄时拴好的檐口线,勾头的高低和出檐以此为标准。

古建筑屋面瓦铺设施工方案_精品

古建筑屋面瓦铺设施工方案_精品

古建筑屋面瓦铺设施工方案_精品一、选材1.瓦片选择:古建筑屋面瓦片应选择质地坚硬、耐候性好的瓦片,一般采用陶瓷瓦片或石质瓦片。

2.瓦钉选择:瓦片与檐口或屋脊连接处应使用不锈钢瓦钉,以确保瓦片的稳固和耐久性。

3.砂浆选择:瓦片的铺设需要使用耐水、耐磨、抗温变化的砂浆。

二、布置1.瓦片数量计算:根据古建筑的屋顶结构和面积计算瓦片的数量,并预留一定的备用。

2.排水斜度:根据屋面的结构和排水要求,确定瓦片的斜度,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3.瓦片布局:根据古建筑的传统、历史和风格,确定瓦片的布局方式,如直铺、斜铺等。

4.瓦片尺寸:根据古建筑的尺度和比例,选择合适的瓦片尺寸,注意瓦片的大小和铺设效果的协调性。

三、施工1.准备工作:清理屋面,清除杂物和老旧瓦片,修复受损的木构件和破损的砂浆。

2.瓦片固定:根据瓦片布置的要求,先从檐口开始逐层铺设瓦片,使用瓦钉将瓦片固定在木构件上,确保瓦片的稳固性。

3.砂浆填缝:在铺设好瓦片后,用耐水砂浆填充瓦片间隙,并抹平表面,确保防水和美观。

4.屋脊铺设:屋脊是古建筑屋面的重要部分,可以选择特殊形状的瓦片或石质瓦片铺设,使用瓦钉将其固定在屋脊上。

5.防水处理:根据古建筑的需要,对屋面进行防水处理,可使用防水卷材或涂料等材料进行覆盖和保护。

总结: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施工方案,可以确保古建筑屋面瓦铺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每个古建筑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此外,为确保施工质量,还需要选择有经验的古建筑瓦铺施工队伍,并进行现场监督和验收。

只有全面考虑古建筑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施工方案,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古建筑的屋面。

古建筑砖-石-瓦作基本知识

古建筑砖-石-瓦作基本知识

花墙子做法:墙体局部或大部使用花砖、花瓦做成镂空的墙体。其艺术形式多种 多样,用在装饰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墙体的结构
砖墙一般自下而上分为几部分 下碱:约占墙身高度的 3/10
上身:一般“退花碱”,花碱宽度一公分左右,若上身抹灰,则另外要退出抹灰 厚度。 拔檐:头层檐出 1 寸,二层檐出 0.8 寸,博风砖出 0.6 寸或不出。 签尖:一般做成 45°坡面。
唐代雕有莲瓣的覆盆式柱础最为流行。宋代对柱础形制已有具体规定,《营造法式》中 这样写道:“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谓柱径二尺即础方四尺之类。方一尺四寸以下者, 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关于柱础 的雕饰,宋《营造法式》也有说明:“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棉花;二曰宝相 花;三曰牡丹花;四曰蕙草;五曰方文;六曰水浪;七曰宝山;八曰宝阶;九曰铺地莲花; 十曰仰覆莲花;十一曰宝装莲花。或于花纹之间,间以龙、凤、狮兽以及化生之类者,随其 所宜分布用之”。 到了明清,柱础的形制和雕饰更加丰富,制作工艺已达到极高水平。却多 了些繁缛及程式化,少了些气势和精神。形制除上述外还有鼓形、瓶形、兽形、六面锤形等 多种。雕饰图案以龙凤云水为母题,或以百狮飞鹤为主体,结合宗教装饰图案的佛家八宝(法 轮、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民间八宝(宝珠、古钱、玉磬、犀角、 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药篮、紫板、芭蕉、荷 花)以及花鸟虫等。另外还有琴棋书画,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数百 种之多。
五进五出做法:一般在墙的两端,以五层砖为一组,向上砌筑过程中,一组比它 前一组收进一个丁砖长度,下一组再比这一组凸出一个丁砖长度,以此类推。墙 的外边砌筑类型比墙心要细(高一个等级),如两端是淌白墙做法,墙心就可以 是糙砌,甚至碎砖墙,也可以用抹灰做法。墙心抹灰又叫软心,砖砌则叫硬心。 墙心一般比两端要凹进去一些。 类似的还有三出三进,五出十进,衍生出来还有圈三套五等做法。

