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2.我搜集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2、 我搜集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2、我搜集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1、 我已经运用三步预习法预习了课文。

2、我搜集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1、 我已经运用三步预习法预习了课文。

2、我搜集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2、 我搜集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2、 我搜集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2、我搜集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1、 我已经运用三步预习法预习了课文。

2、我搜集了……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并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憧憬”“忐忑不安”。

2.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 9 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

3.能用钢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狂、排”等 8 个字,执笔姿势正确。

【课前学习任务】1.收集形容四季的词语。

2.学习本单元课文,你运用了哪些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试着总结一下吧。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1.想一想:你在读书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借助下面的图示进行整理。

学习任务二:积累形容四季的词语。

1.从天气状况、不同景色、动植物等角度,用不同的词语形容四季。

2.在横线上写上形容四季的词语,并与同学交流。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狂、排”等 8 个字。

1.观察书写提示中的 8 个例字,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点。

2.用钢笔书写“狂、排”等 8 个字,结合评价表进行自评。

评价结果评价内容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书写正确☆☆☆☆☆☆横平竖直☆☆☆☆☆☆执笔规范☆☆☆☆☆☆坐姿端正☆☆☆☆☆☆做得很棒3星;基本做到2星;需再努力1星【学习资源】推荐阅读金波的《在秋叶飘零中默想》和《深秋的树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字母”和“音素”的概念,理解字母与音素的关系;2.学习拼音的拼读规则,正确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3.熟记一、二、三声的拼音符号。

教学重点1.理解字母与音素的关系;2.正确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3.熟练掌握一、二、三声的拼音符号。

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三年级上册;2.幻灯片或黑板、彩色粉笔;3.物品图示、拼音卡片等图像工具。

教学内容活动一:引导学生认识“字母”和“音素”1.学生举手回答:知道什么是字母吗?(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一一呈现在幻灯片上。

)2.通过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忆英文字母表。

3.教师解释“字母”是指书写语言的符号。

4.学生再次回忆英文字母表,教师顺便与学生复习英文一些常用单词。

活动二:学习拼音的拼读规则1.引导学生根据语音发声,感性理解汉语拼音概念。

2.点读汉字并让学生观察、体验不同读音的区别,感受声音的异同。

3.通过让学生在同音或类音的汉字中找相似发音的元素,引导学生认识“音素”的概念。

4.引导学生逐一认识并掌握26个声母和21个韵母的读法。

活动三:熟记一、二、三声的拼音符号1.通过展示汉字及声调符号、播放典型的语音发音,让学生理解三种声调的发音方式。

2.教师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加深对声调的理解。

3.教师安排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练习读汉字时声调符号的使用。

教学方案1.教师通过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忆英文字母表,并解释“字母”的概念。

2.教师让学生观察、体验不同读音的区别,感受声音的异同。

3.通过让学生在同音或类音的汉字中找相似发音的元素,引导学生认识“音素”的概念。

4.教师让学生逐一认识并掌握26个声母和21个韵母的读法。

5.根据汉字的声调,教师通过展示汉字及声调符号、播放典型的语音发音,让学生理解三种声调的发音方式。

6.教师设计互动游戏,加深学生对声调的理解。

7.教师安排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练习读汉字时声调符号的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导学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导学案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导学案一、预习字词1.读一读,写一写。

明朗潮湿亮晶晶水洼映着法国梧桐树紧紧地湿漉漉闪闪发光地毯巴掌熨帖粘在规则凌乱增添棕红色小雨靴蹦跳着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桌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识字:加一加识字:案、规、图熟字加偏旁识字:甫(铺)尼(泥)完(院)非(排)贝(则)尺(迟)谜语识字:三天(晶)3.联系课文内容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珍惜。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认读汉字。

2.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调和语音语调朗读。

3. 能够使用简单的语句表达关于传统节日的想法。

教学准备:1. 课本《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2. PPT课件。

3. 小红花奖励系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讨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想法。

2. 展示PPT,介绍本单元的课文《春节》。

3. 指导学生认读课文中的关键词汇,通过课堂导读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4. 配合PPT,帮助学生逐句朗读课文,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正确的语调和语音语调。

5.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仿课文中的情境对话。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互动,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播放与春节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的传统俗和庆祝方式。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了解多元文化。

4.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和讨论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简短的写作练。

