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
不锈钢腐蚀机理发生原因和维护处理方法

不锈钢腐蚀机理发生原因和维护处理方法不锈钢是一种抗腐蚀性能极好的金属材料,但在特定条件下仍然可能发生腐蚀。
不锈钢腐蚀的机理主要有三种:点蚀腐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种腐蚀机理的发生原因和相应的维护处理方法。
1.点蚀腐蚀:点蚀腐蚀是不锈钢上出现的小孔洞或凹陷的形式,通常是由于材料表面的保护层被部分破坏或被去除所导致的。
(1)发生原因:点蚀腐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a.氧化铁皮:不锈钢焊接时,焊缝周围容易形成氧化铁皮,这些铁皮上的离子会对不锈钢产生腐蚀。
b.离子污染:不锈钢表面被有机物、污垢或液滴等污染,这些污染物中的离子会引发腐蚀。
c.金属离子:铁、铜、镍等金属元素的离子会导致点蚀腐蚀。
(2)维护处理方法:a.避免过度热处理:过度热处理会破坏不锈钢的表面保护层,因此应避免过度热处理。
b.清洁不锈钢表面:定期清洗不锈钢表面的有机物、污垢和液滴等污染物,尽量保持表面清洁。
c.选用合适的不锈钢材料:根据具体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能够更好地抵抗点蚀腐蚀。
2.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在不锈钢材料的晶界处发生的腐蚀,会导致不锈钢的结构性能下降。
(1)发生原因:晶间腐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a.焊接热影响区域:焊接过程中,不锈钢的热影响区域容易出现晶间腐蚀。
b.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中,不锈钢的晶界会因为积累了一定的铬碳化物而变得不稳定,容易发生晶间腐蚀。
(2)维护处理方法:a.控制焊接参数:合理控制焊接参数,避免焊接热影响区域出现晶间腐蚀。
b.降低温度:在高温环境下,尽量降低不锈钢的工作温度,以减少晶间腐蚀的可能性。
c.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应选择具有良好抗晶间腐蚀性的不锈钢材料。
3.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由于不锈钢在受到应力力学作用时在特定环境中发生的腐蚀,会导致不锈钢的断裂。
(1)发生原因:应力腐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a.应力作用:不锈钢在受到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应力腐蚀。
b.腐蚀介质:特定的腐蚀介质会加剧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关于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

关于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主要由铁、碳、铬、镍等元素组成。
它的耐腐蚀性能的原理主要与其表面氧化膜有关,下面将对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进行详细分析。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稳定的、具有自愈性的氧化膜,铬氧化膜。
该氧化膜主要是由一种称为Cr2O3的氧化物组成,其中含有较高的铬含量(通常为12%以上)。
铬氧化膜的厚度通常在0.001-0.03微米之间,但是它具有良好的可修复性,即当钢材表面被刮擦或损坏时,空气中的氧将重新修复被破坏的铬氧化膜,保护不锈钢不被腐蚀。
铬氧化膜的形成与不锈钢中的铬元素密切相关。
当钢中的铬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的铬氧化膜将具有良好的自愈性和稳定性。
铬元素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它能吸引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并与氧反应形成Cr2O3、Cr2O3不仅具有一定的硬度,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防止氯离子、二氧化硫等腐蚀物质的进一步接触,从而达到耐腐蚀的目的。
此外,不锈钢中的镍元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镍元素在不锈钢中通常占有一定比例,它能促进铬氧化膜的形成和稳定性。
镍能够与铁和铬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使得钢材表面的铬氧化膜更加均匀和致密。
此外,不锈钢中的其他合金元素(如钼、铜、钛等)和微量元素(如锰、硅)也能对其耐腐蚀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这些元素能够增强不锈钢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其耐腐蚀性。
例如,钼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尤其是在腐蚀介质中含有氯离子等酸性物质时。
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还与介质和工作环境有关。
不锈钢对不同介质和工作环境的耐腐蚀性能是有差异的。
对于大部分常见的氧化性介质(如大部分无机酸、氯化物等),不锈钢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而对于一些还原性介质(如浓硝酸、氢氟酸等),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相对较差。
因此,在应用不锈钢材料时,需要根据介质和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
总之,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是由其表面形成的致密、稳定的铬氧化膜所决定的。
不锈钢的防锈原理

不锈钢的防锈原理
不锈钢的防锈原理可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来解释。
