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

单位代码: 10293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带短路支节的高隔离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研究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移动通信与射频技术 工学硕士

二零一五年三月

学 科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申请学位类别 论文提交日期

摘要

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常用微波无源元件,在无线系统的射频前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收发同频的无线系统中定向耦合器常常被用作隔离收发信号的一种关键部件。但是传统的定向耦合器隔离度偏低且工作带宽较窄,无法满足系统的要求。本文以分支线定向耦合器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其隔离度和增加工作带宽来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

(1)根据功率相消原理在其耦合端口增加一条微带短路支节,设计出一款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大幅提高耦合器隔离度。

(2)完成了一款实验样品的加工、测量工作,验证了短路支节线用于提高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隔离度的效果,以及工作带宽提高不明显的缺点。

(3)在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基础上,总结出一种有效提高其工作带宽的方法:增加耦合路径,并设计出一款3dB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该耦合器能够大幅拓宽工作带宽。在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3dB带短路支节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该款改进型定向耦合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工作带宽,且提高了隔离度。

关键词: 定向耦合器,隔离度,短路支节,工作带宽

Abstract

Read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FID system, and the reader send and receive isolation is one of the key performance of RFID system. At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to improve the reader transceiver isolation degree is to add directional coupler in front of the reader antenna feed network.The traditional directional coupler isolation and working bandwidth is narrow,an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if the RFID system. 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the branch line of directional coupler and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the isolation and increase bandwidth. The main work and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nclude:

(1)We use method of old-even mode to analyze the double 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and use the HFSS simulation software to model and simulation,find the directional has a low degree isolation shortcoming. In order to increase isolation of the directional coupler,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destructive power we increase a short branch section in the port, and design a 3dB dual-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This method is simple in structure, easy to implement,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oupler isolation.

(2) We process the 3dB dual-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 into objects, using 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to measure it,finally comp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found the isolation has been improved in the very great degree but the bandwith is not obvious increased.

(3) Base on the dual 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we sum an effective operating to improve its bandwidth approach:increase the coupling path,and design a 3dB three-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the coupler can greatly expand the bandwidth.Base on the dual-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 we design a 3dB three-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The directional coupl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operating bandwidth, and improve the isolation.

Key words: the RFID system, isolation , short branch section, directional coupler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2 RFID系统基本介绍 (1)

1.3 RFID系统现状和进展 (3)

1.3.1 RFID系统使用现状 (3)

1.3.2 RFID系统中读写器收发隔离技术的重要程度 (3)

1.4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4)

第二章定向耦合器基本原理 (6)

2.1 定向耦合器工作原理 (6)

2.1.1 定向耦合器基本特性 (6)

2.1.2 定向耦合器理论分析 (7)

2.1.3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 (9)

2.2 常见定向耦合器的介绍 (10)

2.2.1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11)

2.2.2 波导定向耦合器 (11)

2.2.3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13)

2.2.3 环形定向耦合器 (14)

2.3 3dB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理论分析 (15)

2.4 本章小结 (18)

第三章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19)

3.1 3dB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19)

3.1.1 3dB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ADS仿真 (19)

3.1.2 微带线理论分析 (21)

3.1.3 3dB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建模与结果分析 (23)

3.2 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26)

3.2.1 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27)

3.2.2 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建模与仿真 (29)

3.2.3 相关参数优化与结果分析 (31)

3.2.4 两款定向耦合器对比分析 (38)

3.3 本章小结 (40)

第四章实物测试与结果分析 (41)

4.1 实物加工与测试 (41)

4.2 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分析 (44)

4.3 本章小结 (47)

第五章改进型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48)

5.1 3dB微带三分支线型定向耦合器设计 (48)

5.1.1 3dB微带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ADS仿真 (48)

5.1.2 3dB微带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建模与仿真 (51)

5.2 3dB带短路支节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54)

5.2.1 3dB带短路支节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建模与仿真 (54)

5.2.2 参数优化与结果分析 (56)

5.2.3 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和3dB带短路支节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对比分析 (60)

5.3 本章小结 (61)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2)

参考文献 (64)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运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达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1]。RFID技术是在雷达的理念的基础上,并由此进化出来的一类新型自动识别技术。19世纪40年代,哈里斯托克曼所创新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从而奠定了无线射频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2]。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应答器)和阅读器(读头)这两个部分构成。RFID 的现实运用中[10,11],电子标签贴敷于被识别物体的表面或内部,每当带有着电子标签的被识别物体经过它的可识读范围内,阅读器可以自己用非接触的方式将电子标签中的识别信息提取,进而达到自动收集物品标志信息或自动识别物品的性能。

RFID技术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它是一个新的自动化识别技术,而且发展迅速且得到了很大的肯定。RFID是一类新型的无接触识别技术,它运用发射射频信号经过空间的耦合来自动识别需要识别的物体。RFID技术相比于早期的识别技术如IC卡等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并不需要与待识别物体接触就可以实现自动识别的功能,因此这一技术在射频通信领域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大,如制造,信息,材料等新技术方面,也覆盖了无线通信,芯片设计,集成系统,信息安全等层面。在21世纪初,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及地区已申请了数千项涉及到RFID的专利。因而,我国目前将RFID技术的列入深入研究已经是迫不及待且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RFID技术的研究迅速依赖着很多技术的共同进步。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芯片、无线接收发、电磁传播、数据转换和编码等。RFID技术的发展路程已经跨过50个年头,21世纪的这些年中它的发展很快。伴随技术的迅速发展,RFID衍生物品的类别将会越来越多,而随之而来的应用也会更多。能够想象到,今后的岁月中,RFID技术仍继续维持以这种快速的发展趋势[9]。

1.2RFID系统基本介绍

RFID的实现形式如下1-1,它的构成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和后台数据管理系统这个三个

模块[4]。该系统的基本原理为:读写器利用天线发射指定频率的射频信号给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运用耦合机制反馈数据信息于读写器,再经过后台数据管理对数据信息进行相关处理和分析并发出有关的处理信号给射频终端设备。

图1.1 RFID的基本结构图

读写模块和信号发射接收这两块构成了阅读器,而读写模块又由读写电路和读写程序这两块组成,读写器则是用来链接应答器和应用系统,信号发射和接收部分由射频信号放大器、滤波器、检波器及发射天线等几部分共同构成[5]。RFID系统的标签是芯片电路和元件两块所构成。标签是含有识别信息且有具有表明身份信息的编码,标签由天线、电容和芯片等几个部分组成。对于标签的种类,当今市面上的标签有下面几种:无源、有源和半有源半无源。后台数据管理系统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及处理操作,此系统可以是功能唯一的本地软件,也可以使用集成了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管理模块的分布式ERP管理软件来替代[7]。

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的运行过程如下,读写器天线连续将指定频率的信号发射到周围的空间当中去,每当在读写器的可识读范围内进入了具有电子标签的识别物体时,此时电子标签内的天线和线圈能够感应出相应的感应电流。此时,电子标签就会利用感应出来的电流为自己提供能量,使得标签芯片内存储的待识别物品的数据信息由标签天线发射出去,当读写器天线接收到电子标签返回的电磁信号时,把该电磁信号经过检波和解码,再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反馈给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整合处理,然后管理系统将所获得的识别物数据信息和自身数据库数据进行比对,最终完成对待识别物的识别目的[2-4]。

