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及原因中西方管理学思想发展经历不同,在对于人性的假设上也有着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中国管理学思想大多是从实践得出经验总结,而西方管理学思想更多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双方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以及形成思想体系的历史文化渊源迥异。

而了解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企业才能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标签:管理学;理性与非理性;历史渊源;经济体制近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經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企业作为构成国家经济整体的细胞,其经营发展更是与国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

因此,企业如何治理,塑造什么样的管理体系,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都是值得深思熟虑的。

尤其是在西方管理学思想被中国本土企业大量引用,而中国管理思想发展较薄弱的情境下,更要清楚二者的差异以及原因,才能判断什么是最适合本企业的。

一、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从中西方管理学史来看,西方管理学思想起源较早,发展成熟。

从工业革命之后管理学开始形成,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现代管理理论学派,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而中国管理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后从本土企业实践中得出经验结论,逐渐形成体系,但是管理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百家争鸣的时期。

接下来从中西方管理学对于人性的假设来看,西方管理学思想将人性更多地定义为理性化甚至机械化,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

这些理论认为重视制度健全比期待员工自觉甚至热爱工作更为重要,把人性看作是科学理性的。

而中国管理学思想对于人性可以看作是基于儒家思想的假设。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无论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都可以看出中国管理学思想对人性的假设是一个“向善观”,认为人性是可以重仁义而轻利益的,是一个非理性的概念。

最后是理论来源的问题,西方管理学思想许多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像是泰勒在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前进行的铁锹实验、搬运生铁试验等。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中西方管理差异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由浅入深,国内的企业管理者现在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一些国外企业最先采用或者已经在国外经过验证的先进理论,像“管理者的第五项修炼、蓝海战略、ISO认证、六西格玛管理、平衡记分卡、E—HR、XYZ激励理论“等等,各种研讨会学习班多如牛毛。

但是,这些理论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吗?确实适合处于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吗?中国员工在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上真的和国外员工一致吗?对于企业来说,是先进的理论更重要还是适合的匹配更关键?因为中国人、中国企业确实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做管理而不因地制宜就是胡搞。

来看一看中国式管理的大师曾老师是怎么讲的,我喜欢案例说话,光讲理论唬人不是我的管理风格!1、人性中国人不像美国人,美国人很简单:“我给你多少钱,你听我的话工作。

”日本人韩国人很容忍,只要“比比谁比较大”:“我比你年资高,你听我的;你比我年资高,我听你的。

”这种“上级生/前辈”精神,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

中国人就比较复杂,你说“我年资比你高”,有些人会说“公司就是被你害死的”;你说“我的能力比你强”,他又说“老板给你工作机会,他不给我,给我做,我做得比你好。

”假如人家给你钱,你会不会像西方人那样说:“噢,我最喜欢这个!”再比如你送西方人礼物,他会说:“啊!我好喜欢!”然后当众打开。

20世纪以来中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对此分析

20世纪以来中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对此分析

“ d i v e r s i y’ t ’ a n d“ i d e n t i y” t , he t d i f e r e n t he t o r e t i c a l s o u r c e o f ‘ ' u n i v e r s a l i y’ t ’ a n d‘ ' n a r r o w- mi n d e d n e s s ” , a n d t h e d i fe r e n t me t h o d s y s t e m o f ‘ ‘ c l a it r y’ ’ a n d‘ ‘ f u z z y ” .
s i n c e l ’ We e n t i e t h Ce e n t u r y
LI Gu o - we i
(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i t o n a l S c i e n c e , Na n j i n g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Na n j i n g 2 1 0 46 0 , C h i n a )
与 “ 同一性” 的差异 、理论 源泉 “ 广 泛性”与 “ 狭 隘性” 的差 异 以及 方法体系 “ 清晰性”与 “ 模糊性 ”的差异 。 关键词 :2 0世纪 以来; 中西方;教 育管理 学
中图 分类号 :G 4 0 . 0 5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9 1 1 5 ( 2 o l 3 ) 0 4 . 0 1 3 5 . O 4
ma n a g e me n t i d e a b e t we e n C h i n a a n d t h e we s t . Th e y a r e‘ ' p e o p l e - o i r e n t e d ’ ’ a n d“ s y s t e m— o i r e n t e d ' ’ . t h e d i fe r e n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东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研究