5. 通过小红花奖励系统,表扬积极参与讨论和认真完成写作练的学生。

第三课时:1. 复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口头问答互动。

2. 配合PPT,帮助学生回顾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解析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特别强调语调和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

4. 分组展示学生的写作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

5. 结合学生的作品,进行简短的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课时:1.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通过阅读其他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扩展知识面。

2. 指导学生使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和体验。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导学案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1.默写古诗《山行》。
科目
语文
课题
4、《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陶金鸿,女,1969年5月出生,获硕士学位,现任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曾获江苏教育学院04-05论文评比三等奖。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学生一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认读会,并再读课后带拼音的生字组三个词。
2、学生二读课文结合词语表119页第五课的词语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来。查词典理解词语:明朗、凌乱、熨帖、增添
3、学生三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来。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5.学生初读古诗,注意圈出带拼音的生字。
6.自己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读会生词。
7.试读出古诗节奏来。
8.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型结构、修辞手法等,能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1. 知识与能力识字写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汉字,掌握生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鼓励学生积极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能够把握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通过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本内容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够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文明,学会倾听和表达。

阅读拓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期待。

回顾旧知:通过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11课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11课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
金黄金黄
闪闪发光
3.形近字组词。
铺( ) 泥( ) 院( )
葡( ) 尼( ) 完( )
列( ) 则( ) 排( )
例( ) 测( ) 非( )
科目
语文
课题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4、《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知识链接】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我会认读生字。
2、“金色的巴掌”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1、“一夜秋风,一夜雨”过后,水泥道上的景色怎样?
2、什么是“金色的巴掌”?
3、“金色的巴掌铺在水泥道上”像什么?
【知能应用】
闯关练习:
1.按原文填空。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 )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 )地粘在( )的水泥道上了。
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平时注意仔细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重点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书写。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发现。
难点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美,发现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识记生字,掌握生字书写。
【知识链接】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学生初读古诗,注意圈出带拼音的生字。
2.自己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读会生词。
3.试读出古诗节奏来。
4.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1、再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
2、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轮流读课文,做到人人都参与,找出优秀朗读者。
3、学生再读课文,小组内继续探究学习。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全文共( )个自然段,可分( )部分。
第一段(第 自然段):
第二段(第 至 自然段):
第三段(第 至 自然段):
【知能应用】
闯关练习:
1.连线,组成恰当的短语。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我会认读生字。
清凉、秋天、银杏树、枫树、田野、
果树、菊花、秋雨、香甜、雨滴、
喜鹊、舒服、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雨?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发挥想象,画一幅关于秋天的图画?
【知能应用】
闯关练习:
1.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票( ) 抖( ) 山( ) 谈( ) 由( )
三、多音字组词。
扇shān( )
shàn( )
乐lè( )
yuè( )
曲qǔ( )
qū( )
好hǎo( )
hào( )
科目
语文
课题
6、《秋天的雨》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语文
课题
4、《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描写的秋天景象。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学生一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认读会,并再读课后带拼音的生字组三个词。
2、学生二读课文结合词语表119页第五课的词语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来。查词典理解词语:明朗、凌乱、熨帖、增添
3、学生三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来。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5.学生初读古诗,注意圈出带拼音的生字。
6.自己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读会生词。
7.试读出古诗节奏来。
8.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2、再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2、组长检查,朗读古诗。
【激趣导入】
【自主学习】
预习任务:
1、学生初读古诗,注意圈出带拼音的生字。
2、自己拼读带拼音的生字,读会生词。
3、试读出古诗节奏来。
4、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1、再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2、组长检查,朗读古诗。
A、小组合作,利用文中注释及词语手册逐字逐句理解古诗。
B、小组汇报交流。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1.默写古诗《山行》。
科目
语文
课题
4、《古诗三首》
日期
主备人
使用人
班级
教学
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陶金鸿,女,1969年5月出生,获硕士学位,现任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曾获江苏教育学院04-05论文评比三等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总结】
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án liào ɡōu zhù hǎo wén fēnɡ shōu
( ) ( ) ( ) ( )
二、辨字组词语。
飘( ) 料( ) 仙( ) 淡( ) 曲(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到秋天的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送、挑”等生字。
2、学习古诗《夜书所见》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知识链接】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 真德秀 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描写的秋天景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赠、刘”等生字。
2、学习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自主学习案
课堂同步导案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描写的秋天景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
2、学习古诗《山行》理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