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习俗和饮食文化、谚语和诗句

合集下载

冬至传统文化中的谚语与俗语

冬至传统文化中的谚语与俗语

冬至传统文化中的谚语与俗语冬至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气之一,也是中国农历的冬季中的最大日(也就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在中国的冬至,人们会根据传统习俗进行各种庆祝和祭祀活动。

与冬至相关的文化中有许多谚语与俗语,它们承载着民间智慧和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冬至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谚语与俗语。

1. "冬至一阳生":这是冬至的一个重要谚语,意味着从冬至开始,阳气逐渐在天地间渐渐盛长,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这句谚语传达了人们对生命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盼。

2. "冬至吃饺子":吃饺子是中国冬至传统的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饺子形状像冰凌,寓意过冬,象征着将不好的事物困在里面,表达对来年幸福和吉祥的祝福。

3. "冬至煮汤":在冬至这一天,人们还会煮饮汤水。

这是因为汤水代表着家庭的温暖和团结,通过一家人共同享用汤水,表达对家人安康和幸福的期盼。

4. "冬至补身体":冬至也是补身体的好时机。

人们相信在冬至期间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姜汤、糖蒜等,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侵袭,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5. "冬至要守夜":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守夜,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

这是为了纪念祖先和老人,同时也是希望能够驱邪迎福,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

6. "冬至刺猬不打滚":传说冬至这天,刺猬会进入冬眠,因此有人认为如果在冬至这天不打翻刺猬的话,就能够得到一年的平安吉祥。

7. "三九四九关冬至":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认为从冬至算起的接下来的几天称为"三九四九"。

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冬天最寒冷的时期,人们会格外注意保暖和健康。

8. "冬至积食":冬至时天气寒冷,人们容易积食,因此在冬至这天,人们会注意调理饮食,多吃些温热的食物,避免不必要的饮食问题。

以上是关于冬至传统文化中一些常见的谚语与俗语。

二十四节气冬至习俗谚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冬至习俗谚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冬至习俗谚语大全冬至各地的谚语: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湘)冬至雨,小寒见霜冻。

(湘、桂)一年雨水看冬至。

(浙)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粤)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苏)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晋、鲁)潮汕冬至“卜九”潮汕冬节的民俗活动多姿多彩,奇趣的是它与“九”有独特之联系,使这个节日腾溢出哲理味,却又有厚淀文化底蕴。

析“九”。

古书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

”冬至日。

在农历十一日,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中之一日。

潮人把冬至当“小过年”;故称为冬节。

俗谚说;“冬至交九”,从冬至日开始即进入“数九”了,潮人也有“数儿”的习俗。

按过去“阴阳”的说法,奇数为阳,“九”是阳数中最大者,称为“极阳数”。

古人说:“冬至一阳生”,饶平县诗人杨继钦撰冬至联云:畅月时来终短晷;仲冬日至给长阳。

畅月、阴历十一月的别称。

晷就是日影。

此朕既照应上述“仲冬节”别称的时令特点之解析,又说明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了。

正善要压倒邪恶了。

卜“九”。

这个卜取预测义。

饶平杨继钦又撰二冬节联。

一为:律管吹葭占吉候;冬时俟雪兆丰年;二为:日至香闺添绣缕;冬分缇室动飞灰。

二联皆扣冬至析“卜”之良俗,“吹葭’、“飞灰”二难点须从“葭灰”之释义去理解: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

从联可见潮乡前有卜“九”之习俗,揭阳榕城有谚云:“冬节在月头,寒冻年夜(除夕)交,冬节在月中,无冻又无霜(暖冬),冬节在月尾,寒冻正二月”。

又;“冬节乌,年夜酥(晴暖),冬节红,年夜淋(春节阴晦有雨)”潮人以此预卜“冬至交九”气候颇验。

寓“九”。

揭阳榕城店街有条九龙巷,住户林姓,原籍霖田都,父生九子,入城创业,建立宗词,左巷遂名九龙巷。

冬节祭祖时以四枚红甜团置于红桃上。

九与久、四与世、团与传同音,这个民俗活动便有“龙生九子”、“世代相传”的深长寓意。

写“九”。

关于冬至的谚语和诗句

关于冬至的谚语和诗句

关于冬至的谚语和诗句关于冬至的谚语1、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这句谚语是说冬至节气当天的风向也对后期的天气有影响。