1.3RFID系统现状和进展

1.3.1RFID系统使用现状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RFID系统的工作频段主要包括低频(LF)、高频(HF)和超高频(UHF)以及微波频段这四个不同的频段[7]。低频RFID系统主要工作频段是100kHz-500kHz,通常用的工作频率是125kHz和134.2kHz两种;高频RFID系统主要工作频段是10MHz-15MHz,比较常用的工作频率是13.56MHz;超高频RFID系统主要工作频段是850MHz-960MHz,比较常用工作频率是915MHz;微波RFID系统主要工作在2.4GHz-5Ghz频段。具体情况见表1.1[12]:

表1.1 不同频段的RFID系统详情

1.3.2RFID系统中读写器收发隔离技术的重要程度

众所周知,RFID系统中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是用数字信号信息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中的天线只能发射和接收模拟信号,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把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然后经天线发射出去。而在收发具有相同频率的RFID系统中,读写器的发射信号和接收端的接收信号难免要产生同频互扰,此时读写器的抗干扰能力的强弱就对整个RFID系统的使用质量就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读写器的抗干扰能力具体体现在读写器的收发隔离性能方面。因此,读写器天线的收发隔离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RFID系统的运行质量的好与坏,如果读写器天线的收发隔离性能较差,就会造成接收端接收到天线发射端的同频强信号,从而对信号接收机进行干扰,造成信号处理出现误码,对整个RFID系统的正常使用产生了严重的危害[13,14]。

RFID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读写器,它的结构图如下1.2所示,它的好坏将会对整个RFID系统都产生一定影响。常见的RFID系统中采用环行器作为收发隔离器来提升隔离度,然而环行器是基于铁氧体制作而成的,成本高,体积大,隔离度较低,并不满足RFID 读写器的隔离度要求[43-45]。

图1.2 读写器结构图

为了能够提升该器件的隔离度,常见改进如:一种是改变天线自身的结构来提升隔离度的性能[6-8];一种是提高天线前端馈电网络的隔离性能来提升系统收发隔离度[16-18]。而关于天线结构的改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当今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馈电网络上。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采用3dB定向耦合器作为馈电网络产生两个同频、同功率、相位差为90度的正交线极化波,然后组成一个圆极化波。这样,关于3dB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的研究就成为了RFID 系统收发隔离度的关键[19,20]。

1.4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工作是针对RFID系统的需求,研究如何改进提高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指标,在多种不同结构的传统定向耦合器中,本文选择了3dB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作为基本结构,研究了通过在耦合端口添加一条短路微带线来改进隔离度指标的设计方案。根据该设计思路本文首先在双分支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优化设计,成功地设计出了一款高隔离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实验样品的加工测试,并通过实际测量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然后,本文又进一步将该设计思路应用于三分支定向耦合器,结果表明采用三分支定向耦合器通过添加一条短路微带线可以获得更好的技术指标,特别是工作带宽可以获得显著的改善。本文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主要从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对RFID系统作了系统的描述,同时根据有内外

RFID系统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对RFID系统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该结构中读写器收发隔离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先简单说明了定向耦合器的主要特性,并着重描述了定向耦合器的相关原理,并对定向耦合器运用网络分析;再对当今经常运用的几种定向耦合器分别作了简介;重点对3dB双分支定向耦合器作了介绍,运用奇偶模分析法对其基本结构进行了电路分析;最后用ADS仿真了一个中心频率为915MHz的3dB双分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同时给出仿真结果。

第三章,先设计出了一种耦合度为3dB的双分支定向耦合器并将其进行建模优化。其次,重点研究展示了一款微带短路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并对此结构进行HFSS建模仿真,同时对此微带短路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参数进行分析及优化,得出短路分支线对定向耦合器隔离度性能的提高。最后对优化后的短路分支线3dB定向耦合器和传统的双分支3dB定向耦合器进行分析对比,由分析结果可知短路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各项性能都比传统的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有了较大的提升。

第四章,本章主要是将前一章设计的微带短路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加工成实物,并用适量网络分析仪对其性能进行测量分析;将测量结果与此前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实物的测试性能与仿真结果大致相同,并对此次实物的测量值和仿真值的误差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提高耦合器的隔离度和工作带宽,提出了一种常见的方法:增加耦合路径,并设计一款3dB微带三分支线定性耦合器,仿真后验证了作者的猜想。将第三章提高隔离度的方法运用到三分支定向耦合器研究出一款改进型的定向耦合器:3dB微带短路三分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对该耦合器作了重点建模和结果分析,并将微带短路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和短路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进行比较,发现此耦合器所有性能参数都能够提高很多。

第六章,对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的内容总结,并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最后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展望。

第二章 定向耦合器基本原理

2.1 定向耦合器工作原理

2.1.1 定向耦合器基本特性

定向耦合器是一种无源微波器件,其功能是功率组合分配或功率组合,如下2.1所示。定向耦合器可使一路输入信号P 1变成具备一定比例关系的两路小功率的信号P 2和P 3,同样也可以将具备一定比例关系的两路功率较小的信号P 2和P 3汇合成一路信号P 1输出[8]。

图2.1 耦合器示意图

定向耦合器在微波系统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调制器、混频器及天线中信号合成与信号分离都有涉及。它既可是如图2.1所示的无耗的或者有耗的三端口器件,也可以是四端口或者多端口网络。经常运用的有三端口和四端口结构。三端口网络比较常见如T 型结或其他功率分配器形式,而四端口网络一般常见的是定向耦合器及混合网络结构[46]。

23

图2.2 定向耦合器平面示意图 定向耦合器如上图2.2,上图中1-2和4-3分别是两根普通的线,而这两根线间包含一定的耦合机制,若信号能量经过1端口输入,由耦合器的功率分配比可知,一些信号能量从端口2输出,而另一部分被耦合到了4-3传输线中,并从3端口或4端口输出。如若3端口是信号输出端口,那么端口4则是隔离端口,称作“同向定向耦合器”,因其信号在1-2及4-3传输线上同向传输;同理,当信号由端口4输出,且端口3没有信号输出时,那么称作“反向定向耦合器”。以耦合方式可归分为单孔耦合、连续耦合、多孔耦合、支线耦合、环耦合等;

以输出相位可以归划成o 90定向耦合器和o 180定向耦合器等[2]。

2.1.2 定向耦合器理论分析

分析四端口网络,若设网络是互易并且各个端口都匹配[21],那么S 矩阵就为:

??????????????=0000][342414342313242312

141312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2.1)

当网络是无耗的,使矩阵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第三行和第四行进行乘法运算:

024*1423*13=+S S S S (2.2)

023*2413*14=+S S S S (2.3) 现以S 24*乘式(2.2),以S 13*乘式(2.3),并用二者所得答案进行减法运算,得出

0)(2

24213*14=-S S S (2.4)

同样由矩阵第一行和第三行及第二行和第四行展开乘法运算得:

034*1423*12=+S S S S (2.5)

023*3412*14=+S S S S (2.6) 现以S 12乘式 (2.5),以S 34乘式(2.6),并用二者所得结果进行减法运算,得到

0)(2

3421223=-S S S (2.7)

同时满足式(2.4)和式(2.7)时的情况是:假设S 14=S 23=0,此时结果四端口网络则为定向耦合器。则其[S]矩阵变为:

?????