古建青砖瓦围墙施工及说明

古建青砖瓦围墙施工及说明

古建青砖瓦围墙施工及说明说到古建的青砖瓦围墙,哎呀,那可真是让人一眼就爱上的东西。

你要是走在那些历史悠久的小巷里,看到那种石青色的砖墙,瓦片层层叠叠,仿佛能听见岁月在墙缝里悄悄地诉说着什么,真是让人心生敬畏。

要说这古建围墙吧,施工起来可真是有讲究的。

不是你随便拿几块砖,几片瓦就能凑合的事儿。

你得有点儿“老匠心”,得摸着砖的“脾气”,让每一块砖都恰到好处地和周围的“老朋友”们贴合在一起。

哎,是不是已经能想象到那种典雅又耐看的景象了?这青砖吧,它并不是普通的砖,做起来可得讲究。

很多地方的砖啊,都是用泥巴、黄土做的,不过这青砖呢,它的原料和烧制工艺都特别复杂。

所以,它的颜色看起来有点像青色,摸上去比普通砖更硬,耐磨也更结实。

再说了,这种砖啊,它的纹路常常有点儿不规则,像极了时间留下的痕迹。

所以,给古建做墙的时候,选砖可是得注意,一定要挑那些“历经风霜”的老砖,避免那些表面光滑、没有历史感的砖,要有点儿斑驳才行。

然后呢,砖垒墙的时候,别看墙砌得好像很简单,其实得手艺好,得用心。

你知道这古建围墙,砖得垒得有层次感,一块块的砖得像拼图一样搭配得刚刚好。

上面一排,下面一排,要考虑到错缝的效果,不可以对齐。

砖缝啊,要留得适当,不然砖和砖之间就没有了呼吸感,像个“死气沉沉”的家伙,哪有那种古老的气韵。

还有瓦的部分嘛,瓦片一片片铺在砖墙上,那叫一个漂亮,黑瓦白墙,简直是天作之合。

可不能随便就丢上去,瓦片的角度得把握得恰到好处,不能太陡,也不能太平,微微倾斜着,才有那种“岁月流转”的感觉。

话说回来,做这个围墙啊,尤其是古建围墙,工序可繁琐着呢。

先是得准备好砖瓦,保证它们的质量,尤其是砖瓦的尺寸,要统一,不能有太大的差异。

你知道的,古代的砖瓦都不是像现在的工业品那么标准化,所以有时候挑出来的砖瓦尺寸差异得处理好,避免墙体看起来“歪歪扭扭”的,显得不太整齐。

接着呢,得清理好地基,这个地基可得挖得深一些,稳稳的,不能松松垮垮的。

中国传统建筑砖瓦作工艺

中国传统建筑砖瓦作工艺

三、砍磨砖工艺
多数情况下,砖砌筑钱都需要对肋部进行砍磨,这样才能充分包灰并提高 黏结度,但外露面上砖缝仍不会很大。另外,为了适合砖墙边角以及一些 特 殊部位的做法,要将砖砍成需要的尺寸。砍砖必须的工具有斧子、木敲手、 另一种用抹灰方法对砖瓦外形进行塑造的工艺称为“软花活”。其制作方法 有“堆活”和“镂活”。堆活即是用麻刀灰先堆出图案的粗糙轮廓,然后用纸 筋灰按设计要求堆塑。镂活是先用麻刀灰打底,再薄涂一层青白灰,上刷烟子 浆。