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第四纪生物

合集下载

2.第四纪生物界

2.第四纪生物界
2. 第四纪生物界 (6学时)
• 掌握第四纪生物界的主要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 掌握第四纪哺乳动物的特征; • 了解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 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了解考古时代的划分及与人类发 展阶段的对应关系;了解人类的演化特征;一般了解中国古 人类;
• 了解第四纪植物群的总体面貌及中国植被区域的总体特征。
1.7Ma。
<2> 中更新世动物群
华北区 称为“中国猿人—肿骨鹿” 动物群,即周口
店动物群。该动物群主要特点为: ①中更新世新种的出现。如中国猿人北京种、肿骨鹿
和纳玛象(图2-2)等。
②许多现代的属种在此时首次出现,如食虫类的白鼹、
刺猬;食肉类的狼、狸狼、豹、野狸;啮齿类的野鼠、
田鼠和鼠类等等。
③有少量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残留,如中国鬣狗。
• 哺乳动物的演化
马类自新生代初由始祖马逐渐演化出真
马。其变化:体型增大;脑腔增大并复杂化;
头骨前部与下颌加深;眼前脸部伸长;背部
伸直并变硬;腿和脚伸长;门齿变宽;前臼
齿臼齿化;颊齿齿冠增高;齿冠型复杂化;
侧趾退化,中趾加强。
最早的马出现在近50Ma前,称 始马。但真正的名称是始祖马。它 仅有60厘米长,直到35Ma前还生活 在许多大陆上。此后,这一支系在 除北美之外的其他地方消失。在北 美,始马进化为更轻巧、体长1.2米 的中马。 但20Ma前,气候变干、草原扩 展,现代马、斑马和驴的已绝灭的 祖先在北美进化,并再一次分布到 世界各地。像其他动物类群一样, 马类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 一些完全绝灭了,其他类群随着时 间的推移发展成我们称之为现代马 的现生动物。
三趾马体长不足1.5
米,看上去很像现 代马,但它只有三 个趾头。

第四纪与环境的资料讲解

第四纪与环境的资料讲解

2.第四纪是什么?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260万年至一万年前)和全新世(一万年前至今)。

其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60万年。

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

其间发生了多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冰期,全球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4. 质谱检测技术简介质谱法(mass spectrography, MS)是通过对样品离子的质量和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它是直接测量物质微粒的技术。

应用于1. 对物质组成、结构进行定性检测 2. 准确测定物质相对分子量质谱过程简介质谱法一般原理化合物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气化成气态分子。

气态分子经一定能量的电子流轰击后失去一个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离子分子。

离子分子进一步碎裂为碎片离子(带正电)。

这些带正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与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照各自质荷比(m/z)的大小依次被收集并记录成谱,叫质谱。

所以,以正离子的质荷比(m/z or m/e)为序,排列的图称为质谱(mass spectum MS)。

用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研究分子结构的方法称为质谱法。

5. 试述第四纪在地质年代表中的位置,第四纪的划分及其绝对年代:第四纪是新生代最后一个纪。

第四纪还可以分为更新世、全新世等。

关于其下限一直存在争议,支持较多的有1.8Ma和2.6Ma。

虽然国际地层委员会推荐的第四纪的下界年龄为1.80Ma,但是由于2.6(开始认为为2.48)Ma是黄土开始沉积的年龄,因而我国地质学家,尤其是第四纪地质学家基本都采用后者。

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第四系。

6. 第四纪环境学:是研究地球发展历史最新的时期—第四纪时期地球自然环境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第四纪环境学的内容:a.地球表层各层圈再第四纪期间演变及主要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 b.地球系统内部各层圈间及地表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c.地表系统及各曾去安演化机制d.未来地表系统发展预测7. 第四纪下限的标准:人类的出现;古冰川出现;冷水型有孔虫某些种属的出现;古植物演化为标志;古植物演变;古温度变化第四纪下限的划分:350-300250-240180-16070万年中国第四纪下限标志:古地磁事件;构造运动事件;沉积物转型;天体碰撞;生物演变事件;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地壳进入新的构造活动期;新构造运动速度大于老的;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化8. 第四纪沉积圈的特征:a.圈层连续b.主要由未胶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构成b.松散、不稳定c.组成成分包括陆相和海相沉积物d.松散不稳定e生物化石以哺乳动物为特征f.沉积圈厚度变化大g.沉积圈的分布、厚度及组成物质与地貌关系密切9. 第四纪生物沉积圈的特征:a.以哺乳动物为主要代表b.植物群以现生种为主,被子植物占优势c.时间短,缺少标准化石10. 中国第四纪沉积时空分布规律:a.有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地带性, b.受我国三大地貌阶梯影响,纬向分布规律受干扰,经向加强c.新构造运动影响很大d.我国第四纪沉积物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同一类型的沉积物在一个地区可重复出现。

