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四)—层进式.doc
议论文基本结构——层进式

高一议论文写作指导材料三层层深入说理深刻——议论文基本结构之层进式一.了解层进式结构对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提出论点后,“为什么”与“怎么办”这两部分的论述,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样做的方法。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需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办”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办”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
如果文章侧重于谈“为什么”的问题,那么一般提出论点后有两种思路: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证;如果观点是“我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就侧重谈“读书”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果观点是“这种盲目‘哈韩’的做法并不好”,那就重点谈“不好”的理由,或“盲目‘哈韩’的危害性”。
二.佳作引路(在范文中深入了解层进式结构)学会舍弃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中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
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
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
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议论文层进式结构范文(实用10篇)

议论文层进式结构范文第1篇议论文结构用是什么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现在高考一般以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所以作文(议论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观点,然后就是选材论证的过程。
一般来说,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体现在:一、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的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二、其它形式的议论文(包含话题作文)一般体现在:“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的论证结构。
第一步:立论。
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
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入据。
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
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
议论文结构——层进式汇总

层进式模式二:一个观点,我们可以从适用的 对象的范围上考虑层次,一般从小到大,由低 到高的顺序。
例2 2008 年高考湖北一考生的优秀议论文 《举手投足之间》
(1)论点:举手投足之间,我们的习惯、素质乃至道德 品质,一次次被折射放失。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实 一面,恰恰成为我们人格的注脚。
• (为什么要坚持 )
• ⑸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 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 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 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 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 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 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 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 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 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 (坚持是什么 )
• ⑶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 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 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 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 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 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 见到井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 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 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 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 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 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 ②没有规矩, 社会不成社会; • ③没有规矩,国将不国。
模式三:
• 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 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即
• “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 指办法”的格式。
• (常常用在材料作文或时评的写作中)
议论文结构技巧_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结构技巧_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作文辅导0107 07:45::考场作文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掌握行文的结构模式十分必要。
下面我们就议论文的写作给同学们提供三种结构模式,供大家参考。
层进式(“引、提、议、联、结”式)所谓层进式,即在提出问题或亮明观点后,由小到大,由此及彼,一层深入一层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得出明确结论。
针对新材料作文,可以采用五字结构式:引,即引述所给材料,材料特别短的可以照抄,长的要进行精炼概括,并根据立意角度有针对性地引述;提,即在引述材料后,对材料进行精要分析,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议,即围绕观点展开议论,紧扣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联,即由此及彼联系自然与社会,采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再次分析论证观点的正确性;结,即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再次申明观点。
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恰当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使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语意连贯,不突兀。
【示例一】我看中国式“垄断”(北京一考生)在刚刚结束的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表现出色,又包揽了全部金牌,正是国人振奋之际,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是对国家荣誉的麻木,对他人胜利的嫉妒,还是审美疲劳,他们指指点点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稍稍明智点的,则将自己提到了“理性”的高度,看似忧国忧民,又像杞人忧天,他们眉头颦蹙道:“这不利于世界乒乓事业的发展。
”【文章开篇运用描摹性的文字对所给材料进行精炼概述,生动形象(引)】呜呼!于情于理,我个人都不敢苟同。
【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反驳,亮明自己的观点(提)】我要问问那些慷慨者,怎样才能“大家好”呢?难道故意输给人家不成?为了所谓的发展而忘掉根本的体育精神?我要问问那些理性者,乒乓事业怎么就没发展呢?中国包揽金牌都多少年了,你能说现在就没有乃至产生不出“乒乓大家”?【连用几个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讲道理批驳谬论,论证观点(议)】当然,中国的这种独揽确有让人深思之处。
议论文写作结构指——层进式

议论文写作结构指导——层进式付秀银编写在讲议论文的层进式结构之前,先简要说说写议论文要做到的五个“要”。
第一,要鲜明地提出论点。
所谓“鲜明”,一是指作者的态度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决不模棱两可。
二是指论点的语言表现形式鲜明,即一般都用简明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述。
如“反对自由主义”、“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等。
第二,要使用准确、新鲜、有代表性的论据。
“准确”一是指论据本身的真实可信,二是指论据和论点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即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新鲜”一是指新出现的或很少为人所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作论据能给人以新奇、清新之感;二是指从新的角度观照旧有的材料,发掘出新的蕴含,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如“对牛弹琴”一般都是用来嘲笑不懂音乐的“牛”的,但毛泽东却从弹琴者不看对象这一角度去讽刺“弹琴”者,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代表性”是指论据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如,现在有些干部贪污、受贿,这是事实。
但如从这得出今天的干部都贪污、受贿的结论,那便是错误的。
因为贪污、受贿不是干部的本质特征。
准确、新鲜、有代表性的论据要靠平时的积累。
第三,要全力分析论据。
所谓分析论据,就是要揭示出论据中蕴含着的某种道理,并使之与论点沟通,从而显示出论据和论点间的本质联系。
第四,要根据论点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常常受制于论点,特别是有分论点的议论文更是如此。
因此,在安排议论文的结构时,一定要使之适应论点的需要,体现出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五,要准确地使用语言。
这里的“准确”一是指说的话正确。
话不正确,即观点不对,那其他一切再好也是徒劳的。
二是指用词的恰当和分寸的把握。
用词不当,不能清楚地表达要表达的意思。
分寸把握不好,就会失之偏颇,论证就不严密,站不住脚。
说完“五要”,再转入正题说说议论文的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又叫递进式或层递式,它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等等。
议论文的结构之层进式