物理防锈原理:
1. 薄氧化膜层: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铬膜,该薄氧化膜能够阻止空气和水分接触金属内部,从而防止进一步氧化产生锈蚀。
2. 不锈钢表面被动行为:不锈钢表面的铬元素能在空气中形成一层铬氧化物保护膜,这层保护膜非常稳定,不会像铁锈一样继续腐蚀下去。
3. 自修复能力:当不锈钢表面发生划伤或者轻微腐蚀时,铬元素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铬再生新的保护膜,从而恢复不锈钢的防锈性能。
化学防锈原理:
1. 铬元素:不锈钢中的铬元素是起到抗腐蚀作用的关键,当铬的含量达到10.5%以上时,能够防止钢材因空气和水分而腐蚀,形成氧化铬薄膜保护层。
2. 钼、钒等合金元素:通过向不锈钢中添加一些合金元素,如钼、钒等,能够进一步提升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增加其耐酸和耐蚀性能。
3. 化学反应:不锈钢中的一些元素(如铬和镍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铬和氧化镍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覆盖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保护钢材免受进一步腐蚀。
总结起来,不锈钢的防锈原理是通过形成氧化铬薄膜和化学反应生成保护膜来实现。
物理防锈主要是依靠不锈钢表面的氧化铬膜层来隔绝空气和水分的接触,从
而防止氧化进一步进行。
化学防锈则是通过添加合金元素,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与环境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一层稳定的保护膜覆盖在钢材表面,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此外,不锈钢还具有自修复能力,即当表面发生划伤或腐蚀时,铬元素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再次生成保护膜,从而恢复防锈性能。
综上所述,不锈钢的防锈原理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来保护钢材,保持其表面的光洁和防锈性能。
不锈钢防锈原理

不锈钢防锈原理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主要是由于以下原理:
1. 薄氧化膜保护作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称为钝化膜。
这层氧化膜能够阻止空气、水等腐蚀介质的进一步侵蚀,起到保护作用。
一旦表面被刮伤或破坏,钝化膜会自动修复,重新形成保护层。
2. 合金元素增强:不锈钢中添加了一些合金元素,如铬、镍等。
这些元素能够与铁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化合物,如Cr2O3。
这种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和较好的耐蚀性,能够有效地抵御腐蚀介质的侵蚀。
3. 自修复能力: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可以在受损后自行修复。
当外界氧气存在时,钢材中的铁元素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在钝化膜表面覆盖的氧化铁。
这种氧化铁可以填补损伤区域,保持整体表面的防锈性能。
以上原理共同作用使得不锈钢具有出色的防锈能力,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保持其外观和性能的稳定性。
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

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金属材料,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化工、医药等领域的产品。
与普通钢材相比,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强、强度高、耐高温、耐磨损、易加工等优点,因此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那么,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是什么呢?1.钝化膜的形成钝化膜是不锈钢的一种重要特性,它是一种具有致密结构的氧化物层或硫化物层。
这种氧化物或硫化物能够保护不锈钢表面不受到化学腐蚀的破坏。
钝化膜的形成是不锈钢耐腐蚀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不锈钢钝化膜不同,但它们都可以通过中和酸性物质、形成基氧化物层、或通过电化学方式来形成。
2.合适的合金配方不锈钢材料由铁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可以调整不锈钢的机械性能、高温强度、耐蚀性和其他特性。
比如,镍是一种让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的关键元素。
在钢中加入越多的镍,就越容易形成均匀和稳定的钝化膜。
而钼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
3.表面处理在生产不锈钢的时候,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来减少与环境中物质的接触,以延长不锈钢的使用寿命。
表面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对不锈钢材料进行粗糙化处理,如抛光、轧光和喷砂等,还可以对其进行镀膜、包覆和喷涂等处理。
4.环境条件尽管不锈钢具有强的耐腐蚀性能,但其性能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比如,在强酸、强碱、高温或强氧化环境下,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会出现下降。
此外,不锈钢表面存在较强的化学反应性,不宜与氯化物、碘化物和溴化物等强氧化性化学物质接触,否则会导致不锈钢的腐蚀。