等灰浆干后,用錾子和竹片按设计要求镂刻。 四、砖雕 砖雕的一般工艺程序:画、耕、钉窟窿、镳、齐口、捅道、磨、上 “药”、打点。 画:用笔在砖上划出所雕刻的形象,一般先画轮廓,再画细部图样。 在砖体上进行雕刻,北京一带俗称“硬花活”,与 石雕接近。砖雕的工具 包括:0.3~0.5cm錾子各一种、木敲手、磨头等;用机 械代替也可。其施工方 式是先预制再装配。 雕刻的手法有:平雕、浮雕(又分浅浮雕和高浮 雕)、透雕。 耕:用最小的錾子沿画笔的笔迹轻刻一遍,以防笔迹在雕刻中抹除。 钉窟窿:用小錾子将形象以外的部分錾去,为下一步工序打下基础。 镳:将形象以外的多余部分镳去,镳出形象的立体轮廓。 齐口:用錾子沿花饰图案的侧面进一步细致剔凿。 捅道:用錾子雕刻细部。 磨:用磨头将图案内外粗糙之处磨平、磨细。 上“药”:用药将残缺之处或砂眼找平。(药,即用七成白灰和三 成砖灰面,少许青灰加水调匀。) 打点:用砖面将水图案揉擦干净。南方砖细材料细密,有时可以用 特殊的刨子进行加工。
筑的地面铺装中使用了质地坚硬的金砖。青砖、青瓦大量
应用在居住建筑上。
从鸦片战争开始:砖瓦业发展开始不平衡。较大城市附
近开始进入工业化制砖瓦的阶段,产量剧增,尺寸也基本 固定下来。
■ 砖瓦的种类及加工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砖石瓦作营造法则二 0 0 九年三月二十日目录第一章古建筑砌体 (2)第二章镶贴仿古面砖 (10)第三章古建筑石作工程 (12)第四章古建筑砖漫地面 (13)第五章古建筑瓦屋面 (19)第一章古建筑砌体干摆墙面的砌筑方法,干摆墙须使用“五扒皮”砖。

1.弹线、样活;先将基层清扫干净,然后用墨线弹出墙的厚度、长度及八字的位置、形状等。

2. 根据设计要求,按照砖缝的排列形式(如三顺一丁排法)进行试摆即“样活”。

3.摆第一层砖、打站尺;在抹好衬脚的台明上进行摆砌,砖的立缝和卧缝都不挂灰,即要“干摆”。

砖的后口要用石卡垫在下面.即“背撒”。

背撒时应注意: (1)石片不要长出砖外,即不应有“露头撒”。

(2)砖的接缝即“顶头缝”处一定要背好,即一定要有“别头撒”。

(3)不能用两块重叠起来背撒,即不可有“落落撒”。

4.背里、填馅;如果只在外皮干摆,里皮要用糙砖和灰浆砌筑,叫做“背里”。

如里、外皮同时干摆时,中间的空隙要用糙砖填充,即“填馅”。

无论是背里还是填馅,均应注意下列几点:(1)应尽量与干摆砖的高度保持一致,如因砖的规格和砌筑方法不同而不能做到每一层都保持一致时,也应在3-5层时与外皮砖找平一次。