???????=000000003424341324121312S S S S S S S S S (2.8) 然后,将所得幺正矩阵的每一行进行自乘,能够得到以下关系式:

12

13212=+)(S S (2.9) 1)(224212=+S S (2.10) 1)(234213=+S S (2.11) 1)(234224=+S S (2.12)

由式(2.9)和(2.10)可得:2413S S =,同样的也可由式(2.11)和(2.12)得:3412S S =。

假设其中三个端口输出信号的幅度值和相位值,可将上面方程做进一步简化。假设

α==3412S S ,θβj e S =13和?βj e S =24,其中α和β是实数、θ和?则是待求的相位常数。

把式 (2.8)的第二行与第三行进行乘积运算得:

034*2413*12=+S S S S (2.13)

将α==3412S S ,θβj e S =13和?βj e S =24带入上式可得

0)(=+-?θαβj j e e (2.14) 从而可得出待求的相位常数θ,?两者存在和的等式:

ππ?θn 2+=+ (2.15) 倘若略去π2的整数倍,在实际应用中应据相位常数关系的不同,能得到两种定向耦合器的形式:

1) 对称耦合器:/2π?θ==,如果含有实数β的所有项的相位相等。则矩阵就变成了以下形式:

0000

00

00

α

β

αββαβαj j j j S = (2.16) 2) 反对称耦合器:π?=,如果振幅β的所有项的相位差为180度。则矩阵就变成了下式:

000000

00

α

βαβ

βαβα--=S (2.17) 特别留意,此两类耦合器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参考平面的选取不同。此外,振幅α和β应满足式(2.9),则有:

122=+βα (2.18)

符合式(2.4)和式(2.7)还有另外一类方法:假设1324=S S 和1234=S S 。使用相同的办法,如果选择相位参考点,使1324α==S S 和1234β==S S j (满足式(2.15)),则由式(2.2)可得:

2314()0α*+=S S ;由式(2.5)可得:1423()0β*+=S S 。联立两个式子得出两个方程的解:一个是14230==S S ,这就与之前定向耦合器的答案相等;另一个解是当0αβ==时,意味着121324340====S S S S 。则就成了两个去耦合二端口网络的情况(端口1与端口4,端口2与端口3),对此不再做进一步讨论。基于以上推导,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只要任意四端口网络可以使得互易、无耗、匹配这三个条件成立则就是一个定向耦合器[22]。

2.1.3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

如下2.3描述了定向耦合器的功率传输流图,结合上述公式推导,若端口1输入功率时,一部分能量耦合至端口3即耦合端口,另一部分能量传送至端口2即直通端口。在没有泄漏信号的定向耦合器中,无能量于端口4(隔离端口)输出。

图2.3 定向耦合器的功率流图

用端口1输入情况分别列出了定向耦合器的常用参数指标的定义。

(1)耦合度:当每个端口都端接匹配负载时,输入端口1的输入功率1P 除以耦合端口3的输出功率3P 的值。

耦合度一般简记为C ,并以dB 单位,即 βlg 20lg 10)(3

1-==P P dB C (2.19) 按式(2.19)的定义,耦合度是3dB 的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口输出功率是输入端口输入功率的二分之一,耦合度为10dB 的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输出功率是其输入端口输入功率的1/10。由此可见,耦合度的值低,则耦合能力强。定向耦合器耦合度并不是越低就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23]。

(2)隔离度:隔离端口的功率除以输入端口的功率。

通常隔离度为I ,并以dB 为单位,即

144

1lg 20lg 10)(S P P dB I -== (2.20) 隔离度是用来表明信号能量由隔离端口4输出状况的参量。理想中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应当是趋于无穷大∞→I ,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是无法实现端口4的完全隔离,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中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值尽量更高,那么定向耦合器就可以有较好的整体性能。

(3)方向性:当定向耦合器的所有端口都处于无反射时,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3输出功率和泄露到隔离端4信号功率之比。

通常方向性为D ,并以dB 为单位,即

14

43lg 20lg 10)(S P P dB D β== (2.21) 理论上,定向耦合器泄露到位于端口4信号的功率趋向于0,方向性应该等于无限大。∞→D 。不过在实际情况下,定向耦合器的隔离端口并非完全没有能量流出,端口的不完全匹配、耦合线的不连续性和容差都会使得少部分能量从隔离端口流出。所以方向性是不能实现其值是无限大的。

方向性,耦合度和隔离度存在一定的联系,隔离度在数值上等于耦合度与方向性相加,即:

C D dB I +=)( (2.22)

(4)输入驻波比:当2,3,4这三个端口都端接匹配负载时端口1的电压驻波比。 通常记为VSWR ,即

1111

11ρ+=-S S (2.23) (5)频带宽度:当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方向性、隔离度及输入电压驻波比同时满足相应指标要求时。耦合器的工作带宽。

2.2 常见定向耦合器的介绍

常见的定向耦合器主要有: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波导定向耦合器,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环行定向耦合器等。

2.2.1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若两根没有屏蔽的传输线相距一定距离时,两根线之间会存在电磁耦合的效应,将一根传输线上的能量耦合到另一根传输线上,通过根据耦合的电磁能量来设计特定耦合度的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1324主线

副线

图2.4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众所周知,TEM 波传输线定向耦合器最显而易见的耦合器就是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图2.4给出了一节四分之一波长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的平面示意图,该耦合器由两个宽度一样的耦合传输线组成,此耦合线的大小是四分之一中心频率处波长,各端都接匹配负载Z 0。实际运用中,一般用微带线或是带状线来构成这种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23]。

表2.1 耦合器各端口间相位存在关系图

2.2.2 波导定向耦合器

(1) 倍兹孔定向耦合器

现今的定向耦合器的工作特点皆是由两个分开的波存在一定的耦合机制在耦合端口相位叠加,同时在隔离端口产生相位相消原理。最简单的耦合器就是在两个波导公共宽壁上开一个小孔,经过此小孔耦合电磁波从一个波导传输至另一个波导,这种耦合器就是倍兹孔(Bethe hole )定向耦合器。此定向耦合器存在两类不一样的应用:平行波导和斜交波导。如图2.5所示:

(a)

(b)

图2.5 倍兹孔定向耦合器的两种结构

通过小孔理论知道,利用电荷磁耦极矩构成的等效源可以来替换一个耦合孔[24]。其中,横向磁耦极矩在耦合波导中的幅射表现为奇对称关系,法向的电偶极矩与轴向的磁耦极矩的能量辐射呈现对称关系。可以改变这两个等效源的振幅大小使辐射到隔离端口的电磁相消,从而加强了辐射到耦合端口的电磁波。对于图2.5(a)的平行波导定向耦合器,其中两个波导尺寸相同且平行的,具体控制输出端口波振幅的方法是改变耦合孔与公共波导的距离;而对于图2.4(b)的斜交波定向耦合器,它控制输出端口波振幅的方法跟平行波导有所区别,它通过改变两个斜交波导之间的夹角来控制振幅。

(2)多孔定向耦合器

单孔耦合器结构虽然简单,但它的缺点是工作带宽非常的窄。为了满足宽带宽的要求,一种提高工作带宽的方法就是在耦合器的公共窄壁上添加一些耦合孔,利用这些耦合控之间的相位叠加原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作带宽。

132

4

图2.6 双孔定向耦合器立体示意图

如上图2.6所示,最简单的波导多孔定向耦合器是只含两个孔的双孔定向耦合器,两孔之间的距离为四分之一波导波长。若有信号经端口1输入,在主波导中就有H 10波传输,鉴于H 10波在窄壁上只有纵向磁场分量,因此通过每个孔都只有一种耦合波,倘若要在副波导中形成定向耦合,至少需要开两个孔[23]。

