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10)

合集下载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简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⑵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⑶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

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先烈的英勇事迹为题材,通过讲述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风貌。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强。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崇高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理解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先烈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先烈的了解,引出本课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第【1】篇〗《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冬阳童年骆驼队》。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关于童年生活的第二篇文章,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在日本出生的林海音在老北京城南度过了难忘的童年,那景那人那事,虽经不住岁月的打磨会慢慢模糊,但因为怀念,那份感觉却从未走远。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看到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的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

就在这种淡淡的略带感伤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绕。

(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

但由于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是民国十二年再加上描写的是老北京城的记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就增加了情感理解上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该课的目标定位: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优质、交错、寂寞、棉袄、傻事”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讲的四个片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语句段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激发阅读《城南旧事》这本小说的兴趣。

培养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童年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作为一个成年人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从而懂得珍惜童年生活。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新课标反对以教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切教学要做到以学定教。

根据以上原则,及我班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第1篇】《自相矛盾》说课稿一、说教材《自相矛盾》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册第二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文言文。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在夸赞自己的矛和盾时话语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否则就会闹出笑话,自得其反。

因为本课是文言文,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的注释等来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注释开懂古文的意思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注释弄懂古文的意思,引导学生能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和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紧紧抓住读这个重点,采取: 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2)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

五、说教学程序(一)温故而知新,导入课文由同学们回忆学过的以“自”开头的成语(课件),(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引出《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战争》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战争》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X课,教材为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这一课的主题是“战争”,通过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和认识,培养他们对和平的珍视和向往。

二、说教法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

2. 视觉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视觉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分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三、说学情这节课的学生主要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在前几节课的研究中,他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战争的内容,对战争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四、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战争的定义和起因;- 掌握一些与战争有关的词汇和常识;- 理解战争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和珍视;-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从战争中寻找和平的可能。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战争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实现和平而努力。

六、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组织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战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引导他们谈论对战争的看法。

2. 研究活动(30分钟)- 向学生介绍战争的定义和起因,帮助他们理解战争的本质;- 引导学生讨论战争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讨论战争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小学语文五年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小学语文五年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二、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 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 字新词;鉴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陌生这一现状,鼓励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对课文所 涉及的作家、故事、人物等有初步的了解。
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 深刻、全面,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 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 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 的表达方法。并通过片段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 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
Hale Waihona Puke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 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龙须沟》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2.教师介绍《骆驼祥子》。 3.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教师范读。 5.学生交流难读之处。
八、教学反思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整堂课的教学中,很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都是我抛出问题,学生努力去解决;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没有 激发出来;自主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没有很好重视,在以后教学 中需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 文阅读能力。
在以后教学中,需要增加游戏环节,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 学生把学习到的人物形象进行回顾,拓展补充阅读涉猎到中外经典名 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读面,加深对人物描写 方法的领悟,为写作中的迁移运用打下基础。。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小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无名岛驻军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反映了无名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以战士“以岛为家”为主线,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3. 陶冶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通过让学生理解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从而受到熏陶。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学生通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一)、审视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本文中的岛为什么称为“小岛”?(一座孤零零漂在海上的小的可怜的岛)课文为什么以“小岛”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小岛上的事)2.南海简介我国土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的3倍,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 作为⼀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篇1 ⼀、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编⼈教版⼩学语⽂五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篇精读课⽂。

这篇课⽂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帮助作战,著名的⾚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的,⽽“草船借箭”就是“⾚壁之战”中的⼀个⼩故事。

《草船借箭》这篇课⽂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要诸葛亮⼗天内造出⼗万⽀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局,与周瑜⽃智,⽤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

课⽂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代⼜⼀代中华⼉⼥。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素养有着举⾜轻重的作⽤。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在阅读和语⽂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对古典⽂学的热爱,传承民族⽂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法。

⼆、说教学⽬标 (⼀)教学⽬标: 1.认识“瑜、忌”等9个⽣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私⾃、军令状、⾃有妙⽤、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理解课⽂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语⾔,感悟⽂中周瑜、诸葛亮等⼈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懂地理、识⼈⼼的本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刷子李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组文章中的一篇课文。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

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主要内容。

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作家冯骥才;熟读课文,感受刷子李的特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自主学习:通过课前预习,鼓励学生熟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熟悉故事情节。

(2)以读促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说学法:自读自悟、探究交流。

五、说教学流程:
1.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后,交流资料了解到刷子李是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

引导学生抓住“俗世奇人”几个关键字来阅读课文,了解刷子李有一身绝活,所有人都不相信,一个叫曹小三的新徒弟随师傅来到了一位姓李的人家刷墙,亲眼目睹了刷子李是怎么刷墙,刷墙后衣服上一个白点也没有。

了解传说中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里?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描写,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形象,品味写法。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描写刷过的墙壁表现人物形象——技艺高超。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刷子李那种敬业、专注、求精、创新精神的敬意。

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刷过的房子很美,给人的感觉舒服。

从而感受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2)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巧妙。

感受“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

刷子李行云流水的刷墙技术,滴水不漏的功夫,在一身全黑装束中让人震撼折服,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处。

(3)学习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直接描写和细节刻画的同时,感受作者通过曹小三的所见、心理感受、想法的改变印证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写作方法。

感受课文从侧面烘托了刷子李技术的高超,写法绝妙。

(4)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刷子李的语言描写感受“刷子李”心细如发,他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感受“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是在告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

教育曹小
三——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六、说作业设计: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俗世奇人》的其他章节,如《泥人张》等,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加深对俗世奇人的了解。

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

这一环节,做到了读写结合,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领会,深化学生情感。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表现的中心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写法。

规矩奇特:规矩奇
刷子李:技艺高超效果非凡:效果奇
动作娴熟:动作奇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失落—敬佩—震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