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基因概述
p53通路相关基因

p53通路相关基因p53通路与机体防御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因引言: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p53通路相关基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p53是一种转录因子,它能够调控多个信号途径,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以及细胞凋亡等关键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p53通路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它们在维持机体健康中的作用。
I. BRCA1基因BRCA1 (Breast Cancer 1 Gene)是乳腺癌相关基因之一,也是与p53通路密切相关的基因。
BRCA1是一种抑癌基因,它参与了DNA修复途径中的核心机制。
具体而言,BRCA1与p53共同作用,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BRCA1还能够调控p53的翻译水平,进一步增强了p53通路的功能。
II. MDM2基因MDM2 (Mouse Double Minute 2 Homolog)是p53通路中一个关键的负调控因子。
在正常情况下,MDM2通过与p53结合,促进p53的泛素化降解,从而调节p53的稳定性。
然而,在DNA损伤或应激情况下,MDM2的功能被抑制,从而导致p53的激活。
因此,MDM2在维持p53稳态的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抑制MDM2-p53相互作用,可以提高p53的活性,从而对抗某些恶性肿瘤。
III. p21基因p21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是p53通路中的一个重要效应基因。
当细胞遭受DNA损伤时,p53通过与p21结合,抑制细胞周期的进行,从而给予细胞足够的时间进行DNA修复。
此外,p21还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能够抑制肿瘤的形成。
研究发现,p21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了p53-p21途径的重要性。
IV. PUMA基因PUMA (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是p53通路中一个重要的促凋亡基因。
P53基因与癌症和衰老相关性的概述

P53基因与癌症和衰老相关性的概述摘要:p53基因抑制肿瘤是众所周知的,但可能也影响与肿瘤抑制无关的衰老过程。
p53对各种应激做出反应,诱导细胞凋亡或阻滞细胞周期,以抑制肿瘤的发展。
然而,在非癌衰老过程中p53的作用是复杂的。
一方面,p53基因能诱导细胞衰老或凋亡来抑制癌症,但其后果就是加快了衰老。
另一面,P53可以减缓生长和减少与生长有关的应激使细胞存活,最终延缓衰老。
要想阐明其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并针对P53或P53转录靶点来治疗癌症和改善衰老,就必须更好地了解p53功能的多样化。
关键词:DNA损伤,细胞生长;细胞衰老;细胞凋亡,无氧酵解引言:p53基因是一种转录因子,其在哺乳动物中抑制肿瘤的发生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1→3),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53基因也影响衰老过程。
但是,p53究竟是怎样影响衰老的还不是很清楚。
p53调控大量有致癌作用的基因的转录,包括细胞周期阻滞(P21,GADD45,14-3-3s,RPRM),细胞凋亡(Scotin,killer,FAS,BBC3,PERP,53BP1,BAX,LRDD,PMAIP1),抑制有氧糖酵解(GLUT1,TIGAR,己糖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促进氧化磷酸化(OXPHOS)(SCO2,AIF),细胞生长(PTEN,AMPK测试,TSC2,IGF-BP3)(4),以及蛋白质的翻译(sestrins)(5)。
P53还具有与转录无关的其他作用,包括调节微RNA加工(6),DNA修复(7),线粒体蛋白存活(8)和核糖体合成(9,10)。
因此,p53是维持基因组完整性,调节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的关键,是抑制肿瘤的核心(11)。
同时,p53通过一个非癌症相关的机制影响寿命,这个机制来源于线虫p53基因(CEP-1)的敲除实验,延长了寿命(12)。
此外,人类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53蛋白密码子72(精氨酸-脯氨酸)中氨基酸变化产生的多态性减少潜在的细胞凋亡(13),并导致癌症风险增加。
p53的前世今生

细胞生物学课程作业聚焦P53基因,30年回顾前世今生P53基因的研究探索历程学院:姓名:专业:学号:聚焦P53基因,30年回顾前世今生——P53基因的研究探索历程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又称人体抑癌基因。
由于该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a的蛋白质,故命名为P53基因。
由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许多有关细胞健康的信号向p53蛋白发送,因此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如果细胞受损,又不能得到修复,则p53蛋白将参与启动过程,使这个细胞在细胞凋亡中死去。
有p53缺陷的细胞没有这种控制,甚至在不利条件下继续分裂。
像所有其它肿瘤抑制因子一样,p53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对细胞分裂起着减慢或监视的作用。
细胞中抑制癌变的基因p53会判断DNA变异的程度,如果变异较小,这种基因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若DNA变异较大,p53就诱导细胞凋亡。
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里,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三个认识转变,时至今日,人们认识到p53蛋白是p53基因突变的产物,是一种肿瘤促进因子,并探究对其进行临床应用。
本文将就P53基因的研究探索历程进行简单综述。
一、p53基因与癌蛋白抗原——10年发现历程p53蛋白正式记载被发现于1979年。
在上世纪70年代,大部分肿瘤研究工作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致癌病毒研究领域。
