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 语文卷 附答案解析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 语文卷 附答案解析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的童话作品。
B。“最近的心情如同石灰水洗过,有点刺痛!”此句是一句正确的夸张句。
C。“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句中”节日”和”厚重”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D。成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B。“最近的心情如同石灰水洗过,有点刺痛!”此句是一句正确的夸张句。
C。“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厚重 文化内涵。”句中”节日”和”厚重”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D。成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30%左右。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0。“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
(二)(1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都有顺风耳
①这几年,我和姐姐相继在城里买了房。73岁的母亲仍住在老家。为了能经常和母亲团聚,每到周末,我都会和姐姐一起,回老家看看她。
面试的人很多,我前面的一位面试者诚惶诚恐地对老总说:”请多关照。”
老总摇摇头,咄咄逼人地说:”在我的公司,一个有实力有信心的人,是不需要他人关照的。”
听了那句话,我为之一震。
是啊,在我们做什么都讲究背景和关系的社会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拥有胜任工作的实力。我发现自己有些傻,推荐信能有什么用,只能让自己缺乏自信。直到面试结束,我都没有把那封费尽周折弄到手的推荐信拿出来。

辽宁省大连市语文中考2024年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语文中考2024年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语文中考仿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精湛(zhàn)精神焕发(huàn)灵丹妙药(dàn)B. 漫步(màn)漫不经心(màn)漫天飞舞(màn)C. 炽热(chì)炽手可热(chì)炽情(chì)D. 灵巧(qiǎo)灵活多变(líng)灵魂(hún)答案:A解析:A选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都是正确的。

B选项中“漫不经心”的“漫”应读màn,C选项中“炽情”的“炽”应读chì,D选项中“灵活多变”的“灵”应读líng。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D.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答案:C解析:A选项中“充分的准备”应改为“充分的准备工作”;B选项中“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应改为“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D选项中“通过这次参观”应改为“通过参观”。

C选项句子结构完整,语义清晰,没有语病。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城春草木深。

B. 春风又绿江南岸。

C. 春江潮水连海平。

D. 春色满园关不住。

答案:B解析:A、C、D三句中的“春”字都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在春天”。

而B句中的“春”字是使动用法,表示“使……变绿”。

因此,B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绿蚁:________②新醅酒: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①绿蚁:酒上浮起的绿色泡沫。

云南省楚雄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楚雄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楚雄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积累与运用(16分)得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昆明,一个未受过战火摧残、铁蹄践踏的城市,因此许多人文自然景观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她明眸(móu)善睐,一双翠色的眸子里秋波(流动/流转),草木葳蕤,花香氤氲,暖风微醺,总会让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昆明有翠湖,那是怎样的一汪啊,比青草的绿更深邃,绿得(彻底/完全),如凝脂(zhǐ),如翡翠,细腻圆润,翠绿、青绿、浅绿、亮绿、深绿、墨绿,各种各样的绿,如同国画中的调色盘忽被打翻,交错融合又分散,映出绿色的天、绿色的云、绿色的桥、绿色的昆明。

昆明老城,街街(方言音gāi)巷巷(方言音hàng),有的是故事,有的是文化。

以翠湖为原点幅射开来的九巷十三坡,从上到下有生活百态,由下而上即世间烟火。

具体来说,“九巷”包括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仓园巷、沈官坡、桑梓巷和荩忠寺坡,而“十三坡”则包括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沈官坡、荩忠寺坡、北仓坡、学院坡、篦子坡、永宁宫坡、牛角坡和熟皮坡。

这些巷子和坡的名字都有其(独特/奇特)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学院坡位于圆通街靠近翠湖的一段,坡脚设有李公朴殉(xùn)难纪念碑;小吉坡曾是官绅富贾居住地,寄予了他们生活安定事业昌盛的愿景;牛角坡位于节孝巷,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位于此,现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昆明的九巷十三坡故事不止于此。