0910第四纪生物

0910第四纪生物

• 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早更新世泥河湾动物群 又称为长鼻三趾马一真马动物群。 地点: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谷的泥河湾村。 地层:厚层河湖相沉积层。 动物群特点: 保留了少量新近纪末期的残余种属; 演化出一些特别种属,如长鼻三趾马、板齿犀 等。 • 出现了更新世特有的种属,如三门马、梅氏犀 等。 • 分布:西至青海,北达阴山,南到淮河流域。 1. • • • • • •
• 猛犸象,是第四纪冰期时的特有动物。 • 猛犸象化石几乎遍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 部。在我国分布在北纬38°以北的地区,主要 在东北和内蒙东部。 • 生存的时代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甚至延续 到全新世初,但以 晚更新世最为繁盛。 • 猛犸象居住在冻土 地带和草原地区, • 它们的分布范围与 冰川的扩张和消退 有密切关系。
2. • • • • •
• • •

中更新世周口店动物群 又称北京猿人一肿骨鹿动物群。 北京周口店化石第一地点。 洞穴堆积。 动物群特点: 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南北分异已非常明显。 该动物群更具有北方动物群的特点。 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一些种属部分保留下来。 出现了较多的中更新世特有种属,如肿骨鹿、 纳玛象、梅氏犀、洞熊等。 有大量的进步种属出现,如狼、狐、獾和小型 啮齿类。 含有重要意义的北京猿人化石及其文化遗迹。
(三)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标准
• 第四纪哺乳动物由于迁移和扩散,可以分 布到广大地区。 • 它们的演化,一个种的绝灭,或者从比较 原始的种发展到进步的种,是逐渐发展的, 并且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种类的这种变化 不是同时进行的,延续时间的长短也有差 别。 • 用于地层分析时,必须考虑地层中所含各 类哺乳动物化石的组合情况,即第四纪哺 乳动物群的发展。

• 第四纪哺乳动物的迁徒和绝灭以 及新属、新种的出现,是哺乳 动物群生活和演变的重要特征。 • 哺乳动物的迁徒和绝灭又受各种 因素的影响。 • 在第四纪时期,主要受气候波动 即冰期和间冰期多次更替的影响。

第四纪生物圈的特征及其演化

第四纪生物圈的特征及其演化

第四纪生物圈的特征及其演化环境与规划学院10级地理科学王坤乾学号:1026012417第四纪是地史发展的最新阶段,同样也是生物界发展的最新阶段。

生物圈是指在地球上存在着生物并受其影响的部分,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层。

现在地球上有大约200万种生物集中分布在地表上下约100米的范围内,它们构成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生态系统,并参与了地球表层系统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第四纪同样也是人类出现的时期,所以说第四纪同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第四纪生物界包括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有细胞和蓝藻,真核生物包括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一、第四纪生物圈的一般特征第四纪生物圈的发展是漫长的,上承第三纪生物圈,但其与现代生物圈却比较相近。

第四纪的生物圈有着它独特的特征。

第四纪生物圈以哺乳动物为主要代表门类,哺乳动物的化石有很多比同时期其他任何脊椎动物都多资料也跟详细。

在第四纪时期北半球大陆性气候的加强和森林的扩张为新生代哺乳动物分化、演变提供了条件。

第四纪植物群以现代生种为主,其中被子植物占优势,在早期有第三纪植物残存。

北半球的生物界变化明显于南半球。

陆地上的生物界变化明显于海洋中的生物界。

陆地上,哺乳动物变化最明显,植物界变化最小,第四纪时期的植物基本上是现生种,而且在形态上与现今差别不大。

人类的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生物界发展的重大事件,相继出现了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从全球现代动物分布来看,越是往南,动物构成更具有原始性,向北动物群具有进化性。