联想到DNA病毒也会通过同样的方式(即从宿主细胞中“窃取”癌基因或者自己编码癌基因)致使人或动物患上肿瘤。
研究者随即发现DNA致癌病毒也携带有癌基因,不过这些癌基因并不是宿主细胞来源的癌基因,并提出这些由病毒编码的病毒癌基因可以间接导致宿主细胞癌基因过表达,从而导致癌症发生。
正是基于这种理论,p53蛋白才第一次被发现。
但发现之初研究人员认为它是猴肾病毒40大T抗原的细胞伴侣,即p53蛋白为猴肾病毒的癌蛋白。
P53基因与癌症

P53基因与癌症P53基因与癌症癌症一直被誉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然而,科学家们在深入研究中发现,P53基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P53基因的功能、突变以及其与各种癌症之间的关系。
P53基因是一个抑制肿瘤形成的关键基因,它拥有多种功能。
首先,P53基因能够监测细胞内的DNA损伤。
当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如紫外线、化学物质等)的损害时,P53会迅速被激活,并启动修复DNA损伤的过程。
其次,P53基因还能够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
在正常细胞中,P53会参与控制细胞周期的停止和修复,以确保细胞在受损情况下不会继续分裂和增殖。
最后,P53基因还能诱导细胞凋亡。
当细胞无法修复 DNA 损伤或发生突变时,P53会推动细胞自动死亡,以防止不正常细胞的堆积。
然而,当P53基因发生突变时,就会丧失原有的功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据统计,约50%的人类肿瘤携带着P53突变。
P53基因突变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的DNA序列发生错误或受到致癌物质的损害。
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使得细胞失去抵抗癌症的能力,容易发生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和肿瘤的形成。
一旦细胞内P53功能受损,肿瘤的发展将变得极为复杂和恶性。
P53基因突变与各种癌症的关系非常密切。
临床研究表明,P53突变在很多癌症类型中都能被检测到,例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
在肺癌中,研究发现P53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在乳腺癌中,P53突变则被认为是预测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P53基因突变还与神经母细胞瘤、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对P53基因的突变进行研究和检测,对于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P53基因突变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被称为P53基因治疗的新型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人工合成的P53基因,通过基因治疗技术将其导入到癌细胞中,恢复其正常功能,从而起到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
p53基因的功能和研究进展

P53基因功能及前沿研究现状一.P53基因的功能p53 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之一,是当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自1979年Lane等[1] 发现p53 基因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肿瘤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三个阶段。
近年的深入研究表明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50%以上p53都发生了突变,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2]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1,长20kb,含有11个外显子,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量为53*103的蛋白质。
P53蛋白是一个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
主要执行DNA 损伤“检查点”功能,若DNA受损,p53蛋白水平迅速升高并激活其下游的p21/WAF1/CIP1基因表达,这是一组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的抑制剂,使细胞停滞于G1期,执行DNA修复。
若修复失败,p53则通过激活BAX基因通路诱导凋亡。
约50%的人类肿瘤与p53基因的等位失活或突变有关。
突变型P53则具有癌基因的作用,促进细胞恶性转化。
P53基因的突变常发生在结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多种肿瘤。
P53基因功能失活机制有以下几种:1、P53基因自身突变,导致P53蛋白丧失与DNA结合的能力,这是P53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2、MDM2癌基因的负调节。
MDM2是P53蛋白的靶基因,P53蛋白刺激MDM2基因的表达,而MDM2蛋白可与P53蛋白结合,一直P53蛋白接到的反式激活、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功能,同时MDM2蛋白可以催化p53蛋白的降解,从而形成一个反馈调节环,负调节p53蛋白的活性。
3、p53蛋白与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失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DNA肿瘤病毒蛋白如SV40大T抗原、腺病毒E1B转化蛋白,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等,均可以和P53蛋白结合,抑制其功能活性并促进其降解。
由于p53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寻找和发现其相关基因以及应用于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p53基因突变与癌症的生物学机制分析

