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控制程序一、环境目标1.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引入节能措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减少废物产生和提高废物利用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引入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废物产生,并提高废物的利用率。
3.保护水资源和水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监控,减少用水量,防止水体的污染和破坏。
4.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效果,提高整体环境管理水平。
二、环境指标1.温室气体排放指标: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10%。
2.能源消耗指标:每年减少能源消耗量5%。
3.废物利用率指标:每年提高废物利用率3%。
4.水资源利用指标:每年降低用水量3%。
5.环境事故发生指标:每年环境事故发生次数降低10%。
1.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公司每年应回顾和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
2.实施节能减排方案: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包括节能改造、设备更新、能源管理、员工培训等措施,确保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达成。
3.推进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废物利用率。
4.引入水资源管理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包括节水措施、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水质保护等措施,确保用水量和水质目标的实现。
5.加强环境监控和管理:建立环境监控体系,定期检测和监测环境指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
6.定期评估和改进:每年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审和外审,对环境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企业能够明确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相应的方案和控制程序,从而有效管理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还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控制程序(GHG排放管理程序)及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清单

注:GHG捕获和贮存是指在GHG进入大气层以前从GHG源将其收集,并将收集的GHG源将其收集,并将收集的GHG贮存到GHG库
3.5 GHG排放:在特定的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GHG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3.6 GHG清除:在特定时段内从大气中清除的GHG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3.7 GHG排放因子,清除因子:将活动数据与GHG排放或清除相关联的因子。
注:GHG排放和GHG清除因子可包含氧化因素。
3.8直接温室气体排放:组织拥有或控制的GHG源的GHG
注:本标准从财务和运行控制的角度确定组织运行的边界。
3.9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组织所消耗的外部电力、热力或蒸汽的生产而造成的GHG排放。
(2)一致性:根据排放源的变化,及时调整基准数据,以确保能够对有关GHG信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3)准确性:对数据的收集、保存和计算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尽可能减少偏见和不确定性。
(4)透明性:发布充分适用的GHG信息。
(5)相关性:选择适应目标用户需求的GHG源、GHG汇、库、数据和方法。
5程序内容:
3.15 设施:属于某一地理边界、组织单元或生产过程中的,移动的或固定的一个装置、一组装置或生产过程。
3.16 保证等级:目标用户(2.24)要求审定(2.31)或核查(2.35)达到的保证程度。
注1:保证等级是用来确定审定员或核查员设计审定核查计划的细节深度,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实质性注2:保证等级可分为两类,即合理保证等级和有限保证等级。不同的保证等级,其审定或核查陈述的措辞也有区别。
5.1组织边界
5.1.1采用基于股权比例对各个设施的GHG排放和(或)清除按组织所有权的份额进行计算。以明确划分组织边界。
ISO14064温室气体清单说明管理作业程序03

8)备注:补充说明事项或附注请于此处说明。
(3)活动资料管理表:
1)盘查单位、填表人、日期、编号、排放源、对应活动/设施、排放来源形式、气体种类:会自动带出。(如果不能带出,按上述(1)进行填写)。
5.2GHG清单与活动资料资讯流程:
GHG执行干事负责根据5.1要求,每年更新《排放係数说明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GHG清单。GHG活动资料具体收集方式依据《温室气体资讯管理作业程式》。
5.3GHG清单填写说明:
(1)组织/营运边界调查表:
1)盘查单位:填写本盘查单位之名称;
2)组织边界:系指本公司盘查之组织边界;
核准
审查
制定
制定部门
签名
**
管理部
日期Biblioteka **为使公司各项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以下简称GHG)清单和专案能量化、监测、报告,且其审定和核查具有明确性和一致性,特制定本作业程式。
序号
版本
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概要
修订者
1
A/0
2010-12-01
新版发行
一、目的
二、范围:
公司GHG清单填写作业之部门。
(1)负责收集各部门温室气体资讯并检查正确性;
(2)负责汇整公司GHG资讯。
(3)向GHG管理者代表报告GHG清单。
4.3GHG推行小组:
(1)收集部门内GHG盘查资料资料向GHG执行干事汇报。
(2)管理部门内GHG资料归档。
五、作业内容:
5.1排放係数资讯收集流程:
(1)查询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公佈最新版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所列各种燃料的碳排放系数。
温室气体核查量化和报告管理程序

