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杀害胎儿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杀害胎儿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杀害胎儿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概述本案例涉及一名孕妇在怀孕26周时,因个人原因,通过非法手段终止妊娠,并导致胎儿死亡。

该事件发生于202X年X月X日,地点为某市。

孕妇名为李某,年龄28岁,职业为自由职业者。

李某在未经医生指导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服用药物,企图堕胎。

最终,胎儿在药物作用下死亡,李某被警方逮捕。

二、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堕胎属于犯罪行为。

特别是当胎儿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发育,如本案中的26周胎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命特征,非法堕胎行为更是触犯了法律。

李某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伦理道德分析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胎儿作为潜在的生命,拥有生存的权利。

尽管胎儿尚未出生,但其生命价值不容忽视。

李某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在社会公众看来,这种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

四、医学角度分析从医学角度来看,怀孕26周的胎儿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生理结构,通过非法手段终止妊娠,不仅对母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也对未出生的胎儿构成了致命的伤害。

此外,非法堕胎手段往往缺乏专业医疗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增加了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五、心理学分析李某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

可能包括对怀孕的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对个人自由的渴望等。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导致她在没有充分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做出了非法堕胎的决定。

这提示我们在处理类似事件时,除了法律制裁外,还应关注涉事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六、社会影响分析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涉事者个人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它引发了公众对生命权、生育权和女性权益的广泛讨论。

同时,也暴露了社会在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普及方面的不足。

七、预防与对策建议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性教育和生育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生育健康的认识。

2. 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孕妇解决心理问题。

艺术家失德总结报告范文(3篇)

艺术家失德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艺术家,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其行为举止往往对社会风气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我国艺术家失德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深入剖析艺术家失德现象,总结经验教训,本报告将从失德现象概述、原因分析、典型案例剖析、启示与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艺术家失德现象概述1. 腐败受贿:部分艺术家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 恶意炒作:个别艺术家为了提高知名度,恶意炒作,损害他人名誉,扰乱社会秩序。

3. 恶俗作品:部分艺术家创作出低俗、庸俗、媚俗的作品,违背艺术道德,损害社会风气。

4. 滥用权力:部分艺术家在艺术领域滥用权力,压制他人,损害公平正义。

5. 生活作风问题:个别艺术家生活作风不检点,道德沦丧,影响恶劣。

三、艺术家失德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利益诱惑加剧,部分艺术家价值观扭曲,道德底线失守。

2. 艺术教育缺失:部分艺术院校过于注重技能培养,忽视道德教育,导致艺术家道德素养不高。

3. 监管不力:艺术行业监管存在漏洞,对失德艺术家缺乏有效制约,使其有机可乘。

4. 社会风气影响:娱乐圈、文艺界等领域的浮躁、功利风气,使部分艺术家追求名利,忽视道德。

5. 艺术家个人因素:部分艺术家缺乏自律意识,道德观念淡薄,导致失德行为。

四、典型案例剖析1. 案例一:某知名导演因涉嫌受贿被查处。

该导演在担任某影视项目制片人期间,收受巨额贿赂,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 案例二:某知名歌手因涉嫌恶意炒作被曝光。

该歌手通过虚假宣传、恶意抹黑他人等手段,提高自身知名度,损害他人名誉。

3. 案例三:某知名画家因创作低俗作品被指责。

该画家作品内容低俗、庸俗,违背艺术道德,损害社会风气。

4. 案例四:某知名编剧因滥用权力被曝光。

该编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压制他人,损害公平正义。

5. 案例五:某知名演员因生活作风问题被指责。

该演员生活作风不检点,道德沦丧,影响恶劣。

五、启示与建议1. 加强道德教育:艺术院校应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艺术家。

道德法律报告_案例分析(3篇)

道德法律报告_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德与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选取一起道德法律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二、案例介绍(一)案件基本情况2018年3月,某市发生一起因道德与法律冲突而引发的纠纷。

甲乙两人系邻居,甲家小孩(以下简称“甲子”)经常在乙家附近玩耍。

一天,甲子在乙家附近玩耍时不慎摔伤,导致腿部骨折。

甲认为乙家门前道路不平,要求乙承担赔偿责任。

乙则认为甲子摔伤与自家门前道路无关,拒绝赔偿。

(二)道德与法律分析1. 道德分析从道德角度来看,甲子摔伤是乙家门前道路的问题,乙家作为邻居,有责任确保门前道路安全。

然而,乙家并未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存在道德上的失职。

甲作为甲子的监护人,有权要求乙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2. 法律分析从法律角度来看,乙家作为房屋所有人,有义务确保门前道路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因设计、施工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乙家门前道路存在缺陷,导致甲子摔伤,乙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往往相互交织。

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体现,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另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在本案中,乙家门前道路的问题既涉及道德责任,又涉及法律责任。

(二)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 尊重道德原则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首先要尊重道德原则。

在本案中,乙家作为邻居,有义务确保门前道路安全,这是道德原则的体现。

甲子摔伤,乙家应承担道德责任。

2. 依法维权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要依法维权。

甲作为甲子的监护人,有权要求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甲子摔伤是由于乙家门前道路存在缺陷导致的,乙家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3. 协商解决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要积极协商解决。