(2)背里或填馅砖与干摆砖不宜紧挨,要留有适当的“浆口”,浆口的宽度应为1- 2cmo5.灌浆、抹线灌浆要用桃花浆或生石灰浆。

浆应分三次灌,第一次和第三次应较稀,第二次应稍稠。

灌浆之前可对墙面进行必要的打点,以防浆液外溢,弄脏墙面。

第一次灌浆时一般只灌1/3,叫做“半口浆”。

第三次叫“点落窝”,即在两次灌浆的基础之上弥补不足的地方。

灌浆既应注意不要有空虚之处,又要注意不要过量,否则会把砖撑开。

点完落窝后要用刮灰板将浮在砖上的灰浆刮去,然后用麻刀灰将灌过浆的地方抹住,即“抹线”,又叫“锁口”。

抹线可以防止上层灌浆往下窜而撑开砖,所以这是一道不可省略的工序。

6.刹趟在第一次灌浆之后,要用“磨头”将砖的上棱高出的部分磨去,即为刹趟。

刹趟是为了摆砌下一层砖时能严丝合缝,故应同时注意不要刹成局部低洼。

7.逐层摆砌(1)摆砌时应做到“上跟绳,下跟棱”,即砖的上棱以卧线为标准,下棱以底层砖的上棱为标准。

(2)摆砌时,砍磨得比较好的棱应朝下,有缺陷的棱朝上,因为缺陷可在刹趟时去掉。

(3)最后一层之上如果需退“花碱”(“墙肩”),应使用膀子面砖(膀子面朝上)。

(4)摆砖时如发现明显缺陷,应重新砍磨加工。

露明部分的四个角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允许将一个角凸出墙外,即允许“扔活”,但不得凹入墙内,否则将不易修理。