p53基因突变与癌症的生物学机制分析癌症是一种常见、危害性极大的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癌症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疗癌症,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癌症的生物学机制。
其中,p53基因突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p53基因的作用、突变及其在癌症的生物学机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p53基因的作用p53基因是指在我们人体细胞中负责维持正常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的一个重要蛋白。
p53 一般情况下通过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促使DNA的修复。
它能够防止缺氧环境,化学物质和紫外线等有害因素造成的蛋白质损伤,防止癌变的发生。
当细胞遇到细胞外或细胞内的压力时,响应基因p53会逐渐积聚并激活一系列的反应,使细胞停止增殖并选择性地引起凋亡,有效防止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二、p53基因突变p53的突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它可能因为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和mRNA的表达变异等机制而失去它的正常功能。
p53突变在不同的肿瘤中不仅出现频繁而且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既可以表现为p53蛋白失去功能,使失去正常的生物活性和转录活性,也可以表现为p53的大量积累,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
对p53基因的突变,切实影响的是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常见癌症的细胞(如肺癌、胃癌等)中p53基因都存在突变,从而使它失去正常功能或成为一些体外的弱增殖因子。
这种异常的特征使这些细胞无法准确地感知外界环境中细胞内部发生的改变,并引发其他细胞的异常分裂,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生和转移风险。
三、p53与癌症的生物学机制当p53基因遭遇突变并因此失去正常功能时,就会对细胞的生长、凋亡和DNA损伤修复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癌症的形成。
p53的突变还会对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控制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和促进DNA修复的影响等方面造成重大的影响。
在分析与p53基因的突变相关的癌症的生物学机制时,人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机制。
例如,在几种常见的肿瘤中,肿瘤细胞与p53基因突变增加的程度成正比。
p53基因

突变与肿瘤
P53基因与人类50%的肿瘤有关,有肝癌、乳腺癌、膀胱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卵巢癌、 脑瘤、淋巴细胞肿瘤、食道癌、肺癌、成骨肉瘤等,人类肿瘤中P53突变主要在高度保守区内,以175、248、249、 273、282位点突变最高,不同种类肿瘤不同,如结肠癌和乳腺癌有相似的流行病学(包括地区分布和危险因素), 但P53突变谱并不一致。结肠癌G:CA:T转换占79%,而且多数CpG,二核苷酸位点,50%以上转换突变发生在第3~ 5结构域的CpGC位于码子175、248、273;在乳腺癌中,只发现13%的转换在CpG位点。此外,G-T颠换在乳腺癌占 1/4,但在结肠癌T分罕见。淋巴瘤和白血病的P53,突变方式与结肠癌相似,即大部分突变为CPG位点的转换, G→T颠换较低,A:T→G:C在A:T位点突变较高。佰基特淋巴瘤与其它B细胞淋巴瘤和T淋巴细胞恶性病变的P53突变 谱相似,但佰基特淋巴瘤的转换突变较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G:C→T:A最普遍,食道癌颠换率很高,与肺癌不同 的是,G:C和A:T位点有相似的突变率。我国启东地区50%为249癌码子的G→C、G→T颠换,而南非肝癌80%为G→T 颠换。骨肉瘤中P53突变率为75%,主要集中在5~9外显子。
致癌抑癌,还是别的什么 认识p53基因的40年

致癌抑癌,还是别的什么认识p53基因的40年
p53基因是一个著名的抗肿瘤基因,它的发现和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癌症的发生机制以及抑制癌症的方法。
p53基因被认为是人体最重要的抗肿瘤基因之一,并被称为“细胞守卫者”或“癌症遗传学的教父”。
p53基因的发现始于40年前,当时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对人类肿瘤样本的检测,发现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到肿瘤DNA片段的蛋白质,他们将这个蛋白质命名为p53。
“p”代表“人类”,“53”代表它的分子量大小约为53 kDa。
随后,在大量的研究工作中,科学家们深度挖掘和探究p53基因的功能和作用。
经过40年的研究,人们已经发现p53基因是一类哺乳动物细胞中最为重要的抗癌基因之一。
p53基因最主要的作用是转录细胞内的基因并使其产生所需的蛋白质,从而控制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DNA修复、凋亡等生理过程。
当细胞受到损伤或突变时,p53基因能够控制细胞生命周期的停留和修复DNA,从而减少癌症的发生。
此外,p53基因还能够抑制血管新生和促进免疫系统的强化,从而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p53基因在癌症治疗方面也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针对p53基因突变,科学家们已经在研制相关的药物,以期望预防或者治疗癌症。
但是,p53基因的机制和作用还在不断的研究中。
目前,科学家们也发现了一些与p53基因有关的新的突破性研究,包括:p53基因的剪切变异、p53的信号通路、p53的亚型以及p53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等。
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p53基因的理解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53基因概述及应用实例姓名;赵飞1.P53基因概述1.1 P53基因的发现1979年,在大家都在研究SV40病毒的癌蛋白时,好几个科研小组都无意中分别独立发现了P53蛋白。