生物在空间上频繁迁移,在前第四纪的生物界中是不多见的。

二、第四季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演化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级别最高的一个纲,人类也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起源于中生代,在新生代的发展得到了提高,在新生代之初,取代了爬行动物。

1、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分布和迁徙<1>除少数低等种属之外,都是胎生,幼崽以母乳为生,这有利于幼崽的成活率;<2>体温恒定,又可调节体温的汗腺和皮毛,可以适应气候;<3>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达,能及时对外界环景做出反应和调节自身机能,以球保护自己;<4>具有互不想通的心房、心室,血液循环采取体循环和脉循环,保证血液中含有丰富的氧气并及时送往全身各处;<5>腹腔和胸腔被横膈膜分开;<6>具有异型齿,因分工不同,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白齿,有利于摄取食物和咀嚼。

第九章 第四纪生物界

第九章 第四纪生物界

第九章第四纪生物界§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一、现代生物的分布特征1、全球划分的七个动物界: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旧热带界、新热带界、澳洲界、大洋界。

2、我国现代动物分界:古北界(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东洋界(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

二、第四纪生物界的组成生物界变化的特点:1、北半球的变化明显于南半球;2、陆地上的变化明显于海洋;3、陆地上,哺乳动物变化最明显,植物最小;4、人类的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发展重大的事件;5、全球现代动物分布分布看来,越往南,动物构成更具有原始性;6、由于气候的冷暖和干湿的剧烈波动,生物在空间上频繁地迁移。

§2、第四纪植物一、现代植物分布特征1、中国现代植物分布三大区:东部湿润森林区、西部干旱草原荒漠区、青藏高原寒冷草原草甸区。

三、第四纪植物群1、影响第四纪植物群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变迁:冷暖和干湿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②构造运动:导致地形起伏、海陆分布和纬度变化的最主要动力;青藏高原的抬升加剧了东亚季风的作用,使得我国西北地区更加干旱,植物组合也转变为喜干植物群落。

2、第四纪冰期植物群:主要出现在高纬冰盖前缘和冰川前缘,以高大乔木的苔原植物组合为特征。

著名冰期植物群:仙女木植物群、中国的暗针叶林。

3、间冰期植物群:由一些比较喜暖和喜湿的植物构成,乔木植物多,草本植物少,森林植被景观。

山核桃、胡桃、冬青、枫杨等。

§3、第四纪哺乳动物一、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1、特征:①哺乳;②绝大部分胎生;③比较高级的中枢神经系统;④恒温、汗腺和毛发;⑤有头、颈、躯干、尾和四肢的分工;⑥具互不相通的心房和心室,血液循环有动脉和静脉循环;⑦牙齿为异齿型;⑧有横膈膜。