(5 ) 干摆墙要“一层一灌,三层一抹,五层一瞰 >,,即每层都是灌浆,但可隔几层抹一次线,摆砌若干层以后,可适当搁置一段时间(一般要经过半天)再继续摆砌。

8.打点修理干摆墙砌完后要进行修理,其中包括漫干活、打点、漫水活和冲水。

(1 )漫干活:用磨头将砖与砖接缝处高出的部分磨平。

(2 )打点:用砖面灰(砖药)将砖的残缺部分和砖上的砂眼填平。

(3 ) 漫水活:用磨头沾水将打点过的地方和漫过干活的地方磨平,再沾水把整个墙面揉磨一遍,以求得色泽和质感的一致。

以上过程可随着摆砌的进程随时进行。

(4 ) 冲水:用清水和软毛刷子将整个墙面清扫、冲洗干净,显出“真砖实缝”。

冲水应安排在墙体全部完成以后,拆脚手架之前进行,以免因施工弄脏墙面。

打点修理时严禁用青浆或深月白浆等涂刷墙面。

丝缝墙面的砌筑方法丝缝与干摆的砌筑有许多共同之处(参见干摆墙面),不同之处如下:1.丝缝墙的砖与砖之间要铺垫老浆灰。

灰缝一般为3-4mm。

2.丝缝墙可以用“五扒皮”砖,也可以用“膀子面”砖。

如用膀子面,习惯上应将砖的膀子面朝下放置。

3.丝缝墙一般不刹趟。

4.如果说干摆砌法的关键在于砍磨得精确,那么丝缝砌法还要注重灰缝的平直、厚度一致以及砖不得“游丁走缝”。

5.丝缝墙砌好后要“耕缝”。

耕缝所用的工具:将前端削成扁平状的竹片或用有一定硬度的细金属丝制成“溜子”(如可用自行车上的车条制成)。

灰缝如有空虚不齐之处,事先应经打点补齐。

耕缝要安排在漫水活、冲水之后进行。

耕缝时要用平尺板对齐灰缝贴在墙上,然后用溜子顺着平尺板在灰缝上耕压出缝子来。

耕完卧缝以后再把立缝耕出来。

淌白墙面的砌筑方法1. 淌白墙要用淌白砖,即要用淌白拉面(糙淌白)或淌白截头(细淌白)砖。

2.用月白灰打灰条(灰只抹在砖棱上)砌筑,灰缝厚4--6mmo 3.每层砌完后要用白灰浆灌浆。

4.砖缝处理一般采用“打点缝子”的方法。

淌白墙打点缝子要用深月白灰或老浆灰。

且应使用小麻刀灰,即灰中的麻刀含量应适当减少并应将麻刀剪短。

打点缝子的方法:用瓦刀、小木棍或钉子等顺砖缝镂划,然后用专用工具“鸭嘴”或小轧子将小麻刀灰“喂”进砖缝。

灰应与砖墙“喂”平,并轧平。

然后用短毛刷子沾少量清水(沾后甩一下)顺砖缝刷一下,叫“打水茬子”。

这样既可以使灰附着得更牢,又可使砖棱保持干净。

古建墙面砖缝排列形式古建墙面砖缝的常见排列形式是十字缝和三七缝(三顺一丁)里、外皮拉结采用“暗丁”做法。

1.墙体砌筑技术质量要点(1)除廊心墙外,墙的下碱层数必须为单数。

(2)同一墙面的两端若艺术形式相同,同一层砖的两端转角砖应形式相同(如同为丁头或同为七分头)。

(3 ) 廊心墙、落膛槛墙、“五出五进”、“圈三套五”、影壁等有固定传统做法的墙面艺术形式,以及砖檐、博缝、梢子、花砖花瓦墙等有固定传统式样的部位,砖的形制或摆放应符合相应的传统规格。

(4 )暗丁的使用,不得采用现代“满丁满条”做法。

以条砖卧砌的槛墙、象眼,应采用十字缝排砖方法,不得采用其他方法。

(5 )挥头、象眼、砖砌墙帽、砖券等对砖的卧、立缝有特殊要求的,应符合相应的传统排砖规则。

(6 ) 山墙的山尖式样应与屋脊的正脊形式对应,有正吻的正脊和小式清水脊、皮条脊,应为尖山式样。

过垄脊、鞍子脊,应为圆山或“天圆地方”或其他圆山类式样。

2.山墙、后檐墙外皮对应柱根的位置应放置砖透风,透风最低处应比台明高2层砖(城砖可为1层)。

透风至柱根应能使空气形成对流。

(1 ) 砌体内、外砖(包括砂浆)厚度相同时,每皮均应有内、外搭接措施。

(2 )砌体内、外砖(包括砂浆)厚度不同时,平均每3皮砖应找平一次并应有内、外搭接措施。

(3 )外皮砖遇丁砖时,必须使用整砖。

(4 ) 砌体的填馅砖应严实、平整,逐层进行,不得以灰浆填充,也不得采用只放砖不铺灰或先放砖后灌浆的操作方法。

填馅砖的水平灰缝最大不超过12mm,掺灰泥最大不超过30mmo4.砌体至梁底、擦底或檐口等部位时,应使里皮砖顶实上部,严禁外实里虚。

5.干摆、丝缝墙的摆砌“背撒”,应于砖底两端各背一块石片;砖的顶头缝处应背“别头撒”;不得出现叠放的“落落撒”和长出砖外的“露头撒”。

6. 墙面上需要陡置的砖、石构件,应使用必要的拉结措施(如“木仁”、“铁拉扯”、“铁银锭”等),拉结物应压人背里墙或采用其他方法固定。

7. 含有白灰的传统砌筑用灰浆,不得使用灰膏。

不得使用失效(如冻结、脱水硬化)的熟石灰,生石灰必须调成浆状,并淀去沉渣后才能使用。

袋装石灰粉应用水充分浸泡8h后使用。

8.砌体灰浆的填充以灌浆方法为主时,应分3次灌人,第一次和第三次应较稀。

9.掺灰泥、桃花浆等用白灰、黄土掺和的灰浆,白灰的用量不应少于总量的3/1010 .里、外皮因做法不同存在通缝的砌体(如“五出五进”做法与背里墙,博缝砖与金刚墙,陡板石与金刚墙),应在原有砌筑方法的基础上,在里、外皮交接部位灌浆,每3层至少灌一次,宜使用白灰浆或桃花浆。