而我们也在城市景观与城市生活的(纠缠/缠绕)中,丰富着日常的笔画。

2024的春天渐显绰(chuò)约,一切都在向上生长。

去昆明爬个坡吧,因为人生是个大坡,开春即是上行。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眸(móu)B.脂(zhǐ)C.殉(xùn)D.绰(chuò)(2)文中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践踏B.深邃C.融合D.幅射(3)文中括号内依次选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动独特彻底纠缠B.流转彻底独特缠绕C.流转完全奇特缠绕D.流动完全独特纠缠(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搭配不当B.句式杂糅C.语意重复D.语序不当2.请为下面一段描写昆明九巷十三坡的语段重新排序,使其更为合理的一项是()①这些坡道纵横交错,连接着昆明的古老街巷,构成了城市独特的地貌。

2024年中考语文统一模拟考试含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统一模拟考试含解析

2024年初三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箴.言zhēn 赐予jǐ云霓ní瓦楞léngB.莽莽mǎng 褴褛lǚ纯粹suì连翘qiáoC.娉婷pīng 宽宥yòu鄙夷bì栈桥zhànD.妄想wàng 拮据jù恣睢zì玄虚xuá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秘诀法琅禅师与日具增B.豢养脏物惊骇自渐行秽C.潮汛摇曳天娇纷繁芜杂D.旁骛萧索游弋矫揉造作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醉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有备无患,最大限度地削减其可能带来的平安隐患。

D.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日的电子墨水屏,使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酷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变更。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凄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朝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明珠暗投的命运赐予怜悯,故其作此诗答谢。

广西南宁市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广西南宁市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广西南宁市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禁锢.(gù)滑稽.(jī)一挥而就(hē)B.伫.立(zhù)陨.落(sǔn)怏.怏不乐(yàng)C.泯.灭(mǐn)吸取..(jí)鲜.为人知(xiān)D.尴尬.(jiè)点缀.(zhuì)心旷神怡.(yí)2.(2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拮据消声匿迹同心协力B.匀整袖手旁观提心掉胆C.造型骇人听闻前仆后继D.馈赠获益匪浅格尽职守3.(2分)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目前,八桂大地上一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B.“神十”飞天,王亚平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为我们上了一堂叱咤风云....的太空公开课。

C.中国女排聘请家喻户晓....的郎平担当主教练,目的是使这支劲旅走出低谷,重振雄风。

D.调查数字显示,南宁市样本学校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达25%,这真是骇人动目。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书很重要,专家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建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

B.从雅安地震、俄克拉荷马州龙卷风等大量事实中,说明环境灾难时没有国界的。

C.地铁一号线正在惊慌施工,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D.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南宁上映,很多学生闻讯纷纷前来观看。

5.(2分)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A.为提倡节约新风,食堂贴出标语:“一饭一蔬,来之不易;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B.赵明不当心弄坏了李强的新书,李强对他说:“你简直像只老鼠,啃书真给力!”C.在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一把拉住那个要闯红灯的人:“你色盲啊?连红绿灯都不分!”D.黄老板的女儿在绘画竞赛中获了奖,他逢人便说:“令爱真不赖,为咱长了脸!”6.(2分)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虽然没有那撩人的红韵,但那朝气盎然的绿,;那旺盛茂密的绿,;人们置身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充溢年轻的激情和活力。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只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幸福的生活越过越好。

B. 文中增加了对小男孩的眼神和景物等,使文章更生动了。

C.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D. 中华民族从来不低头,雪灾地震更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答案】D【解析】A项,在“生活”后加上“才能”;B项,成分残缺,在“眼神和景物等”后面加上“描写”;C项,删除“的原因”。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2)不见曦月: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2.(2)辨析多义词。

绝:A.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B.绝峭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有怎样的作用?2.(5)【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有怎样的作用?【答案】(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考虑,想到, ④共同,一起【解析】(1)①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②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④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相与:共同,一起。

【答案】(2)①断, ②极,特别【解析】(2)①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绝:断。

②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套)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套)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套)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1)姓名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一) (二) (三) (四) (五)得分第一部分(1~4题共20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共7分)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⑶,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⑷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的浩渺景象。

⑸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听角度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毕业前夕与同桌共勉的一段话,请你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汉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4分)人生之路漫长yáo()远,途中会有许多值得采撷的东西,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怨天yóu()人。

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qì(),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