为了拓展波导定向耦合器的工作带宽,可以从降低耦合器方向性对频率的敏感性出发,比如增加耦合孔的数量,这就是形成了多孔定向耦合器[13]。在多孔定向耦合器结构中,N 个耦合孔会激励起N 个正向波和N 个反向波,通过调整耦合孔间距来使得叠加这N 个反向波从而相抵消。耦合孔越多,反向波相消可能性就越大,如此一来耦合器性能对中心频率的依赖性越小,从而可以使得定向耦合器在更宽的频率周围内保持较好的方向性与隔离性。所以多孔定向耦合器拥有较大工作带宽。

2.2.3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众所周知两根平行的传输线就可以组成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并分为主副通道,主副通道利用两个或多个支线来建立耦合机制的定向耦合器。以双分支定向耦合器为例,其中各分支线的长度和分支线之间的间距都是1/4波导波长[25],其结构示意图如下2.7:

1

234A D B C

图2.7 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平面图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基本特性可以这样描述:当这四个端口都端接匹配负载时,输入的信号经1端口等分地传输到2端口和3端口,并在这两个端口间存在着90度相差,同时4端口则被隔离。注意,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具有很高的对称性,四个端口都可设为输入端口,那么输出端口一定是位于该网络输入端口的不在一侧对称的一 边,输入端一侧剩下的那一个端口就是隔离端口。

假设信号经1端口输入,那么该信号经A 点到D 点有两个方式:一是由A 直接到D ,波程为1/4波长;二是沿着A 到B 到C 然后传输到D ,总波程为四分之三波长[23]。明显可以看出沿着两条不同路径传输到D 点的两路波的波程之间差是二分之一波长,而与此对应的相位差为π。假如通过选取每一段传输线的特性导纳,使得此两路波的电压振幅相等,那么两者相消,则4端口即为隔离端口。总之,当1端口进入信号时,2端口则是直通端,3端口则是耦合端,4端口则是隔离端。

2.2.3 环形定向耦合器

环形定向耦合器实则为一种180度混合网络制成的耦合器,180度混合网络是一种四端口网络,其两个输出端口之间存在180度相移。环形定向耦合器,如下图2.8所画,由一个闭合圆环微带线与四根传输线链接而成,其中,圆环微带线周长是三分之二个波导波长,特性阻抗大约为1.414Z 0,圆环周围4根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 0,1端口到2、3端口间距和3端口到4端口间距均为四分之一波导波长,2端口到4端口间距为3/4个波导波长。当有信号入射到1端口时,且另外三个端口都端接匹配负责时,则在2端口和3端口输出等功率输出,4端口被隔离[22]。

1

2

3

4

图2.8 环形定向耦合器的平面示意图

2.33dB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理论分析

由2.2.3节对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介绍可以知道,这种分支线混合网络直通和耦合壁之间有着90度的输出差。根据第二节对于定向耦合器的基础分析,可以知道微带3dB分支线定向耦合器[S]矩阵形式如下:

010

001

1

100

010

j

j

S

j

j

??

??

??

=

??

??

??

(2.24)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通常要做成微带线结构,如下2.9所示为微带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结构:

输入

1

直通

2

隔离

4

耦合

3

图2.9 双分支线微带定向耦合器平面结构图

下面重点采用奇偶模分析法对3dB双分支线微带定向耦合器进行详细分解[22]。

首先画出图2.10的归一化双分支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电路图。图中每根线都是一条传输线,线上表示的阻抗值是用Z0归一化的值。若假定端口1的输入电磁波的振幅A1=1。

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设计word文档

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一、数学模型 1、耦合度和传输系数 图12所示,是平行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示意图。当①端口信号激励时,③端口为隔离端无输出、而耦合端口②及直通端口④有输出。根据奇、偶模分析方法可知,耦合端口②及直通端口④的输出电压分别为, θ θ θθθ θθ θsin )(cos 2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2020000002 0000002020000200002Z Z j Z Z jZ Z Z Z Z j Z Z jZ Z Z U e e e e +++-+++= θ θθ θsin )(cos 2sin )(cos 22020000000 0020200000 02Z Z j Z Z Z Z Z Z j Z Z Z Z U e e e ++-++= 式中:e Z 0和00Z 分别为耦合微带线的偶模和奇模特性阻抗,e θ和0θ分别是耦合微带线的 偶模和奇模的电长度,0Z 是端口的端接阻抗。 根据(1)式可知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为, )dB (| |lg 202U C =' 而根据(2)式可得传输系数为, )dB (| |lg 204U T = 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即: ) 1() 2() 3() 4(

e O e e e e Z Z Z Z Z Z Z θθθθsin sin sin sin 0000 00000020 ++== 如果假设耦合微带线中传输的是TEM 波(而不是准TEM 波),则可忽略奇、偶模相速的差别而认为:θθθ==0e ,此时(1)~(4)式可以改写成以下形式,即: θ θθsin cos 1sin 2002j C jC U +-= θ θsin cos 11202 04j C C U +--= 式中: 00 000 00Z Z Z Z C e e +-= 2f f ? =πθ 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即: 00020Z Z Z e = 根据(5)~(9)式可知,此时的耦合度和传输系数分别变为, )dB ()cos 1sin lg(102 20220θ θ C C C -=' )dB ()cos 11lg(102 202 0θ C C T --= 而中心频率的耦合度为, ) dB () lg(20lg 2000 000 00Z Z Z Z C C e e +-==') 5() 6() 7()8() 9() 10()11() 12() 13(

定向耦合器方向性的分析

定向耦合器方向性的分析 目前公司许多产品都用到定向耦合器,但在应用过程中都需要大量调试其方向性来满足指标要求,为了减小调试时间以及调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让产品在设计时就能满足指标要求或在产品中增加一些可调器件来降低调试时间和增加产品的可靠性。 一、定向耦合器为什么会有方向性 上图为一段平行耦合传输线,当传输线1-4中有交变电流i I流过时,由于2-3线与1-4线靠得很近,所以2-3线中就有耦合来的能量,这个能量可通过电场(以耦合电容表示)又通过磁耦合(以耦合电感表示)耦合过来的。通过C m的耦合在2-3线中产生的电流i c2和i c3,同时由于i I的交变磁场作用,在2-3线上有感应电流i L,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i L的方向与i I相反。 由上图可以看到,若有能量从端口1口输入,端口2是耦合口,端口4是输出端,端口3上有电耦合电流i c3和磁耦合电流i L,这两个电流是方向相反能量相同,相互抵消了,故端口3为隔离端,也使得定向耦合器变得有方向性了。

二、如何改善耦合器的方向性 图二

图三 图一是一段耦合微带线,上面什么也没有,仿真的结果为图二,可以看出这时耦合器的方向性很差,就个2dB,但在这段耦合微带上覆盖一层与基片相同厚度的介质后,得到的仿真结果为图三,这时方向性有很大的改善,有20dB左右。这个在我们实际的设计时已经应用到了,就是在主杆旁边直接用微带线来进行耦合,在调试时去改变腔深对方向性变化很明显,这是因为耦合微带的电场分别处在空气和介质中,所以它的奇模和耦模的相速不相同的,在隔离端的信号就不能相互抵消,方向就会变差,当覆盖一层介质后,电场就只在介质中传输,奇模和耦模的相速就变得相同了,方向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2、旋转耦合附杆,使之与传输主杆形成一个角度,这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例子,这和第一种方法是同种道理,改变奇、耦模的电角度来改变它的相速,使方向性变好。