温室气体核查量化和报告管理程序温室气体核查量化和报告管理程序是指将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查、量化和报告的一套管理程序。
在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都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来核查和管理温室气体排放。
一、温室气体核查量化程序1.确定核查范围:首先需要明确核查的对象,包括温室气体的种类、排放源的分类和区域范围等。
通常会根据国际公约或国家政策确定具体的核查范围。
2.收集排放数据:通过调查和监测,收集温室气体排放源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能源消费量、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量等。
同时,还需要获取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数据分析和处理:对收集到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计算不同排放源的排放量,确定排放趋势和分布规律等。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核查量化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确定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结果。
可以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如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等。
1.编制报告要求:根据相应的法规、政策或国际公约的要求,制定温室气体报告的具体要求。
报告一般包括核查结果、排放趋势、排放源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等。
2.报告编制:根据编制要求,对核查量化的结果进行整理和编制成报告。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清晰的排放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等。
4.报告公布和传递:经过审核后,将报告公布和传递给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如政府部门、环保组织、产业协会等。
5.监测和追踪:对报告公布后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和追踪,以便及时掌握排放趋势和变化情况。
同时,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对温室气体管理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
温室气体核查量化和报告管理程序的实施可以帮助各国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为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报告的公布和传递,可以增加社会公众对温室气体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和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控制程序(GHG排放管理程序)及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清单

形成文件,同时作出解释。
1) 运行边界发生变化。
2) GHG源或汇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发生转移(进入或移出组织边界)3) GHG量化方法学发生变更,从而使已量化的GHG排放或清除产生重大变化。
4) 当设施生产层次上(例如设施的启动和关闭)发生变化时,不对基准年的GHG清单进行重新计算5.7 评估和减少不确定性:5.7.1 行政部负责温室气体清单排放和清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形成文件,填写《温室气体清单表5:数据质量管理》。
我公司的排放和清除基本采用计算的方式,故采用对参数不确定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体考虑排放因子、活动水平数据和计量器具三个方面的因素。
对于由量化方法学带来的不确定性不作评价。
1) 数据质量等级来源:X X 制衣有限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厂区/建筑别活动/设施排放源范畴别排放源类别可能产生温室气体及其排放量(公吨CO2e/年) 占总排放量比例(%)固定移动逸散CO2CH4N2O HFCs PFCs SF6合计全公司建筑物用电设施外购电力2 √245.0100 245.0100 45.431 工作区域空调、冰箱冷媒 1 √忽略不计厂内机动车公务用车汽油 1 √15.4100 0.0007 0.0001 15.4108 2.858柴油 1 √11.9300 0.0005 0.0001 11.9306 2.212 锅炉房锅炉原煤 2 √266.9500 266.9500 49.499 总和539.3000 0.0012 0.0002 539.3014 100.000 占总排放量比例 (%) 99.9998 0.0002忽略不计100.0000 各类型排放源排放比例固定式排放源移动式排放源逸散性排放源温室气体排放量 (公吨CO2e/年)511.96 27.34 忽略不计占总排放量比例 (%) 94.93 5.07 忽略不计各范畴别排放比例范畴1 范畴2温室气体排放量 (公吨CO2e/年)294.29 245.01占总排放量比例 (%) 54.57 45.4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1.13•【文号】发改气候[2014]63号•【施行日期】2014.01.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应对气候变化正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41号)的要求,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送制度,为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奠定基础,现就组织开展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的开展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目的是全面掌握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加快建立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完善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加强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控,为实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也加快培育和提高广大企(事)业单位的低碳意识,强化减排社会责任,落实节能减碳措施,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自主减缓行动的透明度。
二、指导原则(一)报告方法规范统一。
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与报告应采用国家主管部门统一出台的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确保核算方法与报告格式的规范性和可比性,也有助于主管部门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和对比分析。
(二)报告程序公正透明。
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应通过公正、透明的程序开展。
地方主管部门应开设统一的报送渠道,组织第三方机构对重点单位报告的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核查,对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与报告主体进行沟通,保证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
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程序(EICC5.1版)

