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热
什么是热热与温度的区别

什么是热热与温度的区别热和温度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来描述物体内部分子或粒子的热运动情况。
虽然它们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实际上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定义。
本文将介绍热和温度的区别,并解释它们在物理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定义解释热是指物体内部分子或粒子间的能量流动,它在不同温度的物体间转移。
当两个物体处于接触状态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流向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热可以通过传导、传热和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
温度是衡量物体内部分子或粒子平均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开尔文(Kelvin,K)或摄氏度(Celsius,°C)进行表示。
温度高表示物体内部分子或粒子的平均动能较大,温度低则表示动能较小。
温度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它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反映温度变化。
二、区别分析1. 定义角度:热是能量的传递,温度是能量的状态。
热是通过物质之间的能量传递实现的,而温度则是物质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平均状态。
2. 物理量角度:热是一种物理量,它可以通过焦耳或卡路里等单位来度量。
温度也是一种物理量,用开尔文或摄氏度等单位进行表示。
3. 测量方式:热量可以通过热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和测量。
温度可以通过温度计等工具来测量。
4. 能量传递:热量的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能量传递。
温度则是用来描述物体内部粒子热运动状态的指标。
5.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之间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不存在热量的传递。
热平衡是热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体现。
三、应用分析热和温度在物理学和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物理学应用:热和温度是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它们用来解释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如热容量、热膨胀和热传导等。
同时,在统计物理学中,热和温度也用来描述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状态。
2. 工程应用:了解热和温度的区别对于实际工程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热传导在热工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于传热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温度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热量和温度都是与热相关的物理量,它们在物理学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应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量和温度经常被用来描述物体的热状态,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1. 温度的定义与测量温度是衡量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温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温度计来进行,比如常见的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
2. 热量的定义与传递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能量传递。
它是描述物体内部热能增减的物理量,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称为功率。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也可以使用卡路里(cal)进行衡量。
3. 温度与热量的区别温度和热量的主要区别在于:温度是物体内部能量的一种度量,而热量是能量在物体间传递的结果。
- 温度是宏观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它只与物体的内部热平衡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形状、大小等无关。
而热量是因为温度差异而发生能量传递,它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差、传热介质等有关。
- 温度是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它通常用数字或刻度来表示。
热量是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通过热传导、辐射或对流等方式进行传递,它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传递的能量来计算。
4. 温度与热量的联系温度与热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热力学定律来描述。
- 热传导定律:这个定律描述了温度梯度导致的热量传递现象。