当时在伦敦癌症研究所(London Research Institute)工作的David Lane和Lionel Crawford发现,用感染了SV40病毒的动物血清与SV40大T抗原发生免疫沉淀反应时能共沉淀下来一个分子量约为53kDa的宿主细胞蛋白。
另外三个科研小组也都在1979年同时发表文章报道了同样的结论,他们分别是法国的Pierre May科研小组、美国纽约的Robert Carroll科研小组和英国的Alan Smith科研小组。
1.2P53基因的命名在这个基因在发现之初,每一个发现它的实验室分别给这种分子量为53 kDa的蛋白质取了各自的名字,并且使用这些名字发表了很多论文,这样就造成极大的混乱。
它的真正命名是在1983年在英国牛津举办的第一届国际P53蛋白研讨会上,来自各国的代表专门就这个蛋白的命名进行了讨论。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P53这个名字最为合适,自此被保留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P53这个名字根本就不是一个名字,只是因为这个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中表现出的分子量大约为53 kDa才因此而得名。
后来大家才发现,这个表观分子量其实也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因为该蛋白富含脯氨酸,所以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中的迁移率偏慢,表现出来的分子量要比它实际的分子量大。
该蛋白的实际分子量只有43.7 kDa,而小鼠体内P53蛋白的分子量会更小。
1.3P53 基因的功能P53基因是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 kDa 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
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 P53 蛋白) ,当DNA 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
一旦P53 基因发生突变,P53 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人类癌症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失活。
因此说这个基因具有两面性。
1.4 P53基因三十年的发展史最初10年里,P53一直被视为能够诱发肿瘤产生的癌基因。
1979年,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Lionel·Crawford,David·P.·Lane等人首次追踪到了P53基因的踪迹,不久以后,俄罗斯科学家Petet·Chumakov从小鼠体内克隆到了这个基因的完整版本。
但此时P53基因并未受到重视,甚至在最初的几年中,一直被视为能够诱发肿瘤产生的癌基因。
导致这样南辕北辙认识的症结在于科学家在研究时并未找对P53基因的正确版本。
十年之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分子生物学Bert·Vogelstein最终找到了正确的P53基因,即野生型P53。
不但如此,科学家的发现还为这一基因摘掉了癌基因的恶名:与此前认识恰恰相反的是,P53是一个在人体内发挥广泛作用的强有力的抑癌基因。
第二个10年里,科学家发现P53蛋白实际上是一种转录因子,可以胁迫诱导。
基于P53真正功能的重新认识,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与肿瘤相关的基因。
对这些基因的深入挖掘不但让人们对癌症的本质有了更新的了解,而且还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现在科学家已经公认,癌症发生的肇因是由于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的分化与抑制、免疫与逃避免疫、血管的生成与抑制以及转移与抑制转移之间的精细平衡被打破的缘故。
这些平衡归根结底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间的平衡。
然而,平衡的打破并非一蹴而就,因此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过程。
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大约在50%以上的癌症中都发现P53基因的突变,如果将癌症的发作比作一列倾倒中的多米诺骨牌,那么P53基因很有可能位居这列骨牌的前列。
在人体这个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系统中,倘若一个细胞想要改变其现有状态(如从静止到生长分化状态的改变),必须接收到一系列相关指令后,这一过程才能进行。
在这其中,P53起的是一个监控及调控的作用——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来控制细胞的增殖生长。
譬如,一旦细胞中的DNA发生了损伤,P53发觉后,细胞的增殖过程即会停止,同时对受损DNA进行修复,以防不正确的遗传密码错误复制下去如果DNA的损伤过于严重,无法复原,P53就会诱导细胞进入凋亡状态(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提前将不正常的细胞从机体中清除出去。
另外,癌细胞具有增殖效率高、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肿瘤实体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氧气和养分的供应。
这些成分的输送通道就是血管。
这些血管如此重要,以至于任何一个细胞与其最近的毛细血管的距离不能超过100微米。
这些发现促成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Judah·Folkman提出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假说。
巧合的是,科学家发现P53基因能够阻断一种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内部血管的形成。
在由抑癌基因组成的通路和网络中,P53的重要程度就如同大管家一般,因此科学家希望能够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向癌症患者体内导入正常版本的P53基因来实现抗肿瘤的目的。
在第三个10年里,又发现了P53蛋白的一些新功能,比如调控细胞代谢通路,调控与胚胎植入过程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等等。
自打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Freuch·Anderson 博士启动了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以来,已有1000余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获批,其中大约70%是针对肿瘤,而P53基因更是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靶点。