总之,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是通过形成稳定且致密的氧化物层或硫化物层,来保护钢铁表面不受到化学腐蚀的破坏。
钢材的合金配方、表面处理及环境条件对钢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锈钢防腐原理

不锈钢防腐原理
不锈钢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主要原因如下:
1. 良好的自修复能力:不锈钢表面的铬元素能与氧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铬薄膜,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保护膜,该膜能阻挡外界氧、水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从而防止钢材进一步腐蚀,同时当有些机械或化学伤害导致保护膜破损时,铬元素可自然地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继续在钢材表面形成新的保护膜。
2. 稳定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不锈钢中的铬元素可以与其他合金元素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如与钼、钴、钛等形成难溶性的氧化物或硫化物,从而提高了钢材的耐腐蚀性。
3. 优异的耐氧化性:不锈钢中的铬元素能与氧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该膜与钢材表面紧密结合,阻碍了氧和水分子进一步侵蚀钢材的能力。
4. 金属间腐蚀抑制:不锈钢中添加一定量的镍、铬等元素,能改善不锈钢的化学稳定性,抑制了钢材与其他金属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减少金属间腐蚀的可能性。
5. 表面处理与防护:不锈钢表面可以经过酸洗、打磨、喷砂等处理,形成更加平滑、洁净的表面,有效提高不锈钢的防腐性能。
总之,不锈钢的防腐原理是通过形成致密的氧化铬保护膜,与
其他合金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表面处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实现了材料的抗氧化、耐腐蚀性能。
说明1cr18ni9ti不锈钢的耐腐蚀机理

说明1cr18ni9ti不锈钢的耐腐蚀机理
1Cr18Ni9Ti不锈钢是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含有钛元素,
因此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其耐腐蚀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氧化层:不锈钢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这一层氧化层可以防止进一步的氧化反应和腐蚀。
2. 钝化作用:钛元素在不锈钢中的存在能够增强钢材的钝化性能,使其能够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钝化膜,阻止酸性介质和水分进一步侵蚀。
3. 电位差阻滞作用: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的氧化层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能够产生与金属本体相对电位差,从而减小电池电流,降低了腐蚀速率。
4. 非晶态钢材保护层:在一些酸性环境中,不锈钢中的钛和铁元素会产生非晶态化合物,形成一层致密保护层,防止酸性介质进一步侵蚀。
综上所述,1Cr18Ni9Ti不锈钢的耐腐蚀机理主要包括表面氧
化层、钝化作用、电位差阻滞作用和非晶态钢材保护层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这些机理使得1Cr18Ni9Ti不锈钢在正常使
用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

不锈钢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不锈钢是一种合金材料,主要由铁、铬、镍以及其他少量的合金元素组成。
它的腐蚀和耐腐蚀原理是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不锈钢的主要耐腐蚀性来自于其中的铬元素。
铬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覆盖在钢的表面上,使金属与外界空气隔离,不易被进一步氧化和腐蚀。
这种氧化铬膜能够自愈合,即使表面受到划伤或损伤,也能够重新生成。
这就是不锈钢耐腐蚀能力强的原因之一除了铬元素之外,不锈钢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镍、钼等合金元素。
镍除了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外,还能够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使其更容易加工。
而钼则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在酸性和高温环境下。
此外,不锈钢中还含有一些其他元素,如锰、硅、钒等。
这些元素主要起到合金强化和调节组织的作用,能够提高不锈钢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能力。
不锈钢的腐蚀形式主要可以分为点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等。
点蚀是指在具有一定电位差的情况下,局部区域的金属表面发生腐蚀现象。
晶间腐蚀是指在高温或受到一定环境因素影响时,不锈钢中的晶粒边界发生腐蚀。
应力腐蚀则是由于不锈钢受到外界应力作用,使得其在具有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生腐蚀。
为了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特别是铬、镍和钼等。
这样可以增加不锈钢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