当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
- 热膨胀定律: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温度变化导致的尺寸变化现象。
随着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体积会增大,温度降低则物体体积会缩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这个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
根据这个定律,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总热量的和保持不变。
总而言之,温度和热量都是与热相关的物理量,温度是衡量物体热状态的度量,而热量是能量在物体间传递的结果。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热力学定律可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温度与热量的关系与计量

温度与热量的关系与计量热量是指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能量。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热运动能量的度量,也可以理解为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程度的表征。
温度和热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介绍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并且介绍常用的热量计量单位。
一、温度和热量的关系温度和热量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物理量。
温度是指物体分子热运动能量的度量,它与热量之间没有直接的比例关系。
物体的温度高低主要取决于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和能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
热量是指物体或系统内部分子的总热运动能量总和。
它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物质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
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热量可以通过传导、传导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当物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时,热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来间接估计。
虽然温度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但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它们之间是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
当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时,它们会发生热交换,使得温度较高的物体的热量减少,而温度较低的物体的热量增加,最终使得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即温度相等。
二、热量计量单位热量的计量单位是焦耳(J),这是国际标准单位。
焦耳定义为单位质量物体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除了焦耳,常用的热量计量单位还有卡路里(cal)和英国热单位(BTU)。
卡路里是国际计量单位制中热量的非法定单位,常用于食物热量计量。
1千卡(kcal)等于1000卡路里。
英国热单位通常用于工程领域,等于升高1磅水温度1华氏度所需的热量。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计量,常常使用其他单位来表示热量。
常见的例子是电热功率(瓦特,W)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热量单位,如开尔文(K),摄氏度(°C)和华氏度(°F)等。
三、热量测量方法热量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1. 热导法:利用物体的导热性质和温度差来测量热量。
常见的热导传感器有热电偶和热电阻。
2. 热辐射法:利用物体的辐射特性和黑体辐射定律来测量热量。
常见的方法有红外线测温仪和测量黑体辐射的光谱仪器。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探讨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探讨一、温度与热量的基本概念1.温度的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单位有摄氏度(°C)、华氏度(°F)和开尔文(K)。
2.热量的定义: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通常用焦耳(J)或卡路里(cal)作为单位。
二、温度与热量的转换关系1.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公式:–从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F = 1.8C + 32–从华氏度转换为摄氏度:C = (F - 32) × 1/1.82.摄氏度与开尔文的转换公式:–从摄氏度转换为开尔文:K = C + 273.15–从开尔文转换为摄氏度:C = K - 273.15三、热量传递的原理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热量传递的公式:Q = mc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四、热量与温度的关系探讨1.热量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在同一物体中,热量越多,温度越高。
2.热量与温度的负相关关系:在同一物体中,热量减少,温度降低。