如果冬至当天刮的是西北风,那预示着来年春季的雨水比较少。

而在湘、桂、云等地还有着“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的说法,意思是指在冬至节气的北风比较大,那就有可能出现倒春寒,需要放置霜冻情况。

2、冬至有雪,九九有雪这句谚语是说,如有冬至有降雪的话,那么冬至起,每到一个“九”就有一场雪!这也寄托了农民对来年丰收的期望!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

冬至马上就来了,大家不信的,可以记下来验证一下哦!4、冬至有霜年有雪这句谚语意思比较简单,是说在冬至节气当天有霜,那么在年前的时候会有降雪。

这同样是古人多年观察后的经验总结。

类似的说法还有“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其意思是冬至当天有霜,在腊月份就有雨雪,而这个时候降雪是很好的,瑞雪兆丰年。

5、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这句谚语意思是说冬至日如果天气晴朗、干燥,过年就会阴雨连绵或大雪纷飞,满路泥泞。

反之亦然。

有的地方还有“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的谚语,是一个道理。

6、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这句谚语意思是说如果冬至在农历11月的上旬,那么这个冬天就很暖和;如果冬至在农历11月的中旬,那么这个冬天就很寒冷;如果冬至在农历11月的下旬,那么这个冬天就冷的迟,来年会出现倒春寒。

7、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这句谚语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这天下雪了,来年就会出现旱情;如果冬至这天刮风了,这个冬天有一半的时间会很冷。

8、冬至无雨一冬晴这句俗语比较直白了,如冬至那天是晴朗的话,我们在迎来的一年时就极有可能下雨了;相反,倘若冬至那天下雨了的话,那么在过年那几天就不会下雨了9、一年雨水看冬至在过去没有天气预报通讯不发达的时候,老一辈的人通过总结俗语,来预测几个月之后的天气变化。

冬至的谚语

冬至的谚语

冬至的谚语
一、冬至谚语
1、冬至焚柴,来寒必长。

2、冬至粥芡,慢慢好吃。

3、冬至量阳,木棉上衣。

4、冬至入冬,天气阴沉。

5、冬至耄耋,闭窗投衣。

6、冬至择日,鳌头会客。

7、冬至北斗,满天星斗。

8、冬至桑榆,收藏待旦。

9、冬至火仗,吉庆喜乐。

10、冬至宴乐,边笑边唱。

二、冬至的传统
1、吃好饭: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热情相迎、互相拜年,还要吃
特别的食物,比如好吃的饺子、芡羹、哈士蛋、乳蛋羹等,让人低口水流出。

2、贴福字: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冬至这一天贴春联、贴福字,把和睦、祥和的
氛围一家人朝气蓬勃地度过寒冬。

3、皮蒙棉:冬至这天也常常需要家家户户衣服等物品互发,以此缓解寒冷;
有的地方在冬至这天也会挂上皮蒙棉,皮蒙棉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晦气”,把邪恶、恶运晦抹,以及“能少少克服困难”之意。

4、丰收节:一些地方还有过“丰收节”,当过年的时候也会有“丰收节”,就是
在冬至的时候把祭祀的品种比较丰富,不光有祭祀玉皇大帝,还会祭祀农业神灵,焚耆晚祭,希望来年五谷丰登、丰收节节高。

5、冬至庆:一些地方还有专门庆祝冬至的习俗,像江苏、浙江、广西、湖北、湖南等地,都会在这一天庆祝,主要活动有吃好饭、守家礼、表演节目、篝火夜,其实也是致敬祖先的一种象征,有利于强化家庭凝聚力。

冬至诗词及谚语

冬至诗词及谚语

冬至诗词及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冬至诗词及谚语,希望能帮助到您!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诗词
《小至》——杜甫
《冬至》——杜甫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燕京岁时记》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
谚语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桂)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晋)
更多冬至
1.冬至诗词
2.冬至的起源
3.2015冬至祝福语及冬至谚语精选
4.冬至谚语及送领导的冬至祝福语
5.2015年冬至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6.2015年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
7.重庆冬至吃什么?冬至的来历介绍
8.今年冬至是哪天?冬至的由来简介
9.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四川人冬至吃什?
10.今年冬至是什么时候?客家人冬至吃什么?。