ADS设计定向耦合器

目录 1概述 (1) 1.1 微波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1) 1.2 微波电路仿真软件ADS简介 (2) 1.3定向耦合概念及分类 (3) 1.3.1概念 (3) 1.3.2分类 (4) 1.3.3 主要技术指标 (6) 2工作原理 (7) 2.1 传输线理论 (7) 2.2 输入阻抗 (8) 2.3 特性及测量 (9) 2.3.1网络特性 (9) 2.3.2测量方法(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参量) (10) 2.4 定向耦合器的用途 (11) 3.微带分支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2) 3.1 分支线耦合器 (12) 3.2 分支线耦合器的奇偶模分析 (13) 4设计过程 (17) 4.1 建立工程 (17) 4.2 原理图的设计 (18) 4.3微带线参数的设置 (19) 4.4 VAR控件的设置 (20) 4.5 S参数仿真设计 (20) 4.6 参数的优化 (22) 4.7分支线耦合器版图的生成 (23) 5.总结与展望 (25)

1概述 1.1 微波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微波技术是无线电电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现代通信、雷达、导航和遥感等领域最为敏感的课题之一,发展至今已经有比较久的历史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微波科学技术逐渐成熟,并拥有很多的从业人员。微波波段的电磁波能穿透电离层,因而卫星通信与卫星电视广播、宇宙通信及射电天文学的研究等均需利用微波来实现,在通信、雷达、导航、遥感、天气、气象、工业、农业、医疗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无线电电子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趋向。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便于携带和移动,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移动通信所使用频段处于微波范围,因此实现微波电路的更高频率化, 小型化,固体化,不仅在实用方面,而且在学术方面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定向耦合器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 Lange耦合器和带线耦合器。Lange耦合器具有结构紧凑,便于集成的优点,但一般使用陶瓷基板, 电路制作要求较高,加工工艺和成本限制了它的应用。带线耦合器虽然对电路制作工艺要求相对较低,但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以及集成困难等缺点。 传统的定向耦合器虽然具有设计成任意功率分配比例的优点,但是体积较大,不利于微波集成化方向发展,因此寻找性能更好和功能独特的小型定向耦合器,一直是人们去研究的课题之一。而微带定向耦合器由于具有结构紧凑、制作简单、便于和其他电路集成等优点,目前已引起人们的极大研究兴趣,未来的耦合器必然会向着集成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 同时,用微带线设计的微波元器件,可以直接做在电路板上,具有所占空间小、易于和其它电路元件连接的特点。因为微带线具有上述特点,所以用它来做微波电路。这将有助于提高微波集成电路的集成度。 然而,微带定向耦合器也有自身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耦合度较低和方向性差等方面。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研究者提出了多种补偿方法,本文也将结合微波理论知识和先进的仿真软件技术,来实现对微带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和方向性等性能的改善和提高。

基于HFSS分支定向耦合器设计说明书

基于HFSS分支定向耦合器设计 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0月27日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设计任务 (1) 三、设计思路 (2) 四、注意事项 (2) 五、基于HFSS分支定向耦合器设计过程 (2) 5.1 分支定向耦合器简介 (2) 5.2 使用HFSS设计分支定向耦合器 (3) 5.2.1 分支定向耦合器的理论计算 (3) 5.2.2 HFSS设计简介 (3) 5.2.3 HFSS设计环境概述 (4) 5.3 新建HFSS工程 (4) 5.4 创建分支定向耦合器模型 (5) 5.4.1 设置默认的单位长度 (5) 5.4.2 定义变量 (5)

5.4.3 添加新材料 (6) 5.4.4 创建带状线金属层模型 (7) 5.4.5 创建带状线介质层模型 (9) 5.5 分配边界条件和激励 (10) 5.6 求解设置 (11) 5.6.1 单频求解设置 (12) 5.6.2 扫频设置 (12) 5.7 设计检查和运行仿真分析 (13) 5.8 查看仿真分析结果 (14) 5.8.1 查看S参数扫频结果 (14) 5.9 分支定向耦合器的优化分析 (15) 5.9.1 新建一个优化设计工程 (15) 5.9.2 参数化分析设置和仿真分析 (16) 5.9.3 查看参数化分析结果 (17) 5.9.4 优化设计的设置和仿真分析 (18) 5.9.5 查看优化结果 (20) 5.9.6 优化后的S参数扫频结果 (20) 5.9.7 优化后的场分布图 (21) 5.9.8 查看4GHz频点的S矩阵 (21) 六、加分项 (22) 6.1 二阶分支定向耦合器建模 (22) 6.2二阶分支定向耦合器仿真结果 (24)

定向耦合器的研究

定向耦合器的研究 几种定向耦合器结构与分析 班级 XXXXXX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 姓名 XXXXXX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输出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可也称为合路器。一个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之间应保证一定的隔离度。也叫过流分配器,分有源,无源两种,可平均分配一路信号变为几路输出,一般每分一路都有几dB的衰减,信号频率不同,分配器不同衰减也不同,为了补偿衰减,在其中加了放大器后做出了无源功分器。 定向耦合器是微波系统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微波器件,它的本质是将微波信号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功率分配,所以它是一种具有方向性的功率分配器。 定向耦合器由传输线构成,同轴线、矩形波导、圆波导、带状线和微带线都可构成定向耦合器,所以从结构来看定向耦合器种类繁多,差异很大。 由于微带线具有平面电路结构,用其做成的定向耦合器往往比波导型的立体结构简单的多,故在微波集成电路中获得广泛应用。下面我们将来研究几种微带定向耦合器。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由两根平行导带组成,通过一些分支导带实现耦合。分支导带的长度及其间隔均为1/4线上的波长,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分支数可为两分支或更多。所谓电桥是一种将功率平分耦合的定向耦合器的特称,即3dB定向耦合器。下面着重分析二分支的情况。 在一些电桥电路及平衡混频器等元件中,常用到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微带二分支定向耦合器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字母G、H和数字1是各线段特性导纳的归一化值(对50欧姆阻抗对应的导纳值归一化),因各端口的导纳值相同,所以又称为等阻二分支定向耦合器。

基于ADS的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 题目:基于ADS的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振华学号: 110102044 所在系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入学时间: 2011 年 9 月导师姓名:杨斌职称/学位:讲师/学士 导师所在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安徽三联学院教务处制

基于ADS的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摘要:在20世纪5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微波设备都采用金属波导和同轴线电路,那个时候的定向耦合器也多为波导小孔耦合定向耦合器,其理论依据是Bethe 小孔耦合理论。定向耦合器是微波系统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微波器件,它的本质是将微波信号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功率分配。定向耦合器由传输线构成,同轴线、矩形波导、圆波导、带状线和微带线都可构成定向耦合器,所以从结构来看定向耦合器种类繁多,差异很大。定向耦合器在微波波段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用途有用来监视功率、频率和频谱,把功率进行分配和合成,构成平衡混频器和测量电桥,利用定向耦合器来测量反射功率系数和功率。本设计主要利用ADS2011 软件设计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的方法,及利用ADS设计、仿真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完成原理图和布局图。 关键词:定向耦合器;微带分支;ADS;微波

Design of directional coupler based on ADS Abstract: In twentieth Century the beginning of the 50's, the microwave equipment is used by almost all metal waveguide and coaxial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circuit, at that time also many for the waveguide aperture coupling directional coupler,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the Bethe aperture coupling theory. Directional coupler is a kind of microwave devices are widely used in microwave system, it is the essence of the microwave signal power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the directional coupler. Directional coupler is composed of transmission lines, coaxial line, rectangular waveguide, circular waveguide, stripline and microstrip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can be formed, so the structure of directional coupler variety, difference is very big. Directional couplers are widely applied in microwave band, its main purpose is to monitor the power, frequency and spectrum, the power distribution and synthesis, a balanced mixer and a bridge, to measure the power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nd power by using a directional coupler. This design is mainly using the method of software design of ADS2011 microstrip 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and the use of ADS design, simulation of microstrip 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completes the schematic and layout. Keywords: directional coupler; microstrip branch; ADS; microwave

定向耦合器.