3.热量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物体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不一定线性变化,与物体的比热容和质量有关。
五、温度和热量的实际应用1.保暖:在寒冷环境下,增加衣物和供暖设备来提高温度,以保持身体热量。
2.冷却: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降低温度,以减少热量。
3.食物保鲜:通过调节冰箱温度,减缓食物中热量的传递,延长食物保鲜期。
4.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控制温度和热量分布,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温度和热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温度和热量的转换关系,以及热量传递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量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习题及方法:1.习题: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8 J/(g·°C),50克的水温度升高了20°C,求水吸收的热量。
方法:根据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其中m = 50g, c = 4.18 J/(g·°C), ΔT = 20°C。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温度和热量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物理量。
下面是对温度和热量的详细解释,以及它们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
一、温度的概念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开尔文(Kelvin)或摄氏度(Celsius)来衡量。
温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人们对物体热度的感知和衡量。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如果它们的温度不同,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流向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二者达到热平衡。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能量,温度越高,物体中粒子的平均能量越大。
温度的单位开尔文是绝对温度单位,它以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作为零点。
摄氏度则以冰点(0摄氏度)和沸点(100摄氏度)之间的水的相态变化作为基准。
二、热量的概念热量是能够转移的能量,它由物体间的热传导、辐射或者对流等方式传递。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oule),在国际单位制中也可以用卡路里(Calorie)来衡量。
热量的传递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为止。
热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物质的特性。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它将增加温度或者发生相态变化。
例如,当水受热升温时,热量被转化为其分子和离子的动能,使得水温上升。
三、温度和热量的关系温度和热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但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物理量。
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的微观特征,而热量则是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物体的热平衡是指物体间无热量流动的状态,也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
热平衡的达成是因为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碰撞和能量交换。
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不再有热量的传递。
四、温度和热量的应用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能源利用:温度和热量可用于热工学中的能源转化和利用,例如蒸汽发电、太阳能利用等。
2.材料研究:温度可以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材料研究和加工有重要意义。
3.气象学:温度是气象学中重要的物理变量,用于研究大气层的变化和气候趋势。
热与温度的概念

热与温度的概念热和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但很多人对它们的具体含义并不清楚。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热和温度的概念,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一、热的定义及特性热是一种能量形式,是由物体的分子、离子或原子的运动产生的。
当物体的分子、离子或原子运动加剧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变得更强烈,从而产生了热。
热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方式传递的。
热有几个主要的特性:一是热是可以传递的,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二是热是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如机械能、电能等;三是热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用单位热量(焦耳)来度量。