11 .下列情况下应“抹线”(即用灰封盖住砖的接缝处,防止水渗人砌体中):(1) 施工过程中砌体可能会受到雨淋,又无法苫盖时,操作间歇前应抹线。

(2 )可能渗水的部位(如院墙顶部、硬山墙的顶部、封后檐墙的顶部等),砌砖完成后应使用麻刀灰或水泥砂浆抹线并适当赶轧。

(3 )灰浆的填充以灌浆为主要方式的砌体,小砖至少每七层,城砖至少每五层宜抹线一次。

12 .以灌浆为主要砌筑方式的砌体,每砌高lm应间隔lh后才能继续砌筑。

13 .整砖墙的墙面应平整、洁净、棱角整齐。

14 .琉璃砖的釉面应无破损。

15 . 干摆、丝缝墙面必须用清水刷洗,且必须冲净,露出砖的本色。

墙面不得刷浆。

16 .干摆墙面的砖缝应严密,无明显缝隙。

17 ,墙面灰缝应直顺、严实、光洁,无裂缝和野灰,宽窄深浅一致,接搓无明显搭痕,打点缝子做法的,应先划缝,划缝深度不少于5mm。

打点前应将砖缝湿润。

(1 )丝缝墙的灰缝应使用老浆灰,并应在砌砖时抹在砖棱上,灰缝宽度应为2一4 mm。

耕缝深2一3mm。

(2 )淌白墙的灰缝应使用专用工具“鸭嘴”打点,材料应使用深月白灰或老浆灰,宽度为4-6mm (城砖为6-8mm)。

灰缝应与砖表面“打点”平,不得勾成凹缝。

(3 )糙砖墙灰缝的材料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原浆勾缝或打点缝子。

2)采用原浆勾缝时应使用月白灰(文物建筑原来使用白灰的应保持原做法)。

直接用瓦刀或木棍划成凹缝,不得用现代勾缝工具勾成轧光的凹缝。

3) 采用打点缝子时应使用深月白灰。

用“鸭嘴”打点成平缝,不得勾成凹缝。

4)小砖的灰缝宽度应为5-8mm,城砖的灰缝宽度应为8--10mmo(4 )黄色琉璃砖的灰缝应使用红麻刀灰打点,其他颜色的琉璃应使用深月白麻刀灰打点。

卧砖墙的灰缝宽度应为8--10mm,面砖或花饰砖的灰缝宽度应为3-4mm。

灰缝应与砖抹平,不得勾成凹缝。

(5 )砖檐的灰缝应打点成平缝。

不得划成凹缝,也不得采用现代清水墙勾缝做法,砖檐(不包括琉璃)灰缝应使用深月白灰,颜色以干后近似砖色为宜。

(6 )方正石、条石等石墙的灰缝应使用月白麻刀灰或油灰,仿古建筑可使用水泥砂浆。

灰缝应为平缝,不得为凹缝。

宽度为5--20mm。

虎皮石墙应使用深月白灰或老浆灰。

__灰缝且为凸缝,不得为凹缝,宽度应为20-30mm。

18 .墙面质量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24-7表24-8.干摆、丝缝墙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 m m ) 检验方法1 轴线位移士 5 与图示尺寸比较,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2 顶面标高士 1 0 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设计无标高要求的检查四个角或两端水平标高的偏差3“收分”的外墙士5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方法垂检查直 5 m 以下或每层高 3要要求垂全 1o m 以下 6求直的墙面高 lo m 以上 104 墙面平整度 3 用2m 靠尺横、竖、斜搭均可,楔形塞尺检查5 水平灰缝平直度 2m 以内 2 拉2m 线,用尺量检查2m 以外 3 拉5m 线(不足5m拉通线),用尺量检查6 丝缝墙灰缝厚度(灰缝厚3一4m m) 1 抽查经观察测定的最大灰缝,用尺量检查7 丝缝墙面游丁走缝 2m 以下 5 吊线和尺量方法检查,5m 以下或每层高10 以底层第一层砖为冶8 洞口宽度(后塞口)│士5 │尺量检查,与设计尺寸比较注:1.轴线位移不包括柱顶石册升所造成的偏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