2、根据牙齿的形态和特征,上下牙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

3、动物角和鹿角:动物角不分叉、外角质、内骨质,只生一次,不再生;鹿角分叉,外表有皮质,每年脱落一次,次年再生。

二、第四纪哺乳动物群1、与新近纪界线的划分依据:①真牛、真马、真象的出现;②动物组合,如残存种、特征种、现生种;③灭绝种和现生种的比例;④古人类的类型。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第十章 第四纪生物界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第十章 第四纪生物界
(一)、早更新世动物群 2.元谋动物群(南方) 云南元谋动物群地层分上、下两段。下段孢粉属于亚 热带气候环境,哺乳动物化石虽有犀、牛,羊、鹿等类化 石,但以剑齿象居多;上段气候渐转为凉爽草原一森林草 原,以云南马出现为特征,也正是元谋人生活的环境。据 古地磁年代测定,元谋组下段时代为距今3.1—2.1Ma,上 段为距今2.1—1.5Ma。而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1.7Ma。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一、第四纪哺乳动物 (一)、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化石是第四纪地层划分和确定第 四纪地层年代的重要资料之一。
自然界中动物迁移,主要是为了觅食,繁 殖和逃脱敌害,并传播种类和扩展分布区域。 冰期与问冰期促使动物群发生大规模迁徙和绝 灭。
哺乳动物生活场景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一、第四纪哺乳动物 (二)、化石的鉴定
(一)、早更新世动物群 2.元谋动物群(南方)
标准地点在云南省元谋盆地。元谋组地层厚 695m,上部发现迄今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和丰富 的哺乳动物化石。共41种类,定为种的有26个, 绝灭属未定为种的有4种,共30种。其中绝灭的 种为26种,占86%以上。
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
二、中国第四纪主要动物群
第二节、人类的发展
(一)、早期猿人 中国在云南发现的早更新世“元谋人”
二枚门牙,并有几件石器和许多炭屑,是否 为这个阶段的人类未定。在泥河湾及西候渡 下更新统地层中发现石器,未找到人化石。 这些线索暗示,我国南北方都有可能找到比 北京猿人早的人化石。
“元谋人”二枚门牙
第二节、人类的发展
(二)、猿 人 生活在0.2—0.7Ma前,也称直立人或原人。 特点是,肢骨完全适合于直立行走,所发现的爪哇 猿人大腿骨同现代人极其相似。脑容量介于现代人 与猿人之间,爪哇猿人脑容量为853—914ml,中国 猿人则为850—1220ml,现代人平均为1035ml。额骨 低平,眉骨脊发达,颌骨粗壮,显得十分原始。牙 齿也介于现代人和猿之间。这时人类已经用火,制 造较多的石器,能够捕杀较大型食草兽。

生物时代五大板块详解

生物时代五大板块详解

生物时代五大板块详解说到生物时代,许多人可能会想,这到底是个啥?生物时代是不是讲生物学的?嗯,没错,但又不完全是。

生物时代其实是指地球上的生命从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到现在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的发展历程。

这其中,按照科学家的划分,生物时代主要分为五大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和变化。

今天,就让咱们一起来捋一捋这五大板块,看看它们是怎么一步步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地球。

一、古生代——从鱼到两栖动物的进化大爆发咱们得从古生代说起。

古生代的故事,可以说是充满了奇迹。

这一时期从大约五亿多年前开始,到大约2.5亿年前结束,真是个大动乱的时代。

它可不是简单的“鱼长了腿”那么简单,哦不,整个地球几乎都经历了一场大变革。

古生代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鱼类和植物的崛起。

在这个时期,第一批陆地植物开始茁壮成长,那些低矮的蕨类植物慢慢占领了陆地。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想,“植物都能长在陆地上了,鱼为什么不行呢?”当然行!古生代的水下世界可是生机勃勃,那些早期的鱼类慢慢演变出陆地生物的祖先。

尤其是那些“鱼龙”似的两栖动物,简直像电影里的“超能力角色”。

你看,鱼变成两栖动物,不光要适应水里的生活,还得学会在陆地上行走,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人生逆袭”了!二、中生代——恐龙统治地球的黄金时代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火爆的时代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生代几乎是恐龙的专属舞台。

恐龙在地球上横行霸道足足几千万年,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这一时期大约从2.5亿年前持续到6600万年前。

要是说古生代是植物和水生生物的“启航期”,那么中生代无疑是恐龙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的恐龙,形态各异,有那种身高顶天的霸王龙,也有体型小巧、快速的迅猛龙。

甚至连翼龙、古鸟之类的“飞行恐龙”都出现在了这个时代。

而且不仅仅是恐龙,许多海洋生物和爬行动物也纷纷登场,仿佛是地球上一场场热闹的动物大秀。

再加上这个时期的植物也发展得相当繁荣,尤其是松柏类的植物,可以说成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柱。