(道德)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道德)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在自学的一年里,唐勇军跑遍了县城的3所高中,见缝插针地旁听。一次,在一所中学旁听时,他穿着仅有的一双拖鞋,违反了学校规定,被校长缴了。唐勇军不敢说出真相,只好光着脚回到了租住的房间。2002年高考前夕,出租屋被小偷“光顾”,他的身份证、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100多元现金和仅有的一支钢笔被盗走。他欲哭无泪。所有的这些痛苦,他无人倾诉,都留在了自己的日记本里。
(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战胜困难和挫折、开拓人生新境界的过程中领悟美好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5.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当这些相关因素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人生态度往往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4.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苦心人,天不负。2002年夏,他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以超出本科线3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他仅仅带着1070元钱来到学校,此后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1分钱。
发新书了,别人把书抱回宿舍,他却一直守到最后,收集包书的纸皮拿去卖。第一次卖,他就得了30多元钱。后来,他看到教室里别人丢下的纸张也收集了起来;学校招人在夜里守自行车,看到信息后他立即报了名,从晚上10点守到凌晨2点;双休日,别人去逛街、在宿舍打游戏,他在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搬砖头、灌砂浆……刚开始的日子,唐勇军就是这样过来的。

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案例分析报告格式篇一:案例分析报告格式标题×××分析背景和目标、基本情况、分析所用的理论介绍、分析过程、相关问题讨论和对策探讨、进一步的思考等一、选题范围在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做分析报告。

二、报告内容所有报告均应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案由即对案例提供内容的高度概括,2.案情案情材料应当事实完整、要素齐备、行文简洁、层次清晰、,涉及个人隐私的,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使用与案件原始材料相同的当事人名称、地名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内容(案件原始材料应当附随报告提交,并注明案件来源或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3.案件焦点应当根据案情归纳、提炼、列举出案件焦点所在,如“本案焦点在于:1.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关于合同的履行方式问题;3??”等。

4.争议与分歧意见从学理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炼出法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应当至少具有两种以上的观点、主张或意见,并清晰、明了地叙明各自的理由及其依据。

5.研究结论应当明确表作者对于案件性质或其处理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并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两方面详细阐明其理由和依据,使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案例本身,或者为解决类似案件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提出理论上需要深化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材料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摘要关键词正文a) 其中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i.ii. 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本行业情况,本公司概况)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包括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iii. 公司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与相关文献理论(即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现拟采取解决措施)iv.v.vi.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案例问题讨论参考文献资料尾页要有参考文献例,参考文献:[1] 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年鉴2009[N]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 任家强,董琳瑛.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9):1435-1438.[3] 胡青峰,张子平.基于Geoda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2):53-55.[4] 潘竟虎,冯兆东.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5-50.(目录)(正文)5号,宋体,三级标题式,至少3000字。

反面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反面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反面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在社会各个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本文将通过一个反面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该案例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一个中学中。

某一次,学生会组织了一场自发的篮球比赛,作为校园活动的一部分。

然而,比赛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一部分学生使用暴力手段,出言不逊,吃力不讨好等。

另外,一些学生明显懒散了,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大幅下降。

最终,这场比赛陷入混乱,无法正常进行。

三、案例分析1. 教育问题:这个案例展现了学生们在运动比赛中缺乏团队合作和自律的品质。

这可能与他们的教育背景有关。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 团队管理问题:学生会组织这个活动,但却没有对参与者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没有制定明确的比赛规则和处罚措施,导致了学生的自由行为。

3. 激励机制问题:比赛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学生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参与比赛,导致他们的积极性下降。

四、解决方案和建议1. 重视教育品质: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律性。

2. 加强团队管理:对于学生会组织这类活动,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制定合适的规则和处罚制度,以确保活动的秩序和质量。

3. 制定激励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比如,可以设置表扬信、奖品或者荣誉称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4. 多元化活动形式: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更多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望,使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积极参与。

五、结论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教育和团队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比赛中表现出消极和不道德的行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建立良好的团队管理机制,并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

道德_法律_案例(3篇)

道德_法律_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三,男,25岁,某市居民。

因家庭贫困,张三自幼父母离异,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

由于缺乏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张三形成了自私、贪婪的性格。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依然存在。

张三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挫折,生活陷入困境。

一日,张三看到邻居王女士家中有一台价值五千元的手机,心生贪念,于深夜潜入王女士家中,将手机盗走。

二、道德冲突1. 道德观念冲突张三的道德观念与我国传统美德相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等美德被广泛提倡。

而张三的行为,不仅违背了这些美德,还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

2. 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张三因家庭贫困而走上犯罪道路,从道德层面来看,他的行为可以理解。

然而,道德并非万能,当道德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张三选择了利益。

这种道德与利益的冲突,使得他的行为更加令人痛心。

三、法律冲突1. 法律规定冲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张三盗窃了价值五千元的手机,属于数额较大的盗窃行为,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2.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从法律角度来看,张三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然而,从道德层面来看,张三的家庭贫困是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与道德产生了冲突。