二、温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温度是一种物体内部分子、离子或原子平均运动的程度的量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热状态。
温度的高低反映了物体所具有的热能多少,通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来度量。
测量温度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是使用温度计,根据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进行测量,如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第二是使用热电偶,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第三是使用红外线测温仪,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来确定温度。
三、热和温度的关系热和温度密切相关,但两者并非同一概念。
热是物体内的能量传递或转化的形式,而温度是能量传递或转化程度的度量。
换句话说,温度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参数,而热是使温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例如,在热水壶中,水的温度可能高于一个干燥的室温咖啡杯。
尽管两者的温度不同,但是热从更高温度的物体(热水壶)向较低温度的物体(咖啡杯)流动,使咖啡杯的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热平衡。
这说明温度差异引起了热的传递。
四、热和温度的实际应用理解热和温度的概念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 温度的控制:温度对于人类的舒适以及某些工业过程的进行至关重要。
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调节设备,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温度,使其适合居住和工作。
2. 热能的利用:热能在发电、采暖和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与温度的概念

热与温度的概念热和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概念,它们都与物体的热量相关。
然而,热和温度在物理学上有不同的定义和含义。
本文将介绍热和温度的概念,并通过例子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热的概念热指的是能量的传递方式,当两个物体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热传递。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的能量传递方式,它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递热量。
例如,我们用铁勺在火上加热时,勺子的底部会传导热量,使勺柄也变得热。
2. 对流: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的热量传递方式,它通过物质的流动来传递热量。
例如,我们烧开水时,水底部受热后会上升,形成对流循环,使整锅水均匀受热。
3. 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不需要介质的参与。
例如,太阳的热量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使地球变得温暖。
值得注意的是,热量是热的传递的具体量度,单位是焦耳(J)。
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的热容等因素。
二、温度的概念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是热平衡状态下的性质,是物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时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K),其中开尔文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温度单位。
摄氏度和华氏度是常见的衡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标准,而华氏度以水的冰点和人体的平均温度为标准。
三、热与温度的联系与区别热和温度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的定义和含义有所不同。
1. 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平均动能的度量,反映了物体的冷热程度;热是指能量的传递方式,是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
2. 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热将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至达到热平衡;而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的传递。
3. 温度是物体固有属性,不受物体质量的影响;而热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的热容等因素有关。
为了更好地理解热和温度的概念,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热力学中的热和温度的关系

热力学中的热和温度的关系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和能量转化的科学,而热和温度是热力学研究的重要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就热力学中热和温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热的定义和特性热是一种能量,是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