2.采用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如固溶处理和淬火处理等。
这样可以改变不锈钢中的晶格结构,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3.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氧化膜。
可以采用化学处理、电解处理以及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增加其防腐能力。
4.合理设计和使用不锈钢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环境和介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以确保其耐腐蚀性能。
总之,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来自于其中的合金元素,特别是铬元素,以及氧化铬膜的存在。
通过调节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能力。
合理使用和保养不锈钢材料,也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不锈钢耐腐蚀的原
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不锈钢耐腐蚀的原理:
所有金属都和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膜。
不幸的是,在普通碳钢上形成的氧化铁继续进行氧化,使锈蚀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孔洞。
可以利用油漆或耐氧化的金属(例如,锌,镍和铬)进行电镀来保证碳钢表面,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这种保护仅是一种薄膜。
如果保护层被破坏,下面的钢便开始锈蚀。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取决于铬,但是因为铬是钢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保护方法不尽相同。
在铬的添加量达到10.5%时,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显着增加,但铬含量更高时,尽管仍可提高耐腐蚀性,但不明显。
原因是用铬对钢进行合金化处理时,把表面氧化物的类型改变成了类似于纯铬金属上形成的表面氧化物。
这种紧密粘附的富铬氧化物保护表面,防止进一步地氧化。
这种氧化层极薄,透过它可以看到钢表面的自然光泽,使不锈钢具有独特的表面。
而且,如果损坏了表层,所暴露出的钢表面会和大气反应进行自我修理,重新形成这种"钝化膜",继续起保护作用。
因此,所有的不锈钢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性,即铬含量均在10.5%以上。
什么是电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是进入介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难溶盐);介质中的物质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其反应过程
称为阴极反应过程。
在阴极反应过程中,获得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习惯上称为去极化剂。
在均匀腐蚀时,金属表面上各处进行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概率没有显着差别,进行两种反应的表面位置不断地随机变动。
如果金属表面有某些区域主要进行阳极反应,其余表面区域主要进行阴极反应,则称前者为阳极区,后者为阴极区,阳极区和阴极区组成了腐蚀电池。
直接造成金属材料破坏的是阳极反应,故常采用外接电源或用导线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块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相联接,以使腐蚀发生在电位较低的金属上。
为什么材质为不锈钢、有色金属的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在储存期间不得与碳素钢接触
关于不锈钢和碳钢之间的接触问题,主要是避免电偶腐蚀发生。
至于电偶腐蚀,不同的金属材料存在自然电位的差异,当这种差异达到一定数值时,如果外部有电解质存在,不同金属之间的接触就会产生电子转移,也就是电流流动,而这种电子转移就伴随着金属的腐蚀。
至于发生腐蚀是那种金属材料,取决于金属的电位序,也就是自然电位的高低,例如铜与金属锌之间,锌的自然电位比铜低,锌发生腐蚀。
常用的干电池就是利用了这种原理,不过是用石墨代替了铜。
不锈钢和碳钢之间,电位差异明显,如果相互接触而且外部有水或者其他导电的介质存在,则腐蚀就会发生,通常环境中是碳钢发生腐蚀,但是,如果是在含氯离子(如海水)的环境下,则碳钢腐蚀很轻微,不锈钢则会发生点蚀,这是因为不锈钢表面的氧化层保护膜在穿透性很强的氯离子作用下会很快被破坏,局部电偶腐蚀就会发生,但碳钢就不会有点蚀发生。
幕墙设计中
双金属腐蚀是指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所产生的腐蚀。
防止双金属腐蚀的办法有:
(1)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在选材方面应尽量避免由异种材料或合金相互接触。
若不可避免时,应尽量选择在电偶序中位于同组或位置相近的金属或合金。
(2)要避免大阴极和小阳极面积比的组合。
(3)施工中可考虑在不同金属的联接处或接触面采取绝缘措施,避免不同金属的直接接触。
(4)采用适当的涂层或金属镀层进行保护。
但使用涂层时必须十分小心谨慎,必须把涂料涂覆在阴极性金属上,这样可显着减小阴极面积;如果只涂覆在阳极性金属上,由于涂层的多孔性或局部涂层脱落,必然产生严重的大阴极和小阳极组合的有害局面。
在使用金属镀层时,必须注意金属间的电位差。
(5)设计时选用容易更换的阳极部件,或将它加厚以延长使用寿命。
(6)采用电化学保护方法,即使用外加电源对整个构件实行阴极保护或安装一块电极电位比被保护的两种金属更负的第三种金属。
以下是金属的活泼能力列表,请各位参考
阳极 (惰性最小,即最活泼)?