有关冬至的习俗和古诗

有关冬至的习俗和古诗

有关冬至的习俗和古诗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夏历十二月初八”。

在古代,冬至被认为是一年之始,人们庆祝这一特殊的节日,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1. 传统习俗
在冬至这天,人们会做很多传统的习俗。

例如,吃饺子、煮米饭、吃汤圆,都是中国人在冬至当天的必不可少的食物。

此外,人们还会把大麦、蜂蜜和芝麻等作为礼物送给家人,以祈求幸福和健康。

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放鞭炮的活动,象征着对新年的祝福。

2. 古诗
《冬至》:
白雪满山头,黄莺声里温。

桃李春色度,竹林夜雨新。

绿萝芳菲尽,青梅灼灼春。

一夜清梦好,冬至月正圆。

《冬至日怀古》:诗情画意浓,想起当年冬至。

义士老当益壮,英雄气象万重。

桃李春色重,离恨满山头。

青山绿水悠悠,一夜清梦最美。

《冬至》:冬至日,清冷寒,月儿圆,祥光宽。

火把照,花开多,鸿雁来,芳草摇。

婆婆嫁,姑娘聚,舞着腰,歌声响。

更有笑,更有语,喜洋洋,欢爽心。

关于冬至的由来、谚语和诗词

关于冬至的由来、谚语和诗词

冬至的由来、谚语和诗词关于冬至的由来、谚语和诗词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的由来、谚语和诗词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冬至的由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的谚语: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黑,指下雨)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11、阴过冬至晴过年12、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

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的诗词: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冬至的饮食禁忌与谚语

冬至的饮食禁忌与谚语

冬至的饮食禁忌与谚语冬至,又称冬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注重饮食的调理,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冬至的饮食禁忌以及与冬至有关的谚语。

一、冬至的饮食禁忌1. 忌冷食:冬至时节,气温明显下降,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弱,所以在饮食上要忌冷食。

例如,凉拌、冷藏的食物及刺激性较强的生冷食品都要尽量避免食用。

2. 忌凉性水果:冬至时节进食水果要慎重选择。

一些凉性水果,如柿子、梨子、石榴等,容易导致腹泻或伤害脾胃,对于易胃寒、脾虚气弱的人来说更要特别注意。

3. 忌多油腻:冬至时节,气温低下,人体消化功能相对减弱,过多的油腻食物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脂肪堆积等问题。

所以,要尽量少吃煎炸、油炸等高油脂食品。

4. 忌生冷饮料:冬至时节,人体对外界的寒冷刺激较为敏感,过多饮用生冷饮料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引发寒邪入侵体内。

因此,要尽量避免喝冷饮。

二、冬至相关的谚语1. "冬至到,日子长,昼长夜短快不算。

"这是说冬至过后,阳光逐渐多起来,白天逐渐变长,而夜晚则变短。

2. "冬至一阳生,日头升一丈。

"这句谚语强调了冬至后阳光逐渐增强,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益。

3. "冬至踏雪吃菜根,多留可长人一寸。

"这句谚语意味着冬至时节,人们宜吃些富含营养的根茎类蔬菜,可滋养身体,有助于生长发育。

4. "冬至吃饺子,花朝元旦接。

"这句谚语是说冬至这天吃饺子可以预示着春节的来临,寓意丰收和团圆。

5. "冬至大如年,储备更强然。

"这句谚语表达了冬至是农民们储备粮草的重要时刻,以备接下来的严寒季节。

总之,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循环变化,也在饮食和文化传统上有许多禁忌和谚语。

人们应当在冬至这一天保持适当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多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护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至习俗和饮食文化、谚语和诗句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

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有7小时34分。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冬至这天开始“进九”。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枣庄、东平、汶上、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民俗活动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

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传统饮食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

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

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滕州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江南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台湾糯糕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

”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台州擂圆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

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

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

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临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

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

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里放馅,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苏州酿酒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

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江西麻糍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

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

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广东潮汕的汤圆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

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

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四式汤圆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

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

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

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

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

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合肥南瓜饼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并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

诗词《小至》——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左河水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韦应物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谚语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赣)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浙)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黑)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鲁、湘)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湘、粤)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湘)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桂)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桂)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