单位代码: 10293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带短路支节的高隔离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研究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移动通信与射频技术 工学硕士 二零一五年三月 学 科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申请学位类别 论文提交日期

摘要 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常用微波无源元件,在无线系统的射频前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收发同频的无线系统中定向耦合器常常被用作隔离收发信号的一种关键部件。但是传统的定向耦合器隔离度偏低且工作带宽较窄,无法满足系统的要求。本文以分支线定向耦合器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其隔离度和增加工作带宽来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 (1)根据功率相消原理在其耦合端口增加一条微带短路支节,设计出一款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大幅提高耦合器隔离度。 (2)完成了一款实验样品的加工、测量工作,验证了短路支节线用于提高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隔离度的效果,以及工作带宽提高不明显的缺点。 (3)在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基础上,总结出一种有效提高其工作带宽的方法:增加耦合路径,并设计出一款3dB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该耦合器能够大幅拓宽工作带宽。在3dB带短路支节双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3dB带短路支节三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该款改进型定向耦合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工作带宽,且提高了隔离度。 关键词: 定向耦合器,隔离度,短路支节,工作带宽

Abstract Read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FID system, and the reader send and receive isolation is one of the key performance of RFID system. At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to improve the reader transceiver isolation degree is to add directional coupler in front of the reader antenna feed network.The traditional directional coupler isolation and working bandwidth is narrow,an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if the RFID system. 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the branch line of directional coupler and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the isolation and increase bandwidth. The main work and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nclude: (1)We use method of old-even mode to analyze the double 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and use the HFSS simulation software to model and simulation,find the directional has a low degree isolation shortcoming. In order to increase isolation of the directional coupler,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destructive power we increase a short branch section in the port, and design a 3dB dual-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This method is simple in structure, easy to implement,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oupler isolation. (2) We process the 3dB dual-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 into objects, using 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to measure it,finally comp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found the isolation has been improved in the very great degree but the bandwith is not obvious increased. (3) Base on the dual 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we sum an effective operating to improve its bandwidth approach:increase the coupling path,and design a 3dB three-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the coupler can greatly expand the bandwidth.Base on the dual-branch line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 we design a 3dB three-branch directional coupler with a short branch section,The directional coupl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operating bandwidth, and improve the isolation. Key words: the RFID system, isolation , short branch section, directional coupler

HFSS环形定向耦合器设计实例

实验二:环形定向耦合器仿真场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带状线的设置、理解和分析环形定向耦合器的结构和原理。 实验内容: 利用HFSS软件设计一个环形定向耦合器,此环形耦合器使用带状线结构。耦合器的工作频率为4GHz,带状线介质层厚度为2.286mm,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正切分别为2.33和0.000429;带状线的金属层位于介质层的中央;端口负载皆为标准的50Ω。 实验原理: 此环形耦合器使用带状线结构,HFSS工程可以采用终端驱动求解类型。4个端口都与背景相接触,所以采用波端口激励,且端口负载阻抗设置为50欧姆。为了简化建模操作以及节省计算时间,带状线的金属层使用理想薄导体来实现,即通过创建二维平面然后给二维平面指定理想导体边界条件来模拟带状线的金属层;带状线的金属层位于介质层的中央。在 HFSS 中,与背景相接触的表面会自动设置为理想导体边界,因此带状线上下两边的参考地无须额外指定,直接使用默认的理想导体边界即可。 实验步骤及结果: 一、新建工程设置 1.插入HFSS设计

2.设置求解类型 3.设置默认的长度单位 从主菜单栏选择【Modeler】→【Units】命令 4.建模相关选项设置(使得建立三维模型之后弹出属性窗口) 从主菜单栏中选择【Tools】→【Options】→【Modeler Options】 5.定义变量 length 从主菜单栏中选择【HFSS】→【Design Properties】命令 点击Add

按图填入相应的值然后点击OK 点击‘确定’ 6.添加新材料 从主菜单栏中选择【Tools】→【Edit Configured Libraries】→【Materials】命令

ADS设计定向耦合器讲解

<>课程设计——分支线耦合器 目录 1概述 (1) 1.1 微波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1) 1.2 微波电路仿真软件ADS简介 (2) 1.3定向耦合概念及分类 (3) 1.3.1概念 (3) 1.3.2分类 (4) 1.3.3 主要技术指标 (6) 2工作原理 (7) 2.1 传输线理论 (7) 2.2 输入阻抗 (8) 2.3 特性及测量 (9) 2.3.1网络特性 (9) 2.3.2测量方法(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参量) (10) 2.4 定向耦合器的用途 (11) 3.微带分支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2) 3.1 分支线耦合器 (12) 3.2 分支线耦合器的奇偶模分析 (13) 4设计过程 (17) 4.1 建立工程 (17) 4.2 原理图的设计 (18) 4.3微带线参数的设置 (19) 4.4 VAR控件的设置 (20) 4.5 S参数仿真设计 (20) 4.6 参数的优化 (22) 4.7分支线耦合器版图的生成 (23) 5.总结与展望 (25)

1概述 1.1 微波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微波技术是无线电电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现代通信、雷达、导航和遥感等领域最为敏感的课题之一,发展至今已经有比较久的历史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微波科学技术逐渐成熟,并拥有很多的从业人员。微波波段的电磁波能穿透电离层,因而卫星通信与卫星电视广播、宇宙通信及射电天文学的研究等均需利用微波来实现,在通信、雷达、导航、遥感、天气、气象、工业、农业、医疗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无线电电子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趋向。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便于携带和移动,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移动通信所使用频段处于微波范围,因此实现微波电路的更高频率化, 小型化,固体化,不仅在实用方面,而且在学术方面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定向耦合器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 Lange耦合器和带线耦合器。Lange耦合器具有结构紧凑,便于集成的优点,但一般使用陶瓷基板, 电路制作要求较高,加工工艺和成本限制了它的应用。带线耦合器虽然对电路制作工艺要求相对较低,但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以及集成困难等缺点。 传统的定向耦合器虽然具有设计成任意功率分配比例的优点,但是体积较大,不利于微波集成化方向发展,因此寻找性能更好和功能独特的小型定向耦合器,一直是人们去研究的课题之一。而微带定向耦合器由于具有结构紧凑、制作简单、便于和其他电路集成等优点,目前已引起人们的极大研究兴趣,未来的耦合器必然会向着集成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 同时,用微带线设计的微波元器件,可以直接做在电路板上,具有所占空间小、易于和其它电路元件连接的特点。因为微带线具有上述特点,所以用它来做微波电路。这将有助于提高微波集成电路的集成度。 然而,微带定向耦合器也有自身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耦合度较低和方向性差等方面。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研究者提出了多种补偿方法,本文也将结合微波理论知识和先进的仿真软件技术,来实现对微带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和方向性等性能的改善和提高。

ADS设计定向耦合器

目录 1概述0 微波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0 微波电路仿真软件ADS简介0 定向耦合概念及分类1 概念1 分类2 主要技术指标3 2工作原理4 传输线理论4 输入阻抗5 特性及测量6 网络特性 6 测量方法(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参量)7定向耦合器的用途7 3.微带分支电路的分析与设计8 分支线耦合器9 分支线耦合器的奇偶模分析9 4设计过程13 建立工程13 原理图的设计14 微带线参数的设置15 VAR控件的设置15 S参数仿真设计16 参数的优化18 分支线耦合器版图的生成19 5.总结与展望20