第四纪生物界及生态环境变迁v3

第四纪生物界及生态环境变迁v3

哺乳动物出生前在母体内发育并由母 体直接提供养料,进一步摆脱了对环境的 依赖性,使其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够 顺利衍生后代,对保护后代,提高成活率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出生后即可得到母乳
的哺乳,使胎儿得以更好的成长。
哺乳动物的分类
始兽亚纲
原始哺乳类
食虫目
翼手目 灵长目 食肉目 长鼻目
哺 乳 动 物
原兽亚纲
三、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
(一)哺乳动物群的纵向演化
种属的更替,种属的绝灭与新生。
(二)哺乳动物群的横向迁移
包括径向和纬向的迁移,高度方向的迁移。
第三节 第四纪植物群
一、中国现代植物分布特征 三大区域:
• 东部湿润森林区 • 西部干旱草原区 • 青藏高原寒冷草原草甸区。
中 国 现 代 植 物 分 布
(4)全新世动物群( Qh ): 与现代动物群基本一致。
2.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秦岭--大别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特点:经常含有灵长类、猩猩、巨猿、小 猕猴; 变化不大,反映气候循序渐进。
1.元谋动物群:
地点:云南元谋盆地河湖相。
特点:含哺乳动物化石41种,鉴定到种属的有30种。
A.第三纪残余种(8):爪蹄兽、真枝角鹿、湖麂
第四节 第四纪无脊椎动物
一、原生动物——有孔虫 壳体一般为不到1mm至数毫米。 浮游有孔虫:抱球虫 底栖有孔虫:泡虫 海陆过渡区有孔虫:斜栗虫 冷水型:饰带透明虫 暖水型:门氏圆球虫
喜冷型 饰带透明虫(Hyalina balthica) 厚壁抱球虫(左旋) (Globoguadrina pachyderma) 截锥圆辐虫(Globorolalia truncatulinoides)
4.寒带针叶林 针叶乔木、云杉、冷杉落叶松;反应寒冷气 候。泰加林 5.温带草原和稀树草原 主要的植物种类有蒿、藜科、禾本科、麻黄、 豆科、松、桦等 6.高寒草原草甸 主要的植物类型有小嵩草、矮嵩草、紫花针 茅等。 7.苔原植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犸象。
• 猛犸象,是第四纪冰期时的特有动物。 • 猛犸象化石几乎遍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
部。在我国分布在北纬38°以北的地区,主要 在东北和内蒙东部。
• 生存的时代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甚至延续 到全新世初,但以
晚更新世最为繁盛。
• 猛犸象居住在冻土 地带和草原地区,
• 它们的分布范围与 冰川的扩张和消退
• 有角动物的角也是鉴定动物种类的重要 标志。
• 对鉴定动物化石有意义的角,可分为洞 角和鹿角。
• 洞角分为角心和角鞘两部分。 • 角心是骨质的,从头骨生出: • 角鞘是表皮性的,包在角心外面,可以
和角心分离。 • 洞角左右成对,不脱换,不分叉。 • 牛、羊和羚羊等的角都属于这种洞角类
• 鹿角为骨质构造.角节下有角柄,嵌入 头骨中,角上分叉。角的分叉形状常作 为鹿化石分类的根据。
• 同时可以从组合中按其适应的生 态环境,来分析当时的古环境。
• 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标准
1. 哺乳动物群里出现三个新的现代属之一时便标志 着第四纪的开始,它们是真象属(Elephas),真马 属(Equus)和真牛属(Bos)。这个标准被称为豪格线 (Haug’s line)。
2. 更新世早期,少量(2—3个)新近纪残留种属, 大量更新世特有种属,部分现生种属。
0910第四纪生物
(一) 哺乳动物化石的鉴定 • 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一般知识 (1)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
(2)化石埋藏地 A、洞穴堆积 B、湖(河)堆积 C、坡积物 D、残积物
(3)化石鉴定的价值 • 完整的骨架 • 头骨 • 牙、角 • 肢骨 • 碎片
• 哺乳动物的脊椎骨,分为颈椎、胸椎、腰 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
是露在牙床外面的部分,齿根是埋 在齿槽内的部分。
• 各种哺乳动物牙齿的数目用齿式来表示,
• 哺乳动物的牙齿多为较宽的牙 冠附以若干锥和棱,排列成异 常复杂的形状,不同种类的牙 齿形状变化很大,这对于鉴定 化石非常重要。
• 鉴定化石主要靠臼齿。