在我国,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1998年开始进行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的临床试验,至2003年完成了全部临床试验。
于2004年1月获得我国SFDA批准的新药生产批文,成为世界上第一例正式上市的基因治疗产品。
自从P53基因被认定为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以来,它一直就是焦点中的焦点。
1993年,P53还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明星分子。
直到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国际上就会召开一次以P53为主题的学术例会。
有关P53的研究也逐渐从癌症领域发散开来,扩散到其他疾病和生理过程中。
例如2007年,美国先进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在小鼠中观察到,一种特定类型的P53突变可能与雌鼠能否怀孕有关。
对此新加坡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发育生物学家Colin·Stewart评论道:该研究结果意味着,以P53为靶点的抗癌药物可能会有“额外”的效果——“一些药物可能会通过提升P53在子宫中的作用成为有效的助孕剂,而另一些则可能通过阻碍P53发挥功能而成为避孕药。
”另外据《自然·医学》杂志的报道,有研究者还发现P53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的生理调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个“10年计划”——目标是基于p53蛋白开发抗癌药物。
更有效地治疗癌症。
1.5研究动态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在短短的十多年里,人们对 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三个认识转变,现已认识到,引起肿瘤形成或细胞转化的P53蛋白是P53基因突变的产物,是一种肿瘤促进因子,它可以消除正常P53的功能,而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P53蛋白还分布于线粒体、核仁等结构,并且与细胞骨架有相互作用关系 .2.P53基因的应用实例2.1P53 基因与食管癌的相关性分析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本研究检测65 例食管鳞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6 例,其中男45 例,女21例; 年龄33~76 岁,平均57.5岁。
患者手术前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癌,组织切缘病理检查示阴性,手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收住院后手术经左侧入胸进行切除,进行左颈部吻合并清扫胸内及腹腔内淋巴结;患者术后病理分期;Ⅰ期7例,Ⅱ期21例;Ⅲ期38例;胸中段癌41例;胸下段癌25例。
1.2 实验材料和方法1.2.1 实验材料P53(D07)单克隆抗体购自SantaCruz 公司,LSAB 试剂盒(K0681通用型)购自Dako 公司。
1.2.2 实验方法①烤片,68℃,20 min。
②常规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Ⅰ20 min-二甲苯Ⅲ 20 min ~ 100%酒精Ⅰ10 min ~ 100%Ⅲ 10 min ~ 95% 5 min ~ 80% 5 min ~70% 5 min。
③阻断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3% H2O2 37℃孵育10 min,PBS 冲洗3 × 5 min。
④抗原修复;置0.01m枸橼酸缓冲液(PH 6.0) 中用煮沸( 95℃,15 ~20 min),自然冷却20min 以上,再用冷水冲洗缸子,加快冷却至室温,PBS 冲洗3×5 min。
⑤正常羊血清工作液封闭,37℃10 min,倾去勿洗。
⑥滴加一抗4℃冰箱孵育过夜,PBS 冲洗3 × 5 min( 用PBS 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 滴加生物素标记二抗,37℃孵育30 min,PBS 冲洗3 × 5 min。
⑦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30 min,PBS 冲洗3× 5 min。
⑧DAB/H2O2 反应染色,自来水充分冲洗后,苏木素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干燥,封片。
1.2.3 P53 蛋白阳性标准: 细胞核着色呈棕黄色为阳性细胞(+),否则为阴性细胞(-)。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2 结果如表1 P53 基因阳性患者的5 年生存率为25. 0%,阴性的生存率为47. 1%。
3 讨论食管癌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易复发和转移、预后极差,中晚期患者5 年生存率仅10%左右[6]。
尽管早期食管癌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由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无明显特异临床症状,缺乏高危人群(无症状) 预警和早期发现的特异指标和有效手段。
临床上首次被确诊的食管癌患者中,95%以上均为中晚期。
因此,阐明食管癌癌变的分子机制,建立适用于大规模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诊断的简便、经济和特异的分子指标和手段,对于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食管癌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7]。
P53 基因是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 kDa 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
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P53蛋白),当DNA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