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直肠癌
一例晚期直肠癌肝肺多发转移的病例分析

小结
• 贝伐单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伊立替康引起迟发性腹泻的药学监护
Thanks!
肾病综合征
当24小时蛋白尿≥2g,即停用贝伐单抗
影响伤口愈合的潜在危险 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 严重的动脉栓塞事件 可逆性后脑白质综合征
伊立替康
用于晚期大肠癌
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属前药,本身无活性
UGT1A1 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水溶性喜树碱的半合成类衍生物
羧酸酯酶
SN-38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
研究发现,携带SLCO1B1突变的肿瘤病人,体内 SN-38血药浓度显著升高,与4级粒细胞下降和迟 发型腹泻密切相关,需加以监控。
药物 项目名称 基因型
伊 UGT1A1
*6
立 替
基因多态性
康
*28
预测内容 指标关 系
毒副作用
SLCO1B1基 A388G突 因多态性 变型
T521C 突变型
毒副作用
伊立替康相关的迟发型腹泻
XELOX FOLFIRI 卡陪他滨单药方案 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 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 联合西妥西单抗方案
与1-5各方案联合
病情简介
主诉:发现直肠肿物1年,腹泻4月余,加重1天
诊断为 直肠癌 肺转移
XELOX
XELOX +贝伐
脾梗死
放疗+卡 陪他滨
肝转移 雷替曲塞
肝脏病灶 增大,肺 部病灶缩 小
2014.01 2014.03
2014.07
SD
2014.12 PD
直肠癌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直肠癌病历书写模板范文病历书写模板范文:直肠癌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X性别:男年龄:XX地址:XXX联系方式:XXX手术情况:直肠癌,距肛门 10-12cm。
行直肠癌根治术阑尾切除术 (保肛,用肛肠吻合器,术中用 5-FU 缓释剂)。
病理报告:直肠中分化腺癌 (分化 I-II 级)。
溃疡型。
大小 320.5cm。
侵润肠壁全程。
肝脾,肠系膜根部,结肠,小肠均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恢复情况:现大便仍见血,但血色素正常。
1 日前已服白药。
白血球 3.0。
护理记录:患者今日出现发热,体温 37.5°C,伴有咳嗽,请及时给予处理。
患者今日进食量较少,建议加强营养食疗餐。
患者目前精神状态良好,但有时会情绪低落,需要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需进行化疗,但目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直肠癌化疗后身体比较虚弱,应注意加强营养,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患者术后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抗癌决心。
护理记录:患者今日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请及时给予处理。
患者今日生命体征平稳,但出现腹胀症状,可能是由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请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患者目前精神状态良好,但有时会情绪低落,需要加强心理护理。
医生医嘱: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同时加强营养,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事项:直肠癌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排便困难、脓血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给予处理。
护理记录:患者今日生命体征平稳,但出现排便困难症状,请及时给予帮助。
患者今日出现脓血便,可能是由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请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患者目前精神状态良好,但有时会情绪低落,需要加强心理护理。
医生医嘱: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同时加强营养,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事项:直肠癌术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排便困难、脓血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给予处理。
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讨论

发病原因
1.饮食构造不合理
日常饮食构造旳不合理是诸多危害十分严重旳疾 病旳主要致病原因,当然也是直肠癌旳主要致病原 因。日常旳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旳饮食构造很 轻易诱发直肠癌。这种饮食因为纤维含量低,会延 缓胃肠蠕动,延缓胃肠排空,从而使得胃肠对致癌 物质旳吸收更充分,更轻易诱发直肠癌。
发病原因
渗漏原因
3.机体原因 这主要是指输液局部旳血管舒缩状 态、淋巴循环情况及患者旳全身情况,如穿 刺部位血管弯曲、充盈度差等。
4.思想原因 主要指工作责任心不强,观察输液 外渗旳经验不足,不注重临床常用药物渗漏 所造成旳后果。
预防措施
1.正确选择血管 防止选择血运差旳部位,如足 背、内踝及水肿部位。对血管活性药物和渗 透压高、刺激性强旳药物及末梢循环差旳患 者宜选择相对近端、较粗大旳静脉穿刺,对 于需连续维持静脉升压药物治疗休克旳患者, 可建立两条较粗旳静脉通路,防止同一部位 屡次长时间输液。
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讨 论
病史简介
讨论要点
1.直肠癌病人旳发病原因(了解)
2.静脉输液渗漏后给病人带来旳危害及处理措 施(掌握)
定义
❖ 直肠癌:是由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 伴随生活质量旳提升,直肠癌旳发病率逐年增 长。
发病原因
❖ 直肠癌旳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 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原因等有关。直 肠息肉也是直肠癌旳高危原因。目前基本公 认旳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 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旳高危原因。
4.理疗 采用上述措施处理药物外渗旳同步,还 可配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 治疗。
药物外渗后旳处理措施
常用药物旳外渗处理