Mg
Zn?
Al?
碳钢或铸铁
铜合金(黄铜、青铜)?
Pb
不锈钢?
镍合金(耐热镍铬铁合金825、耐盐酸镍基合金B)?
Ti?
石墨?
阴极(惰性最强)
镀锌防腐的原理:
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的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
铁表面镀锌也就是市面上的镀锌板,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如果不在意成本只是的考虑防锈,那用镀铝锌好了。
镀铝锌的使用年限是普通镀锌的一倍以上,一般户外的配电柜之类都是用那东西,防锈一流。
热镀锌板如果表面不喷涂使用时间长会出现发黑及氧化白锈现象。
其实最节约效果又好的,就是在镀锌表面喷漆,价格合理美观又防锈,而且不会氧化发黑。
因为是镀锌喷涂,涂层也不容易像冷轧热轧板喷涂那样出现脱落。
201不锈钢
201不锈钢材、具有耐酸、耐碱,密度高、抛光无气泡、无针孔等特点,是生产各种表壳、表带底盖优质材料等。
主要用于做装饰管,工业管,一些浅拉伸的制品.
化学成分(%):
Chemicai composition(WT%)
(C) 碳:≤
(Si) 硅:≤
(Mn) 锰:~
(Cr) 铬:~
(N) 氮:≤
(P) 磷:≤
(S) 硫:≤
(Ni) 镍:
(Cu) 铜: 半铜 %
高铜 %
200系列不锈钢是在二战时期,作为300系列不锈钢的代用品在首先开发成功的。
当时,由于战争的原因,作为战略物资的镍被各有关国家严格控制,美国的镍供应量严重不足。
为了解决在镍供应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锈钢的生产和供应问题,美国开发出了这种以锰代镍的新钢种系列.
二战结束后,美国镍的供应状况逐步改善,因此,300系列不锈钢的生产不再受原料紧张的制约,因此200系列就没有再得到大的发展。
几位当初参与开发200系列不锈钢的人,回到印度后,从印度是一个锰资源相对丰富、镍资源缺乏的国情出发,将在美国开发的200系列钢种的不锈钢品种带回印度.
200系列不锈钢的应用在印度所以成功,是由于在一些特定的用途中有可能替代,
在上售出的大部份200系列不锈钢几乎没有按照国标控制硫、碳含量,以锰(和氮)取代部分或全部镍来生产更低镍含量的奥氏体不锈钢。
这种系列材料的缺点是:18%的铬含量与低的镍含量达不到平衡而形成了铁素体,为此,200系列不锈钢中的铬含量降到15%~16%,某些情况下降到了13%~14%,其耐腐蚀性是不能与304和其他类似的钢相比的此外,在沉积区和缝隙的腐蚀部位常见的酸性条件下,锰和有些情况下铜降低了再钝化的作用。
200系列钢在这些条件下的毁坏速度大约是304不锈钢的10-100倍。
还有,在生产中常常不能控制这些钢中残余的硫含量和碳含量,材料无法溯源跟踪,甚至在材料回收利用也如此。
如果不说明Cr-Mn钢,它们就会成为一种危险的废钢混合原料,导致铸件含有意想不到的高锰含量。
主要有以下几种200系钢种:J1,J3,J4,201,202。
后来又出现了对镍含量控制更低的200等钢种,至于201C,就是在这后期中国个别钢厂研发的201的引申钢种,201的国家标准牌号是:1Cr17Mn6Ni5N,201C在201的基础上继续减少镍的含量,增加锰的含量。
抗拉强度:100,000 to 180,000 psi
屈服强度:50,000 to 150,000 psi
伸长率 :55 to 60%
弹性模量:29,000,000 psi
密度 :.280lbs/cubic inch(密度cm3)。