1概述 微波技术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微波技术是无线电电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现代通信、雷达、导航和遥感等领域最为敏感的课题之一,发展至今已经有比较久的历史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微波科学技术逐渐成熟,并拥有很多的从业人员。微波波段的电磁波能穿透电离层,因而卫星通信与卫星电视广播、宇宙通信及射电天文学的研究等均需利用微波来实现,在通信、雷达、导航、遥感、天气、气象、工业、农业、医疗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无线电电子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趋向。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便于携带和移动,无线电设备的小型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移动通信所使用频段处于微波范围,因此实现微波电路的更高频率化, 小型化,固体化,不仅在实用方面,而且在学术方面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定向耦合器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 Lange耦合器和带线耦合器。Lange耦合器具有结构紧凑,便于集成的优点,但一般使用陶瓷基板, 电路制作要求较高,加工工艺和成本限制了它的应用。带线耦合器虽然对电路制作工艺要求相对较低,但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以及集成困难等缺点。 传统的定向耦合器虽然具有设计成任意功率分配比例的优点,但是体积较大,不利于微波集成化方向发展,因此寻找性能更好和功能独特的小型定向耦合器,一直是人们去研究的课题之一。而微带定向耦合器由于具有结构紧凑、制作简单、便于和其他电路集成等优点,目前已引起人们的极大研究兴趣,未来的耦合器必然会向着集成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 同时,用微带线设计的微波元器件,可以直接做在电路板上,具有所占空间小、易于和其它电路元件连接的特点。因为微带线具有上述特点,所以用它来做微波电路。这将有助于提高微波集成电路的集成度。 然而,微带定向耦合器也有自身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耦合度较低和方向性差等方面。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研究者提出了多种补偿方法,本文也将结合微波理论知识和先进的仿真软件技术,来实现对微带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和方向性等性能的改善和提高。 微波电路仿真软件ADS简介 ADS,即Advanced Design System 的简称,它是Agilent Technoligyies(安捷伦)公司推出的一套电路设计软件。Agilent Technoligyies公司把HP MDS(Microwave Design System)和HP EEsof IV(Electronic Engineering Software )两者的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便构成了ADS软件。 自从Agilent Technoligyies 公司推出ADS软件后,很快被广大电子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因为它与以前的微波仿真软件相比,具有更全面的功能,而且它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它具有多种仿真软件的优点,仿真手段丰富,可实现包括时域和频域,数字与模拟,线性与非线性,高频与低频,噪声等多种仿真分析手段,范围涵盖小到元器件,大到系统级的仿真分析设计,ADS能够同时仿真射频(RF),模拟(Analog),数字信号处理(DSP)电路,并可对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混频电路进行协同仿真,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很快成为全球内业界流行的EDA设计工具。 (1)ADS的特点 ①在可操作性方面,ADS灵活使用了窗口技术,工具栏、工具栏、快捷键、模版以及菜单等使人机界面更美观、方便。

微带线定向分支线耦合器

设计仿真微带线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一、设计要求: 设计3dB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 已知条件:微带线介质基片厚度h=0.5mm,εr=4.2。 指标要求: 1)通带:50MHz 2)耦合度:3dB 3)中心频率:1.8GHz 4)输入输出阻抗:50Ω 二、理论分析: 2.1 结构分析 在一些电桥电路及平衡混频器等元件中,常用到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微带二分支定向耦合器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字母G、H和数字1是各线段特性导纳的归一化值(对50欧姆阻抗对应的导纳值归一化),因各端口的导纳值相同,所以又称为等阻二分支定向耦合器。 H(Zb) 当功率由(1)臂输入时,(2)、(3)两臂有输出;理想情况下,(4)臂无功率输出,故(4)臂是隔离臂,(2)、(3)两臂的输出可按一定的比例分配,若(2)、(3)两臂的输出功率相同,都等于输入功率的一半,则成为3dB定向耦合器或3dB分支电桥。 利用奇偶模分析法,将上述电路在中心线A-A1处切开,此时可将两条线(1)-(2)及(3)-(4)从A-A1面分开来考虑,这样将四端口网络转换为二端口网络,上下是对称的。所以利用各端口理想的匹配及(1)、(4)端口之间理想的隔离条件,得出下列公式:

2221(1)3 (2)4 11 20lg 20lg (3) 3G H u jG u u G C u GH +==-+== 其中C 称为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u1、u2、u3分别为(1)口输入电压和(2)、 (3)口输出电压,可见(2)口和(3)口的输出电压相位差90度,对与3dB 定向耦合器(C =3dB )代入上式得: 1,G H =2.2 主要技术指标 含量定向耦合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耦合度、定向性、隔离度、输入电压驻波比和频带宽度。 (1)耦合度C 当端口1接信号源,端口2、3、4均接匹配负载时,端口1的输入功率p1与端口2的输出功率p2之比的分贝数为该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C ,则 (2)方向性系数D 端口2的输出功率p2与端口3的输出功率p3之比的分贝为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系数D ,则 (3)隔离度I 端口1的输入功率p1与端口2的输出功率p3之比的分贝数为该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I ,则 (4)输入电压驻波比 指定向耦合器直通端口4、反向耦合端口2、隔离端口3都匹配负载时,在输入端口1测量到的驻波系数。 (5)频带宽度 频带宽度是指当耦合度及输入驻波比都满足指标要求时定向耦合器的工作频带宽度。 对于一个理想的定向耦合起器,p3=0,S31=0,I 趋向于无穷大 三、 原理图设计及仿真分析: 3.1 原理图设计 Ω=== Ω===3.351150110 bY Y Z aY Y Z b b a a

定向耦合器

1 实验六 定向耦合器特性的测量及应用 目的:研究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及其应用。 原理: 定向耦合器是微波测量和其它微波系统中常见的微波器件,它是一种有方向性的微波功率分配器,更是近代扫频反射计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通常有波导、同轴线、带状线及微带等几种类型。图1为其结构示意图。它主要包括主线和副线两部分,彼此之间通过种种形式小孔、缝、隙等进行耦合。因此,从主线端上“1”输入的功率,将有一部分耦合到副线中去,由于波的干涉或叠加,使功率仅沿副线一个方向传输(称“正向”),而另一方向则几乎毫无功率传输(称“反向”),图2为本实验所用的十字定向耦合器,耦合器中端口之一终端接一内装的匹配负载。 主线副线 图1 (一)定向耦合器的主要特性参量有二: 为了便于解释耦合度和方向性,画出了定向耦合器传输示意图(图3),图中P 1、P 2分别为主线输入、输出功率;P F 3为副线 1 2 4 3 主线 副线 图3P3F 124 3 主线 副线 P 1 P 2 3R P P 1 P 2