• 哺乳动物的臼齿构造都是由简 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
3. 角
• 它们的演化,一个种的绝灭,或者从比较 原始的种发展到进步的种,是逐渐发展的, 并且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种类的这种变化 不是同时进行的,延续时间的长短也有差 别。
• 用于地层分析时,必须考虑地层中所含各 类哺乳动物化石的组合情况,即第四纪哺 乳动物群的发展。
• 一方面是从动物群的组成中,新 种的出现,古老成分的残留,和 绝灭种出现与现生种所占的比例, 以及各种哺乳类演化的进步性质 等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 真马属是马科中高度发展的一属,它具 有特化的四肢,第三趾发育,侧趾退化, 掌骨长,趾骨比较短。门齿变宽,颊齿 高冠,原尖呈椭圆形或三角形,并且不 封闭。
• 真马在更新世和全新世都很繁盛.种类很多, 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并成为人类畜养的重要家 畜之一。
(2)犀牛科 • 最早发现于始新世地层中,更新世最为繁盛,
3. 更新世中期,大量更新世特有种属,个别残留种 属,较多的现生种属。
几乎分布在各大陆。 • 犀牛多数生活于热带,
只有个别种生活于寒 冷地区。 • 臼齿为脊形齿,上臼 齿为“∏”型,下臼齿 为新月型。
3. 偶蹄目
• 偶蹄目包括猪、河马、骆驼、 鹿、牛和羊等。
• 其主要特征是:四肢的脚趾 对称排列,每脚有四个或两 个脚趾。
• 此外,偶蹄目的多数头上生 有骨质角。
(1)鹿科
有密切关系。
5. 食肉目
6. 牙齿特征,门齿小,犬齿特别发达,呈锥 形,臼齿的嚼面有尖锐的突起。
7. 第四纪地层中常见的食肉类化石有: (1)犬科 (2)熊科 (3)浣熊科 以大熊猫为代表。 (4)鬣狗科 (5)猫科 晚新生代地层中以剑齿虎化石
最为重要,是划分地层的标志之一。
6. 灵长目
7. 是哺乳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种类繁多, 包括猴和猿。
4. 长鼻目 5. 现代的长鼻目只有非洲象和印度象,分别栖
居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
6. 但在中新世到更新世时期,除了澳洲以外, 象类广泛分布在各大陆上,种类非常繁多。
7. 在我国晚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象类 化石。
8. 中新世和上新世主要是乳齿象类。 9. 第四纪是真象类。 10.真象 包括剑齿象、古菱齿象、原齿象及猛
8. 人类也属于灵长目。 9. 其特征是: 10.脑高度发达,颅骨接近球形,听觉、嗅
觉及视觉都很发达,眼睛向前。
11.四肢灵活,高等猿类可以直立行走。 12.在晚新生代地层中猿类化石极为珍贵,
是划分地层和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依据。
(三)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标准
• 第四纪哺乳动物由于迁移和扩散,可以分 布到广大地区。
• 其特点鉴定化石的重要标志。 • 常见种属 • 布氏大角鹿 • 肿骨大角鹿 • 河套大角鹿 • 四不象鹿
(2)牛科 • 包括牛、羊及羚羊等反刍动物。
• 头部有洞角,牙齿高冠,磨蚀后齿冠上有复杂 花纹。
• 我国常见的牛科化石有水牛、野牛、原始牛及 羚羊等。
• 除尾椎外,各部分脊椎数目都少有变化。 一般有颈椎7个,胸椎12—14个,腰椎5—7 个,荐椎2—5个,尾椎则为2—36个。
• 脊椎骨的数目可作为初步鉴定动物化石的 一个标准。
• 通常用C代表颈椎,D代表胸椎,L代表腰 椎,S代表荐椎,Ca代表尾椎。
• 把各脊椎的骨数记在各字母后面,列成脊 椎式。
(二)我国常见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1. 啮齿目 2. 原鼢鼠
(Pramyospalax) 齿形呈正“W”或 斜“W” 3. 鼢鼠(Myospalax) 4. 豪猪(Hystrix)
2. 奇蹄目
• 包括马科、犀科和貘科。
(1)马科 • 马科的进化历
史是从四趾到 单一趾的演变 过程,也是从 森林到草原生 活的过程。
• 马:C 7,D18,L6,S 5—6, Cal7--18 • 猪:C 7,D 14,L 6,S 4, Ca 20--30
2. 牙齿
• 哺乳动物的牙齿是鉴定化石最重要 的依据,特别是臼齿更重要。
• 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 前臼齿和臼齿。
• 牙齿嵌在颌骨(即牙床)的齿槽中。 • 一个牙齿可分为齿冠和齿根,齿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