东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研究
(3)融合的必要性。不论东方的管理思想还是西方的管理思想都有其固有的内部缺陷。东西方的管理思想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按照自身的逻辑体系不断延伸,逐渐走向了两个极端,这就使得东西方管理思想在自身体系越来越完善成熟的同时也逐渐暴露了各自体系内的缺陷,如果两种管理思想按照各自原有的路径继续发展下去,那么两种管理思想中固有的缺陷就会被不断放大,而这些固有的缺陷被放大之后最终会阻碍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的要求使得东西方管理思想在今后发展的路径中需求一种合理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的缺陷,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就是这样一种合理的发展方式。同时,在东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横向的对比来判断自身体系的缺陷从而找到借鉴改进的方式方法,而东西方管理思想互相作为参照和对比借鉴的对象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固有缺陷是各自思想体系里与生俱来的,如果用体系内部的逻辑思考就无法发现自身的固有缺陷,而且这种缺陷也无法通过体系内部的自我修复的方式进行改进,所以,东西方管理学思想继续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存在的固有缺陷这一对内部矛盾使得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互相融合,取长补短成为必然选择。
4.要灵活地掌握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方式和融合程度。矛盾是有特殊性的,不同的民族,国家,企业有不同的背景,面临不同的问题,如果将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方式定性、定量化或者标准化、流程化,也就意味着把这种融合建立在西方管理思想的逻辑体系上,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是一种新的逻辑,既不是原来东方管理思想的逻辑,也不是西方管理思想的逻辑,因此,不能完全套用东西方管理思想原有的逻辑框架和分析方法,应该是坚持东西方管理思想共同的基础,在管理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来为组织服务。
三、东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的可行性
1.管理思想的本质。管理思想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共存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和发展着的概念。管理思想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理性认识,包含着人们的实践经验,产生于管理行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观点和概念,是存在于管理主体中某种稳定的、持久的、最高层次的理论体系。从管理思想的起源来看,管理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本质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最终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东西方人才管理的差异

东西方人才管理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是存在严重的差异,这导致了不同两种文化下生存的人类对于事务的思考有着众多出入。

东方人更加注重人的因素,考虑事物发展的态度容易从思想角度入手,以求从质变达到量变,因此在东方往往更加注重思想的交流,立说作书更相信细想的切入;而西方人比较注重量化的事情,他们将每一件事情都从量的角度来思考,从而达到掌控事物发展每一个细节,并且记录下来,再成为一种学说,因而可以说西方往往更相信数字的威力,其立书作传更多得应用大量的技术数据及相应的公式。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国内外人才管理方式的差异。

因为西方的管理体系发展更早,所以在现在的企业中我们更多的是体现了西方管理理论,这是由于西方管理理论附加在西方经济理论上的结果,并且这套理论由于更能体现整个完整的西方经济理论。

西方受到文化的影响,从而更注意管理制度,注重员工的绩效等具体的数据,从而保证公司在管理过程的延续性。

虽然西方经济在世界经济总体的地位明显强于东方,但是我不能不看到东方经济在近几十年那不断创造的经济奇迹,这其中很多方面体现了东方管理哲学的魅力。

我们不会忘记是日本人将企业文化这一重要的管理理论施诸于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正因为我们东方人更注重思想,所以在公司管理过程中,我们更多的会强调企业文化,塑造和谐的氛围,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而且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在其中汲取到管理学的知识。

当然我们不能无视东西方的差异,但不能简单的将之视之为差距,而是应该寻求先进理论在本地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很多的时候,先进并不表现为领先,而是成为企业成长的额外的成本开支,成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负担。

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成功企业,但看不到简单重复的企业能够成功的范例。

再者而言每一次的成功都离不开生存环境,不同的环境下,每一种相同的东西,经过时间的洗涤,都将得到不同的回报。

因此在今天我们判断东西差异时,更应该注重社会环境,因为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成为一切的主宰。

管理的终极价值及人文管理学与中西方管理差异

管理的终极价值及人文管理学与中西方管理差异

管理的终极价值及人文管理学与中西方管理差异吕力(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管理寄寓了人们实现生存的最终目的或最高理想,即管理的终极价值;管理的具体目标及其效率,即管理的工具价值。

管理的工具价值依赖于管理终极价值而存在;工具价值本身渗透了终极价值;终极价值也必须依靠工具价值而实现,这就是管理价值的二重性。

撇开管理的终极价值,仅仅将管理视为工具,管理就是同质的。

只有从管理的终极价值这个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理解中西管理差异。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人文管理”,但将管理价值中的“人文价值”作为重点来进行研究却是可能的。

因为“人文管理学”是一门普适的管理学分支。

[关键词]管理的终极价值;管理的工具价值;管理价值的二重性;人文管理学;中西方管理差异[中图分类号]F014.84[文献标识码]AUltim ate Value of Managem ent,Hum anistic Managem en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 entLV LiAbstract:Management embodies human beings'final target or top ideal to reach survival,i.e.the ultimate value of management;while its concrete target and efficiency is its instrumental value.The instrumental value and ultimate value depends on each other,which is the du-ality of managerial value.Omitting its ultimate value,we only see management as a tool,so management is homogeneous.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ltimate value,can we tru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Even though there is no humanistic management in reality,it is possible to research humanistic value of management because humanistic management is a univer-sal subject in management.Key words:ultimate value of management,instrumental value of management,duality of managerial value,humanistic management,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收稿日期]2011-11-22[作者简介]吕力(1971-),湖北建始人,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副院长。

中西方管理比较

中西方管理比较

中西方管理比较——企业管理管理就是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在特定的环境下采用一定手段和方法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活动过程。

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大致说来,东西方企业管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方宣扬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性张扬;东方讲究人际关系,西方推崇科学思想;东方重伦理,西方尚法制;东方管理意在引导,西方管理旨在防范;东方企业鼓励以厂为家,西方企业则主张工厂只是工作的场所;等等。