1.10%葡萄糖酸钙 需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用药 前后均应用3-5ml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血药 浓度太高或药液滞留于局部血管和周围组织 连续受损。渗漏后局部用玻璃质酸酶1支加生 理盐水10ml局部做放射状封闭。
病例分析--直肠癌

病例分析--直肠癌(1)现病史:主诉:解粘液血便伴大便性状及习惯改变半年。
60岁男性。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粘液便,偶伴少量鲜血,伴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5次,每次量不多,未就诊,半年来大便带血量稍增多,大便次数逐渐增至每天8~10次。
高血压病史1年余,长期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否认肠道肿瘤家族史。
(2)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1/93mmHg。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查体无特殊。
腹壁平坦,无皮疹、条纹、疤痕、包块,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
全腹未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无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
直肠指检:肛门括约肌张力可,距肛门8cm触及肿物,肿物环绕肠腔1周,质韧,固定,肠腔变小,指套退出染少量暗红色血。
(3)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8.337x109/L,NEUR 55%,HGB 141 g/L,PLT 330x109/L。
大便常规:红细胞0/Hp,潜血+,粪便转铁蛋白+。
生化:K 3.95 mmol/L,Na 138 mmol/L,GLU 4.65 mmol/L,BUN 4.87 mmol/L,Cr 87.94 umol/l,Alb 42.09 g/L。
血肿瘤标志物:CEA 4.28 ng/ml,CA199 4.70 U/ml。
问:1.结合病史辅助检查目前初步诊断?2.需要进一步完善什么检查以明确诊断?3.如何治疗?4.术后复查计划?答:1.直肠肿物:直肠癌?高血压病II级。
2.结肠镜检查,胸腹部盆腔增强CT,盆腔增强MR。
3.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全直肠系膜切除(TME)。
4.问诊,直肠指检,肿瘤标记物;术后第1~2年:每3~6个月;术后第3~5年:每6个月;胸腹盆增强CT:每6个月;纤维结肠镜:术后1年。
关于直肠癌的病例分析

①便血原因:便血不是一种疾病,准确一点来说,只是各个系统疾病所导致的症状,临床上较为常见。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
1.炎症、溃疡性因素如下消化道的黏膜发生炎症或溃疡时,因黏膜充血、水肿与溃疡形成,当炎症或溃疡侵蚀血管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破裂均可发生便血。
2.血管性因素出血系下消化道各种血管性病变,导致血管破裂或导致肠系膜血管缺血、肠黏膜的血供障碍所致。
3.机械性因素:如肠套叠或肠扭转,肠扭转时间过长时,可因肠管的血运障碍而致出血。
4.肿瘤性因素下消化道的良、恶性肿瘤较多,是引起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
5.全身性疾病: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血液病如血友病、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型紫癜。
一般而言,幼儿、青少年便血以结肠息肉、肠套叠、美克耳憩室及炎症性疾病为常见病因;中、老年患者则以肠道炎症性病变、结肠、直肠癌、肠道血管性病变为多见病因;肛周病变如痔核、肛裂或瘘管在成人亦不应忽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直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大量出血是指在树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疾病有: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变、食管及胃肿瘤等。
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通常包括肛管直肠疾病引起的出血。
肛肠疾病成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疾病有:肛裂、痔疮、肛瘘、慢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息肉、肿瘤等。
便血的原因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见的便血的原因有:(1)便血的原因之肛门疾病:①血色鲜红无疼痛者,多见于内痔,Ⅰ期痔核以便血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点滴不已,或可射血,或仅在手纸上带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脱出肛门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门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直肠癌转移病历模版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女
年龄:XX岁
职业:XXX
联系方式:XXX
病史
患者于XX年X月X日开始出现直肠癌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便血、腹痛等。经过就诊和检查,确诊为直肠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并未见好转,后来经医生确认,已经出现了直肠癌的转移。
转移病历详述
1. 肝转移:经CT/MRI检查发现,直肠癌已经转移到肝脏,表现为多发性转移灶,直径约Xcm。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
近况
患者近期病情加重,出现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此外,转移病灶导致的肝功能损害、肺功能减退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望
鉴于目前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患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我们将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争取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将加强对患者的精神护理和症状的缓解治疗,让患者在最后的人生阶段得到尽可能的舒适和关怀。
2. 肺转移:胸部CT检查显示,直肠癌已经扩散到双肺,形成多发转移结节,最大者直径约Xcm。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3. 淋巴转移:经淋巴造影检查显示,直肠癌已经转移到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区,形成多发转移结节。患者出现腹部胀痛、压迫感等症状。
治疗经过