议论文结构——层进式
例:《严于解剖自己》
引论: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议
分
论 结
本论
论 点
构
一
结论
对自己 要有自 知之明。
分 论 点 二
光有自知 之明还不 够,还要 勇于自我
批评。
自我批评
分 的勇气来
论 点 三
源于对真 理的追求
和崇高的
信念。
分论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例:《严于解剖自己》
议论文结构——层进式
引论
议
分
分论点
论
结
本论
论 点
分析论证
构
一
小结
分
分论点
论
分析论证
点
二
小结
分 分论点
论 点
分析论证
三 小结
结论
层进式的结构(一)
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一 般以三个分论点为宜。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 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 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 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 系。
02 (坚持需要什么 )
01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 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 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 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 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 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 下。
02
点评:此文是严格按照“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的。 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 明,想不得高分都难。(因 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
注意事项: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
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 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 俭”的重要性、必要性。
议论文结构训练——层进式

议论文结构训练——层进式议论文结构训练——层进式目标导引1.通过练习,你将学会议论文如何纵向展开议论。
2.掌握层进式结构的两种方式。
基础导学基础问题1.你了解什么是层进式吗?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2.你知道层进式常用的两种结构方式吗?探究问题分类借鉴分析:我们重点学习两种层进式格式。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大到小、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分析例文:《十九年的启示》材料:(1)晋文公逃亡奔波十九年,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政治才干,成为五霸之一。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备受煎熬仍然手持汉节。
司马光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写成《资治通鉴》。
归纳:崎岖本是征人路,怀志无须怕磨难。
(2)在建设四化的管理征途中,艰难困苦在所难免,有志者应不怕磨难。
【范文借鉴:】贵在坚持有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
至腹地,一人中暑了,又没水喝,不能行动。
同伴给他一支手枪,五颗子弹,嘱咐他过了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鸣一枪,以让他能辨别方向,回来会合。
过了8小时,同伴提着满壶清水带着骆驼商旅循枪声找来。
结果只见到一具尸体,其头部被一颗子弹穿透了,手枪和五个弹壳草散落在死者周围。
他自杀了,没有坚持到还有被救希望的最后一刻。
他的沙漠之旅的悲剧结局,从反面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坚持,再坚持。
(定向引述材料,提出本文中心。
)不论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
因为无论大小事情,从开始到终结都有一个过程,只有把全过程都按规定完成了,才是成功。
不坚持就意味着半途而废,就必然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
大事要坚持,小事要坚持;耗时长的要坚持,耗时短的也要坚持。
层进式结构议论文写作训练及例文7篇(练习版)