热是能够传递的,当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时,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使得两个物体的温度趋于平衡。
根据热传递的方式,热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的热传递,如铁棒的两头被火烧热;对流是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量,如水壶烧开后通常水底部的水较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如太阳辐射的热能。
二、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运动能力的度量。
温度反映了物体的热状态,可以用于比较物体之间的热差异。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K)。
摄氏度是基于水的冰点与沸点之间的差值来定义的,华氏度则是以水的冰点与100℉之间的差值来定义的。
开尔文是热力学温标,零度绝对等于绝对零度(-273.15℃),开尔文与摄氏度的换算关系为:K = ℃ + 273.15。
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有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仪。
温度计是基于物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常见的有普通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红外线测温仪是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来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
三、热和温度的关系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而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平均运动能力的度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热传递的方向性来表述: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当两物体的温度相等时,称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在此状态下,热传递不会发生。
根据热的传递方式和温度差异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热传导定律来了解热和温度之间的具体关系。
热传导定律描述了热量传导的速率与导热系数、温度差和物体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根据定律,热量传导的速率正比于温度差,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与物体横截面积成正比。
此外,在热力学中,热容量和比热容也是与温度相关的重要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CC-0 F-32 100-0 212-32C=5/9(F-32)第5章溫度和熱第一節溫度計1. 溫度:冷熱的程度。
2. 溫標:A. 攝氏溫標:瑞典科學家攝休烏斯訂定在一大氣壓下水的熔點(mp)為0℃,水的沸點(bp)為100℃。
(亞洲國家通用屬公制單位)。
B. 華氏溫標:德國科學家華倫赫特訂定在一大氣壓(atm)下水的mp 為32℉,水的bp 為212℉。
(歐美國家通用屬英制單位)。
C. 克氏溫標:又稱絕對溫標,單位為K ;絕對零度為理想氣體體積為零時的溫度,約為-273℃,故0℃=273K 。
溫標換算攝氏換華氏☆3.溫度計設計原理:利用物質的物理特性會與溫度的高低成規律變化的現象者均可用來測量溫度的大小。
A.一般物體之熱脹冷縮的特性。
任何物質不論任何狀態(固、液、氣)對溫度均會有熱脹冷縮的現象(水在0℃~4℃時為冷脹熱縮)。
a.氣態:此狀態的膨脹係數較高(單位溫度下的體積變化量)所以以氣態為介質來製造溫度計應最準確、最敏銳。
b.液態:此狀態為目前人類較常用的溫度計(酒精溫度計、水銀溫度計)。
c.固態:一般利用兩種不種膨脹係數的金屬薄片黏合在一起,因溫度變化後所產生的體積差異形成彎曲現象,高溫時向膨脹係數小的金屬片彎曲,低溫時向膨脹係數大的金屬彎曲。
B.金屬線之電阻隨溫度之增高而增大。
(補充)C.體積一定之氣體,壓力隨溫度之增大而增大。
D.壓力一定之氣體,體積隨溫度之增大而增大。
(同A之a項)E.利用紅外線輻射方式測定溫度。
(耳溫槍)F.液晶利用顏色變化來顯示溫度高低。
液面變化時間自製溫度計測高溫時液面變化與時間關係圖液面變化時間自製溫度計測低溫時液面變化與時間關係圖4.溫度計除具有隨溫度而改變之特性外,尚須具備下列特性。
A.當與待測物接觸時,須迅速達到熱平衡。
B.其改變溫度所需之熱量甚小,以免與待測物接觸時,改變了待測物之溫度。
C.有一致性,不因測量之次數而改變。
D.靈敏度要大。
5.實驗室利用水製造溫度計時之注意事項:A.水必須染成藍色或紅色以方便觀察液面之變化。
B.毛細玻璃內之口徑越細靈敏度越高(高度變化較明顯)。
C.D.反之測低溫時液面會先上升後再下降。
E.測量高溫物體溫度時其實際溫度較測量溫度(溫度計顯示溫度)高。
F.測量低溫物體溫度時其實際溫度較測量溫度低。
G.因水的密度特性所以利用水當媒介來測量溫度時須注意其溫度的限制,可測量0℃~4℃或4℃~100℃。
理。
6.練習題:(1)( )凡固體受熱膨脹是指其長度必增加,體積和質量也增大。
(2)( )通常熱脹冷縮的現象只發生在固體和液體。
(3)( )物質受熱的膨脹程度,與物質種類無關。
(4)( )受熱容易膨脹的物質,冷卻時較不易收縮。
(5)( )密閉容器內的定量氣體,加熱使其溫度升高,則氣體的壓力和體積的比值不變。
(6)( )某物質的三態中,受熱都會膨脹,其膨脹程度是固體>液體>氣體。
(7)( )阿丁把左手放在甲杯水中,同時把右手放在乙杯水中,在浸入水中的瞬間,覺得左手較冷,右手較熱,故甲杯水溫一定比乙杯低。
(8)( )溫標的製訂通常以水的冰點及水的沸點為標準,例如華氏溫標之水的冰點在一大氣壓下為0℉。
(9)( )水的沸點恆為100℃,與大氣壓力大小無關。
(10)( )溫度計是利用液體之冷脹熱縮的性質來測量溫度。
(11)( )凡溫度計僅可使用液體的材料製成,如酒精、水銀等。
(12)( )甲溫度60℃,乙溫度30℃,則甲溫度是乙溫度的兩倍。
(13)( )所謂熱膨脹是指物體受熱面積增加。
(14)銅、鐵製成的複棒,加熱時複棒向方彎曲。