四、案例分析1. 道德教育的缺失张三从小缺乏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导致他形成了自私、贪婪的性格。

这反映出我国在教育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教育缺失。

因此,加强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预防犯罪的重要途径。

2. 家庭关爱的重要性张三的父母离异,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关爱。

家庭关爱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家庭关爱,有助于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案例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案例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案例分析案例一:关爱环境保护的义务在某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环境保护主题的实地调研。

学生们来到附近的公园,观察到有人非法倾倒垃圾,污染了环境。

他们深感痛惜,坚决决定采取行动。

首先,学生们主动将眼前环境整理干净,清理垃圾,并互相鼓励保持公园的整洁。

接着,他们决定开展一次“美化环境行动”,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一同参与。

通过搜集有关法律法规的信息,学生们认识到倾倒垃圾的行为是违法的,破坏了公共环境的基本利益。

因此,他们撰写了一封公开信,向市政府反映问题,并请求采取相关举措来加强环境保护。

学生们还邀请老师和学校领导参与行动,通过组织环保宣传讲座和义卖活动,筹集资金购买垃圾桶等环保用品。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学生们成功引起了市政府的注意。

市政府对该公园进行了整修并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

此外,学生们还通过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改变了一些人的环境保护观念。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际应用。

通过参与实地调研和行动,学生们了解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通过举报和倡导活动,促使政府采取了措施改善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案例二:拒绝欺凌,捍卫公平正义在一所小学中,发生了一起欺凌事件。

学生小明被同学王强经常性地侮辱、威胁和殴打。

小明非常沮丧和害怕,但他决定寻求帮助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小明首先向班主任报告了这一情况,期望得到支持和解决。

班主任立即采取行动,召集了小明和王强的家长进行了约谈。

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如小明所期望的那样,王强的家长并未对此事予以足够重视。

小明感到十分无助。

面对困境,小明决定以法律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他向学校的法律顾问咨询,并了解到欺凌行为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

小明与顾问一起制定了一个具体的应对策略,并收集了相关的证据。

随后,小明和他的父母一同向警方报案,并提交了荣誉性表达对警方的信任和期待。

警方展开了调查,并采取了相关的法律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自学的一年里,唐勇军跑遍了县城的3所高中,见缝插针地旁听。一次,在一所中学旁听时,他穿着仅有的一双拖鞋,违反了学校规定,被校长缴了。唐勇军不敢说出真相,只好光着脚回到了租住的房间。2002年高考前夕,出租屋被小偷“光顾”,他的身份证、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100多元现金和仅有的一支钢笔被盗走。他欲哭无泪。所有的这些痛苦,他无人倾诉,都留在了自己的日记本里。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人生当务实。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透过生活中的多种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用积极的行动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3)人生应乐观。一个人热爱生命、乐观向上,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奠定了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是乐观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去年,他父亲生病,他将自己积攒的2200元寄给父亲治病。
唐勇军想要让校园里更多的贫困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读完大学,他要创办一个“贫困生互助协会”。
因为贫困,他是不幸的;正是因为贫困,锻炼了他的能力,让他更加自信地面对今后的生活。
唐勇军努力生活着、学习着,贫困让他比别人懂得了更多的东西。
把苦难理解为人生的另一种幸福,这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战胜困难和挫折、开拓人生新境界的过程中领悟美好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5.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
问题:你认为大学阶段如何才能做到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指导人生?
基本理论: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所构成,三者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从而也构成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生活实践的根本指向,决定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也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苦心人,天不负。2002年夏,他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以超出本科线3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他仅仅带着1070元钱来到学校,此后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1分钱。
发新书了,别人把书抱回宿舍,他却一直守到最后,收集包书的纸皮拿去卖。第一次卖,他就得了30多元钱。后来,他看到教室里别人丢下的纸张也收集了起来;学校招人在夜里守自行车,看到信息后他立即报了名,从晚上10点守到凌晨2点;双休日,别人去逛街、在宿舍打游戏,他在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搬砖头、灌砂浆……刚开始的日子,唐勇军就是这样过来的。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生死、祸福、善恶、得失、成败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6.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态
自我激励能力
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
良好的人际沟通。
分析:
启示:
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难也是一笔财富, 唐勇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意志坚强、勤奋进取的人,家境再困难也不能阻碍他完成他的梦想。因为贫困他是不幸的,但也正是因为贫困,锻炼了他的能力,增强了他的意志,让他更加自信地面对今后的生活。考上了大学,他并没有兴奋,因为他心里很明白,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挑战的开始,前行的路上,他还有很多困难要去面对。唐勇军努力生活着、学习着。贫困让他比别人懂得了更多的东西,创造了更大的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当这些相关因素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人生态度往往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4.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道德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名称:312案例: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唐勇军在2001年因无力缴纳学费而被迫辍学。经历过痛苦的煎熬之后,他决定以旁听自学的方式继续他得高中课程。为了方便旁听,他在县城租房居住。
为了交房租和维持自己的生活,唐勇军找了一份在建筑工地做电焊工的活。忙一天下来,眼睛累得见光就流泪。有段时间,唐勇军没有多余钱买米做饭,就把萝卜从中间切开,一顿吃半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