层进式结构议论文写作训练及例文7篇(练习版)(一)写作指导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原因)怎么办(方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或者是范围上的层层扩大等等。
层进式比并列式和对照式更能体现思维的缜密,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基本模式:递进式结构模式示例:要钻牛角尖是什么——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为什么——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怎么办——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会怎样——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崇高的理想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伟大理想什么是最伟大理想这三个问题,思路是按照理想问题的内容实质逐层向纵深开拓的,所以把中心论点阐明得十分透彻。
按摆现象、谈意义(或危害)、挖根源、提方法的思路纵向开拓这里有两种结构结构图一(要肯定的观点)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形式内容摆现象性质特点必要性本论谈意义重要性目的性可能性挖根源产生原因方向提办法途径方法结论总结全文结构图二(要否定的观点)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形式内容摆现象性质本论特点谈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结论总结全文以上列举的内容要点并非每点都必须写到,而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选择重点来写。
这种论证结构层层深入,如剥笋子一般,从外表到本质,符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深刻”的要求,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且这种结构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用得最多的一种,一定要掌握,且要烂熟于心。
注意点:层进式结构中各部分顺序的安排要符合逻辑病例: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第一部分:怎样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第二部分:什么是远大的理想。
第三部分:为什么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二)例文分析严于解剖自己1.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四)—层进式
命题人:何龙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一、基本结构(一):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
例:《谈克制》中心论点:要克制。
(1)为什么要克制?在广泛的人际关系中,随时保持克制的态度能够创造和谐的气氛,顺利进行交往,有效解决问题。
当人们发生利害冲突时,克制常可以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2)怎样做到“克制”?沉默,是克制的妙法。
例文(略)二、基本结构(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例:《十九年的启示》(1)晋文公逃亡奔波十九年,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政治才干,成为五霸之一。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备极煎熬仍然手持汉节。
司马光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写成资治通鉴。
归纳:崎岖本是征人路,怀志无须怕磨难。
(2)在建设四化的管理征途中,艰难困苦在所难免,有志者应不怕磨难。
参照例文:贵在坚持有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
至腹地,一人中暑了,又没水喝,不能行动。
同伴给他一支手枪,五颗子弹,嘱咐他过了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鸣一枪,以让他能辨别方向,回来会合。
过了8小时,同伴提着满壶清水带着骆驼商旅循枪声找来。
结果只见到一具尸体,其头部被一颗子弹穿透了,手枪和五个弹壳草散落在死者周围。
他自杀了,没有坚持到还有被救希望的最后一刻。
他的沙漠之旅的悲剧结局,从反面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坚持,再坚持。
(定
向引述材料,提出本文中心。
)不论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
因为无论大小事情,从开始到终结都有一个过程,只有把全过程都按规定完成了,才是成功。
不坚持就意味着半途而废,就必然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
大事要坚持,小事要坚持;耗时长的要坚持,耗时短的也要坚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了8年,解放战争打了3年,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每个人的学业,小学6年,中学6年,有的上了大学还需4年,没有坚持就不能毕业。
不说这些大事,就说简单得如烧一壶开水,需要5分钟你烧了3分钟就熄火,春天去踏青,要走10里,你走了8里就回程,开水喝不上,美景也赏不成。
(初论坚持的重要意义。
先说事理,再举例子。
选例有大有小,综合起来就能说明所有的事。
)坚持,在接近成功的最后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因为越接近成功越艰难;二是因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如果因不坚持而失败,前功尽弃,尤为可惜。
水烧到了99度,不坚持就不能沸腾;万米赛跑,跑了9999米不能计算成绩。
这位沙漠探险者,已经熬过8个钟头,放弃了最后的坚持,终成戈壁冤魂。
我们看过女排惊心动魄的世界比赛,她们在0∶2失利、第三局又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靠了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反败为胜,结果以3∶2夺得胜利;也看到过以2∶0领先,又先得14分把对手逼到绝境的情势下因没有坚持拿到最后1分,结果痛失战机。
欢笑与泪水,荣誉与失落,都只隔着一层障碍--坚持。
面临险恶,坚持有时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面临顺境,大意则功败垂成,痛失荆州。
坚持可贵,在危险中坚持更可贵,在最后关头坚持,则是最成熟的表现。
只有坚持,才没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遗憾。
(这一段把论证推进一层:从一般地说坚持,说到在危险情
境和最后关头要坚持。
)坚持是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坚持靠希望来支持。
没有毅力就无法坚持。
中途生厌倦,见异思迁,改弦易辙,当然无坚持可言。
在时间和艰险的考验面前,第一批被击倒的就是那些意志薄弱者。
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而一旦失去了希望,就等于砍倒了坚持的双腿,意志再强也得倒下。
这位沙漠探险者,在放了最后一枪后,他觉得再也没有招来同伴的希望了,死神逼来,生机断绝,与其多受一阵煎熬再死去,不如自杀快捷而少痛苦,他是在泯灭了希望以后才出此下策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把至于险远的条件归纳为志、力、物,他把“志”放在极重要的位置。
这里的“志”是心理、意志的总和,希望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竞技没有希望争先了,也就失去了坚持的力量,有的人会逃下阵来;高考,没有录取的希望了,有的同学就放弃努力……人总是在希望中生存,为希望而奋斗。
一旦绝望,坚持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柱。
谁要不屈不挠地坚持,就必须充满信心和希望,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
(再推进一层,论证坚持从何而来。
两个源:一是意志力,一是希望。
)播种希望,收获坚持,播种坚持,收获胜利。
(简短作结,概括有力。
)作文训练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层层深入地论证,水到渠成地归结出文章的观点。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
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
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
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
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