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一定会采摘到许多mí()足珍贵的果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教师节那天,记者来到市第一中学采访了许多李老师的先进事迹。

B.大桥之所以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施工材料的质量太差。

C.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也是济南人的文化标记,更是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界的标志。

D.昨晚大剧院里上演了小品、相声、快书和一些曲艺节目,座无虚席。

4.综合性学习(6分)⑴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2分)本报讯(记者王皓)昨天上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23年冬奥会的决议等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副市长张建东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申办2023年冬奥会有关情况的报告,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23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运用(共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小说中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生活重压下,苦得像一个木偶人的中年闰土;因为被忽视而露出鄙夷神色的杨二嫂;在游船上认出衣衫褴褛卖牡蛎的于勒后,脸色煞白、语无轮次的菲利普先生;中举后欣喜若狂以致摔倒不省人事的范进;思贤如渴,亲自前往拜谒诸葛亮的刘备。

正是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复杂。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lán shà yèB.jiān shà jiéC.lán shǎ jiéD.jiān shǎ yè2.上面文段中画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鄙夷B.语无轮次C. 不省人事D.思贤如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极目远眺,连绵的群山鳞次栉比....,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为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是无所不为....。

C.川流不息....的汉江水滚滚而来,汇集于丹江口水库,又经南水北调线渠道缓缓北上,润泽了干渴的北方。

D.5月1日,济南泉城公园全新开放,从湖上纵目四望,长堤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生睡眠不足,就会严重降低学习效率和思考状态。

B.对于这座纪念馆是否收门票的问题,有关部门出面予以否认。

C.在沿河风光带慢跑,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青青的垂柳。

D.经过事实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对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5.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年级三班开展“走近非遗文化——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共4分)(1)任务一: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剪纸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6)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9)《醉翁亭记》中写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点明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臧克家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是诗人、文学评论家。

D.《木兰诗》是北宋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2018年10月23日,甲(A.天下无敌B.举世无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这是一座奇迹之桥,它乙(A.创造B.制造)了诸多世界之最。

这是一座壮美之桥,不仅因为其施工难度和壮丽外观足可担起“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赞yù,更因它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通力共建的超级工程。

它跨越了技术难题,联通了天堑;跨越了制度差异,联通了人心。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赞yù__________ 框.架_________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甲处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原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5分)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岑参,唐代诗人。

天宝八载,作者在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写下这首诗。

B.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在长安的家,“东望”点明了长安的位置。

C.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在强调思念亲人的情感。

龙钟即年迈的意思。

D.“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①。

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

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醲②郁。

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

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

阴木荫其颠③,幽草缭其趾。

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④以进。

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

”因命余。

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注]①芒角:形容山峰突出。

②醲:浓,重。

③颠:本指人的头顶,此处指溪水的上面。

④瀹(yuè)觞:把酒烫热。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日光下澈.澈:______(2)不可久居.居:______(3)山竦.出竦:______(4)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去: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B.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C.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D.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分)(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2分)9.甲乙两文段中,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心理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简要梳理。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2分)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

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崂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

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②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

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

他在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

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

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在那个他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

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

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

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

③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

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

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他想看看这本书究竟是怎么回事。

④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⑤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

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

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⑥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

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

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

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

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

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

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

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

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

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

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

在来上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⑦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

眼下出的书他都不爱看,因为他已经读过几本苏联小说,这些中国的新书相比而言,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

他只搜寻外国书和文化大革命前出的中国书。

⑧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

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

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

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⑨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的文章,他正在偷偷地看《红岩》,班主任没收了他的书。

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

去吧……”⑩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

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

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

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略有改动)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描写和叙述者的议论,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B.破衣破被、粗粮稀饭、周末砍柴等内容都体现了孙少平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

C.第⑥段划横线句是虚写,是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产生的一种想象。

D.第⑥段,“忘了”“忘记了”可以看出孙少平逃避冷酷现实,沉醉在读书的世界里。

11.选文③至⑥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分)12.孙少平来城里读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4分)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5分)(1)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品析加点词)(3分)(2)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

(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2分)14.孙少平身上有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

(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①作为同源的文化现象,中国建筑与汉字紧密相联,体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