患者接受了放化疗联合治疗,包括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和放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皮肤反应等。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肿瘤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转移病灶继续增大。
直肠恶性肿瘤病例分析

直肠恶性肿瘤病例分析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60岁的男性,主诉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习惯改变,连续3个月有轻度直肠出血。
病例分析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身体检查,进一步进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直肠镜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略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肿瘤标志物CEA检测结果升高。
直肠镜检查显示直肠下段有一个肿块,表面溃疡,直径约为4cm。
随后,经过病理活检,结果显示为高分化腺癌。
根据上述病例描述可知,该患者初步诊断为直肠下段恶性肿瘤。
针对这一病例,我们将进行以下方面的分析。
临床症状:该患者主要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习惯改变和直肠出血。
直肠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特异,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导致诊断较晚。
因此,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警惕直肠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肿瘤标志物CEA检测结果升高,CEA在直肠恶性肿瘤中常常升高,可作为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这些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影像学检查:直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恶性肿瘤的关键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肿块的情况,并进行生物组织学检查。
本例中,直肠镜检查显示直肠下段有一个溃疡表面的肿块,直径约为4cm。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确诊为直肠下段恶性肿瘤。
病理学检查:经过病理活检,组织学结果显示为高分化腺癌。
高分化腺癌是直肠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通常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
这一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该患者为一例60岁男性,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习惯改变和直肠出血。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CEA升高。
直肠镜检查显示直肠下段有一个溃疡表面的肿块,直径约为4cm。
病理学结果显示为高分化腺癌。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初步诊断该患者为直肠下段恶性肿瘤。
最后,针对该疾病的进一步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学结果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个案分析直肠癌ppt教案

肿瘤位于直肠中下段,手术操作空间有限,增加了手术难度。
综合治疗重要性
03
患者接受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有效提高了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
对未来直肠癌治疗展望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未 来有望实现针对个体差异的精
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 良好效果,未来有望成为直肠 癌治疗的新方向。
出血处理
切口感染处理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应用止 血药物;备血并准备手术探查止血。
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脓液;加强换药 及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二期缝合。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个案特点总结
早期症状不典型
01
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轻微腹部不适或排便习惯改变,容易被忽视
。
肿瘤位置影响手术难度
02
病因及危险因素
病因
直肠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习惯、慢性炎症性肠病、息肉等。长期摄入高 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便血、排 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晚期可出现肠梗阻、 恶病质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过程简述
麻醉与体位
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 位。
吻合与关闭
将近端结肠与远端直肠或肛管吻合,关闭 手术切口。
手术入路
根据肿瘤位置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入 路,如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腹腔 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等。
淋巴结清扫
清扫直肠周围淋巴结,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不能切除病灶或残留亚临床病灶;减少正常 组织损伤 术后放疗
减少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尤其适合于Ⅲ期 直肠癌术后。术中标记,提高手术效果
复发转移放疗: 局部控制、缓解症状
1. 手术治疗 2. 放射治疗 3. 化学治疗 4. 靶向治疗
术前化疗
估计手术困难,可采取术前化疗,又称新辅 助化疗。 目的:病灶局限,利于手术切除
抑制癌细胞活性,减少术中播散 消灭亚临床病灶,减少术后复发 缺点:延误手术时机 化疗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感染、伤口愈 合困难
术中化疗
适应症: 肿瘤已浸润浆膜外,或肉眼可判断淋
巴结转移,腹膜播散种植,估计有残留病 灶等
目的: 消灭残存病灶;提高术后生存率
多数直肠癌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 ③青年人(<30岁)患者比例较高,约占15%。但近几