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程序1、目的做好本公司节能减排温室气工作,在公司发展的同时,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2、范围本程序所规定的范围为本公司的日常运作范围.3、职责3.1各部门:负责按照本文件要求,在本公司运作过程中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3.2财务部门负责对各部门排放源的识别及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给予支持。
4、定义无5、内容5.1管理方针和理念5.1.1成立环保管理系统(EMS),促进和管理一切环保减排的目标和政策;5.1。
2生产运作时,对环境的伤害和风险减至最低;5。
1。
3在主要的环节中减少对能源、原料、水、电能等的消耗;5。
1.4确定要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要求;5.1。
5提供给客户和第三方的环保和减碳排放的信心;5。
1.6提高所有员工对环保和减排的学习和重视;5.1。
7最大化有效地使用所有资源;5。
1。
8建立一个良好的、有责任的环保形象企业。
5。
2控制温室气体排放5。
2.1确定工厂和供应商的最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5.2。
2重点处理在生产时工厂能控制的排放气体;5.2。
3收集有关数据,作分析、处理和定立目标等依据。
5。
3减少能源消耗5.3.1尽可能少用空调,多开关窗户,控制工厂的温度;5.3。
2检查和监控室内的温度、湿度,用以确定如何控制空调的温度;5.3。
3照明灯要正确使用,尽可能使用窗外的自然光源;5.3。
4经常和定期检查和保养所有影响能源效用的设备;5。
3。
5所有生产的机器,下班后要立刻关机,没有工人使用的机器要把电源关上,避免机器空转而浪费能源;5。
3。
6使用节约类型的生产机器,增加能源效益.5。
4废料处理5。
4。
1把生产所产生的废料减至最少;5。
4.2把所有废料和垃圾分类存放;5。
4.3把所有收集的废料尽量循环利用;5.4.4一定要按当地的法律法规搬运、丢弃和处理。
5。
5水的使用5。
5.1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用水,节约用水;5.5.2检查所有水管是否有破损;5。
5.3最大化使用水的功能;5。
温室气体控制程序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控制程序
第1页
1. 前言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我们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在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以企业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工厂区及周边环境保护为重点,努力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3.2.4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4.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
4.1目的
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各国发展,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司对此高度重视,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公布了相关政策措施,以期减少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使本公司之温室气体排放盘查与报告,能符合ISO 14064准则之相关性、一致性、完整性、透明度与精确度等原则,特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与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搜集、计算、报告书制作与查证作业之相关部门。
三、定义
1. 温室气体:任何构成大气的气体,其会吸收或释放红外线辐射。
在指ISO 14064定义之六种温室气体一般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氟氢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
2. 二氧化碳当量(CO2-e):比较一项温室气体相对于二氧化碳的辐射效能之单位。
一般计算时,使用特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乘上其全球暖化潜势。
四、作业说明
1. 成立温室气体盘查与自愿减量推行小组
「温室气体盘查与自愿减量推行小组」成立如下图组织编制,相关职务说明如下:
(1)召集人:监督温室气体减量小组运作,由安委会(EHS委员会,以下简称
安委会)主任担任。
(2)执行秘书:由环境管理人员担任
a. 负责召集相关组长并组成内部查证小组。
b. 监督并提供执行温室气体减量之人力资源支持。
c. 规划公司内温室气体相关工作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配合一切温室气体相关事务,为连络主要窗口。
d. 制作温室气体盘查清册及报告书。
(3)执行委员:于盘查报告书完成后进行查核之工作,人选为各部门主管代表之。
(4)各组成员:负责进行温室气体盘查、数据搜集、排放量计算、排放量计算与制作文件与报告书。
2. 组织边界设定
(1)组织边界之设定原则:参考ISO 14064与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之要求建议以控制权为组织边界之设定原则,其设定之依据为控制(权),对于其所管理或营运控制下之设施,组织拥有百分之百温室气体排放与/或削减量。
(2)对于公司组织边界设定则以本公司地理边界为主要组织边界。
3. 排放温室气体种类
公约列管之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氟化烃(HFCs)、全氟化烃(PFCs)以及六氟化硫(SF6)等。
4. 温室气体排放源鉴别及排放量计算
(1)基准年设定与调整
a. 基准年设定:以盘查作业开始之2009年度为基准年。
b. 基准年调整原则:依据以下原则办理。
而基准年排放量的调整应溯及既往,以允许公司进行特殊的变动调整。
当排放源的所有权∕控制权发生转移时,基准年的排放量应进行调查。
当计算方法有所改变,进而导致在计算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有重大变动时,基准年排放量应随之调整。
(2)温室气体排放源范畴界定: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源之清查与范畴界定原则如下。
a. 范畴一(Scope 1):温室效应气体的直接排放,主要针对直接来自于提报单位所拥有或所控制的资产/设备(排放源)所产生的排放,范畴一针对单位所拥有或控制之排放源亦可分成下列四类,包括下列活动:
电力、热或蒸汽或其它化石燃料衍生的能源产生的的温室气体排放;
拥有控制权下的公司管理人员及员工等交通运输(如拥有控制权之交通运输工具);
逸散性温室气体排放源(故意或非故意的释放,如裂缝或密接触之渗漏、化粪池所排出的沼气、空调设备所溢出之HFCs、或灭火器之渗漏)等。
b. 范畴二(Scope 2):来自于外购的电力、热、蒸汽或其它化石燃料衍生能源产生之温室气体排放,范畴二是针对与进口/外购电力、热或蒸汽的产生所间接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来进行计算。
为间接排放的一种,一般是指单位因外购之电力、蒸汽、热(自用部份),来自于别人所拥有的资产、设备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c. 范畴三(Scope 3):其它间接排放,范畴三亦为间接排放,除了因外购电力、蒸汽、热等外,其它来自于他人之资产、设备所产生的排放,亦包括任何与单位商业活动有关,但来自于他人资产、设备的排放。
包括:员工的商务旅游、废弃物的委外运输处理;外部支持的活动、单位废弃物掩埋处理所产生之沼气、弃置所产生之排放等,都是以范畴三来进行盘查。
相关填写作业则依照「温室气体排放源鉴别表填表说明」办理。
(3)数据搜集与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