(已知銅膨脹係數>鐵)(15)若令一大氣壓下水的冰點為120∘X,沸點為370∘X,則46℃相當於∘X,170∘X則相當於℉。
第二節熱量1.熱是一種能量會在溫度不同的物體間傳遞,而所傳遞熱的多少就是熱量。
ΔTΔT2.3.熱量的單位:A.使1公克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稱為1卡即1cal。
B.使1公斤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稱為1大卡即1kcal。
4.熱量公式:H = M ×ΔT = M ×(T2-T1)=h ×tH:熱量M:質量ΔT:溫度變化量h:用同一穩定熱源t:加熱時間5.熱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性的,我們只能測出熱量的變化量,無法測出物體所含的熱量;例1克4℃的水比1克0℃的水熱量多4卡。
6.水的熱量公式的深論:A.若加熱時提供熱量相與溫度變下圖ΔT水 的 質 量B.若水的質量固定則加熱時間和溫度變化量成正比。
C.若溫度變化量相同,則加熱時間與水的質量成正比。
7.8. 水由-30℃加熱至120℃時的加熱曲線圖可知當冰熔化時仍持續的吸熱,水汽1000 -30加熱時間℃ 分化時亦持續的吸熱。
第三節比熱1. 比熱:物質1公克升高1℃時所需吸收的熱量多少。
2. 比熱單位:卡/g ℃。
3. 熱量公式:H = M ×S ×ΔT = M ×S×(T 2-T 1)=h ×tS :比熱 4. 比熱的特性:A. 相同的物質具有相同的比熱;雖然相同的物質其狀態不同比熱亦不同。
ΔTB. 比熱大的物質其本身的溫度難升難降,比熱小的物質其本身的溫度易升易降。
C. 水的比熱為1卡/g ℃ 算是比熱大的物質,所以台灣因為四面環海所以夏天與冬天的溫差不大。
5. 熱量公式深論A.不同物質質量相同時其比熱大的物質升溫較慢,比熱與溫度變化量成反 比。
B.若對不相同的物質加熱相同時間則代表提供熱量相同,則其關係如下H=M 1S 1ΔT 1=M 2S 2ΔT 2C.若加熱不相同物但同質量的物體至相同的溫度時其提供熱量和物質比熱成 正比,加熱時間亦和比熱成正比。
H 和S 成正比。
6.熱平衡的計算:A.一般而言不論多少不同溫度的物質放在一起,最後的末溫會相同即稱為熱平衡且熱量在傳遞時為高溫傳向低溫。
B.計算過程中最高溫的物質會放出熱量,最低溫的物質會吸收熱量,若在絕熱系統中則放出的熱量會和吸收的熱量相等。
H放=H吸→M1S1(T高-T末)=M2S2(T末-T低)C.若放置物質超過二個則中間溫度的物質可隨意設定為放熱或吸熱。
D.若熱平衡計算的時候應注意是否有相變化,若有則放熱或吸熱都必須加計物質的熔化熱或汽化熱。
E.熔化熱:物質由固態熔化成液態時所吸收的熱量,水的熔化熱為80卡/g。
F.汽化熱:物質由液態汽化成液態時所吸收的熱量,水的汽化熱為540卡/g。
第二、三節例題:1.( )熱是一種物質,可用來說明熱脹冷縮的現象,也可以說明質量不變的現象。
2.( )使1公克的水升高1℃所放出的熱量稱1卡。
3.( )所謂1cal的熱量是指1克1℃的水所含的熱量。
4.( )1克的水升高1000℃所需的熱量稱為1大卡或1Kcal5.( )水量及熱源相同,加熱愈久,溫度愈高(在沸騰以前)。
6.( )目同熱源及水初溫相同,則加熱愈久,溫度愈高(在沸騰以前)。
7.( )熱水與冷水混合時,熱水必吸熱冷水必放熱。
8.( )在冷熱水混合時,熱量是由熱量多轉移到熱量少,直到系統中熱量均衡為止。
9.( )冷熱水混合時,最後的混合末溫必介於兩者水溫之間。
10.( )如果冷熱混合時,有熱量散失,則熱水的放出熱量必小於冷水所吸收的熱量。
11.( )使1克的物質升高1℃所需的熱量稱為1卡。
12.( )水、冰、水蒸氣三者係同一物質,故其比熱皆相同。
13.( )熱量和物體體積不變,則比熱大小和溫差成反比。
14.( )同一熱源同時加熱於同質料甲、乙兩固體,則甲質量愈大,故溫度愈低。
15.( )等質量的物質吸收等量的熱則上升的溫度相同。
16.( )任何金屬的比熱都比水的比熱大。
17.( )冷熱混合時,若達熱平衡,則高溫系統放出的熱量=低溫系統吸收的熱量。
18.( )冷熱混合時,若不是絕熱過程,不會到達熱平衡狀態。
19.( )已知冰的熔化熱為80卡/克,則6克0℃的冰完全熔化為5℃的水時,需熱量30卡。
20.( )把4克10℃的水加熱,使完全變成100℃的水蒸氣所吸收的熱量共需360卡。
21.將200克的水,由59℉加熱至95℉時,需熱卡。
22.已知6克的銀塊,溫度由35℃升至85℃時需熱15卡,銀塊的比熱=卡/克℃。
23.知鐵比熱為0.11卡/克℃,今將高溫的鐵塊40公克投入34℃、88公克的水中,達熱平衡時的溫度為45℃,則鐵塊投入前的溫度為℃24.水的比熱為1卡/克℃,汽化熱為540卡/克。
在絕熱系統中,100克13℃之水和10公克100℃之水蒸氣互相混合,最後達到熱平時之溫度為若干?25.將0℃的冰,40℃的水及100℃的水蒸氣,以10:9:1之質量比相混合,且置於一絕熱密閉容器內。
設冰的熔化熱為80卡/克,水的汽化熱為540卡/克,則混合後溫度為℃。
26.將質量2公斤溫度為10℃的金屬塊置於100℃的水蒸氣中,其溫度即至100℃,同時有18克的水凝結其上,求此金屬的比熱?27.有三種液體X、Y、Z,其溫度各為30℃、20℃和10℃,若以等質量的X和Y混合後的溫度26℃;若以等質量的X和Z混,則混合後的溫度為25℃,求將等質量的Y和Z混合的溫度為若干?28.以相同熱源加熱於A、B、C三種晶體物質(各取同重),得到如圖之關係圖,回答下列各題:(1)熔點最高為。
(2)50℃A為態;B為態;C為態。
(3)若圖形是100克A、B、C三種晶體物質受熱情形,且知固態A物質比熱為0.3卡/克℃,則熱源每秒供熱卡。
(4)由(3)之熱源資料知熔化熱(卡/克):A為卡/克;B為卡/克;C為卡/克。
乙(25克)、丙(30克)加熱。
其溫度對加熱時間的關係圖如右。
則甲、乙、丙三物的比熱大小比為。
30.下表為A、B、C三物質①若吸收的熱量相等時,上升的溫度比為。
②若上升的溫度相等,則吸收的熱量比為。
第四節熱的傳播1.熱的傳播方向為由高溫傳向低溫。
2.熱的傳播方式A.傳導:熱經過物體由高溫傳向低溫的地方稱之。
①熱傳導以固體為主,液體及氣體均不易傳導熱量。
②固體傳導快慢以銀最快,銅次之。
非金屬更慢。
B.對流:熱藉由氣體或液體流動而隨著傳播此方式稱之。
①對流的原理為熱脹冷縮造成密度改變而產生流動的現象。
C.輻射:熱不經由物體及流體攜帶直接由熱源傳播到各地的現象。
①由於星體間幾乎處於真空狀態,所以太陽的熱主要以輻射方式到達地球。
②輻射熱沿直線進行,傳播的速率和光速相同,若遇到障礙物即被阻止。
③白色或表面光滑的物體易反射輻熱,不易吸收或放出輻射熱。
④黑色或表面粗糙的物質易吸收亦善於放出輻射熱。
⑤溫度愈高放出的輻射熱愈多。
3.保溫瓶的設計原理:阻止熱以三種方式將熱量傳播出去或讓熱量進入。
A.內部抽成真空----防止熱的傳導及對流。
B.內部表面製成鏡面-----防止熱的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