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 改变,结肠癌比例亦逐渐增多。
临床症状
直肠刺激症状
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 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痛。
肠腔狭窄症状
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初时大便变形,变细,当造成 肠管部分梗阻后,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不全 性肠梗阻表现 肿癌胀肿破溃感染症状
2
伊立替康 180mg/m2 ivgtt 2h d1
CF 400mg/m2 ivgtt 2h d1
5-fu 400mg/m2 IV 然后 1200mg/m2 ivgtt 每两周重复
3
奥沙利铂 130mg/m2 ivgtt 2h d1
卡培他滨 850~1000mg/m2 每天两次口服, d1~14,每3周重复
药历
肿瘤科
直肠癌
闻晶
直肠癌介绍 疾病治疗介绍
结直肠癌:即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
结肠癌:结肠 粘膜上皮在环 境或遗传等多 种致癌因素作 用下发生的恶 性病变。
直肠癌:乙状 结肠直肠交界 处至齿状线之 间的癌,是消 化道常见的恶 性肿瘤。
结直肠癌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特点: ①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1.5∶1; ②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中所占比例高,约占75%,大
作用:与化疗联合可增加疗效。
贝伐珠单抗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 ➢ 出血 ➢ 高血压 ➢ 肾病综合症 ➢ 充血性心力衰竭
•提高免疫力
核糖核酸注射液
适用于各种癌症的 辅助治疗。 过敏体质者慎用。
胸腺五肽注射液
机制:调节、增强细胞免疫 适用:慢性乙肝患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的辅助治疗。
选用一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即可
B 期 癌肿侵润超过浆肌层,无 淋巴结转移
C 期 癌肿侵犯肠壁全层,有淋 巴结转移
D 期 远处转移或局部广泛侵 润不能切除
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 2. 放射治疗 3. 化学治疗 4. 靶向治疗
1. 手术治疗 2. 放射治疗 3. 化学治疗 4. 靶向治疗
放射治疗
总的来说结肠癌不敏感,直肠癌较敏感 术前放疗
药历
肿瘤科
谢谢
闻晶
FOLFOX方案
FOLFIRI方案
CAPOX方案
药理: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S期细胞,抑制DNA的 合成。 适用症:广谱抗瘤药 ➢不良反应:神经毒性
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 加重药物性肝损伤 ➢注意:不与阿司匹林类药物同服,会加重胃肠道反应。 ➢药师意见:用药前后监测患者肝功及血常规。
药理:奥沙利铂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形成 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 的合成 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与亚叶酸钙合用时毒性增加)
分子靶向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以来,在 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两个单克隆 抗体药物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225)
贝伐单抗(bevacizumab, Avasdin)
治疗直肠癌效果肯定。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C225)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阻断剂,为重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作用:化疗联合可增加化疗疗效,并可逆转肿
瘤细胞的耐药。
西妥昔单抗
不良反应:
常见: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
➢ 严重:输液反应
➢
肺毒性
➢
皮肤毒性
➢ 注意:首次使用该药物时,患者必须接受抗组胺 药 物治疗
贝伐单抗(bevacizumab, BEV, Avasdin) 是VEGFR( vessel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阻断剂,抑制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 生长的目的。
药理:叶酸的活性形式,为细胞生长及分裂所必须, 参与核酸及氨基酸合成,促进红细胞的生长和成熟。 ➢不良反应:皮疹、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 ➢禁用:各种恶性贫血。 ➢联用:与氟尿嘧啶联用胃肠道毒性反应加大。 ➢药师建议:查房时密切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即时给予治疗。
1. 手术治疗 2. 放射治疗 3. 化学治疗 4. 靶向治疗
方法: 多采用5-FU等腹腔或动脉给药
术后辅助化疗
适应症: 早期大肠癌中有预后不良因素;
进展期大肠癌 目的:
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 疗程:6个周期 时机:术后3周左右
1
奥沙利铂 8.5mg/m2 ivgtt 2h d1
CF 400mg/m2 ivgtt 2h d1
5-fu 400mg/m2 IV 然 后1200mg/m2/d ivgtt 每两周重复
大便表面带血及粘液,甚至有脓血便。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地理因素 饮食因素
环境 因素
腺瘤性息肉是 癌前病变
大肠 息肉
炎症性 肠病
遗传 因素
家族性 散发性
胆囊切 除术后
次级胆酸进入 大肠增加有关
幼年起病、病变范 围广而病程长
临床病理分期 (按Dukes法)
A 期 癌肿侵润肠壁内,未超 过浆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神经毒性(肢体末端感觉异常) 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注意: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联合使用,必须在氟尿嘧 啶前使用。 ➢药师监护意见:注意监测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调整氟 尿嘧啶的剂量
药理:植物类抗肿瘤药,作用于S期,特异性抑制DNA 拓扑异构酶,阻断DNA复制。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
消化道反应(延迟性腹泻较严重) 肝损害 肌肉酸痛 ➢慎用:严重过敏者,胆红素超过正常3倍以上,严重 肾功能衰竭。 ➢药师监护意见: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监测患者肝肾 功能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