东西方企业管理中的种种差异,导致其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各自的历史传统,应当说是其管理差异形成的主要文化根源。

以美国企业文化管理和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为例,分析中西方管理比较。

美国的企业文化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80年代中期走向成熟。

企业文化理论的最初实践者是日本企业家,但美国人总结并建立了完善了企业文化理论。

1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企业管理的领路人,泰勒的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但70年代的挫折,日本运用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使日本在许多经济领域超过了美国。

随着美国学者的研究日本成功的奥秘及对本国的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过去的管理行为,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管理革命。

5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严密化、定量化和硬科学化,在管理技术上倾向于企业的战略计划、组织结构、制度等管理硬件,在管理中注重社会的契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等。

这样,在企业的管理软件方面,如技能、作风、人员、士气、文化背景等没有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认为是计划和技术至上,企业人员在生产经营中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

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

中外管理的历史比较09信管 1 罗翊丹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开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而开展。

一、中西管理特征1 我国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却是经过了一段较为漫长的历史开展过程。

尽管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对于而后多管理理论的兴起还是打下一定的理论根底。

在管理学中,我们要了解的是根据它的理论,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做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它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根据它的指导性思想做了以后结果会怎样。

经过我们千百年来的对管理实践的摸索,明白了只要我们进展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我们想要到达的目的终归就能够实现。

早期管理思想的提出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到了近代,世人对这些理论不断进展了提炼和总结,管理理论的指导性因而在任时候对任组组织都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分析早期管理理论的思想性根源,也有必要了解中国早期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开展。

我们知道,中西对管理的概念认识是不大一样的,它们有本质区别。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中“管理〞是在一定的权力围之进展动态活动的过程,它突出的是一个个人权力的表达,是以“权“来实现最终结果的一种必然手段。

而西人来讲他们也需要权力,但权力是在协调的根底上达成的,西人运用的管理就更注重群体的、同心协力的过程。

他们同样需要权力,但侧重于下属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遵行条例制度。

所存在的中西管理的差异性,就有必要使我们首先了解中国的早期理论思想。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的需要而产生,治生学那么是在生产开展和经济运行的根底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那么,可以作一下要点分析:首先要求顺道。

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指向,比方志同道合,向性是一致的。

在这里的“道〞是说管理应该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说起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二)对效用的评价方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三)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四)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

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等。

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

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

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豁然贯通而提出的概念的。

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又如对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别,又导致中西方管理学体系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
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
“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②强调“士气”的重要性。

如《孙子兵法》中“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的五种激励士气的方法对于现代组织管理有很大的裨益。

③讲究激励的艺术。

如法家提出的“法”“势”“术”三者并重、儒家提出的“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的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重视管理手段的艺术化、柔性化。

西方:西方把管理的核心放在对“物”的管理上,同时把人也视为物化的管理对象,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重视采用标准化的机械管理方式。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提出: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规范的管理方法代替以往的经验管理、规范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用文件的形式固定加以推广。

法约尔的等级链、韦伯的职务等级原则都体现了其核心。

(三)在管理目标上
中国:强调协调各种组织、群体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协同,并且这种协同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最终建立“大同”世界。

如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的“和谐”思想。

西方:西方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以追求利润和提高自身效率为目标,以追求自我价值为动力。

如行为科学论流派把激励组织成员当做管理的一种手段。

(四)在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上
中国:道家的管理本质是一种遵守自然之道,运用自然之道来达到管理目的的行为;儒家是以天道观为基础,管理本质是一种以道德为引导,借助相应礼节来加以规范的行为;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交利是他们的管理思想,墨家认为管理本质是博爱,是为人谋利的行为;孙武认识管理本质就是通过计策、决策等实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以取得上下齐心、国家太平,并保证在战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法家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以“法”治民,同时强调“法”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从而要求管理者也要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做到“法与时移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流派认为管理本质就是按照科学方法来指导工作,即强调控制;古典组织理论流派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这个理论后来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行为科学理论流派认为管理的本质还是物本管理;管理过程学派中,法约尔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詹姆斯·穆尼认为管理本质是激励,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本质是协调,威廉纽曼认为管理的本质是领导和控制;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和协调”;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用系统的观点来有效组织和协调各种要素,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运转;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把所做的事情当成一个目标来进行,并对完成目标的成员给予激励来更好地促进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中西方管理体系固然存在差别,但中西方在管理思想上也存在不可否认的相同点。

例如:①管子依法治国、以德治人的思想和法家崇“法”的思想,与韦伯合法型管理的思想相似。

②管子的民富国富同一论,与法约尔的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思想相似。

③儒家的“举贤任能”的思想和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与韦伯合法型管理中领导的任命条件相似。

④管子提出的“与时变”的创新精神,与法约尔的首创精神相似等等。

通过对中西方管理学差异的了解和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最好的管理,只有最适合的管理。

因此中国企业文化更多的不是要去学西方企业的精神内涵,而是学习他们如何执着地将核心价值观转化成企业员工行为的做法。

只有中国人的精神才是中国企业文化的支柱,也只有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是中国企业的文化。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管理经验,但我们所借鉴的管理经验必须符合我们的国情。

充满理性的包容,才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