2 中正向输出功率,P R 3为副线中反向输出功率。 (1)耦合度(或过度衰减)C 如图3(a )所示,主线输入功率P 1, 与副线中正向输出功率P F 3之比,称为定向耦合的耦合 度,若以分贝(db )表示则: C=10log F P P 31 (db) (6.1) (2)方向性D 如图3所示,副线中正向输出功率P F 3与反向输出功率P R 3之比称为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若以分贝表示,则: D=log R F P P 33(db) (6.2) 有时,反映定向程度的指标也用隔离度D ’来表示。隔离度表示主线输入功率P 与副线反向输出功率之比,即 D=10log R P P 31 (db) (6.3) 由式子(2) D=10log R F P P 33=10log R P P 31=D ’-C (6.4) 从上可知,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等于隔离度与耦合度之差,理想的定 向耦合器的方向性D →∞;也就是说,当各端均匹配端接时,若功率从主线端“1”输入,则副线仅端“3”有输出,而端“4”无输出;即端“1”与端“4”彼此隔离;端“2”与端“3”彼此隔离,实际的定向耦合器隔离端的耦合隔离的理想器件。 本实验主要是测量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和方向性,由上述定义可知,它实际上是功率测量或衰减量的测量,前述衰减测量的方法原则上都能适用,只是对高方向性器件的测量可能要碰上一定困难,需用专门的测量技术。 (二)定向耦合器的应用——单定向耦合器反射计 用反射计测量驻波比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本实验将采用单定向耦合器,

微波技术与天线(重点)

微波:是电磁波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频率最高)的波段,其频率范围从300Mhz(波长1m)至3000GHz(波长0.1m). 微波的特性:1.似光性2.穿透性3.宽频带特性4.热效应特性5.散射特性6.抗低频干扰特性. 与低频区别:趋肤效应,辐射效应,长线效应,分布参数。 微波传输线的三种类型:1.双导体传输线,2.金属波导管3.介质传输线。 集总参数:在一般的电路分析中,电路的所有参数,如阻抗、容抗、感抗都集中于空间的各个点上,各个元件上,各点之间的信号是瞬间传递的,这种理想化的电路模型称为集总电路。 这类电路所涉及电路元件的电磁过程都集中在元件内部进行。用集总电路近似实际电路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实际电路的尺寸要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长。对于集总参数电路,由基尔霍夫定律唯一地确定了电压电流。 分布参数: 电路是指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这说明分布参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除了是时间的函数外,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分布参数电路的实际尺寸能和电路的工作波长相比拟。 对于分布参数电路由传输线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均匀传输线方程(电报方程): t t z i L t z Ri z t z u ? ? + = ? ?), ( ), ( ), (, t t z u C t z Gi z t z i ? ? + = ? ?), ( ), ( ), ( 传输线瞬时电压电流: ) cos( ) cos( ), ( 2 1 z t e A z t e A t z u z zβ ω β ωα α- + + =- + )] cos( ) cos( [ 1 ), ( 2 1 z t e A z t e A Z t z i z zβ ω β ωα α- + + =- + 特性阻抗: C j G L j R Z ω ω + + = (无耗传输线R=G=0.) 平行双导线(直径为d,间距为 D): d D Z r 2 ln 120 0ε = 同轴线(内外导体半径a,b): a b Z r ln 60 0ε = 相移常数: λ π ω β 2 = =LC 输入阻抗: ) tan( ) tan( 1 1 0z Z Z z Z Z Z Z inβ β + + = 反射系数:z j z j e e Z Z Z Z zβ β- -Γ = + - = Γ 1 1 1 ) ( 终端反射系数:1 | | 1 1 1 1 φj e Z Z Z Z Γ = + - = Γ

定向耦合器的研究分析

定向耦合器的研究 ——几种微带定向耦合器结构与分析 摘要 定向耦合器是一种通用的微波/毫米波部件,可用于信号的隔离、分离和混合,如功率的监测、源输出功率稳幅、信号源隔离、传输和反射的扫频测试等。主要技术指标有方向性、驻波比、耦合度、插入损耗。现在国内外研究定向耦合器都向体积小、功率容量大、频带宽、插入损耗小,有良好的驻波比和方向性等发展。如今已研制出的高性能的耦合器,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研制的耦合器,频率范围可从30kHz达到110GHz,耦合度也有3dB、10dB、20dB 各种型号,且它的功率有的可以达到10KW,例如AV70606耦合器,它在保证方向性大于30dB的情况下,功率就可达到10KW。甚至有些公司在耦合度控制在10dB的情况下,它的回波损耗可以低于-50到-60dB,甚至更低。然而在某些特性场合,对耦合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而更加优良的耦合器也有待我们去研究。 关键词: 传输线;微带线;定向耦合器;耦合度;奇模;偶模 1引言 在一些电桥及平衡混频器等元件中,常用到分支线定向祸合器分支线电桥或定向藕合器由两根平行传输线所组成,通过一些分支线实现拐合它们在中心频率上分支线的长度及其间的间隔全都是四分之一波长。由于徽带线分支定向祸合器在结构和加工制造方面都比波导和同轴线简便得多,因此在徽带电路,分支线电桥和定向祸合器得到了较多的应用。随着定向耦合器技术的发展,它应用到了更多更广泛的领域当中去,例如相控阵雷达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项技术,这更使定向耦合器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电子技术领域占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微带定向耦合器的种类 微带定向耦合器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平行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微波3dB 微带双分支定向耦合器、宽带微带定向耦合器等。 2.1 平行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 图12所示,是平行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的示意图。当①端口信号激励时,③端口为隔离端无输出、而耦合端口②及直通端口④有输出。根据奇、偶模分析方法可知,耦合端口②及直通端口④的输出电压分别为,

定向耦合器的应用及指标参数

定向耦合器在微波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种类很多。 波导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 按传输线类型 单孔耦合多孔耦合连续耦合平行线耦合 按耦合方式 同向耦合反向耦合 输出方向 90度定向180度定向 输出相位 强耦合中等耦合弱耦合 按耦合强弱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 定向耦合器一般属于四端口网络,它有输入端,直通端,耦合端和隔离端,分别对应右图所示的1、2、3和4端口。 定向耦合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耦合度,隔离度(或方向性)、输入驻波比和工作带宽。 (一)耦合度C 耦合度C定义为输入端的输入功率P1与耦合端的输出功率P3之比的分贝数,即 3 1 log 10 P P C= (dB) 由于定向耦合器是一个可逆四端口网络,因此耦合度又可表示 13 1 13 2 11 log 20 2 ~ 2 ~ log 10 S U S U C i i = ? ? ? ? ? ? ? ? ? ? = (dB) 由此可见耦合度的分贝数越大耦合越弱。通常把耦合度为0~10Db的定向耦合器称为强耦合定向耦合器;把耦合度为10~20Db的定向耦合器称为中等耦合定向耦合器;把耦合度大于20Db的定向耦合器称为弱耦

合定向耦合器。 (二)隔离度D 隔离度D 定义为输入端的输入功率P1与隔离端的输出功率P4之比的分贝数,即 41 log 10P P D =(dB ) 若用散射参量来描述,则有 14 1142 11log 202~2~log 10S U S U D i i =????? ?????=(Db) 在理想情况下,隔离端应无输出功率,即P4=0,此时隔离度为无限大,但实际上由于设计或加工制作的不完 善,常有极小部门功率从隔离端输出,使隔离度不再为无限大。 有时用方向性(dB )来表示耦合器的隔离性能,它是耦合端输出功率P3与隔离端的输出功率P4之比。也可 用散射参量来表示反向性,即 C D S S S S P P D -===='1413214 2 13 43 log 20log 10log 10 (三)、输入驻波比p 将定向耦合器除输入端外,其余各端均接上匹配负载时,输入端的驻波比即为定向耦合器的输入驻波比。 此时,网络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即为网络的散射参量S 11, 故有 11 1111S S -+= ρ (四)、频带宽度 频带宽度是指耦合度、隔离度(或方向性)及输入驻波比都满足指标要求时,定向耦合器的工作频带宽 度,简称工作带宽。 以下为定向耦合器的图片 Reference: 近代物理实验Google 学术 优译创立于中国深圳市,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是集军民用微波通信器件开发、设计与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